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二)

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

24:亚伦的推托(三)

圣经继续记载亚伦推托的言论。

这里承接上一节经文所述,记载到亚伦自己对以色列百姓的回答话语,以“我对他们说”开始,与前一节经文彼此相呼应。在亚伦所提出的话语中,他并没有多说自己的言论,只是简单的说了自己的一句话:“凡有金环的可以摘下来。”然后就提及以色列百姓的行动,说到他们对自己的服从,以及谎称自己的所做,乃至偶像的出现。

亚伦的这一番话语,这里所记载的,首先是将自己罪责缩小化的言论——我对他们说:“凡有金环的可以摘下来。”这里的“我对他们说”表明了他自己确实说了话,他没有撒谎;而所说的话,也基本不差,但却不像原话那样暧昧,似乎要表达什么。这句话本身和原话意思完全一样,但表达风格却将自己的罪责降低了,用“凡有金环的可以摘下来”代替了“你们去摘下你们妻子、儿女耳上的金环”,将“拿来给我”彻底隐藏了!这“你们去摘下你们妻子、儿女耳上的金环”所显明的是霸道精神,不用管妻子、儿女的感受;而“凡有金环的可以摘下来”确实在表明让以色列百姓自己选择,表明给了他们主动的权柄,似乎是每一个人自愿的。

可不就是这个意思?!亚伦接下来所说的话,正是表明以色列百姓如此的拿出金环来是出于自愿:“他们就给了我……”这似乎在表明以色列人对亚伦的慷慨,稍稍满足了一点亚伦的虚荣心,说明他是何等的有人缘,一句话就可以让大家有如此积极的奉献!他似乎忘记了此时是在接受摩西对他乃至以色列百姓罪恶的指责,这样的举动言论不仅与他无益,反而是在表明他的罪责,增添他的罪责。

关于自己的行动,亚伦只说到一点,就是“我把金环扔在火中”,失去了“铸”的过程与“雕刻”的制作,这明显与事实不符。或许他认为神都已经知道了,他不必要再说;或许他认为自己可以将那件事缩小点来说,也未可知;或许他想借此来隐藏自己的大罪,只承认自己的小罪,免得将更大的罪恶后果负担上(这种情况笔者也曾有过,而且有过两次,看《我的蒙恩见证》即知,对此深有体会。)等等。

亚伦只说到自己将金环扔在火中,牛犊就自行出来了!这是表明自己并没有要铸成牛犊,只是将金环往火里扔,由金环自行发展,然后就发展成“这牛犊便出来了”。这不仅是对自己罪责的隐匿,同时也是在将罪责推给自然现象,甚至可以说,他是在将罪责推给掌管自然现象的神,是神没有出来干涉,是神设立了这种情况,事情就如此发生了,亚伦自己无法也无力改变什么!

好一番推脱的言辞!虽然没有否定自己的罪责,但却又同时将罪责平摊了!平摊给以色列百姓、平坦给神,说明自己的罪责只占了一小部分而已。这就是人性——责任感与罪恶感的融合结晶!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

25:摩西的所见

圣经这里让我们看见摩西的所见,就是见百姓放肆。圣经对此有一个说明,是关乎亚伦的——亚伦纵容他们,使他们在仇敌中间被讥刺。

摩西见百姓放肆,这是说明摩西的属灵性格,使他能够看透万事。他所看见的,并不是一种物质,而是一种光景,也就是某些事情带出来的一种光景。他所看见的,已经不属于表面现象的层面,而是看见人性格中的弱点,那就是以色列百姓放肆的性格。虽然有明显的根据让摩西参考,但能够一眼看出,却不是很容易,摩西看到了!他所见的,是百姓普遍的性格说明,其间当然并不包括诸如约书亚之类的敬畏神的人,他们是不会陷入其中的。

