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一)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12:约瑟的断言

为了促动奇妙的安排,约瑟继续他的演戏,并未立刻公布自己与他们的关系,却一再强调他们来此处的目的是为了窥探这地的虚实。

约瑟首先否认他们的说法,以“不然”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说明他们的话语是虚假的!“不然”二字在这里的作用是否定,否定他们都是一个人的儿子的身世说法,强行说明他们是奸细。

约瑟以“必是……”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似乎十分强硬,不给人辩驳的机会,就强行将自己的认定加在他们头上。按计谋来说,这是非常需要的;按世界的说法,只有强硬才会产生真实。这时的约瑟是以一个埃及宰相的身份说话,自然要有一些埃及人的手法,免得被猜忌,使自己的计划落空。“必是”二字的应用重于加强语气,说明他的个人自信!

约瑟以“窥探这地的虚实”来定位他们来此地的目的,他们既然被自己称为“奸细”,自然有他们来此地的目的,约瑟便认定他们是来“窥探这地的虚实”,这正是“奸细”的特别工作之一。窥探,乃是寻找一处的破口,因为自己对他们特殊的认识,知道他们生命中有很多的破口,约瑟便用“窥探”一词说明他们的生命很有问题,也同样暴露了埃及的防线上也有很多问题需要防备。“虚实”,正是说明这种问题的存在,约瑟似乎在以此警戒埃及人需要加强某种特殊的防备,否则像自己这样的人还有可能会被下在监里的。

作为埃及的宰相,约瑟可谓尽心尽责;作为希伯来人,约瑟一切都以梦为重;作为以色列的爱子,约瑟暂时搁置感情的压抑;作为十个哥哥的兄弟,约瑟以弯曲对待乖僻的人……这是我们所当学习的!

TOP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13:弟兄们关于家庭的介绍

由于约瑟恐吓性的断言,让他们不得不公诸自己的家室。他们说明自己原有兄弟十二人,有一人在父亲那里,有一人不在了,其余的都在这里。

在他们的说明中,他们首先自称为“仆人”,这便说明约瑟的第一个梦的成就已经完全了!约瑟不仅在事业上领导了自己的弟兄们,也在身份上成为弟兄们的主人。这并非出自约瑟的口,而是出自弟兄们的口,或许是出于恐惧心理,或许是由于无知无识,但他们的自称却是决定了他们的地位,乃是低于约瑟的。他们说明他们原是弟兄十二人,“原是”二字表明一件事,就是事情原来的样子,这就是“是”与“成了”的区别:“是”乃是表明事物本来的样子,“成了”则是表明事物后来的样子。圣经中给我们看见“是”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字眼:它不同于“有”,这乃是整体与分体的区别;它不同于“作”,这乃是位分与职分的区别;它不同于“像”,这乃是绝对与相对的区别……它也不同于“成了”,这乃是本来与后来的区别。约瑟的弟兄们声称他们“本是”弟兄,正是表明本来与后来的不同。这里给我们看见约瑟的弟兄们有了“弟兄”情谊,似乎与约瑟在家里的时候截然不同,他们之间不再有纷争,却是充满了“弟兄”间的和睦,这是约瑟在家里是从未感受过的!他们说明自己原是弟兄“十二人”,似乎在表明自己的兄弟多多,但他们却不知道在面前的这位也是其中之一……实在伤感!

他们继续补充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乃是联于共同的一个人,他乃是“迦南地”的“一个人”,他们都是他的“儿子”。圣经在这里给我们看见他们已经认定以色列的身份为迦南人,而非希伯来人,因为他们在迦南地居住已久,但似乎却忘记了自己的根本身份——希伯来人:独特的上帝选民!这是他们与约瑟的不同之处,约瑟一直自称为“希伯来人”,因为他纪念自己乃是神的选民,而他的弟兄们却总是称自己为迦南人,这就是他们并未在心理上接受自己乃是独特的民族的事实。他们乃是属于世界的,约瑟则是属天的!虽然约瑟在埃及地,但他的心却是一直活在神的面前;而他的哥哥们虽然一直住在神的应许之地,但他们的心却已经偏向世界,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与神有直接的关系,乃是通过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才与神发生关系的!但信仰并不是仰赖家族的传统,而是个人生命与神发生关系,所以他们自己并未更新,他们的信仰乃是依赖家族的荣誉。

