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二)

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

34:耶和华对摩西代求的回复(二)

在耶和华对摩西的回复信息中,不仅让我们看见神对摩西祷告的回应,也让我们看见神要对以色列百姓的道路指引。在这里的信息中,我们看见神的慈爱,也看见了神的公义,他仍然要在追讨的日子追讨以色列百姓的罪恶。

神让摩西去引领以色列百姓,是“现在”就去。这“现在”二字说明是神给摩西的时间,是立即、马上的意思,不能耽误耽搁。摩西所要做的,就是立刻就去遵行;而所要遵行的,是“去领这百姓”。去,指明了摩西的方向;领,表明了摩西的职责;这百姓,说明了摩西的负担。这是对摩西工作的一个完整说明,有明确的方向、有明确的职责、也有明确的负担。作为神的仆人,这三方面缺一不可。另外所要强调的就是时间的紧迫感,因为时候已经不多了,我们必须趁着还有“现在”,就立刻去遵着神的吩咐行。

摩西所要做的,不单单是要去领以色列百姓,而是要把他们带往神所告诉摩西的地方去。这里让我们看见的,首先是有一个这样的地方存在,然后是这个地方是属于神的,又是神告诉过摩西的,摩西的职责,就是要把神的百姓带往那里。神对摩西所说的话非常奇妙,他没有应许摩西要把以色列百姓带进那里去,而是告诉摩西要引领以色列百姓往那地方去,就只有一个方向的指引,没有一个必然的结局。后来我们也看见了,摩西并没有进入迦南地,就连那一代出埃及的人,二十岁以上的,除了约书亚和迦勒,没有其他人进入那地了!

在神对摩西的回复中,他有一个应许,就是他的使者,必然在摩西前面引路。这里将耶和华的使者提出来,是以引路者的身份显露出来的,这位使者究竟是谁,我们不得而知,圣经也未曾说明,后来也没有实际提及,但在摩西离世后,曾经有一位自称“耶和华军队的元帅”的人曾经向约书亚显现,表明他要引导以色列百姓进入迦南地,并且为以色列百姓争战,带领他们得胜。这两位之间的关系,圣经没有说明,我们也不能肯定。但既然有这位引路者存在,他就已经表明这一路上,神的百姓一直都处于平安的状态中。神的使者的引路,是在以色列百姓前面的,只有在前面的引路,才是他们道路的指引者。但是这里让我们看见另一件事情,是一个真理的显明,关乎这位使者的。他虽然为以色列人引路,但这位使者并不是以色列人的使者,而是神自己的使者,这就表明这位使者只听命于神,只需要向神交账,并不听命于其他任何人,同时也不需要向任何人交账,甚至不需要让任何人看见。若是让人看见,那只是神的祝福,若不让人看见,那也是神的命定。因为这位使者是神的使者,他只听命于神自己。

神表明自己的追讨有一个日子,这就是神所定规的日子。神并不是随便乱来,想刑罚就刑罚,想审判就审判,虽然神有这个权柄,但神也不会如此的滥用职权!神是真理的制定者,他自己首先遵行真理,他只是在他追讨的日子才去追讨以色列百姓的罪恶。这里的“必”与前面的不同,前面的是应许,这里的是神的属性——信实、诚实的强调。神对于罪恶是绝不姑息的,他的圣洁使得他必须追讨,他的信实、诚实使得他必须操作,因为他已经说了,既然说了,就必须得去行动,这就是神!只有如此信实的神,才能施行审判,才配实行审判!他不被心里的感情所动摇,只凭真理而为,因为真理主导一切世事世务,神的百姓必须遵行,而神自己就已经立了这个美好的榜样,以此告诉神的百姓,这是非常重要的。

就着摩西的代求,神给予了美好的答复。这答复中显明了他对事、对人的态度,也显明了他对时空的掌握,说明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中,没有任何例外,他对一切都早已知情,没有任何可以影响到他的!这也让我们看见,摩西的代求,并不能改变神的决定,所改变的,是摩西的自己,这就是祷告对我们的益处。不要想随便改变神,而要求神来改变我们,使我们更加贴近神,更加明白神的心意,并且充满遵行神的旨意的力量。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

