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四)

民数记21:11
经文:又从阿伯起行,安营在以耶亚巴琳,与摩押相对的旷野,向日出之地。
标题:以色列人之路(二)

这是以色列人继续行走的道路中所经过的站头,是从前面的安营之地——阿伯开始起行,从而进入了另一个新的安营之地,就是以耶亚巴琳。这以耶亚巴琳,是与摩押相对的旷野,向着日出之地。

以色列人安营在阿伯,并不是长期居住在那里,而是以那地作为一个中转站,让他们可以歇息之地。等到以色列人在那里补充了力量,就又一次起行,继续他们的道路,正是从阿伯起行。

当以色列人离开阿伯,他们开始了一段新的路程。这段路程仍然是需要以色列人花力气去行走的。也正因为以色列人要花力气去走,所以他们仍然需要继续持续的安营。这次安营之地,选在了以耶亚巴琳。这以耶亚巴琳所处的位置,是这里描写的重点。这里表明以耶亚巴琳所处的位置,是与摩押相对的旷野,向日出之地。

摩押,是罗得的大女儿与罗得同房后所生的儿子摩押的后代所住之地。那以耶亚巴琳,正是在与摩押相对的旷野,向着日出之地。这向着日出之地,表明面向东方。也就是说,这时候以色列人所安营的位置,或者也可以说是他们休息的地方,换到了以耶亚巴琳这一旷野之地,是位于与摩押相对之处。而日出之地,正是让我们看见日出对于那地有一定的影响。以色列人安营在那里,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1:12
经文:从那里起行,安营在撒烈谷。
标题:以色列人之路(三)

本节经文所记载的“那里”正是前面所说的以色列人安营之处以耶亚巴琳,不过前文所说以色列人的安营之处以耶亚巴琳,在这里成为以色列人新的路段的起行之地。从那里起行,接下来的安营之地是撒烈谷。

以色列人此时处于路途之中,所以他们的起行是从前一个安营之处出发,而到了一个新的安营之地,就重新安营。所以这一段信息所显明的,在本质上就是以色列人的道路与站点。道路,是需要行走的;站点,则是给予休息的。而在站点与道路之中,本身就有了亲密的关系,就是点与线的关系,以点成就线,以线见证点。两个安营之处,却是同一批人,那中间这段道路,自然是以色列人需要通过行走进行过渡的。而行走的结果就会产生疲累,所以需要休息,就有了安营之处的出现。这就是两者的紧密关联。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1:13
经文:从那里起行,安营在亚嫩河那边。这亚嫩河是在旷野,从亚摩利的境界流出来的。原来亚嫩河是摩押的边界,在摩押和亚摩利人搭界的地方。
标题:以色列人之路(四)

这是以色列人在旷野中所行之路的一部分,记载的内容在整体信息中是与主体信息一致,但这里的内容却包含了三方面,是从整体到分体的方式加以描述。也就是说,这三句话的信息,是以第一句作为主体,后两句话作为解释,介绍第一句话所带出的信息。

第一句话,是以色列人道路的继续起行和安营,表明以色列人并没有停止他们的行程,没有在撒烈谷停止他们的道路,而是以撒烈谷作为他们下一段路程的起点,继续启行,然后安营之处就是亚嫩河那边。

第二句话和第三句话,均是对于以色列人新的安营的地方——亚嫩河的介绍。

第二句话的信息,是描述这亚嫩河所处的位置,是在旷野;河的源头,是亚摩利的境界,表明亚嫩河并不属于亚摩利,但是与亚摩利息息相关。也就是说,他们此时安营之地,乃是亚摩利的境界流出的一条河流——亚嫩河那边。不过这条河的位置,并不在亚摩利境内,因为记载这条河的位置是在旷野,并且这条河是从亚摩利境内流出来的,是以这条河并不属于亚摩利,是在亚摩利境界之外。

第三句话的信息,是描述亚嫩河的具体归属,乃是摩押边界,在摩押与亚摩利人搭界的地方。这是非常怪异的一条河流。这条河流的源头是在亚摩利境内,但这条河流的具体归属,整体位置却是在摩押境内。也就是说,只要亚摩利人在亚嫩河的水里下毒,亚嫩河就将成为毒河,其中的水也将无法使用。更进一步说,如果亚嫩河是摩押人诸水之源,那摩押人的水源将整体为亚摩利人控制。这亚嫩河的位置,正是摩押和亚摩利人的搭界之地。这是表明亚嫩河是摩押人和亚摩利人的共属物。但是由于亚嫩河的源头在亚摩利境内,所以哪怕河流的主体是属于摩押边界,归属于摩押所有,但仍旧是摩押和亚摩利人搭界的地方,因为摩押人不敢宣称这条河流是属于他们的,毕竟水源控制在亚摩利人手中。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1:14—15
经文:所以耶和华的战记上说:“苏法的哇哈伯与亚嫩河的谷,并向亚珥城众谷的下坡,是靠近摩押的境界。”
标题:耶和华的战记

