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四)

民数记24:6
经文:“……如接连的山谷,如河旁的园子,如耶和华所栽的沉香树,如水边的香柏木。……”
标题:神的灵临到巴兰身上带出的诗歌(四)

描述雅各的帐棚之华美,以色列的帐幕之华丽,这里用了四个比喻。

首先是“如接连的山谷”,是从以色列人的阵营中看见了他们有山岳般的依靠,因为耶和华神就是他们的依靠;又看见了他们有美好的休息之所,就是山间之谷。这山谷之间,连绵不绝,所以这里描述为“接连的山谷”,不仅是山与谷的接连,也是山谷与山谷的接连,是整体的接连。

接着是“如河旁的园子”,是要显明以色列人能够时常被浇灌、时常得滋润。这里将以色列的荣美比作河旁的园子,是让我们知道这是极美之地,也是富饶之地。园子,乃是果树集中之处。这园子在河旁,是显明这园子中的果树,能够得到随时的供应,有点类似于溪边的树的比喻。

再就是“如耶和华所栽的沉香树”,是要表明以色列人的生命成长,在耶和华的手中。既然是蒙耶和华栽,就是属于耶和华神的沉香树。圣经关于“沉香”的描述,主要凸显于其香气,是能够散发生命的馨香的。

最后是“如水边的香柏木”,乃是表明虽然是根根成立,但却在水边得到滋润与供养。不一定有多大的成就,不一定有多高的地位,不一定有多美的形象,但一定是在水边,能够得到水的滋润。这香柏木,并不突出尊荣,但却是圣殿的建造材料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里关乎雅各的帐棚之华美,以色列的帐幕之华丽,所用的四个比喻,其描述的方式乃是从整体到具体。从大面积的山谷,经由河旁的园子,细致到耶和华所栽的沉香树,乃至水边的香柏木,一层一层,层层更细,显明巴兰所题的诗歌,实在是耶和华的灵临到他身上带出的,是他无法凭自己说出来的,无法凭知识作出来的。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4:7
经文:“……水要从他的桶里流出,种子要撒在多水之处;他的王必超过亚甲,他的国必要振兴。……”
标题:神的灵临到巴兰身上带出的诗歌(五)

这里让我们看见巴兰的诗歌论及以色列人的权柄问题。

首先让我们看见“水要从他的桶里流出”,这是表明他的内部存有生命的源头——水。这水并没有停留在他的桶里,而是从他的桶里流出来了!这表明生命的活水必须流出来,才能显出其根本意义,彰显它的实际功用。

这里又让我们看见“种子要撒在多水之处”,这是表明生命的成长,需要生命的供应。种子,是生命最基本的象征,也是神从起初开始所造之物中生命物种之首。种子的成长,需要合适的环境,就必须有肥沃的土地和适宜的环境。而“多水之处”正是这两者的完美结合,所以“撒在多水之处”,就是种子最需要的。

这里接着让我们看见的乃是关于权柄的问题,从“王”和“国”来描述以色列人所要成就的国度概念。

论及以色列人的“王”,巴兰的题诗中说到“他的王必超过亚甲”。这里的“亚甲”应该是指一个地方,就是宁录所建造的一个国家,属于示拿地的一个国家,并列于巴别之地的存在。这是让我们看见以色列人的“王”在权柄上对于宁录的后代的超越。虽然宁录的后代,有巴别塔作为倚靠,但与以色列人的王的倚靠对比,亚甲的王根本算不得什么!

论及以色列人的“国”,巴兰的题诗中又提到“他的国必要振兴”。非常明显,这里提到的“国”乃是一种预言,与前面的“王”一样,此时还没有成就。但巴兰的题诗中却说到了“他的国必要振兴”,表明以色列人将会成国,而且以色列人所要成就的“国”不是一般的“国”,而是“必要振兴”的“国”。这是一种祝福,是一种应许,是一种预言,更是一种属灵的远见——看见了没有看见的事情!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4:8
经文:“……神领他出埃及。他似乎有野牛之力。他要吞吃敌国,折断他们的骨头,用箭射透他们。……”
标题:神的灵临到巴兰身上带出的诗歌(六)

这里让我们看见巴兰的题诗中论及以色列人所承受的神的引领,并且从神那里得到的力量。

首先,这里再次让我们看见巴兰对以色列人的描述中提及的代词,乃是单数的“他”,表明以色列人具有整体性,乃是成为一股力量的存在,是表明以色列人的合一,乃是具有国度性的合一。