35:耶和华杀百姓的缘故

圣经在这里让我们看见耶和华杀以色列百姓的缘故,是因为他们同亚伦作了牛犊。

神知道牛犊并不是亚伦起意制作,而是在以色列百姓的耸动下制作,所以他并没有单责备亚伦一人,而是狠狠地打击(或者用管教更为恰当一些)以色列整个民族。耶和华击杀以色列百姓,并非无缘无故,其缘故、原因是他们同亚伦作了牛犊。这牛犊并非以色列百姓所作,而是亚伦所作,但由于起意者是以色列百姓,所以在制作者名单中,他们当然逃脱不了其职责!若不是他们的促动怂恿,亚伦压根就不会想到要去制作什么金牛犊,所以在这里让我们看见亚伦是金牛犊的制作者,但在他的名单之前,圣经先为以色列百姓挂了名字,在金牛犊的制作者名单中,以色列百姓为先,“他们同亚伦”制作,若不是“他们”的“同”,就不会有亚伦的“作”。

神是公义的,他没有击杀亚伦,也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而击杀亚伦家族中的任何一人,因为这件事情,亚伦是胁从。他的罪并不是该遭击杀的,但他的罪却是实际存在的,这罪也难逃审判,所以神也同样严厉地责备了他,只不过没有对他和他的家族进行杀戮。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三章

1:耶和华吩咐摩西的信息(一)

耶和华又有新的吩咐信息临到了摩西。在这段信息中,神首先提到了自己曾经对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起誓应许。这起誓与应许的信息,便是关于土地与后裔两方面的。提到这段信息的目的,是要摩西和以色列百姓往那里去。

这段吩咐中首先提及的,是神曾经给予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起誓应许。神在这里提及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这三位以色列人的先祖,是要表明自己曾经与他们的关系十分密切。而对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这三位以色列人的共同列祖,圣经多次将他们并列提出,是要表明神的约是与以色列的三位列祖同立的,以坚定自己与以色列百姓的关系,尤其是当以色列百姓背弃自己的时候,神更是以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来坚定自己与以色列民的关系。以色列民背弃了约定,但神可不能背弃!我们的神是不失信的!圣经就此如此记载:“我们纵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为他不能背乎自己。”(提摩太后书2:13)神所起的誓、神曾经的应许,神自己是不会忘记的!他也同样不会忘记他的朋友亚伯拉罕、以撒与雅各这三位敬畏神的人!虽然此“起誓应许”是“曾”的事情,但神没有因为这是“曾”的而丢弃,因为神不能背弃自己!

神在这里所提及的“起誓应许”,是土地和后裔两方面,这是神对以色列百姓的先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再反复强调的应许祝福,神没有忘记这些!神要将迦南地赐给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后裔。这里所提及的对象虽然是“你”——单数的,但这里的单数是因为神是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说话,一个时代向一位先祖发出应许,就成了这里的对象是“你”这种单数的情形。但后裔明显是复数的,因为所牵涉的人数极广。这土地,是迦南地;这后裔,是以色列百姓。这就是神所给予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曾起誓应许”的祝福内容、祝福信息。

而神在此时对摩西的吩咐,关乎摩西本人和摩西所带出来的以色列百姓所要做的事情。这里所牵涉到的,首先是摩西本人,他是当时代以色列人的代表,是神在以色列百姓中所设立的特选人物,在那个时代中,成为以色列人的代表。而神在这里所吩咐牵涉的对象,不仅是摩西一人,也直接牵涉到了摩西所领出埃及地的以色列百姓。圣经在这里称以色列民为“你从埃及地所领出来的百姓”,这是让我们看见神对摩西侍奉的纪念,他没有忘记以色列百姓之所以能够从埃及地出来,摩西有很大的功劳,他记得这一切;神也同样记得,以色列百姓在埃及地的经历,他也要让以色列百姓记住这些,因为这对他们后来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圣经在这里提及到时间问题,说的是“现在”:神对以色列百姓的要求,是“现在”所要去行动的,而不是要他们等候,不是要他们磨时间,因为时间已经不多了,容不得他们磨!所以这里所提及摩西和以色列百姓所要去做的事情,是“现在”就要去的!

