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一)

创世记第四十一章

56—57:粜粮与籴粮——饥荒甚大

圣经在这两节通过约瑟的粜粮与埃及百姓的籴粮来说明饥荒之大。通过约瑟的粜粮给埃及人,说明埃及地的饥荒之大;又通过各地的人前往埃及籴粮,我们又看见天下饥荒之甚大。

圣经首先给我们看见一个时代背景,乃是“当时饥荒遍满天下”,这是说明法老的梦开始成就了!饥荒,乃是神对时代的咒诅,也是一个提醒,要让时代知道罪恶的极点。“遍满天下”的饥荒乃是说明天下都遍满了各种罪恶,所以咒诅也临到了天下。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就连本该敬畏神的希伯来人都如此邪恶悖逆,甚至将约瑟出卖,又何况其它国家的百姓呢?!天下因天下人的罪恶而产生饥荒,并不只限于埃及人,而埃及人却因接纳约瑟而获救,这便是一种怜悯与祝福。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见约瑟开了埃及各处的仓,粜粮给埃及人,因为埃及地也有甚大的饥荒。约瑟开仓的原因乃是由于埃及地的饥荒,但这里却是以约瑟开仓为主要线索,通过开仓的目的是粜粮给埃及人,通过开仓的目的是因为埃及地的大饥荒来说明约瑟在荒年治理埃及的智慧之举。整体而言,饥荒的遍满正是通过约瑟的粜粮使得埃及百姓逃脱饥荒之灾。约瑟当然要开仓,因为他做宰相本就是为此,让埃及百姓得到生命的保障,免遭饥荒的吞噬。由于饥荒之大,使得全埃及国所有的百姓都遭遇饥荒的危机,也遭受生命的危机,而约瑟的粜粮之举却帮助他们在生命上得到保障,他们的生命也因此得以延续,真是在死亡线上的一缕阳光!尽管埃及地饥荒甚大,却由于法老与约瑟共同所得的启示,使得他们免遭此劫。

我们又看见了另一层面,从“粜粮”进入到“籴粮”,从约瑟的主动权进入到百姓的主动权,从埃及百姓进入到各地百姓。可以说,这是一种恩典的扩充。恩典不只限于埃及一国臣民,也通过埃及临到万邦,正是由于约瑟在那里,导致恩典也在那里。我们看见恩典是随着约瑟的位置而降临,正是耶稣基督的预表;恩典也是通过耶稣基督的降临而临到普世。恩典不只限于埃及地;同样的,恩典也不只限于以色列民族。恩典通过埃及百姓临到天下万民;恩典也是通过希伯来民族临到普世所有的人。在各地百姓前往埃及籴粮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知道只有到耶稣基督面前,我们的生命才有保障。人到法老面前寻求生命的保障,却无有所得,只是通过法老认识到约瑟,并且知道寻求生命的保障,若非到约瑟面前,就无法找到!我们寻找生命的保障,或许也会通过各种人的方法,但我们必须知道,若非依靠耶稣基督,没有任何其他办法可以得到永恒生命的祝福。

圣经以“粜粮”与“籴粮”来说明时代的需要,生命的保障受到威胁,若非法老所作之梦与约瑟所得之解,天下臣民在这次饥荒中必定无法生存!恩典就是这样通过耶稣基督临到万民的,若非生命的“粜”出,我们就没有机会得到;若非我们的“籴”入,我们就无法承受。耶稣基督的恩典已经“粜”出,乃是白白地舍弃的;只要我们用自己的生命来“籴”入,就能得到。

TOP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1—2:雅各家的遭遇

由于前面所说“天下的饥荒甚大”,可见饥荒的面积不只限于埃及地,也在天下各处,家居迦南地的“雅各见埃及有粮”,这说明迦南地也同样遭遇饥荒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雅各对他的儿子们说明自己的愿望,因为听说埃及地有粮食,便满心希望他的儿子们前往埃及地,为自己和自己的家籴些粮食来,“使我们可以存活,不至于死”。

整体而言,我们看见饥荒乃是天下共有的,不只埃及一处存在,就连亚伯拉罕的后裔雅各的家族也受到了饥荒的影响。在这种情形下,雅各不知从何处听说埃及有粮食,这是他们生命盼望的开始。在饥荒中,突然听说有粮食为普天下敞开,这是福音的预像。我们都知道,饥荒之中,人所最需要的就是粮食;同样的,在死亡之中,人所最需要的福音便是永恒的生命。世人都在走向死亡,各人都被死亡的阴影抓住,没有人能够逃避死亡的结局,这时,若有永恒的生命为人预备,岂不是在饥荒中的粮食?但很多人却不愿意去抓住这种特别的祝福,因为人喜欢复杂,不喜欢单纯,不相信单纯。在今天各种社会的饥荒中,又如毒品、淫乱等各种罪恶的社会现象导致的各种疾病使人面临到死亡的危急时,耶稣基督的福音临到这个时代,只要来到他面前,他都能能拯救,但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来到耶稣基督面前,寻求他的帮助,很多人连这点都不愿意接受,他们在死亡的阴影中却不来寻求盼望,真是糊涂!饥荒遍临天下,但埃及地有粮,这个信息需要传递开:罪恶遍临天下,但耶稣基督里有福音,只要到他面前,就能够得到永恒的生命,战胜罪恶!战胜疾病!战胜死亡!

