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一)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32:对父亲述说当时的陈词

他们接着对父亲述说当时他们的回话,乃是说到他们当时就自己身世的陈词,他们告诉他们所认为那地的主人,他们本是弟兄十二人,有一个没有了,最小的在他们父亲那里。这乃是要表明他们完全地诚实,但这些告白似乎有些多余,因为约瑟并没有问过他们的身世,他们乃是自报家门,目的只是为了证明他们先前所说“我们是诚实人,并不是奸细”。非常明显,这里的告白乃是为了前面自我表白的强调性见证,但他们这样的交出目的乃是为了自保,这就是他们内心不满情绪的爆发!

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所说“我们本是兄弟十二人……”背后所深藏的含义。所谓兄弟,乃是有骨肉亲情连接的,而他们在这里强调这乃是“本”来的情况,则是说明他们的根本是有亲情的,这无非是表明他们后来因为某种情况而失去了兄弟情谊,导致他们兄弟分离。本,乃是根本,又是本来,就这二者而言,我们可以看见他们所要表明的是他们的亲情乃是连系于他们的父亲,就是生养他们的,而且这是过去的事情,现在已经残缺不全了!他们对父亲重述这番话,乃是要让他们的父亲相信他们的兄弟情谊。他们在埃及宰相面前如此申述,目的固然是为了自我表白,却将他们的兄弟关系完全暴露了!但他们更为糊涂的乃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埃及宰相乃是他们的兄弟之一的约瑟,这是他们绝对想不到的!

他们对父亲强调说明,他们在那人面前告知,他们“都是一个父亲的儿子”,或许是要让父亲看见他们的兄弟情谊完全是因为父亲的缘故,乃是要让他们的父亲为他们的兄弟情谊而感动,就可以将便雅悯交给他们,让他们带到埃及去籴粮。但是他们却是对约瑟说过这话,在约瑟面前的告白似乎却有些交出的含义。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他们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就不顾父亲的安危,此时却是在父亲面前表明他们的兄弟情,目的都是为了粮食!他们强调自己都是一个父亲的儿子,乃是要让他们的父亲能够因为他们对父亲的尊重而信任他们,将他们的小兄弟交给他们,容他们下次去籴粮的时候能够带去,免得再受羞辱。

他们继续对他们的父亲说明当时他们的回话,说明他们的兄弟中“有一个没有了”。所谓没有了,乃是要表明那人不在他们中间,在他们看来,却是死了!这在无意中更加加增他们父亲的心理负担,因为他们父亲所最爱的便是那个没有了的约瑟!他们对约瑟如此陈述,因为他们不知道面前的这位就是约瑟,而在这里对他们的父亲这般陈述,却是因为他们真实的感受,就是约瑟已经死了!他们如此对父亲说的目的是要让父亲相信他们,因为他们都是诚实的,所以即便在面对仇敌的时候,他们仍然未曾说谎,更何况是面对他们的父亲?但他们又何尝知道,他们的父亲听见这一句话的心情是如何的感受!那没有了的那个正是他的最爱,却一下子就……对他们而言,所得到的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的了!

他们在对他们的父亲陈述当时的状况时,自然不会忘记他们下一步所要做的,就是他们要将最小的带在身边,所以他们也对他们的父亲表明他们为何会有这番要求,乃是因为他们对那埃及的宰相说起过,“顶小的如今同我们的父亲在迦南地”。他们将身世告知约瑟,是为了求得太平,但不想没有得到太平,反而加添了许多麻烦!他们述说有一个“顶小的”兄弟,所谓顶小的,就是兄弟中最小的一个,这里面似乎包含着藐视,或许他们所要表达的是那兄弟本该如此得到父亲如此特殊的关爱,但在约瑟看来,他们所要表达的自然不是这种情绪了,因为约瑟深知他们是如何对待他们父亲所特别关爱的“顶小”的,他自己的感同身受让他对他们的一切举动都了若指掌了!他们现今如此对他们的父亲说,是因为他们的父亲还不知道约瑟当时是被他们加害的,还以为是被野兽吞吃了的!他们要让父亲知道他们已经对那地的宰相说明,有一个“顶小的”,这时还在迦南地他们的父亲那里……

我们看见约瑟的哥哥们所谓的兄弟情谊乃是在不知情的人面前的情形告白,他们只能告诉埃及宰相、告诉父亲,他们自然不知道埃及当朝的宰相便是他们的小兄弟约瑟了!他们对父亲如此陈述,是为了让他们的父亲将他们的小兄弟交给他们,容他们下次去籴粮的时候带在身边,免得空手而归……这是后话!

TOP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33:对父亲述说那人的容让

我们在这里看见约瑟的哥哥们继续对他们的父亲述说他们在埃及的遭遇,这里说到的是约瑟对他们最后的宽容。

他们称约瑟为“那地的主”,以表明自己对他的尊重。他们说到约瑟对他们的身份做了一个假设,就是要他们拿出凭据来证明他们自己所说的话,目的是要让他们的话被约瑟接受,这样约瑟就可以相信他们所说自己是诚实人的话了!约瑟所要凭据的条件乃是留下他们中间一个人,以人质的样式被扣押,其他人则满载而归,就家里的饥荒。

我们首先看见他们为表对约瑟的尊重,在自己的家里都称约瑟为“那地的主”,在自己的父亲面前介绍约瑟的身份为“那地的主”,因为他们确确实实地不认识约瑟了!在他们看来,在埃及地高高在上的宰相怎么可能是自己的弟弟?!这是他们完全无法想象的!他们只能根据自己对他的认识以尊重的态度称那人为“那地的主”,但他们本该知道,他并非“那地的主”,“那地的主”原为法老,面前这人显然并非法老,只是法老手下的一名得意爱将!他们居然称约瑟为“那地的主”,可见约瑟在埃及人的心目中身份是何等的显贵!不仅在埃及百姓看来,他是值得尊重的,就连法老都对他甚为喜悦,愿意让他被自己的百姓称为“主”。但我们知道,“主”在埃及地这样的国家中可以有很多,但“王”却只能有一个!所以约瑟并非被称为埃及“王”,而是被称为埃及地的“主”,也就是说,他只有“主”的权柄,就是在权柄上超越众人,却没有“王”的地位,就是在地位上乃是次等的!这样我们就会非常容易理解约瑟在埃及人心目中的权柄能力之高了!他们要对自己的父亲表达那地的主对他们所说的话,就将自己摆在受吩咐的地位上,只能顺从,无法对抗。

他们说明约瑟对他们所说的话,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一个,就是要让他们将他们的小兄弟带去,于是,约瑟对他们做了一个假设:“若要我知道你们是诚实人……”也就是说,约瑟的假设成为了他们的心理包袱。约瑟想要知道他们所说的是否属实,就以他们“是诚实人”为条件,做了一个假设,就是要让约瑟知道,就必须如何如何。我们可以看出,约瑟对他们所说自己“是诚实人”相当的怀疑,因为约瑟对他们的了解使得他不得不怀疑他们所说的话,虽然他们这次所说的话尽都诚实,但这并非表明他们就是诚实人。所谓诚实人,就是一生之中没有一句谎言,但他们曾经说过很多谎,他们怎敢说自己“是诚实人”呢?这本来就是一句谎言了!他们只能说,他们这一次所说的话都是诚实的,起码都是他们自己认为是真实的,但这离“诚实人”的标准却还差远了!

