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六)

约书亚记8:29
经文:又将艾城王挂在树上,直到晚上。日落的时候,约书亚吩咐人把尸首从树上取下来,丢在城门口,在尸首上堆成一大堆石头,直存到今日。
标题:处理艾城王

这里让我们看见约书亚对待艾城的王的处理。

圣经在此之前并未记载艾城王之死的过程,甚至没有记载艾城王被杀,可以说是在这里的信息中,约书亚通过将艾城王挂在树上导致艾城王致死的,因为艾城王被挂在树上,直到晚上,此信息过后,我们就看见日落的时候,艾城的王成了尸体。

这里接连有两个时间描述,明显是过滤的信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直到晚上”表明一段延续性时间,是从某个指定性时间开始,直到另一个定规性时间“晚上”截止。而“日落的时候”明显表明信息已经进入了定规性时间,就是明确说到的“日落的时候”这一较广概念的定规时间。

约书亚吩咐人把尸首从树上取下来,这明显表明艾城王已然成了尸体,已经失去了生气。

被取下来的艾城王的尸体,约书亚吩咐将其丢在城门口,明显就是艾城的城门口。这或许是纪念他在艾城作王,或许更重要的,是要让以色列人,乃至以色列人的仇敌都知道以色列人的战争,有神在其中管理!以色列的战争胜败,不在乎人的数量与力量,而在于耶和华是否与以色列人同在。

对于艾城王的尸首,在其上堆成一大堆石头,这是土葬的一种,或者说得更准确一点,这是石葬!

这节经文最后的信息中提及的时间概念,是一个延续性时间,表明艾城王的尸首上堆积着石头的现象,一直保存着,直到约书亚如此记录的日子。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约书亚记8:30
经文:那时,约书亚在以巴路山上为耶和华以色列的神筑一座坛,
标题:约书亚筑坛于以巴路山上

这里让我们看见当处理完艾城王的尸首之后,约书亚便在以巴路山上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

这里的信息,切入点在于时间,就是“那时”,即处理艾城王的尸体之后的时候。

约书亚为耶和华筑坛,此为约书亚首次筑坛。

约书亚选择筑坛的地方,是在以巴路山上,就是摩西时期流便、迦得、亚设、西布伦、但、拿弗他利六个支派在以色列人面前宣布咒诅的信息的山上。(申命记27:13)这似乎在表明一个信息,就是对于咒诅的埋葬。以色列人刚刚经历一次反败为胜,可以说,是在表明咒诅信息的过去,以色列人将终结自己在艾城失败的经历。

约书亚为耶和华筑坛,表明的是自己的感恩,因神对以色列人的怜悯而感恩。这里特别提及“耶和华以色列的神”的信息,是在表明约书亚筑坛之举,并不单是代表自己,也更是代表了整个以色列民族!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约书亚记8:31
经文:是用没有动过铁器的整石头筑的,照着耶和华仆人摩西所吩咐以色列人的话,正如摩西律法书上所写的。众人在这坛上给耶和华奉献燔祭和平安祭。
标题:在坛上献祭

对于约书亚为耶和华神所筑的坛,这里特别介绍是用没有动过铁器的整石头筑的,是照着摩西所吩咐以色列人的话,就是摩西律法书上所写的。以色列众人在这坛上给耶和华献燔祭和平安祭。

这里记载约书亚所筑的坛,乃是耶和华仆人摩西所吩咐以色列人的,是有摩西律法书上所写为证。也就是说,约书亚此番筑坛,不仅是因打了胜仗,更是因为摩西律法书上所写。

而约书亚所筑的坛,是用没有动过铁器的整石头所筑,这是表明筑坛的工具,是有所指定的,就是摩西已经吩咐过的。整石头,字面意义就是没有粉碎过的石头,甚至没有一点破碎。整石头,这里特别介绍是没有动过铁器的,也就是说,动过铁骑的石头,将不再完整,也就不符合筑坛所用。

当约书亚筑坛已成,以色列人就在这坛上给耶和华奉献燔祭和平安祭。这里特别记载以色列人在这坛上给耶和华神所献的两种祭物,分别是燔祭和平安祭。献燔祭,其属灵意义是将自身的献上,表明自己所有的,都是从神而来,所以只有将自己从神所得经由剥皮、切块、水洗,乃至于焚烧的过程,使自己所献的归于神。平安祭,乃是酬恩祭,其意义主要在于感恩,为自己所得平安而感谢神。也就是说,以色列人经过战争,打败了艾城的人,所以需要为此而感恩,是以献上平安祭。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约书亚记8:32
经文:约书亚在那里当着以色列人面前,将摩西所写的律法抄写在石头上。
标题:约书亚抄写律法