雅各听说埃及有粮,他没有无动于衷,而是产生了极大的盼望!这种盼望促使他对他儿子们提出要求,让他们前往埃及地籴粮,以保全自己与自己家庭中所有人的生命。他没有对他的仆人提出要求,而是对他儿子们提出要求,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生命,是与自己同心的,这是仆人所无法享受到的荣耀;他也没有对他的妻妾们提出这个要求,因为她们是软弱的,没有这个承受能力。他只对自己的儿子们提出这个要求,因为他们都是自己生命的延续,都有自己曾经有过的能力。他也没有自己前往,因为自己的年龄已经老迈,又有一个家庭需要自己来管理照顾。他让他的儿子们前往,因为他们是连为一体的,都是从他自身而出。

雅各对他儿子们所说的话中,首先给我们看见的是对他们失望的责备:“你们为什么彼此观望呢?”这里给我们看见由于饥荒的蔓延甚大,让雅各的家在迦南地生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以至于他们无法面对,只能彼此观望。圣经用“彼此观望”来说明他们当时的情形,乃是让我们看见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与开始的时候不同。他们之间不再有矛盾,不再有嫉妒,也不再有彼此的攻击陷害,因为这时他们的生命都受到了威胁!他们已经无暇顾及彼此的仇恨,也无暇回忆过去的行为,他们都在饥荒中发昏,只能彼此观望!这种彼此之间的“观望”或许加增了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使得他们之间的仇恨已经完全消除!

雅各说明:“我听见埃及有粮……”这是雅各家新的盼望。在彼此的观望中,他们的问题仍然存在,没有实际的解决,而雅各所听见的信息却给他们带来的新的盼望!很多时候,观望不能解决问题,要想解决问题,必须有盼望!雅各说明了一条信息,这条信息是带给人盼望的,因为“有粮”,这粮食正是这时最大的需要,当在饥荒中听见“有粮”的信息时,就好比在绝症中突然听见有特效药可以医治……这正是福音的信息!当人类在罪恶中走向死亡的时候,突然听见有福音的临到,不仅帮助人解决罪恶的问题,也能解决死亡的问题,这种福音是何等的美好!耶稣基督就是福音的源头,也是福音的终结,只要与他发生生命的关系,就能得到他所赐予的生命!

雅各提出一个要求,就是让自己的儿子们“下去,从那里为我们籴些来……”,这是他们自己所要做的。埃及地有粮食,这是已经存在的现实,但如果雅各家只是听说,却停留在原地,他们还是无法得到粮食。他们需要有人“下去”,就是从自己的地位上挪开,离开自己原有的位置;前往“那里”,就是要有目标,又一个具体的位置,知道“那里”在哪里,才能前往;他们需要知道,他们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他们自己的温饱得到解决,而是去“为我们籴些来”,因为这需要并不单是他们的,而是整个雅各家族的!所以他们需要有去有回,切不可一去不回头!他们也不能空手而回,因为家庭中有这个需要,他们要有所得到,才能回来。我们也同样在这里学习功课,福音的信息已经为我们预备,我们既然进到耶稣基督里面,自然不可空手而回,因为神为我们预备的各种祝福是丰丰满满的,正所谓“如入宝山岂可空手而回”!这个道理是每一个人都明白的!雅各要他的众子们前往埃及地,就是要让他们籴粮而归,如若空手而回,还不如不去!同样的,我们来到耶稣面前,自然是有所得到,如若没有得到,还不如不信!耶稣基督是我们的满足,但如果我们没有从他得到满足,我们的信仰就与我们无益了!

我们看见雅各对他儿子们所说他们最大的需要就是“可以存活,不至于死”,这是他们籴粮的目的。因为饥荒所带来的就是死亡,他们籴粮的目的正是为了避免遭遇死亡的威胁,得到生命的保障。对世人而言,死亡是最为可怕的,因为没有人知道死后的情况,所有人都是凭想象猜测,当时还未有人有复活的经历,所以没有人对死亡有认识,这就加增了世人对死亡的恐惧感。他们对存活有非常的渴望,即便在饥荒中,他们将要死亡的时候,他们仍然希望生命得到保全,仍然希望能够逃避死亡的来临,所以他们才会听见“埃及有粮”。雅各看重生命,所以让儿子们前往埃及籴粮的目的乃是“使我们可以存活,不至于死”。福音所带给人的也正是这种生命的信息,让人远避死亡的侵害,只要我们前往耶稣基督的恩典中,就“可以存活,不至于死”。

雅各家的遭遇相当于世人的遭遇,乃是世人遭遇的一个缩影。这两节经文给我们看见的正是对福音的态度,我们需要用我们的心来接受福音的信息,并且进到基督里,享受福音的恩典,就必得到福音中所显明的祝福。

