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五)

申命记1:21
经文:“……看哪!耶和华你的神已将那地摆在你面前。你要照耶和华你列祖的神所说的上去得那地为业。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
标题:摩西讲律法(十六)

圣经常常用“看哪”带出一些重要信息,摩西在这里用这一词句,是要将领受信息之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以下的信息中,可见下面的信息对于领受信息的人是至关重要的。

摩西让人注意的首要信息,就是耶和华将那地已经摆在以色列人面前。这一信息的重点,首先在于耶和华与以色列人的关系,建立于“耶和华你的神”,是要表明神要与以色列人建立的关系,是成就一个整体的以色列人,并且是要成就耶和华成为以色列人的神。这一信息的重点,第二方面是强调了那地,也就是神的应许之地,是他应许要赐给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产业。这一信息的重点,第三方面是耶和华将那地摆在以色列人面前,表明那地已经呈现在以色列人面前,以色列人已经接近那地,并且已经看见那地了!这一信息的重点,第四方面是显明了耶和华将应许之地摆在以色列人面前,是一个完成时态,这里特别用了“已”这个字眼来强调表明这一时态性信息。

摩西让人注意的第二部分信息,是以色列人所要做的,就是照耶和华神所说的上去得那地为业。非常明显,这一信息的重点在于其标准,乃是“照耶和华你列祖的神所说的”,也就是说,以色列人所要做的一切事情,其本质根源,是要成就耶和华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说的话,就是成就耶和华神对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应许。以色列人要作的,就是要成就这一应许。而要成就这一应许,以色列人就必须上去得那地为业。非常明确,耶和华能够将那地赐予以色列人为业,其本质乃是耶和华神是全地的主。如果没有这一绝对性权柄,耶和华神不会有这样的应许。是以耶和华神是全地的主,才能随己意将地赐予人为业。以色列人要作三件事情,一是要“上去”,二是要“得那地”,三是要承受那地“为业”。这三件事情一环扣一环,是以色列人要成就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领受的神的应许的必然途径。“上去”表明他们的方向,表明他们的行动,也更是表明他们所需要拥有的心态。如果没有向“上”的心,他们将无法保持与神的关系;如果没有“去”的行动,他们将失去前进的动力。“得那地”表明的是以色列人要做的事情。如果仅仅是进入了那地,那并不困难,因为作为旅游客,相信谁都可以进去。但以色列人不单单是要进入那地,而是要“得那地”,那就不同了!“得那地”,是要占领那地,是要成为那地的拥有者,也就是需要将那地的地主权柄剥夺,让那地的主人转换。对那地原本的所谓主人而言,这是一种侵略,这是一种霸道。所以要“得那地”,必然会引起那地上的人的不满,从而引发战争。只有经过战争所得的那地,才能成为以色列人的土地,那地才能成为以色列人的产业。“为业”,正是要成就这一信息。那地要成为以色列人的产业,是因为这是耶和华的赐予。非常明显,耶和华神才是全地的主人,他要把地赐给谁,地才是谁能够拥有的。

摩西让人所注意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两个信息,就是针对自己的心而去的。“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这并非人可以操控的,因为人要制伏自己的心,虽然不说是最难的,但也是非常艰难的。所谓制服己心,强如取城,就是表明对自己的心的操控之艰难。摩西提出“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正是让人保持本心,不受外界影响,时刻保持静心状态。“惧怕”与“惊惶”,在一定意义上有着共同点,那就是都表明了恐惧心理。但同时,“惧怕”与“惊惶”也有不同点,“惧怕”是强调持续性的心态,“惊惶”则是表明瞬间性的心态。是以这里所说的,乃是让以色列人不仅不要落于长久性的恐惧感中,也不要落于突如其来的惊惧感中。只有时刻保持与神同在,才能战胜恐惧心理,才能在神的爱中充满了信心,以此战胜一切恐惧心理!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申命记1:22
经文:“……你们都就近我来说:‘我们要先打发人去,为我们窥探那地,将我们上去该走何道,必进何城,都回报我们。’……”
标题:摩西讲律法(十七)