他们对父亲说明约瑟对他们的怀疑,于是约瑟想到一个主意,就是“可以留下你们中间的一个人在我这里”,就是抓住一个人质。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人被扣押了,他们众弟兄的心理将会产生何等的恐惧,这是我们可想而知的!这里的“留下”并不是挽留,而是扣留,因为他们中被“留下”的那人是在心理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被扣押的,目的是要进行交易,就是要让他们将小兄弟带来,可以除去那人对他们众弟兄身份的怀疑。他们述说他们中间有一人被扣押了,被“那地的主”留下了,而且是“在我这里”,就是在“那地的主”的管辖区内,所以他们无法解救。

他们也述说到约瑟对他们的宽容,容让他们“带着粮食回去”,乃是“可以”的,就是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并且充分满足他们一切的需求。这里给我们看见约瑟给他们所需要的,为他们预备了粮食,并且让他们带着回去,这就足以说明“那地的主”对他们似乎有着特殊的关心,这是他们无法理解的。他们对父亲说明那地的主给他们宽容,让他们带着粮食回去,好像是要对父亲表明那人似乎对他们非常友好,只是因为对他们的身份有所怀疑,便发出这样的刁难。

他们说明约瑟供应他们粮食,目的是要让他们回来“救你们家里的饥荒”。在他们看来,似乎埃及的宰相对他们家庭的事情特别关心,知道他们有实际的需要,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庭,知道他们的家庭有实际的需要,也知道他们所需要的是什么!好像那人对他们的家庭特别关心,也说不上是什么样的!若说是存有敌意的,那人只需不供应他们粮食,让他们自生自灭即可,但事情并非如此;若说是好意供应,又何以恶言相对,甚至扣押人质,强要他们带小兄弟前来作为验证?这使得他们非常迷糊,他们只能认为这是对他们在约瑟身上所做之恶事的报应!

我们看见,他们将凶恶的情形通过恐惧的心理以可怕的形象描述给自己的老父亲听,因为他们实在太害怕了,他们需要他们的父亲来帮助他们,希望他们的父亲能够用他特殊的智慧教导他们如何面对这种情况。但他们却忘记了,他们的父亲已经老迈,当他听见约瑟离开的时候,就已经被恐惧的灵抓住了,让他无法摆脱,这一连串的遭遇不仅不能让他们的父亲为他们分忧,还无疑是加增他们父亲心理的压力,他们又如何还能从他们的父亲那里寻得安慰呢?他们的父亲又由谁来给予安慰呢?

TOP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34:述说约瑟的要求交易

约瑟的哥哥们继续对他们的父亲述说“那地的主”约瑟对他们所说的话,说到约瑟对他们的要求,乃是“把你们的小兄弟带到我这里来”,借口的目的是“我便知道你们不是奸细,乃是诚实人”,所给予的好处便是“我就把你们的弟兄交给你们,你们也可以在这地做买卖”。整体来看,他们的描述有很多是圣经没有记载到的约瑟的话,或许这里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起了补充的作用。我们知道,圣经的话都是完全的,有很多前面不完全的,后面再重复的记载中补充完全了,这或许就是圣经上有如此诸多的重复记载的原因之一吧!

我们在这里看见,他们继续对他们的父亲述说他们所认为的“那地的主”对他们的要求,乃是“把你们的小兄弟带到我这里来”。这里给我们看见他们对“那地的主”的发现,似乎“那地的主”对他们的小兄弟特别关心,从一开始就表达了这种感受,但他们却无法明白,只是因为他们的罪恶感导致他们心理的恐惧感,这双重感受让他们蒙蔽了双眼,使他们不能认识他们面前的这位被他们称作“那地的主”的人就是他们的小兄弟之一。约瑟对他们的小兄弟特别关心,那是极自然的,因为那也是他的小兄弟,而且这“小兄弟”的称呼对他来说是比他们更亲的。约瑟所说的话让他们把他们的小兄弟“带到我这里来”所要表达的是亲近关系,但他们却不能够感受到这种亲近,因为他们被恐惧感充噬了,让他们无法感受到约瑟的感受。他们所认为的“带到我这里来”乃是他们的身份需要验证,而约瑟所说的“带到我这里来”则是约瑟需要与他的兄弟有感情上的亲近,所以我们知道,约瑟说这话的重点乃是在于“我这里”,而他哥哥们听这话感受中间的重点却是在于“带到……来”。

他们认为约瑟所说的话语要表达的中心乃是“我便知道你们不是奸细,乃是诚实人”,这明显违背了约瑟的真意,因为约瑟早就清楚地认识了他们,只是他们不知道!就着籴粮一事而言,他们却是诚实的,所以他们绝对不是奸细,但约瑟所要的是他们的证明,就是他们的小兄弟;但在他们的转述中,他们所要的却是自我身份的表白。这就给我们看见约瑟与他哥哥们的不同之处,非常明显,他们之间有着本质上的生命差距,因为约瑟所注重的是他的弟弟,而约瑟的哥哥们所注重的却是他们自己!这时的他们还未从自我中间出来,因为他们一直活在恐惧中,唯恐罪恶的追讨临到他们的身上,他们无法摆脱这种感受,因为他们曾经犯过大罪,虽然他们认识到了,也承认了,但他们尚未有悔改的机会,因为他们的兄弟已经不在了,这使得他们无法向他悔改!所以他们的良心深受谴责,导致他们在一切的事情上都充满了对最恶报应的畏惧感。他们的观念与约瑟的意思相差甚远的原因也就非常明了了!

