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一)

创世记第二十八章

6—7:以扫的三“见”

圣经的主题从以撒转到雅各身上,所以当雅各将要离开家庭的时候,这里给我们看见以撒的家庭中所发生其它的事,目的要让我们知道以扫的被弃并不是因为神的偏爱,而是因为他自己的糊涂。在这里,当雅各离开家庭的时候,以扫看见了!但他并没有对自己的错误反省,却是以第三人称在那里观望。他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而在希伯来人中,“他”才是第一人称,“你”是第二人称,“我”却是第三人称。所以这位以扫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正是把自己放在第三人称的位置上,对雅各的被逐只是采取旁观者的态度,有很多看“见”,或者说,有很多“见”解。

以扫的第一“见”乃是“以撒已经给雅各祝福,而且打发他往巴旦亚兰去,在那里娶妻”。        他看见以撒已经给雅各祝福:这说明他认为自己已经失败了;在神的祝福中,已经无权无分了。他的看见显明他的绝望,显明他的心里充满了仇恨。他看见以撒打发雅各往巴旦亚兰去,这说明他认为以撒帮助雅各逃跑,他自己已经在父亲面前失宠了!他看见以撒要雅各在巴旦亚兰娶妻,这说明他感受到自己的婚姻使以撒不再喜悦自己了!他对自己在父亲面前的得宠失去了信心,认为父亲已经将对自己的爱转移到雅各身上了!所以他仇恨!他恨雅各,因为雅各夺去了他的一切!这是圣经描述以扫的第一看见。

以扫不仅看见以撒要雅各离开这里,不在此地娶妻,这是圣经在这里强调的。也是以撒对雅各强调的,因为这里讲到祝福的时候,带到了这种“嘱咐”。嘱咐带有强调的意思,强调这个信息的重要性,就是阻止雅各在此地娶妻子的信息。以扫的看见让他灰心,因为在这个信息中,不仅带有嘱咐,同时也带有祝福,而这个信息正是在祝福的时候嘱咐的。这个信息让以扫失落,就是不要娶迦南的女子为妻。可见以撒对迦南女子非常反感,这也是对自己婚姻的一个否定,说明自己的婚姻已经让父亲厌烦了!而且甚为烦恼。以扫在这个看见面前,失去了自信心,他彻底失望了!

以扫第三个看见则是雅各的顺服,“雅各听从父母的话往巴旦亚兰去了”。这个看见让以扫受到打击,因为自己的家庭正是在不顺服中建立与产生的,这是自己的家庭让父母亲烦乱的主要因素。在以撒与利百加的婚姻面前,以扫的婚姻观受控告,而雅各却是如此的顺服,这正是以撒当年的属灵光景,以扫岂能心安?雅各的听从让以扫悲哀,因为显明的却是自己的不顺从,或者说,显明自己对神的不顺从,只为了贪恋一点点食物,就将长子的名份丢掉了!

以扫的这三个看见显明他的仇恨感、自卑感以及失落感,这三种感觉在以扫里面,雅各焉能不离开?

TOP

创世记第二十八章

8—9:以扫婚姻后记

当以扫看见以撒与雅各的不同行动,他有所反思。但从这两节经文里,我们可以知道以扫的整个思想都出问题了,他认为以撒所看不中的仅仅是迦南女子,他并不知道由于他们是外邦人,以撒才看不中的。以扫的这种思想表明他还是活在人的面前,没有感受到神的喜悦与憎恶,所以他所另娶的两个女子仍然是让以撒头痛的人!或者说,是以撒天敌家族的女子。

以扫的晓得给我们看见以撒对以扫婚姻的不满,这种感受已经影响了以扫在以撒面前的形象,致使以撒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悦他了,因为以扫的两个妻子“常使以撒和利百加心里愁烦”(创世记26:35)。以扫以为她们不讨父母喜欢,是因为这两个女子是“迦南的女子”,认为父母亲所看不中的只是她们的身份——迦南女子,他并没有从本质看问题,没有以神的眼光来看这件事,这也就说明他的心中无神!既然心中无神,又岂能怪雅各夺取他长子的祝福?这祝福乃是来源于神,并非从他父亲所得。他只是认为迦南女子不讨父母喜悦,只是看见由于地区性的不同导致父母不喜悦他们,并没有看见这是生命不同所导致。他更加不知道,以撒的婚姻得蒙祝福正是由于“二人合为一体”,而他却一连娶了两个妻子,这在以撒与利百加所领受的婚姻观中是何等的可恶!而且他们的婚姻却又偏偏在以撒与利百加眼前……