而他们“现在”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从这里往那地去”。所从的“这里”便是以色列人此时所在的地域——旷野之地;而所要“往……去”的“那地”,则是以色列人的目标之地——神的应许之地迦南。圣经以“这里”和“那地”分别描述旷野和迦南,是要让以色列人知道他们此时的位置不能成为他们的终点,只能作为他们的临时标准点,而所要去的地方,虽然被称为“那地”,但在神的眼中,那不是“那里”,而是“那地”,是一块属于以色列百姓的“地”,因为是神所赐的!所以圣经对于“那地”的描述,是让我们看见那地是方向,是以色列人的方向,是神所要带领以色列人前往的方向。

圣经在这里所描述的神对摩西的吩咐,是提到关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曾经蒙神起誓应许所受的祝福,并且关于这段祝福的后续,要让以色列百姓此时就去得那祝福,因为这祝福临到他们身上了!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三章

2:耶和华吩咐摩西的信息(二)

耶和华在吩咐摩西的信息中,表明自己要为以色列人争战,差遣使者在以色列人前面撵出迦南人、亚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

在耶和华的角度而言,他是差遣者,是整个信息的引导者。他发动争战,是要使公义战胜罪恶。在这里,他只作了差遣的工作,因为他是神,是整件事情的幕后操作者。

在使者的角度而言,他是争战者,是受神的差遣争战的。他并不是以色列人的仆人,而是神的仆人。他只接受神的指挥,却对以色列民有引导的职责,因为这是神所交付他的。他的位置是在以色列人前面,他的职分是撵出迦南人、亚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和耶布斯人。

在以色列人的角度而言,他们是承受者,是享福者。所承受的祝福,是神对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祝福;所享受的祝福,是白白的恩典,并不是他们自己所赚来的,而是来自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承受的应许之福。在争战中,他们只需要在神的使者后面跟着,看神为他们作战即可,不需要自己操心,因为他们是必胜之队!

最后,在迦南人、亚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角度上,他们是神的仇敌,曾经一度由于罪恶并未满盈,神对他们的生命有所保留,并未如同所多玛、蛾摩拉、押玛、洗扁那般全然灭绝,但他们并没有悔改,仍然增添自己的恶行,致使神的时候满足,他们的罪恶满盈,神便要借着自己的百姓以色列民去向他们大行杀戮。罪恶之事必遭报应,这是免不了的!迦南各族的人,他们既然得罪了神,就该想到会有神的刑罚的一天。但神并没有要以色列人去灭绝他们,而是亲自差遣使者,在以色列百姓前面去撵出他们,这是对他们的刑罚,也是对他们的报应。神做事有自己的时候,他知道如何操控时间,因为他是掌管整个时空的神,对于时空界的一切,他都知道!

在这里,耶和华吩咐摩西的信息中,我们看见了直接参与进将要发生的战争的四类角色。神将摩西定为以色列百姓的集体代表,以“你”代替了整个以色列民族,这是对摩西的抬举,更是对摩西的赏赐;同样,这也是因为摩西为以色列百姓的代求,所得到的祝福,只有愿意舍己的人,愿意跟从神的人,才是神所看重的。那些背弃神的人,神不屑一顾!神若一看,恐怕他们就将玩完!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三章

3:耶和华吩咐摩西的信息(三)

耶和华吩咐摩西的信息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以色列人的带领,要把他们领到流奶与蜜之地。然而神在这里同时说到,他自己不与以色列人同去,这就是表明以色列人此时将失去以马内利的祝福。神不与他们同去的原因,是因为百姓的性格,乃是硬着颈项的,神所畏惧的,是在路上亲自将他们击杀灭绝。

神对以色列人的带领,是要把他们带到那流奶与蜜之地。流奶是动物的精华,蜜是植物的精华,这流奶与蜜所表明的,便是所有生物的精华,直接指向生命的精华。这就是神对以色列人的带领,他要将他们带进那流奶与蜜之地去,便是要让他们去享受那生命的精华,得到生命的祝福。

神带领以色列百姓前往那地,但同时神又表明神自己不与他们同去,这似乎矛盾了,神带领他们去,这表明是神在他们前面引导;而神自己不与他们同去,这又表明神没有与他们同行一路。其间的矛盾点在于神是否与以色列人同行?其实神的带领当然可以不必同行,他可以借着人去引导他们,就像神借着摩西将他们带出埃及地,又借着摩西带领他们行走旷野之路,这都是借着人的引导来表明神的带领,而神自己与他们同在,是直到西乃山才显明出来的,但神的带领却早已显明了!同样,神带领以色列民进入那流奶与蜜之地,完全可以不必与他们同行,而同时又给予他们奇妙的带领。

神自己不与以色列人一同上去的原因,是因为这些百姓的硬着颈项。他们的刚硬使得神很有可能会忍不住击杀他们。以色列人一路上所表现出来的刚硬,其实是与埃及人不相上下的,神对他们的怜悯,也并不是因为他们自己,而是因为他们的祖先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以我们看见在整段耶和华吩咐信息的开端,他首先提到的就是他曾经对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应许。如果按着这些百姓的所作所为,他们恐怕早已被神击杀了!

