打印

灵修日记(二)

出埃及记第三十四章

32:摩西将耶和华在西乃山上所说的话吩咐他们

这里记载的事情,是发生在以色列官长聚集到摩西那里去之后。

这件事情的参与者不单单是摩西和以色列的官长了,而是所有以色列众人都参与进来了!

所有以色列众人都近前来。近,是靠近摩西;前,是以摩西的所在为方向;来,是以摩西的立足点为标准,为目标。所有以色列众人都向摩西这个方向近前来,是表明摩西那里有神的同在,从而吸引了所有的以色列众人。

当以色列众人一同近前来后,摩西就把耶和华在西乃山与他所说的一切话都吩咐给以色列众人。这是让我们看见摩西向着神的忠心,他没有将神的话隐藏,也没有将神的话忘记,而是一五一十地毫无保留地都告诉给以色列百姓!这里不仅让我们看见摩西对神的话的严谨,也更让我们看见他对神的话的记忆。若没有如此深刻的记忆力,他是无法完全传达的!但如此的记忆力实在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这是让我们看见神与摩西同在的证据,也是神赋予摩西祝福、恩典等等的明证。

出于对神的忠心,摩西对神的话是非常的严谨的。他将耶和华在西乃山上对他所说的一切话都吩咐给那些近前来的以色列众人,因为这些话就是为他们而说的,是他们必须领受的!作为神的仆人,摩西是忠心的,他有着忠心的资本,也有着忠心的态度,这就是摩西能够将神的话吩咐以色列百姓的基本依据。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四章

33:说完话——蒙上脸

圣经在这里让我们看见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由于摩西下了山脸上发光让以色列百姓不敢正视,所以除了说话的时间外,摩西其它的时间在以色列众百姓面前都是用帕子蒙着脸的。

一说完话,摩西就立刻有了这个举动。这就是在告诉我们,摩西和以色列百姓说话的时候,他脸上的荣光对以色列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这是很奇妙的一件事情,当摩西传达神的信息的时候,他与以色列百姓之间的关系不因光亮而产生隔阂,而当神的信息一旦传递结束,摩西就要用帕子蒙上脸。这是让我们知道,神的话不会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阂,而生命的反差却让以色列人无法与摩西相见,需要帕子的遮挡,所以这里让我们看见“摩西与他们说完了话”这才“就用帕子蒙上脸”的。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四章

34:进与出

这里提到一个转折,是与前面所提的信息的对立性转折。在转折的文字上所相对立的,是用帕子蒙上脸和揭去帕子这两件事情。这里所记载的是揭去帕子的情况,        就是当摩西进到耶和华面前与他说话的时候,摩西揭去了帕子。而承接这句话所说的出来的时候,是记载到摩西出来所做的事情,在这里并没有记载到帕子的问题。摩西出来,是将耶和华所吩咐的告诉以色列人。

这里是让我们看见摩西与耶和华的关系,他们说话的时候是没有帕子阻隔的,这表明他们之间的亲密度,是没有任何的隔阂。摩西进到耶和华面前,对摩西而言,已经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了!这就着人与神的关系来说,已经达到了超越一般限制的关系。而人与神之间的隔阂,乃是罪,而摩西与神之间已经没有隔阂了,这无疑在说明当时的摩西已经蒙神完全的赦罪了!摩西可以自由的进到神的面前,而没有死亡、没有隔阂等等。这里让我们看见,摩西进到耶和华面前,目的是要与耶和华说话。也就是说,摩西与神之间的亲密度是建立在话语的交流上的。这也是让我们知道一条通往神的同在的道路,就是与神对话,建立与神的关系。而摩西与神的对话中,我们又清楚地看见了摩西此时的一个举动,就是揭去帕子。这一举动在隐约表明了另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摩西的形象已经靠近神多过于靠近人了!或者说在西乃山上的时候,摩西与神的关系的亲密度远远超过与人的关系了!所以摩西与神说话的时候,揭去帕子。

圣经继续让我们看见另一个信息,是摩西出来的时候他所做的事情,是将耶和华所吩咐的告诉以色列人。这一个信息是告诉我们摩西与神说话的目的,也是他进到耶和华面前的目的,就是为了出来的时候,他能够将耶和华所吩咐的告诉以色列人。这个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圣经在这里并没有直接提到帕子的问题,而是在这里插了一句关于摩西出来的时候所发生的事情,所做的是什么事情,可见这件事情比摩西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就是他将耶和华所吩咐的告诉以色列人。这是要告诉我们,摩西进到耶和华面前,是为了出来能够有告诉以色列人的信息。这位神的仆人摩西,他站在了神的面前,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神,为了别人,更是为了神与人的关系,为了神与神的子民以色列百姓之间的关系。这是每一个神的仆人都应该效法的,因为这也是耶稣基督降世为人的根本目的之一——以马内利。