以扫的“晓得”是正确的,但不是完全的,不是彻底的,只是一种人间的观念!这种观念驱使他跑到以实玛利去,这是他婚姻道路的错误!雅各虽然去了自己不该去的地方,但就婚姻来说,那地的人却是最合适的;但这位以扫却在婚姻的道路上继续犯错,继续凭自己的意思去选择婚姻。以实玛利,乃是埃及人夏甲从亚伯拉罕所生的儿子,他们与生俱来就是撒拉与以撒的天敌,但这位撒拉的孙子以撒的儿子却由于自我感觉,认为以实玛利人的女子应该可以与自己结合,因为他们同样都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但却不知道,这乃是生命中的天敌,这两种生命是无法相调谐的。他选择了以实玛利的道路,这说明他从婚姻开始,与以实玛利联合,共同对抗撒拉与以撒的生命,共同让以撒难受。

在这条道路上,他又选择了一个妻子,就是玛哈拉。他在以婚姻成为信心见证的以撒与利百加眼前公开娶了一妻又一妻,明显是与神所设定的婚姻制公开相敌对,这是何等可恶!

圣经特别在这里说明,玛哈拉“是亚伯拉罕儿子以实玛利的女儿,尼拜约的妹子”,这是要强调说明这违背了神所设立的婚姻制。以扫的婚姻不仅违背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制,更是违背了不同生命不能结合的婚姻制,他屡次犯同样的错误,屡次以同样的方法得罪神,也让父母不悦。这里以双重身份描述这个以扫的妻子玛哈拉,一为以实玛利的女儿,即以撒天敌之女;又为尼拜约的妹子,即长子之妹子,要说明这是以实玛利原配夫人的女儿,在以实玛利家族中,有极其超越的权柄地位。这一切都是神所预知的,所以神曾明确地告诉利百加:“将来大的要服侍小的。”

婚姻是神圣的,是神所设立选定的,以扫凭着自己的感觉以为以撒所看不中的只是迦南女子,并没有根本的认识这是自己婚姻上的错误,所以他不仅一而再再而三的破坏婚姻制,更是一再地娶父亲家族的仇敌之女为妻,可悲的是自己却一无所知!

TOP

创世记第二十八章

10:雅各的走向

圣经在这里写到雅各的走向,乃是从别是巴走向哈兰,这一走向乃是与亚伯拉罕的道路相反的,虽然并没有回到他拉的原出之地——迦勒底的吾珥。但就这一段路程,让雅各遭受了整整二十年的苦景,让雅各浪费了二十年的光阴,让雅各经历了二十年的痛苦。

别是巴,乃是神应许赐给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所将承受之地,虽然直到这时,亚伯拉罕的人数还并不多,又加上神的拣选是具有针对性的,并不是凡是亚伯拉罕的子孙都能成为他的后裔,都能承受神的应许,所以在这里,一直到此时,圣经显明的亚伯拉罕后裔仍然只有以撒的儿子雅各。唯有雅各才是蒙应许之以撒的儿子中被拣选的。但这时的雅各却因逃避他的哥哥,竟要走那条亚伯拉罕出来的回归路线,他要离开神所应许赐给亚伯拉罕之地,这是由于以扫的谋杀所导致。雅各的内心带着恐惧离开亚伯拉罕所承受的应许之地,这明显是不对的。首先,雅各所存的心态就是错误的,他的心里充满恐惧,失去了原有的从神而来的平安,失去了幼年的单纯信心,受到人的声音所影响。雅各从神的应许之地出去,这时,雅各的动作也是错误的,他没有寻求神的帮助,反而凭自己的脚程去行走自己的道路,以为自己能够逃避以扫的追捕。雅各出了别是巴,这是从神上好的旨意计划中走出去了!

雅各走向哈兰,走向自己的祖先从罪恶之城中出来后所寄居之地。当他拉看见迦勒底的罪恶时,他决意离开这罪恶之城,要往迦南地去,但却不是蒙神所召。也就是说,他拉离开迦勒地,乃是为了躲避罪恶,并不是神的呼召,直到亚伯兰的时候,神的呼召临到亚伯兰,将他从哈兰带出来,要引他到他父亲想要去的地方,就是迦南美地。但这时,雅各为了躲避哥哥的谋杀,居然要从这地退回亚伯拉罕原出之地,也就是他拉寄居之地,这明显是一段退后的路程。他没有带着车马同行,而是单枪匹马的独自前往,这就是让我们知道,雅各在方向的选择上出故障,所显明的证据就是孤独。这时的雅各绝对是孤独的,他才得到父亲的谅解,就要从与父亲同在的地方出去,这是何等的悲惨!雅各要走向自己从未走过的哈兰方向,虽然在那里有亲属,而且是亲上加亲的亲属,爷爷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母亲又是从这里嫁出去的,这种微妙的关系促使雅各前往。

但明显的,雅各错了,他是听从了母亲的安排,却没有寻求神的心意……前路茫茫,自己却对那地一无所知!