以色列人出埃及,并不是出于他们自己。因为凭借他们自己的本意,根本就不想从埃及地出来。神一次一次地吸引他们,并亲自带领他们出埃及,是以显明神对以色列人的眷顾,乃是无微不至的,哪怕以色列人拒绝,神的看顾保守、神的引导带领也仍然伴随在他们身边。在这里,巴兰题诗中特别论及以色列人出埃及,乃是神的引领,这是一种事实的陈述,以表明事情的真实情形,不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

后面描述的关于以色列人的力量之说,这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预言性信息。

巴兰的预言中首先提及的是以色列人所拥有的能力,提及一个比喻,乃是用“野牛之力”来比喻以色列人所拥有的,“似乎”正是表明这种比喻。巴兰自身并没有经历过以色列人身上带有的力量,但却能够说出“他似乎有野牛之力”,这是表明以色列人的力量,已经被他感受到了。这种感受,并不一定是亲身的经历,而是气息的感受。

这里描述以色列人具有“野牛之力”,随之带出的却是三方面信息,分别是“吞吃敌国”、“折断……骨头”并“用箭射透”。

野牛之力,强调其野性与力量。

吞吃敌国,表明凡与以色列人为敌的国家,都将被其吞吃,也即败亡于他的手中。

折断他们的骨头,表明以色列人对于他们的敌对势力,绝不容忍,绝不客气,不让他们骨骨相连,而是尽行拆毁、尽行折断。

最后,还要用箭射透他们,便表明宣判了他们的死刑。一箭射透,乃是因为他们与以色列人为敌,在一定意义上乃是与神为敌。这一箭,并不代表他们自身,而是代表神的审判,就是最终的判决,让人死亡的一箭!

对于仇敌,在巴兰的眼中,以色列人从不客气!其实不仅是以色列人,这个世界上有谁能够对仇敌客气的?若非耶稣基督降世为人,以他自己的生命彰显出神的奇妙大爱,这个世界将永远没有那种超然的爱!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4:9
经文:“……他蹲如公狮,卧如母狮,谁敢惹他?凡给你祝福的,愿他蒙福;凡咒诅你的,愿他受咒诅。”
标题:神的灵临到巴兰身上带出的诗歌(七)

这里让我们看见在巴兰的题诗中,对以色列的描述充满了赞叹与佩服,所以提出他的每一姿态都极其卓越,蹲着如同公狮,卧着如同母狮,导致无人敢惹。又继续表明以色列将带给别人的祝福与咒诅:凡祝福以色列的人,愿他蒙福;反之,凡咒诅以色列的,愿他受咒诅。

巴兰在这一段经文中所描述的以色列,基本上都是以一个整体的形式来述说,以表明以色列人的合一,乃是建立国度的基础,所以这里提及的代词是单数的“他”。

以色列的一举一动,都有狮子的形象。蹲着,如同公狮,显明他具有君王的特性;卧着,如同母狮,显明他对自己的孩子的关爱之情。是以以色列的一举一动,都极其特别,可以牵动着整个世界的走向,足以吸引全世界的关注。而这一“蹲”一“卧”,却更是带来“谁敢惹他”的反问,表明以色列人的至高无上,具有王者风范,让每一个“惹”以色列的人都得掂量掂量,因为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这里的信息提及愿祝福以色列的蒙福,愿咒诅以色列的受咒诅,是与亚伯兰所得的应许一致,以表明整个信息不出于巴兰自己,而是完全由神在主导。当耶和华呼召亚伯兰的时候,首先提及的就是“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世记12:1—3)这里所描述的,正好与亚伯兰蒙召的时候所领受的祝福一致,以显明巴兰的说话,绝对不出于自己!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4:10
经文:巴勒向巴兰生气,就拍起手来,对巴兰说:“我召你来为我咒诅仇敌!不料,你这三次竟为他们祝福!……”
标题:巴勒生气了……(一)

这里让我们看见巴勒向巴兰生气,极其怪异,居然拍起手来!不仅如此,又同时借着语言表达了对巴兰的不满。

巴勒向巴兰生气,是表明巴勒生气的对象非常明显,就是巴兰。而这里并没有提及巴勒生气的理由,反而直接让我们看见巴勒生气后的表现。也就是说,圣经对巴勒的情绪的描述,并没有注重他经历过的事情,而是更多地强调了他正在经历的事情。所以这里描述了巴勒向巴兰生气,带出的并不是生气的原因,而是生气后的举动。

