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天色常蓝》

十一月二十四日 天上的事奉

  生命的价值在于给予,不在于聚敛

  最令世人感怀的,是那些慷慨给予不求回报的人,而不是斤斤计较,巧取豪夺,惟恐自己吃亏受损的人。

  贝利根据浮士德所写的史诗<费斯都>久已散佚,只留下著名的几行:

  生命贵在实践,不靠活了多少岁月;

  贵在能思考,不凭呼吸了多少空气;  

  贵在能有情,不问时针绕了多少圈;

  时间应凭心的跳跃次数来计算。

  那些能常思考、善用情,又能力求实践圆美的人,

  才算活得最有价值。

  人生的正确态度,不在使自己活得更长,而在于善用生命。

  生命是我们的一种资产,可以慷慨地花用,不宜吝惜节省。

  评量任何人的生命价值,都要想到今生并非人生的终点。

  丝萝登女士提到两个工人的故事,他们讨论敬虔爱主又和善待人的薛巴德之死。从人的观点看,他死得太早了。

  “薛巴德死了,真可怜。”其中一人说。

  “一点都不可怜”,另一个人说,“上主会很高兴地迎接他。”

  说一个人已“蒙召去天上事奉”并非宗教上的普通恭维话。那些在世竭力为主作工的人,在天上必有重责交付他们;在世不为自己作何保留,一切都献上为人的,在天上一定有用得到他们的地方。

   “凡想要保全生命的,心丧掉生命;凡丧掉生命的,必救活生命”(路17:33)―――这是所有良善之人的主所讲的话。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一月二十五日 骨上之肉

  英国作家缪尔在自传中提到一件事,说有位欧陆的朋友米契诺维对他形容英国哲学家罗素:“他死时,连魔鬼都不能在他骨上找到一点可吃的肉。”

  有些人怪得毫无血肉之情和人性,对人类的忧伤、困苦和情感都无动于衷。

  我有个笔友名叫威廉士,他是一本教会杂志的主编。我从未跟他见过面,但他却不时写信给我。他也把自己写的一些诗寄给我看,字里行间流露他对事物的精辟看法。

  他曾寄给我一首名为<骸骨>的诗,蒙他俯允,我将它转刊于后:

  藉着祷告和祈求,

  并许多预备功夫,

  它们是那么安静,

  经由不断地献上,

  等待丰满的成形。

  没有充足的预备,

  人生只是废话连篇。

  如果没有祷告,

  生命不断蒸发,

  支撑的骨头能剩下几根?

  生命中有些事物是上主为了使我们保有人性而设计的,以免我们成为疏离冷漠的人。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一月二十六日  保有人性

  忧伤使我们保有人性

  英国作家缪尔在自传中引用一句精妙的诗:

  深沉的绝望使我的灵魂有了人味。

  阿拉伯人有句谚语:“炎日不断,沙漠出现。”

  土地需要雨水滋润,人生也同样需要泪水来软化冷硬的心。

  爱使我们保有人性

  爱尔兰诗人叶慈评述爱尔兰一位作家塔德享特时说:“要是他能活得坚强一点,他会成为名人。”

  缪尔讲到他有段时期失去宗教信仰,结果是他看世上的男女有若野兽。他在街上、公共汽车里、地下铁路或电车上看着往来人潮,竟觉得他们如野兽般丑恶粗野。这种感受很可怕,使他不能忍受与兽同群的世界。后来他重拾对人的信心,写道:“我只有把世上男女视为不朽的灵魂,才能把他们当作真正的人。”

  要是我们不能以上主的爱人的眼光去看世人,永不能看见人的尊贵价值,也绝无法帮助他们。测试爱心的一个好方法,是若有真正的爱心,会让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居然愿意爱世上一切的男女。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一月二十七日  让这些骸骨复活!

  体验人生使我们保有人性

  这就是一位终日坐拥书城的“纯”学者,为什么缺乏人性的原因。

  我们惟有生活在人群中,分担他们的忧伤,体验他们所受的诱惑,承担他们的罪,才能活出人性。

  惠尔讲述现代基督徒常有的一种毛病。他说(我在三月二十七日引用过)我们常拿着照像机,绕着焚烧着的荆棘跑,想找出最好的角度拍摄,却不知道应学效摩西将鞋脱下,因为所站之地是圣地。

  我们很容易成为坐在摇椅上,嘴里含着烟头,把脚搁在壁炉上,大谈救赎的道理,却不肯在为救我们而受创的基督面前跪下的人。

  很久以前,先知以西结在异象中看见遍满骸骨的平原。他听见上主对他说:“人子啊,这些骸骨能复活吗?”(结37:3)他们都复活了,因为上主的气息和灵已进入他们里面。

  爱心、忧伤、对人类的失败和罪性的体恤,都能使我们变得更有人性。

  只有我们带着耶稣基督的慈心去经历人生,与人交接时,我们才称得上真正有人性。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一月二十八日  绝不可牺牲

