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一)

创世记第十八章

13—15:神的属性

在这里,圣经给我们看见了神的几种属性。神以他的全知察看了撒拉心里所存的,知道她小信的暗笑,并说出了她心里的话语;又以他的全能宣告在他没有难成的事;同时也以他的全在指出他还要回到这里;并以他的全权定下了回到这里的日期;当撒拉否定自己的心言时,便以他的全察宣告她心里所存的暗笑。在这三节经文中,我们非常明显地看见这五种神的全备属性,我们可以从中有所学习。

因着神的全知,我们在他面前没有任何可以隐藏的,所以我们应该诚诚实实地活在他的面前。撒拉小信的暗笑不能隐瞒,神以他的全知明确指出了他心里所存的。神知道她心里的不信,就将她心里的话公布出来,要让亚伯拉罕与撒拉知道神全知的属性。

因着神的全能,我们无所惧怕,所以我们应该时时刻刻地依靠他而活。撒拉对神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神非常明确地告诉她,在神没有难成的事!很多时候,当我们遇到难处的时候,我们也常常会忘记神的应许,忘记神的能力是超然的。我们喜欢用我们自己的方法来解决我们所遇到的困难,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因为我们都是软弱的,都是无能的。但当我们放下自己的聪明才干能力时,我们来单单地仰望我们的主,求得他的帮助;这时,我们就会看见我们的神是全能的,在他没有难成的事!

因着神的全在,我们不必担心得不着神的帮助。当我们在危机时,神与我们同在;当我们在软弱中,神与我们同在;当我们在需要时,神与我们同在……当我们在平安喜乐时,神也与我们同在!因为我们的神是全在的,只要我们呼求他,他就与我们同在!神告诉亚伯拉罕,当撒拉生以撒的时候,他还会回到这里(亚伯拉罕的身边),因为他要亲自成就他自己的应许,撒拉必生一个儿子。神的应许是必然的,以神的全在为证!

因着神的全权,他可以定规自己的日期。没有人有权利问他为什么,没有人有权利问他怎么样,没有人有权利问他有什么意义……除非他自己愿意告诉我们,除非他怜悯我们,让我们知道,否则没有人可以干预神的主权。神定规了在第二年的那一天,神要回到这里,撒拉必生一个儿子。这是神的权柄,说明神有权柄定规一切的事。

当神将撒拉心里的话说出来的时候,撒拉便害怕,不敢承认。这时,神又藉着他的全察宣告刚才神所说撒拉心里的话都是真实的。很多时候,我们会有软弱,神也会明确地指示我们。但如若我们不承认,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的神能够察看我们内心一切所存的,没有什么心事在他面前可以隐藏。所以我们在神面前应该绝对诚实,毫不隐瞒,因为我们根本无法在神面前隐瞒我们的一切。神是察看我们内心肺腑的神,他知道我们内心深处一切所存的。

藉着神与亚伯拉罕所说的话,我们可以学习到神的这五种全备属性。同时,我们也应该藉着这五种神的全备属性可以知道如何活在神的面前。愿神赐福给我们!阿们。

TOP

创世记第十八章

16:前行与同行(送行)

神按着他的计划与旨意前行,他的方向是所多玛。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在幔利橡树那里向亚伯拉罕的显现乃是神的一个中转站,并不是神的目的地。神并没有在这里一开始就显明他的目的地,这是神的美意。亚伯拉罕一开始并不知道神的目的地是在所多玛,所以他的款待明显不是为了贿赂神,让神去拯救他的侄子罗得。他的款待完全是因为在他的心里充满了神的爱,他乐意接待每一个到他面前来的客旅,这就是亚伯拉罕心里的热情。

当我们遇到一些客旅来到我们面前时,我们是否也能像亚伯拉罕一般,以热情相待?但很多时候,我们却考虑很多,思想很多,害怕很多,顾虑很多……结果便是将神所差派来的客旅赶走。亚伯拉罕并不认识到他面前来的这些人,但他却乐意接待他们,这是我们所该效法的。

