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一)

创世记第二十一章

17—18:神藉使者的回应

由于夏甲与以实玛利走投无路,发出凄惨的痛哭与哀鸣声,达到了神的耳中。圣经记载神听见的是童子的声音,并不是母亲的声音,这看来似乎非常不合理。因为在这里,母亲的声音应该是大过童子的声音的,因为母亲的声音里含有爱;而童子的声音里却只有可怜、凄惨的叫声;但圣经却只记载了神听见童子的声音,并未记载神听见母亲的声音;可见在这里神所纪念的并不是母亲的声音,而是童子的声音。因为童子才是从亚伯拉罕而出的,母亲与亚伯拉罕并未有任何生命的关系,所以神纪念出于亚伯拉罕的以实玛利,不纪念埃及人夏甲。

神所注重的并不是行为与感觉,而是生命,从这一句话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神听见了童子的声音,因为童子乃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即便是天使,所承受的福分仍然没有亚伯拉罕的后裔如此之大、如此之多,这是神的拣选,也是神的计划。正如圣经上所说:“他并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希伯来书2:16)神的听见非常明确地给我们看见生命关系的重要性,只有在生命中有神有关系的,我们的所做才能蒙神纪念与悦纳。

当神听见童子的声音时,神的使者在天上发出呼叫夏甲的声音。这是神怜悯的声音,是从天上来的声音,是藉着神的使者发出来的,带有属天的权柄与能力,带有神的荣耀与威严,带有真理的教训与引导。神今天也常常发出这样的声音,来教导我们如何遵行他的旨意,如何顺服他的命令,如何谨遵他的教训。

天使的呼叫给我们看见神的话是具有针对性的,因为天使的呼叫是有明确的对象的,他没有不点名的说话,而是明确地呼叫“夏甲”。今天,当我们遇见一些事情难以解决时,我们会寻求神的帮助,但我们是否得到神明确的教导?抑或我们所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我们所得到的话究竟是一般性的圣经真理,还是具有启示性的特殊引导?求神帮助我们,使我们所听到的神的话中带着我们的名字,使我们确知这话是对我们说的。这不只需要真理的装备——对圣经真理的全面认识,也需要圣灵的启示——多多地在生命中与神相交。

夏甲听见的信息是具有针对性的,她领受了神所赐给以实玛利的应许。天使以反问的语气告诉她,不必这样痛哭,因为神知道他们一切的经历。很多时候,我们心里难受正是因为我们对神的全知没有绝对的信心,当我们经历到一些人生的挫折时,就会产生埋怨、难受、痛苦等不正确的心态。但是神知道我们一切的遭遇,也知道我们一切的经历,他为我们预备了最好的出路,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难受。只要我们单单地仰望神,他必显明他自己最美好的心意。

天使告诉夏甲,不要害怕!这里让我们看见了神洞察人心里的思想感觉,他知道夏甲的心境。他也将最好的信息带给夏甲,就是告诉她不要害怕!很多时候,当我们觉得我们的生活没有依靠时,我们会感到害怕,但神知道我们的心态,他明明地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夏甲经历到的恐惧是源于对前面方向的无知,她不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是什么事,所以产生恐惧紧张的情绪波动。但神藉着天使告诉夏甲,不要害怕!这是一句何等有能力的话!当我们在生活中失去方向时,也许我们会与夏甲一样,内心充满了恐惧,但神告诉我们,不要害怕!但愿这样的宣告教导常在我们心里,保守我们一生在他里面得享平安!阿们。

神的使者让夏甲不要害怕,因为神已经听见了童子的声音。这里给我们看见,凡与亚伯拉罕有生命关系的,他们的声音神都能够听见。今天,我们是否与亚伯拉罕有生命的关系?这是介于同一信仰所带给我们的祝福,凡与亚伯拉罕所信之神有关系的,就与亚伯拉罕有生命的关系。其实应该说,以实玛利所承受的祝福是因为亚伯拉罕的神的缘故,今天我们只要与神有生命的关系,并不一定需要与亚伯拉罕有血缘的关系,就可以因着同一信仰与亚伯拉罕在生命里发生关系。这些好处并不是来源于亚伯拉罕的生命,而是来源于我们所信仰的神。我们所信的与亚伯拉罕所信的是同一位神,这就是我们得好处得祝福的依据了。我们的生命不是与亚伯拉罕发生关系,而是与神发生关系,而因为亚伯拉罕也是与神发生生命关系的缘故,我们才与亚伯拉罕有生命的关系,这才是我们所信的。

神听见童子的声音正是因为他是亚伯拉罕的儿子,在亚伯拉罕的生命中有份。当我们与神的生命有份,就能成为神的儿子,我们的一切声音神都会听见。这是神给我们的特殊祝福、特殊恩典。

神命令夏甲起来!因为夏甲的心里充满了各种不该有的感受,神要带领她从这些感受中出来,就必须先从自己的软弱中起来。今天,当我们因着各种环境软弱无助时,我们感到没有能力了,神的教导是让我们“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起来是一个极有力的命令性语句,我们的软弱会因着神的这句命令性教导而离开我们,只要我们全然顺服,就必然脱离我们的软弱,看见神的祝福。

神令夏甲将童子抱在手中,这是一个恢复性的动作。夏甲原本以为孩子在自己的手中必死无疑,所以将孩子撇在小树底下;但在这里,神要夏甲将童子抱回到自己的手中。这是告诉夏甲,在遇到困难时,爱的方法不应该是撇弃、放弃与逃避,而是靠着神来面对。神要夏甲将童子抱回到自己的手中,正是要让夏甲学会依靠神来吸取力量,能够有能力将孩子抱起来,能够有能力来抚养这个孩子长大成人。这个能力并不是来源于夏甲的自身,而是来源于发命令的神!

