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四)

民数记24:16
经文:“……得听神的言语,明白至高者的意旨,看见全能者的异象;眼目睁开而仆倒的人说,……”
标题:巴兰题诗论基督(二)

这里的信息和本章圣经第四节有类似之处,但又多了一句话。

这里连续出现“得听神的言语”、“明白至高者的意旨”和“看见全能者的异象”作为前面所述“眼目闭住(“闭住”或作“睁开”)的人”所说的话。也即这里的三组信息,是前文所述“眼目闭住(“闭住”或作“睁开”)的人”所传达的信息重点。

“得听神的言语”,首先得有神的言语。若没有“神的言语”,就没什么可“听”的。有“神的言语”,还得有“听”的人,是愿意“听神的言语”的人。如果不愿意“听神的言语”,那就无法听见“神的言语”。最后,“听神的言语”还得能听见,就必须“得听神的言语”,如果有“神的言语”,有愿意“听”的人,但却听不见,那还是白搭!所以必须“得听神的言语”,才是整个信息所要表达的本质意义。

“明白至高者的意旨”这一信息是不同于先前所述,是这节经文的特色。这一信息所表达的重点,在于神的名称为“至高者”。所谓“至高者”,自然是独一无二的,是超越一切的,是高高在上的,是无法超越的!对于神的名,这里称之为“至高者”,明显这“至高者的意旨”所要表达的,乃是神的旨意的无法揣度。而要“明白至高者的意旨”,那不是人力所能为,只有那“至高者”自己亲自的启示,才能让人“明白至高者的意旨”。所以这一信息所要表达的,乃是神愿意将自己启示给人,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领受到这种启示的信息。

“得见全能者的异象”是让我们知道传达信息的人,并不是凭借自己传达的信息,而是出于得到了全能者的异象。这异象的启示,表明有一种超自然的能力透过我们眼睛所能看见的图像画面让我们领受全能者所要表达的信息,或者更有可能是将要发生的事情借着图像让人预先知道。这里介绍神的名为“全能者”,是让我们知道神的能力超越一切,也是包含一切。“得见全能者的异象”是要说明领受信息的人通过“异象”得以“看见”神的心思,了解“全能者”那“全能”的作为。

“眼睛睁开而仆倒的人”,表明这人有属灵的眼光,可以看见神的能力彰显,从而自己仆倒在神的大能作为之下,以示自己的谦卑顺服,以示自己领受神的信息让自己无法在神面前站立,从而愿意全身心“仆倒”在神的面前,顺服神,接受神对自己的更新改变。

这里的四组信息针对的是同一个人,也就是表明了这接受启示的人同时具备了这四方面。这样的一个人“说”,是显示出说话的人所说的话,绝不出于自己,完全是凭借神的引导说话。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4:17
经文:“……我看他却不在现时。我望他却不在近日。有星要出于雅各,有杖要兴于以色列,必打破摩押的四角,毁坏扰乱之子。……”
标题:巴兰题诗论基督(三)

这里的经文让我们看见巴兰的诗歌所提及的信息关乎的时间不在现时,不在近日。这里更是直白地让我们看见信息所针对的,乃是“出于雅各”的“星”,“兴于以色列”的“杖”。巴兰更是在题诗中毫不客气地指出那“星”那“杖”“必打破摩押的四角,毁坏扰乱之子”。

这里的信息中所提及的“星”正是指向以色列的救主,更是全人类的救主耶稣基督。他降世的时候,正是有星出现,启示了东方博士来到耶路撒冷,又亲自带领他们走到伯利恒耶稣基督所在之地。这里的信息中所提及的“杖”,乃是指向耶稣基督二次降临的时候,要施行那永恒的审判,从而断定一切是非,解决一切问题。

非常明显,巴兰表明这位“出于雅各”的“星”、“兴于以色列”的“杖”出现的时间“不在现时”,也“不在近日”,是表明这是一个预言,而是将来要成就的事情。“出于雅各”的星在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的时候已然实现,“兴于以色列”的“杖”则是将要在耶稣二次降临的时候实现。在巴兰时代,或者说在以色列人行走旷野道路的时代,这是一个整体的预言,两部分信息都是预言的信息,所以所用的都是将来时态,都是以“要”的形式出现。

