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高考之后话高考

高考之后话高考

生活无国界110620——小麦整理  
  
  题记: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认识神所创造的世界和万物的奥秘,不是为了考高分。这个世界是神创造的,神不向我们隐瞒祂所创造的世界。了解神创造这个世界的奥秘,努力懂得更多的知识。至于社会外界对于我们的压力,我们尽量不去接招。
  
  嘉宾:慕恩老师,国内一所大学的教授。
  
  有一个听众反映说她女儿5:40起床,晚上9:30才下课。这还是高一的新生。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对于学生来说,他的压力不仅是他自己的,压力也来自社会,家庭,学校。所以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没有能力完全摆脱这样的压力。但是我们还是要对学生说一句话: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当他心里有这样的见识或者说价值观念,无论外界的压力多么巨大,他能经受住,能正确看待还是很有益处的。
  
  我们学习是为求知。求知是我们的本能,一个小孩子的为什么问题特别多,要问这样那样的问题。实际上他对于世界万物充满的好奇,充满求知欲。我们要满足孩子这样的求知欲,就是借着学校,家长的解读。学习是一种本能的,愉快的一种需求。那之所以孩子感到如此重担呢,就跟刚才提及的这一些理由很接近了。教育界一直在探讨,为什么孩子学习这么辛苦,压力这么大呢?或者是教育体制出了问题了,或者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愿望强烈,或者是将来面临社会时竞争很激烈,或者必须要拿到一个文凭……
  
  如果学习没有高压,如果没有社会的目的性,而是一种人本能的话都能学到很好的知识。我们天生对很多事情,看到以后会有反应。孩子很小的时候会问爸爸妈妈我是哪里来的。父母通常会说是爸妈生的,孩子又会继续问爸爸妈妈是哪儿来的,父母会答是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生的。孩子会刨根问底,实际上他想问到底第一个人是从哪儿来的。这样的话,实际是一个哲学的问题,一个追本溯源的问题。一个孩子就有这么深的提问能力了,说明求知欲是人的本能,不需要再强加。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已经变成一种强加式的,教育最初的动机和目标失去了。学生学习是他自己一种本能的需要,这样的话学习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外在环境,比如家庭的原因,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学生完全没必要去承担。学生自己没有办法,这是社会的问题。一个正常的发展和学习变成一种很大的压力和竞争时,归根结底是人的罪带来的。
  
  学生在考完大学以为没有压力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们处在一个弯曲悖逆的时代,从而造就了弯曲悖逆的价值观念时,我们一生都是在压力之中的,那怎么摆脱压力很重要。作为一个孩子,作为学生,他们是教育体制下弱势群体。他没有办法自己摆脱压力,比较幸运的是我们信主了。有主在我们压力,主会替我们承担。马太福音11章28节,耶稣说,凡劳苦重担的人,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这不是说我们不用担我们的担子了,而是祂保护我们得安息。六神无主的时候,我们还有耶稣,我们可以支取祂给我们的应许。
  
  耶稣说我的担子是轻省的,我的轭是容易的。因为耶稣爱我们,祂带来的不像是社会给我们的,都是引诱我们,甚至是没有价值的虚空的东西,然后承受很大压力。耶稣不是这样,耶稣说我的担子是轻省的,我的轭是容易的。
  
  虽然如此,担子还是有,轭还是要负。那学生怎么理解在祂面前可以得安息,可以将劳苦重担可以交托给祂呢?作为一个学生努力学习是本分。尽好本分,努力学习,无愧良心,这是必要的。但是学生像古人说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耕耘了必然有收获,不要把结果看得太重,不要为着考试去学习,不要为着迎合社会的潮流而去学习,这样的话学习就轻松了。我们要努力学习,要抓住这个应许,支取从耶稣来的力量。怎么来支取这力量呢?我们灵修,读圣经,听道有很多应许。那么首先要相信。信不是对世界,对老师,对父母,而是对神本身存在的信,我们只要相信耶稣为了我们钉十字架,是为救我们罪人而钉十字架。我们来到祂的面前,不会被这些罪伤害。
  