神赐下应许,明明地告诉夏甲,神必使以实玛利成为大国。这应许神曾经对亚伯拉罕明明地说过,在这里,神又一次将这个应许向夏甲坚定,让我们看见神的一切应许,从始至终都是不会更改的,绝对不会更改!今天,神对我们的生命是否也有应许?在我们遇到问题时,是否对这些应许产生怀疑?我们必须知道,神的应许不能更改,他所说的必然成就。我们不能怀疑神的信实可靠,虽然我们会经历软弱,但只要我们抓住神的绝对应许,就必然享受神为我们预备的祝福!

愿神带领我们,在我们遇到难处的时候,使他的话语临到我们,成为我们的教导与帮助,成为我们的指引与方向,成为我们的依靠与祝福!阿们。

TOP

创世记第二十一章

19:解决当前的问题

当神藉着他的使者将以实玛利所将要面临到的事告诉夏甲后,面前的问题却还是存在着!他们母子两个仍然没有生活的依靠与保障,仍然即将面临饿死、渴死或累死的结局,神对他们所启示的回应此时似乎只是一种遥远的梦想。当前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不饿死?如何不渴死?如何不累死?神在这里做了一件事,就是使夏甲的眼睛明亮,让她看见一口水井。当时她心情极为兴奋,就跑去将皮袋装满了水,使童子不再干渴。

从这一节经文中,我们知道要想解决一些问题,必须有这些经历在前;如果没有这段宝贵的经历,夏甲与以实玛利的问题永远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将仍然存在他们面前。

首先,神使夏甲的眼睛明亮,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眼睛的昏迷使我们有很多该看的东西看不见,不该看的东西却尽收眼底。圣经上说:“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马太福音6:22—23)夏甲的眼睛昏迷了!正是由于她的饥饿、干渴与疲乏所导致的,她看不见所该看见的,所以神必须先使她的眼睛明亮,才能让她所需要的得到满足。今天,临到我们的也是如此,我们有很多的需要,但如果眼睛昏迷,看不见所该看见的,看见的尽是不该看的,这样我们所需要的永远也无法满足,即便我们解决了暂时的需要,但却会产生更大的空虚无法填补。夏甲的眼睛乃是因为只看箭环境的恶劣,便导致她的昏迷。环境经常成为我们生命道路的拦阻,如果我们定睛在环境中,却没有看见环境以上的主,没有看见掌管环境的神,我们的需要永远也不能满足。要想解决生命中的需要,必须先求神开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见神的荣耀,看见只有神能解决我们一切的问题,只有神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当夏甲的眼睛被打开,进入眼底的是一口水井。水井,乃是生命需要的宝库,它能供应人们生命的滋润。耶稣在世时,曾在井旁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当妇人询问原因的时候,他将生命的活水供应那位妇人,明确地指示她:“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翰福音4:13—14)当妇人求他赐下这水的时候,他让妇人面对自己曾经所犯过的罪,给他悔改的机会;妇人想要躲避罪恶时,耶稣又与妇人讲到敬拜的真谛,让妇人的心可以感受到站在她面前的这一位是与众不同的人;当妇人说到将要来的弥赛亚时,耶稣明确地告诉她,这和她说话的就是弥赛亚!妇人的心理问题解决了,她果然不再干渴;因为她干渴的原因因着耶稣基督的教导而解决了,她可以放胆地面对这个社会了,原本污秽的生活被改变,空虚的心灵得满足,内心的需要找到了依靠,还有什么不能面对的呢?这活水居然有如此的能力,让一个罪人彻底改变,成为一个新造的人。当我们在罪中生活的时候,我们的心受捆绑;虽然我们在罪恶的捆绑中麻木了,因为时间的长久使我们感觉不到了,但这种捆绑仍然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中。但当我们进到基督里时,我们就会看见真实的情形,这就是福音的能力。活水能够满足我们生命的一切需要,并不是井的能力,也不是水的能力,而是在井旁暂时请求帮助的耶稣基督的能力——其实不是他需要帮助,而是他知道我们的需要,特特地来帮助我们,解决我们生命的问题。只有生命的问题被解决,我们内心的干渴才会得享滋润与满足。夏甲看见了水井,使她的心灵充满了希望,对未来,对神的应许,对自己的问题都充满了信心,她好像看见了出路一般看见了水井。

当她看见水井后,便立即将皮袋盛满了水。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需要的经历,就是让我们生命的皮袋里充满了水。皮袋,是指着我们的需要说的。当我们的需要得不着满足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空虚;正如皮袋里没有水的时候,就是空皮囊一般。皮袋里盛满水才是皮袋正常的功用,我们的生命也需要水的充满与滋润,否则也会感受到空虚不得满足。水,所预表的乃是神的道,又有神的灵,具有洗涤、滋润、解乏、浇灌等功用。夏甲将皮袋里盛满了水,正是说明我们需要被神的道充满,也需要被神的灵充满,如果我们没有这种感受,如果我们对真理和圣灵失去了兴趣,我们的生命就会出现危机,我们的内心就会感到干渴。皮袋,如果不装东西,就没有任何的价值与意义;如果我们的生命里是空的,我们的生活也同样没有任何的意义。我们的生命只有在对永恒的渴望中才能体现出它们真实的价值与意义。

