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四)

民数记33:54
经文:“……你们要按家室拈阄,承受那地——人多的,要把产业多分给他们;人少的,要把产业少分给他们;拈出何地给何人,就要归何人;你们要按宗族的支派承受。……”
标题:晓谕信息(四)

这里让我们看见以色列人所要承受地业的定律,也就是当他们进入迦南地,承受那地为业的时候,分产业的方式,已经在这里被定规了!

这里首先提示出分地的要求,是要“按家室”,这是一个分地的标准要求,以显明以色列人承受土地,是以家庭为基础,以家庭为单位。

这里接着提示出的是分地的方式,是要通过“拈阄”,以此表明土地的分配,不是人为规定,而是有神的干预在其中,是以显明这一切都是在神的掌控中。若是以人为定规,或许带有偏见、带有人意、带有感觉等等各方面因素,而以拈阄的方式,不仅杜绝了人的意思,也显明这一切是神的分配,所以人无法阻止、更改与干预。

这里显明以色列人承受地业的标准,在具体的操作上,乃是要以人口的多少来决定产业的多少。也就是说,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从神所承受的两大应许性祝福,就是土地和后裔,在一定意义上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这里耶和华晓谕的信息中提示出要以人口的多少,来分配产业的多少,也就是土地的多少。

拈阄的信息带出的,不仅有数量方面的多少,还有地理方面的方位、位置。是以这里也提示出拈阄出的地业归给何人,那产业就是何人的。

圣经在这里提示出的最后一个分地的规则,是针对承受者而去的,也就是说,这一信息,是接受分地的人承受土地的标准,乃是要“按宗族的支派”分配土地。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33:55
经文:“……倘若你们不赶出那地的居民,所容留的居民就必作你们眼中的刺、肋下的荆棘,也必在你们所住的地上扰害你们。……”
标题:晓谕信息(五)

这里晓谕信息中提出了一个假设,就是以色列人不赶出那地居民的假设,而信息主要说明的就是这个假设带出的结果,那就是这些没有被赶出的居民必会成为以色列人眼中的刺、肋下的荆棘,并且这些没有被赶出的居民也必然会在以色列人所住的地上扰害以色列人。

这里所提出的假设,是具有相当的可能性存在的。假设性信息提及的,并不是以色列人赶不出那地的居民,而是以色列人“不赶出”那地的居民,也就是以色列人主动选择不赶出那地的居民,并非他们能力达不到赶出那地的居民。是以这里面所蕴含的,并非无能——力所不及,而是不服——在意志上的悖逆背叛。

居于这个假设性信息带出的结果,就是容留的居民必作以色列人眼中的刺、肋下的荆棘;同时这些容留的居民也必在以色列人所住的地上,也就是耶和华应许赐予以色列人的迦南美地上扰害以色列人。这里提出的两个结论,其共同点是“必”然会发生的结果,也就是一定的定论性结果,是居于前面的假设引发的必然性后果,所以这里用了“就必……也必……”的字样。这里的“就必”带出的信息,是两个定性信息,就是成就的必然结果;这里的“也必”带出的信息,却是一个不定性的信息——不定的,并非事件,而是事件引发的后果。

眼中的刺和肋下的荆棘可以说是精神和肉身两方面的打击,是以显明以色列人存留的那地居民带给以色列人的,将是内外双重的压力。形成地上的扰害,则是针对了人的心灵领域。也就是说,这里所提出的三个“不赶出那地的居民”带出的后果,将会带给以色列人灵与魂与身体三方面都有极大的危害。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33:56
经文:“……而且我素常有意怎样待他们,也必照样待你们。”
标题:晓谕信息(六)

摩西领受的晓谕信息,在假设性信息的背后,另有更深的信息。这里让我们看见耶和华晓谕摩西的信息中,所要阐明的真理乃是其根本,是以以递进的语气让我们看见这里的信息超越了前面信息的重要性。

耶和华表明当以色列人不赶出那地的居民的情况下,那地的居民将会成为以色列人的“刺”与“荆棘”,也会成为“扰害”他们的存在。不但如此,这里的递进性信息显明了耶和华素常有意怎样待他们,也必照样待以色列人。

