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三)

利未记5:12
经文:“……他要把供物带到祭司那里,祭司要取出自己的一把来作为纪念,按献给耶和华火祭的条例烧在坛上,这是赎罪祭。……”
标题:他有了罪的时候……(八)

在这里的信息中,我们看见的是一个人在犯了罪的假设下所要做的事情的整体总结。那犯罪之人所要做的是把供物带到祭司那里;祭司所要做的是取出一把作为纪念,并按献给耶和华火祭的条例烧在坛上。圣经在这里再一次强调这是赎罪祭。

在赎愆祭的信息中,其实是以赎罪祭为主,以燔祭为辅的。当然,祭物的信息却包含了燔祭的祭物、素祭的祭物在内。所以这赎愆祭的信息,似乎是蕴含着除平安祭之外,其它三种祭物的综合总结。

献祭之人要把供物带到祭司那里,因为祭司是献祭的实际操作者,这是神所指定的,无人能够随意更改,否则献祭将不蒙悦纳。

祭司所要做的,是从供物中取出自己的一把来作为纪念。这里让我们看见献祭者所献的祭物中,明确有供给祭司的一部分,这不仅是神赐予祭司的生活所需,也是为了更方便献祭之事的执行。祭司要从供物中取出自己的一把,目的是要作为纪念,这里并没有让我们看见所作的纪念是怎样的纪念,只是提到了这个纪念的信息,似乎是表明这纪念的重要性,但纪念的内容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纪念这件事的本身,重要的是纪念所要献上的供物中祭司自己的那一把。也就是说,这里所提及的“纪念”,突出的乃是“纪念”本身的重要性,并不关乎其它事情。

既然祭司从那犯罪之人的供物中要取出自己的一把来作为纪念,纪念一事所要做的,乃是“按献给耶和华火祭的条例烧在坛上”。这一信息所突出的乃是将作为纪念的那一部分焚烧,焚烧的位置是在坛上,并没有特别注明是在燔祭的坛上还是在赎罪祭的坛上,但这里由于后面表明了“这是赎罪祭”,那自然应该是在赎罪祭的坛上了。焚烧的例,是以献给耶和华火祭的条例为标准,这几乎是所有祭物焚烧的统一标准,尽管没有如此申明,但在五章经文中,我们看见的基本上都是火祭的例。所以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得知五种祭物,均是以火祭的方式献上的。或者换言之,五种祭物根本上是完全属于火祭的范畴条例。

……

TOP

利未记5:13
经文:“……至于他在这几件事中所犯的罪,祭司要为他赎了,他必蒙赦免。剩下的面都归与祭司,和素祭一样。”
标题:他有了罪的时候……(九)

这里让我们看见的是在赎愆祭的信息中献上素祭祭物得到的结果。当然,首先在这里我们看见的是有一个从不知罪到知罪的过程,这是赎愆祭的根本。这里所表明的,就是那人在隐瞒见证、摸不洁之物而成为不洁、染了别人的污秽以及冒失发誓这四种罪恶下要献上自己的祭物,从而祭司为他将罪赎了,而他本人要得赦免。而在那被献上的细面中有所剩下的,这些剩下的面都要归于祭司,和素祭一样。

非常明显,这里是让我们看见赎愆祭与素祭的内在联系,是非常直接的表明了他们的关系。

这一节经文首先让我们看见的是那人在这几件事中所犯的罪的问题,是直指事情的本质。不管何人,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在神面前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自己的罪恶问题,如果沾染着罪恶,一切其它的事情都无法做成,所以首先需要的,就是解决罪恶的问题。这是一切事情的根本,也是遇到一般事情首先要思想面对的。

这里让我们看见,由于献上了适当的祭物,那人的罪祭司要为他赎了,这是献祭所导致的直接结果。祭司的职责中,献祭赎罪是最基础的,是每一个祭司都要经常做的事情,不单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以色列百姓。这里所说的“祭司要为他赎了”所表明的信息中有两个直接的参与人员,就是祭司和献祭者,祭司要为献祭者赎罪,这是祭司的本分,是神所赋予他们的天职,也是他们的身份象征。在维系祭司与以色列百姓的关系、以色列百姓与神的关系,乃至祭司自己与神的关系上,献祭是祭司最根本最直接的一种方式。但由于献祭的原因是因为有人犯了罪,所以恐怕这也是神最不愿意看见的一种建立关系的方式。

