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和女儿一起安静地生长

和女儿一起安静地生长

和女儿一起安静地生长(一)

2008年,我开始在一三线城市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时候,女儿不到四岁。之前,毕业后,在北京教的都是成人课程,以外国人为主。女儿地出生改变了我的工作方向。

当时,还不能冲破自己思维地局限,选择在家教育女儿,甚至连这个名词都不知道。但我丈夫立定心志不让孩子上学。我没有反对。但我没料到,家人的压力比我们大多了,尤其是我爸,至今还在忧虑中。

后来,就给孩子找了家幼儿园,私人办的。一件亲历的事,一下子把我的观念翻转了。那是一个圣诞平安夜。幼儿园请了一位叔叔,装扮成圣诞老人,给大家讲故事,同时身上还背着一个大包,故事讲的很好,就在他提到给孩子们送来圣诞礼物的时候,家长们一下子涌到"圣诞老人"的身边,把他挤倒后,开始抢背包里的礼物。我抱着孩子,坐在那里,心里的滋味难以表述。就在我离开幼儿园的时候,女儿最好的朋友的爷爷奶奶,每人手上都有一份礼物,孩子也有一份。但女儿的小手空空的。一路上,我和丈夫都没说话。走了一段路,女儿问我:妈妈,为什么你不去给我也抢个礼物?女儿的那个"抢"字,如一根针扎在我心上。我对女儿说:妈妈不会抢礼物,永远不会。我的脑子里浮现的全是女儿每次哭着不要去上学的情景。我知道,我错了。我在跟社会的大群一起强奸孩子的意愿。礼物不重要,重要的是教育的意义没了。常常听到中国家长说孩子要过集体生活,融入群里,听起来,多么美好和谐,但是群在干什么?群里的价值观是什么?群在一起追寻着什么?

接下来,就是怎么带领孩子往前走?我们都是从应试教育的生产线上下来的。满脑子的信息,就是缺智慧。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女儿不上学没有错。我丈夫给孩子买了一套<清华少儿汉语>,那里面带了一个小册子,是写给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原则:1 不教。2 不考。3 不急功近利。(不教,就是不会以游戏的方式教,就不要教。不考,就是不要在孩子刚刚开始学习新东西,就问孩子要结果,包括叫孩子给别人表演。不急功近利,给孩子感知体验的时间。)这套书,从童谣到民间故事到歌曲,都给孩子的童年带来了愉悦的体验。我和丈夫一致认为,先大量感知和体验母语,等孩子母语表达能力有一定基础后,再涉及第二语言。算术,从珠心算开始切入,采用台湾的教法,让孩子对于数字有个形象的概念,不求速度。

孩子12 点以前,有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其它时间自己支配,玩她喜爱的玩具,捏橡皮泥 。早晚锻炼是必修课。不觉中,孩子六岁了。太多的人认为我女儿可怜,因为周末,孩子们都忙着赶场子似的,从作文班到英语班,再到奥数班,再到钢琴班,舞蹈班等等五花八门的培训班,想找个玩伴,客观上,是不现实的。我压根没这想法,因为孩子在院子的花丛里,找到一只小虫子,她俩能玩半天。她的花园宝宝,天线宝宝,米妮围着她坐了一圈,她给她们喂饭,喂水,学会了关爱和照顾她的好伙伴。她似乎有做不完的事。

一个周末,女儿的一个朋友忙里偷闲,来找她玩。可刚好,孩子和爸爸出去了,我对小朋友说:你先玩会咪咪的玩具,她很快就回来了。小朋友随即说:阿姨,我一个人怎么玩呢?我说:想咋玩就咋玩。结果,孩子给我来句:无聊。后来,我就想,群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群,真的能满足孩子心灵成长的需要吗?群里的个体长大后,若遭遇坎坷,那时,群会主动关爱他或她吗?那时群还成群吗?我不是说,群不好,而是群要有爱,以行动诠释的爱。要有包容,接纳自己,也接纳别人的胸怀。这样的群,我会鼓励孩子加入。

我是自己办的培训学校唯一的英语老师,学生从小学到高中,课程的数量对我是个挑战。我喜欢合作,但找不到价值取向相同,才能能承担用新思想解读应试教育。首先,要站在比出题人更高的角度,从价值观,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就可解读整张试卷。
但只有培植孩子们的能力,应试就不那么功利了。同时,也可以实现一部分我的精神诉求。。老师纯粹为钱,学生纯粹为分的事,我不参与。