当神要离开的时候,我们看见圣经在这里用了“起行”二字。这说明神已经将这个中转站看成他自己的家了,看成他的出发点了,这是何等美好的一件事!今天,我们的帐棚能否成为神的家?能否成为神的出发点?虽然神的恩典只是经由我们传递出去,我们原本只是一个管道,但我们这根管道能否成为神的家?能否成为神的出发点?求神帮助我们,使我们在接待神所差遣来的客旅时,给他们以家的感觉,让他们得到享受,得到满足。让神从我们身上起行,使更多人经由我们得到神的祝福!阿们。

当他们从亚伯拉罕的帐棚那里起行时,他们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就在那里向所多玛观看。神为我们每一个人都预备了一个方向,我们必须明确。神与两位天使非常明确自己的方向,就在那里观看。这也是在启示亚伯拉罕,要让他知道神的方向。

今天,我们是否知道神的方向?耶稣基督在约翰福音4:35的教训中,非常明确地启示给我们三个方向,分别是神的方向(举目向田观看)、世人的方向(庄稼已经成熟——原文作“发白”)、工人的方向(可以收割了)。今天,我们是否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是否看见神的方向?是否为世人的方向担忧?是否明确自己的方向?求神帮助我们,使我们坚守本位,多多地以天父的事为念,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阿们。

当神起行时,亚伯拉罕与他们同行,要为他们饯行,送他们一程。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当圣经上这样记载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这里的“同行”二子用得非常奇妙。我们知道:“二人若不同心,岂能同行呢?”(阿摩司书3:3)在这里,亚伯拉罕要与他们同行,必须先与他们同心。这也需要与他们统一立场,就是不管他们怎样做,自己都得赞成。很多时候,我们对神的全知全能全权没有绝对的认定,所以我们无法与神同行,这会使我们受到很大的亏损,我们需要神的怜悯,需要神的看顾与保守,使我们服在神大能的手下。

在这里,我们藉着看见神的起行、亚伯拉罕与神的同行,我们学到了很多。让我们活在神的面前,每天与主同行。阿们。

TOP

创世记第十八章

17—19:神与亚伯拉罕的特殊关系

在这三节经文里,神与亚伯拉罕的关系显露无疑。我们可以看见,亚伯拉罕是蒙神恩典的人、蒙神赐福的人、蒙神眷顾的人。这是神为亚伯拉罕做的见证,是神给亚伯拉罕的特殊祝福,都是白白的恩典,并非亚伯拉罕做了什么,只在于亚伯拉罕的一信。

由于单纯的一信,亚伯拉罕成了蒙神恩典的人。神愿意将自己将要做的事告诉他,并不是在他想要知道的时候,而是在他还不知道神有什么特殊事情的时候,神就愿意告诉他。这是恩典。今天,我们都是蒙神恩典的人,神也已经将他所将要做的事告诉了我们,并非我们自己的义,完全在于他白白的恩典。神所做的事不愿意瞒着亚伯拉罕,并非亚伯拉罕求耶和华告诉他神所将要做的事,亚伯拉罕并未祈求,神便主动提出,自己所做的不能蛮着他。神知道亚伯拉罕的心事,他是一个以神的事为念的人,神认识他,知道他的心愿,所以愿意将自己的方向启示给他。我们的神是否也同样愿意将他自己的工作启示给我们?我们能否得到他的喜悦?其实我们的神早已将他所将要行的事藉着圣经的预言告诉了每一个神的儿女,但是好多人却不愿意看圣经,也看不懂圣经,也有些人看懂了圣经,却不知道圣经上启示这些的目的。求神怜悯我们,使我们知道神所将要做的事,可以效法亚伯拉罕……这是后话。我们在这里看见的是一个蒙神恩典的亚伯拉罕,他领受了神的恩宠,得到神的眷顾,愿意将自己将要做的事告诉他,这是何等荣耀的一件事!感谢主!