圣经对摩西见百姓放肆有一个补充性说明,是关乎亚伦的。亚伦纵容他们,就是纵容以色列人,所纵容的对象,不用多说了!所纵容的事件,就是这桩金牛犊的恶行,身为神的祭司,不仅不对这种大恶进行拦阻,反而参与其中,真是不知道怎么说他了!由于亚伦的纵容,导致以色列百姓恶事得以进行;而这恶事的结果,就是使这些以色列百姓在仇敌中被讥刺。以色列百姓被讥刺,是因为他们本身的罪恶,而所讥刺他们的,是仇敌,不仅是以色列百姓的仇敌,也是神的仇敌!所以这尽管是这些糊涂的以色列百姓似乎不愿意管的事情,但却是神所极其厌恶的事情!即便以色列百姓没有这个觉悟,神就亲自前来干预,借着摩西,他要施行杀戮大计……

摩西的所见,虽然在人的眼中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在神的眼中却是大恶!是非常邪恶的罪恶!这不仅是关乎神的事情,也牵涉了以色列百姓的仇敌的事情,所以这是大恶,只不过那群以色列百姓无知,不知道而已!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

26:摩西的呼吁

圣经在这里记载到当摩西看见以色列百姓放肆的反应,他就站在营门中,呼吁属耶和华的人到他那里,结果利未的子孙都到他那里聚集。

摩西站在营门中,这是让我们看见摩西的位置,表明了他所拥有的属灵权柄。这是承接上面一节经文所述,是摩西在看见以色列百姓的放肆后的举动。摩西站在营门中,这“站”是地位问题的说明,也是立场问题的说明。摩西站在营门中,表明他是一个阵营,这个阵营是要成为耶和华的阵营,因为他是神的仆人,是神的朋友,是神所设立的。圣经让我们看见摩西所站的是营门中的位置,表明他此时要为耶和华的阵营守门,凡要进入这个阵营的人,都要从摩西眼前经过,经过摩西的视觉观察。这一“站”是具有属灵权柄的举动,是表明摩西本身在耶和华神的这一方的说明。

摩西站在营门中有一个宣告:“凡属耶和华的,都要到我这里来。”这个宣告首先表明摩西自己本身就是属于耶和华这一方,只有自己本身属于耶和华,才能代表耶和华呼吁属于耶和华得人到他那里。这个信息又表明他以自己的位置为中心,强烈表明他是属神这一边的中心。以“我”为标准的“这里”,要属于耶和华的以色列百姓靠近“来”,是表明他为主体,他为主要核心。这并不是他自高自大地自认为是神百姓的核心,而是因为他是神的仆人,因为他确实肩负着神仆人的使命与托付,要领以色列百姓出埃及进迦南地的引领者。凡属耶和华的要到他那里去,这是一个强调,对阵营的强调。他没有勉强所有人靠近他,只是宣告属耶和华的人到他那里。这里是表明一个真理,对于神的百姓,要按照神的要求来分别为圣,不能与其他人融合,必须分别为圣,因为他们是属于圣洁的神!

摩西的一个呼吁,引出了以色列的一族后裔——利未的子孙。雅各有十二个儿子,在雅各的这十二个儿子之中,利未的后裔人数是最少的,从民数记中所记载的两次数点百姓的事件中可以看出。也就是说,以色列民中,在此时摩西的呼吁中,愿意表明自己是属于耶和华的人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利未的子孙,人数最少,这时却是最有勇气的。不知道亚伦此时是否也在其中,圣经没有说明。如果在其中,那是非常可笑的情况,是亚伦制作的金牛犊,亚伦本身却是站在耶和华这一边的,对亚伦本身而言,他的尴尬性就非常明显了!圣经在这里所说,是利未的子孙都到摩西那里聚集,这里似乎表明此时利未的后裔中的所有人,都出来了,都到了营门中,都到了摩西那里。既然是“都”,那就是所有人,亚伦既然也是利未人,那他此时也应在其中。这里又让我们看见亚伦的一个生命特性,是不怕尴尬。尽管他制作了金牛犊,导致以色列人罪恶的持续进行,但他立场还是非常的坚定,自己还是认定自己是属于耶和华的,还是神的仆人。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制作了金牛犊导致以色列百姓犯罪而将自己的属灵地位丢失,仍然持守自己属灵的权柄与地位不肯放弃,这是亚伦的智慧。

利未人在摩西的呼吁中鹤立鸡群,成为神荣耀的见证。虽然以色列百姓都沉迷在偶像的崇拜与罪恶的刑罚中没有反应,但利未人却反应神速,这或许只能说明他们一直都是这样的立场,一直都在准备着表明自己与神的关系吧!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

