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天色常蓝》

一月十日 基督徒的人生

昨天说到的一些人对人生的评价,都不同于基督徒的人生观。

保罗写给住在腓立比城朋友的信上挚用一句短而有力的话,说出基督徒对人生的评价:“我活着就是基督”(腓1:21)。  



   ·对基督徒来说,人生始于基督·

    有本现代小说,描写一男一女深深相爱,一个对另一个说,“我在你的眼睛里看见了以前从未懂得的人生。”

基督徒深信,只有基督进入人的生命以后,才能有丰富的人生;唯有耶稣基督能给人生向前的力量,丰富的意义,存在的价值和目的,这一切是基督徒进人人的生命前所没有的。



·对基督徒来说,人生在基督里延续·



人生有他同在,有他为伴。

工作中有他同在,工作不孤单。

每一忧虑,都有他来分担。

旅程中有他,何来寂寞?



  ·对基督徒来说。人生终于基督·

    我们行完人生路程,去的地方不是黑暗,乃是去到世界之光耶稣基督那里。

居住在光明中的生命,该是何等丰盛的人生!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一月十一日 人生的目的

英作家吉布斯爵士告诉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加过一次在北爱尔兰伦敦利会所举行的辩论会。

    参加的都是一时之选,有女小说家麦可梨,女作家爱尔文,诗人柳伊斯,女小说家甘纳娣和诗人兼文学批评家艾略特。

    辩论的题目,正方是:“我认为人生美满”,反方是:“我认为人生不美满”。

    吉布斯爵士说:“没有谁能把人生说得透澈。俏皮话当然说了一大堆,只不过像小丑敲死亡的大门,说俏皮话时也带着一片凄清。”

    只有基督信仰才能给人生真价值。

    基督信仰给人一个责任感:服事上帝,服务人群。

    基督信仰给人一个标准:耶稣基督的完美无缺典范。

    基督信仰给人生一种力量:复活的主继续与人同在。

    基督信仰给人生一个终极目的,走完人生的道路以后,可以永远活在上主里面。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一月十二日 做错了事之后

我有空时喜欢看足球比赛。

有个星期六,英国最著名的两个球队大决赛,我刚好在伦敦,去看了这场球赛。

    球赛过程很刺激。其中很有名的一队,为了争回渐失的声誉,花了不少钱去拉角,请来几个年轻的新球员。

    这种球员的心理压力很大,因为人家为他们出了一大笔钱,不能不为人家出力。他们得拼命把球踢好,来证明花在他们身上的钱是值得的。他们心里因此老是记挂着球队付出的代价。

    有个青年球员是踢中锋的。他很卖力,而且踢人了很漂亮的一球。可是没多久,他却失去一个连小孩子也能踢人的机会。那时球门大开,他射的一球却在球门外三码的地方飞过!

    他十分沮丧,一声不响,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

    前锋线上还有一位闻名国际的球员,他加入球队已经很久了。他看见这个年轻的队员垂头丧气的样子,立刻跑了过去,一把抱住他,拍着他的背安慰他,又说了几句鼓励的话;只见那年轻的中锋把肩膀一挺,重振精神,像箭一般冲人战阵,踢得比原来更出色。

    对基督徒来说,这真是个好榜样。

    使徒保罗说:“弟兄们,若有人偶然为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加6:1)。

    这是基督徒的生活方式。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一月十三日 把他挽回来

有一次,英首相葛拉士顿在下议院发表非常重要的演说。在演说中他得引用一些数字,可是他列举的数字既错误又不准确,反对他的人立刻抓住机会痛诋他,令他十分狼狈。

    这些数字是他的私人秘书提供的。私人秘书的职责,是为上司提供资料。这件事的责任既在秘书,葛拉士顿当众所受之辱,应该可以在这青年人身上发泄,大骂他一顿。

    可是,那天晚上,葛拉士顿反而给他写了一封没有半点责备的信,宽宏大量地叫他不用难过,因为人都会犯错;他以后也不会再提这件事.

    一个人犯了错,一般总免不了受到批评,给人骂得一文不值,遭人冷遇、甚至排挤。

    一个学生做错了事,做老师的若狠狠骂他,笑他,过份责备他,会对孩子造成无限伤害。教师这时若肯说一两句话勉励他,这孩子自此以后很可能会努力向善。

    做父母的对子女若一味苛责,也能在孩子的心灵上造成无穷的损害。

“把他挽回过来。……”(加6:1)

这是基督徒的方式。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六月十一日 学习之乐

  世上无一值得学习的事物,可以不费力学到。

  这其实正显出学习之乐。一学就会的事,令人索然无味。只有苦思不得,须经一番探索才尝到恍然大悟的喜悦,反而别有一番乐趣。

  美国作家鲁尼恩在一封写给儿子的信上说:“你越写就会越会有进步。好的作品只不过是擅用文字而已,但我却早就知道,文字不会从梦想和空谈那里落到纸上变成文章。”

  写作须经一番努力,并非作作梦或谈论一下,就能写出。


  波兰钢琴家帕德诺夫斯基算得上是乐坛最杰出的钢琴家了,却自认必须把每个乐句弹奏四十遍以上,才能抓住精髓。每场演奏会之前,他总会把整个要弹的曲子重弹一遍,尽管之前他已练习不计其数了。