当夏甲将皮袋里盛满了水以后,就给童子喝。如果夏甲将皮袋里盛满了水,然后又倒掉,我们会觉得夏甲实在太傻了!当夏甲将皮袋里的水给童子喝的时候,水的价值才体现出来。夏甲打水,目的乃是要使母子二人解渴;如果童子没有喝水,这打水的意义就失去了!当我们在生命中有需要时,神会藉着旁人的帮助来解决我们的需要;但如果我们不愿意接受,这种帮助就失去了意义。今天,我们内心有很多问题,神非常愿意来解决,但我们必须接受神的帮助,才会得到释放。童子如果不喝水,他必仍然干渴;照样,我们若不接受神的帮助,我们的问题也同样无法解决。

这是神对夏甲与以实玛利的怜悯,让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夏甲将水打来解决童子的干渴问题,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如果没有水的供应,全世界都将饿死、渴死、累死;照样,如果没有神的道,世人的心也同样会饿死、渴死、累死。正如圣经所说:“……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阿摩司书8:11)

求神赐下他自己的话,让我们心灵的需要得到满足。阿们。

TOP

创世记第二十一章

20:以实玛利的成长

以实玛利虽然是亚伯拉罕从血气所生的儿子,但不可否认,他的身上有亚伯拉罕的血统,与亚伯拉罕有着生命的关系。因着亚伯拉罕的信心,神也同样怜悯以实玛利,使他的生命可以长大,让他在一些逆境中有所经历,使他能够在这些经历中有所学习。

首先,我们看见,神因着亚伯拉罕的缘故亲自保佑以实玛利。这时的以实玛利是一个幼小的童子,生命非常软弱,当夏甲带着他从亚伯拉罕的家中出来时,遇见没有水的情况下,只会与母亲相对而坐,放声大哭,没有一点力量去帮助母亲寻找水源。他需要神的保佑,因为他的生命极其弱小,不仅是身体的弱小,能力、智慧、思想等各方面也同样处于弱小的状态,所以他正是需要神的保佑之时。在这里,神对以实玛利的保佑非常明显是因为亚伯拉罕的缘故,并不是因为以实玛利自己行了公义,讨神的喜悦。很多时候,由于我们自身对神的敬畏,会促使神对我们家人的保佑与看顾。所以我们需要每一天活在神的保守中,使我们成为蒙神喜悦的孩子。神保佑童子,这给我们看见神爱的延伸;神保佑童子,这给我们看见神应许的真实;神保佑童子,这给我们看见神的绝对主权;神保佑童子,这给我们看见神的慈爱与怜悯;神保佑童子,这给我们看见……很多属灵的信息会因着神的保佑随之临到。

神保佑童子,他的生命就渐渐长大了!他不再是童子,这一节经文跳越了很长的时间年段,从童子到渐渐的长大,这期间一定有很多痛苦凄酸的经历,一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沉重负担在他们母子二人身上。这些经历伴随着童子的成长,造就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长大了!生命的成长也许会有很多的痛苦经历,但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必须面对的;尽管有很多凄凉的感受,但这些都会成为我们生命成长的助力。但如果处理不当,这一切的好处都会离开我们,所临到我们的将不再是助力,反而会是我们长大的阻力。我们属灵的生命都要长大,但如果没有这些经历,我们将永远都是属灵的婴孩。圣经记载耶稣的成长时说:“耶稣的智慧和身量(“身量”或作“年纪”),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路加福音2:52)耶稣的成长不是由身量开始,而是由智慧开始,这是非常奇妙的记述。生命的成长基数不是身量,而是智慧——属灵的智慧,身量只是经由智慧的增长而发育。属灵的生命应以属灵的智慧为基础,建造属灵的身量,才会让神和属神之人的心对这个属灵人产生喜爱之感。而且这一切都是以正比例出现,可见这些正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该竭力追求的。

以实玛利长大了!他居住在旷野之地。这是他与母亲曾经遭遇干旱疲乏无水之地,他知道这里的一切情形,也在长大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在旷野生活的生存方式。他住在旷野中,这对他是一种操练,一种学习。他必须在这种学习中经历各种恶劣的环境对他的磨练,才能使他在这常人无法生存的环境中活下来!旷野是荒渺无人之地,经常有野兽出入,如果没有神的同在与保守看顾,人根本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正常的心态生活。但以实玛利生存下来了!并且生命长大了!是在旷野中长大的!如此邪恶的环境下,长大成人的以实玛利学会了很多常人所无法学到的,这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是在环境中的学习,是最为实际的学习。

