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学人培训材料

三、难于向亲近的人传福音
  不向或少向亲近的人传福音,大多是因为太难。
  向亲近的人传福音的难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听福音的人往往不会很认真。爱听就听几句,有一搭没一搭;不爱听时,多说一句也令他们心烦,一点面子也不给。尤其对长辈传福音时,还会常遭呵斥、教训。
  刚信主时,许多人都以极高的热忱向亲人传福音,恨不得他们一下子都能得到救恩。重生得救后,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都有了根本的改变,免不了会与亲人产生歧见,在生活中造成诸多不协调。这正是信与不信不能同负一轭的道理。
  一位姊妹曾对我说:“信主前,我很崇拜我先生。他不仅学位比我高,而且聪明、能干,各方面都胜我一筹。可是我信主后,一切都变了。我因成为神的儿女感到非常满足和喜乐。可是他每天忙忙碌碌所追求的,都没有永恒的价值。看他那种拒绝福音、自鸣得意的态度,我打心里看不上他,可怜他。”
  当我们向亲近人传福音总不见果效时,常常爱心变怨恨,急切变急躁,或指责、埋怨,或冷言相讽,软硬兼施。但常常事倍功半,事与愿违。从此,我们心灰意冷,闭口不再向他们传福音。
  向亲近的人传福音的另一难处是,我们在他们面前是透明的。
  人与一般人相处时,自觉不自觉都有一副面具。可是回到家里,一切粉饰都除掉了,真我暴露无遗。施洗约翰说:“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太三8)主耶稣教导说:“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五16)
  基督教必须藉信徒的伦理、道德行为表达其信仰的真实性和可行性。除非我们信主后,在日常生活中有新生命的流露,否则我们传福音只会沦为说教,很难对亲近的人产生效果。我们依然故我,他们很难相信我们所信的神是真实的,圣灵的进住是真实的。为了避免各种僵持局面,我们常常绕过亲近的人,向陌生人或关系不密切的人传福音。

TOP

四、学习向亲近的人传福音
  我们一生中最大的挑战、最大的压力,很多时候都来自于家庭。在家里,我们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我们的付出也难以有及时的回报。家庭是学习谦卑、舍己的好地方。家庭处好了,服事教会、团契,就能游刃有余,向亲近的人传福音也变得容易了。改变自我与传福音可以相互促进。
  人们往往要经过大学,甚至研究生的系统学习,才能成为各种专业人员。但对我们很多人来说,成为家庭的一员,似乎不需要学习、训练。两人一结婚,自然地成为丈夫和妻子;一有了孩子,也就自动当起父亲,母亲来了。难怪,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怎样作夫妻、父母,也就难于向对方传福音。丈夫、妻子、父亲、母亲的角色都是必须学习,也是可以学习的。我们最权威的教材是圣经的教导。
  在亲近的人之间,需要学习的最大功课就是彼此饶恕,彼此接纳和彼此相爱。按人的本性,我们很难作到。但我们已重生得救,有圣灵的引导。只要依据、效法主耶稣,我们就可以逐渐学会这些。主耶稣是一切的源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约十三34)“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罗十五7)
“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弗四32)靠着神的大能,让我们的生命操练从家庭开始,我们的福音事工从亲近的人中开始。

作业(讨论题目):

1.如果有了要全职事奉的感动,是否应立即放下专业工作,进神学院学习?
2.是否等自己在亲近的人中有了美好的生命见证后,才能向他们传福音?

TOP

第七课 清障架桥
  “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三15
  “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提后一12

一、战略意义
  第一课中谈到了传福音的普遍意义。具体到对中国学人传福音,意义也十分深远。
  近年来,中国大陆基督教的蓬勃发展,海外中国学人的信主热潮,都是神的奇妙大工。神拯救中华民族、使用中华民族的时候到了。有人估计,中国大陆的基督徒人数现为五至七千万,家庭教会是大陆教会的主体。
  海外的中国学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们有机会在海外听到福音、接受福音,并得到真理的训练装备,有神的美意。他们可以以多种方式把福音传到国内,尤其是知识界。
  只有当中国学人的福音事工与基层的福音事工相辅相成,中国的福音运动才能健康、平稳地发展。海外这批中国学人,一、二十年后即可成为中国各级的中坚力量,若他们能悔改信主,其影响是难以估量的。现在,神已把他们带到了我们身边。

