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学人培训材料

一、从需要入手
  讲究传福音的方法,并非不相信十字宝架具有刺入人心、震撼灵魂的力量。传福音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人们永生、永死的问题,进而满足人们人生的各种需要,由治标到治本。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只有当人们了解到福音可以满足他们人生的各种需要时,他们才有兴趣听福音,最后接受福音。即把人的需要作为传福音的切入点,从治标开始进而治本。主耶稣正是这样做的。
  当尼哥底母夜里访问耶稣时,面对这位犹太人的高官和真正寻求神的法利赛人,耶稣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指点迷津:“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三3)但对那位曾经有过五位丈夫,现又与另一个男人同居的撒玛利亚妇人,主耶稣知道她内心的干渴,于是谆谆善诱地从向她要水喝开始,对她讲解生命的活水,讲解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敬拜神。使妇人从称呼神“先生”开始,逐渐认识到耶稣是先知。再深入认识到神是基督,以致许多撒玛利亚人也明白了耶稣“真是救世主”(约四42)。
  一次,一位年轻财主跑到耶稣面前,跪下求永生之道。这位少年人年轻有为,又从小遵守诫命。“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可十21)但耶稣知道他还受着钱财的捆绑,所以直捣要害:“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可十21)可惜,胜不过钱财诱惑的少年官,只好忧忧愁愁地离开了耶稣,失去了永生。与之鲜明对比的是税吏长撒该的得救。税吏是替罗马政府向自己同胞征税的犹太人。他们为虎作伥,敲诈勒索,令人又恨又怕。这等人犹如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帮助日本侵略者压迫中国人的汉奸,可称为“犹奸”。
  耶稣进耶利哥城时,撒该身量矮小,又为人所不屑,在拥挤的人群中无法看到耶稣。于是他跑到前头,爬上桑树,等待耶稣经过。洞察万人心的主耶稣并未要撒该还出他不法占有的钱财,却亲切地对他说:“撒该!快下来,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在神的大爱的感召下,他不仅欢欢喜喜的接待了耶稣,而且在没有任何外界的催逼下,真诚悔改:“撒该站着,对主说:‘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于是,“耶稣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人子来,是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参见路十九1-10)
  使徒保罗一方面说他“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二2),一方面又说:“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林前九22)这是持守真道与变通方法的统一,以便使更多人能明白真道,接受福音,得到救恩。
  对完全没有犹太教背景,毫无圣经知识的外邦人,保罗从宇宙的奇妙,神的自然启示开始,逐步引导他们离弃假神,归向造物之主。比如,他对路司得的外邦人说:“我们传福音给你们,是叫你们离弃这些虚妄,归向那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他在从前的世代,任凭万国各行其道;然而为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就如常施恩惠,从天降雨,赏赐丰年,叫你们饮食饱足,满心喜乐。”(徒十四15-17)同是从未听闻过犹太教和圣经的外邦人,保罗对希腊人传福音的方法又有别于路司得人。
  保罗在雅典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希腊的雄辩传道:“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么,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我们既是神所生的,就不当以为神的神性像人用手艺、心思、所雕刻的金、银、石。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神并不鉴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他引用了希腊诗人的诗句,“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和“我们也是他所生的”(分别引自革哩底诗人伊皮麦尼德的《革哩底家》和基利家诗人亚拉突的《费诺缅那》;参见徒十七22-30,及《新国际版研读本圣经》的相关注释)。
  对比较了解犹太教的亚基帕王,保罗则现身说法,讲述他怎样从竭力逼迫基督徒的法利赛人变成蒙主拣选的使徒。传讲信实有力,亚基帕王感到了保罗的咄咄气势,以至说:“你想稍微一劝,便叫我作基督徒啊!”(参见徒廿六1-32)
  圣经中也记载了门徒在圣灵的带领下,直接宣讲圣经而领人归主的事例。比如,腓力向素未谋面的埃提阿伯的一位太监讲解《以赛亚书》,使其信道并立即受洗(参见徒八26-39)。