就在我行走在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时,女儿在我身边,成长到了八岁。丈夫多次提出,要离开我所在的城市,他称它为文化旷野的地方。我们很难找到能交流的人,不少人劝我们,在这个地方,不要善良,否则狗都想咬你们。可我舍不得我的孩子们,因为我从小学把他们带到初中,有的进了高中,有的进了大学。他们温暖了我人生的一段旅程。他们的性格,他们的优点弱点,都在我心里。我第一次对纠结,有了更真切的体悟。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有一些事,需要我特别的包容,饶恕。小学英语班,有几个女孩,都是各自班的班长。对女儿,非常排斥,原因是女儿不上学。我告诉她们说,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走的路。只要自己喜欢,能造就自己都是好的。其实,我知道孩子们心里真实的想法。我希望她们会和女儿一起学,一起玩,一起开心。但现实往往是相反的。女儿的姐姐们把女儿孤立起来。女儿看到其中有个女孩在折纸,就走到她跟前,问:姐姐,你在折什么?她白了女儿一眼,说:不许学我。我就对那个女孩说,DD,你的折纸也是从别人那学来的,对吗?你们要学会分享,因为没有人是什么都会做的。女儿幼小的心灵,感到无比委屈。姐姐们上完课走后,我把女儿抱在怀里,想起我小时候,也会因为嫉妒,伤害过别的同学。因为我也当过班长。我终于有能力安慰女儿:原谅这几个姐姐,她们有一天,也许会成为很好的孩子。女儿如断了线的珠子的眼泪,流得慢了。

太多的经历告诉我:教育第一重要的内容是价值观。

终于有一天,我决定转身。我离开了那个中央电视台选出的魅力城市。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和女儿一起安静的生长(二)


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西安。在陕西师范大学附近一个小而安静的小区,租房住了下来。为的是,咪咪学习有个好的户外环境。而且该大学校园是西安市最美的。

咪咪该进入小学课程的学习了。第一重要的是教材的选择。学校的语文课本和英语课本,不予以考虑。但对小学数学课本,还抱着一线希望。于是到新华书店买来了数学课本。先让孩子自己体验,不明白的可以问我们。起初,孩子学得很带劲,五天差不多一本书就结束了。我没有任何成就感,因为孩子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启发。就是做了一本题。一天晚饭过后,咪咪来问我一道题,题意是:小兰,小红,小军,你住他上面,他住她下面,问其中一个住在几楼?我想这样的题目,困扰孩子的是什么?不是问题,是三个人名。这道题不仅没有给孩子的思维带来启迪,反而造成混乱。还有,这题目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是什么?咪咪和她的朋友们玩,谁家住几楼,搞的十分清楚。故此,我抛弃了数学课本。

接下来,面临的是教材的选择。英语教材,早在咪咪五岁时,就寻求,八岁时,还没结果。我知道,语言一定要放在第一。因为没有确定汉语学习资料,就先从心算开始(我曾和台湾一女士学习过珠心算)。对待教材,我不敢轻慢,因为它是孩子精神的饮食,吃什么,怎么吃,很重要,它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及表达能力。一次,在新华书店看到一套书。名字很光鲜<我的母语课>,是亲近母语研究院编的。很激动,一套十二册,全买了。咪咪每天早上有了朗读的材料。起初,是亲子阅读,因为咪咪没学拼音,有不认识的字。但越读内容的单薄与堆砌感越强烈。有些内容浅薄、做作。框架跟学校语文课本一样。内容随意组合了下。看见真相,赶快叫停。

继续寻找核心课程教材。来西安一年前,就养成了每天早上读<圣经>的习惯,虽然很多内容都不明白,也谈不上信仰,但就是喜欢读。一来,心里平静;二来,咪爸说<圣经>里有我要寻求的智慧。因为咪咪一天天长大,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也与日俱增,经常问我很多问题。其中好好多都回答不了。我深知我太需要智慧了。而且,咪爸给孩子的回答里有智慧。开始时,以为他的阅读量比我大,眼界宽。后来,发现<圣经>给了他很多启示。但就是这本<圣经>,解决了咪咪所有教材问题。

夏天的一个早晨,我和咪咪在校园一大树下看书,有一美国华盛顿牧师和几个海外华人还有几名中国大学生,朝我们走来。他们看到我手中的<圣经>,很高兴。牧师Gene问了我一个问题:问我怎么看待弥赛亚?我是从新约读起的,连弥赛亚是谁,做什么的都不知晓。我当时不知为何,居然一句英语都说不出来。也许不知从何说起。我干脆说汉语,海外华人翻译,当他得知我和咪爸在家教育咪咪的时候,他的话带着力量,我感到我的心在一点点舒展。几年来,因为我们选择homeschool,遭到来自家人的反对,社会的排斥,咪咪伙伴的言语攻击,这一切在我的心里打了很多褶皱,虽然在女儿教育的决定上,我不会动摇。我被这位来自远方的国际朋友的理解和支持深深感化了。之后,他们邀请我参加了一次聚会,就在那一天,我有了信仰。Gene回国前,送咪咪了一套<特别的礼物>,女儿大爱,书里有美好的人性,有价值观。再次感谢Gene的美好行为把我带到上帝面前。

