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二)

出埃及记第二十四章

5:献祭

摩西不仅筑了一座坛,在这里,他又打发以色列中的少年人去献燔祭,又向耶和华献牛为平安祭。

这里连续说到以色列人在摩西的打发下向耶和华所献的两种祭,圣经在这里特别讲到献祭的被打发的以色列中的少年人。这里首先提及的是被打发的人,是有所指定的,不是谁想献自己就能献的。又让我们看见被打发的人是以色列中的,这表明神所选的,是有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生命延续的人,是他们的后代。这里还让我们看见献祭的人是少年人,这表明被选中献祭的,是有能力的,是少年人,说明神要以色列人从小时候开始就有献祭的概念,从少年开始就要献上。

这里所献的首先是燔祭,圣经只说是燔祭,在利未记第一章里记载,燔祭是要经过四道程序才能被献上的:剥皮、切块、水洗、焚烧。剥皮所表明的是除去自己的面子概念,不要面子,这对我们而言是非常困难的!很多基督徒认为脸皮厚是很好的,但在圣经的教训中,被献的祭物是要经过剥皮的,也就是不可以有皮。就是说在一切的事奉工作中都没有羞耻概念,而不是不怕羞耻。脸皮厚所说的意思是不怕羞耻,而没有皮所表明的是不知羞耻。基督徒在事奉神的时候要学习的不是不怕羞耻,而是不知羞耻。如果说不怕羞耻,那是说明羞耻感还是存在的,只不过我们的情绪在抵挡这种概念,但基督徒是一个向世界死的人,所以应该学习的,是向情绪的死亡,是没有任何情绪的。如果没有情绪了,那自然也就不会有羞耻感了,那更谈不上怕不怕羞了!切块所表明的是破碎自我。基督徒的生命是需要经过破碎的,经过破碎,才能显明十字架的能力。当我们的自己完全被分割后,就会成为众人的祝福。这也是五饼二鱼的神迹所表明的。水洗所表明的自然是洁净了。基督徒必须经过洁净,才能成为圣洁,才能被献上。如果是罪恶的生命,是不能被献的。焚烧是指着完全无己,没有自己了,自己已经消失得一干二净了!被献上的,是不可以有自己的,只能是基督在我们身上活着,不再是自己活着了!

这里所献的另一种是平安祭,圣经详细表明献祭的对象与献上的祭物。献祭的对象是耶和华,这是表明要得到平安,只有到耶和华面前来,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地方有真正的平安。献牛为祭,表明平安是在服侍中得到的。牛的特性是劳作,它的一生是不断地劳动,忙忙碌碌。这里记载平安祭所献的是牛表明的是在耶和华面前要得到平安,就必须照着耶和华所命定的事奉他。

摩西在以色列人打发以色列的少年人去献燔祭,又向耶和华献平安祭,这让我们看见神所拣选的人,是献祭的人,是事奉神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事奉神,因为神对我们的奇妙拣选和引导。

TOP

出埃及记第二十四章

6:血分两半

圣经在这里承接前面所记载,论到献祭的事情,讲到所有祭物的血,在摩西那里分为两半,一半盛在盆中,一半洒在坛上。

这里让我们看见摩西将血分成两半,这是表明生命的两个需要。

首先是盛在盆中,这表明保存性的需要,其意义为得到生命。盆是器皿,预表新造的人。盛在盆中的血表明的意义就是生命的收藏,在自己的里面,需要自己的积蓄。而所积蓄的,本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被献上的祭物的生命。我们若将自己献上,必从生命中有所得到,是从生命之道而出。

接着是洒在坛上,这表明泼洒性的需要,其意义为流出生命。坛是奉献之用的,表明生命的献上。献上生命,必须倒出去,将生命倾倒,就能满足神的心意。坛的功用是祷告,表明献上是在祷告中,只有真实的祷告,才能表明真实的奉献。

血分两半,表明生命的两种现象,并不是说血分成两种。血就是血,是不会改变的,耶稣基督的生命在我们身上,也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只要我们肯将自己献上,神就能满足我们真实的需要。