非常明显,这里所提及的“怎样……照样……”显明了神的公义公平。他并没有因为以色列人是神的选民,而迦南地的人是被咒诅的民族而偏向以色列人,乃是以相同的标准来对待迦南人和以色列人。

这是神的“素常”,以显明神的公平公义是神性情中的一部分,是以才能自然成就他“素常”如此的措举。

这是神的“有意”,以显明神在定意中下了决定如此而行,是以表明神的公平与公义不仅是神的性情,也是神的特意。

这是神的“必”,以显明神如此决定的必然性,不会因为任何其它原因而改变。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34:1
经文: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标题: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这里又一次让我们看见耶和华的晓谕信息临到摩西,是以成为新的信息的开始,也同时表明前面的信息已经结束,以成就信息转换的转捩点。

耶和华以晓谕的方式对摩西说话,这几乎是耶和华对摩西说话最多的方式了!也可以这样说,在摩西所领受的耶和华的信息中,耶和华彰显的君王的权柄是最多的,因为晓谕乃是君王传令的说话方式,是以显明耶和华与摩西的对话中,在摩西的领受里,最为彰显的,也可以说彰显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耶和华的权柄。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34:2
经文:“你吩咐以色列人说,你们到了迦南地,就是归你们为业的迦南四境之地,……”
标题:晓谕中的吩咐(一)

耶和华晓谕摩西的信息,是要借着摩西吩咐以色列人的。所以这里的信息中隐示出摩西对以色列人的权柄,乃是凭借耶和华在摩西身上的权柄所定规的,也可以说是耶和华晓谕摩西的信息所赋予的。因为耶和华“晓谕”摩西可以“吩咐”以色列人,摩西才可以凭借耶和华的“晓谕”去“吩咐”以色列人。

这里让我们看见耶和华晓谕摩西所要吩咐以色列人的,乃是关乎以色列人到了迦南地之后的事情。我们知道摩西因为在米利巴没有完全地遵耶和华的吩咐而行,是以被剥夺了进入迦南地的权柄,所以这里所论及的“倒了迦南地”的“你们”,是不包括摩西自己的。

我们看见这迦南地,是被认定为“归你们为业的迦南地”。这话的意思,表明迦南地将不再属于迦南人,而是要归于“你们”,也就是以色列人。而这迦南地要归于以色列人,是要成就他们的“业”,也就是成为他们的产业、基业。而归于以色列人为“业”的,我们却看见不光光只包含了迦南地,乃是指向了“迦南四境之地”,也就是以迦南地为中心划分的,包括了迦南地的四方边境在内,都要成为以色列人的“业”,是耶和华所应许的,也是耶和华所赐予的,更是耶和华借着他们要夺取的!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34:3—12
经文:“……南角要从寻的旷野,贴着以东的边界。南界要从盐海东头起,绕到亚克拉滨坡的南边,接连到寻,直通到加低斯巴尼亚的南边,又通到哈萨亚达,接连到押们,从押们转到埃及小河,直通到海为止。西边要以大海为界,这就是你们的西界。北界要从大海起,划到何珥山,从何珥山划到哈马口,通到西达达,又通到西斐仑,直到哈萨以难。这要作你们的北界。你们要从哈萨以难划到示番为东界。这界要从示番下到亚延东边的利比拉,又要达到基尼烈湖的东边。这界要下到约旦河,通到盐海为止。这四围的边界以内,要作你们的地。”
标题:晓谕中的吩咐(二)

在耶和华晓谕摩西的信息中,耶和华晓谕摩西所要吩咐以色列人的,乃是要划分以色列人的境界,就是以色列人的四境之地,是要归给以色列人为业的土地。

这里从南角开始,划分到南界,又转到西边的西界;然后借着北界的描述,通到东界,以此成就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的产业。可以这么说,这里所描述的地业,就整体来说,是以色列人在迦南地上的地业的外围一圈。换言之,这里所描述的土地,正是以色列人在迦南地上所要得为业的土地的外界范围。