TOP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3:约瑟的哥哥们下埃及

我们在这里看见由于父亲雅各的催促,使得约瑟的哥哥们都下往埃及地,目的便是籴粮,解决生活的需要。

我们在这里首先看见“于是”二字,所表明的是因有前面的话语在引导,接下来的事情正是根据前面引导性的话语而行。非常明显,圣经在这里用“于是”二字,正是为了说明这种事情的发展如同前面雅各对他众子的要求进行下去的,也就是雅各让他们前往埃及地去籴粮,满足生活的需要,解决生活的问题,解除生活的危机。在人看来,“民以食为天”应是最合理不过的,但在希伯来人口中,在亚伯拉罕的子孙中,在敬畏神的雅各身上,我们看见对食物如此的依赖,这似乎就有些不合情理了!但我们在这里所看见的并不是雅各“以食为天”,而是根据生活的需要要解决生活的问题,这就是合情合理的了!在雅各的催促下,“于是”二字说明事情的发展照着雅各的要求在进行着!

事情的发展是这样的:“约瑟的十个哥哥都下埃及籴粮去了。”

这里首先给我们看见的是记载雅各十个儿子的时候,圣经没有说“雅各的十个儿子云云”,而是说“约瑟的十个哥哥云云”,这就是要让我们知道,圣经的主线已经从雅各完全进入到约瑟的身上了!雅各不再是主要人物,约瑟成为主要线索了!约瑟,乃是耶稣基督的时代性预表,影响着整个时代的发展,也包括他自己已经不在的迦南地他的父家。“约瑟的十个哥哥”正是给我们看见亚伯拉罕的后裔已经进到约瑟时代了,约瑟影响了整个时代的进程变化,他的生命是整个时代的代表性生命,是神在那个时代所设立的权威人物,是神在地上当时代所选择的代表。“约瑟的十个哥哥”已经不再受雅各的牵引,而是受约瑟的牵动,以约瑟为生命的中心。

约瑟的十个哥哥在生命受到危机的情况下前往埃及地,圣经称之为“下埃及地”,因为埃及地在迦南地以南,对约瑟的哥哥们而言,他们的方向正是向下的。他们“都”下埃及地去了,这儿的“都”所指的乃是约瑟的十个哥哥,给我们看见他们不再有争闹,因为生命受到了危机,他们的争闹无法解决生命的问题,所以他们这时的表现是非常同心的,“都”正是说明了这种同心的表现。他们的方向是埃及地,也就是约瑟的所在地,但他们自己并不知道约瑟就在埃及地,因为他们似乎已经非常相信自己的谎言,就是约瑟已死!他们都下往埃及地,因为他们不知道约瑟正在埃及地,他们的方向乃是约瑟的所在。即便他们知道约瑟在埃及地,他们也不敢相信约瑟已经作了埃及全国的宰相了!这一切都在他们的意料之外,是他们无法想象的!

他们下埃及的目的乃是“籴粮”,因为他们的生命受到了威胁,饥荒影响着整个时代,若没有粮食,世人将无法存活,他们也是如此。所以他们在父亲的催促下,下往埃及地,为要取得粮食的需要,免得遭遇饥荒而死。粮食,对他们而言,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的人口众多,若没有粮食,他们将无法生存;又由于他们肩负神所交付的特殊使命,要建立一个永存的国度,所以对他们而言,生存的意义就不在于自己了,而在于那永存的国度。或许他们也正是为了这个国度而决定在一切的患难中都要靠神生存下去!即便生命受到了威胁,他们宁可寻求人的帮助,也要保全生命!

我们看见,约瑟的十个哥哥在他们父亲的催促下,为了保全生命,延续亚伯拉罕的后裔,他们都下埃及地籴粮去了。“去”,乃是一个方向的延续,因为有了目标,他们才有方向,这目标就是他们父亲口中所说的埃及地,但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兄弟约瑟也在那里……圣经这一节经文的记载真是奇妙,以约瑟的哥哥开头,以约瑟的地位结束,整个让我们看见时代进入到约瑟的时期了!

TOP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4:便雅悯不在其列

我们看见在雅各打发去籴粮的人中,最小的儿子便雅悯不在其列,这是雅各关爱的中心点。由于约瑟已经失落,又因拉结所生的只有约瑟与便雅悯,现在雅各所爱的妻子生下的只有便雅悯一人在身旁,在这不知前途的情况下,雅各岂能将自己所爱妻子唯一剩下的儿子轻易放出去?故此雅各将其留在身边,不让他与他的哥哥们同行,因为雅各害怕他遭害。

我们在这里首先看见便雅悯的身份,乃是“约瑟的兄弟”。圣经的记载非常奇妙,并未称其为“雅各的小儿子”或“以色列的小儿子”,也未成其为“他们的兄弟”,而是称之为“约瑟的兄弟”,可见约瑟的失踪已经在这一家中形成极大的阴影。便雅悯在这里并不是雅各的小儿子,也非他们的兄弟,仅为约瑟的兄弟,因为圣经在这里的记载已经进入约瑟时期,一切以约瑟为准。虽然从表面看来,约瑟已经从以色列的家庭中失落,已经不在希伯来人之地,似乎已经与埃及人同流合污,因为他已在埃及官居高位,身份显著,地位崇高,但他仍然影响着整个希伯来民族,这便说明约瑟的出淤泥而不染,足以证明神的同在并未离开约瑟,虽然他在外邦人之地,但他的心却从未离开神的子民,从未离开自己的故乡,从未离开自己的亲人,从未离开自己的父亲与弟兄们……从未离开自己的小兄弟便雅悯。这也直接影响到迦南地的雅各家族,直接的影响到了自己弟弟的身份。圣经的记载甚为奇妙,以“约瑟的兄弟”来称呼便雅悯,实在是最为合适的!