由于单纯的一信,亚伯拉罕成了蒙神赐福的人。神要叫他成为强大的国,并要使天下万国都因他得福。这是何等的祝福!亚伯拉罕将要成为一个强大的国——这是一个国度,神所预言的国度,在亚伯拉罕身上的国度。神的启示不仅如此,还有更大的祝福会临到亚伯拉罕,就是蒙神赐福的亚伯拉罕不仅自己会蒙福,还要使地上的万国都因他蒙福。这种祝福不仅仅存在于亚伯拉罕一人的身上,并且还会经由亚伯拉罕传递到地上的万国之中。但这一切都是因着亚伯拉罕的单纯一信。

因着单纯的一信,亚伯拉罕成了蒙神眷顾的人。神的眷顾给我们看见道、义二字,并且神宣告一定会成就自己给亚伯拉罕的应许。今天,我们看见世人都开始寻求道、义二字:各种学术都在探讨着道与义,各种小说都在描述着道与义,各种宗教都在追求着道与义,各种政权都在冒充着道与义……各种经济却在违背着道与义!这是非常可怕可悲的情形。人类既在商讨如何回归道义,同时又在不断地违背道义,因为在人的心灵深处没有找到道义二字的根源,所以永远无法明白道与义。但是非常奇妙的,其实神在亚伯拉罕的时代就已经在圣经里启示了道义二字,只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两个字。道在神的口中,因为道就是神;义在神的手中,因为神是公义的。只有敬畏神的人才能完全明白道义二字的真实意义。神藉着亚伯拉罕的信,向世人启示道与义,在神亲自为亚伯拉罕成就自己应许的时候,我们就会看见这两个字所带给世人的祝福与恩典。这两个字不在学术中,因为学术是属世界的;这两个字不在小说中,因为小说只是人类的梦;这两个字不在宗教中,因为宗教乃是世人的精神寄托;这两个字不在政权中,因为政权乃是用暴力解决各种问题……这两个字也不在经济中,因为经济使人类堕落,正如圣经上所说:“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书6:10)道义二字不在这个世界上,因为这个世界是邪恶的,正如圣经上所说:“……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约翰一书5:19)但当我们进入基督里时,道义二字向我们显明,因为道就是神,义来源于神。神是一切道义的源头,只有在道成肉身的基督里,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道义。

当亚伯拉罕与神同行的时候,神的话语启示给我们这么多的恩典与祝福。让我们都来学习与神同行,使更多的人蒙神祝福。阿们。

TOP

创世记第十八章

20—21:声闻与察看

神将自己所将要行的事告诉亚伯拉罕,让亚伯拉罕知道。从神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神的严谨。他没有照着所听见的行审判,而是要亲自去察看。其实神知道一切,他自然也知道所多玛人的行为是否真的败坏,但他仍然要去察看,这是为了让我们有所学习,因为我们并不是像神那样全知。为了我们能够学习如何判断一件事,神亲自以“声闻”到“察看”来作为教材,让我们能够知道如何的判断。神知道所多玛人的行为是邪恶的,但为了证实,他亲自去经历,经历的目的是给他们悔改的机会,让他们可以认识自己的问题,求神的赦免,并且离弃罪恶,归向神。

神的“声闻”给我们看见,他能听见人类的一切声音;不管是大是小,我们所做的他都能够知道。不要以为我们在暗中所说的话不会有人知道,圣经上告诉我们:“所以不要怕他们。因为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我在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明处说出来。你们耳中所听的,要在房上宣扬出来。”(马太福音10:26—27)所以我们要谨慎自己的言语,谨慎自己的行为,谨慎自己的思想,因为我们一切的一切,神都知道。

神并没有凭“声闻”行事,他亲自来到他们中间“察看”。这是非常严谨的一件事,神必须亲自来“察看”,因为神要在这些地方教导我们,让我们知道如何判断一件事的真伪。我们知道神是全知全能全在的,但不要忘记,神也是全察的。至于全知与全察的区别,我们也需要学习。圣经在诗篇139:共有二十四节经文,可以分为四段,每六节一段,分别说到了神的全知、全在、全能、全察。我们的神能够察看我们的一切,知道我们内心深处的一切,所以我们要谨慎我们的心思意念,让神在我们心里成为我们的帮助。