这样的学习使他成了一名弓箭手。由于旷野常有野兽出入,但没有外来的食物,为了不让自己成为野兽的食物,也不让自己没有食物,以实玛利学会了用弓箭掠食。弓箭乃是争战的一种兵器,不仅可以掠食,也能打仗。他以弓箭掠食,乃是为了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不至于饿死。同时,他以弓箭掠食,也可以对付攻击他们的各种野兽。弓箭的功用不只可以掠食,在御敌方面也有它的独到之处。在当今的黑暗社会中,生活与自卫成为主体,弓箭的功用更是明显。对于基督徒而言,我们也有同样的需要,所不同的是,我们所需要面对的乃是如何解决属灵饥饿的问题与属灵争战的方式。神非常愿意我们凭借对他的信心每一天活在他的面前,更愿意我们每一天都依靠他得胜一切来自恶者的攻击,但很多人不懂得如何依靠神,这正是我们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所继续学习的功课。依靠神,就是凡事都行在神的里面,正如圣经上所说:“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约翰福音3:21)行真理,必须依靠神,否则就无法行出来。这就是我们的依靠,也是我们得胜的方式。大卫王在击杀非利士人歌利亚的时候说:“你来攻击我,是靠着刀枪和铜戟;我来攻击你,是靠着万军之耶和华的名,就是你所怒骂带领以色列军队的 神。……又使这众人知道耶和华使人得胜,不是用刀用枪,因为争战的胜败全在乎耶和华。他必将你们交在我们手里。”(撒母耳记上17:45,47)我们能够得胜魔鬼的攻击,所依靠的就是神的名。成为弓箭手的以实玛利并没有完全得胜,因为他还有一个作为埃及人的母亲——这是后话。

我们从这位亚伯拉罕凭着血气所生的以实玛利生命成长的心路历程中看见神的保守,虽然他是软弱的,但由于亚伯拉罕所蒙的怜悯,所承受的应许,使他也同得祝福。求神带领我们,使我们属灵的生命在基督里茁壮的成长,直到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阿们。

TOP

创世记第二十一章

21:以实玛利的移居与婚姻

在前面的经文中,我们看见夏甲与以实玛利迷路之地乃是别是巴的旷野(21:14);但在这里,他们竟然移居到了巴兰的旷野。这是母子二人生命的下坡路线。他们从亚伯拉罕的家庭中被赶出去,虽属迫不得已,但也是自作自受,谁要他们轻视戏笑主母与应许之子呢?当他们被逐出亚伯拉罕的家,在他们迷路时,神向他们施怜悯,让他们不知饥饿、干渴、疲乏致死,供应他们生活所需用的,让他们在那旷野之中停留居住。但这时,他们却离开了神向他们显现的旷野,竟搬迁移居到那从未见到过的旷野。他们在那旷野中住下来了。巴兰,在民数记中给我们看见这是一个邪恶的术士,被咒诅的人。虽然这里还未出现此人,但他们移居于此,正是说明他们失去了属灵的警惕心,不知道分辨是非好歹了,对属灵的感应已经全然麻木。我们是否也在旷野的生涯中失去了属灵的感应?我们对圣灵的感动是否仍然敏感?我们对灵里的感受是否仍然敏锐?抑或我们也与他们母子二人一样,只顾眼前的,并不知道后来所要发生的事?求神怜悯我们!

他们住在巴兰的旷野,这是他们生命道路上又一次的下滑道路。很多时候,当我们遇到一些困难,在人生的旷野中茫然无措,失去了正确的方向,便喜欢寻找人的方法来解决,于是乎我们常从一个旷野走到另一个旷野,常常是从一个问题中出来了,却又进入了另一个问题。这种情形是我们在当今的邪恶时代中常会遇到的,原因正是因为我们总是按人的教导来面对困难,用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以人的智慧来处理事件。我们以为人的教导非常聪明,人的方法非常完美,人的智慧超越一切,殊不知正是因为这些,才使我们进入这茫茫的大旷野。如果不是人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只要单纯一些,完全的放下自己的东西,单单地仰望神的帮助与怜悯,一切的问题与困难都是非常容易解决的。我们需要单纯的与神同在,除去人为的东西,只让神来帮助我们,就一定会看见神的奇妙。

以实玛利在旷野居住,他的母亲看他长大成人了,该是谈婚论嫁的年纪了!就为他从埃及地娶了一个妻子。这就是以实玛利在婚姻上出的问题。他的婚姻是在他母亲的唆使下进行的,并不是自己从神的启示中领受的;他的妻子是埃及人,承接了他母亲的影儿,并不是从父亲的家乡所得。埃及,乃是世界、世俗的象征与预表,他的母亲为他选定埃及女子为妻,正是致使他离开神的道路越来越远。我们在婚姻上的选择常常影响我们生命的长进,一桩在神心意中的婚姻,会促使我们与神的关系更加亲密;反之,一桩凭自己的喜好强求的婚姻,往往会使我们与神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这是不容置否的事实。我们需要慎重地在婚姻问题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否则属灵的生命就将受到极大的亏损。求神怜悯!

