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一)

创世记第二十一章

34:亚伯拉罕在外邦

这里提到了亚伯拉罕在哪里、他的生活方式、在那地的时间。我们分别来看这三个问题。

首先,圣经告诉我们,亚伯拉罕是在非利士地,也就是与神为敌的国家。这是他生命中的一段昏沉岁月。由于他刚刚得到神所应许赐给他的儿子,使他心里满足至极,也就导致这段昏沉岁月的开始。当我们走在神的心意中时,我们会得到神的赐福,但如果我们仅仅以此为满足,就会落入另一个失败之中。亚伯拉罕的经历正是如此,他会轻易地向外邦君王起誓、与外邦君王立约、对外邦君王作证,这正是说明他的灵性已经产生模糊状态,对属灵的敏锐性已经有所失察。很多时候,当我们在一件事情上能够靠主得胜时,我们应该谨慎自己,因为魔鬼不会甘心轻易地让我们得胜,他会使我们陷入另一个圈套,就是以得胜为满足,这就是我们的失败了!亚伯拉罕在非利士地,这是神应许给他为业之地,但他与那地的君王轻易地立约,并未求问神的意思,这就是他的失败!我们应该在凡事上寻求神的心意,否则我们一定会像亚伯拉罕一样,经历失败的痛苦!

虽然亚伯拉罕在非利士人的地方显出他的软弱与愚昧,但亚伯拉罕却是一个非常属灵的人,他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建立自己的家庭,我们看见他的生活是“寄居”的,在这非利士地也是如此。今天,我们是否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是寄居的?我们在世的日子总有一天会停止,我们将如何面对那“不在世”的日子,这才是我们所必须明确的。我们今世所说所行的一切都会在永恒里成为纪念,或好或坏,都会在永恒里显明,我们将如何面对那永恒的审判?亚伯拉罕知道自己在世的每一天都是寄居的,所以他虽然有软弱,但却能因那永恒的祝福而轻看这短暂的软弱生命。圣经上说:“他因着信,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好像在异地居住帐棚,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因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希伯来书11:9—10,13—16)一定要记得:我们的家在天上,在地上的生活只是暂居的,正如使徒彼得所说:“亲爱的弟兄阿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这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彼前2:11)我们不能在地上建立自己的家,因为我们的盼望在永恒之中。

亚伯拉罕在那地寄居了多日,这是叙述亚伯拉罕在那地寄居的时间。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在世寄居是有时间限制的。虽然时间甚长,但总有一天会过去。我们应该对永恒有一个思考,我们如何面对永恒,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究竟会选择永恒的生命还是永恒的死亡,究竟在永恒里欢欢喜喜还是在永恒里悲悲哀哀,究竟在永恒里感谢赞美还是在永恒里伤感自责,这都是我们现在所要知道的,因为筑成永恒的便是我们的今天。在亚伯拉罕的一生中,共活了一百七十五岁,除去在被呼召以前的七十五年不蒙纪念,再加上从八十六岁到九十九岁之间的十三年被隐藏,所剩下的被纪念的时间就不到一半了!我们如何在今世中为永恒建造房屋?究竟是选择金银宝石的工程还是草木禾秸的工作?这些都是我们所要学习面对的。求神帮助我们,让我们在这短暂的今生能够多多地建造永恒的祝福。阿们。

亚伯拉罕在非利士地寄居了多日,这给我们看见他自己的整个生命。求神帮助我们,使我们在基督里效法亚伯拉罕,并以亚伯拉罕的软弱作为我们生命的警戒!阿们。

TOP

创世记第二十二章

1:试验的呼叫

当亚伯拉罕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后,他的属灵生命逐渐进入了成熟状态,不断地成长中让他能够对神充满了强烈的信心,这是在生命成长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必然会面对的。神看见了亚伯拉罕的生命成长,他也知道亚伯拉罕的信心道路已经接近顶峰,便于此时要向亚伯拉罕的信心提出挑战,就特地前来试验他。

圣经明确记载神的试验是出现在“这些事以后”,明确地给我们看见是在亚伯拉罕遭遇了很多神的同在与保守的经历以后,神的试验才临到他的。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神不会让一个刚刚与神发生关系的人接受如此沉重的试验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承受,他们正处于属灵的婴孩状态。要让一个小孩接受风吹雨打,这是非常残忍的事。同样的,一个刚刚重生得救的人是无法接受试验的,也是没有能力接受试验的。而亚伯拉罕接受这样沉重的试验,正是因为他的属灵生命已经长大了,已经成熟了,已经有能力接受试验了。而生命的长大在于信心的接受,当我们的信心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神就会藉着一些特殊的是来教导我们,试验我们,同时也给我们力量去承受这些试验。不要认为有这些试验是说明神的爱离开我们了,我们应该认定神的爱在我们身上是永不改变的,因为这是神自己亲自的应许。正是由于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很多奇妙的经历,才会操练我们的信心,使我们对神产生绝对的信心。