我们看见:“……雅各没有打发他和哥哥们同去……”这是对便雅悯最好的保护,不让他前往受险;但这却是对他最不好的教导,直接影响到他个人生命的成长。生命的成长乃是在危难中前进的;若一直在温室中,生命的成长就会畸形化。雅各出于特殊的感情,不敢让便雅悯外出冒险,或许是因为约瑟的外出导致失踪引发的,但这绝对不利于便雅悯个人生命的成长。我们从这里看见雅各二十年的生活一直都是在约瑟失踪的阴影下,完全失去了从神而来的平安与喜乐,似乎他的一生完全是为约瑟而活,一旦约瑟离开了,他就束手无措了!雅各活在恐惧中,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拥有以色列那样得胜的胆量,也不再拥有依靠神的平安与喜乐,他的心情已经被各种来自恶者的感觉控制着,使他失落了自己。这就直接影响到他对便雅悯的照管,不敢轻易让他离开自己的面。

圣经给我们看见,他没有打发便雅悯与哥哥们同去的目的乃是“因为雅各说:‘恐怕他遭害’”。我们看见雅各活在死亡之灵的阴影下,因为约瑟的失踪,让他失落了原有的勇气与胆量,他原有的那种“抓住”已经变味了!曾经的他为了在神面前的得着,抓长子的名分,抓长子的祝福,抓妻妾儿女,抓各种产业……抓神与他的祝福,这一切他都抓到了!但这时的他却变得弱不禁风,心里充满了恐惧——他所恐惧的并非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而是便雅悯的遭害。他曾经受过失去爱妻的痛苦,也受过一次失去爱子的痛苦,此时的他再也经受不住失去另一个爱子的痛苦了!雅各活在死亡之灵的威吓中,让他心里充满了恐惧,无法平静!他怕便雅悯遭害,这固然是对便雅悯的关爱,但方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在风雨中受各种熬炼,才能使人的生命健康的成长。雅各却因自己的胆怯间接影响便雅悯的成长,这实在是父爱的隐患!这儿的雅各似乎失去了父亲应有的权柄能力,却以母亲的热切关爱出现在他的家庭中,这就是因为拉结的死亡所带来的恐惧,又是因为约瑟的失踪让雅各感受到的情感缺憾。

雅各活在恐惧中,活在自责中,活在人情中……却没有活在神的面前!因为他所爱的接连离他而去,这使得坚强的雅各心里却充满了畏惧,使得得胜的以色列心里却充满了失落。他不敢再让便雅悯冒失出去,因为他所有的情感此时都凝聚在便雅悯一人身上了……

TOP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5:饥荒扩张到迦南地

我们看见圣经这里的记载非常希奇,似乎有些多此一举,但这里的记载似乎有着非常深的含义,让我们有很多要学习的。

我们首先看见这里说到“来籴粮的人中有以色列的儿子们……”,这里通过籴粮一事将矛头转向以色列家族,让我们看见以色列的儿子们也有食物的需要,因为他们毕竟是人,虽然是神所特选的,但仍然有血肉之躯,自然也有食物的需要。他们前来籴粮,是要经过跋山涉水,因为路途遥远,不像埃及本地人。他们所需要路途上的食物也是需要很大的开销,但他们却有丰盛的产业,因为希伯来民族本就是蒙神特别祝福的族类,虽然他们所作所为并不一定都是讨神喜悦,但神却仍然眷顾他们,因为他们是神特选的。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他们虽然做了很多得罪神的事,做了很多违背神心意的事,但神却仍然眷顾他们,保守他们在路途中仍然能够经历到神的同在,直到他们进入埃及地……他们有实际的需要,就是粮食,因为饥荒的缘故,导致粮食短缺。我们看见他们籴粮并非单因自己的需要,也是因为以色列的需要,所以这里称他们为“以色列的儿子们”。

他们这样前往埃及地,乃是“因为迦南地也有饥荒”。迦南地,本是神所赐予亚伯拉罕子孙为业之地,按理来说,是有神特别祝福与怜悯的,但那地却仍然有饥荒的存在,这并非因为神的祝福与怜悯不复存在,而是因为神的管教与审判。对希伯来人而言,这明显是管教,因为他们将约瑟卖了……而同时对迦南人而言,这便是审判了!因为他们的罪恶过盛,以致激动神的愤怒,使神兴起与他们对抗。当然,圣经已经记载,饥荒并不只限于埃及地,而是降临在普天之下!前面已经说过:“……天下的饥荒甚大。”迦南地自然也不能避免,因为罪恶滔天,甚至直接影响了希伯来民族,导致雅各家的所作所为也显得背叛至极!我们可以想象,就连敬畏神的希伯来民族、亚伯拉罕的子孙都行恶以至于出卖兄弟,更何况其它民族呢?!