TOP

创世记第二十八章

11—15:雅各的梦

在这几节经文里,我们看见雅各所作的一个梦,这个梦是雅各在逃避以扫追杀的路上发生的。可以明确看出,从雅各骗得长子祝福直到这时,圣经中看不见雅各所说的任何一句话,就连利百加对雅各说以扫要杀他时,他都没有反应,一言不发。当以撒为雅各祝福以后,我们可以看见以撒的后悔之言(27:30—40),以扫的愤怒之言(27:41),利百加的担心之言(27:42—46),以撒的嘱咐之言(28:1—4)。但在这些言语中,雅各竟是一言不发,无声无息,似乎对这些话没有一点感觉,我们知道,他在等!他在等候神的话!直到这里,直到这时,直到这种情形下,也就是雅各从恐怖的家庭谋杀中走出来,神的话语藉着梦临到了雅各。

这里首先说到雅各在从别是巴走出来时,到了一个地方,正是太阳落下之时。于是雅各就地取材,以一块石头作为枕头;就地躺卧,以那地为床;就地睡眠,以天为被。雅各的梦就在当夜发出!雅各的梦就从这里开始!雅各的梦就于此临到!

他梦见一个梯子,乃是顶天立地的梯子,显明开天辟地的信息,引出天地合一的教训,开辟上天下地的道路。这里明确的强调,这个梯子“立在地上”,又说“头顶着天”,这明显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象征。这就说明神要雅各注意这个梯子,因为这是一条通天的路。这个梯子能将我们带到天上,也能让我们领受天上来的信息,所以这里明确讲到“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来”。这里给我们一个新的亮光,就是因着这句话,我们可以明确知道,这个梯子乃是耶稣基督的预表,正如约翰福音1:51中耶稣亲口所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看见天开了,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这里所说的话给我们看见的乃是以地上为标准,两处同样如此,因为这两处的经文都是明确地说到“上去下来”,而非“上来下去”,因为做异梦的人所处的位置是在地上,而耶稣基督在说这话的时候,也是处于在地上的位置说的,就是以人子的身份说话。

在这个异像中,雅各看见“耶和华站在梯子以上”,这就显示耶和华的“超乎众人之上”,同时也显明梯子所预表的耶稣基督乃是神与人中间的中保。(以弗所书4:6;约翰一书2:1)神在梯子上要对雅各有所默示,虽然在梦中,虽然神与雅各无法同在,但由于天梯的功用,由于神使者的“上去下来”,只是神与人之间的格局缩短了,让神的启示可以临到雅各。所临到雅各的启示甚为宝贵,充满了神的祝福与恩赐,充满了神的赏赐与应许,充满了神的慈爱与眷顾……

圣经中首先以神的名开始显明神的祝福:“我是耶和华你祖亚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这是神对自己名字的宣告,神在说到自己名字的时候并不是只说到“我是耶和华”,而是说到与亚伯拉罕、以撒的关系,这就给我们看见我们的神乃是与人发生生命关系的。这里没有说到耶和华是“闪的神”,而是说到耶和华是亚伯拉罕、以撒的神,因为这里所要显明的祝福乃是与亚伯拉罕所承受的应许有关,而这种应许乃是藉着以撒来传递的,所以与以撒也有着直接的生命关系。又由于亚伯拉罕与以撒生命的延续乃是在雅各身上,所以这里直接提到了雅各与亚伯拉罕的关系,而却没有提到雅各与以撒的关系,因为接受祝福应许的并不是以撒,而是亚伯拉罕,以撒只是与雅各一样,乃是承接这个应许与祝福的。圣经在这里宣布神的宣告,这种祝福临到雅各身上了!神的祝福藉着他名字的启示带出来:“我要将你现在所躺卧之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这地,就是雅各正在躺卧的地方,就是雅各逃难中所经过之地,就是雅各享受安息之地。雅各走了一天的道路,在这里享受安息,神的显现就在这里,神的应许就在这里,神的祝福就在这里,神的享受就在这里……

在享受中,神不仅启示雅各,要将这地赐给雅各的后裔,并且还要使雅各的后裔扩张。这种扩张不仅是在人数上的增添——像地上的尘沙那样,不仅是在地域上的扩充——向东西南北开展,也是将万人夺回,启示万人将被引到神面前的一个途径。这“东西南北”前面已经提到过,乃是预表方向的十字架。神的国度要从亚伯拉罕的后裔扩展,通过十字架的方式,以十字架为方向概念扩展。虽然在这里显明雅各的后裔乃是像地上的尘沙,但这位后裔却要成为万人万族的祝福,这就是十字架的能力!