当这些事发生过了,在我们的生命中成为我们长进的动力以后,神的试验也开始了!一切都是因为爱!我们一定要坚信这点。神的试验也是因为神的爱,他要赐福给我们。试验不同于试探:从源头来看,试验来自于神,而试探来自于魔鬼;从经历中来看,试验是要帮助我们的信心,是由于我们有了信心,而信心需要显明,这才有了试验,试探是要毁灭我们的信心,是由于我们有了信心,而这个信心对某种邪恶的力量产生了阻力,这种邪恶的力量不甘心,就发出这种试探;从结果来看,试验是要使我们的信心更加坚固,对神更有依靠的心,试探却是使我们远离神,行走自己的道路,使我们活在自我里面。圣经告诉我们:“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试验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这是主应许给那些爱他之人的。人被试探,不可说,我是被神试探。因为神不能被恶试探,他也不试探人。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雅各书1:12—15)

神的试验产生了“呼叫”,这是明确的具有对象性的呼叫。在我们的生命中,是否有过如此的呼叫?神是否对我们的生命有过如此明确的呼叫?当亚伯拉罕年老的时候,神的呼叫临到他的身上,这是对他生命的认定。神使他的呼叫临到我们身上,是要使我们明确我们在他面前的地位。凡被神所呼叫的,都会有很多奇妙的经历,在我们的身上,这些经历会成为我们生命长进的宝贵财富。

神的呼叫给我们看见他认识亚伯拉罕,而且是按着他的名认识他。他呼叫“亚伯拉罕”,因为这是神给他的名字,不是他原来的名字,这是对亚伯拉罕生命的认定,是明确地告诉他,神对他的生命约定必然成就,他必然成为多国的父。在这样的试验之中,神仍然对他如此称呼,是要给他胜过这种试验的信心。亚伯拉罕并不知道这件事,只是默默地接受这种称呼。当我们面对神的试验时,神也会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启示我们,让我们得胜将要临到我们的试验。神给亚伯拉罕的试验是要他将自己唯一的儿子献上,而神在这里对他的呼叫是“亚伯拉罕”——即“多国的父”的意思。这种呼叫正是让他想到神的应许,是要使亚伯拉罕藉着以撒成为多国的父。如果亚伯拉罕的信心产生问题,当他面对神下面的试验时,他就会用自己的名字询问神;但他没有,因为他的信心一直没有动摇。神对他的呼叫并没有使他的信心动摇,反而使他的信心更加坚固,使他认定这个儿子是神所赐给他的,神会为此负责的。神明确地呼叫亚伯拉罕,这是试验的第一步,要使他面对自己,突破自己。

神对亚伯拉罕的呼叫得到了回应,因为亚伯拉罕乃是一个警醒的人。很多时候,神对我们说话,但我们却不懂得回应。回应是我们听见神的话语的反应,是我们对神的话所做出的反馈。神喜欢我们回应他的话,因为这是我们与神的交流,说明我们听见了神的话。如果我们不懂得回应神的话,神就无法与我们交流了。对话乃是双方面的交流,并不是单方面的流向。如果神对我们说话,我们却没有回应,神就无法继续与我们说话了。求神使我们懂得与神交流,让我们的生命藉着与神的交流更好的长进。

亚伯拉罕回应说:“我在这里!”这给我们看见他知道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地位。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在哪里,我们的属灵光景我们自己却是一无所知,这是非常可怕的。神要我们有自知之明,因为这是我们站住自己立场的必要前提。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就无法持守自己的本位,就会越份或者够不到,这都是不好的。神要我们明确地知道自己的位置,是要我们随时听候他的吩咐。在这里的亚伯拉罕明确地宣告“我在这里”,正是说明他对自己位置的认定。求神引导我们,使我们都能有自知之明。阿们。

亚伯拉罕的生命成熟了!神在这时要使试验临到他,这是神的计划与旨意,也是神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教导。让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对神的试验,接受神为我们预备的祝福。阿们。

TOP

创世记第二十二章

2:试验的吩咐

在这里,神明确地吩咐亚伯拉罕,要他将他的儿子以撒带到摩利亚山上,将他献为燔祭。我们可以从神的命令中学习到很多宝贵的功课,让我们一点一点地来看。

首先,神要亚伯拉罕“带着自己的儿子”,就是要他在属灵的生命上为他的儿子做榜样,让他的生命能够成为儿子的带动者,成为儿子的帮助者,成为儿子的引导者,成为儿子的教导者……神令亚伯拉罕以生命作为儿子的榜样,要使他的儿子遵行神的道。这不只是神为亚伯拉罕所命定的,也是为每一个属神的家庭中的父亲所命定的,神要每一个父亲在家中都能够成为孩子的带领者,成为孩子的榜样,可以使孩子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一生遵行神的道。在今天的社会中,父母在家中的权柄似乎已经失落无存,儿女追求超越父母的权柄,因而使得整个社会陷入家庭危机之中。神对亚伯拉罕的教导是要让他带着儿子,对我们的教导也是如此,神要让每一个父亲以生命带领孩子,以生命教导孩子,这是属灵的带领,并不是在世界的道路上奔走,而是要让父亲在生命的道路上成为孩子的模范与榜样。不仅是在每一个家庭中,就是在属灵的知识上也是如此。带领人归主的人如果不能以生命带领属灵的儿子,这样的带领没有任何意义。带领者的权柄在于自己生命的见证,活出基督,使神的荣耀在自己身上彰显,如若不然,这种权柄就会消失,不复存留。