摩西回忆以色列人的态度,是有就近摩西和提议窥探那地两方面。

以色列人就近摩西,并不是他们的生命与摩西接近了,而是他们有了自己的意思与主张,但却不能自己下定论,所以要“就近”摩西,而且“都”一同来就近摩西。这里的“就近”,明显是带有自己的意思与主张的,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有了主意了!如果没有主意,他们都不会自己要来“就近”摩西的,所以这里“就近”摩西,在一定意义上是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他们不敢随意做出动作,害怕承担后果,也无法对以色列人下达命令,是以他们将自己的主意摆在摩西面前,让摩西为此主意负责。

以色列人所提的建议是打发探子窥探那地,寻求道路。他们已然忘记以色列人的道路,并不是人行走出来的,而是耶和华神以云柱火柱带领的,是以此番他们的提议,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有了偏离耶和华神的引导的决定,而到摩西这里来转一圈,却是他们不愿意承担责任,便将摩西也拖进来一同担当责任。

非常明显,以色列人在这里一切的要求,都是建立在“我们”的基础上,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转动的。整个信息有四次提到“我们”,可见他们所注重的,就是自己,根本没有耶和华神在其中。首先,是“我们”决定要打发人去,以“我们”为主;然后,是为“我们”窥探那地做探子,以“我们”为目的;再有,将“我们”的道路提出来,要走何路,要进何城,是以显明人的道路,以“我们”为路途;最后,要回报“我们”,是以“我们”为中心,将耶和华完全撇至一旁,没有任何地位在其中。

可怕!可悲!可叹!可恶!可怜!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申命记1:23
经文:“……这话我以为美,就从你们中间选了十二个人,每支派一人。……”
标题:摩西讲律法(十八)

摩西论及自己对待以色列人所提建议的态度,是从自身感受和实际行动两方面加以描述。

摩西描述自身感受,他以以色列人所提建议为美,表明他在一定意义上对于打发摊子窥探那地的建议的赞成,并且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完美。但是如果从事实本质来看,这一建议不仅不美,反而糟糕透顶!以色列人要得那地为业,这是耶和华神的应许,所以以色列人只管前进即可,打发探子窥探那地,有这个必要吗?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要以人的方式来进入那地,并没有凭借神的应许,反而是以人的眼光来面对事情。另外,窥探那地的结果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好的,一种是坏的,但那又能说明什么?又能改变什么?又能怎么样?难道窥探一下就能够决定要进去或者不要进去吗?还是说窥探一下就能够知道那地的情况,然后根据那地的情况来做什么事情?以色列人的行事方针,怎么变得和外邦人一样了?以色列人岂不是应该凡事寻求神的引导吗?所以以色列人的建议,摩西以为美,这表明摩西此时并没有为此事祷告寻求神,直接凭自己的感觉,凭自己的人意观点在下结论,才得出了“这话我以为美”的结果!

摩西阐述了自己的感受,就立刻从以色列人中间选了十二个人,每支派一人。我们再来看这个现象背后所说明的。摩西就因为“这话我以为美”,然后立刻就做了事情,是根据“我”的“以为”,是根据以色列人的“这话”,是根据这话所谓的“美”,那么耶和华神在这件事情中占了什么位置?非常明显,“就从”之前,隐藏了主语,这个主语并不是耶和华神,而是前面所说的“我”,也即摩西。也就是说,整件事情,是摩西所决定的,根本就没神什么事!另外,“从你们中间选了十二人,每支派一人”乃是表明以色列人所提的建议,是以以色列人自身为标准,摩西也就凭此从以色列人中选了十二人,虽说根据每支派一人的标准,但在一定意义上,他的选择,是以自己的态度作为决定,以人的看法作为支撑,而选择十二人,也是他自己的评判标准与自己的选择。可以说,这里所叙述的,整个事件都是摩西站在人的位置上所做的,没有一点是站在耶和华面前所做的!失败!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申命记1:24
经文:“……于是他们起身上山地去,到以实各谷,窥探那地。……”
标题:摩西讲律法(十九)

当十二个探子领受了摩西的差遣,立刻就赋予了行动。这在一定意义上表明了他们的顺服,但究竟顺服的是谁,那就不好说了!