饥荒,乃是神对世界的审判,由于罪恶滔天,导致神的愤怒,就有了各种灾难,饥荒便是其一。在饥荒中,人所最需要的就是粮食,但我们知道,当今的时代却有更大的需要,正如圣经所说:“主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必命饥荒降在地上。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阿摩司书8:11)

TOP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6:哥哥们的下拜

我们看见约瑟的梦应验了!由于埃及地的治理权已经由法老交在约瑟手中,所以他成为了粜粮给民众的人,也就是说,凡来籴粮的,都必会入他的眼。约瑟的哥哥们来了,自然也不例外,他们脸伏于地,向约瑟下拜。

圣经首先给我们看见约瑟身份的描述,乃是“当时治理埃及地的”,又是“粜粮给那地众民的”。这里给我们看见约瑟“当时”的双重身份,从地位上的“治理埃及地的”到事业上的“粜粮给那地众民的”,都给我们看见他在那地的声威极高!他是“治理埃及地的”,这是他的地位权柄,乃是埃及国之次位。他的权柄在埃及遍地位居第二,这足以说明他位高权重,身份显著。治理者,乃掌权的人,是有权柄的。埃及地的治理者,说明他对埃及地的一切事务统统监管,凡只要是在埃及地发生的事情,他都要知道,都要插一手,因为他的地位身份甚高,乃是埃及全地的治理者。他又是“粜粮给那地众民的”,这是他的事业工作,乃是他在埃及地所要做的事情。他的事业是关系着千万人身家性命的粮食,这足以证明他的事业之重要,乃是过于一切其他的事业。约瑟所做的是“粜粮”之事,乃是在荒年之时为埃及人以致埃及国周围的人度过荒年的需用品。粮食,乃是荒年中的急需品,由于所临到的乃是饥荒,自然在埃及通国最需要的便是粮食了!圣经给我们看见,约瑟的事业不只针对一部分人,而是针对埃及地,乃至埃及地的众民,因为饥荒所临到的并非埃及地一小部分人,而是全埃及地乃至全世界!我们看见约瑟不仅在高位上享受权柄,也在事业上劳心劳力,让那地的众民得享美食,平平安安地度过荒年。

约瑟的哥哥们就在这时来到了埃及地!圣经没有在这里称他们为雅各的众子或以色列的众子,目的我们已经说明,这里乃是以约瑟为主,因为时间已经进入到约瑟时期。“约瑟的哥哥们来了……”这说明他们已经到达了他们的目的地,从迦南地出来了,从饥荒之地出来了!他们来到了埃及地,来到了约瑟那里,是以“约瑟的哥哥们”的身份来的!这是要说明约瑟对他们的纪念没有落空,他们并不是以自己的形象出现,而是以“约瑟的哥哥们”的形象出现在这里,乃是给我们看见他们与约瑟的关系。虽然他们曾经出卖约瑟,但圣经给我们看见约瑟所纪念的却只有“哥哥们”的称呼,他们的到来并没有影响他在埃及地的高位与权柄,反而让约瑟的梦得以实现……

因为他们“脸伏于地,向他下拜”。脸,乃是一个人的荣耀与象征,是一个人人性特征的最明显之处,也在某种情况下成为某人的特殊形象。约瑟的哥哥们在看见约瑟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脸伏于地”,自表谦卑。我们知道,他们这是根本就不知道面前的这位就是他们的兄弟约瑟,因为他们已将他忘记,已经相信了自己的谎言,就是约瑟已死!很多时候,人的谎言甚至会让自己忘乎所以,不知道事情的真相,甚至连自己曾经作过的事情经过都会忘得一干二净!他们脸伏于地,这足以表明他们并不认识面前的这位坐在高位上的人就是他们的兄弟,因为在他们的概念中,坐在如此高位的人,一定是在埃及地有权有位之人,但约瑟本是被他们卖到埃及地的,不可能成为一国之相。他们脸伏于地时,根本看不清面前的人,自然也就无法仔细看他了!他们“脸伏于地”,不仅说明他们对约瑟的态度,也是在暗示他们无法看清楚约瑟的真实身份!我们知道,约瑟是预表耶稣基督的,而在这里,所带给我们的信息便是耶稣基督在外邦之地得到尊荣,正是因为自己弟兄的恶行,使得恩典临到了外邦,当耶稣基督在外邦得尊荣的时候,自己弟兄(即以色列民族)来到他面前,向他“脸伏于地”。但我们在这里还有一层看见,正是经文所说:“向他下拜。”非常明显,他们的下拜是出于尊重,因为在面前的这位有着绝对的权威尊荣,让他们恐惧战兢。他们并不认识约瑟,到他面前来,只不过是随波逐流,拥拥挤挤,为要得到粮食,因为普天之下只有埃及地有粮食,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往这里来了!他们也是其中的一群,在周围的人向约瑟下拜的时候,他们也跟着,因为这时的他们只是威慑于约瑟崇高的地位,与众人一样!