神要亚伯拉罕带着自己的儿子,而且是独一的儿子。这就给我们看见,唯有以撒被称为亚伯拉罕的儿子,除他以外,亚伯拉罕没有儿子。虽然以实玛利也是亚伯拉罕的儿子,但由于不是神为亚伯拉罕预备的,所以在神的眼中,以实玛利是根本不能被称为亚伯拉罕的儿子的。血气中的所得不被纪念,因为并非凭着应许而来,神并不接受这样的后代。很多时候,我们喜欢凭着自己的工作,不舍得放弃,即便神的命令是不接受的,我们仍然由于人的情感、人的理智、人的思想、人的情面……而不舍得放弃自己的工作,还美其名曰为神爱他们!不愿意放弃他们!这都是不错的,神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人,但神有神自己的计划,有很多的工作神不用我们参与,我们如若凭着自己的血气硬要参与,就会扰乱神的旨意与计划。求神怜悯!在神的眼中,虽然以实吗利也是亚伯拉罕的儿子,但并不能称为亚伯拉罕的儿子,并不能成为承受应许的,承受产业的,因为亚伯拉罕“独生的儿子”是以撒——亚伯拉罕“所爱的以撒”。

圣经在这里第一次提到“爱”这个字,所说的是父子之爱,乃是父亲对儿子的爱。以撒是亚伯拉罕所爱的,这是极其宝贵的生命之道。爱,是神形象的彰显,因为“神就是爱”。亚伯拉罕用生命的爱造就了以撒,将神的形象彰显在以撒面前,让以撒看见,让以撒学习,让以撒领受,让以撒感受,让以撒承受,也让以撒接受。这种爱具有生命的传递能力:父亲的爱能够成为孩子的阻力,也能成为孩子的助力。在每一个家庭中,都需要这种爱,但这种爱究竟在家中成为家庭的阻力还是家庭的助力,这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爱,是非常美好的,但如果不能很好的显明,不能很好的表现,却会成为家庭危机的导火线。神就是爱,这种爱是了解,是理解,这种爱是解释,是释放,这种爱是帮助,是保护。如何将这种爱正确的应用,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如果应用不正确,这种爱就会成为伤害。因为爱是具有真理性的,如果不在真理之中,这种爱就会出问题。求神让我们正确地明白爱,活出爱。亚伯拉罕是一个懂得爱的人,他对自己儿子的爱是有真理的爱,并不是滥爱。他的爱是居于对神的顺服,因为他知道爱不能超越神,而在神以外没有爱!神明确地知道亚伯拉罕懂得爱,便在此为他作见证,指出以撒是亚伯拉罕“所爱的”。

在神的吩咐中,神给了亚伯拉罕一个明确的方向——摩利亚地。我们知道,神给我们的吩咐都是非常明确的,不会是模模糊糊的,除非是他要我们继续等候。曾经在其它地方发过的一篇关于清楚神旨意的帖子中,明确地提到过一种方法,就是等候!很多时候,我们对神的旨意模模糊糊,如同一杯清水中扔了一把沙子进去,要让这杯水恢复清晰,只有等候,等到这些沙子沉淀,我们就能重新看见这清晰的水了。但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等候,因为等候需要时间。在我们的观念中,时间是不能浪费的,而等候却是什么事也不干,就在那里等着!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但我们的思想观念错了!等候不是浪费,而是重新得力的秘诀。正如圣经上所说:“……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重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以赛亚书40:31)我们的等候必须到非常清楚神的命令,不是一定要知道原因,而是一定要清楚神的命令内容,包括参与时间、参与地点、参与者、参与的具体事件。如果其中有一点不十分明确,我们就要继续等候!亚伯拉罕所领受的命令中,这些都已具备,虽然有些没有记载,但从后面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亚伯拉罕是绝对清楚的,所以亚伯拉罕去遵行出来!这是后话。

神的吩咐不只是将明确的方向告诉亚伯拉罕,还将明确的地点指示给他。神让他上到一座山上,这座山在圣经上从神的话中给我们看见也是有了明确的指示的。神在这里再一次明确地显明他自己的命令方式。圣经给我们看见,神要他们去往的方向乃是一座山上。山,乃是比地离天更近的地方,这点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圣经上告诉我们:“我要向山举目,……”(诗篇121:1)“来吧!我们登耶和华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以赛亚书2:1;弥迦书4:2)这些经文中都给我们看见山的与众不同。神在这里将这座山指示给亚伯拉罕,是要让他学习走上山的路,让他的属灵生命与神的关系更加美好,更加亲近。

当时,神将吩咐的重点提出来了!说了很多很多,最后提到了吩咐的重点内容,就是让亚伯拉罕将以撒献为燔祭。所谓献燔祭,在圣经上给我们看见有四个步骤:即剥皮、切块、水洗、焚烧。神要亚伯拉罕将以撒献为燔祭,就是要亚伯拉罕将以撒的皮剥了,然后切成一块一块的,还要山上找到水,将以撒所切成的一块一块给经过水的冲洗,然后再放在火上焚烧。这每一步都是非常可怕的,而且神是要父亲在儿子身上做这样的事,我们可以试想,作为父亲的亚伯拉罕会有怎样的心态?但这确实是神的吩咐,虽然在我们看来很不合理。今天,神对我们的吩咐也会有很多看来很不合理的,但只要我们顺服遵行,神必然会赐福给我们,正如亚伯拉罕所将要面对的。

