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记25:25
经文:“……你的弟兄(“弟兄”指“本国人说”,下同。)若渐渐穷乏,卖了几分地业,他至近的亲属就要来把弟兄所卖的赎回。……”
标题:耶和华借摩西对以色列人的晓谕(二十四)
这里所记载的信息,是引出赎回的真理。以色列人的地业若因渐渐穷乏而被卖了几分,至近的亲属就要来把弟兄所卖的赎回。
这一条例的确定,是为了以色列人的地业归属问题。这里的“你的弟兄”应该并不是指亲兄弟,而是指同为以色列民这一点。也就是说,这里所提及的事件,所要表达的,乃是以色列中若有人因为渐渐穷乏而卖了几分地业给“你”,那个“卖了地业的人”的“至近的亲属”就要从“你”这里把那个“卖了几分地业”的人所卖的地业赎回。
当然,这里假设的并不是这个“人”,而是“渐渐穷乏”这一种现象、光景。这一信息说明虽然以色列人有神的祝福,但他们也会有可能因为罪恶或者其它特殊原因经历“穷乏”。但就着属灵的原则来看,不拘是以色列人,还是当今教会的基督徒,也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穷乏”的“渐渐”产生。而这“渐渐穷乏”的光景,其实并不是既定的,既定的,乃是神对他百姓的施恩,要让他的百姓蒙他的祝福。但是,人会有软弱,所以会有“穷乏”。这种“穷乏”或许并不是真实的状态,但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让人落入“穷乏”的光景中,自感“渐渐穷乏”,结果就真的“穷乏”了!还有另外的可能性情况,例如人的属灵生命与神有了隔阂,就形成了这种“渐渐穷乏”的现象不断地产生、延伸。但若接受这种光景,那这种“穷乏”就会扎根,“渐渐”的越来越厉害,甚至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种“穷乏”完全是自找的,也可以通过在神面前自省、悔改来消除。但如果一直持续在这种光景中,或者说一直宣告这种穷乏的存在,那就会一直穷乏下去,没完没了了!
因着穷乏的假设性信息,就带出了一个现象性信息,即卖了几分地业。根据圣经的基本准则,祖先遗留的地业,一般而言是不可以卖出的,所以拿伯甚至为了持守祖宗的地业殉道,赔上了自己的性命。但这里提及有这样的现象,就是在渐渐穷乏的情况下,陷入软弱中,结果卖了几分地业。当然,这里所提及的信息,是只“卖了几分地业”,而非全部卖出,那说明他只是为了生活的需要而暂时出卖地业,并不是要移动自己的产业,所以他并没有全然卖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见这个卖地业的人,他有一个办法将地业拿回来,就是由他至近的亲属去赎回。当然,这里赎回的地业,圣经并没有说是归他那位赎地业的亲属还是归于他的名下,只是说到那地业被赎回了!所以这里所记载的信息,重视的并不是地业最后的归属权,而是赎地业的人,必须是“他至近的亲属”。居于这一点,波阿斯没有直接从拿俄米手上买产业,而是先让另一个比他更近的人选择,在那人放弃后,他才买了以利米勒的产业。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