借着咪咪收到的这份特别的礼物,我开始关注绘本。发现新华书店的绘本越来越多了。上网了解才知道,原来,这些绘本就是欧美国家小朋友的启蒙读物,日本也是。我网购了很多,和咪咪一起贪婪地读了一本又一本,我想起小时候的绘本,基本都是打仗的,游击队多么的有智有谋,敌人多么的愚笨窝囊,最后的结局总是我们赢,敌人输。我从小就不喜欢那样的小人书,虽然里面也有不少女英雄,甚至小英雄。但我真的不想当战斗英雄。如今,看到来自芬兰,英国,德国,美国等的绘本,里面充满了智慧。没有一点政治因素,没有一点说教。就是真实的孩子,真是的同伴,真实的朋友,真实的父母,没有完美的人,但有爱,有真诚,有理解,有包容,也有矛盾,但都在彼此接纳中,在被引导中化解了。虽然是不同国度的作者所写,但是绘本所透射的价值观却是如此的和谐一致。还有,插图很有生命活力,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人由衷赞叹,没有一致的风格,但都很吸引人。绘本的作者们爱孩子,也一定亲自带过孩子,因为他们懂孩子。咪咪在读绘本中,心灵得到了满足。我推荐成人,父母都都读些绘本,因为里面有人际交往的启示。

在一大姐的带领下,我参加了一城市教会的聚会。教会领袖是一位五星级花园酒店的总经理。很虔诚。在那里,我开始认识上帝。我开始信靠他。在我信仰一周后,咪咪也开始有了信仰。每周我们全家都去教会做礼拜。我也买了不少美国已故前辈所写的关于God的书籍。慢慢地我就能看懂很多<圣经>的内容。我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开始重新学习为人处事,开始从全新的角度审视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我饶恕了伤害过我的人,也饶恕自己曾经对别人的伤害。我认为一生都不会改变的弱点也变了。我开始珍惜每一寸光阴。学会了支配金钱。学会了毫不纠结甘心乐意的奉献。旧事已过,一切都成新的了。我和咪爸商量后,决定把<圣经>作为咪咪的第一本中文教材。这个决定使我如释重负。与智者同行,必得智慧;与愚者为伍,必遭损害。

咪咪开始从新约马太福音读起。看着孩子有表情地读着充满智慧与仁爱的经文,我突然想起,比尔盖茨七岁时,就把马太福音全背下了。从前,我不理解,他背<圣经>做什么。也不能完全理解,是什么使他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财富全都捐赠了。从前,我完全不能理解中国官员对教育漠然,对民生地轻视,对财富的贪婪。现在,我懂了,是上帝告诉我:没有异象(使命),民就放肆。从前,在杂志里,看到美国有的家庭妇女,早上起床,先祷告读经,在为家人预备早餐,我全然不能理解她们的淡定与从容。从前,我在北京的大学校园里,公园里,旅游景点遇到国际友人,他们灿烂的笑容和一声温暖的Hello,带给我一天美好心情,我不知道为何我做不到。

信仰真真切切地让我成为一个新造的我。我的价值观,我的思维方式,我的言语、行为、态度、表情。我带着孩子的力量、信心、勇气。

三年前,我给女儿网购了一套美国原版语文和算术教材,拿到手一看,潜意识告诉我,用不上。除了,页码是阿拉伯数字外,全是英文。如今,上帝加给我力量,打开她,走进她。今年7月,我正式开始和咪咪一起学习美国语文和算术。同时解决了咪咪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这套教材,是我继<圣经>之后,读到的最触动我心的书。咪咪坚持让我全英语授课。起初,我觉得这样孩子理解起来是否太糊涂,但咪咪坚决不接受任何汉语解释。一天,我突然顿悟:咪咪七八个月大的时候,我给她说儿歌,她也没能跟着说,只是很喜欢听妈妈说。如今,英语虽为第二外语,但是第一语言学习的方式是最自然的。我一下子跳出了中国式外语学习的辖制。口语教材,我找到了,最好的教材,那就是我们的生活,周围人和事物,大自然。每天我都会给咪咪说英语。厨房,餐桌,走在大街,等车,过马路,我从没教过这样叫人释然的英语口语教材。

如今,看到咪咪教材的人,看到的只是几本书,然而从茫茫书海,找寻到这些宝贵的信息和资料,以及方法,唯有寻求过的人才晓得其中的滋味。

感谢上帝!感谢Gene!感谢Mcguffey和Joseph Ray!感谢帮助和扶持我们的兄弟姐妹!