神给亚伯拉罕这样的吩咐,让我们从神的吩咐中有所学习,只要我们侧耳倾听,就必有所得着。愿神赐福给我们!阿们。

TOP

创世记第二十二章

3:亚伯拉罕所行走之奉献的道路

神给亚伯拉罕的吩咐中没有看见时间,而亚伯拉罕也可以因此大作文章,可以一直推延下去,但亚伯拉罕并未如此,他并未推延,而是立即遵命,正当第二天清早就将以撒带去,要照神的吩咐将他献上。只过了一个夜晚,仅仅是一个夜晚。在这一个夜晚里,亚伯拉罕的心里也许会有所挣扎,我们不知道;也许会有所思想,我们也不知道,也许会有所确认,我们还是不知道。但我们可以明确知道的是,在这一夜之后的第二天,一大清早亚伯拉罕便起来了,要照神的吩咐将以撒带去献祭。

在这里,圣经上出现了亚伯拉罕生命中的第三个被纪念的清早,这是亚伯拉罕遵命奉献的清早。他清早起来,就是为了遵照神的吩咐,带着以撒到神所指定的山上,照着神的吩咐将神所应许赐给他的独生儿子献给神。在这里,圣经记载的亚伯拉罕的第三个“清早起来”所做的事便是遵命奉献。在我们每一个清晨中,我们究竟在干什么?是蒙头大睡还是警醒祷告?是活在人前,不肯驱逐以实玛利还是顺服神令,将其赶出?是质问神还是顺服神?亚伯拉罕的三个“清早起来”所做的事是我们所应效法的,求神引导我们,使我们每一个清晨都活在神面前。阿们。

亚伯拉罕清早起来,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备上驴”。亚伯拉罕在当时的世代是一个大财主,他完全可以吩咐他的仆人去为他备驴,但由于目前所要进行的奉献乃是神所吩咐的,所以他并未让他的仆人来帮助他备驴,而是自己亲自谦卑勤劳地遵神而行。亚伯拉罕备驴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自己能够在路上享受,而是为了他的儿子,为了他们能够在路上有足够的粮食,所以需要驴,因为将要行走的路程不是一天两天的,而是五天六天。我们可以看见,亚伯拉罕行走了两天,一直到第三天才到神所吩咐的那地方,而他们还有返程要行走,所以起码有五天的时间,他们不会在家里。这五天的粮食、水,还有他们的解乏,都需要驴的帮助。耶稣基督在世时,也曾借用一头驴驹作为他的坐骑,以此在耶路撒冷逗留,被大家前呼后拥的称王。亚伯拉罕清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预备驴,因为他知道所要行走的道路甚远,所以需要驴的帮助。

亚伯拉罕带着两个仆人,也带着以撒一同前去。这里的两个仆人是服侍他们的人,说得更明确一点,是服侍以撒的人。这两位仆人能够在此与亚伯拉罕同行一段时间,实在是蒙了很大的祝福。他们可以看见一个快要将自己的独生儿子献上的人在奉献以前的一举一动,他们可以从他们的主人——这位信心之父亚伯拉罕在信心道路上的又一旅程碑。亚伯拉罕选择这两个仆人,并不是因为其他仆人不够好、不够忠心、不够资格……而是因为亚伯拉罕有此权柄,可以随意选择。他们的被选中完全是因为亚伯拉罕的恩典,并不是因为他们自己做得好!当神看中我们,要我们经历一些特殊的事,成为他的同行者,并不是因为我们做得比别人好,这些完全都是神白白的恩典,奇妙的拣选,不在乎我们,完全在于神。

亚伯拉罕不仅带了两个仆人,也带了神所要他奉献的祭物,就是他的儿子以撒。以撒是神所赐给亚伯拉罕的,也是神试验亚伯拉罕的一个砝码。很多时候,神应许给我们一些东西,或者给我们一个人,但当他给我们以后,他可能也会像要求亚伯拉罕一样,要求我们把这神的应许献上,我们是否能够遵着神的吩咐,将神所要的给他呢?亚伯拉罕带着以撒一同前往,正是说明在他的道路上,已经没有任何的拦阻了!他在道路上已经向神完全降服,愿意完全遵着神的吩咐行!

亚伯拉罕清早起来还做了一件事,就是劈好了献祭所需用的柴。亚伯拉罕没有要他的仆人为他劈柴,因为奉献乃是他个人与神之间的事,不能让仆人来帮助他。很多时候,神要我们奉献我们的一生,但我们却总是要求别人来帮助我们的奉献,这是不对的。亚伯拉罕原是一家之主,他完全可以有权利让他的仆人帮他劈好柴,但他没有用这种权利,而是亲自动手劈柴。因为他明明地知道,他所要奉献服侍的对象乃是宇宙之主,在神的面前,他不应有任何的自尊。当我们奉献自己的时候,我们是否总让别人来帮助我们?好像我们的侍奉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应该让大家都知道,应该让大家来学习,应该公诸于世!但在这时,我们却失去了我们的立场!我们的奉献不是因为我们的好,而是因为神的奇妙拣选与奇妙恩赐。亚伯拉罕亲自劈柴,正是因为他知道他所侍奉的乃是永生的神。在这位永生之神的面前,人人平等!在这位永生之神的面前,我们都是仆人!亚伯拉罕深知这点,所以他亲自劈好柴,前往神所指示的那地。