巴勒向巴兰生气,就拍起手来。这是非常怪异的一件事情!本来拍手应该是欢喜快乐的举动,是欢呼胜利的举动,是唱歌跳舞的举动。但在这里,巴勒却是在生气的情况下作出拍手的举动。可见此时的巴勒,似乎在情绪上已经错乱了,一举一动所表现出来的,与他的性情本质完全不同。可以说,巴勒这一“拍起手来”,乃是被气得有点莫名其妙,失去了本应有的理智,同样在行动上也失去了理智,所以他向巴兰生气,就拍起手来。

巴勒对巴兰生气,就对巴兰说明自己生气的目的,乃是巴兰违背了自己召他来的本质目的。巴勒召巴兰来的目的,是要咒诅以色列人,但所得到的结果,却与巴勒的基本目的截然相反。

巴勒很诚实地表明了自己召巴兰来的目的,就是要咒诅以色列人。他是因为巴兰乃是先知,咒诅谁,谁就受咒诅;祝福谁,谁就得祝福,所以才召巴兰来咒诅以色列人。但是巴勒并不知道巴兰并没有这样的能力,咒诅谁,谁就受咒诅;祝福谁,谁就得祝福。巴兰能够成为先知,并不是他自己的能力所致,而非是赋予他能力的神所掌控的。所以巴勒感到不对劲,本来召巴兰是要咒诅以色列人,“不料”,巴兰却为以色列人祝福。也就是说,这一现象,完全出乎了巴勒的预料。巴勒无法想象,巴兰不仅没有咒诅以色列人,反倒为以色列人祝福。以色列人在巴勒眼中是仇敌,所以巴勒要求巴兰咒诅以色列人。但巴兰并没有把以色列人当作仇敌,并且同时,他还明显感觉到耶和华似乎非常乐意赐福于以色列人,所以在巴勒的不理解的情形下,巴兰却是为以色列人祝福。

巴兰为以色列人祝福,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接连三次,是以让巴勒无法接受,也无法认同,所以他一生气,就失去了理智,拍起手来了!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4:11
经文:“……如今你快回本地去吧!我想使你得大尊荣,耶和华却阻止你不得尊荣。”
标题:巴勒生气了……(二)

这里继续叙述巴勒对巴兰生气的时候,拍起手来所说的话,那完全就是气话!巴勒忘记了巴兰是先知,所以敢于对他出言不逊,毫不客气地让他回本地去,并且强调自己想使巴兰得大尊荣,但耶和华却阻止巴兰得尊荣。

巴勒让巴兰回本地去,是极其不满的语气,乃是一个祈使句,而且是让他快速离去,以显明自己的不满情绪。“如今”二字,表明他对巴兰的不满,是这个时间段产生的。也就是说,因为巴兰一再为以色列人祝福,而并不是照着他的要求咒诅以色列人,所以导致了巴勒的不满。让巴兰回本地去,无疑显明了对于巴兰祝福以色列这件事情,巴勒的无奈。也就是说,在驱逐巴兰回本地去的信息中,最明显显出来的,就是巴勒对神的作为无奈的情绪与对巴兰的做法不满的态度。

巴勒表明自己想要使巴兰得大尊荣,但是耶和华却阻止巴兰得尊荣。非常明显,巴勒以为自己能够使巴兰得尊荣,这是何等的自以为是!而在这句话中,不仅有巴勒的自以为是,同时也带有一种挑拨,是巴勒挑拨巴兰与耶和华神的关系,让巴兰潜意识中认定耶和华阻止巴兰得到尊荣。

巴勒并不知道,巴兰能不能咒诅以色列人,不在乎巴兰自己的口,而是在乎耶和华要如何对待以色列人。是以巴勒要想成就的事情,乃是让巴兰与耶和华神之间建立一堵墙,让巴兰不愿意继续照着耶和华的吩咐去祝福以色列人,而是转而照着巴勒的吩咐去咒诅以色列人。无知的巴勒,并不知道祝福与咒诅本身,并不是随着人的口发出的,而是出于耶和华。只要耶和华定意要祝福的,必然蒙福;反之,如若耶和华决意要咒诅的,自然也会落入咒诅之中。巴勒以人本的态度与看法吩咐巴兰去咒诅以色列人,是因为巴勒认为巴兰的口很灵,并不知道巴兰的口灵不灵并不重要,耶和华的定意与决策才是咒诅与祝福事件的关键所在。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4:12
经文:巴兰对巴勒说:“我岂不是对你所差遣到我那里的使者说:……”
标题:巴兰再对巴勒表属灵(一)

