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天色常蓝》

六月十七日 休息日

  那么安息日和主日究竟有何区别呢?


  主日仍应是休息日

  那不只是灵性上的需要,身体也需要。

  现代生活的步调不断加快,人也因此更加疲倦。

  

  有人问一位名人,现代人的最大特征是什么?他回答:“疲惫的眼神。”

  法国大革命时,曾订立法律,取消礼拜天,后来却不得不恢复,因为人民受不了一整星期毫不间断的工作。

  万事万物都要有时间休息。

  

  有位经验老道的高尔夫球场草地管理员说得好。有人问他对主日开放高尔夫球场的意见时,他说:“即使你不需要休息,草地可需要。”


  主日是休息日,所以它是社会及人道考虑上不可少的制度。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六月十八日 家庭日

  主日应是全家团聚的日子。

  它是全家聚在一起的好时机。

  它是父亲和妻子儿女相聚的好时机。

  家庭生活和主日不可分割。

  

  英国作家缪尔在自传中,曾提及他在奥克尼群岛老家的主日晚上的情景:“每个主日晚上,家父会把全家召在一起,念一章圣经,再一同跪下祷告。这些时光,成为我回忆中最快乐的一部分。每当我们围坐在一起,诵读大卫王或以利亚的事迹时,四周总洋溢着安宁和亲密的气氛。”

  主日应是全家人重温合家欢的好日子。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六月十九日 检讨

  主日应是自我省察的日子

  身处这个忙乱的时代,我们为生活劳碌奔波,没有时间停下来想想自己怎样在生活着。我们应当把握主日的时间,好好自我检讨。

  我们应当省察,在追求圣洁之事上是进步还是退步了。每逢主日我们都应当听上主对我们说的话:“人应当自己省察。”

  

  主日应是敬拜上主的日子

  在拿撒勒城里,耶稣照他平常的规矩,在安息日进入会堂(路4:16)

  耶稣认为主的日子与众人一同敬拜,应是这天必不可少的部份。

  我们容易在繁忙和压力下忘记上主。

  我们常因过度忙碌而忽略祷告。

  我们的生活常被俗物琐事占满,却将永恒撇在脑后。

  

  我们应把握主日的时间,与上主及家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六月二十日 正确的评价

  我们头脑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事物分不出轻重,失去平衡。有时我们把芝麻小事看成天大要事,有时却把无关紧要的事和关乎永生的大事混在一起,无力区别。

  

  英国文学史家高斯谈到他父亲如何在日记中记载他的诞生。他父亲是位博物学家,认为家中有小孩出生,并不值得庆贺。

  高斯出生时,他父亲在日记中写道:“儿子出世。收到从牙买加寄来的一只绿燕。”

  他居然把一个男孩的诞生,与牙买加寄来的绿燕相提并论,这是何等的轻重倒置。

  

  蓝道思夫人的回忆录《消逝的世界》中,收录一封她在一九一四年秋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写给母亲的信:“伦敦的情况日益悲惨,街上处处可见家属穿着丧服,为死去的军人哀悼,何等悲凉的景象!物资日渐稀少而昂贵,早上我才以原价买了一盒中国茶叶,下午每磅就涨了二便士,我很后悔当时没有多买一盒。”

  这位妇女才亲睹战时的心碎景况,随即抱怨茶叶一磅要贵两便士。

  这种麻木、不分轻重的心态,令人心寒。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六月二十一日 芝麻小事

  英国著名学者约翰博士讲过一个故事,我凭记忆写在后面:


  有一个在纸厂工作的人来拜访他。这人曾拿过工厂里的两、三张纸和几条绳子,包扎个人的东西。他认为自己犯了该死的罪行,因而不停向约翰逊讲述这件事,并懊悔不已。

  后来约翰逊忍不住开口:“我们所住的世界充满了罪恶与悲伤,忘了这些纸和绳子吧!”

  今天的世界,人已不懂如何衡量事物的价值。懂得正确评量轻重的人越来越少,人们似乎已丧失了分辨何为大事何为小事的能力。

  多少友谊常因细故而破裂。

  教会常因细微末节的小事而闹得天翻地覆。

  争议双方自以为坚守原则,其实所争的多是微不足道的事。

  看见这世上有那么多的人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能不惊奇、困惑,能不难过。

  唯有放长远眼光,从永恒去看,在十字架的光照下,我们才能正确评量事物。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六月二十二日 相称之道

  基督徒作家华克在《同上骷髅地》一书中,提到一个乡村小教会的年轻牧师。有一次他在崇拜后,邀请会众留下来领圣餐,结果只有两个留下。他本想取消圣餐礼,后来还是照计划举行。

  他照传统仪式,读到一段仪文:“我们与天使、天使长及天上万军一同敬拜……”

  他万分惊奇的停下来,忍不住说道:“求主赦免我,我竟不知我也身在其列。”