27:摩西对属神的利未人的呼吁

当利未人从以色列人中出来后,表明他们已经分别于以色列其余的百姓。摩西在这种情况下大行呼吁,对利未人传达耶和华的信息,使利未人在神的百姓中进行大屠杀。

在这节经文里,我们首先看见的是“他”与“他们”的关系,是“他”对“他们”说的信息。这里的单数之“他”毫无疑问是指着神的仆人摩西而言;而这里的复数之“他们”则是指着被摩西所呼吁出来的那群属耶和华的利未人说的。

摩西对利未人所说,首先表明他是代替神说话,是耶和华神的代言人,是耶和华神的传话器: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这样说……这里强烈表明摩西所传达的信息的来源,乃是耶和华说的。而且这里对耶和华的介绍,乃是“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这就表明耶和华此时是以以色列的神的身份说话,也就是说,他所将要说的,是以以色列百姓的利益为主,是真实的利益,而不单单是人所认为的所谓利益。

耶和华所说的话,是要叫那些分别出来的利未人各自把刀跨在腰间。这是耶和华要让利未人以神的审判真理行动。在腰间,是预表在真理中;刀,是审判的利器。这句话所表达的,是神促使利未人要为真理而进行审判。

在营中来往,表明审判的区域是在营中,就是在以色列百姓的各个营里。在各个营里,利未人所要做的事情,首先是要在其间来往,只有行动,才能将真理施行出来,否则真理就是摆设了!这“来往”是一种实际的举动,对神言语的遵行,自然会有实际的举动,否则便只能表明他们不是属于耶和华的,因为他们根本不听耶和华神的话!

在营中来往,摩西在圣经里对此的解释是“从这门到那门”、。这里表明以色列的营里有很多门,起码不止一扇,最少也有“这门”和“那门”两扇。也就是说,神所吩咐利未人在营中行走的区域,或者说在营里往来的区域,是在“这门”与“那门”之间,就是这里所说的“从这门到那门”了!

利未人要在营里往来,从这门到那门的往来,其目的是要他们各人杀他的弟兄与同伴并邻舍。这里神要利未人杀戮三类人,分别是他们的弟兄、他们的同伴、他们的邻舍。这似乎是在指着同一批人而言,因为从埃及地出来的,基本上都只有以色列百姓,不过其中显然有一批不在神的选民众的人也混于其中跟了出来,圣经曾经称之为“闲杂人”。但在这里,摩西所传达神对利未人即将进行的杀戮者名单中并没有这群闲杂人,而是针对他的弟兄、他的同伴并他的邻舍。或许可以解释说这里所记载的“邻舍”可能就是这一批人,但圣经没有详细准确说明,所以不能做出这样的肯定,只能说有这样的可能。弟兄,毫无疑问是指着以色列百姓而言;同伴,或许是指着他们的家人而言,那就不一定是以色列民,也有可能以色列民的家庭中有一部分人是外邦人,这类跟着出埃及地的人或许就是同伴类了;而邻舍,则非常有可能就是那群闲杂人,是因为看见以色列民在埃及地所行的毁灭,便对埃及地失去了信心,又正好遇到以色列百姓要离开埃及地,他们便跟着出来,或许就是这一批人了!

圣经在这里强调摩西奉神的旨意向利未人传达神的心意,就是神的杀戮令,要对金牛犊一事进行审判。本来差点让整个以色列民族只剩下摩西一人,但在摩西的恳求中,神保存了一部分以色列子民,不单是听摩西的祷告,也是在以色列百姓中施行分别。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

28:利未人杀了三千以色列百姓

利未人听见摩西的话就遵行,于是那一天以色列百姓被杀了约三千人。

圣经关于利未人遵行摩西的话,是从利未的后代开始记载。圣经记载利未人,是说明他们是利未的子孙。以利未的子孙来表示利未人,是对他们身份最好的最直接的阐述。利未的子孙有所行动,他们的行动样板就是摩西的话,这就是他们不同于以色列其余人的地方。或许可以说,因为摩西亚伦本身也是利未人,所以他们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但与其这样说,还不如说因为利未人是神所特选的一族,所以摩西、亚伦在以色列中被分别,是神对他们的特别赏赐、特别恩宠。