夏甲为以实玛利所选定婚姻,也许是因为母子二人久居旷野,有一种莫名的空虚与不安,致使她急于要为她的儿子考虑下半生的道路,这也是当今很多身为父母者共同的心态。但其实,只要将孩子全然交给神,神必然会将最好的配偶赐下,不必为神的旨意过分担心!愿神赐福给各位!阿们。

TOP

创世记第二十一章

22—24:亚伯拉罕与亚比米勒(一)——起誓

圣经在这里从夏甲与以实玛利的遭遇转移到另一个主题上,但这里提到的事件乃是与夏甲和以实玛利的遭遇同时发生的,所以圣经以“当那时候”来连接两件事。

这里提到了一个“亚比米勒”,这是非利士国对皇帝的称呼。这里有一个非利士国的皇帝,带着他的军长非各,跑来对亚伯拉罕说话。圣经没有记载他们的来处,只说他们因为看见亚伯拉罕所行的事都有神的保佑,便慕名而来,要得一个誓言,也是为自己的国家向亚伯拉罕所要的誓言。但亚伯拉罕在这件事上并未求问神,就轻易地表明愿意起誓。

同样的,当我们在神的恩典中领受诸多的祝福时,很多周围的人都看见了!他们中间有些人或许存着渴慕的心,或许存着羡慕的心,或许存着嫉妒的心,总而言之,他们会来给我们找麻烦。这时,我们当如何面对,这是我们所该学习的。亚伯拉罕轻易地答应了亚比米勒的要求,并没有寻求神的心意,这是值得我们警戒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所承受的祝福沾沾自喜,以致失去了警惕心,当别人来捧我们的场时,我们就会做一些不合适的事情。这都是因为我们里面的虚荣心所导致,这是我们所需要对付的。在基督徒的属灵道路上,虚荣心是一种非常邪恶的心态,它常常会令我们失去自我,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当约书亚与以色列人沉浸在打败仇敌的喜悦中,来了一群假充远方使者的基遍人。这群外族人以诡诈的方法骗得了约书亚的同情与应许,并且与他们立了约,就是因为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在这件事上并没有寻求神,只是凭着自己的想法,轻信敌人的谎言,就草草地与敌人立了约。当他们知道事情真相的时候,已经后悔莫及了!(约书亚记第九章)

这两件事有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因为主帅的不谨慎,当他们在得胜的时候,沉浸在得胜的喜悦中时,来了一群外族人,以谄媚的话骗得他们的同情,然后就让这位得胜的主帅起誓不与他们起冲突。这是我们的警戒,当我们在属灵的争战中得胜的时候,正是我们将要面对另一个争战的开始,如果我们能在下一个争战中全胜,才能成为真正的得胜者。

亚伯拉罕并不知道亚比米勒的后代与他自己的后代所将要发生的事,但他的誓言却包含了他们后代,导致整个非利士族的人都无法全数被灭绝,这是非常可怕的誓言。有很多时候,我们不明白誓言的可怕,所以轻而易举地为了某一件事起誓,并不先求问神,这会使很多基督徒失去属灵的立场,所以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明确地教导我们:“什么誓都不可起。……”在我们的属灵道路上,常常潜伏着各种亚比米勒的骗局与基遍人的欺诈,求神怜悯我们,使我们能够用正确的心态面对每一次属灵争战的得胜,不要轻易相信人,要多多地与神相交,在凡事上都寻求神的旨意与教导,因为只有神是绝对可靠的。

亚比米勒真会选时,所挑选的正是亚伯拉罕因着顺服神将夏甲和以实玛利从家里赶出去的时候,正是亚伯拉罕在属灵的道路上成功的一刻;亚比米勒真会选人,所选择的正是自己得力的军长,显明自己对亚伯拉罕的重视,让亚伯拉罕产生飘飘然的感觉;亚比米勒真会看人的心态,正是因为亚伯拉罕是敬畏神的人,他净说一些属灵的话来让亚伯拉罕对自己失去防范的心态,让亚伯拉罕认为自己也是敬畏神的人;亚比米勒真会说话,竟然要亚伯拉罕指着神对他起誓,这样亚伯拉罕就不能也不敢再有违背誓言的举动了;亚比米勒真有眼光,能看得遥远,他不仅要求亚伯拉罕不欺负他一个人,也不仅要求亚伯拉罕不欺负他的国,甚至还要求亚伯拉罕不欺负他的后代子孙,这便为自己永远的国度坚定了保障;亚比米勒真有生意头脑,他以自己对亚伯拉罕小小的厚待(其实这种“厚待”也只是说说而已的,圣经从未给我们看见他哪里厚待了亚伯拉罕。)来换取亚伯拉罕对他的整个国家的厚待,这种交换法在当今的生意场上是否见以为常了?当今社会,这种骗局的话常常出现在我们耳边,有很多人明明知道这是骗局的话,却因为情面的问题,或因为其它各种问题,偏偏喜欢进入这种骗局中,然后便是后悔莫及的吵杂声。

社会混乱,人心诡诈,我们如何在这个弯曲悖谬、邪恶淫乱、黑暗掌权的时代中生存,是我们所该学习的。神是智慧的源头,在他里面有丰富的智慧,只要我们依靠他,就能以正确的方法心态来面对当今的社会,也会有极大的智慧来处理各种临到我们的事;但一定要谨防如同亚比米勒说的这种奉承话。求神帮助我们!阿们。

TOP

创世记第二十一章

25—27:亚伯拉罕与亚比米勒(二)——立约

亚伯拉罕向亚比米勒起誓以后,当即发现对方曾经有背正义,但由于誓言在前,又是指着神所起的誓,便也不好违背,于是前来兴师问罪。

圣经明确地告诉我们,亚比米勒的仆人曾经霸占了亚伯拉罕的一口水井,亚伯拉罕为此前来质问亚比米勒,希望他能给予满意的答案;却不想亚比米勒却将此事推得一干二净,似乎自己一无所知一般,由此可见此人是何等的居心叵测、诡计多端、能言善辩、胡搅蛮缠!