而信息带出的力度,或者说直接要表明的终极目的,就是对以色列人对待摩押的预言,或者说得更准确一点,是那“出于雅各”的“星”、“兴于以色列”的“杖”要如何对待摩押。圣经在这里的信息告诉我们,那“星”那“杖”“必打破摩押的四角,毁坏扰乱之子”。这里的“必”明显不是应许的信息,而是预言的信息,表明信息成就的必然性。对摩押王巴勒来说,“打破摩押的四角”是一件极其残忍的事情,因为那是对他的国家的损害。而接着说的“毁坏扰乱之子”,似乎在表明摩押之中将会出现一个“扰乱之子”,只有那将要“出于雅各”的“星”、“兴于以色列”的“杖”才能将其“毁坏”。圣经并没有让我们看见巴兰的预言中对于这个“扰乱之子”有任何的介绍,只说有这样一个“扰乱之子”,将会被预言中的“星”、“杖”毁坏掉。这是让我们看见扰乱的力量在耶稣基督的面前站立不住,也是让我们知道神的能力超越一切与神为敌的力量。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4:18
经文:“……他必得以东为基业,又得仇敌之地西珥为产业。以色列必行事勇敢。……”
标题:巴兰题诗论基督(四)

这里的信息让我们看见巴兰题诗中所提及的出于雅各的星、兴于以色列的杖与周围仇敌的关系,主要是关乎以东之地。这里描述他必得以东为基业,又得仇敌之地西珥为产业;并且以色列人也必随之而行事勇敢。

由于基督的兴起,他必将仇敌之地夺为基业、为产业,以以东为主要目标。以东虽为以色列的兄弟,但一直与以色列为敌,故那雅各的星、以色列的杖一旦发出,以扫的后代以东人所占之地西珥山就将被夺,因为是基督参与的战争,所以胜败之事不用多说,没有人能够在耶稣基督面前站立得住!

只有伴随那出于雅各的星、兴于以色列的杖,以色列才显出他的勇力,就必行事勇敢。这勇敢的行事,明显是因为有那出于雅各的星、兴于以色列的杖的直接参与,带动了以色列人,使得以色列人在仇敌面前不断的得胜带来的。也就是说,以色列人所谓的“必行事勇敢”,乃是居于他们的得胜,更是凭借着让他们得胜的那一位。

这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若处于失败之中,就当知道,那出于雅各的星、兴于以色列的杖必时刻伴随着我们,他是我们的依靠,是我们的保障,是我们的启示,是我们的引导,是我们战胜仇敌的得胜旌旗!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4:19
经文:“……有一位出于雅各的,必掌大权。他要除灭城中的余民。”
标题:巴兰题诗论基督(五)

这里让我们看见关乎基督的另一个预言,就是“有一位出于雅各的”。论及这一位“出于雅各的”,巴兰预言他“必掌大权”,而且要“除灭城中的余民”。

在这里,巴兰对于基督的身份有另外的预言信息,描述他是“出于雅各的”。这也就是让我们知道信息强调了基督的出处,是从雅各而出,也就是从以色列人的祖先而出。这并非描述耶稣基督与雅各个人的关系,而是通过“出于雅各”来让我们知道耶稣基督乃是只属于“雅各”。这“雅各”的信息中,首先蕴含了以撒是亚伯拉罕凭着应许所生的,显明应许的超越血气的;又蕴含了雅各是以撒的儿子中蒙拣选的,显明神的拣选超越人的主见。是以这里记载耶稣基督的信息,论及他是“出于雅各的”,以强调耶稣基督的身份,不仅是凭着应许而来,更是神所特选的。

论及基督,说到他的权柄,让我们看见他“必掌大权”。这里的“必”是有应许之意,表明耶稣基督掌权,是凭着神的应许。而关乎耶稣所掌权柄,这里提及“大权”,乃是让我们看见耶稣的权柄之大,超越人的言语极限。

通过耶稣基督所掌大权,巴兰对巴勒表明摩押城的未来,乃是要尽被除灭,就连“城中的余民”都将在他的“除灭”范围内!也就是说,将来只要是巴勒的王国,只要是摩押人的国度,都将在那“出于雅各的”,也就是“必掌大权”的那“一位”的“除灭”范围之内,就连“余民”也无法逃脱!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4:20
经文:巴兰观看亚玛力,就题起诗歌说:“亚玛力原为诸国之首,但他终必沉沦。”
标题:巴兰题诗论亚玛力