他们继续表明,“顶小的现今在我们的父亲那里”,这便将他们自己推向了绝路,因为他们声称自己还有一个兄弟未来!顶小的,乃是最为宝贵的,因为这乃是父亲年老所生的,又是父亲所最为宝爱的!但由于约瑟的被卖,使得约瑟对他们的行为需要加以了解,免得像自己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胞弟身上。他们将“顶小的”告诉约瑟,乃是让约瑟知道自己的诚实,并不因为有一个人没有来到此处而将他隐瞒。但他们这样的认定又表明了自己有意将兄弟出卖,虽然并未付诸于事实,但在约瑟耳中却会无意中造成这种感受……这是后话。他们将自己小兄弟“现今”的状况告诉约瑟,为要让约瑟知道自己的诚实。他们说明自己的小兄弟正在“我们的父亲那里”,也就是说,他们的父亲还存活于世,与自己的小兄弟父子相连,无法分开。但我们在这里看见的不只他们的父子关系之密切,乃是因为约瑟的被卖,更多的或许还是要表明他们并未遵照神的旨意:“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创世记2:24)

他们继续说道:“有一个没有了。”这似乎是在说明一件惨事,因为有一个兄弟“没有了”,或者说离开他们了!这种“没有”对他们而言,似乎感觉是死了!因为希伯来人的“死”意思为隔绝。也就是说,当他们在说“有一个没有了”的时候,就是表示他们认为有一个人死了!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句话背后的深意,他们似乎已经在为约瑟的离开而伤感,甚至他们错误地相信了自己的谎言,认为约瑟确实死了!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相信自己曾经的谎言,因为我们的记忆力有限,对很多事情记忆不清,为了遮掩某种罪恶的行径制造谎言,甚至将谎言当成事实宣传,导致后来自己都相信这谎言是事实了!约瑟的哥哥们正是由于在约瑟被卖后欺骗父亲说约瑟被野兽咬死了,结果直到这时,他们还认为约瑟“没有了”!

由于约瑟断言他哥哥们是奸细,来这地窥探虚实,使得他们心里充满了恐惧感;在恐惧感的心理压力下,他们将自己的身世和盘托出,这便将自己交出去了……

TOP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14:就着弟兄们的话约瑟认定他们是奸细

当雅各的十个儿子们将自己的身世告诉约瑟时,约瑟就此强调说明自己的认定,他几乎可以肯定他们就是奸细了!

约瑟在这里以宰相的身份说话,在这一段对话里面,约瑟的每一句话都是以埃及宰相的身份说的,要使得自己的梦得到应验。

约瑟强调说明自己的认定,乃是从自己前面的说法开始进入:“我才说你们是奸细……”才,乃是刚才的意思,就是约瑟自己前面所说的话。这里约瑟所要表明的是自己的先见之明,所以他用“才”。但我们却知道他的认定是错误的,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知道呢?但为要成就神在这件事上以前所给的启示,他必须作出这样的认定!因为他是神的仆人,不能受任何情感的牵制,无论是站在神仆人的地位上,还是站在埃及宰相的地位上,此时都不是他与弟兄相认的最佳时机,他必须隐瞒实情!但他已经表明自己的认定,认为他们都是奸细,来这里有特殊的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他需要为埃及国做一件洁净的事,让奸细的计谋败坏!于是他在这里更是强调的说明自己方才的认定是正确的!

要表明这种正确的认定,约瑟强调说道:“……这话实在不错。”这话,乃是指着说他们是奸细的话。实在,乃是一种强调性语气的说法,表明自己所说的有根有据。不错,乃是正确之意,却是以否定错误的方式来表达的,用意为强调说明。我们看见约瑟强调自己的话语,因为这话乃是出自埃及宰相之口!这话的真实性不容置否,因为约瑟的身份崇高。约瑟的认定乃是有根有据的,让他的哥哥们无法辩驳,只能无言以对!因为他们将自己完全的交出,使得他们无法在埃及宰相面前站住,所以他们只能忍受一切来自埃及宰相的羞辱了!即便是错误的,也被说成正确的;而自己正确的身份,却反而遭到错误的否定,因为他们地位卑贱!

约瑟以埃及宰相的身份说话,一切都是以埃及国的国事为重,让他的哥哥们无法找出任何疑虑之处,因为他们实在无法认识约瑟了,也不敢认识他!