神吩咐摩西的信息,从对起誓应许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祝福,通过属灵的争战,直达到神要把以色列百姓带进那流奶与蜜之地,这一切都是神的祝福,以色列百姓所要做的,就是听命而行,遵从神的吩咐,照着去行就行了!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三章

4:百姓的反应

圣经在这里掠过了摩西转达神的信息,直接将以色列百姓听见信息后的反应描述出来。他们听见这信息后,首先确定了这是凶信,并且感受到悲哀,于是没有人佩戴妆饰。

圣经表明以色列百姓听见了这个信息,这是摩西对信息转达的完全体现。圣经并没有记载摩西对以色列百姓转述信息的过程,却通过百姓听见这信息来表达了摩西传达信息的完备性。

圣经记载这信息到达百姓耳中成了“凶信”,这是他们所听见的,也是神要让他们感受到的。只有处于危机感的情况下,他们才知道需要悔改。

他们听见凶信的结果就是产生了“悲哀”这种情绪。悲哀有两种情况:一是好的,是悔改的情绪表现;一是坏的,是负面情绪的一种。圣经没有说明这里的悲哀是哪一种情况,或许两种情况都有人在经历中,但这让我们看见,他们在听见神的话后有了反应,有了感觉,这起码说明神的话对他们有了作用。

在这种“悲哀”的情绪下,以色列百姓没有人佩戴妆饰。妆饰是一种外在的加工,让佩戴者更显美丽。没有人佩戴妆饰,这是表明了以色列人此时的感触,就是让自己本来的面目显露出来,不再将自己加工,不再为自己添设虚假的美容,完完全全地照我本相。

以色列百姓的反应说明他们有悔改的心了!但这种悔改的心只是一时的,当时或许确确实实的是悔改了,而且甚至完全可能这种悔改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但这种悔改并不能把他们带到完全中,因为一旦遇到事情,他们将又会失败!可怜悲惨的以色列民啊!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三章

5:耶和华借摩西要告诉以色列人的信息

圣经在这里以三个“说”开始,说明神对这段信息的严密性,也直接表达了摩西对这段信息的重视性。耶和华所要传达的信息,是指明以色列人硬着颈项的顽梗情绪,以及神若与他们同在将要给他们带来的危机,并且神所给他们指明的解决之道。

耶和华对摩西说,这是直接的信息。神与摩西是朋友关系,他们之间说话是非常亲密无间的,非常直接的,没有任何的阻碍。

你告诉以色列人说,这是让我们看见神要告诉以色列百姓的信息,并不是自己直接告诉他们,而是通过摩西转达的,摩西成了神向以色列百姓说话的通道。

耶和华说,这是摩西对于耶和华传达出来信息的尊重,表明摩西不敢随便窃取神的信息,也不敢随便拿神的信息开玩笑,对神的信息极为尊重、极为重视、极为严谨……是耶和华说的就是耶和华说的,耶和华所说的信息是如何就是如何,一点也不敢随便打马虎眼。

在神的信息中,所要传达的实际信息,首先是对以色列百姓的性格指责,指责他们的硬着颈项。坚硬在神的面前是好的,但硬着颈项在神面前就不好了!在神面前的坚硬,是对神所传递信息的坚持;而映着颈项,则是肉体的坚持,与神对立的坚持。以色列百姓在神的口中被称为“硬着颈项的百姓”,可见他们在神眼中的印象是何等的差了!耶和华对以色列百姓“硬着颈项”的描述,不止这一次,而是一再的重复,可见对于这一性质,以色列人是如何的坚持,简直有不死不休的迹象隐约产生!