亚伯拉罕一切预备的工作都已完成,便起身前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这里说到亚伯拉罕起身前往之地乃是神所指示他的,这说明亚伯拉罕没有凭自己的意思乱跑,他所行之道路乃是在神的命令中的。神为他指示了一条路,一条通往奉献的道路,他没有偏离。神在今天,也为我们这些属神的儿女们预备了一条路,也同样是奉献之路,但我们却常常偏离这条路,从这条路上转开。亚伯拉罕没有如此,他所行走的道路乃是在神的心意中,完全遵神而行,这正是我们所该效法的。奉献,不能越过神的吩咐,因为“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

亚伯拉罕所行之奉献的道路摆在我们眼前,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很多很多。求神帮助我们,使我们从他的奉献道路中看见这是一条怎样的路,也能更新自己每天的奉献在神面前。阿们。

TOP

创世记第二十二章

4:亚伯拉罕看见那地方

当他们走了两天两夜后,在第三天,他们就看见了那地方。在这里,圣经只用一句话来述说这种看见,但从这一句话中我们却能有很多的学习。

首先,圣经告诉我们他们看见那地方的时候是在他们离家后的第三天。这样我们便知道,这两天两夜之中,亚伯拉罕随时可以选择离开这条奉献的道路,但他没有。他坚定地跟从神的旨意,走在神为他预备的道路上,一直走了整整三天,放弃自己一切的感觉,放弃自己一切的情绪,放弃自己一切的思想,就这样专心一意地走在神为他预备的道路上,走向神给他的目的地——摩利亚山上。他一定是全神贯注在神的旨意中,放弃自己的思想包袱,放弃自己的情感挣扎,放弃自己的意志决定,就这样行走了两天两夜。在走奉献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有这样一心一意的态度,否则很容易给魔鬼留地步,很容易给魔鬼钻空子,很容易放弃这条道路。我们看见,亚伯拉罕在整整两天两夜中,他一直在走着走着,却没有看见他有任何自己的思想,没有任何感情描述在圣经中,圣经所记载的就是他们一直在走,走到第三天,到了那地方。这是我们所该学习的。在走神为我们预备奉献的道路上,我们绝对不能有太多的思想,因为思想会使我们离开神的道;我们应该一心一意地走这条路,定睛在神指给我们的方向,所有的思想、情感、意志都应该在这一方向的位置上,这样,我们就不会再有空闲的心思去想其它的,我们所走奉献的道路也一定会到达神的旨意中。

他们走到第三天,亚伯拉罕举目,便看见了那地方。这让我们知道,要看见神为我们预备之地,必须举目。这“举目”二字所表达的意义实在美好,他给我们看见亚伯拉罕明确自己行走的方向。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行走的方向,正是因为我们不懂得“举目”,却总是瞻前顾后,只顾眼前,这样我们永远也无法清楚自己的方向。亚伯拉罕举目,是因为他的心在仰望神,正如诗篇123:1所说:“坐在天上的主啊,我向你举目。”亚伯拉罕的整个思想意念全在神的身上,所以他举目便看见神为他选择奉献之地。如果神要我们奉献,举目是我们明确方位的唯一方法,如果我们连奉献的方位都不清不楚,这样的奉献就失去了他的意义。但很多时候,我们却是在神旨意以外的地方凭己意奉献,这就是扫罗王被神遗弃的原因,但我们却经常重蹈他的覆辙,走他所走过的路,却未曾想到:“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母耳记上15:22)亚伯拉罕明确神要他奉献的方向,所以他的奉献得蒙神的悦纳,这正是“举目”的功用!

当他们看见那地方的时候,他们还并未就近那地方,只是“远远地”看见了。“远远地看见”使我们知道他们看见那地方时的位置,他们已经接近那地方了,但还有一段距离。在这里,亚伯拉罕将要做一些事,就是撇下将会拦阻他奉献的人,这是下一节经文所描述的,在这里只是先提一下。

亚伯拉罕在这接近奉献之地还有一段距离时,便远远地看见了那地。这种“看见”是帮助他更准确进入那地的“看见”,而不是拦阻他进入那地的“看见”。在我们奉献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东张西望,瞻前顾后,这样的“看”会使我们失落奉献的心;但亚伯拉罕的“看”却不是如此,他是以一种敬畏的心来“看”这地的,是以一种寻求的心来“看”这地的,这种“看见”不仅不会使他失去奉献的心愿,反而会使他更加坚固奉献的心,更加愿意将自己的独生儿子献上。求神帮助我们,在我们奉献的时候,我们需要看看奉献之地,因为这地极其美好!

亚伯拉罕所看见的那地乃是神计划中的奉献之地,是要亚伯拉罕将自己的儿子献上为祭的地方。亚伯拉罕带着一种奉献的心来到耶和华的山,来看神为自己的儿子所赐的福。这是一片宝地,在这地,亚伯拉罕即将要献上自己的儿子,献给赐给他儿子的神,这是何等奇妙的事!亚伯拉罕带着欣赏的心情来看这地,因为这是极其美好的一块地。如果当我们知道我们的儿子即将要死亡时,我们会不会在儿子即将死亡之地欣赏神的创造?这时我们的心态是否会失去平静?是否会痛苦挣扎?我们哪里还有会心情去欣赏神的创造啊?!但亚伯拉罕却在这里举目看见“那地方”,这是何等宝贵的信心!