这里让我们看见一段耶和华的战记,是以以色列人的行程引发的结论带出的。这段圣经所引用的耶和华的战记并没有记录以色列人的争战,而是单单记录了几个地方。这几个地方分别是哇哈伯,位于苏法;亚嫩河的谷;亚珥城众谷的下坡,是靠近摩押的境界。

对于这些地方,圣经在这里并没有过多描述,所以我们也不需要过多关注。而圣经作了如此清晰的记录,所以我们所要知道的,就是对于以色列人所经过的道路,每一站都在耶和华的记录中。这是让我们知道以色列人的旷野道路上所经历的一切战争,在耶和华的记录簿上,都有了记载,表明他们的一切起码都蒙神的看顾保守。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1:16
经文:以色列人从那里起行,到了比珥(“比珥”就是“井”的意思)。从前耶和华吩咐摩西说:“招聚百姓,我好给他们水喝,”说的就是这井。
标题:以色列人之路(五)

以色列人继续他们的道路。这里描述了从那里起行,就是从亚嫩河边起行,到了比珥。

本节经文所记载的“那里”乃是亚嫩河那边,也就是以色列人安营的地方。

从亚嫩河那边起行,到了比珥。圣经没有记载以色列人在比珥安营,而是让我们看见比珥这个地名的意思,并且通过这个地名的意思,让我们知道在这个地方发生过的事情。

这里所记载的事件,就是神供应以色列人水资源的需要,暂时性解决了他们水资源缺乏的问题。非常明显,以色列人此时所处的位置有水可喝,但这水却是耶和华通过他的话语带下的,表明这水来历不简单。而这一事件,乃是显明神的大能。神对摩西所拥有的权柄,并且通过摩西拥有了对以色列人的权柄。而这里的记载,却是主要表明了神的大能作为,因为神对摩西的吩咐是神赐给他们水喝。也就是说,以色列人要得到这水,首先需要神的能力,又需要神对摩西所拥有的绝对权柄,然后就是摩西在以色列百姓中的威望,并且神对以色列百姓所发的吩咐带有的能力,还有这种能力的具体化,通过摩西招聚以色列百姓,显明摩西在以色列百姓中的凝聚力。而神所说好给以色列人水喝,是以彰显神的话语充满了完全的能力,彰显了神对以色列百姓那种超然的爱!

这里最后表明的乃是神吩咐摩西的话语所针对的,就是这口井。也就是让我们知道,这段历史被记录,是要让我们纪念并注意这口井。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1:17
经文:当时,以色列人唱歌说:“井啊!涌上水来!你们要向这井歌唱。”
标题:向井歌唱

当时,是指着耶和华吩咐摩西召集百姓要给他们水喝的时候。也就是那个时候,以色列人唱歌,对着井发出信心的歌声,吩咐井涌上水来,并且在歌中要求彼此都要向这经歌唱。

这是一首呼吁的歌,是向着井发出呼吁。也就是说,这里以色列人所唱的歌中带出他们对井的盼望。

以色列人对井的盼望,就是想要井涌上水来。虽然井本身就是带有水的,但问题是这井中似乎并没有水,所以以色列人所唱的歌,是带有盼望的歌声,并且在盼望中,是具有信心兼备。盼望,是因为他们没有水,但又需要水,所以他们存着盼望的心;而信心,则是促使他们发出歌声的动力源头。因为摩西领受了耶和华的吩咐,所以百姓便有信心的举动,就是吩咐井涌上水来。

以色列人的信心,不仅体现在向井中的水宣告,同时也体现在他们彼此之间的要求,就是“你们要向这井歌唱”。这里的“你们”自然是指着以色列人彼此之间。以色列人彼此之间都要向着井歌唱,以显示出以色列人此时对水的需要,并且在还未得到水之前,已经通过赞美的歌声表达了他们的信心,是对神的话语的信心。

信心带出歌声,是体现出信心的大能,带出赞美的自然流露。我们的生命傍信而立、傍信而活,以促使信心带出活泼的能力,并因此而流露于歌声,流露于赞美的大能。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1:18
经文:这井是首领和民中的尊贵人用圭用杖所挖所掘的。以色列人从旷野往玛他拿去,
标题:以色列人之路(六)

这里让我们看见两个信息,一个是关乎井的来历,另一个是以色列人继续他们的行程。

这井的来历,圣经记载了三个部分,分别是谁弄来的、用什么弄来的和如何弄来的。

谁弄来的,这里记载了两种人,一种是首领,另一种是民中的尊贵人。这两种人分别代表了有地位的人和有权势的人。

用什么弄来的,这里记载了两种工具,一种是圭,一种是杖。在圣经中,圭出现了三次,而且每次都是和杖一同出现,而杖出现的次数却是极多。圭的功用是管辖与统治之类的,而杖的功用则是彰显权柄,勇于管教。

如何弄来的,这里记载了两种方式,一种是挖,一种是掘。挖,一般是以点及面;掘,则正好与之相对,却是以面及点。

这里继续让我们看见以色列人的道路,他们没有因为井水而停留,因为那并不是神所赐予他们的产业,不是他们所要得为业的地。所以他们选择继续前行,从旷野往玛他拿去。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1:19
经文:从玛他拿到拿哈列,从拿哈列到巴末,
标题:以色列人之路(七)