十二探子起身上山地去,这一“起身”,正是他们行动的开始。他们起身上山地去,是以表明他们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并不用去特意询问神的指引。或者我们也可以说,他们的方向已然确定,确定于他们道路的目标,然而,这目标的范围本就不小,甚至极大,而他们一共才十二人,要选择地方,却是需要神的引导,但他们并没有为此求问神,就一下子有了方向与决定,这是根据他们一贯以来的行动方针,所以在那时,他们的选择完全随己意而为。

他们上山地去,却是到以实各谷,就是因葡萄多多而被命名,可见以实各谷是蒙福之地。

他们到以实各谷,目的是窥探那地,表明他们不清楚那地的一切,完全处于对那地的无知状态中。其实很多时候,不知道比知道更好!就如分别善恶树的果子,如果不知道吃了眼睛就明亮了,并且能知道善恶,那人就不会对此有好奇心,亚当就是如此;而魔鬼就是要用诡计挑起夏娃的好奇心,所以让她知道一些所谓的事实,从而让她陷入关注中而迷失自我。所谓窥探那地,也是一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的动作状态,是在人的指引下行动,所以在本质中,就是陷入了人本主义的网罗。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申命记1:25
经文:“……他们手里拿着那地的果子下来,到我们那里,回报说:‘耶和华我们的神所赐给我们的是美地。’……”
标题:摩西讲律法(二十)

摩西论及以色列人对于所窥探之地的描述,称那地为美地,并有手中所拿那地的果子为证。

以色列人手里拿着那地的果子,是根据摩西对他们的要求。其实他们在对待摩西所提要求时,基本上都能够照做完成,只是有许多时候,没有直接的启示与命令的时候,以色列人就无法遵行神的律法。所以他们并没有违背摩西的吩咐,反而非常顺服地将摩西的吩咐一一照做。他们没有因为那地的果子就停留在那里,或许可以说是因为那地给他们极大的威胁,但无论如何,他们还知道要回来,还知道要向摩西报告详情,这就 说明他们没有违背摩西即时的吩咐。

他们到以色列人那里,表明他们还是一直以以色列人那里作为他们的民族,没有丝毫背叛躲避之心。以色列人虽然屡次想要返回埃及地,但从未丢弃自己以色列人的身份;虽然常常背叛自己的信仰,背叛耶和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背叛引领他们出埃及地的神,但他们却从未因自己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后代而感到羞辱,反而一直以此为荣,一直以自己是耶和华的百姓为荣,这是他们传承生命信仰的基础,是他们不敢忘却、不敢背弃的生命根本。

以色列探子向摩西回报那地的状况,首先是对那地的地域情况进行描述,称那地为“耶和华我们的神赐给我们的”,称那地为“美地”。非常明确,尽管以色列人常常背叛,但他们从未丢弃过一个认定,就是“耶和华我们的神”。这是以色列人生命的根本,是生命的传承带给以色列人的祝福。以色列探子认定那地是耶和华所赐予的,表明那地已经被认定了,就是被探子认定了!然而,这种认定对他们而言,其实只是一个理念上的知识,并非生命中的感受。所以他们虽然称那地是“耶和华我们的神赐给我们的”,虽然看见了那地是“美地”,但这一切显然并不足以影响他们的决定,不足以让他们顺服在耶和华的命令中。所以以色列探子只是以“回报”的语气来表达那地的状况,却并非以赞叹的语气赞美耶和华所赐予那美地的美好。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申命记1:26
经文:“……你们却不肯上去,竟违背了耶和华你们神的命令,……”
标题:摩西讲律法(二十一)