(Mcguffey:美国迈阿密大学语言学教授,俄亥俄大学校长。Joseph Ray:以编写系列数学教材,而闻名于美国。)





………………………………………………..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和女儿一起安静的生长(三)

在选定教材后,咪咪8岁半开始进入系统的基础学科的学习------语文、算数、英语。根据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给孩子定了个作息时间表,周一到周五,12点之前,完成当天的必修课(读<圣经>、美国语文、美国算术、英语口语)。午餐后,午休40分钟。下午自由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因为孩子的价值观决定其阅读品味。)剩下时间完全教给孩子。咪咪总能找到兴趣点,比如:看烹饪书和视频,抄一些感兴趣的食谱,折纸,修补布娃娃,洗小件衣物,洗餐具。周五,全家大扫除。周末,除了坚持读<圣经>和去教会做礼拜外,就是和小伙伴去自然界玩。

艺术课,还没开始。但感知课,欣赏课必须有。每周坚持学习赞美诗歌,欣赏英语赞美诗歌,学唱欧美经典英语儿歌。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艺术老师。我对艺术老师的期望就是热爱艺术,有自己对艺术的独特感悟,乐意传授。绘画老师刚刚找到了。一次,我受邀到咪咪一朋友刘子晨家作客,感到小伙伴家浓浓的自然气息。原来,家里除了墙壁,地板是工人完成的。其它装修全是孩子妈完成的。子晨妈在木板上画了很多画,看了后,对我触动很大,无论是色彩,还是意境,都叫人陶醉。画里有写实,也有美好愿望的寄托。那是她在新疆旅行回来后,有感而作,而且是她20多年来,第一次画画。之前,小时候,甚是喜欢画画,但被她母亲阻止了,理由是:搞艺术,容易犯错误。后来,大学学的是无线电专业。听了子晨妈的故事,我很沉重。


近来,咪咪对昆虫,科学小实验很来劲。我选定了一套趣味科学探索馆的书,云南教育集团出版。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常把自己比作厨师,一位懂营养的厨师,在孩子不懂营养餐时,我帮她决定食谱,但孩子有自由和权利点餐。科学课就是孩子在我菜单还没列出来点的。还有,咪咪读<圣经>每天读多少,由她决定。因为孩子知道她吃多少就饱了。


我常常问自己:你到底要把孩子带往何处去?答案总是美好而模糊。直到在信仰中,才找到了教育的终极意义:荣耀上帝和服务人类。从而,意识到,孩子有权利接受地球上优秀的教育。无论它来自哪个民族。而这种教育绝非快挣钱多挣钱的意义。它能按孩子的天赋充分装备,知识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价值观,思维方式,表达能力。未来能从事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并从中享受到乐趣------带给社会的价值。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墙垣,在我心中轰然倒下。我的境界一下子被拓展了。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关注芬兰,德国,美国的教育论文。但总有一种民族情结,如藤蔓一般将我缠绕,捆锁着我的灵魂。如今,我的身份已不同,上帝在我出母腹之前,就确定了我黑眼睛黑头发和我的生长地。我是上帝的孩子。是祂将勇气、力量、信心赐给我,使我得以无所畏惧地践行人类教育中的优秀教育。


我无意全然否定中华民族的教育。但是对于今天的教育,我很失望。别说学生,老师有很好思考能力的比例也很小了。新的教育只有在破碎旧教育错误与狭隘的思想上,才能建立起来。咪咪的国语教材,由咪爸选定先秦时期的书籍。


教育的终极目标的确定很重要,那就是孩子人生的标杆。过程,我和咪爸反复寻求和思量,确定为三个方面:身体、智力和品格。在身体方面,要注重营养、运动、睡眠。每日两餐,早餐时间7--9,午餐时间1--3,两餐之间喝点清水。保证晚上入眠之前,胃也在休息。咪咪几乎没吃过垃圾食品,没喝过有色饮料。很少吃肉。智力发展,劳动这项内容很重要。今年开始学做简单中餐和西餐。咪咪2岁和我们分房而睡,5岁自己洗澡,8岁自己打扫房间。做这些事情,对咪咪的独立思考能力有造就。品格,因着对上帝的敬畏,对待身体健康态度,对待智力发展中的劳动、学业的态度,都对品格的塑造产生影响。而美好的品行又会促进身体和智力发展。因为万事互相效力。孩子在这三方面的能力要谐和发展。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和女儿一起安静的生长(四)