约书亚在以巴路山上,就是在自己所筑的坛那里,当着以色列众人面前,将律法抄写在石头上,这律法是摩西所写的。

摩西写了律法,这律法有所特指,并非全部摩西五经,也非单纯的十诫,而是与以巴路山相关的。

约书亚在以巴路山上,抄写这律法,是当着以色列人面前所为。明显,这律法是关乎以色列人的,所以当着以色列人面前抄写。此举不单是要引发以色列人对律法的重视,更是要求以色列众人的见证。

约书亚抄写摩西所写的律法,不仅代表了对律法的重视,更代表了传承,就是律法信息在以色列中的传承。摩西写律法,约书亚抄写律法,作为两代耶和华在以色列中的重要代言人,对于律法的重视,成了他们的传承方式。

将律法抄写在石头上,是表明律法将稳固在以色列民族中。石头不破,律法长存!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约书亚记8:33
经文:以色列众人——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的和长老、官长并审判官,都站在约柜两旁,在抬耶和华约柜的祭司、利未人面前,一半对着基利心山,一半对着以巴路山,为以色列民祝福,正如耶和华仆人摩西先前所吩咐的。
标题:祝福以色列民

这里让我们看见涵盖以色列所有人,包括了本地人与寄居的,也包括了长老、官长并审判官,都站在约柜两旁,在抬耶和华约柜的祭司、利未人面前,位于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之间,一半对着基利心山,一半对着以巴路山,一同为以色列民祝福。这样的情况,是以耶和华仆人摩西先前的吩咐为准。

摩西虽然已经离世,不再与以色列人同在,无法与以色列人在迦南境内一同战争,但他的影响却没有消失,反而有更甚的趋势。这不仅因为先前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摩西的吩咐带领,也是因为摩西在以色列中一直持守自己身为耶和华的仆人的身份,没有丝毫的变更。

以色列众人为以色列民祝福,关于祝福者以色列众人的介绍,在身份上包括了本地人、寄居的;在地位上包括了长老、官长和审判官。是以明显所指以色列祝福的人,乃是不拘身份、地位的。

受祝福的以色列民,是在抬耶和华约柜的祭司、利未人面前接受祝福的。也就是说,在祝福的信息中,抬耶和华约柜的祭司、利未人均成了祝福的见证者。

祝福的地理位置,是位于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之间,是以才能达成以色列人一半对着基利心山,一半对着以巴路山的情势。明显这样的位置,是夹于祝福之地——基利心山和咒诅之地——以巴路山之间的空旷地带,以显明所处位置无论是祝福之地,还是咒诅之地,只要出自耶和华,对以色列民来说,都是祝福!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约书亚记8:34
经文:随后,约书亚将律法上祝福、咒诅的话,照着律法书上一切所写的,都宣读了一遍。
标题:宣读祝福与咒诅的话

随后,就是以色列人彼此的祝福之后,约书亚将律法上祝福和咒诅的话宣读了一遍。

约书亚宣读的祝福和咒诅的话,是律法上的,以律法书上一切所写的为标准。也就是说,律法是约书亚宣读祝福与咒诅的话的标准,也是其根据。换言之,以色列人所承受的祝福与咒诅的信息,是以律法为准。

约书亚是借着宣读的方式,让以色列人知道祝福与咒诅的信息,是以在旧约的信息中,宣读是对律法的一种认定与领受模式,也是一种教导与传承模式。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约书亚记8:35
经文:摩西所吩咐的一切话,约书亚在以色列全会众和妇女、孩子,并他们中间寄居的外人面前,没有一句不宣读的。
标题:宣读摩西所吩咐的一切话