TOP

出埃及记第二十四章

7:约书

摩西将约书念给百姓听,以色列百姓听见后表示自己必会遵行耶和华所吩咐的。

摩西将约书念给百姓听,这约书是神与以色列百姓所立的约,是经由摩西传达的。这约所表明的,是以色列与埃及的分别,是神子民与世人的分别,是神的国度与世界的分别。这约成书,以律法为准,这就是摩西之约。摩西将这约书念给百姓听,是表明神对以色列百姓的特别眷爱,使以色列百姓分别于世人,显为独特,不同于列国列邦。只有他们得以听见耶和华的律法,得以蒙神与他们一再地立约。神的选民的独特之处、所蒙的特别祝福就在于此,

当以色列百姓听见摩西所念的约书,立即表态:“耶和华所吩咐的,我们都必遵行。”

以色列百姓知道这信息是出于耶和华,不是摩西凭借自己说的,所以他们在回应中首先表明耶和华所吩咐的,他们都必遵行。这话不仅表明他们对这段信息的了解,也表明了他们信仰的正确对象,并不是摩西,而是耶和华。

以色列百姓既然知道这信息是出于耶和华。他们的自然反应就是自己都必遵行。这是他们对摩西之约的回应,是对摩西所传耶和华的吩咐的回馈信息。以色列百姓在这里表现出相当属灵的光景,对神的话没有任何抵触地就完全接受并表示出遵行的意愿。他们的心在那时确实是非常愿意遵行耶和华的吩咐。没有任何的虚假,但有些高估了自己。我们看见他们在这里所表现出来的似乎是有相当的能力和信心,但他们却没有对自己肉体的正确认识,导致他们虽然心灵愿意(这是非常真实的),但他们的肉体却是在后来软弱不断!

以色列人是神所特选的,并不是根据他们的行为,也不是根据他们的生命程度,更不是根据他们爱神爱人的表现,而是完全因为他们祖先的信心。他们在很多事上似乎有祖先的信心的具体体现,但当遇到了问题或者阻碍的时候,他们就后退了!这是人性的软弱,是我们要谨慎防备的,也是以色列人的失败带给我们的警戒。

TOP

出埃及记第二十四章

8:立约的凭据

摩西将血洒在以色列百姓身上,又对他们说,这就是立约的血。是耶和华与以色列人立约的凭据。

圣经在这里首先让我们看见摩西的一个举动,就是将血洒在以色列百姓身上,这是摩西的一个行动,指向血的洗礼,直接表明以色列百姓是神所特选的子民,是他们与世人的不同之处。这不是隐藏着血的洗礼的意义,而是非常明显地表现出了血的洗礼的实际。

摩西将血洒在以色列百姓身上这一举动后,他又对以色列百姓说道:“你看,这是立约的血,是耶和华按这一切话与你们立约的凭据。”

摩西以“你看”吸引以色列人的注意力,表明后面所说的话的重要性。

摩西介绍这血的意义,说明是立约所用,表明这血洒在以色列人身上的重要性。这血所立的约,表明是以生命所立的约,可见这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是带有生命性的。

这血是耶和华按这一切话与以色列人立约的凭据,这句话让我们看见几方面的信息。

首先,是立约的双方是耶和华与以色列人,这是主人与仆人之间的约,是神与他的百姓之间所立的约。

然后是立约的标准,是按这一切的话,这一切的话,就是耶和华向摩西所颁布的律法,又是耶和华向以色列百姓所宣布的律法,是一切的律法,一句不可加添,一句不可删减。

立约是由耶和华提出的,而接受约的乃是以色列人,也就是说,这约的主控方是神,以色列人是被动的。神是绝不失信的,所以这约也是绝不失信的。

这血是立约的凭据,表明神与以色列人所立的约,是以生命为证,绝不更改!

这里让我们看见的立约的凭据,是要让我们知道神与人立约,不仅有实际的行动,还有实际的证据,因为我们的神是可信的,他绝不失信!