在家教育孩童,对我和丈夫而言,意味着要抛弃那条人山人海的大路,宽路。当我们转离时,面对的是一个旷野,一个真正个性化教育的旷野。

首先要做的事,就是铲除荆棘和蒺藜------缠累我内心的东西。这个任务艰巨但意义很大。特别是对待孩子百般的耐心上和不惹动孩子的怒气。我从前以为自己是很有爱,有耐心的老师,至今,可能我的学生和家长还这么以为着。但用上帝的眼光来看,我实在不配。我深知,这两门功课若修不好,后面进行的在家教育会大打折扣。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祈求上帝,赐我百般的耐心,阻止我惹动孩子的怒气。直到我面对咪咪做到了。我的言语、行为、态度、表情,真有重生的感觉。

我们家庭的土壤就是咪咪成长的土壤。在没认识上帝之前,我和咪爸在教育的观念上,常常产生分歧。这一点,着实令我痛苦。我知道,如果我们在教育咪咪的思想上不能达成一致,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孩子的价值观还没有形成,该听谁的?当时的权宜之计:有分歧,等孩子睡着了,再讨论,不要当着咪咪的面争执。以免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感谢上帝!帮我找到了我在家庭中的正确地位------妻子是丈夫的帮助者,丈夫是家里的头。我慢慢地学会顺服丈夫。如今,时隔一年半,我们在基督的根基上,学会彼此相爱,彼此包容。几乎没有争执。

感谢咪爸,在咪咪的生活习惯养成上,给了孩子恰当的爱和管教。记得有一次,我们带咪咪参加完宴席回来,八点多了,咪咪已睡着了,那是有两岁了,咪爸让我叫醒咪咪,起来刷牙。我觉得孩子还小,已熟睡了,明天再刷,但咪爸坚持要咪咪起来刷牙,没有可商量的余地。就这样,咪咪被唤醒了,迷迷糊糊地说:我今天漱口。咪爸坚持让咪咪刷完牙再睡。以后,咪咪每次旅行都记得把自己的牙具带着。

咪咪五岁时,有一段时间,感觉压力很大,时常有一种恐惧感挥之不去,我对家人的态度糟透了。有一天,我要去给学生们辅导功课,咪咪那天很执拗,不想去学校,我起初哄她,但她坚持自己的想法,上课时间快到了,我心着急,就到咪咪PP上打了两下,没料想,咪咪很伤心,哭着说:"你是个坏妈妈,你打小孩儿。"呜∠∠∠∠∠。孩子的话,如当头一棒,打得我浑身无力。我蹲下,想把咪咪抱在怀里,谁知咪咪,往后一退,说:"别抱我,你是个坏妈妈。"我的眼泪止不住得往下流,嘴里重复着咪咪的话:你是个坏妈妈。我的心在颤抖,我把咪咪抱在怀里,跟她道歉,请求她原谅。孩子就是孩子,她的包容叫我汗颜。此后,我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无论遇到多大的压力,我都不会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这是我作为一位母亲,必须学会的担当。


我想起,我的成长历程。我的父母在那个物质匮乏的艰难岁月里,承受了多少生命之重,却从没有打过我们,也没有用刻薄的言语骂过我们。特别是我,小时候,性格太倔强,常常挑战父母忍耐的极限,但他们总是选择忍耐。在这个物质丰裕的世代,我的怒气反而更多,压力更大,心里更不平静。是什么样的价值观绑架了我?是什么让我们相爱的人结婚后彼此伤害?是什么叫我们失丧了养育孩童的心性?是成功!!!是只用物质财富来证明的成功!!!无论谁,做什么,即使给社会带来危害,只要自己发财,就被社会肯定,是为发展经济作出贡献的成功之人。而我恰恰做不到损人利己,利用百姓的无知发财。我在远离我所生存的环境中的主流价值观中,艰难跋涉。感谢上帝!是祂打破了这个败坏的成功定义带给我心灵的魔咒。是祂赐给我力量和勇气。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勇敢地做正确的事。

我和咪爸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之后,家庭有了久违了的幸福与喜乐。我们的心里安静了。因为在家教育,需要我们父母合一,内心强大,心智成熟。相对言语,需要我们要用更多的行动诠释彼此相爱,诠释要孩子做到的事。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Processed in 0.010818 second(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