神向亚伯拉罕启示他自己的全知全察,因为他要亚伯拉罕知道自己的权柄。今天,神也同样愿意我们知道他的全知全察,使我们每一天谨慎地活在神的面前。阿们。

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甚大,惊天动地,神尚且没有凭自己所听见的审判,我们就可以完全看见神的公义。愿神察看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思意念,使我们坦然无惧地活在神面前。阿们。

TOP

创世记第十八章

22:耶和华面前——天使的离开与亚伯拉罕的站立

这里是天使离开的地方。当亚伯拉罕在服侍他们三位时,神亲自将自己显明与亚伯拉罕,是藉着他自己的话所显明的,也是藉着亚伯拉罕心灵的感应所显明的。这种感应并不是世人所说的第六感觉,而是由于亚伯拉罕平时敬畏神,神的灵常住在他的里面,使他对神有非常敏锐的感觉。这是圣灵的工作,圣灵本来就是神,所以在这时,他能非常清楚明确地将神启示给亚伯拉罕。

很多时候,在我们身上发生一些特殊的经历后,我们得以遇见神。这时,这些特殊的感觉就会离开我们,正如当时的天使离开亚伯拉罕。如果我们在这时还在遇见天使的话,我们的生命就无法长进。当我们藉着别人所传的福音归向基督,神就会将这些带领的人从我们身边带走,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功课,但我们常常不愿意学。神的心意乃是要我们藉着周围的人认识耶稣基督,并不是要我们看见这些带领我们的人。所以如果我们的眼睛定睛在人的身上,我们的生命就无法长进,神也就会将这些挪开。亚伯拉罕并不是定睛在天使身上的人,所以当他认定在他面前的三位中有一位是神时,另外两位的功用就消失了,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与神同行的,与亚伯拉罕一样,只不过他们是服役的灵。

天使离开了,但亚伯拉罕没有离开那里,神也没有离开。这时,只剩下亚伯拉罕与神同在。这是非常美好的一种属灵光景。今天,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经历中,都必须对此有所学习,就是单独与神同在。亚伯拉罕仍旧站立在神面前,这是一个仆人的形象。正如诗篇134:1所说:“耶和华的仆人,夜间站在耶和华殿中的,你们当称颂耶和华。”非常明确的,在耶和华面前侍立的,就是耶和华的仆人。亚伯拉罕以一个仆人的形象侍立在神面前,因为他知道自己在神面前的地位,所以他静静的侍立在神的面前。

我们都是神的仆人,但我们是否也愿意像亚伯拉罕一样,静静的侍立在神面前?很多时候,我们的性情中会有懒惰,使我们不愿意站立;抑或我们有时会非常好动,没有耐心在神面前站立,这都是不好的。我们必须学会站立在神的面前,等候神的差遣,因为我们是他的仆人,这是一个仆人所该有的动作。

求神帮助我们,驱逐遮挡我们眼睛的天使,让他们从我们眼前消失,使我们的眼睛可以只见我们的神与我们同在;并求神使我们守住自己的本位,像仆人一般站立在耶和华面前!阿们。

TOP

创世记第十八章

23—32:亚伯拉罕的代求

通过亚伯拉罕的代求,我们看见很多非常明确的对比与对照,这些对比与对照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宝贵的属灵功课。

在亚伯拉罕的代求之前,我们看见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亚伯拉罕近前来……”这句话给我们非常明确的启示,就是要想代求,必须先近到神的面前。如果我们想要为任何一件事和一个人代求,必须先有一个经历,就是近到神前。“近前来”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这是与神单独相处的一个必须经历。如果我们能够“近前来”,就会得到神的赐福;如果我们能够“近前来”,就会经历神的同在;如果我们能够“近前来”,就会享受神的恩典;如果我们能够“近前来”,就会承受神的应许;如果我们能够“近前来”,就能够为我们的亲属代求;如果我们能够“近前来”……很多格外的恩典会临到我们。这些都必须藉着我们“近前来”。近到神的面前,虽非进入神里,与神相交,却是代求的一个非常好的动作。神喜欢我们近到他的面前,与他亲近,多多的与他交谈,为我们周围的人代求,为我们的国家、人民、亲戚、朋友以及身边的每一个人代求。这些都是神所喜悦的代求,因为这是神的吩咐。正如提摩太前书2:1—2所说:“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该如此,使我们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的度日。”