接下来圣经在最后讲到神为雅各个人所预备的祝福,首先乃是从神的同在开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真理,神为我们每一个属他的儿女所预备的祝福一般都是以神的同在为主,因为若没有经历神的同在,我们就无法得到神的祝福。从神为很多人所赐下的祝福中都可以看见神自己的同在,因为这乃是最大的祝福——以马内利的显明。在神同在的前提下,神应许雅各,在雅各所经过的道路上,必然蒙保守。神会“保佑雅各”,“领”他“归回这地”,并且“总不离弃”他,直到成全神自己的应许。这是何等的祝福!是何等的赏赐!是何等的眷顾!这一连串的祝福同时出现,正是要让雅各知道,神的应许是实在的!

雅各的梦如此美好,这完全是神自己的恩赐,雅各并没有做什么!很多时候,在我们的生命中,也会领受神的特殊祝福,不是我们自己的行为所导致,完全是神白白的恩赐!

TOP

创世记第二十八章

16—17:雅各醒了

当雅各经历了神同在的梦,他确知神会带领他的一生,在这里,给我们看见雅各从梦中苏醒后的反应。

他首先的反应是“睡醒了”,如果没有这个经历,他就不可能有其它的反应产生。一个在睡梦中的人是没有真实的感受的,他的一切都在虚幻中,但这梦却是让人苏醒的,并不是头脑发热,也不是感觉的作用,雅各的梦乃是带着神的启示在内。当雅各在睡眠中时,他并不是沉睡,沉睡不会带出神的启示,只会使人头脑发热;当雅各在睡眠中时,他乃是在享受着一天疲倦奔波后的休息,休息乃是神的命令,乃是神的要求,让人得享安息。当神的话语临到雅各时,他立即清醒,而且有所反应,这是一个清心的人所发出的生命见证。

当雅各从梦中醒过来,所说的第一句话是对神的认定:耶和华真在这里!有了这层认定,雅各心存敬畏,便不敢胡思乱想了!他知道神在这里,这是非常奇妙的一件事。有神的同在,我们就不敢轻易犯罪;有神的同在,我们就不会轻易犯罪;有神的同在,我们就不能轻易犯罪;有神的同在……罪恶就会远离我们!我们必须时刻记住:耶和华真在这里!

他经历到了神在这里,他也承认自己的无知,认为自己不该不知道这个!神与雅各同在,这是雅各以前所不知道的。这时,他总算知道了!很多时候,我们却常常会忘记这点,就是神与我们同在!我们不能忘记这点,因为这是关乎生命的重要信息。雅各以前不知道,但他现在知道了!我们却是常常说,但并不一定真知道,尤其是当我们在一些特殊的经历中,我们常常忘记这点。

雅各作出这种认定的宣告后,他心里有所恐惧。在旧的约之下,所有的人在经历到神的同在后几乎都会有类似的反应,就是恐惧战兢,雅各也不例外!因为罪恶的阻拦,使得亚当夏娃躲避神,从此开始,全人类都活在罪恶的阴影下,没有人再敢见神的面。当神与人同在的时候,所给人的感觉只有恐惧战兢。雅各的惧怕也是因此而来。

他在恐惧中战兢的说:“这地方何等可畏,这不是别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门。”这是非常奇妙的信息。雅各在恐惧战兢中有如此的认识,这实在是神的启示。

这地方的可畏说明这里有神的同在,让人害怕;不是别的说明这地方有它特殊的含义,有它特别的影响,有它特定的信息。所要显明的中心正是“神的殿”与“天的门”。

神的殿,是圣殿,是神的居所,是神宝座的设定点。圣经在这里启示了一个真理,就是神的殿将要在人间出现,并且这也是神与魔鬼交战的战场。同时,这个信息也包含了神的得胜,说明神一定会在地上得胜的!这是一个预言,也是一种启示,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神的殿!正如哥林多前书6:19所说,我们的身子就是神的殿。

天的门,乃是耶稣基督的象征,耶稣基督的预表。耶稣明确宣告:“我就是门。”耶稣乃是从天上来的神的门,要将天上的信息带出来、带下来,让地上的人也能得到天上的祝福。天的门出现在地上,出现在人的眼前,让雅各感叹,神的作为神的启示真是奇妙!