TOP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15:奇怪的要求

约瑟在这里提出一个奇怪的要求,乃是通过起誓的方法提出的,为要表明这个要求的慎重性。但约瑟提出这个要求乃是在亲情的压力下,所以有些词不达意了!他所提的要求乃是让他们的小兄弟到这里来,否则就不让他们回家,要对他们的身份进行验证。但这个要求明显不合理,因为他们若不回家,他们的小兄弟根本不知道他们的事情,又如何会来到此地呢?所以约瑟这时所说的话乃是自相矛盾的,因为他的心已经被兄弟情谊搅乱了!

约瑟为了显明自己对弟兄们所说的话语的慎重,他便以法老的性命起誓!“起誓”本就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又加上法老的性命,足见约瑟对与他弟兄们的事情是何等的重视了!约瑟在这里表明自己与法老的关系之亲密,甚至可以以法老的性命作为起誓的依据,这乃是关乎人命的,而且所关乎的人命并非普通人之性命,而是埃及国王的性命,我们可以想象约瑟在那地的权势身份,又可以知道他是如何的深得民心了!因为法老的性命乃是关乎整个埃及国的兴盛昌荣,能够拿出埃及国王法老的性命作为自己起誓的依据,足以可见约瑟在埃及的声威名望了!非常明显,约瑟的声威名望不仅居于他的权势威望,这是让人恐惧的;也在于他的智慧能力,让人对他绝对信任,甚至连国王都愿意将自己的性命交给他。约瑟得人心,并不在于他的权势威望,而是在于他有神的启示,一切都在神面前进行。他的“起誓”是生命的表彰,是必然的说明,是不可更改的,也是不会更改的!

约瑟所要求的乃是让他们的小兄弟来到这里,因为他们的小兄弟乃是自己的胞弟,是自己深深怀念的!约瑟以假设性的话语来要求他们的小兄弟来到这里,但这无非是妄想,因为没有任何理由让他来,也没有任何方式让他前来!所以约瑟提出的假设性要求“若是你们的小兄弟不到这里来……”是不合理的!他们都没有回去,他们的小兄弟就无法知道约瑟要求他们带他来,他又怎么会来呢?但约瑟假设性的话语实在是矛盾重重,这个假设的结果竟然是“你们就不得出这地方”!若他们不出这地方,他们的小兄弟就不会知道他们的事情,也不会知道他们被软禁了,更不会知道埃及宰相想要自己去做交涉,才肯放他们出来!所以约瑟的要求似乎有些过分了,有些词不达意了!但若是以亲情的感受来看,这确是合情合理的,可惜他们并不知道约瑟的身份,又如何感受到他所说的话语背后的矛盾心理呢?

约瑟继续表明,只要如此,“从此就可以把你们验证出来了!”从此,表明从他们的小兄弟来的时候开始。约瑟所说所做一切事的目的就是要让以色列的儿子们将自己的小兄弟带来,作为他们所说之话的验证。约瑟自己未曾尝到过弟兄情谊的甘美,他想要知道自己的弟弟是否感受到自己未曾感受过的,这乃是一种转移性的期望。对约瑟而言,他没有感受过兄弟情谊,自然希望自己的弟弟有所感受,但自己却不能让弟弟如此感受到,而自己的哥哥们对自己的恶行使得他实在不放心他弟弟,唯恐哥哥们对自己的胞弟也像对自己一样,就以此来试验他们。这种“验证”不仅是直接对他们所说之话的验证,也是间接对他们兄弟之情的验证。他害怕便雅悯遭到自己曾经有过的遭遇,这便使他期望看见自己的兄弟,以此为他们兄弟情谊的验证,目的是要知道他们是否悔改!

约瑟拥有特殊的尊荣权贵,使得法老愿意为他倾命,但他的兄弟情谊却使他的话语中充满了矛盾,因为情感的压力太强大,让他难以恢复理智,使他辞不达意了!

TOP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16:约瑟原本的意思——恐吓性的言语

约瑟的言语中充满了矛盾,为了将这种矛盾解化,他便加以解释:他容许他们中间的一个人回去,把他们的小兄弟带来,其他人则被囚在这里,作为验证,免得他们逃跑不归。约瑟说明,如若他们所说的话语无法验证,他们就被定为奸细!