TOP

二、清除障碍:
  在第四课《对症下药》中谈到,如果条件允许,先建立友谊,后传扬福音是最佳途径。因此,了解他们接受福音的主要思想障碍和清除障碍的方法,对传福音是有帮助的。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思想障碍及破除方法。
  无神论──认为没有神,宇宙是一个无始无终的永恒体系;把相信神看作是迷信、愚昧、无知。
  破除方法:许多以有神论为主导思想的西方国家都是先进、强大的国,所以信神不一定是愚昧、无知;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预言了,大爆炸理论(Big Bang)显示出宇宙不是永恒的,宇宙是有开始的,而且是超自然的开始;宇宙既非永恒,宇宙及其自然规律都是受造的;看看浩瀚精密的宇宙,造物主的存在就不难接受了。
  唯物主义──认为宇宙的一切都是物质。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精神是物质的投射,没有物质就没有精神。“唯物”即“唯有物质”。因此,否定任何不依附物质的客观存在,如神、灵等等。
  破除方法:宣讲灵界的客观、真实性;人不仅有属物质的肉体,还有神所赐的灵。肉体会死亡,但灵却有始无终地长存。人身体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开端。灵界是独立于物质世界的。神是个灵,灵界还有受造的天使(其中一部分犯罪,堕落为鬼魔)。基督教既不“唯物”也不“唯心”,而是“唯实”:同时承认物质世界和灵界的客观存在。
  多神论──认为神有多位,无论信哪一位,将来都能进天堂,不接受基督教关于耶稣基督所启示的三一真神是宇宙惟一真神的伟大宣称。
  破除方法:比较宗教学。有比较才有鉴别,一比就比出真伪了。现在,道教、孔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被称为世界五大宗教,尤以后三种的影响为大。但是,释迦牟尼所创立的原始佛教是无神论的心理学的自律,他去世几百年后,佛教才逐渐演变为崇拜多神、多灵的宗教。
  公元六世纪由默罕莫德创建的伊斯兰教,其信仰多是从基督教借来的。它也相信只有一位真神,但不是耶和华而是阿拉。基督教与别的宗教的根本区别在于:别的宗教是人去找神,人的智慧有限,找出的神只是人观念的投射,而非真神的本体;基督教是神找人,启示神自己是怎样的一位神。神的启示集中体现在“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提后三16)和耶稣“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罗一4)。圣经的权威和耶稣的复活是铁证如山的事实,是基督教的根基和与其他宗教的分水岭。
  进化论──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一八五九年发表《物种起源》后,进化的思想风靡世界,并不断被扩展、充实。进化论已渗入各个领域。
  就生物而论,进化论者相信,第一个生命(单细胞生物)是由无生命物质变来的;然后,由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自然选择或物竞天择),生物由单到繁,由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人则是由猿变成的。进化论反对神各从其类造生物的圣经启示。
  破除方法:进化论是达尔文基于他的观察提出的一个假说,并非已被证实的事实。达尔文从种内变异的现象一下子推演到种间的进化,甚至大类之间的跨越,是缺乏依据的。“寒武纪生命爆炸”和中间类型生物化石的缺失是达尔文理论的死结。
  再则,进化论是哲学多于科学,它是一种解释外界事物的方法论。有亲缘关系的生物,一定有性状的相似性;但有相似性状的生物不一定有亲缘关系(即不一定是由一个变成另一个的)。所以,即使将来找到了很多中间类型的化石(可能性极小),也只能说,进化是一种可能性,而无法证实进化确实发生了,因为它们可能是这样分别被造的。
  最后,人是按神的形象和样式造的,人有神所赐的灵。人的创造性、理性、道德性、宗教性等等,都是别的动物没有的,人与其他动物之间,有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这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进化论无法解释的。
  科学主义──认为科学至上、科学万能,科学是认识、经验真理的惟一途径和标准;只有科学能证明的,才能相信。因此,反对任何超然的神的神迹、奇事,否定神的存在的可能性。
  破除方法:科学主义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世界观。神创造宇宙,赋予其规律,科学的任务就是认识这些规律,信仰和科学是和谐、不可分的。通过科学研究认识神的创造,进而认识神、荣耀神。
  科学的进步和人心的骄傲,科学被抬得越来越高,遂使科学与信仰脱勾,直到用科学否定信仰,科学几乎成了神。
  由于科学研究对象的必备条件(为可量度性、可重复性、被动性,等等),科学在物质世界中的有限范围内才有用,对灵界更是鞭长莫及。科学有限,神无限。科学既不能证明神,也不能否定神,科学找不到神。“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约四24)
  “基督教是文化侵略的工具”──认为基督教近代是藉帝国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进入中国的,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部分。
  破除方法:这种观点是一种误解,是由于长期片面宣传所导致。时间的吻合并不等于目的相同。要大力宣讲宣教士进入中国后为中国人民献身的可歌可泣的事迹。虽然,宣教士不是完全人,其中也有拙劣者,但毕竟瑕不掩瑜。
  人心骄傲──认为自己完全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无须依靠任何神明;自以为真理在手,对于凡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东西,一概拒之门外,对福音不屑一顾。
  破除方法:骄傲是接受福音的最大拦阻。人的始祖因骄傲而犯罪、堕落;堕落后的人,骄傲成为其固有特征,与生俱来。只是,许多人陷在骄傲之中却察觉不到。
  可以从两方面开启对方:一是一个人在宇宙中的短暂、有限、渺小,“人定胜天”“人要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只是自欺欺人的神话;二是揭露人的罪性,人心的黑暗、污秽和诡诈。面对事实,多数人都可以逐渐谦卑下来。
  “基督教是西方的宗教”──认为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信了耶稣,就拜倒在西方文化之下,背弃了中国的文明。
  破除方法:这是一种误解。基督教应源于东方(中东)而不是西方。基督教信仰不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东方、西方文化都是地区性、民族性的,基督教信仰是普世性的。中国人信主不是拜倒在西方文化下,而是与西方的基督徒一起敬拜人类共同的救主。基督教信仰可以升华中国和任何国家的文化。
  上面列举的思想障碍是一般常见的,至于每个人,必各有差异。
基督教信仰是客观真理,所以不怕讲理。针对中国学人依赖理性和逻辑的特点,可以列举充分的事实,透彻地与他们论理,以理服人。
  比如,可以从对方的弱点切入。很多人以自己是无神论者自居。可以问:“你研究过有神论吗?你的无神思想有根基吗?”有人总以科学对抗信仰,可以问:“什么是科学态度?你读过圣经,了解福音吗?否认自己尚不了解的东西,算是科学的态度吗?”抓住弱点,对方容易软化、虚心。
  另外,也可以攻为守。当对方要我们证明有神时,我们可以回答说:“我不能用科学证明神,因为科学有限。但我可以讲很多神存在的依据。你能用科学证明没有神吗?你只能说,你看不见、摸不着神,所以没有神。这乃是‘存在就是被感之’的唯心主义论点,连唯物主义都够不上!”当对方强调“信神需要信心,太难了”时,我们可以说:“信神是难,但要否定很多证据,不信神更难!信神需要信心,但连银河系都无法穿越的人类敢说宇宙之中没有神,这岂不需要更大的胆量和信心?”我们做到有理、有智,不但不会激怒对方,反而启发他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与慕道朋友充分讲理的同时,也要告诉他们:神是无限、超越的,科学和理性是有限的。信仰不排斥科学和理性;只有在理性和科学的基础上,凭借信心的飞跃,才能认识神、回归神。