亚比米勒以一无所知为由,让亚伯拉罕无言以对,甚至还埋怨亚伯拉罕没有将此事早些告诉他,一直到这时才让他知道这件事,可见他的假冒技术之高是无人能及的。他的伪善又骗得了亚伯拉罕与他立约,让亚伯拉罕觉得此人甚为善良,不会藏私,是一可信之人,于是亚伯拉罕当即与他立约。

若说起誓是亚比米勒以“诚意”提出的要求,立约则是亚伯拉罕上当受骗的惨剧。今天,很多的“亚比米勒”正以“诚意”来改变我们的信仰,来诱导我们的方向,来决定我们的道路,来控制我们的生命,这是非常大的迷惑,就连亚伯拉罕这样的属灵伟人都在这种迷惑中上当受骗,当今的基督徒岂不更容易掉入它的控制之中吗?当时的亚比米勒以奉承夸奖为计,骗得亚伯拉罕的誓言,又以诡诈的三寸不烂之舌为自己所行之恶事进行狡辩,以此与亚伯拉罕立下的特殊的约定,此人的心事之诡诈是何等天衣无缝!当今的教会也有很多类似于亚比米勒的人在进行搅扰,这种搅扰看来并非搅扰,还有很多的“益处”,但这些益处正是一种极大的迷惑,其实这些所谓的益处都属虚无,不过是口中说说而已,并没有实际的帮助临到。但很多人却喜欢落入这种迷惑之中,似乎是与我们的信仰有益,却是一种极大的搅扰,这就是宗教的迷惑。当今的基督信仰正面临这种迷惑的危机,唯独基督的信仰居然成为了宗教。而当今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三自”则是这种信仰的代表作。“三自”所依赖的宪法第三十六条可以作为这种说法的依据。我们的信仰不能成为宗教,而三自这个宗教组织则是依赖“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这样的宪法作为他们信仰的依赖,这是绝对错误的。当他们在这个问题上与政府妥协时,他们的信仰就失去了立场,他们的组织就成为了宗教,但这正是在信仰问题上所绝对不能马虎的道路问题,这种道路问题甚至比真理问题更为严重可怕。我们都知道东方闪电的问题是真理问题,完全可以根据圣经的教训加以辨认,但三自的问题却是道路问题,它比东方闪电更为可怕的是它无法找到圣经的教训加以辨认,只能在他们面对一些试炼考验的时候明显于众。如同巴兰,根据真理,根本看不出他有任何信仰问题,他所说的话是绝对属灵的,是完全照着神的教训说话的,根本无法看出他是有问题的,但他究竟有没有问题?他究竟是讨神喜悦的还是被神咒诅的?他为什么被神咒诅?难道他去跟随巴勒不是出于神的话吗?不是神已经让他去了吗?为什么又要让驴子来拦阻他呢?为什么又要让他不得善终呢?神任凭他去行恶,却将他放在死亡之地,这就是神的计划。三自也是如此,神任凭它存在,任凭它出卖基督徒,却将它放在死亡之地的边缘。这是及其可怕的!这种“诚意”我们焉能接受?这种“称赞”岂能入我们的耳?这种“约”我们怎能立定?求神怜悯我们,赐给我们分辨的心,使我们知道神开恩赐给我们的事。阿们。

亚伯拉罕轻易地与亚伯米勒立了约,并未求问神,这是他的轻信与情面观点所导致。求神帮助我们,开启我们属灵的眼睛,让我们向着自己的感觉死,只是单单地活在神的面前。阿们。

切记:这种约不能立!

TOP

创世记第二十一章

28—30:亚伯拉罕与亚比米勒(三)——作证

当亚比米勒骗得亚伯拉罕的誓言与约定以后,看见亚伯拉罕将另外七只母羊羔另放在一处,不明就理,便加以询问。亚伯拉罕告诉他这是作见证用的,用以证明盟誓之井示巴乃是亚伯拉罕所挖的。

非常明显,亚伯拉罕对亚比米勒并不信任,对他们所立的约并没有绝对的信心,所以才将七只母羊羔另放在一处,要让对方接受他的这七只母羊羔作证。但他既然不信任亚比米勒,却又向他起誓、与他立约,这似乎非常不合情理,原因却应是由于他的情面观点作怪,不好意思拒绝对方提出的要求,就轻易地接受了对方提出的要求。

我们从这里的亚伯拉罕身上看见了当今基督徒很多的弱点,在我们遇到各种来自外界的无理要求时,非常容易产生这种情面观点,这是不好的。所谓情面观点,就是因为情面上过不去,对别人提出的一切要求都无法拒绝,不好意思拒绝,虽然明知对方所提出的一些要求不合情理,但却没有反对的抵抗能力。这也正是当今很多基督徒陷入撒旦所设网罗的原因之一。我们需要靠着神来摆脱这种思想包袱,因为我们是活在神面前的人,必须接受神藉各种环境对我们的对付,也必须接受神藉着各种不同形式的人对我们的对付,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所遭遇的一切都是出于神。在面对各种对付的同时,神会赐给我们足够的力量去接受的,因为神是我们的力量。但如果我们执意选择我们自己的思想,不肯舍弃我们的情面观点,我们就无法真正地完全依靠神,因为我们的情面观点会成为我们依靠神的极大拦阻。