此时,约瑟首先为他们提出一条策略,就是“须要打发你们中间一个人去……”。这是必须的,因为无人报信,他们的小兄弟就无法得知他们的讯息;约瑟容许他们的“打发”,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权利,无论于情于理,约瑟都不能剥夺这种权利;被差遣的只能是“你们中间”的,因为没有其他人知道他们究竟从哪儿来,约瑟自己又不能离开;约瑟只容让他们一个人离开,这是约瑟的本意,因为约瑟久未与弟兄交流,实在舍不得与他们分别,又不好直说,故以凶恶的语气只容让他们一个人离开;让他们中间一个人“去”,这是他们的方向概念,因为这时,埃及是起源地,迦南却是目的地。约瑟让他们改变方向,改变地域概念,这是要试验他们,知道他们向着神的心如何。约瑟自己对家乡的怀念极深,但由于各种因素,自己无法离开,但我们却可以知道,他的心一直在神的应许之地,直到他死的时候!

约瑟提出这个要求,目的是要那被差遣离开的人“把你们的兄弟带来”。这是约瑟对他们的试验,要知道他们的兄弟情谊究竟如何,要知道他们对待便雅悯是否与对待自己一样,抑或他们的生命有所改变,以父亲的关心为自己的关心,看便雅悯为自己的骨肉。约瑟特别强调“你们的兄弟”,因为他自己也是“你们的兄弟”之一,所以对他们的“兄弟”概念有相当的了解,他不敢十分相信他们的“兄弟”概念,因为自己的遭遇使他惊恐,所以他要他们将他们的那兄弟带来。带来,又是一个方向感的动词,乃是从别处带到此处之意,意即他们所要带来的人是在别处,约瑟要他们将其带到此处。他们自然不知道约瑟的用意,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也不敢相信面前的这位就是他们的兄弟之一,也就是他们所说的“没有了”的那兄弟。

约瑟继续表明他的意思,要将他们其余的人都囚在此地,作为他们身份的验证,直到他们的兄弟来到。非常明显,这时的约瑟乃是以兄弟情为重,他似乎忘了他的父亲,忘了他父亲的感受!但约瑟如此之举目的在于对他的弟兄们恐吓,让他们不怀疑自己是他们的兄弟约瑟,将自己的真实身份隐藏,为要成就自己曾经的梦!

约瑟又强调说明,如若他们所说的话不是真的,约瑟便以法老的性命起誓(肯定地说明),他们就是自己所说的奸细!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见约瑟所说维系法老性命之事,让我们更加深信约瑟是如何地让法老心悦诚服,无论是智慧能力,约瑟在埃及遍地都是极其超越的,连法老都愿意将自己的性命交给他的誓言!约瑟说明,他们所说若不是真实的,约瑟的起誓却只是一个断言:“你们一定是奸细。”这用誓言来定规,似乎有些过分严重,而且是以法老的性命作为起誓的依据,按我们的眼光来看,似乎有些玩得过火了!但约瑟如此说,正是为了表明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因为奸细一事可大可小,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安危,使得约瑟不得不以法老的性命起誓!既然约瑟认定他们是奸细,就自然应该用对待奸细的方法对待他们,以免露出破绽!

约瑟的演戏功夫虽然不是很完美,但在那个时代,却也够逼真了!为了免除他们对自己的猜测,约瑟对他们进行生命性的恐吓,却不给他们知道自己将如何对待他们,只是说以奸细的身份定他们的罪,至于后果,却未明说,更让他们胆战心惊!

TOP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17:雅各的十个儿子被约瑟下监

圣经给我们看见约瑟在矛盾的心理压力下,将他的十个哥哥们下在监狱里,囚禁他们三天之久。

约瑟的矛盾心理乃是居于对神所给的启示的尊重与兄弟情谊之间,让他甚为矛盾!按理来说,约瑟完全有理由不顾心理压力,大胆地凭自己的心意而行,因为这是神的许可,而且他们也曾经多多地得罪过他,但约瑟却没有纪念他们所行的恶,因为约瑟的心里充满了爱!这种爱是从神而来的,超越人际关系与情感联系的,也超越人道主义的爱极生恨,这种爱是超越理性的,因为源头乃是来自于神!在这种心理压力下,约瑟不断地学习对付自我,让神的旨意成就在他身上,这才是他所看重的!为此,他将兄弟情谊放在一边,以神的旨意为重,尊重神的启示,照着这启示行。他将他们下在监里,并非出自报复心理,因为他们之间的障碍对约瑟而言根本不存在!或许在约瑟的弟兄们心里,这种仇恨占了很大的心理空间,但对约瑟而言,这些根本就是无有!但是约瑟为了神所启示的梦,他便仍然以恐吓的态度将他弟兄们下在监里,目的是要对他们进行考验!