他们说到“那地的主”在他们将他们的小兄弟带去的时候所要给予他们的好处,乃是用“这样”来连接的,所给的好处有两种,分别是“我就把你们的弟兄交给你们”和“你们也可以在这地做买卖”。这里首先给我们看见他们述说那地的主给他们的第一种好处乃是释放他们的弟兄,因为他们的弟兄被扣押了!虽然看起来他被扣押乃是从下埃及以后才开始的,其实他们的心在出卖约瑟的时候已经被扣押了,并不是被他们的兄弟“那地的主”约瑟扣押的,而是被他们的罪扣押了!他们一直活在罪恶感中,无法自拔,约瑟要让他们得到释放,因为只有约瑟的饶恕才能让他们的心里重获真正的自由,否则他们的罪恶感会一直追逐着他们,不离不弃的!这里继续让我们看见他们对父亲述说那地的主在他们的兄弟去了以后所要给他们的第二样好处,就是“你们也可以在这地做买卖”。这里给我们看见的好处是为他们打开了埃及商业的大门,让他们在埃及地度过饥荒年代,不论他们的选择如何,他们的事业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了,跟着的生活问题也就无忧了!在饥荒年代,得到生活的保障是非常大的好处,约瑟所给予他们的优惠实在是连埃及人都望尘莫及的,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远远胜过了埃及人彼此之间的关联,这是埃及人所不知道的,就连他的弟兄们也无法得知,只有约瑟自己一人知道。

我们看见,约瑟对小兄弟的想念在他们的口中显露无疑,只是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知道,就连听这话的他们的父亲也未能从这话中听出约瑟的言下之意。他们所说的乃是他们所听见的,但是他们却是处在恐惧的心理下听话的,所以他们所听见的话与约瑟所要表达的话实在是太不一样了!在他们的转述后,他们的父亲听见的话又跟他们所要表达的完全不一样,这就给我们看见话语的转述是何等的微妙可怕!转来转去,就将约瑟所要表达的意思转错了!因为他们自己内心都有所恐惧,在这种恐惧心理下,他们又如何能够体会约瑟的言语呢?

TOP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35:看见银包

在这里,圣经首先说到一个时间概念,就是“后来……”。所谓后来,必是与前面的话有所关联,起码是时间上的关联。圣经给我们看见这里所说的“后来”乃是有事情发生,所说到的事情则是“他们倒口袋”。在他们倒口袋的时候,圣经又说到一个时间概念,或者说是对他们的心理情绪进行了一番描述,只有两个字:“不料……”这两个字说明他们发现了始料未及的事,那就是“各人的银包都在口袋里”。由于那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所以圣经记载到他们的心理变化,乃是“他们和父亲看见银包就都害怕”。

非常明显,圣经在这里首先以“后来”来描述时间的变化,也就是说,当他们对父亲说完了他们的遭遇以后,事情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这里的“后来”乃是连接他们对父亲述说自己的遭遇结束到下面事情开始的连接性时间状态的词,所要表达的是后面所记载的事情乃是与他们对父亲述说埃及之行遭遇有关联的,而且是非常密切的关联,因为就着时间来说,两件事的紧凑完全可以说明它们关系的密切。

圣经给我们看见,“后来”所发生的事乃是“他们倒口袋……”,也就是他们要将自己的粮食放入自己家中的粮仓,所以他们需要“倒口袋”。这里的口袋乃是他们籴粮所用,是随着他们埃及之行的必备工具。他们去埃及籴粮,有几种需要,分别是运送粮食的牲口、籴粮需用的银两、装粮需用的口袋,另外便是他们这群运粮的人了!这里给我们看见“他们”与“口袋”,乃是要让我们知道,他们得到了他们所需要的粮食,已经平安地回来了!只不过去的时候有十个人,回来的时候却只有九个人了!他们“倒口袋”,这一举动是他们回家以后非常的需要之一,因为口袋内有他们解决饥荒危机的粮食,若不倒出来,他们仍然只能饿着肚子!所以他们必须倒出来!

在倒口袋的时候,他们有了新的发现,这一发现让他们大吃一惊,圣经以“不料”来描述他们的情绪变化。所谓不料,就是意想不到,或者说没有想到,也就是说,他们发现了他们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这里用“不料”,有两个含义:其一,乃是说明他们的发现乃是出乎他们的意外,是他们没有想到的;其二,乃是要表达这一发现对他们造成的情绪变化,让我们知道他们被这一发现吓住了!但终究而言,所要表达的乃是他们有了一个发现,这一发现让他们无法想象,也不敢想象。无法想象,乃是说明他们想不通;不敢想象,则是说明他们想不到,又是说明他们想不起——经不起这样的联想。

圣经给我们看见临到他们那“不料”的事乃是“各人的银包都在口袋里”,也就是他们的银包都物归原主了!除了被扣押的西缅之外,九个从埃及地回来的弟兄的银包都物归原主了!他们有了意外的发现,就是他们的口袋里不仅有他们需要的粮食,还有他们籴粮用的银包。当他们在回来的路上打开口袋拿粮食喂牲口时,他们已经有一个人发现自己的银子在自己的口袋里,但他们没有及时检查,直到这时,他们回到了家里,才因为要把粮食倒出来,这才发现他们的银包都在他们的口袋里。圣经记载“各人”,说明银包乃是按着他们各人所带的分量分别回归到各人的口袋里,也就是物归原主。圣经在这里特别强调到这一点,乃是要说明神的恩典也是照着我们的付出赐下的!我们若付出的多,所得到的也多;我们若付出的少,所得到的自然也就少了!

圣经继续给我们看见,“他们和父亲看见银包就都害怕”,这是顾名思义的!他们在埃及的遭遇使得他们不得不怕,看见银包无非是雪上加霜!他们的父亲听见他们的话也就促使他无法不怕,这时看见诸多的银包无疑是加增他内心的恐惧,因为他不知道在埃及所发生的事情究竟为何!约瑟把银子放在他们口袋内,原本是为了让他们感恩,因为他们不仅籴得他们所需要的粮食,就连籴粮食所用的银子也如数入袋,约瑟想他们必定会认为这是神所赐的,所以应该是充满了感恩的;但他们却没有这样的认为,不仅是他们,就连约瑟的父亲以色列都在他们的影响下产生了这种心理压力——害怕!这已经完全违背了约瑟的原意,这也是约瑟所没有想到的,因为约瑟虽然是一个属灵的人,但却同时也是一个人,他认为他的父亲非常的属灵,自然能够用感恩的心来接受这一切,但他的父亲却无法领会这种从约瑟传递来的感恩信息,因为他所接受的乃是来自约瑟的哥哥们的信息,让他充满了恐惧,或许这也是因为他早先所接受约瑟的哥哥们带给他的关于约瑟被野兽撕裂的信息所引发的恐惧后遗症。

看见银包,本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但由于种种附加理由,让他们失去了感恩的心,却转而被恐惧压抑了!就连他们的父亲都受到他们的影响,无法存着感恩的心来面对神,却以恐惧的心接受人的信息。

TOP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36:雅各对他众子的埋怨

我们在这里看见由于大家看见银包,心里都失去了冷静,被恐惧抓住,这更加增雅各心里的负担。在恐惧的绝望中,雅各呼吁道,是他们众兄弟使他丧失了儿子,从约瑟开始,接下来是西缅,现在他们又要将便雅悯带走,这丧子之痛一一都临到了他身上!