亚伯拉罕并不完全信任亚比米勒,因为他是外邦人。当我们知道让我们起誓的人是外邦人的时候,我们需要谨慎,千万不要轻易起誓,因为这是魔鬼为我们设置的网罗,它正等着我们自投罗网地往里跳呢!很多基督徒在与外邦人合作同工的时候惨遭欺骗,很多基督徒在让外邦人经手圣工的时候遭遇麻烦,很多基督徒在与外邦人轻易结亲以后感到上当受骗,其实这都是他们自找的!神在圣经上早已明确地教导不要与外人连手,不要与外人联合,不要与不信的联姻,不要与不信的同负一轭……这一类的教导在圣经上多而又多,但这些基督徒却视而不顾,上当受骗自是在情理之中了!不要轻易地相信外邦人的应承,这是从亚伯拉罕身上我们所看见的。

七只母羊羔算不得什么,那些外邦人并不会因为得到这些而满足的。他们所要的是七个灵魂,七个与他们同流合污的灵魂,七个原来属于神的,却愿意与他们一同背叛神的灵魂;他们所要的是七个族类,七个原本属于神,却要背叛神的族类;他们所要的是七个教会,七个属于神的教会,却要他们因着各种原因服于自己的权柄之下,向他们的政权低头,向他们背后的属灵恶魔低头;他们所要的是七个真理,七个圣经完全绝对的真理,却因着人的软弱,被轻易删改的真理……这些才是他们所要的!因为他们所要的并不是自己的所要,他们要这些并没有意思,因为他们原来所有的比这些还多,比这些还好;他们所要的是自己所不曾拥有的,就是人的灵魂。魔鬼正在他们背后怂恿他们,让他们大大的张口,要叫我们进入他们的试探网罗之中,这正是我们所要谨慎防备的。

亚伯拉罕错了!他轻易地答应了外邦人的要求,向神随便地起誓;他轻易地与外邦人立了约,与他们联合;他轻易地相信一只羊能够满足外邦人的需要,以这只并不可靠的、会死亡的、属于物质的羊作为他们之间的见证:当羊不存在时,当羊死亡后,这约还能坚定吗?这种不可靠的见证物有何意义?但今天的基督徒却常常向外邦人起这种荒谬的誓言、立这种荒谬的约定、做这种荒谬的见证。求神开我们的眼睛,赐给我们分辨的恩赐,使我们有属灵的眼光,可以分辨好歹,认清神的旨意,不受人的奉承,脱离人的摆布,只单单地顺服神的绝对主权与最好安排。阿们。

TOP

创世记第二十一章

31:盟誓的井

在这段经文里,我们看见亚伯拉罕给那地起名为“别是巴”;在那地,亚伯拉罕与亚比米勒起了誓;在注解中,圣经明确地说明,别是巴的意思正是盟誓的井。

由于亚伯拉罕对亚比米勒并不完全信任,所以他要亲自给那地起名:虽然他对亚比米勒起了誓,尽管他与亚比米勒立了约,即便他对亚比米勒所作的有羊羔为证,但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亚伯拉罕对此根本没有绝对的信心与把握。也许暂时二人不会起冲突,或者现在不会闹意见,可能当前不会有问题,但后来的事又有谁能保证?将来的情形又有谁能肯定?未来的遭遇又有谁能知道?所以亚伯拉罕仍然不敢肯定二人所立之约的绝对性,便想以所起之名为证,以此地为见证地,证明二人确实曾在此地起誓立约,互不侵犯,并以此井作为见证物,所以在这里,亚伯拉罕亲自为此地起名为“别是巴”,为“盟誓的井”。

很多时候,虽然我们知道有一些人不可靠,他们会用各种手段方法来欺骗我们,但我们却经常会莫名其妙的甘心上当。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内心会有所不安,但这时,我们却常常用一些人的办法来遮掩这些问题,并不是让神来改变这种情形,所以我们经常会落入自己的智慧中,以人的智慧解决我们所遇见的问题,以人的方法来消除内心的不安,以人的“属灵”方法来转移我们的麻烦,但这些却不能让我们内心真正的平静。我们的誓言不仅不能使我们平安,反而成为我们的累赘包袱,成为我们的重担,成为我们的机槛网罗,成为我们属灵道路上的绊脚石。所以耶稣曾经非常清楚明确地教导他的门徒:“什么誓都不可起……”(马太福音5:33—37)

魔鬼非常狡猾,它经常在我们周围设置很多障碍,要让我们偏离正路,跟随它的思想,这是我们所该谨慎的。求神给我们属灵的分辨能力,使我们能够识破撒但的诡计。阿们。

切记:不要轻易向人起誓——尤其是外邦人!这是魔鬼所设的网罗!