由于祭司为那人赎了罪,那人就必蒙赦免。这是献祭所导致的直接结果,也是整个事情的最终目的。罪得赦免,是一个犯罪之人最应该想得到的结果,当然不一定每一个人都会往这方面去想,因为恐怕大多数人在犯罪之后想到的不是如何去解决罪恶的问题,而是如何隐瞒自己的罪恶,或者推脱自己的罪责,亚当夏娃就是典型的例子。但如果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应当知道自己如果犯了罪的话,需要的并不是隐瞒罪恶的结果,而是如何去解决自己的罪恶,只有罪恶被解除了,自己才能得到真正的平安。所以这里让我们看见当那人献祭后,祭司为他赎了罪,他得到了犯罪之人最应该向往的结果——他必蒙赦免,这是他顺服导致的后果,也是他蒙神格外祝福的一个明证。

这里让我们继续看见的是作为祭物的细面,除了祭司取出作为火祭献给神的一部分之外,还有事先被取出自己作为纪念的一把,这一部分是要归与祭司的,标准是与素祭一样。非常明显,这里让我们看见的信息,是赎愆祭中的细面有一部分归与祭司。那一部分既然是归与祭司的,则是由祭司所取。而这里的那一部分归与祭司索取的细面标准,是与素祭一样,也就是根据素祭的标准来的。这又是让我们更加明确地看见了赎愆祭与素祭的内在联系,表明作为赎愆祭,以素祭的形式献上的情况下,是要根据素祭的标准来的。

这里的整体信息,是通过五种祭物(即燔祭、素祭、平安祭、赎罪祭、赎愆祭)让我们看见神与人维系关系的方式(当然主要是与以色列百姓维系关系),也是让我们看见五种祭物的实际意义所在。这一系列的信息都是在经由耶和华从会幕中呼叫摩西所传递给他的信息。当然,就着五种祭物的本质而言,其中牵涉的主要是针对罪恶而去的,所以想必按神的本心而言,他是更不喜欢我们献上祭物,他更喜欢我们远离罪恶,这样不仅于神,就是对于我们而言。也是更为有利的。

TOP

利未记5:14
经文: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标题:耶和华的晓谕

圣经在这里让我们看见耶和华对摩西的晓谕信息再一次出现,不过这在利未记中出现却是头一遭。整个信息中,晓谕者是耶和华,晓谕是说话的方式,表示信息的传递是上下级关系的说明,承受晓谕者则是摩西。

这是不同于五祭的晓谕信息,由于信息的中心内容改变,所以尽管是在一章经文之内,这里开始仍然出现了与前文分别的段落。当然这里的分别段落,并不是将信息的含义分开,而只是让我们看见这里的信息是不同于前面所述的一切。这种不同,是信息传递的方式不同所引发的,前面所述的,是耶和华呼叫摩西并令他晓谕以色列百姓的,而这里所说的,却是耶和华对摩西个人的直接晓谕。当然,这并不是说晓谕的信息内容只关乎摩西个人的事情,而是说这里的信息更是直接针对摩西发出的,让他自己更加注意信息的内容。

TOP

利未记5:15
经文:“人若在耶和华的圣物上误犯了罪,有了过犯,就要照你所估的,按圣所的舍客勒拿银子,将赎愆祭牲,就是羊群中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牵到耶和华面前为赎愆祭。……”
标题:误犯罪假设下的赎愆祭(一)

这里让我们看见耶和华晓谕摩西的信息中,提到了当有人在耶和华的圣物上误犯了罪从而有了过犯的假设下,他所要做的,是照估价按圣所的舍客勒拿银子献祭,所献的是羊群中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要牵到耶和华面前作为赎愆祭献上。

这里提出了一个假设,所假设的是在圣物上犯了罪从而有了过犯。而在这里却是以人为根本记载的信息,而人却不在假设之内。这一信息是告诉我们,人长有,而在耶和华的圣物上误犯了罪从而有了过犯却不长有。人的存在是必然的,这表明罪的存在是必然的;但在耶和华的圣物上犯了罪,这种情况是少有的,所以这里提到的只是一种假设,是在耶和华的圣物上犯了罪的假设,而且这种在耶和华的圣物上犯了罪的假设,还是误犯的罪,并不是故犯的罪。但这里让我们看见,不管是假设也好,是误犯的罪也好,既然犯了罪,就说明有了过犯,这是毋庸置疑的!