在这里,我们看见一件事,就是在饥荒中,所有人都有同样的需要,都往一个方向前进,这时的希伯来人也是随波逐流,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他们独特的地位与立场,被人性的软弱压得抬不起头,以致在约瑟面前向他下拜!我们可以就此想象耶稣基督在世的时候,岂不也是受各种人的“拥拥挤挤”(路加福音8:45)吗?

TOP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7:兄弟相见

圣经给我们看见,约瑟看见他的哥哥们,认得他们,但为了实际需要,他却装作不认识,并且在宰相之位以严厉话质问他们的来历,并且得到他们的回答,乃是从迦南地而来,目的是为了籴粮。

这里首先给我们看见约瑟在他哥哥们向他下拜的情形下认出了他们,乃是由于先“看见”。约瑟“看见”的是他的哥哥们,因为他的心一直系恋着自己的家,所以当他的哥哥们一出现,他便立刻发现了他们。由于“看见”,所以“认得”。这种感觉是兄弟之间独有的,是别人无法感受到的。兄弟之间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并不是由于被出卖的仇恨引发,而是兄弟之情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兄弟情谊的交流,是他们之间独特的,不足为外人道的。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是我们无法明白的,因为这种情感不同于我们所感受的兄弟情,而是远远胜过这种情谊的!因为约瑟特殊的爱,当他看见弟兄们,第一反应并非仇恨,而是怀念,这是自然的!

我们可以从他看见兄弟们所得的结论来感受这种怀念之情,圣经说,当约瑟看见他的弟兄们,“就认得他们”。这里的“认得”并非只是知道、知晓,而是对他们生命的完全理解。约瑟“认得”他们,这种“认得”是在真理中的认识,是出于神的爱带来的生命的“认得”。以约瑟对他们的“认得”,或许远胜过他们对自己的“认得”,因为约瑟具有相当的属灵眼光,自然能够看透万事,超越兄弟之情的“认得”。

约瑟虽然认识他们,但为了工作的需要,圣经说他向他们“却装作生人”。这是名义的伪装,但对约瑟而言,这却并不能称为伪装,因为约瑟本来就是在宰相的位置上,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情理中的。既然在宰相的位置上,就该有宰相的气质,约瑟不能因为与他们有兄弟情谊就失去了这种宰相的气质。再说这时的约瑟乃是埃及的宰相,而非希伯来人的宰相,亦非迦南人的宰相,自然不能立刻与兄弟相认。为了工作方便,约瑟对他们“装作生人”。这儿的“生人”含义明显为陌生人,即不认识的人。约瑟与兄弟之间要装作陌生人,的确要花很大的心力,因为约瑟是一个相当感性的人,对他而言,隐瞒感情实在不易!但这时,为了工作的需要他必须做伪装!

约瑟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站在埃及宰相的地位上向他们说严厉的话,乃是为了“装作生人”。约瑟本是一个温柔的人,是一个非常有情感的人,要他说出“严厉的话”比他说温和的话难度大多了!但约瑟却要在一个宰相的地位上说这样的话,实在太难为他了!又因为到他面前来的并非别人,而是他手足之情的兄弟,是他的哥哥们,是他日夜怀念的!他要对他们显明自己埃及宰相的身份,这实在不同于一般的情形,但他却做到了!这里面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大的耐力,我们可想而知了!

约瑟问他们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对他们身份的确认,因为他不能直接问他们家庭的事情,必须从他们的身份着手,这并非约瑟怀疑自己的感觉,而是为了语言交通的方便。约瑟问他们的问题是“你们从哪里来?”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乃是关于他们出处的问题,因为他们必须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看见他们的回答几乎不假思索:“我们从迦南地来籴粮。”在这个回答中,似乎有些画蛇添足了!因为约瑟的问题是他们从哪里来,而非他们来干嘛,但他们不仅回答了从哪里来的问题,还将自己来这里的目的告诉约瑟了!其实约瑟当然知道他们来这里的目的,因为饥荒遍满了天下,迦南地自然也无法避免,他们根本无需回答。但我们看见他们将约瑟没有提出的问题回答出来后,便将自己交出去了!耶稣基督有一种智慧,是“不将自己交托”(约翰福音2:24—25)给人,圣经给我们看见,因为他知道万人,也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因为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活在某种自我坦白的状态中,而在这种坦白的背后却是自卑的显明,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的身份是何等的特殊,是何等的尊荣!我们需要学习一个功课,就是如何以属天的身份说话,我们的身份是特殊的,是不同于一般的,因为我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