  要是我们能在永恒的光照下观看世事,能在十字架的光中,在上主的面前观看,或是把标准降低一点,在人类的悲痛、哀伤和破碎心灵的对照下观看,就能分清事物的轻重。

  我们会恢复正确的衡量能力。

  我们能知道什么是枝微末节的小事。

  永远将上主摆在第一位。

  其他事物各有它应有的地住。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六月二十三日 敞开的门

  我待在一位遭逢丧事的朋友屋中。有一位身份低微的人来向主人表达哀悼之意,其他的亲友也相继来到。这位先到的访客停留虽不久,很快就起身告辞。

  屋主挽留他多留一些时间,这位卑微的人说:“我不想打扰你们太久。”屋主回答:“在这间屋子里,人人都欢迎,怎可算是打扰。”

  这是何等宽宏的话。这位屋主内心虽然悲痛,却有宽宏的心胸;屋内虽有丧事,却有一扇敞开的门。

  很久以前,《启示录》的作者写下上主的邀约:“看啊,我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敞开的门,是无人能关的”(启3:8)

  军事作家温恩在他一本著作中,提到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飞行员贝利告诉他的一件事。

  贝利获颁优异飞行勋章及银十字勋章,前往白金汉宫接受英王的赠勋。他告诉温恩这件事时,说:“温恩,你知道吗?我在接受勋章后,照事前吩咐过的向国王鞠躬致敬,他居然向我鞠躬回礼。”

  这位驾驶员为国王的谦恭有礼感到吃惊。

  我们可以肯定一件事,即使是最卑下的人到上主面前,他都欢迎。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六月二十四日 接纳

  不管我们所作的如何拙劣,上主不轻看。

  爱尔兰作家麦克葛瑞格在他的回忆录《忧患岁月》中,提到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第一世界大战期间,他服役军中,曾参与梅宁门战役。他父亲是一位拘泥小节、严守纪律又固执已见的人。

  当时战况相当猛烈危急,麦克葛瑞格在怱忙中写了一张字迹凌乱的纸条,告诉父亲他还活着,便塞进一个绿色军用信封中寄出。

  两星期后,信被退回,上面有他父亲的批语:“不收这样的信。”

  麦克葛瑞格从此不再写信给父亲。

  后来他受伤住院时,他父亲为自己过去的难堪举动道歉,但是,于事无补。

  上主绝不会这样做。

  我们向上主祷告祈求,不论怎么不会说话,只要发自真心,上主都不会轻看。

  上主永远接纳我们。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六月二十五日 竭诚的邀请

  我们确信,上主随时欢迎我们到他面前。

  有一则很动人的故事,发生在爱丁堡圣乔治教会的怀特牧师身上。

  年轻的麦考澜曾一度担任他的助理。他们之间虽年龄悬殊,却建立起深厚的友情。

  后来麦考澜要离开圣乔治教会,去牧养自己的教会,就在去怀特牧师的书房辞行那天,怀特牧师对他说:“在你离开前,我要送你一件礼物。我可以送你一本书或一张画,但这些你都有不少了。”

  于是他伸手从口袋里拿出一样东西,递给麦考澜:“因此,我决意把我家大门的钥匙送给你。无论你何时来爱丁堡,都可以用它。”

  他是在麦考澜面前,安置了一扇永远敞开的门。

  上主对我们也是如此。

  这是基督信仰特别的地方。以前的人作梦也没想到上主是这样的。他们所知道的,是一位充满权能、威严和力量,又令人恐惧战兢的神。直到耶稣降临,人类才明白,上主的心与天国的门向圣徒和罪人同样敞开。

  要是有人知道自己有权来到一位伟大仁慈的人物面前,却放弃这种权利,他是个愚昧的人。上主在我们面前,敞开了一扇无人能关的门。

  爱世人的上主伸出双手欢迎我们,谁能笨到拒绝他。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六月二十六日 尽责任

  葛瑞弗在他的《伟大的日子》一书中,记有一件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雄事迹。

  这件事发生在托布鲁克市被围困时。当时英国的寒溪警卫军脱出重围,逃出托布鲁克时,个个消瘦不成人形;两营的兵力,只剩下二百人。

  生还者均由皇家空军照料。警卫军的一位少校,和皇家空军的医官闲聊起来。皇家空军的医官说:“归根究底,作为警卫部队的一员,你们别无选择,只有拼。”

  另一位皇家空军的人员接着说:“警卫部队成员的责任本来就不轻松,因为你们是有名的不怕死敢拼的部队。”

  人能成为英雄,因为有强烈的责任感。

  责任感使人成就丰功伟业,史不绝书。

  英国桂冠诗人邓尼生在他的《悼威灵顿公爵》诗中写道:

  在我们英伦三岛的艰难历史中,不只一次让我们看见,

  尽责任之径乃通向光荣之路。

  

  法国拿破伦读到英国名将威灵顿公爵公函时,批评说,他谈到战争时,总喜欢用“责任”这个字,却看不到“光荣”这个字。

  威灵顿答复说:“那个笨蛋难道不了解,即使我的目标是光荣,也须透过责任才能达到?”

  责任之路开始,也许相当艰苦,但到了尽头却荣光一片。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Processed in 0.010725 second(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