TOP

三、注意方法
  注意方法、策略不是弄虚作假,而是一切从爱心出发,用适当的方法让不同的人可以接受福音。方法问题在第四课中已有论及,这里主要强调传道者的态度。
  一、是不卑不亢、温柔谦卑。不轻狂待人,也不讨好、迎合人,而凭智慧传讲真理。要尊重对方,鼓励对方发问,专心听取对方的表达,从中找出积极的部分,引导他们认识真理。真诚的提问是信仰的开端。最让人无奈的,是这样的对话:“你觉得今天的信息怎么样?”“不错。”“你有什么问题吗?”“没有。”“你信吗?”“不信。”“……”
  二、是恳切坦荡,力戒辩论。传福音时,知道多少说多少,避免夸大、不实之词。对对方的问题,知道就答,不知道就不答,切忌牵强附会,给人以“无理辩三分”的印象。我们不可能什么都知道。我们不知道答案,不等于没有答案。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或帮助他们找答案。如果因观点分歧,相持不下或对方变得不冷静时,最好暂停对话,避免无谓的争辩。否则容易伤和气,于对方领受福音无益。
  三、回避政治。福音是超越文化、政治的。不管一个人政治态度、文化背景、出身门第、社会地位为何,只要真心悔改信主,都是神的儿女,都是我们的弟兄姊妹。将政治混杂在福音之内或凌驾福音之上是不妥当、不可取的。

TOP

四、恒切祷告
  领人归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清楚知道,“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林前十二3)我们只是神的器皿和管道。不是神的灵的大能,怎么可以凭我们一席话就把一个人几十年积成的世界观改变过来?学人爱思考、论证,我们确需有所准备。但万变不离其宗。他们对信仰提出的问题,不外乎那一、二十类,并非不能招架、化解。
  因此,在领人归主过程中,要恳切祷告、随时祷告,求主给我们爱心、耐心、信心和智慧,求主预备对方的心。只有在祷告中把人带到神面前,才可能真正地将人领进神国里。

作业(讨论题目):

1.有人认为,亚当、夏娃犯罪后,所有的人都是罪人,其理性也被罪所污染,因此传福音不能用理性,只能靠信心。你同意吗?
2.一些学人因顾虑回国后的处境而不敢信主,应当如何帮助他们?