从亚伯拉罕的代求中,我们可以看见神与人的对比、我与那地的人的对比、善与恶的对比、义人与恶人的对比、剿灭、毁灭与饶恕的对比、假若与我……不的对比等等。这些对比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

藉着神与人的对比,我们可以学习近前来的功课,这是前面所说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知道我们与神的关系是灰尘与主的关系。正如圣经所说:“因为他知道我们的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诗篇103:14)我们在神面前只是灰尘,但很多时候,我们非常容易忘本。这就是不守本位的意思。求神使我们认识自己,看自己看得合乎中道。

藉着“我”与那地人的对比,我们可以看见两种不同的生命。亚伯拉罕里面有神的生命,他是一个敬畏神的人,凡事寻求神的心意,远离恶事,充满了神的爱与公义,时常与神相交……而那地的人却是邪恶的,正如前面所说,他们的“罪恶甚重”。这是有基督生命的人与属世界之人的对比。今天,我们是在基督里还是仍旧属于这个世界?这就是这两种生命的不同,我们必须做出选择,因为我们不能站在中间,两种生命之间没有中间的立场。

藉着善与恶的对比,我们看见两种同属世界之人的情形。他们都是在分别善恶树的影响之下,都受到了罪恶的辖制。这是今天全世界的情形,都在善与恶的权势之下。虽然有些人的心里有善,但这些所谓的善行只能使他们在今世的毁灭中逃避过去,却无法面对神永恒的审判。要想逃避永恒的审判,不能只在善与恶的范畴中兜圈子,而应该从善恶树的辖制下得释放,进到生命中——也就是要进入义人与恶人的对比中,这就是下面所要说的。

藉着义人与恶人的对比,我们可以看见两种不同的生命。“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的手下”,“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这类的经文在圣经中反复出现,就是要给我们看见这个世界的邪恶,但我们看见圣经上所说的另一种人,他们虽然不是义人,却因着信,被神称为义,这就是“因信称义”的真理。神的毁灭不能将有信心之人一同算进去,这是恩典。

藉着灭绝与饶恕的对比,我们看见神的爱与人的败坏。神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但人却充满了邪恶,不愿意悔改,不愿意接受神的怜悯与神的爱。所以虽然神有恩典,有怜悯,但那地之人的败坏却致使神必须将那城灭绝,这是后话。今天,神也同样愿意我们悔改,来到他的面前,因为他是满有慈爱、满有怜悯、满有恩典的;但人类却不住的背叛,不住的反抗,不住的犯罪……致使满有慈爱与怜悯的神要伤心的对世界施行毁灭。让我们回头、悔改,来到神的面前,承认自己的恶行,并且离开自己所行的恶,就像尼尼微大城的人一般,神必施恩怜悯。

藉着假若与我……不的对比,我们可以看见人的地位与神的权柄。亚伯拉罕一次一次的代求,每次都用假若开始,说明他知道自己所求的必须通过神的认证以后才能决定,他知道自己的地位不过是人,不能代替神决定与命令。从神的话语中,我们看见神是绝对有慈爱的,他的爱超越了亚伯拉罕的关爱。这就是权柄。权柄来自于神的爱,并不在于人的地位与立场。今天,我们需要神的权柄。但很多人在追求权柄的时候,却没有爱,这样的权柄就失去了它的意义。神给我们权柄,不是要败坏人,而是要造就人。(哥林多后书10:8:13:10)

感谢主!我们看见藉着亚伯拉罕的代求所启示出来的真理亮光,使我们有所学习,并不是学习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更要学习如何为人代求,如何为国家代求,如何在代求中操练自己,使我们的祷告更好的发生效果。亚伯拉罕的代求从五十个人开始,一次又一次的要求并未让神不满,而在这里也让亚伯拉罕的信心、爱心、耐心、恒心等各种发自内心的感受得到操练与学习。这些也是我们所该学习的,藉着我们的代求,不仅能够为别人祝福,也能够使我们自己在各种属灵的实际中得到操练与造就。