这里再一次让我们看见巴兰以极其属灵的语气对巴勒说话。首先通过反问句重复了自己曾经对巴勒的使臣所说的话。

在巴兰对巴勒说话的信息中,虽然内容中不曾表明任何隐意,但在圣经的描述中,我们却明确看见了巴兰是非常乐意与巴勒说话的。在巴兰的一生中,我们几乎看不见他对神主动说过什么话,基本上都是神对他说话,然后他给予回答,在进入对话中。非常明显,巴兰是非常乐意与人对话,但就是不愿意主动与神对话。这似乎表明了巴兰的一生中,在神面前极其被动,甚至承受先知的职分,恐怕也并不是出于他自己。但巴兰却屡次表明与巴勒的关系,却是话语多多,这里又一次有这样的显明,就是巴兰对巴勒说话。我们若细看圣经,就会发现从本章开始,巴兰连听耶和华的话都没有出现过,似乎对于与耶和华对话来说,他更愿意与巴勒对话,因为耶和华不满足他的需要,巴勒却能满足他的需要。而在一定程度上,巴兰此种举动,似有躲避耶和华的倾向。

巴兰在巴勒面前,申述自己的经历,表明并不是自己想要为以色列人祝福,而是自己已经有过说明,那就是自己曾经对巴勒所打发到巴兰那里的人说过的话。巴兰要表明的信息,是自己祝福以色列人,并非自己的本意。而自己所说的话,也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思。但尽管如此,巴勒也无法操纵巴兰的舌头,因为巴兰的舌头所要说的话语,是巴兰自己也无法控制的。所以巴兰以此为借口,表明自己祝福以色列人,并没有违背自己曾经与巴勒所差遣的使者的约定。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4:13
经文:“……‘巴勒就是将他满屋的金银给我,我也不得越过耶和华的命,凭自己的心意行好行歹。耶和华说什么,我就要说什么。’……”
标题:巴兰再对巴勒表属灵(二)

这里让我们看见巴兰继续对巴勒表明自己的属灵光景,论及自己曾经对巴兰所打发的使者所说的话,重述自己的态度,表明巴勒就是将满屋的金银给他,他也不得越过耶和华的命,凭自己的意思行事。而他在强调自己与巴勒的使臣的交流中,却又一次表明了另一个信息,就是耶和华说什么,自己就要说什么。而其实这一信息,并不是巴兰曾经有过说明的,乃是另外加上去的。

非常明显,巴兰虽然表明自己不敢越过耶和华的命,但他却也暴露了自己的真实意图,因为他的话语中所强调的就是“满屋的金银”,也就是说,在巴兰的眼光中,其实他是很在乎巴勒的“满屋的金银”的,只是由于“耶和华的命”的限制,所以他才不敢“凭自己的心意行好行歹”。对于巴勒来说,他看中的并不是金银,而是权力,他的欲望,就不在于金银这一类;然而,对于巴兰来说,金银却是他眼中的宝贝!尽管巴兰一再表明自己并不是要巴勒那“满屋的金银”,但在强调自己的行事方针的时候,却一再提及“满屋的金银”,不得不说,他所看重的,就是他的言语中所声称藐视的那“满屋的金银”。巴兰并不是说,自己不要巴勒“满屋的金银”,而且这“满屋的金银”并不是巴勒的使臣对他说过的,也不是巴勒对他说过的,但却被他提及,这是在潜意识中他对自己所看重的东西的表明,只是用否决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真实的想法。

巴兰说到“耶和华的命”,是以让巴勒了解自己并不是不顺服巴勒,自己并不是不咒诅以色列人,而是“耶和华的命”摆在那里,使得自己无法僭越。在一定意义上,巴兰此举,有着隐示巴勒只要改变了“耶和华的命”,自己就能够向以色列人发动咒诅的言语。