圣经在这里有一个特别的强调,就是他们被下在监里的时间的强调说明,乃是三天。这三天对他的弟兄们是一种试验,约瑟要知道他们的心理是否惦记自己的家庭,惦记自己的父亲,同时也要偷听他们的对话,目的是要让约瑟自己也知道自己父亲的实际状况!(假设性猜测——个人领受)约瑟将他们下在监里,足有三天的光阴,对约瑟自身而言,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要知道他们是如何在这三天内反省自己曾经的过失的,约瑟可就有得忙了……

约瑟将自己的弟兄们下在监里,对情感丰富的约瑟而言,这实在是需要强烈地对付的,因为约瑟的感情色彩太重,这就会促使他性子急躁!这三天却是约瑟自己要接受对付的时候,又有约瑟为他哥哥们特别预备安静回忆的环境,约瑟的哥哥们心里产生了大的争战……

TOP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18:约瑟的信仰告白

时间到了第三天,约瑟或许想到了父亲的粮食需要,便将他的哥哥们带出来,以表白的语气说明自己是敬畏神的,所以只要他们照着他的话行,就可以存活。这是给他的弟兄们开出一条生命的道路,让他们不致在对死亡的恐惧中消没。

我们首先看见一个持续性时间:“到了第三天……”。圣经并不是直接写“第三天……”,而是说明“到了第三天……”,这就是要让我们看见这三天在神面前的价值与意义,是蒙纪念的。我们并不知道这三天内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这三天内他们都被约瑟下了监,乃是在狱中度过的。既然是被纪念的,那就是有纪念意义的,在狱中值得纪念的,我们可想而知,一定是为过去的恶行忏悔!从前面所记录的他们被约瑟“下在监里三天”直到这里所说“到了第三天”都给我们看见一个共同的信息,就是这三天是非常有纪念性意义的!虽然他们在监狱中,但这三天的意义过于他们出卖约瑟后二十多年的生活!我们可以知道,从约瑟被卖整整二十年间,以色列家唯有犹大与他玛的家事这一桩事情在神面前蒙纪念,其它的都不被记录在案!二十年的计算乃是根据约瑟的年龄而来:约瑟被卖的时候年十七岁,出监狱的时候三十岁,然后就是七个丰年,荒年开始的时候约瑟的年龄则为三十七岁,而以色列家族的事情是从荒年以后开始重新记录的,所以便是超越了二十年,以色列家族的事不被纪念了!但是这里三天的时间却越过了那二十多年的光阴,因为是蒙神特别纪念的!

三天的日子已满,约瑟便将他的哥哥们提出来,与他们交流。这里首先给我们看见两方面的交流,乃是关于约瑟自身的信仰问题与在他们中间的权柄问题。关于约瑟自身的信仰问题,约瑟表明“我是敬畏神的”;关于约瑟在他弟兄们中间的权柄问题,约瑟表明“你们照我的话行就可以存活”。

我们在这里首先看见约瑟信仰的自我告白:“我是敬畏神的……”敬畏神,这便是约瑟的信仰,从他一生的经历中,这是他生命最美好的总结。从他在父亲家里看见哥哥们的恶行感觉不满开始,到在波提乏家里拒绝主母的引诱,不从她行恶得罪神,乃至到后来所显明那完全彻底的饶恕,这都是约瑟敬畏神的实际表现。约瑟在这里以敬畏神来安抚他的弟兄们,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有信仰的,所以是不会乱来的,所做的一切都要通过神在心里所设定的良心律。约瑟如此表明,乃是要让他的弟兄们安心,他的所做都要经过神的许可。或许约瑟心想,他们会记得亚伯拉罕所领受神的应许,所以他们不会死亡,但他们却没有约瑟这样的心态,无法理会约瑟的话语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导致他们心理的恐惧更加厉害了……