让我们在奉献的道路上一心一意、全神贯注、除去拦阻、信心坚固,并带着诗情画意进到神的面前!这是非常美好的!愿神帮助我们,使我们能够走上奉献的道路!阿们。

TOP

创世记第二十二章

5:除去拦阻

亚伯拉罕知道要顺服神的命令,就必须将他的仆人散开,因为他的仆人会成为他的拦阻,不仅会拦阻他杀儿子,而且还会拦阻他认识自己在神面前仆人的地位。所以亚伯拉罕在接近摩利亚山的地方将他的仆人留下来了,不让他们与自己继续同行。在当今的教会中,不乏财主似的弟兄姊妹,不乏地主似的弟兄姊妹,不乏家主似的弟兄姊妹……不乏有权有位之类的弟兄姊妹,他们或许也会有很多“家仆”,或许这些“家仆”也是我们主内的弟兄姊妹,当我们要将我们最好的奉献给神的时候,这些主内的弟兄姊妹(也是“家仆”)会由于“爱”我们,会由于不愿意我们“走错路”,就拦阻我们将最好的献给神,认为这“不是神的旨意”。亚伯拉罕的家仆正是这样的一类人,他们对亚伯拉罕充满了关爱,对以撒充满了怜爱,看见亚伯拉罕将要做一件如此“愚昧”的事,一定会千方百计的拦阻,也许还会说很多“属灵”的话。但这些人却无法理解亚伯拉罕的神奇经历,因为他们自己未曾经历到,未曾经历过,他们只是从外面看见亚伯拉罕与神有极其美好的关系,但对于亚伯拉罕特殊的奇异经历,他们却会由于自己未曾经历到,却无法理会。今天的教会也是如此,由于很多传道人的特殊奇异经历,会让一些人觉得无法领受,但却没有办法从圣经上找出与他们反对的依据,却因为自己未曾经历到,就产生反感,这样便使很多人在属灵的经历上出现误区,无法明白自己所经历的是否正确。这倒还好!还有更甚的!那些没有这种经历的人都是非常“懂得”圣经的,非常能够“讲解”圣经的,我们在属灵的道路上必须摆脱这些人,才能使我们亲自与神发生美好的关系。亚伯拉罕要走上奉献的道路,就必须摆脱这些人,所以亚伯拉罕让他们在山下等候。

不仅是这些人会成为亚伯拉罕奉献道路上的拦阻,我们看见亚伯拉罕将他们的驴也一并停留在山下了,似乎驴也会成为一种拦阻,这是很多人所无法理解领会的。但亚伯拉罕既然如此行,圣经既然如此详细地描述了这件事,自然有它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驴确实也会成为亚伯拉罕奉献以撒的拦阻,因为驴是牲畜,是动物,是可以拿来作为祭物的。亚伯拉罕有一层担心,就是恐怕自己到时候不舍得将自己的孩子献上,却会用这头驴来代替自己的孩子,这样就失去了神要他奉献孩子的意义了。我们在奉献的道路上经常也会有像驴一般的代替物出现,这是需要谨慎,因为我们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以为驴是神为我们预备的替代品,但这是错误的。神确实为我们预备了替代品,但在还没有真实的奉献以前,我们是绝对不会看见这替代品为何物的,这是从亚伯拉罕的奉献道路上我们所能看见的。这是后话!驴是亚伯拉罕随身携带的牲口,也就是我们在奉献以前就有的。当我们乐意遵着神的命令献上神所要的祭时,一定要谨慎我们旧生命中原来就存在的,这些不能成为我们奉献的资本,反而很多时候会拦阻我们对神的奉献。我们必须将这些旧有的东西全部放弃,当我们走上奉献道路的时候,神会将我们全然更新,我们就能用从神而来的献给神,这才是讨神喜悦的祭物。

亚伯拉罕让他的仆人和驴在山下等候,不让他们参与到亚伯拉罕的奉献中,并不是他们不配进入这种奉献的场面,而是因为他们会成为亚伯拉罕奉献的拦阻,所以绝对不能让他们跟随亚伯拉罕走上奉献的道路。但这并不是说他们不配奉献给神,而是他们不能在此时此地参与到亚伯拉罕的奉献中。

亚伯拉罕非常有信心地让他们在此等候,并且宣称他们父子二人“往那里去拜一拜”就回来!我们看见亚伯拉罕的奉献是一种敬拜形式的,当他们说去“拜一拜”的时候,所给我们看见的是敬拜并不一定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只是一种将自己的全人呈现在神面前的一种经历,不在乎时间的长短,只在乎与神的联合。所以他们的敬拜必须“往那里去”,因为那是神所选定的奉献之地。我们需要在神的心意中与神联合,这样我们才能明白神的心意,同样,我们的奉献也就能够蒙神悦纳。