既然“有了过犯”,就要解决罪恶的问题,这里让我们看见神晓谕摩西要照着摩西所估的,按圣所的舍客勒拿银子。这里提出要照着摩西所估的,这是耶和华对摩西的信任,也是让我们看见摩西在耶和华与以色列百姓中的名声是非常美好的,所以耶和华将如此重要的过犯价值交给他估定,百姓对摩西所估定的价值也毫无疑义,这就是摩西在神的家中全然尽忠得到的赏赐。摩西所估的,是按着圣所的舍客勒。可见这里有一个标准,就是圣所的舍客勒。圣所是一个标准,舍客勒是一种价值计量单位。这是神所定规的,由于是有圣所为准,所以是人不能随便增减的。圣所,是神在人间的居所,表明神的所在。以圣所为准,是强调说明这个标准的确实性与不可玷污性。确实性,是就着神自身而言;不可玷污性,是表明圣所的价值的绝对可靠,针对圣所而言。有这样的标准,拿银子是绝对可靠的。

作为赎愆祭的祭牲,被献上的羊群中的公绵羊是最有价值的。它的要求,是没有残疾的,数量是一只。这两点所表明的,正是它的价值所在。没有残疾的,说明它整体的价值;一只,说明它突出的价值。它的本身并不怎么荣耀,即便它是没有残疾的,但若不是被献上的一只,它的价值也不过是在人间;而当它被献上了,它的价值就算被“牵到耶和华面前”了!这一牵,所表明的是从人到神的差距。当然,这并不是鼓励人去干犯圣物,要让羊的价值升值。要知道,羊的价值比起人的价值来,还是差得极远的!在神的心里,他宁愿没有任何的祭物,也不愿意看见人犯罪。

……

TOP

利未记5:16
经文:“……并且他因在圣物上的差错要偿还,另外加五分之一,都给祭司。祭司要用赎愆祭的公绵羊为他赎罪,他必蒙赦免。……”
标题:误犯罪假设下的赎愆祭(二)

这里让我们看见的是赎愆祭的另一部分——偿还以及献赎愆祭的结果——必蒙赦免这两方面的信息。

赎愆祭除了为罪献祭之外,还有一个不同于其它四种祭的地方,就是赎愆祭的信息中还内含偿还这一部分。这里非常明确地让我们看见,假设中的事情提到了这里的误犯罪是干犯了圣物,所以这是在圣物上出了差错。由于直接导致了对圣物的不敬,所以有了赎愆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偿还。所偿还的,就是因为干犯圣物而出现的。而在这一信息中,我们看见献祭者需要另外加上五分之一,这一部分是归给祭司的,因为祭司是献祭的操作者,或许神也就是以此酬他们的劳吧!

祭司要用赎愆祭的公绵羊为那人赎罪,这是祭司的职责,或者也可以说是祭司的工作,但说得更准确一点,是神所给予祭司的一个特殊的职分。公绵羊是为那人赎罪的,而外加的五分之一是归于祭司的,这就是整个赎愆祭的祭物。

在献祭的信息中,我们看见作为赎愆祭的根本目的,也是与赎罪祭类似,就是为了得到赦免。这里给予明确的应许:“他必蒙赦免。”这个应许性的信息告诉我们,以色列百姓所承受的祝福,是他们在犯罪后只要认罪献祭,就能够得到神的赦免。当然这并不是由着人犯罪,而是让人知道犯罪后需要付出代价,并且让人知道神的基本性情中有着愿意赦罪的这一项,只要他的百姓愿意认罪悔改,并且献祭赎罪,神就会赦免他的百姓,因为神的根本属性是爱!

……

TOP

利未记5:17
经文:“……若有人犯罪,行了耶和华所吩咐不可行的什么事,他虽然不知道,还是有了罪,就要担当他的罪孽。……”
标题:行耶和华吩咐不可行的事情之罪的人的假设(一)

这里让我们看见另一个假设,是假设有一个人犯罪,所犯的罪是行了耶和华所吩咐不可行的事。在假设中,另有一信息,就是他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犯了这个罪,但他还是有了罪,那他就要担当他的罪孽了!

这个假设比较复杂,因为他犯罪,所犯的罪是行为上的,而这种行为上的罪是悖逆。但这种悖逆之罪,却又有一点奇怪,因为那犯罪之人本身却并不知道自己犯了这罪。这是情况的说明。在这种假定的情况下,我们首先看见的是有这样一个人,说明这种情况的存在性是完全有可能的。另外,我们还看见这个假设中提到那人犯的罪是行了耶和华所吩咐不可行的什么事,这一信息是告诉我们这罪的来源,或者说这罪究竟为何,也就是定罪的根本——罪名。耶和华所吩咐不可行的事情,是人行为准则的标准,人若干犯,就被定罪,这是无可非议的!所以当那人“行了耶和华所吩咐不可行的什么事”的时候,圣经毫无疑问地告诉我们,那就是“犯罪”!但问题是这里提到的情况中还有一条,那就是他本人并不知道,这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情,本人并不知情的罪恶,却实实在在被定了罪,那只能说明那人对罪恶的敏锐度不够,没有敏锐的灵性。