TOP

二、方法多元化
  在圣经的特别引领下或在短暂的相遇(如旅途、会议等)中,可以不失时机地直接向陌生人讲明圣经和传扬福音。
  《知己知彼》(黄忠编)一书中记载了一则感人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美国海军士兵在澳洲雪梨港听见一位澳洲人对每一个人说:“欢迎你们到雪梨。我只是想对你们说,耶稣基督爱你们,为你们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赐给你们永远的生命。再见!”他见谁都说这句话,不停地说。这位士兵因此悔改信主,并成为宣教士。多年后,他发现很多人都是因这位街头布道者而信主的,遂决心找这个人。历经周折,终于找到了这位老人。得知来意后,老人泪流满面:“我如此做了几十年,你是第一个告诉我,神使用那一句使人得救的话。我只是不停地做,不知道有没有效果!”
  如果条件许可,先了解对方、建立友谊,后传福音是最佳途径。
  人的需要是福音与人的连接点。福音是超越时代、文化的;但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框架中的人自觉到的需要各不相同。虽然人生的根本需要是相类同的,但表现形式各异。
  接触福音对象,了解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需要,并让他们懂得,福音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只有当我们能用我们的话语表达对方的思想、感情时,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只有既明白圣经又认识人时,我们才能使神的话语切合人的需要。
  按圣经的教导,帮助对方修复破裂的婚姻,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摆脱恶习的辖制,战胜疾病,从逆境中奋起等等,都可以成为传福音的切入点。
  传福音的方法、方式应多元化。对不同背景的对象,切入点要有所调整。
  对知识分子,可以从科学与信仰的关系,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等入手;对已成家立业的专业人士,可与他们一起探讨人生的意义。对道德沉沦者,突出宣讲神的大爱和赦罪的大能;对道德自义者则让他们懂得人人都是罪人及“罪的工价乃是死”等等。
  感谢神,现在兴起许多人投身中国福音事工,一个从布道会、个人谈道、文字、广播、影视、音乐到网络的多方位、多层次的“立体”福音事工的格局正在形成。有的忠心地坚守在拯救灵魂的第一线,有的正艰苦地探寻着福音对中国文化的适切点,有的则勇敢地踏上了异国宣教的征途……。这都是神的事工,我们每个人只能做其中一部分。谁也不应、不能取代别人的事工、轻看别人的事工,而当彼此接纳、相互配搭、真诚代祷。

作业(讨论题目):

1.试列举几项主耶稣布道与施洗约翰不同的地方。
2.如果未信主的朋友受到我们多方关怀、帮助却仍不信主,你是否会灰心?为什么?

TOP

第五课 装备自己
  “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罗一16
  “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林前九27
  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以恰当的方法传讲完整、纯正的福音,就容易使人因信而得到神的救恩。
  然而,一个严峻的事实是,传道者传讲的信息可以使人得救,但传道者自身的言行却可能使人跌倒。
  所以,传道者自身的属灵生命的建造和真理知识的建造都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尤为重要。

TOP

一、追求圣洁:
  “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二21)
  人圣洁才能作贵重的器皿,合乎主用;人只有自洁才能圣洁。保罗这里不是说,人有不同恩赐,可以作不同的器皿。只有圣洁,才能成为主合用的器皿。自洁不是去洁净别人,也不是要别人来洁净自己,而是依靠圣灵的引领,抵制各种罪恶,脱离一切卑贱的事。一切与罪有关,与布道者身分不相称的,不光彩、不体面的事,无论大小,都要远离。
  关于自洁,保罗特别指出两点。一是“要逃避少年人的私欲”,二是要“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提后二22)
  这是保罗劝勉提摩太的话。此时的提摩太已不是刚信主的少年人,而是追随保罗,为神重用的仆人,可作教会的会督,可设立长老、执事的传道人。提摩太仍须逃避少年人的私欲,如色情、吃喝玩乐、好高鹜远,喜出风头,固执己见等,一般传道人更应加倍儆醒。我们也应常与清心祷告主的人相交,向属灵长辈学习。不宜将以主耶稣为榜样与学习他人的长处对立起来,也不宜像西方教育那样,过分强调个人的独立、自由发展。
  追求圣洁是非常重要的。韩高生说得好:“一位技术高明的外科医生可以用新的、旧的、弯曲的工具,什么都可以;惟一不可用的,就是不洁净的工具。属灵的生命也是如此。人不圣洁,神就不能也不会使用他。我们知识少,性格怪,神都能使用,但不自洁,神就不用。”(黄忠编《知己知彼》,p.21)宋尚节博士努力追求圣洁,神使用他在中国大陆奋兴十五年,大有能力。今天神仍重用的许多老仆人,都是宋博士当年结的果子。