而这里最后所说的话,就是“这四围的边界以内,要作你们的地”正好成了信息的印证,让我们看见以上所描述的地界,正是以色列人在迦南地所要得为业的外围地域。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34:13—15
经文: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说:“这地就是耶和华吩咐拈阄给九个半支派承受为业的。因为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按着宗族受了产业,玛拿西半个支派也受了产业。这两个半支派已经在耶利哥对面,约旦河东,向日出之地受了产业。”
标题:产业之分受

摩西对以色列人有吩咐的话,显明摩西拥有吩咐以色列人的权柄。

在摩西吩咐以色列人的话中,我们看见这里所提及的,乃是关于以色列人的地业要如何分配。

这里首先让我们看见的是分给九个半支派的产业,也就是除却约旦河东的两个半支派,另外的九个半支派的以色列人所要承受为业的土地。分配的方式,乃是居于耶和华的吩咐,是以耶和华的吩咐成为掌控一切的权柄。分配的方式,乃是要通过拈阄的作为,以显明整个操作并非人意可为之,完全在神的掌管中。

而迦南地的产业承受者,仅为九个半支派,其原因在这里也做了交代,就是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并玛拿西半个支派都已经按着宗族受了产业。非常明显,两个半支派在迦南地没有地业,并非耶和华不分给他们,也非摩西转达错了耶和华的意愿,或者他们不配得迦南地的地业,而是因为他们已经承受了产业,就是在耶利哥对面,约旦河东,向日出之地受了产业。这就是让我们知道他们本身所求的,已经得到了满足,是以他们已然知足,就不需要另外加给他们了!而其中似乎也显明了世界上的土地是有限的,并不能无限的争夺地业。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34:16
经文: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标题: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在耶和华与摩西说话的经历中,是以“晓谕”为最。

在耶和华与人的说话中,圣经记载几乎可以说接受耶和华的信息最多的,就是摩西!

是以“晓谕”可以从某种角度来说,成为神与人说话的信息中出现最多的一种。而因此我们也可以从每次出现这句话,就可以得知耶和华的信息临到摩西,并不是连贯性的,因为人的接受信息的力度有限,人的接受信息的能力有限,人的本身就有限。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34:17
经文:“要给你们分地为业之人的名字是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
标题:晓谕信息(一)

在这里让我们看见耶和华所要晓谕摩西的,乃是关乎分地为业之人的名字。这里记载参与分地为业的主要人物有两个,分别是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

圣经记载分地之人的名字,是让我们知道分地之人对于分地的事工的重要性。尽管分地的工作在圣经中并不怎么突出,但却也是相对重要的,这事关涉到以色列人的土地拥有权,是让我们看见以色列人的土地分配,不由人决定,而是神在引导。虽说参与分地的是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但整个事件是出于耶和华的晓谕,是以分配者,准确来说,乃是神自己。土地是耶和华的,所以只有耶和华拥有分配权。

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是为出埃及的以色列人第二代,也可以说是亚伦和摩西的接班人。以利亚撒承接了祭司的职事,而嫩的儿子约书亚则承接了以色列人的引导者的职事。是以这里让我们看见的分地的职事,已经完全落到了出埃及地的以色列人的第二代身上了。也可以说,从这里开始,以色列人大致完成了角色转换,老一代的几乎只剩摩西一个,新一代的已经起来了!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34:18
经文:“……又要从每支派中选一个首领帮助他们。……”
标题:晓谕信息(二)

这里让我们看见由于分地之工的需要,耶和华晓谕摩西要从每支派中选一个首领出来,帮助分地为业之人以利亚撒和约书亚。

每支派中选一个首领,则以色列人中除却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之外,又出现十二个首领,是以成就帮助者的职事。

我们可以看见首领的功用,并不是享受尊荣的待遇,而是起到帮助的职事,要成就一些特殊的事件。是以首领的职事,是神所定,并非人所能支配他们的事工。

而这里所记载的首领的事工,是帮助分地。也就是说,在分地的事工中,他们属于配搭者的位置,配合主要负责事工的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参与这项服侍。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Processed in 0.012156 second(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