摩西讲到以色列人听见探子回报消息后的反应。

首先是以转折语气表明以色列人的态度,是选择了不肯上去。在一定意义上,这一选择可谓完全将自己摆在了背弃之路上。神的心意希望以色列人选择的,乃是上行之路,所以诸如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每行上行之路,都带来神的祝福;反之,若选择行下行之路,则是带来一系列问题事件,是导致各种负面现象出现的问题事件。而以色列人的选择,就是“不肯上去”,显然选择了背弃上行之路,走自己的道路。

这里记载,不肯上去,就是强调了以色列人“违背了耶和华你们神的命令”。非常明显,以色列人尽管常常背叛,但一直认定了一点,就是耶和华是他们的神!不管他们犯了多大的罪,在摩西时代之后,耶和华是他们的神这一点一直没有变过。尽管以色列人中有某些人曾经背叛神,但显然这类背叛得不到以色列人整体的认同。哪怕以色列人犯了许多罪,甚至拜偶像,但在整体上,耶和华以色列人的神这一点基本上都能够把握住。以色列人认定耶和华是他们的神,这是居于他们生命的认定,是以色列人生命的传承。然而,以色列人对于耶和华的命令,并没有一概遵行遵守,这里却提及以色列人竟违背耶和华的命令!这里用了“竟”这个字眼,可见强调了这一信息的突发性,强调了这一现象的不可思议,与前面的“却”形成了一定意义的前后呼应。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申命记1:27
经文:“……在帐棚内发怨言说,耶和华因为恨我们,所以将我们从埃及地领出来,要交在亚摩利人手中,除灭我们。……”
标题:摩西讲律法(二十二)

论及以色列人面对困难的态度,乃是在帐棚内发怨言。

在帐棚内,表明他们是在以色列人内部闹情绪,不敢将自己的情绪外泄在众人面前。

发怨言,是一种负面情绪的流露表达方式。面对困难,面对问题,面对险境,以色列人无法胜过,不是在具体操作中,而是在心灵和语言上,他们已经先失败了!还没有进入战场,就已经失败的人,是无法进入战争中,面对属灵的争战的!

以色列人发怨言,认为耶和华带以色列人出埃及,乃是因为恨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在旷野的路途中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困难,对以色列人而言,这些都是经验、经历、体会……但他们没有将这些经历放在心中;所存于心中的,都是一些事情的开端,没有将事情的整个过程都存在心中,所以这一路的经历,带给他们的不是神的能力的彰显,而是他们自身磨难的感受。以色列人发怨言,是因为自己,但是他们却把怨言发在耶和华神的身上,这实在是奇怪至极!

摩西描述在面对亚摩利人的时候,以色列人又一次发怨言,说耶和华要将以色列人交在亚摩利人的手中,使以色列人被除灭。以色列人并非没有经历过战争,不说面对亚玛力人,就是面对埃及追兵,神对以色列人的看顾与保守,也已经显明了战争的胜败在于神。而面对亚摩利人,以色列人却又一次认为这是耶和华要将他们交在其手中,除灭他们,这种看法从本质上来看,就是怯战,也即未战先怯,乃是败仗的开端。这是不利于战争的,不是败在了仇敌面前,而是败在了自己的内心之中。并且,以色列人如此的看法,是认为自己的生命不在耶和华手中,却是在战争的胜利者手中。只是他们忘记了战争的胜败,在于耶和华;更是忘记了掌管人的生命的,乃是耶和华!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申命记1:28
经文:“……我们上哪里去呢?我们的弟兄使我们的心消化,说那地的民比我们又大又高,城邑又广大又坚固,高得顶天,并且我们在那里看见亚衲族的人。……”
标题:摩西讲律法(二十三)

这里继续论及以色列人的怨言,以反问的语气表明自己不知道上哪里去,显明自己的无知;以责备的语气将问题推给自己的弟兄,显明自己的自私;以转述的语气将敌人的一切无限量扩大,显明自己的无能;又以强调的语气特别指出亚衲族的人,以显明自己的可悲。