求神帮助我们,使我们学会如何为人代求,让更多的人得益处,使我们也有更多的学习。阿们。

TOP

创世记第十八章

33:神与亚伯拉罕的分开——各归本位

当亚伯拉罕的代祷蒙应允以后,神要与亚伯拉罕分手了,因为神要继续去做自己原来所要做的事。在这个临时的小站中,神的心意得到满足,因为他接受了亚伯拉罕的奉献与摆上,亚伯拉罕的奉献得到了神的祝福。

在这里,神要离开了!是由于他还有要做的事未做。我们看见神与亚伯拉罕说完了话就走了。很多时候,在我们的经历中神也会对我们说话,告诉我们一些事,然后他会继续去做这件事。但非常糟糕的,我们却经常会因为与我们不利而去拦阻神的工作,这是不好的!神将这些事情告诉我们的原因是要我们为之代求,并不是要我们拦阻这项工作的正常进行。亚伯拉罕明白神的心意,所以当他的代求蒙神应允后,他没有拦阻神的道路。其实我们知道,我们根本无法拦阻神的旨意;但很多时候,我们却非常喜欢做这样无意义的试验。求神怜悯!

神与亚伯拉罕说完了话就走了!这是神的道路。神的道路高过人的道路。藉着他的话,神继续行走他的路。但我们知道,道路是在真理之先的,在这里也是如此。神已经定好了道路,他要去所多玛,亚伯拉罕知道他不能拦阻神的道路,就按照真理为所多玛祈求,而并没有拦阻神的道路。这就是亚伯拉罕对神的认识。这位信心之父的信仰根基是非常正确的,也是非常准确的。他的生命是建立在真理的根基上,他所领受的真理也不能违背神的道路。道路、真理、生命是有一定的次序的。很多时候,人选择错了道路,即便他所讲的真理完全正确,也是错误的。正如巴兰先知,他所传讲的真理没有一句是错误的,但由于跟随巴勒上了巴力的高处,这条道路的错误,致使他的真理与他无益。真理是建立在正确的道路步骤上的,如果信仰的第一步——道路产生了问题,真理的正确也没有意义。亚伯拉罕深深地知道这些,明白这些,所以他在道路上祈求真理,而并非凭己意去拦阻神的道路。

神继续行走他的道路,亚伯拉罕也回到他自己的地方去了。神赐给亚伯拉罕一个境界,是亚伯拉罕所不能逾越的,亚伯拉罕知道神的心意,就回到神所给他的地方去了。他与神同行了一段路,直到他知道神不要他继续送行了。很多时候,在我们的选择中,我们经常不能理会神的心意,在神要我们送行的时候,我们不愿意去;当神要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却要紧紧的缠着。我们不懂神的意思,却在拦阻神的道路。求神怜悯我们!

亚伯拉罕没有继续送行,而是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他在那里还有工作,还有家庭,还有所要承受的应许。他必须在那里等候!求神使我们回归本位,遵他而行。阿们。

TOP

创世记第十九章

1:罗得的邀请

两位天使比神早离开亚伯拉罕的帐棚,先到了所多玛,为神探明所多玛的情形。

当他们二位到达的时候,时间正是晚上,他们遇到了亚伯拉罕的侄儿罗得。他正坐在所多玛城门口,看见他们两位,并不知道是天使,因为他们仍然是以人的形象显现出来的。罗得坐在城门口,遇见他们,就起来迎接,而且谦卑地脸伏于地下拜。这几个连续的动作给我们看见罗得对这几位客旅所表现出来的热情,虽然他并未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但很明显,他感觉到了他们并非常人。我们从这几个动作来看罗得对天使的态度。