TOP

第八课 培训门徒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廿八19-20
  “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太十37-38
  “耶稣对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约八31
  大使命的核心是“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廿八19)。按照主耶稣的教训,立志遵循主耶稣的道,愿舍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主耶稣的人,才算是神的门徒。领人归主的目标也是造就耶稣的门徒。但很多时候,这一目标被忽视了。今天教会生活和布道事工所面临的种种难处,大都与对培训门徒这件大事的偏离有关。

TOP

一、耶稣的榜样
  主耶稣在世的三年多传道生涯中,走遍各城各乡,教训天国的道理,向世人宣告:“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四17)但神传道的主要目标和策略,乃是呼召一小部分人跟从神,用这班人来见证神,并在神受难、复活、升天后,继续神在世上的工作。
  主耶稣培训门徒的方法就是“来跟从我”(约一43),让门徒从神的生活、布道中学习神、认识神。三年多传道的时间中,第二、第三年花在门徒身上的工夫大大增加。神与门徒朝夕相处,同吃、同住、共话。一齐往返于僻静的乡间小道,一同置身于喧哗闹市、婚宴;或泛舟加利利海打鱼,在旷野、山中祷告,或进入会堂、圣殿敬拜……在受难周,神几乎与门徒寸步不离,即使在客西马尼园祷告,神也只离门徒咫尺之遥。
  值得注意的是,主耶稣复活后的十次显现,全是给神的跟随者看的。主耶稣为什么不向那些不信的人显现呢?因为神迹并不能让人信神。主耶稣绝不会满足刚硬者的好奇心。正像神对那些文士和法利赛人说的那样:“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求看神迹;除了先知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太十二39)耶稣复活后多次显现,主要是为了坚固门徒的信心。
  复活的主对门徒说:“你们看我的手、我的脚,就知道实在是我了;摸我看看;魂无骨无肉,你们看我是有的。”(路廿四39)在以马忤斯的路上,耶稣向两个门徒显现,和他们同行,“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路廿四27)在加利利湖边,复活的主为门徒预备了早餐,指示他们:“你们把网撒在船的右边,就必得着。”(约廿一6)
  主耶稣不仅反复向门徒显现,而且吩咐他们不要离开耶路撒冷,等候五旬节圣灵的洗礼。耶稣升天后,圣灵保惠师来接续主耶稣的工作:“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约十四26)主耶稣所做的一切,根本目的就是造就、坚固门徒。
  主耶稣在世的传道事工结束时,立志追随神的有五百多人(林前十五6),留在耶路撒冷受圣灵洗的仅有一百廿人(徒一15)。这远不如释迦牟尼或默罕莫德生前的追随者多。但耶稣的策略是正确的。神留下了一批传递神生命的门徒。正是这一小批人的事工,在第一世纪末已震撼了当时的整个社会。如果不是渐渐偏离了主耶稣的布道目标和方法,恐怕不需几个世纪,福音就传到地极了。