这一进一出,让我们看见摩西与神与人的关系,是要让我们知道,在神的儿女身上,我们要学习的不单是怎样有好行为,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与神、与人的关系。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四章

35:摩西的帕子

圣经在这里让我们看见以色列人看见摩西的面皮发光时,摩西便用帕子蒙上了脸;而摩西进去与耶和华说话时,摩西便揭去了帕子。

这里首先告诉我们,事情是因为以色列人而引起的,就是摩西蒙帕子一事,是因为以色列人看见摩西的面皮发光了,所以才导致摩西在脸上蒙了帕子。摩西的面皮发光,是因为他与神同在,神的荣光在他身上的返照引起的,这说明摩西身上拥有了神极大的荣耀。也就是说,因为与神的同在,他的面皮发光了!这是我们生命进深的一个秘诀,也是在告诉我们与神同在的一个好处,就是使我们与众不同,独具一格。以色列人只有“看见”的份,却没有享受的尊荣;而摩西却得到了,就因为他的与神同在!面皮发光,是脸面上的荣耀,而这种荣耀是世界之最,在摩西身上得到了体现,正是因为他的与神同在。以色列人所看见的,并不是他们得到了,而是他们见证到了,这就是以色列人所领受的。摩西对此的反应,却是将帕子蒙上脸,这并不是因为他不愿意向以色列百姓彰显神在他身上的荣耀,而是这种荣耀让以色列人畏惧,为了消除以色列百姓对神的荣耀的畏惧,而让以色列人亲身感受到神荣耀的真实,并且领受来自荣耀的神的信息,他蒙上了帕子!这并不是遮羞,而是一种亲近的方式,是荣耀亲近卑贱的途径。神的仆人因与神同在而感染到神的荣耀,并且在他的身上有了神荣耀明显的彰显,这种荣耀并不是一般人所能面对的,因为这种荣耀极其圣洁,极其光明,让人无法面对,所以就有了帕子的遮掩。

而在这里让我们看见的另一件事情,就是摩西去面对神的时候,去与神说话的时候,他便将帕子揭去。这是让我们看见由于与神的同在,摩西此时的生命更加偏向于神,拥有神的圣洁、尊荣等等各方面的属性,所以在这里让我们看见,虽然摩西是以色列人,但他与以色列人有了一定的隔阂,却与以色列人的神之间没有了隔阂。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或许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写照吧!由于摩西与神的同在达到了一定的时效,让摩西的生命有了一定的改变,是从内到外的完全改变!这就让摩西与神的关系更加亲近于与人的关系了!

在摩西的身上,我们看见了与神同在的好处,也就是时常亲近神的好处。这不仅是生命更加偏向神、更加圣洁,也是让我们与神的关系更好、更亲密,甚至在他身上成就了神人的美名。

摩西的帕子是出现于他面对人的时候,这表明由于他偏向神,与人之间产生了距离,是圣洁与罪恶的距离,是荣光与污秽的距离,而这种距离并不是摩西所能控制的,而是以色列百姓自己感触到的。但当摩西与神同在的时候,帕子就挪去了,这表明他与神之间没有了隔阂,是绝对的没有秘密可言,在神面前他毫不隐藏,同样神也没有向他有任何的隐藏。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五章

1:摩西招聚以色列全会众对他们的所说(一)

这里让我们看见摩西将以色列全会众招聚了起来,将耶和华的吩咐告诉他们,让他们照着遵行。

摩西对以色列全会众的招聚让我们看见,他在以色列百姓中拥有着绝对的权柄。他的招聚,能够让以色列百姓自然顺服,自然聚集,这是神所赋予他的一种生命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仅源自于他带领他们出埃及,也是出自于他与神的关系,这是显明在以色列众百姓面前的,是以色列百姓众所周知的。摩西所拥有的能力,所带给以色列百姓的震撼,是让他们不得不驯服,无法抗拒的,因为这是神所给予他的尊荣。