TOP

出埃及记第二十四章

9:上山的人

圣经在这里让我们看见在神的呼召下,摩西、亚伦、拿答、亚比户并以色列中的那七十个长老都上了山。

摩西上山,是神特选特定的,从一开始就是如此。他能上山,是因为神的呼召,他要领受神的信息传递给以色列百姓,这不仅是神的恩典,也是其本人和以色列众人共同的需要。摩西的蒙召上山,这已非头一遭,因为他曾经多次上过山了,所以只有他对山上的路知根知底。摩西对这座山的了解,远胜过以色列其余众人,因为他在那里面对神,这是他终身难忘的!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我们面对一个首领,会有何感受?再想想摩西所面对的可是宇宙的王,他的感受是远超过我们的心理的。摩西所蒙的祝福,乃是常常可以上到山上,因为这是他所领受的职事,他必须照着遵行。上山的路虽然艰难,但摩西却是常常来往于山上山下之间,因有神的看顾保守,他自是平安无事了!在神的仆人身上,我们看见了神的看顾保守,只要我们全然顺服神的引导,哪怕所行走的道路艰难万分,也会平安无事!哪怕我们要多次来往行走于危机地带,也不会有任何的恐惧可言!

亚伦上山,因为他是神的仆人,是祭司,而且是大祭司,甚至他决定了祭司的一个等次。祭司是人在神面前的代表;祭司的基本职责是替代人向神说话,将人的信息传达给神,另外,祭司也兼看护神的殿以及献祭的职事。亚伦乃以色列人中祭司之首,他是以色列民中的头一个祭司,是从以色列人自埃及地出来后蒙神特选的,专为此职。祭司必须知道,他们活着就是为了献祭,没有自己的东西,一切都是为了别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满足于他人的需要。亚伦上山,给所有以色列中的祭司立了一个榜样,就是要想领受神的信息,必须先上到神的面前,不能在众人之中。身为祭司,首先要分别自己为圣,才能将神的百姓带到神的面前,让他们归神为圣。

拿答上山,是随着父亲,表明遗传性的职分。既然领受了祭司的职分,就应当作祭司所当作的事情,不能再跟着父亲转,而应该以神为中心了。他是亚伦的长子,本应领受特别的祝福,就是双倍的产业。他需要更新自己,直接面对神,在祭司的职分上,必须完全摆脱人的辖制,因为他必须知道,让自己身为祭司的不是父亲,而是神!拿答上山,是在亚伦之后,那时已经表明拿答的信仰多是跟随父亲的遗传性信仰了!

随着拿答的跟从亚伦,亚比户更加悲惨,他跟从拿答,名列拿答之后,尽管是因为长幼之序的排列,但这却是无意中在表明他的侍奉是跟着人来的,是以人为尊的。

这四个人在以色列人上山中是位列前面的,随后还有一批人,他们不列于其名单中,是因为他们不跟随人,就在圣经的记载中没有自己的名字。他们有特殊的身份,是被记载的,是神所赋予他们的,可见他们对自己的名字并不怎么看重,却更多地看重神所赋予他们的职分——以色列长老。圣经记载他们的数量有七十人,这是表明他们被神一一数点,都将会蒙神特别的纪念祝福。圣经让我们看见这些长老都是以色列人,也就是表明这些长老的希伯来生命是不容怀疑的!有了“以色列”的民族身份,才有“长老”的事业职分,因为这些都是神的百姓,必须清楚他们自己的位置。

这些人上山,都是根据神对摩西传递的信息,以此表明他们顺服神的意思,要去亲近神。山的位置是比地更高,这是表明以色列人中有一批神所特选的,要在以色列中成为神与他们中间的传话者,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上山面对神……

TOP

出埃及记第二十四章

10:他们所看见的神

圣经在这里让我们看见那些上到耶和华的山上的人看见了神。他们所看见的,首先是以色列的神,然后看见这位神的脚下仿佛有平铺的蓝宝石,如同天色明净。

在摩西、亚伦、拿答、亚比户和以色列长老中的七十个人所上到的山上,他们看见了这位神。首先这里给我们看见这位神是以色列的神,这表明神与以色列的关系,表明神是在以色列人面前被尊崇的。他们要看见这位神,首先要知道这位神是以色列的神,他乃是与以色列有着密切关联的。这里所显明的神是以色列的神,要让我们知道,神是在他的百姓中显为圣的。只有以色列民,才能看见以色列的神而不灭亡。