TOP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8:认得与不认得

这里的经文只有两个分句,只有一句话,就是关于他们兄弟之间的认得与不认得。我们从认得与不认得来看这群兄弟之间的兄弟情。

我们都知道,认得的背后是纪念,因为有了纪念,才让人有记忆,这种记忆使得人的心里有一种深深地怀念,使人不致忘记。约瑟认得他的哥哥们,这说明他的心里一直怀念着他的哥哥们,心里的思绪让他有深刻的记忆,使他无法忘怀兄弟情谊。虽然这种情谊并不真诚,但由于血缘关系,使得约瑟无法忘记!即便他的弟兄们曾经作过很多伤害他的事,但他仍然对这种血缘关系深深地怀念!约瑟的心中没有仇恨,因为有了爱,仇恨自然就不复存在,完全消失。在约瑟身上,我们看见了这种深沉的爱,也是深沉的怀念!他认得他的哥哥们,并不是记仇的认得,而是怀念的认得。这种认得是不需要回报的,所以我们看见当他的哥哥们不认得他的时候,他并没有因此而气愤,而是……这是后话。

我们看见虽然约瑟认得他哥哥们,但他的哥哥们却不认得他,这是人世间甚为伤感的事情之一。本来是兄弟,但哥哥们却不认识他,这是社会的影响与改变,让他们对约瑟不认识了!并非约瑟的生命改变了,而是约瑟的形象随着他的地位改变了!这就使得他的众弟兄不敢认得他,也是无法认得他。圣经说:“……他们却不认得他。”这个“却”所表明的乃是本来不应该发生的事,在某种情况下发生了!也就是说,他们本来应该认得约瑟的,但当约瑟以宰相的地位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不认得他了!或许他们不认得他的外貌,或许他们不认得他的声音,或许他们不认得他的权柄地位,或许他们不认得他的形象,又或许他们根本不敢认得他,自然也就不认得了!但我们在这里看见的却是他们的心理状态,曾经将自己的兄弟出卖,甚至忘怀,以至于这时的“不认得”,都说明了他们的无情无义。他们无兄弟情,因为不认得约瑟;他们无兄弟义,因为他们不敢面对自己所做过的事,以至于这时不认得约瑟。这样无情无义的人在有情有义的约瑟面前自然是无法相识的。

约瑟在与他的哥哥们相遇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并未立即明了化,因为神所做的事情有他自己的时候,他的时候是最好的!约瑟正在照着神的时候运行神的心意。

TOP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9:梦境的延续

当约瑟认出他们是他的哥哥们,而他的哥哥们却不认识他时,约瑟的第一思想便是自己曾经做过的两个梦,乃是出于神所启示的梦,这两个梦成为这时的预兆,但还未完全,所以这时约瑟并不急于与他们弟兄相认,反而诬陷他们是奸细,来窥探埃及的虚实。

约瑟在他哥哥们向他下拜的情形下回想起自己的梦,圣经给我们看见“约瑟想起从前所做的那两个梦……”,正是在受到哥哥们无知情形下的下拜时,让他产生了回忆。我们看见回忆是从眼睛的对视开始,这是非常稀奇的!由于他看见他哥哥们如此毕恭毕敬的在自己面前,这让他产生了回忆……我们就此也可以想起三次不认主后的彼得的经历,圣经给我们看见一件事,就是耶稣所说:“……鸡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马可福音14:30)这是其它福音书所没有详细说明的,却在马可福音中记录的非常准确。这里给我们看见一件事,彼得回忆起这话,并非因为鸡叫,因为鸡叫了两遍,若是因鸡叫,一遍就够了,所以我们从这里得知,彼得回忆耶稣的话,绝非因鸡叫,原因乃是在于耶稣的一“看”:“主转过身来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对他所说的话……”(路加福音22:61)眼目的相对让人有所回忆,约瑟正是在与他的弟兄们眼目相对时回忆起自己曾经有过的经历,所以我们需要多多地注视耶稣的眼睛,这样我们就会多多地记得耶稣的教训。

在这种眼目相交的刺激下,约瑟想到自己曾经所做的两个梦,就与他们有了语言的交流,但却是恐吓性质的,因为他的梦直接影响了他这时的情绪。

约瑟对他哥哥们加以恐吓性质地说话:“你们是奸细!来窥探这地的虚实!”

所谓奸细,乃是战争的专用名词,用在这里,是为了增加战争的气氛,让他们与约瑟之间的战争更为明了化,使他们知道自己得罪过约瑟,让他们感受到坐在面前的这位是他们曾经认识的人。我们可以知道,约瑟用“奸细”二字来指向他的哥哥们,自有他深刻的含义,乃是为了使他们知道埃及人与希伯来人是无法相容的。这是一个真理,埃及人与希伯来人乃是天敌,本就无法相容共存,但他们这样向埃及的宰相下拜,实在有失体统!但约瑟既处高位,自是另当别论,因为乃是神的手将他举起,使他得居高位。或许在约瑟的心里,对他哥哥们而言,“奸细”的羞辱远胜过向自己下拜的羞辱,但他们却无法明白约瑟此时的用意,因为当时并没有人认识他!似乎出了约瑟认识他的兄弟们,他们之间就没有第二种认识了!这不仅是希伯来人与埃及人的矛盾,也是他们兄弟之间的问题。约瑟借此来让他们知道,他们在埃及的身份最高极限便是“奸细”,但他们却无法明白其中深意。“奸细”的存在乃是为了窥探虚实,所以约瑟称他们的到来目的是“来窥探这地的虚实”。在约瑟口中,他们“来”,乃是带有目的性的。这儿的“来”并不单是从别处到这处的定义,也是带有目的性的意义。就是说,他的弟兄们前来,目的并不单纯,有某种特殊的使命在身,约瑟称这使命为“窥探”,就是偷听消息的意思,乃是战争专用语。他们所要偷听的消息乃是“这地的虚实”,就是要对这地有确切的了解,有完全的认识,好回去报告给他们的首领,以方便战争时期对付这地。

约瑟如此说,完全是在梦的影响下,所以我们或者可以称之为“梦境的延续”!