由于利未人照着摩西的话行了,而摩西的话那可是大行杀戮的信息,所以那一天以色列百姓中死了约有三千人!圣经关于以色列百姓之死,只是说明他们是“被杀”,并没有说他们是被用什么所杀。这里记载了以色列中约有三千人被杀的时间,是那一天。这不仅说明被杀的时间,也说明杀戮的速度,仅仅那一天,以色列人就从世界上少了三千条生命!这就是罪恶的下场与后果!这里也记载了被杀的对象,是百姓,就是以色列中的普通百姓,或许说得更准确一点,就是那些金牛犊的崇拜者或者呼吁制造者等等,因为天晓得当时有多少以色列百姓参与了偶像的制作呼吁与偶像的崇拜事件中!所以那些人非杀不可,不仅因为他们本身的罪恶,也是为了以色列中的圣洁。以色列百姓之死,是被杀戮的,那是表明他们并不是无缘无辜的死亡,而是被动的死亡,是有原因的,就是被剥夺了生命的权力!其实剥夺他们生命权力的利未人,本身是由于要站在神的一边顺从神的话语才如此行,所以这与罪行无关,乃是因为要解决罪行而如此位置。只有解决了罪行,以色列中才能得到平安。以色列百姓在那一天死亡的人数,约有三千人,这是当时约六十万中的二百分之一的数量。这一种拜偶像的罪恶举动,就让以色列人被剥夺了二百分之一的生命,这种报应是非常强烈的,也是必须承受的。以色列人没有人反抗,或许因为他们身处罪恶中而不愿意抵抗报应,这也是他们无奈之举。

对于罪恶的报应,以色列百姓无力的承受了!不知道他们又没有反抗,反正那一天以色列百姓被杀了约有三千人!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

29:摩西的劝勉

在这里,摩西说了一段不知道是对何人发出的话,是劝勉的信息。

在这段劝勉的信息里,摩西首先对以色列人表明“今天你们要自洁”。这个信息是“今天”的,这是信息的时间性说明。身为神的仆人,摩西知道如何引导以色列百姓,使他们活在“今天”里,让过去的一切都过去,将明天成为盼望,但让他们抓住“今天”,这是非常重要引导。这个信息是针对“你们”的,这里没有说明“你们”究竟包括哪些人,不知道是专门针对利未人还是包括了以色列余剩的所有百姓,从前面后面的信息中也无法看出这段话究竟是专指利未人或者指着所有以色列百姓而言,我们不得而知,也就不便强解。但在这里的信息中强调的重点,是要使那凡听见的“你们要自洁”。这“自洁”才是这里信息的重点。自洁,顾名思义,其意思为自我洁净。这是要求凡听见的人都要经历自我洁净。

而关于自洁,就是自我洁净,其目的是要“归耶和华为圣”。这六个字在圣经中多次以大字形象出现,可见这六个字在圣经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表明神对他百姓的要求,就是要他的百姓归他为圣,也是神自己属性的说明,他的特别属性中有一个圣洁,这是除慈爱与公义之外圣经对神的属性最为强烈的描述。或许可以说,圣经记载“神是圣洁的”的信息比神的慈爱与公义更多更直接,可见神的圣洁在圣经中的比例。正是由于神是圣洁的,所以摩西在这里要求凡听见他话的都要“归耶和华为圣”。因为神是圣洁的,所以凡归他的,自然也必须是圣洁的!

摩西在这里对以色列人所要求的归耶和华为圣,是以一种非常奇妙的情况出现,因为这种归耶和华为圣的要求,是要在“各人攻击他的儿子和弟兄”的情况下发生。这似乎是要在以色列百姓中掀起家庭不和,在这种情况下才表明“归耶和华为圣”的信息,这似乎有些不合情理。但神的要求就是如此,只有在“各人攻击他的儿子和弟兄”的情况下,此时的以色列百姓才能感受到神的圣洁,因为他们已经被罪沾染了,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这是真理,是他们解除罪恶的方法,所以这时只有流血,罪恶才能得到赦免,他们也才能够因此而得到圣洁,除去罪恶、这并非掀起厮杀的意念,而是要求以色列百姓对罪恶产生厌恶,其厌恶程度要超越厮杀生命。以色列百姓中由于金牛犊的罪恶,导致他们要结束生命,才能表明他们的悔改,所以在以色列中,神要让以色列人彼此攻击,要让他们感受到拜偶像的罪超越杀戮。