圣经给我们看见他们所看见的这位神他的脚下仿佛有平铺的蓝宝石,这是形象化的描述方法,它要描述的是神的地位之高。这位神的脚下仿佛有平铺的蓝宝石,这表明这位神的富足与地位,表明他的富足,是在这里所说的蓝宝石在脚下这个情况,就连人所最尊贵的蓝宝石,在神那里都是踩在脚底下,可以想象其丰满富足的情形。这宝石是蓝的,以表明这是属天的。这是宝石,以显明其尊贵性。这宝石是平铺的,说明在神那里,神的子民没有地位的高低之分,只有特殊的发展趋势。

圣经给我们看见另一个比喻信息,就是如同天色明净,这是要用天气作比喻。天色明净,表明他的干净、明亮、色彩与气候。我们需要看见神,更需要认识神,只有美好的天气、绚丽的色彩、强烈的亮光,以及天上的产业,环境才能被改变。就是天色明净,才能使他们知道,他们需要耶稣基督的爱。

神对他百姓的约束,让他们看见了神的作为。在祭司的监督下,他们在山上会有料想不到的特殊祝福……

TOP

出埃及记第二十四章

11:神的手和以色列人的眼与嘴

圣经在这里让我们看见两个信息,一个是神的手的信息,一个是以色列人的眼与嘴的信息。神的手的信息是怜悯的信息,表明神怜悯以色列人,他的手不加害在以色列的尊者身上;以色列人的眼的信息,是说他们观看神;以色列人嘴的信息,是说他们又吃又喝。

我们首先来看神的手的信息,他的手所表明的是怜悯。这里强调说明神的手不加害在以色列的尊者身上。这种语法似乎在表明按理而言,神的手应该加害在以色列的尊者身上,但因为某种原因,神的手不加害在以色列的尊者身上了!圣经在这里以否定性的语气表明这个信息,是要强调说明这是神的怜悯与爱,而不是以色列人配得到的。似乎按着以色列尊者的本相,神应该用手加害以色列的尊者,但神没有按着以色列人的本相所应得的刑罚刑罚他们,反而是以怜悯的心挪去那只刑罚的手。这以色列的尊者,圣经没有表明他们的身份,但我们可以肯定,那不是一个人,因为后面所说的乃是“他们”,是一批人,是复数形式的。

圣经让我们看见那些以色列人的尊者观看神,按着生命而言,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凡看见神的人,到最后不是死了就是瞎了,要么蒙神特别的怜悯,是神特定的仆役,他们可以看见神。但一般的以色列人,都是不可以看见神的,但这里让我们看见这批以色列人的尊者,他们看见了神!这绝不是神的出尔反尔,而是神对以色列人的特别怜悯,要亲自率领他们争战,要做他们的元帅。他们观看神而没事,并非因为他们的罪得了赦免,而是因为神对他们有特别的启示与托付。

当时的以色列人不仅观看神,他们还有另外的一系列举动:“他们又吃又喝。”吃原本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人饿了就应当吃饱,这是人的生活需要,是合理的需要。但由于他们观看神,使得他们后面的“又吃又喝”也引发了不好的感触,似乎他们成了吃喝玩乐的人。以色列人有各种不同的需要,但这些需要若不带到神的面前,他们是无法满足的。不仅是以色列人,就是今天的世人,乃至教会,都常常为肚腹而忙碌,这些都是无意义的,因为带不到永恒里去。神对以色列人的恩是非常美好的,但以色列人似乎不太懂得如何珍惜,就吃吃喝喝,以生活的需要为满足,放纵自己的身体,让自己得到饱足。这就是以色列人的特性!