TOP

二、我们的任务
  初期教会以后,主耶稣为我们树立的极其简朴、有效的布道方法逐渐变了形。各种布道方法、策略的寻索冲淡了培训门徒的努力。布道工作常着眼于决志人数的多寡,忽略了决志后的跟进工作。在有限的跟进中,往往是用集体训练(如主日学的初信班、浸礼班等)代替了个别的栽培工作。由于决志后的跟进工作不力,初信者只得独立应付生命、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失败、跌倒就无法避免了。当他们无法经历圣灵的大能时,就容易对信仰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如果这些疑虑得不到及时的化解,他们的信心很快会化为乌有。很多人会得而复失,勉强守住信仰者也大都软弱无力。更有甚者,经历了信心失败的初信者的栽培工作甚至比初信时更难。
  很多教会、团契已看到培训门徒的重要性,但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少教会、团契常常只有少数人在服事,各种工作已难于招架,无暇他顾。
  有人比喻说,教会事工好像一大群极需运动的人在观看一、二十个精疲力竭队员的球赛;球艺出色时赢得一阵喝彩,否则遭到一片辱骂声。
  高尔文(Robert E. Coleman)在《布道大计》(《The Master Plan of Evangelism》)一书中指出:“耶稣的策略清楚地启示我们:不管教会用何种方法扶立主委托给神的人,总要以个别监护的栽培方法为本。否则就等于弃初信者于魔鬼爪下。我们需要设立某种扶立制度,务求每一个初信者都有一位基督徒陪伴他,直到该初信者能够领导别人为止。
  “担任辅导工作的人,应该多花时间陪伴初信者读经、祷告、解答疑难,阐明真理,并且一同帮助其他的人。”(p.26)
  现在,培训门徒的症结是:缺少培训门徒的人、培训人的委身及合适的培训教材。基督徒不是基督。我们不能用“来跟从我”的方法培训门徒。提高培训人的生命素质和真理知识水准是当务之急。虽然很难,但要痛下决心。一旦培训门徒的事工得以启动并坚持下去,门徒以几何级数倍增时,教会、团契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少数人到处救急,捉襟见肘的被动局面,进入良性循环。
  “往下扎根,向上结果”(赛卅七31)。拥有一批门徒,教会生活和福音事工必能别开生面。有人问葛培理:“如果你是大教会的牧师,你怎样栽培会友呢?”他回答说:“首先,我会找八个、十个至十二个肯付出时间和精神代价的人,组成小组。然后花数年的时间,将我所有的与他们分享。这样,我实际上就有了十二个助牧帮忙栽培会友。他们受训之后,又可以各自训练八个、十个或十二个人。我知道有一、两间采用这个方法的教会,成绩斐然。我想,这模范是基督首开先河的。”(同上,p.86)
  现在,一些教会正在积极摸索培训门徒的可行途径,如细胞小组,三元福音倍进布道法、《圣徒装备》培训,等等。只要我们对培训门徒的重要性、迫切性有了清楚的共识,在圣灵的引领下,各种困难是可以逐一解决的。

作业(讨论题目):

1.既然是“因信称义”,在领人归主时是否有必要对他们谈及罪,舍己和背十字架等问题?讲这些是否会吓坏他们不敢决志?
2.有人认为,一个人决志信主,重生得救后,他永远在神的护佑下了,保险了;所以我们的主要精力应用于抢救失丧的灵魂而不是门徒培训。你以为如何?

TOP

答案

第一课  关于布道
1.从字面上讲,“有君尊的祭司”就是有君王尊荣的祭司或能侍奉君王的祭司。
  祭司是神在旧约时代所设立的一个圣职,其职责是管理会幕、行洁净礼、献祭、为民代求、宣读律法等。
  祭司是中保,使罪人可以和圣洁的神相交。神拣选了亚伦和他的四个儿子为以色列的首任祭司(出廿八1)。
  祭司的责任重大,故要求也高。圣经用了五章的篇幅(利八、九、十、廿一、廿二)阐述祭司的奉献和守则。而且,只有亚伦的子孙才能作祭司。
  但在这段经文(彼前二9)里,“有君尊的祭司”是指“你们”,“就是照父神的先见被拣选,藉着圣灵得成圣洁,以致顺服耶稣基督,又蒙他血所洒的人”(彼前一2),即所有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为什么呢?
  因为旧约的祭司是基督的预表。“凡祭司天天站着事奉神,屡次献上一样的祭物;这祭物永不能除罪。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来十11-12)祭司每天忙忙碌碌,只能站着事奉神,仍不能除罪;而耶稣只一次献上,就坐下了。因为“成了”(约十九30),“因为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来十14)
  每一位基督徒经主耶稣的救赎,不仅与神和好,而且成了神的后嗣,与基督“一同作王”(提后二12),而且“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藉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神和好。”(林后五20)所以,每一位重生得救的人,不仅有君王的尊荣,又肩负劝人与神和好的祭司的职分,是“有君尊的祭司”。
  在新约时代,祭司不再限于教会的一个阶层,而是人人皆祭司。传福音、领人归主不是牧师、长执或有恩赐的弟兄、姊妹的专利,而是每一位基督徒的使命。美国“三元福音倍进”创办人Dr. James Kennedy统计,美国几十万教会中的信徒,包括传道人和长执在内,只有5%曾领人归主。基于对我们身分的认识,希望我们中国基督徒做得好一些。
2.举手多次才真正信主的海外中国学人是存在的,但在信主的中国学人中占多大比例却应认真统计,不可以偏概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他们决志后又有相当部分流失了,这是有目共睹的;但这并不仅限于海外的中国学人。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我们把布道、领人归主的目标定为“决志信主”而不是“成为门徒”,从而忽视了决志信主后及时而有效的跟进工作。这一点,在第八课还要进一步讨论。

TOP

Processed in 0.011468 second(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