摩西招聚以色列百姓,是要对他们说话,这是摩西与以色列百姓交流的一种通道,一种方式——语言的交流。

摩西所要告诉以色列百姓的信息,是耶和华所吩咐的话。这表明摩西所说的话,并不是出于摩西自己,而是出于神对他的带领,神给他的吩咐。

摩西告诉以色列百姓,耶和华所吩咐的信息,是要叫以色列百姓照着遵行的。这表明神的话语并不是空话,而是命令的信息,是吩咐的信息,是有权柄的教训,是他们要以此为标准的行为准则。

摩西所说的话以此开头,是要以此表明摩西所说的话并不出于他自己,而是带着神的权柄发出的吩咐。就着摩西而言,这只是普通的“说”;但就着神而言,这却是有绝对权柄的“吩咐”了!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五章

2:摩西招聚以色列全会众对他们的所说(二)

在这里,摩西通过各种方式向以色列百姓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安息日的信息。

这里首先让我们看见的教训是“六日要做工”的教训, 这是神对以色列人工作的要求。就这以色列百姓而言,或者说得更加准确一点,就着摩西时代的以色列百姓而言,也就是在摩西之约下的以色列百姓,他们有“六日要做工”的职责,这是神所交代他们的使命,因为不做工就不可吃饭,这是自然的定律。

但这里通过这个“六日要做工”的信息,要让我们看见另一个信息的重要性,也就是在摩西之约下,以色列百姓要持守的另一个信息,那就是“第七日”的信息,是“圣日”的信息。我们特别强调这是神给以色列百姓在摩西之约下的一个教训,一个信息,是因为这是一个时代性的信息。而“第七日乃为圣日”这个信息虽然是出于神的创造,但在摩西之前,没有安息日对人的限制,任何一个敬畏神的人都没有在安息日的事情上有过任何的“纪念”和“守”,所以非常明显,这安息日是摩西之约的根本,也就是说,在摩西之约以下的神的百姓以色列人,对于安息日就应当“纪念”,并且“守为圣日”。

而这第七日,就是被定为圣日的一日,是“当向耶和华守为安息圣日”的日子。也就是说,摩西之约下的以色列百姓,对于安息日而言,要知道他们是“向耶和华”在持守,而不是为了自己,更不是为了别人,只是为了面向耶和华,这也就是那一日为何被定为“圣日”的因素了!因为那一日所要面对的,乃是圣洁的神!

由于此一日被定为安息圣日,凡在摩西之约下的以色列百姓,只要有“在这日之内做工的”,其结果就是“必把他治死”。这是绝杀令——针对违背安息日的在摩西之约以下的以色列百姓发出的。由于这一日是圣日,那是归神的日子,而一旦做工,那就变成了不是归神了,起码可以说不完全归神,也就是在窃取属于神的时间;而做工,自然是为了自己了!最多是为了别人吧!但这“做工”却不会是为了神,所以就此定论,在安息日做工的,就等于在窃取属于神的时间,其结果是“必把他治死”——这就是绝杀令了!对于一切违背约之根本的、却同时又是在约之下的人,都必然遭到约定的可怕后果。

摩西对这个教训极为严肃,因为这是他从神那里所领受的约,是神与他的约定。这说明神定规了一个时代,将这一个时代定规为摩西时期,以摩西之约为本,以安息日为见证,在这个约中的直接参与者便是当时代的整个以色列民族!或者说就着摩西时代的以色列民族,神与他们签订了这摩西之约,要他们守安息日为圣日。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五章

3:摩西招聚以色列全会众对他们的所说(三)

摩西继续他的讲论……

这里继续提到安息日的信息……

这里所提及的关于安息日的信息,是有一个特别的交代,就是一个禁令,是关于生活上的,同时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人的常规活动中的——生活的禁令。

圣经从时间开始描述,是“当安息日”……

关于禁令的语言描述,是“不可”……

关于地理位置的描述,就是关于地址的描述,是“在你们一切的住处”……

关于事件信息的描述,是“生火”。

也就是说,这一个关于安息日的禁令信息,是对于以色列人生活的一个禁令。而主要信息“安息日”似乎显得并不重要了,在这里重点突出的却是安息日的一个教训,一个禁令性教训。不可在你们的一切住处生火,这似乎是针对人的饮食而言,是人享受饮食的问题,但却由于日子的信息,成了摩西之约下的一个禁条,让摩西之约下所牵涉的以色列百姓,在安息日里真正的能够享受到生活的安息。

安息日是带给人安息的,这是无可非议的,也是毫无疑问的。但如果这给人安息的信息却让人受了辖制,那安息日又有何意义呢?已经不能让人安息的安息日还能称为安息日吗?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五章

4:摩西对以色列百姓所说耶和华的吩咐(一)