罗得坐在所多玛城门口,这给我们看见他非常可能是所多玛城看门的人。当他进到所多玛的时候,很可能所多玛人并未接纳他,只是当五王被掳后,由于亚伯拉罕带领家人来解救,使他们得以平安地回归国土,所多玛王出于对亚伯拉罕的感激之情,就让他的侄儿罗得当了官,让他在所多玛城门口守门。这些都是猜测与假想,并没有历史背景和圣经依据作为根据,故仅作参考。

罗得由于坐在城门口,故而看见这两位来访的天使。很明显的,他能够看见这两位天使完全是因为他坐在城门口,并没有在城内。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罗得在所多玛那么长时间,还没有进到城内的混乱与败坏之中,还没有随波逐流,还没有被城内的邪恶同化,我想这与亚伯拉罕的代祷有极其密切的关联。很多时候,有一些从我们中间出去的人被世俗沾染,被恶习沾染,被今世的风俗同化,正是由于我们代祷的不够。如果我们能够多一点为那些软弱的人祷告,求神保守他们,看顾他们,这样,我相信即便他们从我们中间出去,也会像罗得一般得蒙保守的。

正是由于罗得只是坐在城门口,才能看见两位天使的到访。正当他看见他们之时,他感受到他们的与众不同,便起来迎接。这也是一位乐意接待客旅的人,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可能也是他从亚伯拉罕身上所学到的。他并不是坐在那里请旁人迎接客人,而是自己亲自起来迎接。这就给我们看见了他生命中原有的一点点谦卑。正是这点点谦卑,使他能够愿意从自己的位置上站起来,去迎接远方来客。这种起来便是一种行动,他没有坐在那里说空话,而是用实际行动来接待客人。

当他来到他们面前时,并没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非常谦卑地脸伏于地下拜。他以自己的脸伏于地来显明他在他们面前是没有自尊的,因为他看出他们比自己更荣耀;他以自己的下拜来显明他的谦卑,因为他认为对方比自己更有地位。这是他接待客旅的态度,也正说明他在所多玛是受压制的,所谓坐在城门口只是虚张声势而已。

这就是这一节经文给我们看见的信息。罗得虽然有软弱,但却仍然是蒙怜悯的。今天,在我们软弱的时候,求神也使我们能够像罗得一样,不要被所多玛城里的罪恶同化,让我们分别为圣地活在神的面前。阿们。

TOP

创世记第十九章

2—3:罗得的邀请

当罗得看见两位天使,他不仅起来迎接,而且还诚意邀请他们到自己家里。我们从罗得的话中,明确看见他将自己与天使的位置摆得非常正确,他称呼天使为主,这并不是那位独一的主,而是指比自己地位职分更高的。他邀请他们到自己家里,谦卑的自称为仆人,这是罗得邀请天使时所显明的。他邀请他们到自己家里洗洗脚,住一夜,清早起来再去办他们的事。这些也许正是罗得从亚伯拉罕身上所学习到的功课,在他们叔侄二人同居的时候,亚伯拉罕很多的生命流露都显明给罗得,使罗得也有所学习,这才使罗得学会了如何接待客旅。

罗得邀请天使到自己家里,要一尽地主之仪,要让这两位不速之客在他的家中得享平安,因为他在这城里住了许久,已经完全知道这城里的百姓是何等的败坏。他不愿意这两位不速之客在这里受到伤害,所以要让他们到自己家里去,要亲自保护他们。并且他请他们与他一同住一夜,清早再去干他们所要干的。罗得非常明确地感觉到这两位不速之客来此必有其目的,但他也许因为知道这城里的罪恶,不愿意让这两位不速之客在此遭遇不测,也许他怕这两位不速之客感受到这城里的罪恶,离开后对这座城市不利,故而他便邀请他们进到自己家里,想以自己的保护使这两位不速之客免遭不测。其中原因我们只是做一些猜测,并没有实际的证据。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罗得诚意地邀请了这两位不速之客。虽然他们开始不愿意去,但经他切切地邀请,他们还是去了。