TOP

二、力戒骄傲
  使徒约翰谆谆告诫大家说:“不要贪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约壹二15-16)始祖由于骄傲而悖逆、堕落。堕落后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个特性就是骄傲。
  骄傲的表现形式很多,如自以为是,好为人师,以己之长比人之短,爱批评论断,无理辩三分,得理不让人等等。然而,骄傲也可在温文尔雅的外表里深藏不露。骄傲的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核心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高、太大、太重,“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罗十二3)。
  骄傲的危害是很大的。骄傲使我们仅凭自己的热心和才能事奉神,不尽心仰望、依靠神,无法与神亲密相交;同时,在事奉中高举自己,偷窃、遮挡、亏缺神的荣耀。骄傲挑起分争,制造分裂,损害肢体在灵里的合一。
  从初期教会到现在,教会中一直是真、假基督徒并存。那些假主名传道、赶鬼、行异能、实则图谋私利的人,将来主是不会认他们的。对多数人来说,一方面真心事奉主,一方面又自觉或不自觉地高举、荣耀自己。有人说,我们的恩赐在哪里,试探也在哪里。这是值得深思和警惕的。我们无权论断他人,却应常常省察自己。
  骄傲的反面是谦卑。谦卑不是彬彬有礼的君子风度,而是属灵人的内涵。真谦卑还是假谦卑,在遭到不公正的批评、误解、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或与骄傲人打交道时,最容易分辨出来。不时听人说到“属灵的骄傲”,意指一个人因有些属灵的恩赐而骄傲。其实,“属灵”与“骄傲”是互不相容的,前者来自神,后者属乎世界。
  骄傲是罪人的本性,谦卑是属灵人的特质,越与神亲密相交,越蒙圣灵光照的人,越知道自己的不洁、不配,越懂得一旦离开神,就一事无成,也就越敬畏、仰望、依靠神。越与神亲密相交,经历神的大爱、饶恕和接纳的人,越能去爱、宽容、接纳别人,并懂得弟兄、姊妹的肢体关系,每人只能做一部分的工作,大家配搭起来才能完成神的事工。他(她)不仅看自己“看得合乎中道”(罗十二3),而且能“看别人比自己强”(腓二3),能与大家和谐相处,竭力保守灵里的合一。
  所以,真正的谦卑是,敬畏、顺服神,在神所分配的定位上忠心尽职,并与弟兄姊妹在主爱中同走天路。
  谦卑是属灵生命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可以视为与灵命长进成正比。使徒保罗从自称“使徒中最小的”到“圣徒中最小的”,直至“我是个罪魁”,他的灵命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不少中国学人基督徒,信主时间不长,灵命也幼嫩,但因有一定恩赐,肯摆上,事奉有一定果效。在赞扬声中容易滋长骄傲情绪,值得我们时时警愓。战胜或预防骄傲不是消极地“隐姓埋名”和“沉到底层”,而是积极、主动地仰望神、顺服神。神如果要我们默默无闻,我们就要自甘寂寞、努力作工;神若要我们站在前台,我们就要靠着神的大能,使别人只见耶稣,不见我们自己。时时恳求圣灵光照、引导,处处与弟兄姊妹彼此劝勉,我们就能戒骄戒燥。

TOP

三、研读圣经
  我们所布的道、所传的福音,都来自圣经。努力认识圣经启示的真理,尤其是关于三一真神的真理,是每一位布道者、传福音者的基本功。
  基督教的信仰不是一套理论或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系,乃是每个基督徒与神所建立的个人关系和生命连接。因此,作为一名基督徒,经历神的同在是极为重要和宝贵的。
  同时,我们又不能仅满足于与神亲密相交的主观经历,因为我们还肩负把福音传到地极的重任。我们要告诉别人,我们所信的是谁,以及我们为何要信。让世人知道,我们的信仰是有根有基的,我们所信的是客观存在的独一真神。只有把主观经历和圣经所启示的客观真理相结合,传福音才能有好效果。
  所以,使徒彼得说:“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三15)否则,将像已故布道家李德尔(Paul Little)所说的那样,“如果时常让非基督徒问得我们哑口无言,那就等于巩固他们不信的心。”“我们的无知,只能使不信者更加不信。”