雅各醒了!从他的睡梦中醒了!他的感叹充满恩膏,他的经历实在美好!雅各彻底醒过来了!

TOP

创世记第二十八章

18—19:雅各清早起来

圣经上给我们看见很多属灵伟人的清早,所显明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清早起来”。从亚伯拉罕开始,“清早起来”成为圣经上个人历史的一个共同目标,雅各也同样接续了这种优良的生命传统。当雅各从梦中醒过来后,他有所惧怕,但当他清早起来,这种惧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却是立柱、浇油与改名。

雅各的清早是清醒的,他没有糊糊涂涂的打瞌睡,没有迷迷糊糊的沉迷梦乡,没有昏昏沉沉的做白日梦,他清早起来,要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雅各把所枕的石头立作柱子,这是神所选择的。由于雅各在这块石头上的美妙经历,让他看中这块石头。这块石头也成为了耶稣基督的预表。圣经在很多地方都提及,耶稣基督是教会的根基,是教会的磐石。这块石头被立作柱子,这柱子正是神的殿天的门的根基。这是雅各生命中的第一次立柱,是他生命道路的开始,他的一生将由此揭开!从这时起,雅各不在与父亲以撒建立承接遗传的生命关系,而是自己亲自与神发生生命关系。

雅各立柱,并且浇油。油,乃是圣灵工作的预表,生命长进的因素。生命的长进不仅在于根基的准确与稳固,也同样在于圣灵的工作。若没有圣灵的运行,我们无法在神面前有更新的认识,也无法在神面前有更多的启示,这一切都是圣灵工作的结果。雅各将油浇在柱子“上面”,而非浇在柱子周围或底下,这就给我们看见圣灵在这里的工作显明在外面,而非是里面的;是从上面而来,而非从里面产生。

雅各将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与其说是起名,不如说是改名。他将那地原来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地名“路斯”改成圣洁美好的新地名“伯特利”,就是神的殿,这实在是他个人生命美好经历的开端。雅各进入神的殿,不再是在“路斯”的睡眠,而是在伯特利的敬拜。他的生命就此进入一个新的层次——敬拜神。

雅各的清早是清醒的,是安静的,是单独的,是敬拜神。这是雅各生命的起点,从清晨开始!

TOP

创世记第二十八章

20—22:雅各许愿

雅各经过伯特利的经历,当下许愿,以神的同在为要求的中心,求得生活、信仰与事业的平安,表明愿意将从神所得到的中十分取一归给神。

雅各先以神的同在为许愿的要求。圣经上明确教导:“你向神许愿,偿还不可迟延。因他不喜悦愚昧人。所以你许的愿应当偿还。你许愿不还,不如不许。不可任你的口使肉体犯罪。也不可在祭司(原文作使者)面前说是错许了。为何使神因你的声音发怒,败坏你手所作的呢?”(传道书5:4—6)许愿是一件神圣的事,是对神工作前提的一种出于信心的要求,目的是在于归给耶和华,不仅是金钱与物质,更是身体乃至生命。雅各许愿,说明他愿意将自己献上,他相信神会在他的生命中掌权,在他的生命中运行,在他的生命中更新,所以他“许愿”。

他的许愿以“神若与我同在”揭开序幕,说明他许愿的目的正是要求神的同在,可见他对神同在的渴慕。一切的一切都从这里开始,如若没有神的同在,他的一生将失去意义。他深知神的同在对他生命的重要性,所以以此作为许愿的要求与目标。这是一种假设的语气,我们知道在旧约,神的同在是非常难得的,而雅各却非常渴慕这个宝贵的属灵经历,他渴望经历神的同在,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伯特利的经历就是如此奇妙!在神的同在中,雅各经历到很多美好的事!他看见听见梦见神的经历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将他全然改变,所以他渴慕神常与他同在。

他祈求神与他同在,从道路上开始。他需要神在他所行的道路上保佑他,因为他看重道路,知道道路的重要性。他知道,如果神不与他同在,他的道路就会出问题;如果神不保佑他,不在他所行的道路上成为他的保护者,他的生命就不可能完全。道路是雅各所非常看重的,因为道路乃是信仰之首,过于真理与生命。若在道路上出现故障,绝对无法在真理上站立得稳。

雅各不仅看重道路的重要性,也同样看重食物的需要,他知道生命需要食物的喂养,所以他要求食物。亚古珥有两个祷告:求神使虚假和谎言离开,又赐他日用的饮食。(箴言30:7—9)雅各知道神是供应他一切需要的,也知道只有在物质上没有缺乏,他才能在生命中长进。所以他求神给他所需用的一切食物。他在说明食物需要的同时,也提到了衣服的需要,这都是人生在世正常的需要。雅各并没有假装属灵,尽求一些非常属灵的事,他在神面前没有诡诈。他知道衣食住行是每一个人在世界上正常的需要,神一定会供应他的,所以他为这些祷告!