圣经首先给我们看见“他们的父亲雅各对他们说……”,这里给我们看见说话者乃是“他们的父亲雅各”,听话者则是“他们”,也即众兄弟。圣经首先在这里提到“他们的父亲……”,也就是约瑟哥哥们的父亲。非常明显,这里更加给我们看见时代的更新,这时已非雅各时期,而是进入了约瑟时期,一切都以约瑟作为圣经的主角了!雅各的出现只是以“他们的父亲”的形式,这就是要让我们看见时代在前进,一切都在不断的更新中。圣经的记载非常奇妙,在提到“他们的父亲”时,并不是以“以色列”的名字出现,而是以“雅各”的名字出现,这就是要给我们知道这时的雅各并不是得胜的王子,因为他已经没有得胜的感觉了!当从约瑟被卖的时候开始,雅各就一直都在过去的失败中自责,这便导致他回到了在父亲家中与哥哥相争的时候的属灵光景,或者说是在他母舅家中与母舅争战的光景,使得他完全没有毘努伊勒那种得胜的姿态了,这是他属灵光景的倒退。在这种光景下,他乃是以“父亲”的形象对他众子们说话,似乎应该带有权柄,却是软弱凄惨的呼吁声,这里给我们看见老迈的雅各在失落约瑟以后属灵光景的完全倒退。

雅各对他众子们说:“你们使我丧失我的儿子……”在这种心理恐惧的压力下,他根据自己的想象感受到他的儿子丧失了!所谓丧失,在这里的意思是死亡、离开。也就是说,雅各感受到他的儿子要一一地离他而去了!这是很多父亲都会有的感受,就是当众子在接连遭遇去世、被抓以致生死不明的情形下,又要有一个儿子从自己面前出去,这样的情形会产生何等的心理压力,而且又是在那种恐吓的情绪下看见自己的儿子出去,我们可以想象雅各当时的心理状态。

这时的雅各被迷信思想占据了!这几乎让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属灵的人居然会有如此的迷信思想,这种迷信思想不知道从何而来的!亚伯拉罕、以撒都没有过,但在雅各身上我们却看见了!就是这里所说:“约瑟没有了,西缅也没有了,你们又要将便雅悯带去……这些事都归到我身上了!”非常明显,此时的雅各乃是完全受到约瑟彩衣变成血衣一事的影响,心里充满了恐惧,完全相信了约瑟的哥哥们所想象中的谎言:约瑟被野兽撕裂了!当他又听说西缅被扣押,此时的雅各更是雪上加霜,他似乎感觉到西缅也将受到与约瑟相类似的结局,就是都会离他们而去!在这两者相兼的情况下,他又知道他们这时要将便雅悯也带去,他的心理如何能够忍受这般诸多的压力?!他似乎感受到有一些什么事情在发生,所以他说:“这些事都归到我身上了!”这完全是迷信思想的侵蚀,在一个希伯来人的家庭中长成的雅各,在遭遇了人世间妻儿相继离开的情况下,他的心里都会受到如此大的冲击,甚至他接受了不知从哪儿来的迷信思想的牵制,这惨绝人寰的事对他而言所形成的压力又是如何产生的?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有一双手在将雅各往恐惧中牵拉着,似乎要将他拉到迷信色彩中去!原因又何在?述说一点个人领受,感觉是因为雅各或许过份地看重了自己的家庭,让他的妻儿成为他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保障,或许在无意中让他的妻儿代替了神的位置,或者成为与神的位置相平等的关系,这就形成了他生命长进的障碍,导致当神将这些一一挪去的时候,他甚至产生了不可思议的迷信思想,认为这些一个一个地都会死去!好像这些事都是一一发生的,必定有一种什么东西在催动着这些事情的发生,让“这些事都归到我身上了”。

如此属灵的雅各、在亚伯拉罕、以撒的家庭中长大的雅各、经历过与神面对面摔跤的雅各……此时居然会受到迷信思想的侵蚀,真是让人难以置信!但这却是事实,对我们基督徒而言也是一种提醒,我们一定要谨慎,切不可让任何迷信的思想侵入到我们的内心世界。将我们的心交给神,就必蒙保守!阿们。

TOP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37:流便的应许

我们在这里看见当雅各不同意让他们将便雅悯带去的时候,首先出来提出请求的就是雅各的长子流便。他以他两个儿子的性命作为担保,承诺一定将便雅悯带回来,请求他的父亲将便雅悯交在他手里。

我们首先从这里的说话者与听话者的关系来看这一节经文,圣经明确地说道:“流便对他父亲说……”也就是说,这是儿子与父亲的对话。我们知道,流便本是约瑟的长子,但由于情欲作怪,使他在众弟兄中失去了权柄,他希望他的父亲能够原谅他,所以曾经想以暗中拯救约瑟为他自己赎罪,但我们看见他的众兄弟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他们在他离开的时候就将约瑟卖了!这就与他本来的计划有了极大的冲突,但他也没辙!所以直到此时,他希望自己的话在父亲面前产生功效,因为此时他们正面临到饥荒的情形,甚至有着性命之忧!他以儿子的立场对“他父亲”说话,似乎要显明自己的孝敬,但这种显明未免有些虚假,因为是带有目的性的,所以自然就不真了!

我们看见流便对他父亲所说的,首先是一个假设,乃是他个人的假设。但我们在他的话语中看见,他为了显明自己的能力,就希望他的父亲将便雅悯交给他,说道:“我若不将他带回来交给你……”他似乎非常有把握自己能够将便雅悯带回来,但他的把握却没有任何依据,因为他连他自己的兄弟都看不住,否则西缅就不会被扣押在埃及地了!这只是一个假设,因为他已经失去了权柄,但他却并不知道,他连信实也失去了!非常明显,当他说这话的时候,似乎是非常有信心的,但他的信心却并不可靠,因为他的父亲是无法相信他的!不仅因为他曾经的所作所为,还有他接下来所说的话,更是让雅各不敢相信他!