人的生命中,总是喜欢盯着自己或者别人看,那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的,因为在盯着自己或者别人看的时候,就会忽略神的尊荣能力,从而接受来自魔鬼在自我、世界,乃至外人身上带给我们的威慑力,因而失去来自于神的能力看顾与保守。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申命记1:29
经文:“……我就对你们说,不要惊恐,也不要怕他们。……”
标题:摩西讲律法(二十四)

摩西论及以色列人恐慌时自己的反应,对以色列人可谓是好言相劝!

摩西对恐慌的以色列人劝勉的信息中论及两点,首先是“不要惊恐”。非常明显,这一信息表明以色列人的情绪,摩西都已经感受到了!并且摩西也是针对他们的情绪发出劝勉,要让他们脱离情绪的控制。惊恐,是蕴含着惊惧与恐慌,表明以色列人的心理状态。另一点是“也不要怕他们”,这一信息表明摩西直接地针对他们的问题加以帮助,这是非常难得的!要知道帮助人的方式有很多,但能够从本质上了解人,并且透过了解,将合适的信息传达给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帮助就少之又少了!非常明显,摩西在这里论及自己对以色列人的劝勉,正是如此从他们的心理问题中帮助他们。以色列人的“怕”,是因为他们看见了仇敌的可怕性,只有将这种“怕”的情绪解决了,以色列人才能继续前面的道路,才能勇往直前,决不后退。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申命记1:30
经文:“……在你们前面行的耶和华你们的神必为你们争战,正如他在埃及和旷野,在你们眼前所行的一样。……”
标题:摩西讲律法(二十五)

这里让我们看见摩西所传达不要惊恐与不要怕将要面对的那些仇敌的原因,是因为耶和华以色列人的神会为以色列人争战。这里提出耶和华神在埃及和旷野曾经在以色列人眼前所行的所谓对照。

耶和华是在以色列人前面行的,表明以色列人所行的道路,耶和华都在其中,并且行在以色列人之前,是有以色列人行走道路的开路先锋的意思;同时也表明了以色列人所行走的一切道路,都是耶和华所定;另外,这里的信息还表明了以色列人所行走的每一步,耶和华神都在他们前面,已然为他们开通道路,使得他们的道路上所经历的一切,都有耶和华神的指引;并且也显明他们所行走的每一步,都有神特定的美意。

耶和华神在这里被称为“你们的神”,是让我们看见耶和华与以色列人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但这里同时也显明了另一个信息,就是不包括摩西自己,因为摩西所经历的,是远远超过以色列人所经历的。所以这里摩西称耶和华为“你们的神”,而非我们的神。

耶和华以色列人的神带出一个应许,就是为以色列人争战的应许。这一句话里面就有三个“你们”,是以表明摩西对以色列人的看重,更是表明耶和华神对以色列人的看重。耶和华既然为以色列人的神,那就必会为以色列人争战。在以色列人所要进入的那地,其中的仇敌虽然强大,但在超越一切,并且掌管人的生命的耶和华面前,仇敌的强大与否又能算啥!

这里提出耶和华在埃及与旷野在以色列人跟前所行的,作为对比,是要引起以色列人的回忆,让以色列人记忆自己曾经的仇敌的强大,记忆自己曾经的胆怯与无助,记忆自己曾经受耶和华的责备与管教,更是记忆耶和华神曾经如何为自己争战,是自己在强大的仇敌面前得胜。在埃及地,面对的是埃及人,是一个国家;在旷野,是诸多的仇敌,有找上门来的,诸如亚玛力人等等,由以色列人出去攻击的,如巴珊和亚摩利等等,耶和华神一直在为以色列人争战,使得以色列人得胜,毫不意外的德胜!有这些曾经的经历,提醒以色列人面对仇敌应当无所畏惧,并且指责指明以色列人此时的胆怯是不应当的。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Processed in 0.010308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