在这里,摩西没有给以色列人思考与回复的时间,直接将话题转向耶和华的吩咐信息。

圣经在这里用了两个词;一个是“说”,一个是“吩咐”。“说”是摩西对以色列百姓的告知性动词,“吩咐”则是神对人的命令性动词,都是表达语言方面的交流性动词。

在摩西眼中,他和以色列百姓是平等的,所以圣经在这里就着摩西和以色列百姓之间的交流是用了普通的语言性表达动词:“说”。而说话者是摩西,那听话者便是以色列百姓了。这是在表明他们地位上的同位,所以他们之间的交流是用了“说”。

而在摩西看来,耶和华与以色列百姓的交流,并不是同级之间的交流,因为耶和华是神,所以耶和华对以色列百姓所说的话是以“吩咐”的形态描述出来的。圣经记载耶和华对以色列百姓的吩咐,或者说摩西对以色列百姓提及耶和华对以色列百姓的吩咐,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所以这里特别强调了其重要性,而强调的语气方式是“是这样”。这是非常奇妙的一种强调方式,是把人带到后面的信息中,让人对后面的信息产生吸引力,并且将后面的信息的力度表明了出来。

摩西对以色列百姓所说耶和华的吩咐,是要显明神吩咐的绝对性与重要性。而在摩西的眼中,他与以色列人是平等的,但神却是超越一切的!在神的超然面前,一切都只能是接受吩咐者!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五章

5:摩西对以色列百姓所说耶和华的吩咐(二)

摩西在这里所提及耶和华的吩咐,主要是针对以色列百姓中间要献礼物给耶和华的事情做出的交代。这里不仅提及到原则性问题,也是详细地记载了所该献的有哪些。

在原则性的描述中,我们看见献礼物的必须是“你们中间”的人,也就是从埃及地出来的以色列百姓。只有分别于埃及人的神的百姓以色列民,他们的献上才能讨神的喜悦,因为他们是神的字闽南,是神的百姓,是属于神的。每一个献礼物的人,首先所需要的不是要预备所献的礼物,也不是要预备献礼物的心态,而是要知道自己与献礼物的对象的关系。以色列百姓是神的子民,所以神悦纳他们的礼物,因为神已经首先悦纳了他们这群人。只有先将自己分别于埃及人的神的子民,他们的奉献才是神所悦纳的。

这里让我们看见的第二个原则,就是在献礼物的时候所需要具备的另一个条件,就是心态问题的描述——必须有“乐意”的心态。只有出于乐意的献上,才是神所接纳的,或者说是神所悦纳的。

在这里也让我们看见奉献的第三个原则,就是必须知道我们所献的是耶和华的礼物,也就是这些礼物本来就是耶和华的,这里的献上在真实意义上只是一种归还。

这里同时让我们看见的第四个奉献的原则,就是到耶和华面前来,也就是必须以耶和华为中心,也就是以奉献的对象为中心,而不是以奉献者的意志为中心,因为这里提及的标准地点是耶和华这里,以色列民只是“来”,而不是“去”。

这里让我们同时看见另外一个信息的开始,也是关于奉献的信息,不过不是奉献的态度描述,而是所奉献的礼物的描述。这里首先提及的是金、银、铜这三种人类世界最为普遍认定的珍贵性物质。我们所能奉献的,其实正如金、银、铜那样,本来是属于世界的,在世界上似乎是很珍贵的,但当我们进入基督里的时候,我们便知道我们自己的卑贱,正如金、银、铜这些本来在世人看来是尊贵的,但在基督徒眼中,却是犹如粪土一般,正如保罗所说:“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立比书3:7—8)

……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五章

6:摩西对以色列百姓所说耶和华的吩咐(三)

圣经在这里记载到的所要献于耶和华的礼物,有蓝色、紫色、朱红色线,细麻与山羊毛。

这几种礼物所预表的是耶稣基督的几种身份。

蓝色,预表耶稣基督是属天的,拥有属天的色泽。

紫色,预表耶稣基督是尊贵的,是君王,有君尊的荣耀。

朱红色,预表耶稣基督是祭司,以自己的血来为天下万民赎罪,是慈爱怜悯的救主。

这些是以线的形象出现,表明耶稣基督在这三方面的细腻。

细麻,预表耶稣基督是我们的义,是我们称义的确据,只要披戴耶稣基督,我们就能在他里面得称为义。

山羊毛,预表耶稣基督是给予我们温暖的,解决我们生命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

TOP

Processed in 0.010407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