流便继续说道:“……你可以杀我的两个儿子……”他竟敢以自己两个儿子的性命作为担保,在他自己看来,似乎这件事的把握非常大,但他却没有想到,这更加增了他在父亲面前的失信!一个连自己儿子性命都不顾的人又岂会是可信之人?非常明显,他本来是想以自己的儿子作为依据,来说明他自身的可信度,但这绝对是一件适得其反的事,因为他所要救的并非自己的儿子,而是自己的兄弟,我们就可以想象,连自己儿子的性命都可以不顾,这人会怎会顾虑到别人的儿子?——哪怕是自己父亲的儿子,也没有自己的儿子亲近啊!但他却拿自己儿子的性命作为他自己信实的依据,这完全是他自身生命自然的流露!在这里,我们不仅看见他对儿子的无情,也看见在他想象中,他对父亲的不知。他似乎以为他的父亲爱便雅悯过于一切,就连他的儿子的性命也会不顾了!但他没有想到,当他这样认为的时候,乃是陷他的父亲于不义,因为他认为他的父亲会因为便雅悯的缘故将他的两个儿子杀害,他认为他的父亲是一个残忍的人!这自然是他无知的表现,也是他希望得回自己尊荣之长子地位的愚昧之举。

流便继续说明自己的可信:“……只管把他交在我手里……”他说这话的时候,乃是自信的表现,但他却并不是指着神夸口,而是在说明他自己的能耐,因为他在他父亲面前表明,只管将便雅悯交在他的手里,这顾名思义是在说他的手上有保护的能力。他认为他自己是一个可以信托的人,所以他要求他的父亲将便雅悯“交”给他;他认为他自己的手上有保护的力量,所以他希望能够借着自己的手保护好便雅悯,并且能够将粮食带回。他的自信并不是出于神的,这就决定了他的失败,也同时决定了他在父亲面前的失信,对他个人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自信心的打击呢?我们不需要自信心,我们的信心应该完全建立在耶稣基督身上,因为知道若非神的坚固,我们的所信必然失败!流便所犯的就是这样的错,他太高看自己了,甚至连自己儿子的性命都不顾,只求得到父亲的重视。这岂不是为了眼前的好处而不顾永恒的祝福吗?眼前的好处是他个人的,而永恒的好处他却感受不到,所以他自然无暇顾及了!

他说这话,所要表达的正是“我必带他回来交给你”,似乎他已经确信他能够将便雅悯带回来了!他有这样的信心自然是不错的,但他却没有这样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权柄,因为他已经不可信了!他认为他自己能够保障孩子的安全,他深信他自己能够将孩子带回来,但这种认为和深信却是没有任何依据的,所以这是妄信!他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说话,而感觉并不可靠,或许这种感觉也是他自我表现的一种体现,他所要证明的是他自身的价值,所要显明的是他自身的能力,所要表明是他自身的权威……但只可惜,这一切都不出于神!他认为他能够将孩子从仇敌手下救出来,但他的能力却是有限的,因为当他在埃及地的时候,他所有的只是埋怨,却没有一点有建设性的意见,所以他的认为是完全错误的,这是他居然将自己错误的观念作为应许的依据,这自然是错上加错了!

流便所提的建议还有一个失败的地方,就是在时间上,因为这还不到生命垂危的时候,所以他所提的建议可以说是完全失败的!

TOP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38:雅各的禁止

我们在这里看见雅各对流便所提的建议表明拒绝之态度,因为他害怕便雅悯与他们同去会在路上遭害,在他的哥哥死后,雅各所爱的妻子拉结只剩下这一个儿子了,雅各对他实在不放心!雅各感觉到,如若他被带走,若在路上出事,雅各便是因他众子的原因将“白发苍苍、悲悲惨惨地下阴间去了”。

圣经在这里首先给我们看见“雅各说……”,也就是要表明这时说话的是“雅各”,所给我们看见的乃是他是以“抓住”的意思在说话。他要抓住自己的小儿子,不肯让他离开自己,因为对他甚不放心!这时的“雅各”完全被众子们在埃及的遭遇吓怕了,让他无法将自己的小儿子放心的交给他们,即便有流便两个儿子的生命作为承诺,他也不能放心的将便雅悯交给他们,因为他是“抓住”的“雅各”!

在雅各所说的话中,我们首先看见的是他对流便所提建议的拒绝。“我的儿子不可与你们一同下去……”这里给我们看见雅各拒绝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他拦阻自己的儿子与他们同往祸患之地,因为那时“下”方,去了要回来可不容易!我们都知道,要把高处的重物往下拉是非常容易的,但要把低处的重物往上拉就非常困难了!雅各正是感受到这条道路的危险,所以他没有任何的犹豫,一口拒绝了流便的建议!雅各不容便雅悯前去,这里讲到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理由:首先是“我的儿子”,因为那是雅各的儿子,而非他们的儿子,所以雅各害怕他遭遇不测!然后是“与你们”,因为他的众子无法让他放心,所以他不敢将自己的小儿子交在他们手里,因为约瑟正是在去找他们的时候失踪了的,雅各对他的众子表现出极不放心的样子!另外就是前面所说的“下去”,那是方向问题,这条道路的方向是往“下”的,下去容易上来难!还有便是“去”,也就是要离开雅各的面,这让雅各无法接受!这也给我们看见雅各性情中的弱点,就是太过关注自己的儿子们了!正是因为有这些因素,让雅各断然拒绝流便的请求!

雅各继续表明不让便雅悯去的原因,乃是因为“……他哥哥死了,只剩下他……”。这里给我们看见雅各已经完全深信约瑟死了,他已经完全接受了他的哥哥们暗中所传递那虚假的信息,就是约瑟死了!约瑟唯一被称作哥哥的兄弟便雅悯是“只剩下”的了!在雅各看来,只有约瑟与便雅悯是他的儿子,因为那时他与自己所爱的妻子拉结所生的,约瑟其余的兄弟虽然也都是雅各的儿子,但对雅各而言,都不是正宗的,因为那些不是附加的,就是来路不正的,所以无法让雅各心动!对雅各而言,只有拉结所生的儿子才能称为他的儿子!当约瑟的彩衣染了血被带到雅各面前时,他的心里充满了恐惧,便执著地认为约瑟死于非命了!直到这时,他仍然深信约瑟死于非命的讯息,所以他在这里指着便雅悯表明:“他哥哥死了,只剩下他……”因为在雅各看来,约瑟死后唯一能够让他心境平和的因素便是他的小儿子便雅悯了,所以他表明当约瑟死后“只剩下他”。那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取代的!