在这一系列的情况下,我们看见圣经记载耶和华对摩西的晓谕中表明,他还是有了罪!这个信息是告诉我们,罪恶的存在不因为人的知晓与否而有所改变,只要犯了罪,那就是有了罪,知道也是罪,不知道还是罪,这是不争的事实。

既然有了罪,我们看见另一个信息随之出现了!这个信息就是犯罪要有果子吃了!他“就要担当他的罪孽”,这便是罪恶的果子。每一个犯了罪的人,都要吃自己犯罪的果子,这是毫无疑问的!当然,圣经在这里并没有让我们看见那人是如何担当自己的罪孽的,但犯罪之人承担罪孽却是这里提到的一个必然结果。这是让我们知道罪的危害性,要使以色列百姓远离罪孽,与罪孽隔绝,这是神的心意的根本。

……

TOP

利未记5:18
经文:“……也要照你所估定的价,从羊群中牵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来,给祭司作赎愆祭。至于他误行的那错事,祭司要为他赎罪,他必蒙赦免。……”
标题:行耶和华吩咐不可行的事情之罪的人的假设(二)

耶和华所吩咐不可行的事情中,若有人行了,就要被定罪。在这种情况下,他除了承担自己的罪孽之外,所要做的,就是解决自己的罪恶问题。这一节经文正是让我们看见那人如何解决自己的罪孽问题。他要照所估定的价拿出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给祭司作赎愆祭。而他所行的那错事,祭司要为她赎罪,他必蒙赦免。

这一段信息是告诉我们,既然犯了罪,就必须要去解决自己的罪孽问题。这里正是让我们看见他应当如何解决自己行了耶和华所吩咐不可行的事情这一罪孽的方法。照所估定的价,这是表明有一个估定的价,估定者是摩西,他是一个神家中的特殊人物,承担了许许多多的奇妙职责,这估定赎愆祭的价值也是其中之一。圣经没有让我们看见要怎样估定价值问题,但告诉我们估定价值的结局,就是献赎愆祭,因为这是神的旨意与计划,而所要献上的,也是神所定规的。当然,这不是神在和摩西开玩笑,而是神要让摩西知道他的一切估定,都不能越过神的旨意与计划,神都已经早就知道结果。

这个结果,就是那人要从羊群中牵一只没有残疾的工绵羊到神的面前交给祭司作为赎愆祭。这里让我们看见的重点是赎愆祭。当然,不拘是赎愆祭牲,还是献祭实际操作者——祭司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在这里让我们看见最重要的还是要献上的赎愆祭本身。作为赎愆祭的祭物,公绵羊要从羊群中取,那是让我们知道以色列人的富足,几乎人人都有羊群,因为他们从埃及地出来带了许多牛羊。要取的是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这是神所指定的。这一信息有多次表述,不再重复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的意义。而交给祭司作为赎愆祭,这祭司是献祭者,是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沟通神与人的关系的作用,替以色列百姓在神面前献祭赎罪。那人经由祭司献上的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在这里被定为赎愆祭,是表明还所犯的罪的代价。这一信息是让我们知道,这种行耶和华所吩咐不可行的事情的人,是不仅需要认罪悔改,献祭赎罪,还同时需要还罪恶的代价。犯了罪的人,是得罪了神,他需要将自己罪恶的价格交给神,这就是这里所说赎愆祭的意义。而这里表达的实际信息的重要性,正是在他误行的事情上,既然被定了罪,祭司的职责就是为她赎罪,而他本人则要被赦免。这蒙赦免,乃是一个应许性的信息,只要认罪悔改,每一个以色列百姓都将蒙神赦免。这同样适用于我们这些属灵的以色列百姓,只要我们愿意悔改认罪,并且恨恶离弃罪恶,我们所犯的罪,神都必赦免!这不仅关乎他百姓的圣洁问题,也是关乎神的荣耀问题,所以这一应许是直接让我们看见神与以色列民的关系调节点。

……

TOP

利未记5:19
经文:“……这是赎愆祭,因他在耶和华面前实在有了罪。”
标题:行耶和华吩咐不可行的事情之罪的人的假设(三)