约瑟表明自己对神的敬畏,乃是要说明只要他们按照他的话语行,性命就能保全。这乃是一个应许,不仅是对他们不安情绪的安抚,也是对他们生活需要乃至性命保全的保障。这个应许的前提条件是“你们照我的话行”,也就是说,只要他们顺服约瑟的安排、听从约瑟的话语即可。在这个条件下,他们所得到的好处便是“可以存活”。在饥荒中,人的生命最大的需要便是性命的保全,因为那时的人在饥饿中都是朝不保夕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生命问题更是严峻异常了!约瑟却给他们特殊的应许,只要“照我的话行就可以存活”,这在当时的背景下实在是非常大的恩赐,约瑟没有要他们的财产,只要他们听话!这里似乎也在隐藏着“听命胜于献祭”的真理,让我们知道顺服过于金钱的摆上。约瑟以此信息来告诉他的弟兄们,听从自己的话语是非常美好的,不必因此而惧怕!

约瑟以安慰性的语气安抚他弟兄们的情绪,让他们能够平安地回去面对他们的父亲。

TOP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19:约瑟改变主意了!

由于约瑟顾念父亲的感受,想到父亲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恐怕难以维持生活所需,便临时改变主意,只将他们兄弟中的一人扣押下,作为人质,其他人则可以将粮食带回去,就他们家里的饥荒。

我们在这里看见约瑟在前面的自我信仰告白表明自己是敬畏神的以后,便对他的弟兄们做了一个假设,就是“你们如果是诚实人……”。约瑟知道他们本来不是诚实人,因为在约瑟还在家里的时候,他们都是行恶的,所以让约瑟无法对他们放心;但这时,由于顾念父亲的所需,他不得不迈出信心的步伐,以假设的语气要他们证实自己的诚实。他虽然知道他们这一次所说的话都是诚实话,但他却不敢相信他们是诚实人,毕竟诚实话与诚实人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诚实话,是很容易说的,但诚实人却不容易做!一下两下的诚实,对普通人来说是非常容易做到的,说一两句的诚实话,是容易至极的;但要做一个诚实人,却是非常难的!因为所要求的就不只是一两次的诚实,也并非十次八次的诚实,而是永远的诚实,没有任何的谎言!约瑟以此来对他们进行假设性猜想,就是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曾经的恶行,乃是充满了各种谎言虚伪,这乃是给他们反省的机会!

约瑟对他们所说的假设乃是居于一种条件下的,就是要将他们中间的一个人留下,因为他唯恐他们一去不回头;或者他们来到埃及地,自己却不知道!所以约瑟决定扣留一个人质,要把他囚在监里,让他们有后顾之忧,免得他们离开以后不再回来!作为假设的依据,约瑟要求扣押一个人质,在他们兄弟中间,约瑟要了一个人,将他囚在监里。这就是约瑟改变了原来的计划,改变了他的初衷!他本来的要求是让一个人回去,其余的人都作为人质;但这时的做法却与他本来的要求完全相反,他现在的要求是让一个人留下作为人质,其余的人都回去,或者是因为他顾念到自己父亲的感受,担心父亲受不了这种打击,于是临时改变了主意!这是约瑟对父亲的怀念已经达到了极限,使得他不顾宰相之位的面子,将初衷改变!

约瑟给他们大行方便,让他们带着粮食回去,因为这是他们来到此处的目的。这里的话乃是与前面的将一个人留在监里的话是相对的,圣经用“但”来表明这里的转折。约瑟对他们有极大的宽容,他不仅为他们开了监狱的门,让他们从监狱里得到释放,又为他们预备充足的粮食,以供他们家庭的需要。粮食在饥荒年代是过于一切的,约瑟为他的家人们有充足的预备,因为他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父亲,爱自己的胞弟,也爱自己的这些弟兄们!虽然他们曾经恶待他,但他的心里仍然以他们的性命为重,这是他们所无法理解明白的,否则到最后他们父亲离世后他们就不会再有所恐惧了!

约瑟让他们带着粮食回去,目的是“救你们家里的饥荒”。约瑟顾念自己的父亲,唯恐饥荒影响了家里的需要,也影响了自己胞弟的生命安全,所以他让他的弟兄们赶紧回去,急“救”家里的饥荒。这里给我们看见了救恩的影儿,乃是关于粮食的需要!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翰福音6:35)粮食的需要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生命之道能够满足人永远的需要!圣经也曾告诉我们:“主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必命饥荒降在地上。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阿摩司书8:11)约瑟知道这时给他们的粮食是有限的,只能满足他们一时的需要,并不能让他们安然度过饥荒,因为饥荒的时间甚长,共有七年之久!