雅各以一个父亲的心情述说到他的感受,表明“他(即便雅悯)若在你们所行的路上遭害……”,这就是雅各所担心的。虽然并不是最让他害怕的,但也确是他所担心的。雅各唯恐他们还未到埃及地,便雅悯就已遭不测,即便他们去到了埃及地,他们也交不出便雅悯,还是没有办法购得粮食。非常明显,雅各表明他的担心,并不完全是在埃及地的,还有在去往埃及地的路上,雅各生怕便雅悯遭到不测,这便是他对孩子的特殊关心,以一个父亲的心态来拒绝其他儿子们的要求。虽然雅各表明,这只是一个假设,但正因为他们在埃及地的遭遇,让雅各疑虑重重,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害怕便雅悯遭遇不测,使得他们赔了夫人又折兵:既得不到他们所需要的粮食,又搭上小儿子便雅悯一条人命!在雅各看来,那可是他“只剩下”的独苗了!

雅各继续表明自己的立场,如若他们一定要将便雅悯带去,他若遭到不测,“那便是你们使我白发苍苍、悲悲惨惨地下阴间去了”。在希伯来民族的观念中,他们对阴间有一个共识,就是在地底下,这也是圣经后来给我们看见的真实情况,当可拉一党背叛的时候,神让地开了口,将他们吞下,圣经明确地说道,他们是“活活地坠落阴间”(民数记16:30)。我们在这里看见,雅各的时候他已经认识到了阴间就在地底下,所以他在对流便的话进行反驳的时候就表明,如若便雅悯在路上遭遇不测,“那便是你们使我白发苍苍、悲悲惨惨地下阴间去了”。我们在这里看见雅各所说自己的光景,似乎是非常凄惨的,他用了两个词来说明他当时的情况:“白发苍苍”、“悲悲惨惨”。所谓白发苍苍,即老年人的象征,这就是要让我们知道他的年事已高,在世上的时候已经不多了!悲悲惨惨,乃是述说他当时的心境,要表明他当时的光景,乃是不同于一般的悲惨,他所说的“悲悲惨惨”自然是过于一般性的“悲惨”了!因为他在世的光阴即将结束,这是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当年老的时候,是最需要人在身边的时候,而这时的雅各居然要面临到身边无子的光景,这对于一向身边子孙环绕的雅各而言,将是何等残忍的一件事!雅各深感这种危机,他害怕这样的事情临到自己,虽然身边子孙环绕,但两个最爱的儿子却要相继离自己而去,他又于心何忍?所以他在感受到这种危机感的时候表明自己的恐惧心理,乃是通往阴间的死亡之路上最为凄惨的事!

一个老年人,在壮年丧子的情况下,老年的时候又要丧一子,这种悲惨凄凉的事情是何等的残忍!但我们在这里却看见了雅各已经失落了神同在的平安喜乐,他完全忘记了神的应许,却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见的,耳朵所听见的,却没有接受神在内心所给予的祝福、平安与喜乐!

TOP

创世记第四十三章

1:那地的饥荒甚大

圣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

由于时间的过渡,圣经给我们看见一件事情,就是“那地的饥荒甚大”!非常明显,这是一个转折点。圣经通过描述那地的饥荒甚大,来告诉我们,法老的梦成就了,约瑟的解释成为了真实!这饥荒的甚大程度已经让人忘记了丰年的丰收!圣经给我们看见,这饥荒的甚大不仅在埃及地,也蔓延到诸如迦南地等埃及周边国家。这里是要让我们知道,约瑟虽然不在迦南地,不在父亲身边,但他的心却一直存装着自己的故乡亲人,一直惦记着神对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应许的赐福之地。圣经藉着这一段经历的描述让我们知道,约瑟虽然离开了家乡,但他的心却在家乡,并且他一直未忘记自己是希伯来人,是过河之人。

圣经在这里说到,“那地的饥荒甚大”,这里给我们看见几方面的信息:首先是饥荒的蔓延达至“那地”,也就是约瑟的哥哥们和父亲所在的埃及地,这是前面已经述说过的;圣经又让我们知道,临到那地的危机是“饥荒”,也就是粮食的短缺,正如约瑟对法老之梦的解释,这是要让我们知道,神所命定的事情必定成就!圣经也给我们看见,临到那地的饥荒是非常之大,圣经用“甚大”二字来述说这种饥荒的程度。非常明显,圣经在这里要让我们知道的不只是饥荒之大,更是要让我们知道神所命定的,就必成就!

圣经首先告诉我们,饥荒的蔓延程度已经达到了“那地”,即迦南地,乃是神所应许赐给亚伯拉罕、以撒、雅各那应许之地。这似乎非常不可思议,在神所应许赐福的特殊土地上,居然会有饥荒的临到,而且不止一次,从亚伯拉罕时代就曾有过,直到以撒时代也曾发生过,到雅各末年的时候,饥荒又一次临到,这一次一次的饥荒都给我们看见,似乎神并没有赐福给那神所应许赐给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地,反而让那地不断地经历饥荒之灾,还要他们到外地去暂居,才能得到生命的保障!“那地”似乎没有蒙神赐福,反倒遭遇咒诅,但我们却看见,无论是亚伯拉罕、以撒,还是雅各,他们都没有因为饥荒而灰心过,虽然他们因着饥荒而离开过那地,但他们的心却从未离开过!因为他们知道,“那地”原是神所赐予的,是归属于他们的,虽然暂时看不见什么好处,但他们却深信那地必然是要蒙祝福的,所以他们在那地扎根。

所临到那地此时的危机乃是“饥荒”,也就是断了粮食。饥荒,乃是让人没有食物可吃,就着属灵的含义而言,非常明显,就是没有神的话语临到。圣经给我们看见:“主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必命饥荒降在地上。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阿摩司书8:11)非常明显,神的话是解决饥荒危机的唯一出路,我们在埃及地看见了,正是因为有神的启示临到法老,又因有约瑟从神领受的智慧之言对梦的解释,使得埃及人能够安然度过饥荒之灾!饥荒,乃是使人无法得到食物的需要,白白地劳苦,却没有任何的收获,也就是说,让人所有的力气都白费了!很多时候,我们也时常做一些白费力气的工作,因为我们没有神的话,所做的一切都是枉然!这就是我们生命的饥荒,虽然有力量做事,却没有做事的收获,因为不在神的心意中。