巴兰的题诗并没有停止,仍然在继续中……

这里让我们看见巴兰观看亚玛力,使得他的注意力直接集中到了亚玛力这一块地方,于是题诗论及亚玛力原为诸国之首,但终必沉沦。

巴兰的题诗主要基于他的“观看”,也就是凭借他的眼睛。当他的眼睛注意到哪里的时候,诗歌的灵感就随之指向哪里。所以当“巴兰观看亚玛力”的时候,他就“题起诗歌”论及他所观看的亚玛力。

巴兰论及亚玛力原为诸国之首,表明这是亚玛力本来的光景,是他在世界上的形象标准。诸国,是代表着这个世界,因为世界就是由国家组成。而这里表明亚玛力为诸国之首,乃是让我们看见亚玛力在一定意义上是这个世界的形象代言者。而这一信息是有时间限制的,因为巴兰所题的诗歌中论到亚玛力的时候,表明亚玛力为诸国之首的信息,是原来的状况,所以这里所记载的乃是“亚玛力原为诸国之首”。“原为”表明的是本来的现象,也就是信息发布时间截止的现象;从信息发布的时间开始,“原为”的信息将不再存在,这才是“原为”的基本意义。

论及亚玛力的时候,巴兰表明他的终极现象是“但他终必沉沦”。这是亚玛力的未来,是预言的信息,也是表述了亚玛力结局的开端。也就是说,从巴兰题诗开始,亚玛力的结局就已经定下,就是沉沦!“终必”表明了这是事件的结局,也表明了结局的必然性不可更改。这是说明虽然此时亚玛力还没有沉沦,但最终必然是沉沦的结局,不可更改的结局!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4:21
经文:巴兰观看基尼人,就题起诗歌说:“你的住处本是坚固。你的窝巢作在岩穴中。……”
标题:巴兰题诗论基尼人(一)

巴兰继续他的目光扫描,这次又看向了基尼人。当他观看基尼人的时候,他又题起诗歌论及基尼人。

论到基尼人的时候,巴兰特别提到了基尼人的“住处”和“窝巢”。

在一定意义上,“住处”和“窝巢”是同一个意思,但这里分别表达为“住处”和“窝巢”,是要让他们看见一般性的意义和属灵的意义。

题诗中论及“基尼人”的“住处”,用“坚固”来说明。这是让我们看见基尼人的建筑水平似乎非常卓越,在一定意义上他们的建筑材料似乎也非常不错,所以巴兰题诗中说到“你的住处本是坚固”。而这“本”,乃是原来的意思,也是根本的意思,表明基尼人的住处的坚固是原本就如此的。

题诗中论及“基尼人”的“窝巢”,是表明其“作在岩穴中”。这“作”是作为,也是制作。而“窝巢”则是表明基尼人的住处就像鸟窝、鸟巢一样,是以让我们看见基尼人似乎有如鸟一般的性情。而基尼人的“窝巢”是被制作“在岩穴中”,又是让我们看见基尼人的建筑非常奇特,他们所居住的地方也是非常奇特,选择“在岩穴中”,是表明在岩石的穴中,是以让我们知道他们的居住之地,是以岩石为居所。岩穴的意义,是神的形象的一个特征,正如大卫在诗篇中所记载:“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神、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他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台。”(诗篇18:2)

巴兰在观看基尼人的时候,受感动的题诗是非常正面的,似乎基尼人能够得到非常大的祝福。虽然基尼人并非以色列人,在他们仍然能够在一定意义上得到神的祝福,承受正面信息的预言。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4:22
经文:“……然而基尼必至衰微,直到亚述把你掳去。”
标题:巴兰题诗论基尼人(二)

笔锋突转,关于基尼人,巴兰在题诗中让我们看见他们的未来,并不是像以色列那般永远承受祝福,而是仅仅盛极一时,最后必至衰微,直到被亚述掳去。

非常明显,基尼人的兴盛仅仅一瞬之间,他们的未来却并不兴盛。这里直接用了“然而”和来表明接下来的信息是与前面的信息截然相反的;又用了“直到”来表明他们的未来,已经确定。

相反的信息,让我们看见的是基尼的未来。“必至衰微”和“亚述把你掳去”正是描述基尼人的未来之悲哀。许许多多的人都像基尼人一般,活在目前的光景中,沉寂其中不可自拔。然而,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看见自己的未来,也因为他们看不见自己的未来。巴兰在题诗中论及他看见基尼人的未来,描述他们将要“衰微”,是必然的结局。而他们的“衰微”,其终止时间为“亚述把他们掳去”。也就是说,基尼人的“衰微”,直至于被掳,也就是灭国之日,表明他们的未来就是一蹶不振的结局。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4:23
经文:巴兰又题起诗歌说:“哀哉!神行这事,谁能得活?……”
标题:巴兰题诗(一)