约瑟在对父亲的怀念中,改变了自己的初衷,而且我们看见的是他的主意一再地改变,这足以让我们看见他是如何爱自己的家人!

TOP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20:约瑟要求他们把小兄弟带来

约瑟表明,只要他们把他们的小兄弟带来,他们的话就有了证据,他们的性命也就因此得到保全。约瑟的话让他们无法不信服,只得照话而行。

约瑟继续说明他的要求,就是让他们将他们的小兄弟带来。约瑟的要求一目了然,我们自然明白,乃是为了续兄弟情,但他的哥哥们却无法明白,因为他们并不认识约瑟!约瑟的要求中提到的是把“你们的小兄弟”带来,因为约瑟这时无法向他们显明自己的身份,其实约瑟更愿意说把“我的小兄弟”带来,这应该是约瑟真实的心境。约瑟让他的哥哥们将他的弟弟带来,乃是“带到我这里来”,就是与自己亲近。兄弟之情在此显得特别浓厚,虽然他的哥哥们无法明白,但约瑟的心里一定充满了爱,并且渴望将这种爱转移到他的弟弟身上,这是他的哥哥们无法明白的,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兄弟之情,否则他们就不会如此厌恶约瑟,甚至将他卖给以实玛利的商人!约瑟渴望他的兄弟到他那里去,因为这是他们兄弟情持续进行的唯一途径!约瑟甚爱自己的弟弟,这种爱是他的哥哥们所无法明白的!在自己不能离开埃及的情况下,又不能立即兄弟相认,他只是选择扣押人质,让他们将便雅悯带来作为交换!

约瑟说明,自己如此要求的目的乃是为了让他们的话有“证据”。“如此”二字在这里表明这个证据的要求正是前面所说的把他们的小兄弟带来;要证实的是他们的话。虽然约瑟深深地了解他们,知道他们所说的话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但他们却忘了一件事,就是约瑟并没有死,只是被他们卖了!所以他们的话中有漏洞,有虚假,可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但约瑟却一清二楚,他立刻要他们拿出证据,就是让他们将他们的小兄弟带来,作为“证据”,证实他们的话是真实的!

约瑟要证据,所给予的交换便是“你们也不至于死”,似乎约瑟是以他们的性命在威胁他们,要让他们将他们的小兄弟带来!我们知道,约瑟自然不会以他们的性命作为见弟弟的交换,因为生命的权柄并不在他手中,而是在神手中!约瑟自然知道这点,但他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便以他们的性命作为要挟,让他们将他们的小兄弟带来!约瑟所释放的信息并非死亡的信息,而是“不至于死”的信息,这是非常奇妙的!也就是说,只要他们将他们的小兄弟带来,他们就不会在约瑟的手下死亡!他们无法理解这话,以为约瑟要以他们的生命要挟他们将他们的小兄弟带来!或许他们曾经做了亏心事,将约瑟卖了,又以为约瑟死了,也就因此对死亡充满了恐惧!约瑟所说和平的信息到他们耳中也就成了死亡的信息了!这在后面记录得更加清楚!

他们出于无奈,只能照着约瑟的话而行,也就是让他们中间的一人作为人质,被约瑟扣押!圣经说“他们就照样而行”,乃是说他们照着约瑟的话而行,因为这是约瑟对他们最大的宽容了!本来约瑟要将他们十个人统统留下;后来又要将其中九个人扣下,只让其中一人回去;直到这里所说,只将一个人扣为人质,其他人都可以回去,这乃是最大的宽容,因为约瑟知道他们是兄弟!他们照样而行,就是说明他们接受了约瑟的安排。这也给我们看见他们起初不能回去的根本原因,乃是在于回去的人太少了,会让他们的父亲恐惧至极,所以他们一次一次等候着,等到这时,他们认为约瑟所说的是可行的时候,“他们就照样而行”了!