约书亚没有忘本,虽然自己已经完全承接摩西的职分,但他却始终没有忘记摩西所吩咐的话。

摩西所吩咐的一切话,约书亚在以色列全会众和妇女、孩子,并寄居者面前宣读。是以表明约书亚对于摩西的吩咐,明了不仅自己需要遵行,还需要传达给以色列中所有的人。

这里将以色列会众分别于妇女、孩子,并他们中间寄居的外人。是以聆听约书亚宣读的人共分为四类,即以色列全会众、妇女、孩子、以色列人中寄居的外人。以色列全会众,并不包括妇女与孩子,这是非常怪异的一点。其实这并非对妇女、孩子的不重视,正相反,这是将妇女与孩子并列于以色列全会众的存在,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他们的对等,就连寄居在以色列中的外人,只要在以色列中,都能聆听约书亚所宣读的摩西吩咐的一切话。

在一般意义上来说,妇女与孩子其实不应该区分于以色列全会众,但神对于人的了解比我们更甚,妇女对于权力的看重,以及孩子对于自身威信的看重,其实是与一般人相同的,是以这里的信息本身就表明了神并不轻视妇女与孩子,却是将他们与以色列会众对等,甚至独立于以色列会众之外。只要他们能够聆听约书亚所宣读的摩西所吩咐的一切话,就能够得到耶和华神给予以色列民的祝福!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约书亚记9:1—2
经文:约旦河西——住山地、高原,并对着利巴嫩山沿大海一带的诸王——就是赫人、亚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诸王听见这事,就都聚集,同心合意地要与约书亚和以色列人争战。
标题:诸王与以色列人之战

这里让我们看见约旦河西的诸王,就是住在山地、高原,并对着利巴嫩山沿大海一带的诸王要听见约书亚在以色列人中间所宣读的律法,就聚集要与约书亚和以色列人争战。

听见这事要与以色列人争战的,主要有六个国家的王,也即迦南七族中六族的王。迦南七族,分别是赫人、革迦撒人、亚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和耶布斯人。这里所记载的六族之人的王中,少了革迦撒人的王,似乎很多地方记载迦南七族的时候,都将革迦撒人撇在之外,只记载了六族……

诸王听见律法的信息,就都聚集,同心合意地要与约书亚和以色列人争战。这真是一个悲剧!外邦诸王同心合意,明显比当今教会更甚,对基督的教会而言,明显是一大悲剧!而这些诸王同心合意,却是要与约书亚和以色列人争战,明显是与神为敌的!仇敌因要与以色列人为敌而同心合意,这是要促进以色列人了解战争,使以色列民族能够合成一股,以成就战争的胜利!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约书亚记9:3
经文:基遍的居民听见约书亚向耶利哥和艾城所行的事,
标题:基遍的居民

这里让我们看见有于以色列人对战耶利哥城和艾城的胜利,并且以色列人向两城所行之事被基遍居民听见了!

基遍的居民,是隶属于迦南地上的原住民之一,他们自然很容易听说以色列人在耶利哥和艾城所行之事。

这里以约书亚代表以色列民,是要让我们知道约书亚完全有一国之象征的威信,不仅在以色列国内,就连外邦,也都如此认定!

约书亚向耶利哥和艾城所行之事已然公开,自然逃不过基遍居民的探知,他们听见了约书亚所行之事,不仅因为他们消息灵通,更是表明他们关注着以色列民族,关注着约书亚!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约书亚记9:4—5
经文:就设诡计,假充使者,拿旧口袋和破裂缝补的旧皮酒袋驮在驴上,将补过的旧鞋穿在脚上,把旧衣服穿在身上。他们所带的饼都是干的,长了霉了。
标题:设诡计之行

基遍居民因为听见了约书亚向耶利哥和艾城所行的事,就设诡计,假充使者拿、穿、带一系列旧物。

设诡计,明显是为了避战,因为他们害怕以色列人。看见听见两城之人被屠杀,他们无法不害怕!而为了避免自己也成为像耶利哥和艾城的人那样被灭尽,他们只能想办法解决,于是就有设诡计假充使者的事件随之发生。

假充使者的人拿了旧口袋和破裂缝补的旧皮酒袋驮在驴上,此为他们所设诡计的第一件事;又将补过的旧鞋穿在脚上,并把旧衣服穿在身上,此为他们所设诡计的第二件事;最后,他们带着的饼都是干的,而且还长了霉,此为他们所设诡计的第三件事。也就是说,他们所用的、所穿的,甚至所吃的,都是过时了的,有问题的,这就是他们所设的诡计。明显,这些本来就有问题的衣食住行的工具,是有目的性的选择的。将破旧污秽之物带在身边,是诡计的具体措施,以方便诡计行为的操作。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Processed in 0.010668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