TOP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10—11:弟兄们的自我介绍

由于约瑟威吓性的话语,让他的弟兄们觉得甚为惊恐,使得他们不得不将自己的身份介绍得一清二楚。在他们自我介绍的话语中,他们不仅将自己的身份表明,还强调自己来此的目的,因为他们来此处的目的遭到怀疑。他们介绍自己的身份,说明他们都是一个人的儿子,而且都是诚实人,目的是要说明他们并非奸细。

圣经首先给我们看见约瑟兄弟们对约瑟说:“我主啊……”这里给我们看见的乃是他们对约瑟的称呼,乃是“我主”。这里的“主”乃是指着地位上的认定,表明他们承认了约瑟是他们的管理者。当他们称呼约瑟为“我主”的时候,就表明了他们认定约瑟是他们的管理者,也就应验了约瑟的第一个梦,而且是完全的应验,不仅是形象上的,也是从心里发出之口头上的。

他们以否定的语气指出约瑟所说的是错误的:“不是的……”不是,乃是否定的说法,表明约瑟对他们的认识有误。当他们说“不是”的时候,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他们所要求的人,他们所面对的人是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危机的人,但当那人对自己的身份提出质疑的时候,他们却慷慨激昂地加以反驳,因为若不反驳,便是死路一条!为了他们自身的性命与家庭的需要,这时的他们充满了胆量,敢于对当权者说“不”,这是非常勇敢的!

他们表明自己来这里的目的,乃是为了籴粮,这说明他们知道自己到埃及来的目的,并没有受到约瑟的威吓而忘记自己来到此处的目的。我们可以知道,生命的能力彻底改变了这一个家庭,因为家父的伤感,又由于自己也有了家庭,便让他们在自己身为人父的情况下感受到很多从前未曾感受过的。他们到埃及来,正是为了家庭的需要,这便表明他们知道家庭有难,懂得顾虑家庭的需要了!

他们一再强调自己的身份,说明他们都是一个人的儿子:也就是说,他们都是兄弟。这里给我们看见的是他们的兄弟情,同时也给我们看见了他们的父子情。约瑟正是在这个家庭中长大的,但他却未曾感受到兄弟情的一点一滴。他的哥哥们恨恶他,因为他们认为他夺走了家庭全部的父爱,并且还在父亲面前不断地控告自己,让他们在父亲面前抬不起头来!直到约瑟被卖,他们才知道珍惜兄弟情!这时,他们在埃及宰相面前表明他们都是一个人的儿子,不仅是表明他们对父亲的尊重,也更是表明他们兄弟情谊的深刻。被诬指为奸细确实不是一件好事,他们必须将自己的身世告知埃及宰相,免得产生误会。

他们又表明自己是诚实人,这是对自己言语行为的辩解。但当他们说自己是诚实人的时候,他们却忘了约瑟,这就为自己掘了一个坑!约瑟对他们的了解颇深,虽然他们改变了很多,但他们却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过犯,或者他们刻意隐瞒自己的过犯,他们并不知道面前这位对他们的“诚实”是了若指掌的!他们并不认识约瑟,不仅是无法认识,也是不敢认识!因为约瑟的改变实在太大了!不仅是外观形象上的改变,也更是身份地位上的改变!他们认为在面前的这位埃及宰相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的过去,而自己已经有所改变,也是确实地改变,又何必再将过去的事述明?但他们错就错在他们声称自己是“诚实人”,他们可以说自己现在是诚实人,但不能说他们是诚实人,因为他们原本并不诚实!

他们所说的一切都是为了表明一点:“仆人们并不是奸细。”也就是要让约瑟知道,他对他们的认识有误。约瑟用“奸细”一词,乃是为了恐吓他们,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权高位重,根本原因是为了让自己的梦成就。约瑟的兄弟正是被“奸细”一词吓破了胆,因为他们并不认识约瑟,却感受到那人在有意无意地针对他们,似乎要故意与他们为敌,为了辨明自己,他们矢口否认自己的奸细身份,因为他们的确并非奸细!但他们如此辩解的时候,则是表明他们对约瑟的不满,认为埃及宰相不该如此轻易地指责他们,因为这纯属诬陷!

约瑟的弟兄们由于无法辨认面前的这一位,让他们甚感恐惧,但为了自身的证明,他们将自己的经历坦白在埃及宰相面前,要表明自己的诚实,以证自己并非奸细!

TOP

Processed in 0.011389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