圣经在这里给我们看见神的手和以色列人的眼与嘴,是要叫我们知道,我们的一切都在神手中,我们必须凡事联于他。或吃或喝,都以神为主,而不是像旁观者一样看神。但愿我们都能够灵性苏醒,吃喝为神,得着心力,奔跑前面的路程。阿们。

TOP

出埃及记第二十四章

12:耶和华的“这里”

圣经在这里又让我们看见神对摩西说话了。我们的神真是说话的神,他要借着他的话让人明白他的心意,让人知道他的工作,让人遵他而行。

神在这一节经文里对摩西所说的话,是要让摩西上到山上他的地方去,圣经称之为“这里”。这是让我们看见神所在的居所,是要与人相会的地方,但人似要有所付出,因为在神的吩咐里,他特特提到要摩西“上山”。只有“上山”,才能“到我这里来”,这是非常明显的事情。神要人单独与他同在、要人单独去亲近他,因为神不能亲近每一个人,人的罪会使人无法接近神,凡接近的人必死!神在这句话中对摩西所说的让我们看见的上山到我“这里”来,这个“这里”是一个位置的说明,是给摩西一个明确的位置概念,让摩西知道神的位置,就是“这里”,因为这里所说到的是“我这里”。“到我这里来”,表明一个行动的方向,“到”是一个行动,“来”是一个方向。我们应当看见神所要求的,是让摩西以神为标准,所以他说“到我这里来”。

神在这节经文里对摩西所说的第二个“这里”,是让摩西“住在这里”,也就是住在神要摩西住的地方,住在神对摩西呼召的地方,住在神呼召摩西上到的山上,是要与神同住,这是给摩西的一种赏赐,是让摩西能够有机会住到神的居所中。对神本身而言,这是一种降卑,因为他的居所本来在天上,这时却要为了以色列百姓而降卑到山上;这是一种降临,从天上降临到地上,选择了山上为居所,因为山的位置比地离天更近一点。神不愿与人同住,因为他知道人受不了神的同住,人见神的面必死,因为人有罪,在神的圣洁面前,人的罪会让人无法站立。神让摩西住到他“这里”,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在传递一个信息,乃是以神为中心的信息。神不能迁就人的性子,随从人的意思而行,他要站在他的高度来看问题,让人知道他的眼光,让人知道他的法度,让人知道他的心意,因为他才是主!他要与人同住,但在就那个时候,是要人舍己去亲近他,因为人的罪使神不能来亲近人,神不忍心来亲近人,因为人受不了。他让摩西住在他的地方,是要摩西过圣洁的生活,是要摩西知道他不能降格自己的真理去随从人的意思。这里是不能更改的,律法是不能随人的意思而转动的,人却应当去遵行真理,行使律法的教训。

神对摩西所说的话,后面两个分句没有提到“这里”,但很明显,这两个分句都是在前面所说的“这里”引动的。

神告诉摩西:“……我要将石版并我所写的律法和诫命赐给你,使你可以教训百姓。”这里让我们看见,神要赐给摩西,让摩西借着教训百姓的有三:第一是“石版”,第二是“我所写的律法”,第三是“诫命”。石版的信息是神的指头所亲自写下的诫命,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十诫。这是一般的律法,也是所有律法的综合总结。这信息的重要性,是表明在神的指头亲自书写这一点上,可见神对这些信息的看重远胜过其它所有的信息。当然,这并不是说神不看重其它所有的信息,而是要强调这段信息的重要性。律法的信息,也是神写的,但不是用神的指头亲自写的,而是通过人的手书写的。律法是让人知罪,要让人知道当怎样行,不当怎样行,但它们没有让人行动的力量。诫命则是一些当作的与不当作的教训,要让以色列人谨守。神将这些赐给摩西,这是让我们知道,他并不是直接赐给以色列人,而是赐给了摩西,因此摩西成为了律法的代表。神将石版、神所写的律法和诫命赐给摩西,是要使摩西可以教训以色列百姓,就是凭借神所赐给摩西的这些信息,以这些信息教训以色列百姓,让他们守着遵行。对摩西而言,他确实是享受到承受的祝福,但同时也接受了教训的使命,这就使得他要在听神的教训时要留心,不可分心,免得遗漏或加添,免得将自己的解释掺杂在内,这就出问题了!