亚伯拉罕在除去拦阻的时候,同时宣告他们还要“回到你们这里来”。这是信心的宣告,也是信心的认定。按理说,他明明知道以撒要被献上了,如何还能回来?但由于神给他的应许是“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所以在他的内心深处,已经产生了一个空前的信心,就是神能使人从死里复活。这是在圣经中多次给我们看见的真理。“亚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神,他在主面前作我们世人的父。如经上所记,我已经立你作多国的父。”(罗马书4:17)“他以为神还能叫人从死里复活。他也仿佛从死中得回他的儿子来。”(希伯来书11:19)这些经文所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正是亚伯拉罕这个空前信心的描述。亚伯拉罕能够知道自己与童子去那地拜一拜,就会回到这里来,这正是这种信心的缩写。求神给我们这样的信心,因为这乃是我们得救的依据之一:“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罗马书10:9—10)

奉献的道路是藉着信心铺成的,而很多时候,在我们的信心道路、奉献道路上会出现诸般的拦阻,我们必须将这些拦阻统统除去,才能使我们更坚定地走上这条生命的道路。愿神帮助我们,使我们在凡事上都能靠神站住,靠主得胜!阿们。

TOP

创世记第二十二章

6:柴、火与刀中的同行

当亚伯拉罕将仆人与驴留在山下后,便与以撒二人同行,他们随身携带的只有献祭用的工具——柴、火与刀。柴是用来燃火的,火是指着火把,刀是用来杀祭物的。二人同行,必先同心。(阿摩司书3:3)所以我们可以从柴、火、刀这三种奉献使所需用的工具来看二人的同行。

柴:在以撒的身上,是以撒所负的轭。“人在幼年负轭,这原是好的。”(哀3:27)根据以撒的力量,他能够负担所有的柴,所以他以柴为轭。柴是用来燃火的,是指着我们生命长进的动力源头,是我们能够奉献自己的必需品。

火:亚伯拉罕拿着它,是奉献的人所需用的。火是用来焚烧祭物的,是神的形象之一。(希伯来书12:28—29)这在亚伯拉罕手中,是因为亚伯拉罕即将用这个来焚烧孩子,这要使亚伯拉罕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就是亲自焚烧自己的孩子。这不仅对以撒是一次火的洗礼,对亚伯拉罕也同样如此。

刀:是用来将以撒杀死的。这是献祭的刀,是要将祭物归给神的必需品。亚伯拉罕手里拿着刀,是要感受杀孩子的心境,虽然马上就要动手了,但在这时,他自己必须先感受这种心情。这种心如刀割的感受远比手中拿刀更会让人失去信心,但亚伯拉罕没有因此失去信心,反而因着对神应许的信心,使他没有恐惧。

二人同行,乃是在这种基础上的。我们也能与主同行,但我们必须知道,先决条件就是乐意献上。愿神祝福各位!阿们。

TOP

创世记第二十二章

7—8:交流中的同行

在这里,有一段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对话,是关于奉献方面的交流。由于上山的只有两个人和三种东西,并没有他们奉献所需用的祭物,所以以撒幼小的心灵里产生了好奇,感觉到非常奇怪,便就此向他的父亲询问。我们今天就从以撒与亚伯拉罕的对话中来学习一些宝贵的信息。

以撒的呼叫:父亲哪!这说明以撒知道自己的位置,也知道对方是自己能够完全信任的人——父亲。“父亲”是具有家庭权柄的,作为儿子的以撒,在所有家庭的问题上都必须绝对顺服他;“父亲”是具有属灵威信的,作为儿子的以撒,在属灵的学习中,不能离开父亲的教导。这便是以撒的呼叫:“父亲哪!”

亚伯拉罕的回应:我儿,我在这里。从亚伯拉罕的回答中,我们看见亚伯拉罕对儿子有美好的教导。他并不是回答“干嘛”,而是将生命的关系提出来:“我儿……”这就说明他们的交流是生命的交流,有着生命的连带关系。“我在这里”这四个字给我们看见亚伯拉罕是一个知道自己位置的人,他并不是连自己在何处都不知道,他知道自己就在这里,与自己的儿子同在一处,将要把自己的儿子献给神。这是亚伯拉罕的回应。

以撒的询问:由于亚伯拉罕和以撒上山的时候只带了柴、火与刀,并没有带任何可以献为祭物的祭牲,这便引起了以撒的好奇心。他不知道神所要的祭物就是他自己,所以便加以询问。“请看!火与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里呢?”请看说明以撒的礼貌性,他从小受了良好的教育,从亚伯拉罕的生命中学到了礼貌。火与柴乃是献祭所需用的工具,这两种工具都已经有了,但却没有要献上的祭物,以撒不明所以,便问亚伯拉罕燔祭的羊羔在哪里!这说明以撒的心灵里虽然有了属灵的知识,知道献祭需要羊羔,却没有属灵的启示,并不知道神要亚伯拉罕所献上的是自己。这是一个小孩子的心态,也是一个属灵婴儿的表现。很多人只喜欢在知识上追求,却不接受属灵启示性的教导,这便是一个属灵的婴儿。