巴兰又说到自己行事的方针,是“不得……凭自己的心意行好行歹”,也就是说,巴兰不仅在言语上不能凭自己的意思改变“耶和华的命”,甚至也不能在行为上“凭自己的心意行好行歹”。这似乎是在一定的意识中,传达巴勒可以“凭自己的心意行好行歹”,因为巴勒并不是先知,不受“耶和华的命”的影响,所以巴勒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心意”行事。

这里最后表明的,是巴兰对自己的言语的把握,乃是“耶和华说什么,我就说什么”。这句话在一定意义上是让巴勒知道自己的话语受到了限制,并不是自己能够操控。同时,这句话对属灵的人来说也是一种欺骗,让人感觉到这个人不同一般,非常属灵,能够常常听见耶和华的话,并且能够非常直观地传达耶和华的话。然而,这句话所说的对象,却是让我们看见极其的怪异,因为并非对属灵的人说,而是对一个与神为敌的人说的。圣经教导我们:“我们所领受的,并不是世上的灵,乃是从神来的灵,叫我们能知道神开恩赐给我们的事;并且我们讲说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语,乃是用圣灵所指教的言语,将属灵的话解释属灵的事(或作“将属灵的事讲与属灵的人”)。然而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哥林多前书2:12—14)这段经文让我们看见对属血气的人讲说属灵的事情,是一种非常怪异的现象,因为说话的对象根本就不能领会说话人本身说话的基本含义。那是两个不同的世界的话语,言语沟通上是很难达成一致的!而巴兰却对巴勒表明“耶和华说什么,我就说什么”这么属灵的话,是想让巴勒知道巴兰所说的话并不出于自己,然而他却根本不会去想巴勒是不是了解他的话的意思。很多基督徒都落于这样的状况中,将属灵的话说与属血气的人,这并不是传福音,而是对牛弹琴!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4:14
经文:“……现在我要回本族去。你来,我告诉你这民日后要怎样待你的民。”
标题:巴兰再对巴勒表属灵(三)

巴兰对巴勒论及现在自己的抉择,就是要回本族去,并且要告诉巴勒以色列民日后会如何对待摩押人。

巴兰此时的选择,是“回本族去”,表明他已经对巴勒无实际用处。这也是一种逃避,因为看出巴勒要与以色列人为敌的后果,使得他无法与巴勒同在一处,因为他怕,怕与巴勒同受苦难,是以巴兰不足成为巴勒的使臣,不配成为巴勒的朋友。当初他选择跟从巴勒的使臣来到巴勒身边,就是为了巴勒满屋的金银;但当金银与生命相比较,巴兰明智地选择了保全自己的生命,甚至不顾愿意付出重大代价请自己出山的巴勒,实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私自利的人。

巴兰自己选择了逃避,选择了离开巴勒,并且还要让巴勒知道以色列人会如何对待巴勒的子民,就是摩押人。而在此时,巴兰回避了自己也是摩押人的身份,又将自己的地位提高到耶和华的先知的位置上。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4:15
经文:他就题起诗歌说:“比珥的儿子巴兰说,眼目闭住(“闭住”或作“睁开”)的人说,……”
标题:巴兰题诗论基督(一)

这里开始让我们又一次看见巴兰题起诗歌的信息,内容是与本章第三节经文完全一样。当然,由于后续内容不同,这里的诗歌也是不同的诗歌。

而这里的诗歌在一定意义上是具有前提因素的,就是因为巴勒对巴兰的不满,导致巴兰在巴勒面前自表属灵,并且将以色列人的底细巧妙地泄露给了巴勒,接着就有了这里的巴兰题诗。

巴兰题起诗歌,内容首先是介绍巴兰自己,完全撇弃自己先知的身份,而是以人的儿子的身份来题诗,表明他一再着重坚持的身份,并不是耶和华的先知,而是比珥的儿子。

这里又一次让我们看见关乎眼目闭住的人和眼目睁开的人的对比,是指着同一件事情,只是眼目闭住,在这里所说的是属世的眼睛,是肉体的眼睛,并不是属灵的眼睛;而眼目睁开,则是相对应的表明是属灵的眼睛。也就是说,此时巴兰所处的属灵光景,并不是自己掌控的,就连自己的眼睛,都无法操控自如:属世的眼睛闭住了,无法随自己的心意运转;属灵的眼睛却打开了,不受自己的意念操控。这就是此时“比珥的儿子巴兰”的真实光景。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Processed in 0.012839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