  有一次,他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演奏。女王深受感动,对他说:“帕德诺夫斯基先生,你真是个天才。”帕德诺夫斯基回答:“谢谢称许,不过在成为天才前,我是个苦工(意为下过苦功)。”

  

  不经奋斗,没有人能获得专精的知识,成其伟大。奋斗虽艰苦,却别有一番乐趣。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六月十二日 微薄代价

  英国文坛上,缺乏毅力的最可悲的例子,恐怕要算柯立芝的文学生涯了。他空有一副杰出的头脑,到头来却一事无成。

  他由剑桥大学中途退学,投效军队。虽有满腹才学,却因不会洗刷马匹而退出军队。接着进入牛津大学,又没拿到学位就离开。

  

  他创办过一份“守望者”杂志,只出了十斯就停刊。

  有人说他“拥有万种天份,独缺一样--不能持续专志地工作。”

  他自己曾说,他有许多作品可以出版,“只是尚未写出”。他缺乏付诸行动的毅力。今天有许多牧师和信徒,讲道没有本来应有的力量,只是因为不肯下功夫,事前没有把讲词写下,没有预备好祷词。

  有太多传道人想忠心事主,却不愿付出代价,或至多只愿付出一点点,真是教会极大的不幸。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六月十三日 真正的生命

  耶稣献出的是他真正的生命。

  他说:“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

  耶稣赐予我们生命的是什么?

  

  他带给我们新的世界观

  如果耶稣的话真实可信,现在世界是永生的训练场。我们一切行为的价值,都看人生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英国枢机主教纽曼说过一个故事,提到巴尔干半岛一户偏远的农家。

  那家的女儿日以继夜忙着缝制衣服。纽曼问她:“你不停地缝呀缝的,难道不觉疲倦吗?”她回答:“哦,先生,不会的,我缝的是我的嫁衣。”

  

  因为她缝这件衣裳有个目标,她工作的态度就大大不同。

  一件苦差变成乐事。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六月十四日新的看法

  耶稣使我们对人产生新的看法。

  如果耶稣的看法没错,每个人里头都有成为天父儿女的本质。

  伯朗宁(根据华生<伊丽莎白时代的伊顿利和剑桥>书中所说)未必是一流的学者,却是个一流的教师。

  伯朗宁教书一向秉持一项原则:世上没有笨学生。有人看似笨拙,错不在他自己,只是他“头脑尚未开窍”罢了。

  

  伯朗宁在英王学院的一位同事描述他:“他似乎有一种天赋,很容易看出别人在知识与道德上的优点和缺点,又能运用周密不懈的技巧,帮学生截长补短,发挥所长。据我所知,他一直持续发掘学生身上不为人知的潜能,直到他们完全发挥,才会松一口气。”

  如果耶稣的看法没错,我们就不能憎恶也不能鄙视任何人,因为他们都是天父的儿女。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六月十五日 在永恒的光辉中


       耶稣给了我们新的人生观

  如果耶稣的看法没错,人生是朝永生走去的旅程,我们对他人的一举一动都是途中的里程碑。

  没有什么教师像耶稣,把时间与永恒连在一起。普通一位教师,看见哲学家坐在书房中,进行冗长的、专注而玄妙的冥思,就以为他在为永恒下功夫。

  耶稣则认为,把一杯凉水给口渴的人喝,探望生病和坐牢的人,给饥饿的人吃饱,为赤身露体的人穿上衣服,和接待陌生人,所做的即是永生的工作。

  耶稣赐我们生命,他教导我们从永恒去看人生。从永恒的角度看世界,它就不再是一堆劳碌无益的运作,而是一所永生的训练的学校了。

  本着永恒去看,我们就不会轻视、厌恶周遭的人,因为不论他们自己知不知道,他们都是天父的儿女。

  从永恒的角度去看,人生不再是前后事件的串连,而是灵魂朝见上主的历程。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六月十六日当纪念主日……

  我在前往教会的路上,看到有个宣传某份星期日版日报的广告牌,上面写着“星期日绝不可少的部分。”

  相信报纸为星期日“绝不可少”的人,我不信会很多。但是如有人要我们列举主日绝不可少的事,会是哪些呢?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过(注:<花香满径>九月八、九日),不过我还要加些说明。

  

  诫命上说:当纪念安息日,定为圣日。在圣经中,“圣”字具有特别意义。“圣”表示与众不同,有别于其他平常之事。


  圣殿是“圣”的,因为它与其他建筑物不同。祭牲是“圣”的,因为它与其他动物用途不同。祭司是“圣”的,因为他与其他人的职责不同。上主尤其是“圣”的,因为他与人类的本体不同。

  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条诫命的意思是:“当纪念安息日,使它与其他日子不同。”

  我们知道安息日和主日是不同的,安息日是一星期的最后一天,主日则是一星期的开始;安息日是犹太人为纪念天父完成的六日创造之工后的休息,主日则是基督徒纪念耶稣从死里复活。

  因此我们不妨把这条诫命的文字稍作修改,使其意义更精确。

  当纪念主日,使它与其他的日子不同。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Processed in 0.012533 second(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