当“各人攻击他的儿子和弟兄”的时候,这一举动将“使耶和华赐福与你们”。这是非常难解的事情,耶和华的赐福成了被动的,成为各人攻击他的儿子和弟兄的赏赐,这真是非常奇怪!耶和华的赐福在圣经中一般都是白白的,带有恩典与祝福性的,而在这里,却成了杀戮的赏赐,这更是让我们看见神对拜偶像一事的厌恶,对金牛犊的出现,神是如何的反感!这种赐福是被动出现的,并不是神的主动;是出于一件罪恶的事情,而不是出于一件蒙神赐福的事情,这是让我们看见一种另类的赐福,是要表明神对罪恶厌恶的祝福,是要表明神对那些除去罪恶的人的祝福,

在以色列百姓中,神没有杀光所有的人,虽然他曾经起了意,但他仍然保留了一部分子民,要成就神自己的旨意与计划,同时也是要显明神的公义与慈爱的并存,更是要显明神的圣洁不受公义与慈爱的任何影响。神的圣洁属性,是他生命至高的体现,正是因为他的圣洁,才让他的仇敌战兢,才让他的百姓信服。我们要追求在神里面的圣洁,只有进入完全的圣洁,才能享受完全的祝福。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

30:摩西告知百姓自己要为他们赎罪

时间进到了第二天……

摩西在那一天,对以色列百姓指出他们犯了大罪,并且表明自己要上耶和华那里去,目的是为他们赎罪。

一夜之间转瞬即过,第二天随即来临。摩西在这一天向百姓说了新的信息。

在新的信息中,摩西首先毫不留情地指出他们犯了大罪。摩西在这里先让以色列百姓知道自己的罪,只有知罪,才会有觉罪、认罪、悔罪等等表现。摩西首先告诉他们的就是这个,这是这里的重点。这重点性不仅在这一节,而是通过这一节让我们看见知罪的重要性。

摩西表明由于以色列人犯了大罪,摩西便要上耶和华那里去。摩西所要行走的道路是上行之路,往上行走的,所要上到的地方,是耶和华那里,也就是要去见神的面。见神的面,不仅需要圣洁,也需要清心,摩西二者兼得,所以他能够到耶和华那里。他的方向是“去”向的,这表明他此时是以以色列民之处为基地,以以色列民之处为标准,而去往耶和华处。这里有一个时间概念,这个时间概念是现在将来时态。首先是“如今”,那是现在时态;然后马上跟着出来的“要”又表明那是将来时态。或者说得准确一点,现在摩西所进行的,是计划,而实际行动则是将来要进行的。

摩西表明自己如今要上耶和华那里去,目的是为以色列百姓赎罪,但摩西没有打包票,因为他不敢肯定他为他们赎罪神就会因此而赦免,所以他只说或者可以为他们赎罪。这“或者”二字说明摩西言语的严谨性,不敢随便替人作保,因为他没有神的应许。他有愿意的心,但神不一定照着他的所愿来成就,所以他谨慎地用了“或者”二字。赎罪是神的事情,他只能辅助,只能祈求,他自己也有罪,也不完全,所以他不能称为中保,这就是摩西的职分的局限性。

在新的一天里,摩西愿意把前一天的一切都忘了,所以他首先就要去为以色列百姓赎罪。这就是神的仆人,在神的全家尽忠的神的仆人!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

31:摩西的特殊代求(一)