神对以色列百姓说明,神不进到他们中间,是因为如果进到他们中间,就必灭绝他们。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无的放肆,因为以色列人的自我强硬,与他们所出离的埃及地那里的王法老的性格实在相差不多,或许这是他们长期在埃及受法老影响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但这种硬着颈项的负面情绪,却是神不能与他们同在的实际因素,因为神对硬着颈项的厌恶,导致神不能在以色列百姓中同行,可想而知,硬着颈项对以色列百姓所造成的直接伤害,所造成的直接影响是何等的巨大了!而神所担心的,并不是自己不能在以色列百姓中,而是以色列百姓不能在神的面前,或者说在神的眼中,因为神的圣洁与威严,因为神的公义与信实,因为神的忌邪与厌恶罪恶,这一切都使得神不能在以色列百姓中间长存,这对以色列百姓的生命绝对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神为以色列百姓指明了一条可能性出路,就是让他们“现在”就摘下自己身上的妆饰,使耶和华神可以知道怎样待他们。我们在这个信息中看见神面对以色列百姓的无奈!以色列百姓要摘下身上的妆饰,神才可以知道怎样待这些百姓。似乎这些以色列百姓身上的妆饰,成了神待这些以色列百姓的障碍,让神都不知道当如何对待他们,其实神是不愿意以恶待他们,因为他们的妆饰让神恶心厌恶,但他们同时又是神的百姓,对于神而言,要是以恶待他们,那是残忍的,是神不愿意的,所以神在这里表现出他的无奈。这是无奈,并非无知。他不知道如何对待这群百姓,并不说明他的无知,而是说明他的爱与公义圣洁共存的性情,让他无法决夺自己当如何对待这群自己又爱同时又常常惹自己厌恶的以色列百姓!

这段信息的描述,让我们看见以色列人的可爱可恶,让我们看见神的至爱至恶,也让我们看见摩西的极爱极恶。让我们以神的爱为爱,以神的恶为恶。我们便可以与神同在,直到永远。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三章

6:以色列人除妆饰

圣经在这里让我们看见以色列人照着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信息,从住何烈山开始,就把身上的妆饰摘得干净。

以色列人摘除他们身上的妆饰,是从住何烈山开始的。也就是说,此时他们已经到达了何烈山。何烈山,乃是摩西蒙召的山,对摩西的侍奉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而以色列人此时也已经住到了这座山上,而这座山对他们而言,却并非如摩西而言,有着呼召的影响,而是他们差点灭亡之地!但这对摩西而言,又一次显明了摩西的蒙召是神给以色列民的特殊恩典——他的代求带给以色列人救赎的恩典。

以色列人从住何烈山后,他们便将自己身上的妆饰摘得干净,这是对他们本身的懊悔举动,以体现他们悔改的彻底。以色列百姓真是非常奇怪!他们忘记神的时候,恶到极致;而一旦他们悔改的时候,也是彻底到极致。他们没有将一丁点儿的妆饰留在自己身上,以表明自己悔改的彻底,但他们是否真的彻底,恐怕他们自己也说不上来!或许他们当时确确实实地是彻底的悔改了,但一旦遇到事情,他们的背叛又会显得如此真实强烈,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群以色列百姓,让神、让摩西头痛的以色列民!

以色列民是一个奇怪的种族,由于是在出埃及的时候,显得奇特异常,反反复复的、莫名其妙的、善恶至极的……这些以色列民真是让人很难看明白!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三章

7:帐棚——会幕

圣经在这里让我们看见摩西的一个常例,他素常将帐棚支搭在营外,而且那帐棚离营还蛮远的。摩西称那帐棚为会幕。凡求问耶和华的,就会到营外的会幕那里去。

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帐棚,是摩西“素常”所支搭的。这“素常”的范围当然是指着在以色列百姓出埃及地后进迦南地前的时间段内。这帐棚的支搭者是摩西,支搭时段是素常,而支搭区域是在营外,就是伴随着营而支搭的。而这帐棚的支搭位置,距离营有一段距离,圣经以“离营却远”来描述其长度。这并不是两点连成一线的距离概念,而是道路中的距离概念,是行动出来的结果,并不是测量出来的结果。“却”是表明转折,虽说帐棚支搭在营外,但离营的距离却远,至于多远,圣经没有说明,因为没有加以长度计量,也没有加以人工测试。