这里让我们看见以色列人的行程中的另外两段,是以两段路程带出三个站点。

站点一:玛他拿。这是前面的终点站,让我们知道他们以此为起点进入了新的行程。

站点二:拿哈列。圣经仅在这节经文以中转站的模式提及两次,表明这个地方在本身意义不大,但也成为以色列人休息的地方。

站点三:巴末。这个地方在圣经中记载的也不是很多,同样是作为连接站点,让以色列人有休息之处。

这里所记载的三个地方,同样表明了其中有两段路,分别是从玛他拿到拿哈列之间并拿哈列到巴末之间。这两段路程并不是口头上说过去就过去的,而是要以色列人去行走的。要知道,那可是旷野路程,不是很好走的路程,但他们必须去行,因为他们还没有走到神的应许之地。只有到了神的应许之地,他们才能停止继续前进的步伐,享受神所赐的安息。

同样,我们今天的道路,必须不断地前进!当然,在行走的时候,神会为我们预备安息之处,让我们在疲乏的时候得享安息。但我们要进入神的国度,必须不断地往前进,直到进入神的应许之地。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1:20
经文:从巴末到摩押地的谷,又到那下望旷野之毗斯迦的山顶。
标题:以色列人之路(八)

这里记载以色列人所行之路,是从巴末到摩押地的谷,又到毗斯迦的山顶。

这里的记录方式与前面有所不同,并没有一直用“从……到……”的语法来表明路程的起点和终点,而是用了“从……到……,又到……”的语法来连续表达了两段路的一个起点和两个终点,从而省略了一次中转站的描述,只记载中转站为终点,去除了中转站为起点的记录。

其实这里的起点站和终点站,在本质意义上都是中转站,因为以色列人的道路并不是以这里所记载的为起始、为目标,这里所记载的每一段都是站点,并非起点与终点。起点是埃及地的歌珊地,终点是迦南美地,这两者早已确定,不必多述,故此这里所记载的每一站,都是从埃及到迦南之间的道路小站。

摩押地的谷,圣经并没有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谷,只是记载了那地是一个谷,就表明那谷是摩押地最为出名的,不用多说,一看便知的。

毗斯迦的山顶,表明这是一座山,与前面记载的谷是相对应的存在。这毗斯迦山顶的位置,是在那下望旷野之地,也就是处于旷野的位置。由于是山顶,所以旷野在这位置的下方,故此描述为“下望旷野之毗斯迦的山顶”。

这节经文所记载的“谷”和“山顶”,是以色列人道路中的两个站点,处于对立的站点。这是由低谷到高峰的说明,指示出以色列人的道路有低谷,也有高峰。这也是对我们生命的一个提醒,让我们知道我们在这条人生的旷野道路上有低谷也有高峰,不要为低谷而忧愁,也不要为高峰而自满自得,因为那只是人生道路中的几个站点,并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陷于其中,必将无法进入应许之地,只有经过这段道路,靠着神所赐的力量战胜低谷和高峰,才能进入神所赐予的迦南美地,享受神的应许中带来的一切祝福。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1:21
经文:以色列人差遣使者去见亚摩利人的王西宏,说:
标题:以色列使者与亚摩利王

这里让我们看见以色列人差遣使者去见亚摩利人的王,是要传达一些信息。

这里让我们看见几重关系,首先是以色列人与使者的关系,是差遣者与被差遣者的关系。也就是说,以色列人的使者,是在以色列人的差遣下行动的。这也表明了使者的身份对以色列人而言,乃是一个信息的传递者,同时兼具开路先锋的职责。非常明显,当以色列人差遣使者的时候,是表明了以色列人自身还未有行动,但以色列人的使者先走出了行动的步伐。当然,以色列人的使者,本身也是以色列人,这是自然的,但是这里所显明的,使者在某种情况下,乃是有着特殊使命的人,才能被称为使者。这里的使者的使命,明显是奉以色列人的差遣行动的。所以在一定意义上,使者是为人服务的。

被差遣的使者去见亚摩利人的王西宏,就是这里的另一重关系,即使者与他国之王的关系。这重关系的显明,主要表明的乃是联络者与被联络方的关系。也就是说,以色列人的使者,乃是联络员;而那位亚摩利人的王西宏,在这里则是被联络的人。虽然他是一国之君,但他面对的使者乃是一个国家的代表,也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这位使者在面见西宏的时候,所处的地位,乃是与西宏相当的,并没有大小之分,因为一个是代表王,另一个则就是王,所以两者关系在交往的时候,乃是平等的。

也就是说,以色列人差遣使者去见亚摩利人的王西宏,乃是决定了以色列人所差遣的使者,在一定意义上与西宏处于了同等的地位。所以这位使者在要表达自己的意愿的时候,没有任何自我的预言,而是直接用了“说”来表达语气的平常,没有任何特殊的情感蕴含在内。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Processed in 0.010725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