圣经在这里开始记载摩西为以色列百姓在神面前的代求,这个代求是特别经典的,极其卓越的,与保罗为以色列人的代求可以统称为舍己至极的代求。

在这一节经文里,我们首先看见的是摩西代求,是在耶和华面前的,所以这里首先记载的是“摩西回到耶和华那里”。这个信息表明摩西本来是在耶和华那里,后来因为某些特别的事情就暂时离开了一段时间,而事情办完了,他就回到耶和华那里了。摩西本来在耶和华那里,是在领受神的律法,领受神的教训等等;而离开耶和华的面,并不是因为领受完了,而是因为其中发生了某种变故,就是以色列人拜金牛犊的事情,导致摩西奉神的旨意来干预,奉神的命令来打压、发怒,是转达神的怒气,也一并将自己的怒气发作,是因为百姓的恶行实在过大!而在这里,摩西回到耶和华面前,说明他已经解决了以色列百姓的事情,准确点说,应该是暂时将这件事情压住了,没有让这件罪行继续祸患下去,暂时地成功遏制了他们的恶行。这时他回到了耶和华面前,并不是像先前那样奉神旨意而去的,而是自己要求前去的,是带着以色列百姓的罪恶而去,其目的是要去为百姓代求。

摩西的代求,是用语言发出的,并不是单用心去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代求的信息中,摩西首先发出了一声感概:“唉!……”这声感概声显明摩西的无奈,拿以色列百姓没辙。自己虽然是以色列百姓之一,但却不能影响这群人,实在让他难受,实在让他没有办法,只能发出感概声!

摩西代替以色列百姓向神承认他们的罪:“这百姓犯了大罪……”这是对他们罪行的承认,表明他(他们)已经认识到百姓的罪。摩西的代求中,这个认定非常重要,因为这不仅表明他为他们悔改的开始,也表明他们已经认识到这个行为是罪恶,也不再会作同样的事情,因为他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这是大罪!真是的,能不认识吗?一天之间被杀了两万三千人,如此沉重惨痛的教训,再不认识,那可真是不要命的人了!

摩西承认他们的罪,是“为自己作了金像”。摩西为他们认罪的时候,强调了他们所犯的罪是作了像,即偶像,而且这像是金的,说明他们心灵中有拜金主义的思绪产生了。而在这里。圣经让我们看见以色列人所犯的大罪中最大的一条是“为自己”:由于他们是“为自己”,所以才有了一系列罪的出现;若不是“为自己”,就不会陷入罪恶的诱惑中,不会想到去犯罪;正是因为他们的“为自己”,才直接导演了整部罪恶片的戏幕。

摩西为以色列人的认罪是很彻底的,这是他整个代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实摩西的代求很简单,就这样的认罪就占了一半内容,这足以说明摩西祷告的简短性了!或者说得更加准确一点,是摩西有声祷告的简短。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

32:摩西的特殊代求(二)

在圣经所记载摩西的所有祷告中,这个祷告可谓经典,可谓特殊,是因为这个祷告舍己至极。其舍己的重点,就在于这里所记载的内容。前一节是一种述说,一种代替认罪;这一节便是代求的中心内容。这里先说到的是摩西代求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求神赦免以色列百姓的罪恶,然后以一个省略号作为缓冲,将摩西的代求带到了最高峰,带有交易性的,他舍己生命的最高流露,以一个转折性关联词“不然”带出:“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

摩西知道要求神赦免以色列百姓这一次的罪恶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他提出了相当的代价,要与神作交易了!他的目的就是要求神赦免这百姓的罪恶,这是他这次代求的根本目的,这个目的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他在这里强调表明自己代求的目的,是因为他这次代求就是为了这个,这不仅是他在神面前的诚实,也是他确确实实地表露了自己祷告的根本,将祷告的内容述说出来。这个祷告是代求,因为是关乎“他们”,而没有包括摩西自己,所以他没有说“我们”,是因为里面并没有“我”——即摩西自己。他并不敢肯定神一定会听他的这个祷告,是因为他感受到了以色列百姓此次的罪犯得太大了,让神发了如此的大怒,要想平息这场怒气,恐怕会是非常困难,所以他在这里用了一个假设性的关联词来表明这只是自己的心愿,而不是自己对神的命令,一切主权还在神自己。连代求者都感受到了罪恶的强烈,都感受到了代求的不易,对这样的代求……只能称作是尽人力听天命了!摩西知道神是赦免罪恶的神,因为神向他应许过,但对于偶像一事,神特别提到了是一种例外,因为在律法中被称为十诫的信息中,神对拜偶像一事提出了特别的刑罚,是要牵涉到子孙后裔三四代身上的,所以摩西为以色列百姓感到畏惧,在神面前感到了危机感。他所怕的,就是神对他们罪恶的刑罚与留传,留到以色列百姓的后代三四代身上,所以摩西提出了要求神赦免以色列百姓的罪恶。