圣经又给我们看见,那地的饥荒非常之大,圣经用了“甚大”二字来描述这种饥荒的程度。所谓甚大,自然是不同凡响,这乃是约瑟解梦的应验,就是他所说,那后来的饥荒让人忘了先前的丰收。这里给我们看见那饥荒的程度,不只是普通的饥荒,也不是一般性的大饥荒,圣经用了“甚大”二字来描述这次的饥荒,正是要说明这次饥荒的程度超越了人所能领受的程度。“甚”乃是说明程度性的,是超越了平常的,也就是说,“甚大”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普通的“大”。

圣经在这里给我们看见,那地——即迦南地又一次甚大的饥荒,乃是从埃及地蔓延过来的,但这种蔓延度实在太强,使迦南地都感受到这危机的不同寻常。很多时候,我们属灵的生命也会像迦南地一样,因着埃及地的饥荒而感受到危机。非常明显,这饥荒的源头是在埃及地,但埃及却不愁衣食,这是非常稀奇的事情!当今的基督徒不也是如此?由于世界的罪恶导致的各种饥荒,让神的儿女在其中受到了相当的影响,然而世界上却有所谓解决饥荒的方法,难道我们都要向世界靠拢,才能解除饥荒的危机吗?当初的雅各家族成为我们的借鉴,他们前往埃及地,固然是因为他们生活所需,但却让他们在埃及地为奴四百年,这是非常痛苦的,但愿成为我们属灵生命的警戒。

TOP

创世记第四十三章

2:雅各家的实际情况

圣经在说到一个时代性的实际情况后,又将重心转移到在迦南地寄居的雅各家族中,这是整个世代的中心家族,尽管划时代的人物不在其内,但这个家族却是特殊的,他们已经与划时代的人物有了接触,只是他们并不知道!

圣经说到,由于前面所表述的原因,即“那地的饥荒甚大”,所产生的结果便是可想而知的了!圣经给我们看见,“他们从埃及带来的粮食吃尽了”,这是必然的结局!由于饥荒并没有因为他们有了粮食而不复存在,却仍然在继续的过程中,时间之久必有七年,这是他们不知道的!正因为时处饥荒年代,他们所带的粮食自然无法满足他们的根本需求,所以他们的粮食很快地又用尽了!圣经接着告诉我们,雅各便提出要求,让他的众子们再次前往埃及,去为他们的家籴粮。

这里首先给我们看见的便是一个实际情形,就是“他们从埃及带来的粮食吃尽了”。我们知道,他们——雅各的众子从埃及地带了许多粮食回到迦南地他们的父亲雅各那里,这些粮食自然够他们吃用一阵子,但毕竟数量有限,又因前面所说“那地的饥荒甚大”,他们的粮食自然会有用尽的一天,这是必然性的结局。由于他们并不是在粮仓周围,他们的粮食虽然丰厚,但却无法让他们食用七年之久,粮食总有用尽的一天!我们在这里看见,很快地,时间进到了这一刻,他们的粮食吃尽了,因为他们的粮食是从埃及带来的,所以必然会吃尽!这也就说明他们并不在粮食的源头周围,而是离开粮源甚远,所以他们所带的粮食只能够他们食用一阵子,那自然是不能完全彻底地解决他们的生活所需。在甚大的饥荒面前,他们的粮食用尽了!因为那是“从埃及带来的”,并不是迦南地的。很多时候,我们一直活在这种属灵光景中,总是依靠“从埃及带来的粮食”度日,这个结果便是在饥荒中所有的粮食都被“吃尽了”,因为在我们的意识中,希伯来尚未立国,这种现象是自然的!即便立了国,他们若处于“籴粮”的属灵光景下,终有一天也会遇上“他们从埃及带来的粮食吃尽了”的情形。我们必须知道,我们不能依靠别人的粮食,尤其是埃及的,那不能满足我们生命真实的需要,或许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我们能够享受到埃及有粮的好处,但这并不能根本解决我们的问题。圣经通过这一段的记载让我们知道,由于他们的粮食是“从埃及带来的”,所以终有“吃尽了”的一天!而且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见“他们(约瑟的哥哥们)的父亲(雅各)就对他们(约瑟的哥哥们)说……”这里给我们看见雅各感受到了生活的危机,便对他的众子有所要求。圣经在这里让我们看见雅各所处的位置是“他们的父亲”,也就是约瑟的哥哥们的父亲,这是要让我们知道,此时的雅各完全不能体贴神的心,感受不到神的心意了!他与约瑟的哥哥们站在同一立场上,认为埃及宰相是有意为难他们,他完全不知道埃及的宰相做这些事的原因,是因为神曾经在异梦中的启示。非常明显,雅各完全感受不到埃及宰相的真实身份,因为他也受到他众子们的影响,这也许正是说明时间进到了约瑟的时代,雅各的身份在这里乃是“他们的父亲”,也就是约瑟哥哥们的父亲。

雅各以一个父亲的立场对他的儿子们说:“你们再去给我籴些粮来。”这是一个要求性质的祈使句,似乎带有命令性质,但主要则是以要求的性质发出的。我们看见,雅各所要求的乃是粮食,但必须有人去籴粮,圣经就此说明,他要求“你们”,也就是约瑟的哥哥们前去,但这一次所被差遣去的共有九名,因为有一个已经被扣押在埃及了!雅各要求他们去籴粮,由于是第二次,所以他在这里表明,这一次的“去”乃是“再去”,这里所说的意思就是这一次去的意义与前一次完全一样,目的专为籴粮,正如他所说:“你们再去给我籴些粮来。”雅各这样说,给我们看见此时的他是一个非常自私的人,因为他的要求乃是让他众子们“给他”籴粮,以满足他个人的需求,却没有一点顾及到他众子们的需要。其实这也难怪他,因为他所爱的儿子已经不在了,他岂能再顾及到其他儿子的需要?所以此时的雅各完全只顾自己了!他知道自己的需要,却不知道他众子们的需要,因为他们现在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保,又如何敢前往埃及地为雅各籴粮?如若他们的性命不保,雅各又如何能够得到他们所籴之粮?这一“去”一“来”又有何意义?不过是白费功夫浪费时间罢了!但雅各却没有想那么多,他只是看见当时他自己的需要,却没有想到他儿子们的需要,因为他已经被约瑟的离开搅得思想混乱了!我们在这里又看见,雅各所要求的只是一些粮食,但他却不知道,神所要给我们的是整个大粮仓……

这里给我们看见雅各家的实际情况,乃是粮食用尽,这就导致约瑟哥哥们的父亲向约瑟的哥哥们提出要求,希望他们再去埃及为他籴些粮食来。但是,他似乎完全忘记了约瑟哥哥们对他说的话,就是要让便雅悯与他们同去……这是后话。