这是整个行耶和华所吩咐不可行的事情之事的总结,说到所要表明的最终目的,就是关于赎愆祭的信息。

“这是赎愆祭”,这一句话明确指向了整个信息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让我们更深的认识赎愆祭的真理。

指向赎愆祭,是因为那人在耶和华面前是在有了罪。既然有了罪,就需要付出应有的代价去赎罪。赎罪本身说简单,就是一种心灵里对罪的认识到一句口头上对罪的承认,是非常简单的;但要说复杂,却是要有实际的代价作为认罪的付出。他在耶和华面前既然是在有了罪,那首先表明的是他有了罪的实在性,是真实的,并不是虚假的;又更是表明这罪是在耶和华面前的,所得罪的是神,可见这罪的严重性。正因这两点,所以赎愆祭的信息让我们看见,他需要在认罪之外还要有实际的偿还,或者说付出赎罪的代价——即赎愆祭的真正含义所在。

赎愆祭的指向,正是一种实际的偿还,对罪恶代价的偿还。这是赎愆祭的真正意义,也是赎愆祭所要表明的信息总结。

TOP

利未记6:1
经文: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标题:耶和华的晓谕

圣经进入了新的篇章内容中!

这里让我们看见圣经以耶和华对摩西发出晓谕的信息作为起始使新的内容开始。

既然是晓谕的信息,这是让我们知道耶和华神在这里说话的时候,不仅是以他的神权发令,同时也是表明他以他的王权发令,这就是“晓谕”两个字所要表明的。

诸如“耶和华晓谕摩西说”这样的字句在出埃及记乃至整个摩西五经除了创世记之外,可以说是出现极多的,几乎充噬了其余摩西四经。这不仅是让我们看见耶和华与摩西关系的密切,也是让我们知道耶和华要让我们传递的信息是具有何等的威严。而数量之多,则更是为了表明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因为是以强调的方式让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晓谕”的信息。

……

TOP

利未记6:2
经文:“若有人犯罪,干犯耶和华,在邻舍交付他的物上,或是在交易上行了诡诈,或是抢夺人的财物,或是欺压邻舍,……”
标题:几种假设性中的罪(一)

这里让我们看见耶和华新的晓谕信息中提到了有人犯了罪,是干犯耶和华的几种罪的假设。在这些罪中,有行诡诈于邻舍交付之物或交易上的事情,有抢夺人的财物,有欺压邻舍等等。

这里让我们看见信息的重点并不多,只是在于一个假设,就是有人犯罪干犯耶和华的假设,信息多记载于那些干犯耶和华的罪。但尽管重点的描述并不详细,这重点终究还是重点,有人犯罪干犯耶和华的假设这样的事情还是成为了这里记载信息的主流,因为这里非常明显地让我们看见了所记载的那些详细信息,都是围绕了“若有人犯罪,干犯耶和华”这一信息展开。

这里所记载的众多信息,由两种诡诈开始,一为在邻舍交付的物上行了诡诈,一为在交易上行了诡诈。在邻舍交付的物上行了诡诈,说明一个人失去了爱邻舍的心;在交易上行了诡诈,则是说明一个人失去了公义的心。这爱与公义,是神的性情中最为根本的存在,如果失去了这两种生命属性、属灵品格,那便说明了这人已经没有神的性情存在于他的内心中了,他也将不配再称为神的子民的存在了!

这里提到的信息中,“抢夺人的财物”也是属于犯罪干犯耶和华的一种。抢夺人的财物,所表明的是不劳而获,是将不属于自己的产业划归自己的范围,这是不守本位的表示。天使长堕落为魔鬼,正是因为它的不守本位,所以对于神的子民而言,不守本位会让人失去自己所蒙的祝福,并且成为魔鬼子民那般的存在。

“欺压邻舍”的信息,是表明人的强权。这种欺压,是因为自己有力量,而邻舍的力量不能与自己相比。非常明显,这种邪恶的力量绝不可能来自于神,那么这种力量的源头问题就值得商榷了!不是来自于神的力量,又非常人使然,那自然是来自于邪恶的力量了!邪恶力量的源头,那可是来自于魔鬼,这样的负面力量,不仅于人有伤害,对于自己而言,也绝对是得不偿失的存在!在“欺压邻舍”的信息中,不仅说明这欺压者的力量过于强横,源头不对,而且同时也显明了这人的性情不同于常人的存在了!神所教导的可是要爱邻舍,但这“欺压”显然不属于爱的范畴,而属于敌对于爱的存在。这样对待邻舍,实在是被撒但充满了心的表现!

……

TOP

最近访问的版块

Processed in 0.009339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