  从高考的角度来说,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这个世界是神创造的,神不向我们隐瞒祂所创造的世界。在伊甸园里,亚当给各种动植物命名,亚当没上过什么大学,神带领亚当,让亚当有足够的聪明才智。不用像我们今天这样为知识而知识,为学习而学习,为考分而考分。考生要注意,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认识神所创造的世界和万物的奥秘,不是为了考高分。
  
  当然,考试是有必要的,考试为了检验学生的掌握状况。但是不能学生的人生和自身,生命价值。这能确定我们这次考试的成绩好坏,但是不能完全确定我们的一生。况且成绩好坏不意味着我们对知识掌握的好与坏。慕恩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妙招,如何减压,就是把心事,重担都告诉上帝,让祂来帮助你。
  
  我们生活在现实中,面对社会,面对家庭,面对同学。他们可能不那么仁慈对待我们,学生面对老师,面对家长的时候是个弱势群体。可能社会,学校不会在乎学生想什么,他们在乎的是我要求你做到的,你做到了没有。学生真的是比较可怜的,如果我信上帝,我到教会可以做到,但是老师父母都不会理解,对他们还是很多要求。我们没有能力要求学生向老师,父母解释或者跟社会抗争,也没必要这么做。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做到,像经上说的,要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你心里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学知识的目的是什么,考核的目的是什么,那么心里要吃住劲儿,不要介意,也不要解释。可能你会面对歧视,面对指责,或者是辱骂。要相信我们依靠的是主耶稣。
  
  耶稣为我们做的榜样,祂来到世上救人,没人理解祂,反而把祂钉死了,祂没有多说什么。主做祂该做的,完成祂的使命。那么我们可以效法祂,只做我们该做的,做好本分好好学习。了解神创造这个世界的奥秘,努力懂得更多的知识。至于社会外界对于我们的压力,我们尽量不去接招。
  
  那么对于很多在之前的生活学习中,没有尽自己的本分的学生来说,这就是很大的坎儿了。我现在要面临考大学的问题,无论是对于哪一个学生来说,如何来看待这个考大学的问题呢?这个问题很实际,有些看着考试有很好的前景,有些很没有指望。神看我们的时候,祂不看我们的过去,祂是从今天看你的选择,所以我们要“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杆直跑”,而且每天太阳都是新的,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在我们手中,今天就是我们的选择。
  
  这样说来就不仅是考生了,每个人都一样。我们不要把目光停留在之前我们的失败上,不要让之前的失败影响我们的今天。我们的心要靠着主耶稣,靠着圣灵带领和保护。我们不要活在别人的评价中,包括父母和老师,还有社会。同样未来也交托在他手中,考大学也好,将要考大学的也罢,考过的也好,面对人生未来各种选择的也好,其实每天都是新的机会,都是开创我们未来的一个新的契机。
  
  小时候有些父母经常会说“你看某某,你为什么不能像某某家的某某”,所以那些儿某某经常会在印象中出现。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容易比较。这种争竞的心理把人放在比较之中,这种比较对于学生包括成年人杀伤力都是很大的。我们每个人恩赐不一样,特长不一样。有些孩子擅长体育,文化课可能比不上邻居的孩子,如果父母拿自己孩子的弱项和邻居孩子的长处相比,就灭了自己孩子的志气了。
  
  实际上父母很清楚自己的孩子哪里比别人强,哪里比别人差,只是父母很多时候争强好胜,希望自己孩子样样比别人强,他也知道这样不现实的。家长要学会不要将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较,有人说,上帝要我们每个孩子合一,但是不是统一。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不要被这样的观念影响了。
  
  如果过去没有好好努力的学生来说,现在开始努力当然不会晚。即使是高考没考上,或者高考没指望都不代表着一生,高考是人生重要的一个阶段,但不是全部。而且考的好与不好,不是一锤定音的事。关于这点人都知道,就是考试的学生认不清。学生的生活中心就是学习和考试,就是如果学习不好的话一切都完了。人生路很长,这世界很大,有很多领域可供选择,很多方向可以追求。这个是高中教育或者社会教育中给孩子提供太少了的一个方向。
  