他要求神将他平平安安的带回父家,因为他知道,神所应许之地在此,离开此地只是逃避谋杀的权宜之计,他有信心,相信神一定会将他带回来的,所以他祷告。这是带有神应许的祷告,也是出于信心的祷告。信心出于神的应许,雅各领受了这种应许,正如神在梦中所给他的启示,所以他如此祷告,将信心摆上。

他要以耶和华为他的神,这就是圣经上第一次出现神是雅各的神。正是雅各所许的愿,让我们看见了这个宝贵的信息。神之所以被称为雅各的神,是因为雅各的实实在在,没有诡诈。他有什么需要就向神怎样祷告,这才有雅各的神的显明。雅各要以神为他的神,因为他知道自己是神所拣选的,所看重的,神被称为他的神,绝不因为耻。

雅各第一次立柱,雅各称这根柱子的石头为神的殿,而且以宣告的语气声称,这块“立为柱子的石头也必作神的殿”。圣经第一次启示圣殿的信息,并不是耶路撒冷的圣殿,也不在耶路撒冷,而是在伯特利这块石头所立的这根柱子。这是神的殿在人间第一次出现,当雅各从梦中惊醒时,就已经看见了这个信息,直到这里,这奇妙的神人同在的信息又一次被证实。

雅各看重神的同在,并且在许愿中,我们明显地看见许愿所带出来的信息是十分之一归神。雅各知道,我们的一切都是从神而来,没有什么是自己的,所以他说“凡你所赐给我的……”。他知道万有都是本于神,一切也都要归于神,所以他乐意将自己从神所得的,将十分之一归给神。

雅各在伯特利遇见了神,这是雅各第一次经历到神与人直接的接触,这次相遇改变了他的一生。

TOP

创世记第二十九章

1—2:雅各在所到之地的看见

雅各从遇见神的地方起行,他离开了神前来遇见他的地方,因为他还有未走的路要继续走。走到了东方人之地,看到一些东西,遇到一些事情,想到一些原因,显明一些事实。这是雅各初到祖父原出之地的遭遇。

圣经首先说到,雅各起行,并不是从自己家里起行,并不是从神应许之地起行,乃是从神向他显现之地起行。在这里,我们看见一个信息,在雅各从神应许之地回归的时候,如果要想得知神的旨意,绝对不会在原出之地得到,必从经过之地才能明白清楚。因为他原出之地乃是神的应许之地,这便是退后之人的经历。雅各从神应许之地逃避,正是因为他的信心不够,他的心里有所恐惧。这样,在神的应许之地没有启示临到他,因为他的心里受到威胁。当他出离应许之地的时候,他已经是一种属灵的退后,而在退到之地寻求神旨,这乃是一种追求,神必要显明他的心意。

雅各起行,到了东方人之地。东方,乃是指着迦南以东,这就说明亚伯拉罕原出之地——迦勒底乃是迦南以东,这是一个地域观念。圣经上非常多的方位名词,说明神看重地域,不愿意人在不合他心意的地方,乃愿意我们都能够常常与他同在,进到他所喜悦之地。

雅各看见田间有一口井,这说明雅各在那里看见两种东西:田与井。他刚刚进到那里,就看见这些,这说明他在那里有所看见。田,乃是食物的发源地,说明神要在这地让他得到食物的供应,让他得到饱足,不致缺乏。井,乃是活水的发源地,说明神要使他在这里不致干渴,他的一切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属灵的供应也不外乎这两种,属灵生命的需要也正是这两样。生命的饱足在于田间的食物,生命的滋润在于活水的供应与滋润。我们的生命需要成长,就不能离开田与井。求神让我们每一天都能够得到田间的食物与井里的活水,不至于因饥渴而死。

雅各看见田与井,又看见有三群羊卧在井旁。雅各一进城,就看见这些,说明神给他在这里有工作,要让他用井里的水喂饱羊群,使羊群的需要得到满足,并且让羊群从田间得到食物的供应,不致缺乏。