圣经让我们看见摩西给这帐棚起了一个名字,叫会幕,是通过“称”的方式起的名字。会幕就此揭开来源!圣经中的会幕,就是通过摩西对帐棚的称呼而定。而这会幕所指的帐棚,是特定的,并不是所有的帐棚都是会幕,只有这摩西率领以色列百姓在出埃及后他在旷野里素常所支搭在营外的帐棚,才被称为会幕,这就是“这帐棚”的定义。

圣经给我们看见摩西这一举动是有效果的,当下,那些凡求问耶和华的,就到营外的会幕那里去了!这里称那“会幕”之所是“那里”,而且以色列人行动的方向动词是“去”,可见他们所定为标准的地域,他们本身的营,那毕竟是他们享受安息之地!虽然这些以色列百姓是在旷野中行走,但他们一旦有所求,还是会面向耶和华,还是会出营,还是会去会幕那里。

圣经让我们看见在旷野里,神的仆人对一座帐棚有了特定的指明,那帐棚是摩西亲自的支搭,圣经关于帐棚的位置描述较详细,是要让我们也知道,我们今天所处的问题,也像那时的摩西的帐棚一样,离营甚远,要想回到自己的家,还有一段路程,还有一段距离,是要我们去行走,是要我们去靠近,减少距离感。当以色列百姓中有求问耶和华的人的时候,他们就会不计路程、不计体力的到营外的会幕那里去。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三章

8:摩西往会幕去

圣经在这里让我们看见摩西出了营,在往会幕去的路上,以色列百姓都起来了,各自在自己的帐棚门口目送摩西进入会幕。

时间信息是“当摩西出营到会幕去的时候”。在这个时间性信息中,出现了三个方位性动词:“出”、“到”、“去”。这三个动词连系了两个地方,分别是营和会幕。营是摩西的出发地,会幕是摩西的目的地。摩西首先必须“出营”,才能够到达神所指定的会幕。而在这里,出营便是一个离开本地、本族、父家的行动。只有从自我的里面出来,才能够有具体的行动前往神所指示的地域。在这段经历中,两个地域是不会变的,营和会幕并不会因为摩西的行动而行动,他们暂时是定点的,在固定的位置。而这其间行动的,那自然就是摩西了:是摩西“出”营,是摩西“到”会幕的地方,是摩西“去”那个方向的。

“当摩西出营到会幕去的时候”这个时间状态下,以色列百姓有了行动。他们首先的行动是“都起来”。都,说明他们同心合意;起来,说明他们有了实际的行动。对以色列百姓而言,要“起来”非常困难,但与要“都起来”相比,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同心合意比个人的行动都要更加的困难。

当以色列百姓都起来了后,他们各人都站在自己帐棚的门口。这里让我们看见以色列人不仅起来得同心合意,就是他们各自站在自己的帐棚门口这一举动,也是显得那么的同心合意!这虽然是分开的站立,但却是奇妙的合拍!本来要合拍,两三个人就已经非常困难了,而这里却是有着一大群人都是那么的合拍,行动步履完全一致;而且更为离谱的是他们的合拍还不是在一起,而是在各人自己的帐棚里,站在不同的帐棚门口,他们居然能够如此的合拍,这简直像编排了许久的一场戏剧!

以色列百姓的同心合意还在于他们的目光流向,他们都“望着摩西”,这是他们某种意义上的目光疾病!每一个以色列百姓此时都已经认定了摩西是耶和华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引领者,只是他们同时也将目光定向了摩西,这“望向摩西”,不仅是表明摩西在他们的目光中,也同时表明了他们此时是以摩西为他们的方向,以摩西为他们所望。这其实不仅仅是当时代的以色列百姓的感触,也同样是耶稣基督时代的彼得、约翰、雅各对摩西的盲目崇拜。

他们望着摩西,时限为“直等到他(摩西)进了会幕”。这里明显将“他进了会幕”作为一个时间状语的定语,是一个时间的延续而引出的时间状态。直等到说明他们最后却是等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是没有停留的“直等……”。而等候必然有结果,其结果就是摩西进了会幕。这里以“会幕”而非“帐棚”来记载这个地域性概念,很明显进那会幕之地的重要性。

摩西往会幕那里去,在这里是一种带动,将以色列百姓全然带动,而随后摩西自己却进了会幕。摩西与以色列百姓是有分别的,这些信息之间的变换真是莫测至极了!

TOP

Processed in 0.011353 second(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