亚伯拉罕却不是如此,从他的回答中,我们看见他的属灵智慧,他知道,神必自己预备作燔祭的羊羔。这是超然的智慧,很多人对这种智慧无法明白与理会,因为他们所追求的乃是圣经的知识,而且将这种知识看成与众多世界上的知识一般,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而已,只不过比这些更高一点而已,这就是属灵知识的误区。神所赐给我们的智慧与知识不同于世界上的,因为在这种智慧与知识中还有一层更高的,便是启示。神所赐给我们的乃是启示性的智慧与知识,只有在启示中,我们才能明白圣经的教训。亚伯拉罕承受了这种启示,因为神已经明确地告诉他,神所要的祭物就是以撒。

感谢主!从父子二人的对话中,我们又如此的学习,他们二人能够在这样的交流中同行,实在是一件极美的事。愿神带领我们,使我们在奉献的道路上能够有美好的交通,让我们的生命更多地长进!阿们。

TOP

创世记第二十二章

9:献祭前奏

当父子二人同行一路时,很快的,他们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在那地,亚伯拉罕开始预备献祭,我们从他们的预备中可以有所学习。

首先,我们看见他们到达的那地是神所指示的,并不是自己想象的,也不是从别人的经验中来的,这是奉献生活的必须经历,清楚神的指示。不论是地点,或是奉献品,都必须照着神的指示。

亚伯拉罕在那里筑坛,这是亚伯拉罕生命中的第四座坛。这位筑坛高手在这里用他的生命筑坛,要将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孩子奉献给赐孩子给他的神。这座坛的意义为奉献,这正是说明亚伯拉罕的生命已经到达了顶峰时期,他能将自己最宝贵的献给神,这是非常难得的。这便是这座坛的属灵含义。

要献祭,筑坛后便要将柴摆好。柴,乃是燃烧品,是要用来焚烧祭物的。这里讲到“把柴摆好”,正是给我们看见亚伯拉罕的奉献态度,他没有随随便便地将柴堆成一堆,而是“将柴摆好”,这说明他奉献的严谨。奉献的人,态度的严谨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严谨的态度,会给魔鬼留地步,导致奉献失去原有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以严谨的态度来奉献,这是神所喜悦的。

亚伯拉罕将一切准备就绪,便捆绑他的儿子以撒。不论是父亲亚伯拉罕,还是孩子以撒,都未曾发言,未曾说话,好像二人已有非常的默契了!亚伯拉罕就轻轻松松地将儿子以撒捆绑了!这是奉献与顺服的默契,是二人藉着“同行”所产生的;这是舍弃与交托的默契,是由于二人的父子关系所固有的。这儿的“捆绑”没有预先通告,没有预先提示,也没有预先麻醉,正当这时,正是他们二人均都清清楚楚的时候,父亲就将儿子“捆绑”了!在这儿,他们的心态大家可以多有想象。

当父亲将儿子捆绑后,便摆到坛的柴上。这时的以撒一定已经清楚了,“燔祭的羊羔”就是他自己,就在这里,他才是神所要的“燔祭的羊羔”。今天,当我们被摆上的时候,我们是否也清清楚楚地知道,我们自己才是神所要的?神所要的不是我们的祭物,而是我们自己,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事业,我们的言语,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一切!以撒将自己完全地交给父亲,没有让父亲为难,我们是否也将自己交给神?我们是否也愿意被放在坛的柴上?我们是否也愿意被一刀劈下来?我们是否也愿意被火焚烧?这才是奉献的真谛!

这是奉献前的预备,父子二人能够有如此的默契,实在难得!我们是否也愿意让我们的生命完全的献给神?求神帮助我们!阿们。

TOP

创世记第二十二章

10:亚伯拉罕动手了!

亚伯拉罕将一切预备工作都做好了,就伸手拿刀,要向自己的儿子下手了!

这里给我们看见亚伯拉罕献祭的真实性。他并不是做做样子的,因为神知道一切;也不是做给旁人看的,因为当时除了他自己和以撒,现场没有其他人在场。他真真实实地伸出手,这给我们看见他已经动手了!这是献祭的第一步——伸手。

亚伯拉罕伸手的目的是为了拿刀。刀,是用来杀自己的儿子的。对亚伯拉罕来说,当时他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极大,但他却忍受住了!并且在忍受压力的同时,他没有违抗神的命令,而是绝对遵照神的吩咐行事,拿起了杀人的刀,不怕承受任何压力,不怕面对任何考验,不怕面对任何后果,就这样,他拿起了刀!

拿刀,是为要杀人,而且所杀的是自己所爱的儿子,这对亚伯拉罕是一种考验,是一种信心的考验,是一种爱心的考验,是一种恒心的考验,是一种决心的考验……对于亚伯拉罕来说,这个儿子是他自己生命的延续,比他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但在面对神的吩咐时,他放弃了自己的爱,而选择了对爱的源头的顺服,这是何等宝贵的信心!这是何等明理的爱心!对亚伯拉罕来说,他做了一个极其难做的抉择。在人的眼光看来,或许会认为他傻,或许会认为他对神有点愚忠,但在他自己心里,却是由于对神超然的信心发生果效,产生异能,使他做了这样美好的决定!这是旁人所不能领会的。

亚伯拉罕要动手了!他的顺服是居于他的信心。他有一种超然的信心,是别人都无法感悟的。这种信心今天仍然会激励我们,促使我们走上奉献的道路!求神坚固我们的信心,并使我们的信心在基督里每天长进。

TOP

Processed in 0.012767 second(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