我们看见,约瑟出于情感的压力,知道父亲在家里等着会不耐烦,饥荒的严重性会让家里的父亲与弟弟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使他无法估计的,所以他一再让步,让他们回去,除了扣押的一个人质,其余的都得到暂时的自由……

TOP

创世记第四十二章

21:弟兄们关于约瑟回忆性的议论

由于约瑟提出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问题,让他们甚为惊恐,也颇有感触,他们便彼此述说自己的感受,乃是就着约瑟的事情述说的!他们首先共同表明一种认罪的心态,说明自己在约瑟身上确实有罪;然后他们继续回忆当时的情形,说明约瑟当时哀求的情形,他们也确实地看见了,知道他心里的愁苦,却不肯听他的心声。他们便将当时的情形与此时的遭遇联系在一起了,想到这时的苦难或许正是因为当时的罪恶行径所遭的报应!

圣经首先给我们看见他们说话的对象关系,乃是他们兄弟之间的交流对白,与埃及宰相约瑟以及当时周围的人无关。他们并不知道约瑟也是他们的兄弟,只认为他是埃及宰相,因为时间的流逝,又因为约瑟的地位,使得他们无法相认也不敢相认了!圣经给我们看见“他们彼此说”,就是说明他们的说话乃是兄弟之间的对话,与旁人无关,是旁人无法理解的。但这似乎与当时的情形不太相合,因为他们当时在监狱中,而且有埃及宰相在场,他们这样的对话似乎有些不太礼貌,似乎显得有些与理不合!但他们也不顾那么多了,因为他们实在难以忍受心理的折磨,也就无法顾及当时的环境了!

他们首先表明他们共同的心态,就是“我们在兄弟身上实在有罪”,这是认罪的心态表明。虽然他们的认罪是在彼此间的,但这也是最真实的。或许正是因为这是他们兄弟之间的共同认罪,这才显得更为真实!若非是真心地认罪,而是做做样子,他们完全没有必要选择在这种场合下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认罪。他们所想到的只有当时对兄弟的得罪,没有想到其它任何情况,没有讲条件,没有讲理由,没有讲状况,只是单单地认罪!他们所认的是在兄弟身上的罪,因为他们曾经得罪过自己的兄弟,便觉得有愧于兄弟,这才使得在兄弟情谊一事上,他们无法面对约瑟的究问。他们在这里首先所表明的正是这种认罪的心态,因为他们感受到今天的遭遇就是当时的报应!

他们继续回忆当时的情形,想到约瑟曾经哀求过他们,并且他们也感受到了他心里的愁苦,但他们却硬着颈项不肯听从约瑟的哀求声。这一连串的经历让他们难受,让他们痛苦,但他们必须认识到这是错误,必须承认自己的罪行,所以他们需要回忆当时一切的遭遇。我们看见他们想到了约瑟的哀求声,这是他们当时未曾留意的,只是一味的被仇恨冲昏了头脑,无法用耳朵倾听约瑟凄惨的哀求声。他们也想到了自己看见了他心里的愁苦,却被仇恨蒙蔽了双眼,无法用眼睛透视约瑟面部表情上愁苦心境的外露。当他们的头脑被仇恨冲昏了的时候,当他们的耳朵被仇恨塞满了的时候,当他们的眼睛被仇恨蒙蔽了的时候,约瑟的哀求声自然无法进到他们心里,因为他们没有兄弟之间的情谊可言了,所拥有的只是仇恨、仇恨再加仇恨!统统都是仇恨!这时的他们被囚了!埃及宰相的问话勾起了他们的回忆,他们开始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却悔不当初了……

他们认定了这场苦难正是因为当时的罪恶引发,便表明“所以这场苦难临到我们身上”。“所以”正是说明前面的回忆是后面认定的原因,起码在他们兄弟看来,这是神对他们所作之恶的报应!苦难的临到有一个好处,就是让我们想起很多我们平时不太愿意去想的一些罪恶行径,或者我们愿意去想,却想不起来,苦难的临到会帮助我们回忆起来的!这是在约瑟的哥哥们身上我们所看见的奇妙的信息。苦难的临到并非都是坏事,但我们对待苦难的态度却是要格外谨慎!我们需要属灵的眼光,知道所临到我们的苦难的原因何在,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面对临到我们的一切苦难,也不会白费神在苦难中对我们进行造就的一番美意!

约瑟的哥哥们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后悔,因为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罪恶!在敬畏神的约瑟面前,他们无法隐瞒自己的恶行!他们深深地懊悔,共同承认自己的罪恶,理应受到如此报应!

TOP

Processed in 0.011114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