TOP

创世记第二十一章

32:三个不同的人

在这里,我们看见三个截然不同的人。亚伯拉罕是神的仆人,他承受了神的约与祝福,虽然有很多软弱与不足,但他还是因信称义的人;亚比米勒是一个外族人的皇帝,他所称王的那个国家乃是耶和华的敌国;非各是一个典型的奴才式人物,他虽是亚比米勒的军长,是非利士国的一名长官,但却是个彻头彻脑的奴才。

亚伯拉罕虽然在这里犯下了一个大错,就是与外邦人立约,轻信外邦人的诡诈谎言,但他仍然是神的仆人,是因信称义的人,这整个的因信称义的生命成为了他的保障。当我们在软弱时,我们会犯错,但只要我们是因信称义的神的仆人,神的恩典就会与我们同在,神的怜悯就会临到我们身上,神的祝福就会时刻伴随我们。虽说在肉身之中,我们有软弱,但只要我们肯回头,归向耶和华,我们的神是有恩典有怜悯的,他的爱永远不会离开我们。亚伯拉罕虽然与亚比米勒立了不平等约定,但神并未因此不理会他,也并未不听他的祷告。神不断地以恩惠慈爱随着他,让各种属天的祝福临到他,在他的生命中成为他随时的帮助。我们的生命也是如此,虽然我们常常会犯问题,常常会犯错,常常与外邦人同流合污,但只要我们能够站立在他的面前,只要我们里面有他的生命,他的恩典慈爱就不离开我们。

再来看亚比米勒!他是耶和华敌国的君王,是耸动侵犯神国的主人。虽然那时耶和华的仆人还未成国,但因这国已经在亚伯拉罕的身内了,所以此国其实已经存在,正如希伯来书7:10所说,在麦基洗德迎接亚伯拉罕时,利未已经在他的身内。同样的,可想而知,当时整个以色列国也已经在亚伯拉罕的身内了。而这个亚比米勒的国岂不是也在亚比米勒的身内了吗?两个将要敌对的国家,他们的前辈在此竟立了如此的不平等之约定,将会导致何等邪恶的后果与结局?这两位前辈当然不会想象到!亚比米勒的特殊诡异身份藉着他的假谦卑被埋藏了,让亚伯拉罕所看见的是一些自言自语的、其实并不实际存在的好处,是一些欺骗的诡诈谎言。这样的邪恶之人将要面对的是何等结局!今天的世人不也是如此吗?求神怜悯!

非各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奴才!他正是当今社会的底层人物的写照与象征。这位仁兄只知道服侍别人,并没有自己的立场,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地位,没有自己的权柄,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形象,没有自己的……一切的一切!他只知道跟着他的主人,至于他的主人所做所行,他却一无所知,也不予理会。当今的社会中这样的人太多了!他们只是时代的尾声,跟着这个时代的潮流走,没有自己的真实自我,总是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还以为自己这样就很好了!这个时代将要面对的结局他们不理不顾,也一无所知。他们只知道跟着他们的主人,对于他们的主人所吩咐的,他们只是跟着去做,什么也不管!不论是善是恶,都与自己无关。总有一天,他们的主人下地狱,他们也会跟着去的!

亚比米勒带着非各回到非利士地去了,邪恶之人总会回到他们的邪恶之地的!这就是这里给我们看见的!求神使我们远离邪恶,跟从神的脚踪行。阿们。

TOP

创世记第二十一章

33:亚伯拉罕栽树

当亚比米勒离开亚伯拉罕以后,亚伯拉罕便在他们起誓、立约、作证之地别是巴栽了一棵垂丝柳树,而且还在那里求告耶和华永生神的名。

我们在这里看见了一棵垂丝柳树。这是一棵柳树,说明它的柔弱性,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这是一棵垂丝柳树,说明它的孤立性,受不起任何的重担压力;这里只有这一棵垂丝柳树,说明它的渺小性,无法与任何其它的植物共同生存。这是亚伯拉罕栽在别是巴的一棵树,我们可以有所学习,由于这是亚伯拉罕软弱中的杰作,这就成为我们生命的警戒。我们的生命也有很多柔弱的一面,正如这棵垂丝柳树。很多时候,由于经不起打击而显明我们的柔弱,由于受不起压力而显明我们的孤立,由于不能很好的生存在与自己同生命的物质中,显明我们的渺小。这就是今天很多人生命软弱的写照。

这时,亚伯拉罕的软弱完全显明,可想而知,他自己也一定已经感觉到了!因为他在那里开始求告耶和华的名了!但这时的“求告”对他来说似乎只是一种宗教仪式的表现,由于他平时的生活就是求告神的生活,在这里的“求告”似乎有些形式主义,或者说是“习惯成自然”了!

虽然他的“求告”有一些习惯性在内,但明显给我们看见的还有一件事,就是他的求告对象。他求告“耶和华永生神的名”,这是非常美好的一种对神的称呼,是空前的。在此之前,圣经从未有人称呼神为“耶和华永生神”,但在这里给我们看见了,神是永生的神。这“永生”二字是非常奇妙的,它显明了神的两个特性:第一、神是生命的源头,在他里面有生命;第二、神是永恒的,是永远存在的,是永不改变的。只要我们摸到神,就摸着了生命之道,也能经历到永恒的生命。虽然亚伯拉罕刚刚经历软弱,但他的祷告却是极其美好的,也是具有更新发现的。这是亚伯拉罕生命的自然流露,虽然在软弱中,但由于平时与神的亲密关系,神仍然与他同在,向他显明自己,让他能够认识自己更多。

在我们软弱的时候,只要我们能够牢牢地抓住神,我们的一切都将改变。亚伯拉罕如此,我们也同样能够如此经历。

TOP

Processed in 0.011143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