这里让我们看见巴兰又题起诗歌,不过没有任何前提,是直接的又提起诗歌。

这里巴兰所题的诗歌为哀歌,诗歌首句“哀哉”就是最好的说明。

巴兰的“哀哉”所悲哀的,乃是神的作为,让人无法存活。巴兰用了反问句语气表明这一信息。“神行这事”,就是对以色列一切仇敌的攻击之事。巴兰知道这是神所行的事请,但他所质疑的,乃是神行这事带来的后果,让他困惑。因为神的一切祝福,都是在以色列人之中,所以他感到不解。他所悲哀的,就是神行这事带来的结果,让周围的人都无法存活了!所以“神行这事”的后续题诗,乃是“谁能得活”这一反问语句。

巴兰认为神将这一切的祝福都围绕以色列人而展开,是断绝了一切外人的生存之路,是因为在他的理念中,他自己就不是以色列人,而且他所跟随的人,就是巴勒,还是以色列人的仇敌,是与以色列敌对的一方。作为摩押王巴勒所赏识的先知,他对于神对以色列人的祝福很是不满,是以在这里的信息,他通过反问的语句提出质疑,甚至以悲哀的语句所作的哀歌,来表达这是以色列之外所有人的共同悲剧。“谁能得活?”表达出神的作为是断绝一切他人的生路,把别人都逼向死亡绝路之中。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4:24
经文:“……必有人乘船从基提界而来,苦害亚述,苦害希伯。他也必至沉沦。”
标题:巴兰题诗(二)

巴兰继续无特指的题诗。

这里论及有一基提界,有人乘船从那里而来,目的是苦害亚述,又苦害希伯。论及那乘船从基提界来的人,巴兰的诗中说到他必至沉沦。

这是必然的事情,巴兰题诗中用了“必”来表明这一现象。这里的“必”并非必须、必定,是以不是应许的意思。这里的“必”是必然,乃是预言的信息,强调事情的准确性。

基提界,圣经描述并不多,但有描述说是一个海岛,属于挪亚的儿子雅弗的后代的领地之一。由于是海岛,出入外交必然要乘船,所以他们出来,就是以此“乘船”的方式离开基提界。

这批从基提界出来的人,苦害亚述,又苦害希伯。亚述,属于挪亚的儿子含的后代的领地之一,以色列人的几个重要仇敌之中的一个。从基提界出来的人苦害他们,似乎在一定意义上帮助了以色列人,但这些出自基提界的人明显并非为了帮助以色列人而苦害亚述,因为他们不仅苦害亚述,又苦害希伯。希伯,是挪亚的儿子闪的后代的种族之一,是最重要的一个种族,是希伯来人的祖先,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祖先。也就是说,这些从基提界出来的人,他们苦害的对象包含了所有非雅弗的后代。

他们虽然有极大的勇力,苦害亚述,苦害希伯,但他们自身的结局也并不好到哪里去,巴兰论到他们的未来,说“他也必至沉沦”。这“沉沦”的结局,自然是神的作为,并非人力所能为。也就是说,出自基提界乘船而来的人,他们虽然勇力过人,可以苦害亚述,苦害希伯,但在永恒中,他们也无法逃脱沉沦的结局!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4:25
经文:于是巴兰起来,回他本地去。巴勒也回去了。
标题:各自回去

巴兰的题诗已毕,便起来回他本地去,巴勒也回去了。

明显,巴兰和巴勒并不是一同回去,而是各自回去的,这里的描述分开记叙,正是表明了这一情况。

“于是”是一个连接,表明巴兰和巴勒各自回去,是接着题诗之后。也就是说,巴兰题诗一结束,便与巴勒分离,各回本地去。

在时间上,巴兰先行起来回去,巴勒随后也回去,这“也”就表明了巴兰和巴勒各自回去的时间差,也让我们看见巴兰与巴勒各自回去的顺序非常清晰。

巴勒请巴兰来咒诅以色列人,这件事情没有持续下去,因为神的干预,让整件事情都不能按照巴勒的意愿发展,而是在神的引导下转变。巴兰被召来,是应巴勒的请求,在一定意义上,是对巴兰的抬举。然而,事情的发展也不能按照巴兰的意思来,因为掌管一切的并不是巴兰的口,而是神的手。是以神一干预,就直接使得巴兰的咒诅变为了祝福!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Processed in 0.014676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