神对摩西所说的,是要让摩西有领受的心,因为他要成为神与人之间的传话筒,成为神与人之间的联络者。他要将神的心意告诉人,要将神的话语告诉人。这是摩西的侍奉,也是摩西得到的祝福。

TOP

出埃及记第二十四章

13:起来上山

这里给我们看见摩西上了耶和华的山,陪同上去的,不是亚伦,不是亚伦的儿子们,而是摩西的帮手约书亚,曾经率领以色列人攻打亚玛力人的约书亚。

这里是圣经第二次让我们看见约书亚的名字,这约书亚到希腊文里,是与耶稣同名,也就是说,耶稣的名字是从约书亚来的。

圣经在这里让我们看见约书亚的名字,是要显明约书亚的地位。他与摩西一同上山,是表明神要将他抬举起来,使他这个摩西的帮手成为名符其实的。

圣经将摩西与约书亚同写,是要让我们看见摩西的工作有后续,神为摩西找到了接班人,他们能够同行,能够一同起来,一同上山,是表明他们的心态与行动的步伐都是一致的,这是神所特选的。

圣经在这里强调说明他们“起来”的目的是上神的山,结果也确实上去了,似乎神的山很容易上,但我们却知道一件事,神的山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上去的,因为神并没有让每一个人都上去,只有那些神亲自选召的人,也就是神所特选的人,他们才能够上得了。在旧约的时代里,以色列人要上神的山都如此艰难,以色列人要见神的面都如此艰难,更何况外邦人呢?但我们今天可以随时上到神的面前,因为耶稣基督为我们开通了一条又新又活的道路,就是他自己的身体。耶稣自己就是这条道路,只要借着他,我们都能够与神相遇;只有借着他,我们才能够与神相遇。

我们可以上到神的山上,这是当时的以色列人所无法承受的祝福。但愿我们都能够有渴慕的心,渴慕上到神的山,渴慕与神同在,渴慕享受神,渴慕与神交通……这一切都是非常大的祝福!

TOP

出埃及记第二十四章

14:摩西对以色列长老的交代——等、在、去

这里给我们看见摩西在上山前对以色列长老的一个交代,在这个交代中有三方面的信息:首先是这些长老要学习的功课——等:在这个“等”的信息中,包含了两点,一、等候地域:在这里;二、等候时限:到我们再回来;然后有第二方面的信息,即告诉以色列长老,有亚伦、户珥与他们同在;最后第三方面的信息让他们知道以色列人中的争讼,可以就近亚伦、户珥去。

首先我们看见“等”的信息。

在“等”的信息中,摩西强调的第一点是“你们”,也就是听摩西说话的这些人,就是以色列众长老。这是有所指的意思,表明要等候的,首批就是这些长老,因为他们在以色列中为引导者。

摩西强调的第二点,是“在这里”,也就是摩西与以色列人说话的地方,是摩西让以色列人到达的地域。“这里”的信息,是要让以色列的众长老有一个更新的观念,就是要将定位点定在神的山上,让他们以神的山为他们的标准。

“等”的信息的第三点,是等候的时限,要他们“等到我们再回来”。这个信息已经传达出摩西和约书亚不会一直停留在山上,他们还会再回来。这个时限是让以色列人得到盼望,免致他们为将来的事情忧虑。

接着我们看见“在”的信息,就是当时会有亚伦、户珥和以色列的这些众长老们同在,这个信息让我们看见神对以色列众长老的纪念,他没有遗弃他们,反而时常眷顾他们,以神的仆人亚伦、户珥与他们同在的信息强调他们同在一处的重要性,因为在所有牵涉到的人中,有这两个人成为他们的中心人物,乃是神所选出来的。这是祭司的职责,在人群中办属神的事情。亚伦、户珥与以色列人同在,表明他们所处的位置与以色列的众百姓同在,没有穷富贵贱之分。

第三方面的信息,是讲到一些实际的生活琐事,主要是面对社会。圣经记载,凡有争讼的,都可以就近亚伦、户珥去。这个信息让我们看见神为人所设立的争讼,是要人与他们的配合才行。在这句话中所描述的,是就近的信息,是针对所有争讼的信息开始。在这里,以色列人能够就近的对象,只有亚伦、户珥,因为他们是神所特选的。

在这段信息中,以色列的众长老领受了摩西的吩咐,让他们得知自己的准确位置,并且在自己的位置上尽上自己的本分,各人就将都从神那里得到各自的赏赐。

TOP

Processed in 0.012336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