雅各有所想象,他想到这些事的原因正是“人饮羊群都是用那井里的水”。羊群的需要中有水的需要,若没有水的供应,羊群在沙漠地带无法生存,那井就成了羊群的需要。这井与井里的水正是耶稣基督的预表,属灵的生命需要属灵的活水,到耶稣面前来,一切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我们的内心就不会缺乏。人用那井里的水来喂养羊群,正是说明只有领人到活水的源头,人的一切需要才能得到满足。

这里又讲到雅各的看见,是一种事实的显明。“井口上的石头是大的。”说明属灵的需要想要得到满足,有一个拦阻它的,就是这块石头,这块石头是大的。这块石头正是指着人的心说的,圣经有话说:“我也要赐给你们一个新心,将新灵放在你们里面,又从你们的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你们肉心。”这里正是给我们看见人的心里刚硬如石头。这种石头般的心要被除去,人的心就能像肉一样的柔软。石头乃是拦阻人得到活水的,我们必须从我们的内心除去石心,才能得到心灵需要的满足。

雅各有此看见,有此经历,是他进入另一种属灵状态的必经之路。他要从家庭中走出去,将祝福带到他祖父的原出之地,必须有这些认识。

TOP

创世记第二十九章

3:常规的举动

在这东方人之地,有一种现象,是使羊群的需要得到满足的现象;有一种方法,是使羊群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方法;有一种情况,是使羊群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羊,在当地有着非常重要的使用价值,因为那正是牧养群羊之地。所有的人都对羊的需要十分熟悉,也都知道该怎么保护羊群,或者该怎么让羊群的需要不受破坏,所以,当地的人都照着常规来让水资源不受损坏,就在打水以后,用一块石头把井口封住。我们就根据这个常规的举动来看看当地人的风俗习惯。

首先,我们可以看见当地的人都是以牧养牲畜为业,所以“常有羊群在那里聚集”。“常有”,说明这是当地人的一种自然现象,一种风俗习惯,一种本能需求。“羊群”,乃是他们职业所需,也是他们的体质所需,又是他们的生活所需……“在那里”,因为那地有水的供应,可以是羊群的需要得到满足。“聚集”,则是由于井口有一块大石头,要有足够的人数才能将它搬开,没有人能够以一己之力将石头挪开,说明石头甚大。这就是当地人的职业,但这块石头一直压在那里,使人无法按时得到需要的供应。这种实际情形常常发生在我们周围。我们的生命有着各种不同的需要,但有一个得到满足的方法,就是到耶稣面前来,得到活水的供应,但这块“大的”石头一直压在“井口上”,使我们无法正常地得到生命的满足。这时,我们常用的方法也与这些牧羊人相似,就在那里等,等到人群聚齐了,大家伙儿一起来将石头搬开。

只有当“牧人把石头转离井口”,他们才能顺利的“饮羊”。这是人的常规方法,是人的经验杰作,就是把石头转离井口,但这群牧羊人没有那么大的力气,一定要等到羊群聚齐的时候,才能如此行。常规的经验有很多,我们看见这群牧羊人要用自己的经验在那里等候,等到一定的时候,就是人群的力气能够将石头搬起的时候,他们才做这种“转离”的工作。很多时候,我们也是如此,遇到困难时,就找别人来帮忙,这个不行找那个,然后就对拦阻的事物进行转移,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办法。但这却只是人的方法,在人看来,似乎非常不错,但每次这样等,却会浪费很多时间,这是一切常规的方法所共有的破口。因为他们“随后……”

“随后又把石头放在井口的原处。”人的方法就是这样,反反复复,挪来放回,搬来搬去,问题却还是摆在那里,无法解决。石头虽然被挪开了,但由于仇敌会来捣乱,他们让羊群得到需要的满足后“又把石头放在井口的原处”。所罗门王在传道书中说到:“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万事令人厌烦。(或作万物满有困乏)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传道书1:2—11)这就是人生的重复之举,带来的不过是虚空!不管他们怎么搬石头,总是搬不完,根本问题总是无法解决。因为他们的劳动都是无效的,在日光之下的。

牧人知道羊群的需要,但他们却总是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来面对,所以他们无法超越自己,无法突破自己。他们的需要一直存在,他们的问题一直无法根除,因为他们的常规,因为他们的习惯!