TOP

创世记第四十三章

3:犹大转述约瑟的话

我们在这里看见,当住在迦南地的雅各因饥荒而粮尽仓绝的时候,便提出要求,让他的儿子们前往埃及地,再去为他们的家籴些粮来。此时,犹大便将在埃及地的听闻再一次强调在父亲面前,说明约瑟谆谆地告诫,强调他们必须带着他们的兄弟同去,如若不然,他们就不得再见那人的面。

我们在这里首先看见,犹大的回答是在雅各感受到饥荒的危机后,也就是当他们粮尽仓绝的时候,是他们的父亲感受到没有粮食,并且提出请求的时候。犹大在这里显出一个代求者的榜样,就是要看准时机、把握时候。我们看见流便与犹大有着极其不同之处,虽然流便也曾为籴粮一事求他的父亲,容许他将小兄弟带在身边,但非常明显,他选错了时候!或者说他根本不懂得神的时候!在当时,他们的粮食刚刚运回,他们根本不必为粮食担忧,又如何会想到有下一次的籴粮呢?所以雅各根本不会考虑他的建议,根本不可能让便雅悯与他们同往埃及地,因为在他眼前所充满的都是凶残的状况,他岂能容许自己所剩的唯一所爱的儿子去面对如此凶残的情形呢?非常明显,流便的建议不被接受,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懂得时机的重要性。我们在传福音的侍奉中,也要学会等待神的时候,因为这本是神的工作,自然要在神的时候运作才会有功效!我们在这里有一个学习:怎样才算是神的时候?我们看见,当他们带着粮食满载而归的时候,他们根本不会考虑到粮食的危机,流便的请求就无法得到应允,这便说明是神的时候还没有到!而这时,他们粮尽仓绝了,即将面临生活的危机,犹大便提出要求,这就是神的时候!我们从这里来看神的时候,那就是当人最需要的时候,或者说是人感受到最需要的时候。平时,我们向人传福音非常困难,但当人面临危机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向那些人传福音非常容易!因为那就是神的时候!耶稣基督在世的时候,曾经一再地说道“我的时候还没有到”,只有一次,他表明自己的时候到了!那就是在有人要求见他的时候,耶稣说起:“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约翰福音12:20—28)在传道书里,所罗门王强调说明:“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传道书3:1)可见神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犹大选准了时候,在最恰当的时机,他提出了要求……

在这个要求中,我们首先看见犹大转述约瑟(在他们看来是那地的宰相)的话,说明那人曾经地谆谆告诫。非常明显,犹大的话中充满了对那人的敬意,这种敬意不仅是尊敬,还包含了畏惧。他强调说明那人的话是“谆谆地告诫”,实在是表明他们当时的恐惧感,也是在强调说明那人话语的权柄不得不让他们慑服。“谆谆地”,乃是说明态度的严肃性;“告诫”,则是说明语气的沉重性。犹大在这里也表明了他们对埃及宰相约瑟的恐惧,因为他们对那人一无所知,而那人对他们似乎一望见底!

犹大转述那人的话:“你们的兄弟若不与你们同来,你们就不得见我的面。”这里给我们看见犹大对约瑟的话语的记忆深刻,实在表明约瑟的话语所充满的威慑力。犹大对父亲如此转述,正是要让父亲知道,如若他们不将便雅悯带去,他们就无法见那人的面,因为他们无法面对那人,这是那人所表明过的!他们并不知道目的,只是将那人的话语转述,说明他们的兄弟必须与他们同去,否则他们就无法籴得粮食回来,那他们就不必再枉费力气白跑一趟!这不仅徒劳,还要费劲物力财力人力,百害而无一利!犹大的转述乃是要让他们的父亲知道带小兄弟去的必要性,因为这是那人的谆谆告诫,是非常重要的强调。

在犹大所转述约瑟的话中,我们首先看见的是“你们的兄弟若不与你们同来……”,也就是说,这是他们带便雅悯去的必要性。这是一个假设,但在这个假设中我们却可以感受到约瑟对他们的期望。非常明显,他们首次前来埃及,乃是十个兄弟同来,但便雅悯却不在其内,乃是因为雅各不放心将便雅悯交给他们,所以这就显明了一个信息,便是便雅悯无法与他们同行。我们知道,同行必须同心,正如圣经所说:“二人若不同心,岂能同行呢?”(阿摩司书3:3)他们无法经历到约瑟与他们同行,因为约瑟的圣洁定了他们的罪,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邪恶与污秽,这便导致他们对约瑟的仇恨,将约瑟卖给以实玛利商人,故此他们自然无法同行。但约瑟的要求非常奇妙,他所要求的乃是“你们的兄弟……与你们同来”,也就是要便雅悯与他们同行,这其实是对他们生命的一次试验,要知道他们是否被改变,要知道便雅悯是否能够与他们同行,因为这关乎他们每一个人自身生命的改变,也决定着约瑟是否到时候与他们相遇了!约瑟的话是要知道他们在父亲面前是否已经蒙信任,但我们在前一次的对话中看见,雅各对流便可以说是完全不信任!非常明显,那是因为流便对神的旨意一无所知,没有把握准确,但犹大此次出场,正是要取得父亲的信任,以得允许将便雅悯带在身边。在约瑟的要求中,我们看见的是试验他们弟兄同心的程度,是否能够达到同行了!但在雅各看来,这似乎有点强人所难了,因为他对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可说是完全不知情!

犹大表明,那是埃及宰相的要求,如若不能满足这个要求,所得到的结果便是“……你们就不得见我的面”。我们深信,雅各家族的众子没有一个愿意再去见埃及宰相的面,因为他们都对他充满了畏惧,这也是自然的,因为他们无法认出他来,即便认出了,他们也无法面对约瑟!但我们在这里看见,犹大所传递那埃及宰相的警告乃是“你们就不得再见我的面”,这不仅是使他们无法见到约瑟的面,而且还说明了他们无法救出他们的兄弟西缅,更是让他们在饥荒年代中无法得到维持生命的粮食!为了救出他们的兄弟西缅,也为了换取维持生命的粮食,他们必须再次前往埃及地与那地的宰相见面,尽管他们不愿意,但这却是必然的!犹大在这里强调这种必然性,正是要让父亲知道,为了生命的需要,让他们带便雅悯去作为试验,因为如若不带便雅悯前去,他们在迦南地同样会受到生命的威胁,便雅悯的生命仍然难保!

犹大在转述约瑟话语的同时,也在表明他们所面临的实境,因为这是关乎生命的问题,也关乎着整个以色列家族是否能够继续维持,更是关乎着亚伯拉罕所承受的应许是否能够成就在他们中间!

TOP

Processed in 0.012416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