一个省略号把摩西的代求带到了整个祷告内容的最高峰:“……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

不然,本是一个转折,在这里起到了强调性的作用,将摩西代求的最高峰借此加以强调,以期神注意自己的代求内容,并且将这个内容以此提出,作为生命的交易。

摩西所提出的交易,是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并且他所提出的交易代价,并不是今生的七十岁、八十岁乃至他一百二十岁的短暂人生,而是关乎他永恒的生命的生命问题,因为她直接提到了“你所写的册”。在这里,摩西就已经提及了神有一册。虽然圣经并没有表明这一册究竟是什么,但我们都可以肯定这是生命册,是记载与神的生命有关的人的名册,是记载将要进入到神永恒国度里去的人的名册。摩西的代求,让我们看见几件事情:首先,是摩西对这“册”的肯定,说明这“册”是一定存在的;第二,说明摩西肯定自己的名字一定在册上,否则他就不会以求神涂抹他自己的名作为交换条件;第三,他知道这册已经写好了,是已经完成了的册;第四,他知道神有权柄涂抹册上的名字,因为这册是神所写,主权并不是册本身,而是神自己;第五,也就是这里的重点, 他知道名字被记载在这册上的重要性,所以当他感受到神怒气的时候,便愿意以自己在册上的名来交换神对以色列百姓罪恶的赦免。整个代求的最高峰就在这里,这是摩西标准式代求的经典之处。保罗为骨肉之亲愿意与基督分离也与此有得一比,其重点在于舍己,而所舍的是永恒,这便是他们对血亲的至爱!

亚伯拉罕的经典代求,是与神交易,不断地讲条件;摩西的经典代求,就是舍己,将自己的永恒舍去,来换取神对百姓的赦免。可能有人会说摩西的祷告是自表爱心,他明知道神不会因为以色列百姓而从生命册上涂抹他的名,这个代求似乎做作了点;也许有人会问摩西的代求如果有可能事实,蒙神垂听,蒙神悦纳,摩西还敢这样求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知道的,就是摩西确实如此祷告了,他当时就是这么想的,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

33:耶和华对摩西代求的回复(一)

摩西的代求是有回复的,并不是向空说话。作为神的仆人,他的祷告是一种与神的交通,是打电话的形式,而非发电报的形式。所以当耶和华听见摩西的代求后,便给予了实际的回复,以指示摩西代求的结果。

耶和华的回复是有对象的,而非大吼一声震天动地,因为这并不是彰显神的大能,而是回复人的祈祷,所以圣经在这里非常明确地指出了“耶和华对摩西说……”。

在耶和华对摩西的回复中,耶和华说明一个很重要的真理,就是关于罪恶报应的真理:“谁得罪我,我就从我的册上涂抹谁的名。”这是一个真理,是从神口中发出的生命性的真理。这里明确指出了神的报应律,面对得罪神的在神的册上有名的人,神是会从册上涂抹那人之名的。也就是说,那人的名字本来在册上,但册上有名并不能担保那名就常存于册上,如若册上有名的人得罪了神,神照样会从册上将那人的名字涂抹!这不仅是对摩西代祷的一个回应,也是一个生命性真理的显明,在册上挂了名的人并不保险,只要在这个世界上,不要想有永恒的保险!如果得罪神,即便曾经蒙神极度的喜悦,也难保自己能够进入永恒生命。

神在给予摩西代求的回复中肯定了摩西的一个认定,就是册上的名是可以被涂抹的。摩西以自己在册上的名作为求神赦免神的百姓以色列的交易,神在表明自己听了摩西的祷告的同时,肯定了摩西的真理认识是正确的,并且强调神的刑罚律,是针对犯罪者的本身,绝不牵涉到其他人。在讲到关乎册上的名的时候,神特别强调了对于得罪神的名字在册上的人的审判,是毫不留情地将那册上的名字涂抹,不再被记录于那“册”!

TOP

Processed in 0.015578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