TOP

创世记第二十九章

4—8:雅各与牧人的四轮对话

当雅各进到东方人之地的时候,遇见一些牧人,他便与牧人有一些对话。

首先,他必须要弄清楚对方的来处,要知道他们是否与自己的目标有关联,若不然,他的询问就没有意义了!他称那些牧羊人为“弟兄们”,因为他必须与他们建立生命的关系,与他们亲近,这样才能与他们有进一步的交流。他询问他们“是哪里来的”,因为他需要知道他们是否与自己祖父的故乡有关联,这样才能确定他们是否认识自己的母舅。他们回答:“我们是哈兰来的。”这是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他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牧羊人必须对自己的来源地有所认识,这是牧羊人所必须有的一个认定。

当牧羊人说明自己是从哈兰来的时候,雅各与他们有进一步的交流,因为他们确实与自己的目的地有所关联。他问他们:“拿鹤的孙子拉班,你们认识吗?”这是与他们寻找共同点,寻找他们共同认识的人,以确定自己的目标确实在这里。雅各没有直接问他们:“你们认识拉班吗?”因为他所要强调的不是那些牧羊人是否认识拉班,他所注重的是拉班是否被他们认识。这是雅各所强调的,因为他并不是要与牧羊人有所牵连,而是要与拉班发生关系;因为牧羊人与他没有亲戚关系,而拉班却是他的母舅。雅各首先说明自己所要找的人的身份与名字:“拿鹤的孙子拉班……”因为同名同姓的人很多,而拿鹤的孙子也不只有拉班一个,所以雅各必须说明自己要找的乃是“拿鹤的孙子拉班”。雅各问他们是否“认识”拉班,是要知道拉班在这地的名气与名声。“认识”一个人,是非常不容易的,雅各问他们是否“认识”拉班,正是要知道他们对拉班的态度与感受。那些牧羊人回答:“我们认识。”这是他们自我的感受,他们觉得自己认识拉班,但他们只是认识拉班的外形,他们只能认识拉班的模样,并不能真实的认识拉班的心理活动。他们的认识是外在的,是感受性的,并不是实实在在的!

雅各问那些牧羊人:“他平安吗?”是要知道拉班的情况,知道拉班的生活处境与家庭状况。他们回答:“平安。……”他们的回答是他们的认为,他们认为拉班很平安,因为他们没有直接接触到拉班的家庭状况,只是凭着外面的感觉看见他们很平安。这时,突然来了一个人,是一个女子,牧羊人发现了!他们便叫起来:“看哪,他女儿拉结领着羊来了。”“看哪”:这说明他们有突然的发现,这个发现是非常重要的,是与雅各所问的问题有所关联的,因为他们所发现来到他们那里的是“他(拉班)女儿拉结”。这里讲到拉结的到来显明拉结是一个牧羊女,因为她是“领着羊”来的。在这群牧羊人的眼中,拉结与他们一样,是他们中的一员,所不同的是她是一个女子。拉结领着羊“来了”,这两个字说明雅各已经与拉班的家很近了,并且已经遇见一个自己的亲戚了!

雅各的反应出来了:“日头还高,不是羊群聚集的时候,你们不如饮羊,再去放一放。”日头还高,说明时间还早;不是羊群聚集的时候,说明羊群需要分散;我们不如饮羊,说明他们认为自己还有未尽的责任;再去放一放,说明羊群的需要还未满足。这给我们看见雅各是一个合格的牧羊人,他知道羊群随时的需要,也知道羊群需要的是什么,甚至他比那群牧羊人更了解群羊。他对羊群的认识远远过于那些哈兰地的牧羊人,因为他不仅有对羊群需要的认识,也有能力满足羊群随时的需要——这是后话。那群牧羊人的回答给我们看见他们的无奈,虽然他们也关心羊群的需要,他们也知道羊群这时需要水,但他们却没有力量去满足羊群这时的需要,因为他们的能力有限。他们说:“我们不能,必等羊群聚齐,人把石头转离井口才可饮羊。”他们的回答正是说明他们的感受,也是说明他们的真实光景。他们不能把石头挪开,因为他们没有能力;他们要等候羊群聚齐,而且是“必”需的,因为他们没有勇气;他们要等到那时,人才把石头转离井口,因为他们没有力气;他们要到那时才可饮羊,因为他们他们没有办法。人的有限在这里完全显明,完全暴露。从牧羊人的话中,我们可以看见他们有爱心,但他们没有能力去施行爱,因为他们都是在肉体中。肉体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根本无法去将超然的爱施行出来。虽然有心去爱,却没有力!这就是人间的光景!

雅各与牧羊人之间的对话,将牧羊人的感受都显明出来,这不仅是那些牧羊人的感受,也是当今世人所共有的感受——心有余而力不足!

TOP

Processed in 0.014572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