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记25:36
经文:“……不可向他取利,也不可向他多要,只要敬畏你的神,使你的弟兄与你同住。……”
标题:耶和华借摩西对以色列人的晓谕(三十四)
这里让我们看见弟兄之间樟木问题的基本准则。首先是两条戒律,分别是不可取利与不可多要;然后是特定准则,有两方面,分别是对神的敬畏和对人的接纳。
不可向弟兄取利,是居于他是你的弟兄。这里的“利”代表的是利息、利润等等。也就是说,弟兄之间的彼此帮补,不可带有利益关系,必须是出于弟兄之间的爱的联络。
不可向弟兄多要,更是为了显明神的公义准则。所谓“多要”,含有贪财之心,是神极为厌恶的,而且所想“多要”的,是自己的弟兄的,那更是对弟兄的得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不单是对弟兄的欺负,也是将自己置身于以色列百姓公敌的位置上,纯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以色列民都知道彼此之间均为弟兄,才有弟兄一说。
这里特别提及的,是准则性的教导。首先提及的,是与神的关系。这里提及“只要敬畏你的神”。“只要”,说明这是独一的、特别的、不可取代的。“敬畏”,则是对神应有的心态的最佳描述。“你的神”,要让以色列人知道自己与神的关系,是自身与神建立的关系,也是对神的超然性的一种绝对的认定。
准则性信息的第二方面,是与弟兄的关系。这里让我们看见那人是“你的弟兄”,所以要“与你同住”。这里提到的“同住”问题,是一种接纳,对贫穷弟兄的接纳。真正的接纳,最深层的接纳,最能表明接纳的含义的,就是“同住”。这是夫妻之间关系的象征,也是家庭关系的基础。所以圣经用“同住”这个词来表明以色列人要对待自己的贫穷的弟兄的态度,或者说是行动。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