当他们进到罗得家中的时候,罗得便为他们预备筵席,烤无酵饼,他们便吃了,可见天使对罗得的奉献是悦纳的。

罗得是一个软弱的人,他没有像亚伯拉罕一样持守在生命的道路上,但由于亚伯拉罕的代求,使他在这个罪恶的城市中并没有完全被同化,这是神的怜悯,也是亚伯拉罕代求的功效。

罗得虽然软弱,但他还知道要迎接远方来客,也知道要如何迎接这些客旅。他知道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越权。

很多时候,我们在软弱中,神也同样会差遣他的使者在改变我们环境的时候来帮助我们。虽然神的使者到来的目的并不一定是单单地帮助我们,但只要我们愿意起来迎接他们、邀请他们、款待他们,这些使者一定于我们有益处。

求神赐给我们乐意接待客旅的心,并使我们知道如何接待来访的客旅。阿们。

TOP

创世记第十九章

4—5:所多玛人的邪恶

当罗得接待天使回家住的时候,所多玛城里的罪恶暴露无遗。

当天使进到罗得家里,所多玛城里的百姓看见天使的美貌,却并不知道他们是天使,因为他们是以两个男子的形象显出来的:既有天使的脱俗形象,又有男子的阳刚之气,两者兼具,怎能不让这些同性恋者动心?这只是他们的第一步计划,后面还有更可怕的;那些同性恋者不仅动心,而且还动脚,他们从各处跑来围住那房子;同时,他们也动起口来,大声呼叫罗得让两位天使出来,任他们所为。这就是“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由于所多玛城历来被罪恶笼罩,全城的人心里所存的都是邪恶的同性恋思想,所以当他们看见两位以美男子形象显出来的天使,便自然而然地动了邪恶的念头。虽然这是不好的,但由于在这城里这种情况遍地都是,所以在他们心里就不再觉得这不好了,反而使他们看这些习以为常了!整个城市都笼罩在这同性恋的罪恶阴影下,没有人觉得这不好,没有人觉得这不对,没有人觉得这会产生什么样不好的结局。今天,在世界上的人也是一样。由于全世界都在犯罪,所以自己所犯的罪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不好的了。他们不知道所要来的审判是如何的可怕,他们只顾自己一时的快乐,却不考虑这些所带来的结局。这些邪恶的思想就产生了,是在环境中产生的,是在自然中产生的。

正是由于有了邪恶的心,便有了邪恶的脚步。他们从各处跑来,围住那房子。“耶和华所恨恶的有六样,连他心所憎恶的共有七样:就是……飞跑行恶的脚……”(箴言6:16—19)所多玛人犯罪的心理必然带来犯罪的脚步,由于他们心里充满了邪恶,他们的脚所行的路也就都成了邪恶。今世岂不也是如此?全世界都在邪恶私欲的控制下,到处奔跑行恶,各处都能听见不同的罪恶,没有公义,没有圣洁,没有完美,没有生命,没有良善,没有真实……这个世界充满了邪恶,所能听见的声音都是飞跑行恶的事。这个罪恶的世界,我们如何在其中不被沾染?我们的脚如何得蒙保守?求神怜悯!我们的脚步要为耶和华所立定,与神同行,如同亚伯拉罕。

正如前面提到的一节经文:“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整个所多玛城市的人心里充满的都是罪恶,所以他们在罗得家门口所叫出来的也就都是罪恶的言语。言语是心灵最好的反应。如果我们心里所思想的是邪恶,嘴里所说的也一定就是邪恶的。这是圣经启示给我们的真理。所多玛人大呼小叫,要罗得将天使领出来,任他们所为。今天的世界岂非也是如此?所多玛人所显明的世界不也同样在用各种方法要羞辱天使所代表的教会?这个世界受到了一个邪恶的灵的控制,使其背离真道,拒绝良善,以邪恶代替真理,以罪恶代替公义。每一个人都在说邪恶的话,并不觉得羞耻,口中圣洁的反而被看成怪人,这就是今天的世界!

求神怜悯!因为今天正是所多玛的时代,让我们能够像亚伯拉罕一样,为我们还在所多玛城犯罪堕落的亲戚朋友代祷,使他们快快地回头!阿们。

TOP

Processed in 0.011438 second(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