TOP

四、诚实无伪
  使徒保罗谆谆告诫说:“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使你们无可指摘,诚实无伪,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神无瑕疵的儿女。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夸我没有空跑,也没有徒劳。”(腓二13-16)
  坦荡正直地做人,真实无诈地传道,这是我们要好好操练的。我们应表里一致,言行一致,不戴假面具。我们向人分享神在我们生命更新中的奇妙作为,也向人分享我们的软弱、失败,不必装出一副属灵的样式。
  《五十年来》刻画了不断成熟、坚强的王明道先生的前半生。《又四十年》中王明道先生着力地详述了五十年代中他的软弱,及如何依靠神的大能重新站起来。把这位圣徒有血有肉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令人更感亲切和钦佩。
  由于人的智慧有限,我们对神的认识也有限。所以,我们认识多少传讲多少,不可信口开河。也不可为了效果而说一些不实的东西。再则,如果我们发现在传讲中有不实或错误的地方,应闻过则喜,尽快纠正。我们的神是荣耀的神,又真又活的神。我们作神儿女的,就当是纯洁的人,信实可靠的人。

TOP

五、充实知识
  神用大自然和圣经这两本书启示我们。圣经的真理揭示和回答了人生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人的本质是什么?人活着干什么?人类和宇宙的终极归宿是什么?福音与人的生活休戚相关,努力用人文、科技的各种知识充实自己,不仅能帮助我们自己更深刻地掌握圣经真理,也能使我们更有效地把福音传给不同背景的慕道朋友。
  此外,有一些心理学和逻辑学的训练也是很好的。在圣灵的引导下,用诸般的智慧,使我们传扬的福音既符合圣经真道,又切合听众需要。有道、有理、有情、抓住人心、开启人心,使听众共鸣、回应和接纳。

作业(讨论题目):

1.传道者面临的最大试探是什么?有人说是财和色。你以为如何?
2.应该怎样看待神学训练?

TOP

第六课 始于足下
  
“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五14-16

一、布道的精意
  主耶稣道成肉身,成了不可见之神的可见之像(约一18);主耶稣用神的死完成了神的救赎计划,使人能重新与神和好。人因着信,得到神的救恩,得到神所赐的生命(约五24),成为新造的人(林后五17)。基督徒新生命的彰显,使人看到基督的荣光,见证了神的慈爱、信实、大能和基督教信仰的真实性,从而被吸引,被感召归向主,得到神赐的新生命。
  布道就是生命的传递:以生命见证生命,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生命拯救生命。
  所以,布道的根基是布道者的生命见证。努力传讲福音,是生命见证的一部分;更重要或主要的生命见证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举、止、言、行。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福音工作要从身边开始。

TOP

二、七个同心圆
  汤普生和汤卡罗琳(W. Oscar Thompson, Jr. & Carolyn Thompson)著的《推己及人》(《Concentric Circles of Concern》)一书中,将人际关系形象化为七个同心圆;认为福音是藉着这些圆逐渐扩展的。


七个同心圆

  他们发现,不少人布道是从第一个圈跳到第七圈而略过第二到第六圈;因而这几圈的关系破裂了。
  他们认为,“当我们在横的方面有了破裂的关系,在纵的方面跟神的关系也就破裂了。这不是说我们不认识神,而是说神还没有成为我们生命中的真正主宰,我们不愿意让神作每件事的主,且不肯按神的条件接纳人。”(p.19)
  与神的关系对了,与人的关系就好;与人的关系出了问题,反映我们与神的关系出了问题。有人说,爱神容易,爱人难。但圣经的教导却是:“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爱神的,也当爱弟兄,这是我们从神所受的命令。”(约壹四20-21)
  《推己及人》的作者一针见血地写到,“对某某人,即我们不认识的人,就不必考虑言行和生活方式的一致性。我们可以言行不一。对陌生人讲耶稣并没有错,我们要这样做。神会把这些人带进我们的生活圈子里。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把主讲给第二圈到第六圈的人听,我们就是假冒伪善,就等于在演戏,我们就是不真实的人。”(p.19-20)
  我们应该接受汤普生夫妇的挑战:传福音从身边开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审视和调整我们与神的关系,才能有效地传扬福音。

TOP

Processed in 0.011093 second(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