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琴童》杂志2014年第4期《柴林学琴话廊》
本文基于个人的经验及观察,仅供参考。
一、什么是过度练习?
“过度”难有统一的标准,需要有经验的教师必要时需要医生根据每个琴童的具体情况做出判断。个人认为,如果音乐演奏者的练习超出了他生理和/或心理承受的极限,带来了肌肉和/或神经的损伤,或者导致演奏和成长的很多方面长时间不能均衡,就是过度了。偶尔过度练习,或许是必要的,尚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恢复疲劳,但长期的过度练习会给演奏者带来巨大的不可逆的身心伤害。早期的身体疼痛也会被家长和教师怀疑为懒惰而忽视,结果经常是在我们确认伤害已经发生的时候,一切已经为时过晚,所以我们琴童家长——尤其是准备走专业演奏道路的——有必要对“我的孩子是否练习过度?”保持警觉。
二、为何会过度练习?
很多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导致过度练习,例如:(1)紧迫的目标,如考学和比赛带来的巨大压力。(2)急切渴望在孩子身上获得成功的教师和家长施加的推力。他们在孩子学琴上投入很大,希望早出、快出成绩。(3)孩子自身对音乐的热爱、强烈的成功欲、完美主义倾向。具有这些可贵的性格特质的琴童专注力很强,练习中往往不取得令自己满意的进展就不休息。同时,他们也可能为了得到家长和教师更多的肯定而拼命练习(在自我意识尚未完全成熟的低龄琴童身上更多见),因为他们已经被夸赞“有才”,甚至被当作“音乐神童”成了其他孩子的榜样。此时已很断定分究竟是是外界的压力,还是内在的强烈动机致使他们如此拼命地练习。(4)演奏教学中,教师对如何合理使用身体给予琴童的指导不够。(5)长期在劣质乐器上演奏。为了得到需要的或想象中的声音,劣质乐器的使用者被迫进行更多的肌肉运动,以产生更多的物理动能。此外,过早上“大曲子”、“难曲子”,也容易带来演奏伤害。
三、过度练习的危害
(1) 给未来演奏家带来生理的伤害,缩短了他们的演奏生涯。过度练习者容易出现关节,尤其是手腕和手指的伤病,腰椎、颈椎、肩部、背部都可能长期疼痛。严重的时候,某个身体部位,例如一个手指的神经反应完全消失,让琴童和周围的人陷入极度恐慌之中,不得不寻求神经科大夫的手术治疗的帮助,但损伤是否可逆?运动医学的案例中,一位高水平运动员经历手术后很可能再也恢复不到原来的状态,就此结束奥运生涯,与此类似,高水平演奏家也很可能因伤病提前告别高水准的舞台。(2)强化错误。过度练习把一些演奏习惯——例如指法、手型、持乐器的方式、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当中的不良部分——固化,给后面的技术指导和进步带来困难。(3)过度练习的隐蔽害处是妨碍“音乐人格”和“音乐智能”的养成,使原本可以达到的艺术高度变为不可能。疼痛感带来的负面情绪伴随着曲子进入过度练习者的记忆并在某个角落潜藏起来。待其成年之后登台演奏时,一方面表现出的是技巧的娴熟流畅,另一方面,长期积压的对演奏的憎恶导致演奏者对作品做出不负责任的处理;一方面他们对音乐有强烈的个人情感感受并想借助音乐表达,另一方面他们却在演奏中自我否定、压抑自己的表达。这一切很难逃过高水平的音乐欣赏者,他们会对过度练习者的演奏缺少整体感、未能发掘作品的艺术深度倍感失望。(4)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由于逻辑上违背了人才成长的普遍规律,例如循序渐进、全面成长等,过度练习导致演奏人才畸形发展,很可能降低了高级演奏人才的“成才概率”。
四、怎样避免过度?
心理和思想认识方面,(1)在激烈的竞争中家长和教师首先想到的应是保护孩子,不要过高估计孩子的耐受力,应摆脱功利心和投机心理,看淡考学和比赛等竞争,着眼于人才的长期与全面发展,对过程而不是结果保持全部的关注,和孩子一起享受音乐的学习过程;假使要从经济学角度看学琴,也最好视之为“长期投资”,对已经发生的经济和精力投入的长期回报,例如琴童未来的学术表现、综合素养等给予更多期待;(2)对孩子有强烈期待的家长应评估和降低自身的焦虑水平,从孩子身上转移一些注意力到个人其他事务上去,减少陪练的直接参与,并鼓励其自我管理,独立思考;(3)过度练习的琴童也要评估和降低焦虑水平,更广泛地接触生活,包括人际交往和其他门类的科学文化等;避免进入演奏的隧道,对其他事情视而不见;逐渐提升对自己的演奏进行聆听和批评反思的能力,减少对外界回馈的依赖;辩证地看待自身的完美主义倾向:完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帮助演奏家成长,也使他们不能容忍自己的缺陷,因而陷入过度练习而自我伤害;最重要的是不忽视身体已经出现的疲劳和疼痛信号,及时与外界交流并获取帮助。
技术方面,(1)如果长时间练习,琴童要从热身项目开始,逐渐进入高速的演奏状态,结束时还应该有放松练习,并且,要把关注力集中在练习的难点上,避免重复性工作。(2)必要时慢练。慢练让我们享受音乐之美和磨练耐心,还有减少无谓的肌肉提前紧张的一大益处。紧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有必要的和无必要的,原则是去除所有的无必要的紧张。(3)如果曲子已经打磨完美,可以隔日演奏,或暂时放下,几天后再捡起,直到正式的演出到来的那一天为止,以保持对曲子的新鲜感。(4)采取“意拟练习”的办法——在想象中演奏,轻哼曲子,这是做肌肉运动和脑力运动的“分项练习”。(5)在适当的时机,找周围的懂音乐的人进行真实演出的模拟,听取他们的反馈,这样的互动比关起门来一个人练习更有帮助,因为演奏者单位时间内获取的有价值回馈更多,提高了时间的使用效率。(6)定时休息放松,不要等到疲倦和痛疼的时候才想起来休息。一天中,一年中都要安排适当的练习后的放松活动;练习的间歇里可以伴随深呼吸平躺放松脊椎骨;假日进行各种全身参与的有氧运动,例如非对抗性的徒步旅行。(7)学习多种全身放松方式。勿以为只有双手才和音乐演奏相关,须知一个部位的无谓紧张会拉动多个部位的紧张;琴童可以由家长帮助按摩,还应学习如何自我按摩某些演奏部位;瑜伽、太极拳、冥想、游泳等手段都有助于放松身心;最有效的办法或许是“亚历山大技巧”,一种运用自我观察和推理消除不必要的肌肉紧张的技巧,它帮助演奏家在生活和演奏中更合理地使用身体,还是耶胡迪·梅纽因学校不对外公开而略带神秘色彩的必修课之一。(8)在练琴室放一面全身镜,让琴童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演奏姿势是否舒适自如,增加对姿势的敏感,及时自我调整。个人认为:演奏姿势中关键的一条是尽量做弧线运动,避免和强大的地心引力进行直接和长期的对抗。“曲线是美”或许适合用在这里,曲线运动既符合审美,也符合经济地使用身体能量的要求,是制造美好音乐的基础。
结语
学会如何演奏乐器只是成为演奏家的必要条件,为此付出个人健康未免代价过大。过度练习违背生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普遍规律,在未来的演奏家走在音乐道路的中途时就可能毁灭他们,应为琴童家长们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