  人的前途完全不需要由高考决定,最近中国教育频道的新闻统计,近两三年,很多优秀的高材生放弃高考,而且这还有提高的趋势。也有很多学生可能能考上,但是他不愿意考,去了高职学技术,然后直接工作,一边工作,然后根据需要去学习,这个时候学习可能更有效。现在的学习途径很多,函授,远程教育,电大等很多方式可以在职学习,提供很多机会。
  
  高考的好与不好,文化课成绩的高与低不能决定一个人未来是否有出息,到了教授的年龄,很多曾经高考中的天之骄子,二十年后,很多方面没有发展和长进,并不是说当时学了后一直都会很好。很多小学,中学毕业的人努力,在各行各业也有很多成就。最近我们也在路上,很多报道听到许多父母说,如果这次高考没有考好,那么这一辈子就完了。这是一个咒诅,不应该这么说的,父母对孩子应该说祝福的话,鼓励的话。很多父母因为不信主,不晓得这话的分量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绳索。好话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激励,保护。可以给孩子开辟一条很美好的道路,不好则是一种捆绑,父母不懂得这一点,随意将咒诅加在孩子身上。实际上很多父母自己没上过大学,也没见他完蛋,也活的很好,甚至很有成就。但是为何要让孩子走自己走不了的路呢?
  
  我身边有一个实例,一个信主的姐妹,她为她孩子做的见证很值得我们借鉴。她孩子当年3本都没有考上,分数很低。家里人都很生气,觉得完了。这个孩子说要报专科学他喜欢的建筑,2年之后毕业了,正好那时候房地产开发非常热门,对于预算,建筑设计等是供不应求的。孩子自己又喜欢,很快在工作中上手,而且一个人同时兼职好几份工程预算,设计图纸的工作,收入相当高,几年就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很多大学生和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他已经非常抢手了。他考试成绩很糟糕,没有正儿八经的上大学,只是上了中专。
  
  这是个很好的见证,他现在很年轻已经在行业里面小有成就了,收入也非常高。有句话说“人算不如天算”,一切在上帝的手里掌管着,我们要顺其自然,顺服上帝,上帝会负责的。我们要根据一个人的特长,他喜欢的东西发挥他的特长,父母不能按自己意愿安排孩子。古人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古代的状元也就一个,可见三百六十行的状元也不是考出来的,都是干出来的。而且在经验中积累出来,所以不要过度在意考试成绩,一个人未来是否有出息不在于这些。
  
  我们也看到一个很重要的现象,通往成功的路有很多条。从古到今,大学真的不是唯一的出路。比如说发明家爱迪生,小学没毕业就被老师开除了。这个故事老师肯定跟学生讲过。还有作为将军,作为总统,美国著名的华盛顿,我很崇敬的一个人,他也没上过大学。当代的日本著名的松下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他也没上过大学。孩子们都喜欢的少年作家韩寒,他也没有读过大学。今天给大家很多反面的教材,其实都是正面的,这些都是佼佼者。还有更多的,但是没有这么出名,也有很多成就。看到这一点,我们就不要往一个地方挤。我们要强调并不是上了大学的人素质都很高,没上的人素质就低。我们经常发现,一个的学历和他的素质未必成正比。最终的成功不一定取决于高考,而是做人的成功。
  
  我想对孩子们说,不管考得好还是不好,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中,选择权在你手里,明天在你手里,不在别人的手里。因为上帝造每一个人都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不被社会的潮流和别人的评价所左右。你可以很豪迈的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自己交给神,让陶匠塑造你成为合用的器皿。不管器皿装什么,都有很大的价值。


      原文出自《生活无国界》节目博客:http://blog.sina.com.cn/feiyuewuguojie

TOP

最近访问的版块

Processed in 0.011605 second(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