  我的眼光被报上一则新闻的标题吸引住。上面写着:“只有八十人受伤;只有二十人死亡。”我突然打了个寒噤------“只有二十人死亡。”

  就军队高级司令部来说,在战场上死二十人算不了什么,应该是很满意的数字;但在英国许多地方,却至少有二十个死者的亲人正为失去他们而伤痛。

  战争的伤亡悲剧中,有种数字最教人心痛,这就是我方发动攻势,或敌军猛攻我方,必须誓死守卫时,许多士兵就成为“可以牺牲的”。这也就是说,高级司令部已决定要付出那个数字范围内的人员作代价。

  任何战役中都有件最可怕的事,就是军方总认为某种程度的伤亡不足挂齿。

  我记得杜尼医生写的<一个基督徒医师的个案记录>中,有段令人难过的故事。

  杜尼医师写道:“我有个女病人,在大家庭中排行最尾。她父亲深感家计沉重,难以负担她的医药费。有天听到父亲意气消沉地提到她:‘要是没有她,我们的日子会好过多了。’”你可以想像这番话对病人的打击有多大?杜尼医师说:“父母不要她,人生也弃绝了她。”

  新约中所教导的最明确的一个真理,是在上主眼中没有一个人是“可以牺牲的”。

  在他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极其宝贵。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一月二十九日 上主在乎

  耶稣在他的讲道中,清楚阐明了人的价值。

  一个妇人有十块钱,遗失了一块。十块钱中的一块是否十分重要?对妇人来说很重要。因此她点上灯,打扫屋子,细细地找。找着了,就请朋友邻舍来和她一同欢喜(路15:8-10)

  有个牧羊人养了一百只羊,失去了一只。一百只中的一只算得了什么?难道一只迷失的笨羊那么重要吗?对牧羊人来说却很重要。因此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山边、悬崖、低谷中四处找寻,直到找着那只迷失的羊(路15:3-7)。

  有时我们往往看到一个特别讨厌的人,或在路上见到个衣衫褴褛、肮脏、面容枯槁的乞丐,内心会涌起一阵嫌恶;我们怀疑究竟有谁会关心这样的人。

  上主会。

  有时我们自觉一无是处,差劲无能;有时觉得不受重用,心生不满;我们会怀疑究竟有谁在乎我们。

  有人在乎我们------上主在乎。

  人的生命所以宝贵,所凭的只有一个事实:在上主眼中,每个人都宝贵。 

  基督徒不应瞧不起他人,因为不论对方是怎样的人,上主都看为宝贵。

  基督徒也不应轻视自己,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他也是天父不可少的儿女;即使世人无人看得起他,上主也看他为宝贵。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一月三十日  无所惧怕

  圣经的信息从头到尾都是一贯的。

  “你必不怕黑夜的惊骇,或是白日飞的箭”(诗91:5)

  耶稣走过水面到门徒那里,对他们说:“是我;不要怕”(约6:20)

  复活的基督在天上向写<启示录>的使徒约翰所讲的话仍然一样:“不要惧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又是那存活的”(启1:17-18)

  基督信仰昭告世人,正是这种无所惧怕的信息。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二月一日  几岁才算太老

  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写信给哲学家史宾塞说:“亲爱的老友,你和我已经打完球局,赢球后准备要肩着球棒出场。有此殊荣,不要再贪多了。”

  他又写信给英国诗人史盖顿:“我要我女婿给我在伊斯特波那建一间村舍,让我夫妇安静度余年。”

  他又写信给个名叫多纳利的人:“我明显感到自己老了――身体和灵魂都疲惫不堪┉┉我觉得好像再过一年,我就要死了。明年五月我就六十岁了。”

  赫胥黎尚未满六十,就已自觉年老,不堪岁月折磨。

  我最近重读格拉斯哥自传<四十六岁仍有可为>。书中描写他祖父七十岁时仍不服老。

  “他仍然精力旺盛,兴致勃勃。一个月可做上一年的事。他不畏年老路遥。他讲道,教主日学,尝新菜,试新马,探望厨师年老体弱的父亲,然后步行到六英里外的另间教会讲道,回来再算算帐,写写日记----这不过是他主日的例行工作。”

  即使已七十高龄,他仍打算移民加拿大,去瞧瞧那个国家的景物和建设。但这比起英国名布道家卫斯理在八十六岁生日时仍自叹一天只可以讲一两场道的记录,又要逊色不少。

  几岁才算太老呢?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二月二日  青春永驻!

  虽然我们对身份证上记载的出生年月日动不了分毫,却很难为年纪写出定义。

  有些人从未年轻过,就像有位老师在男学童的年度成绩报告上所写的评语:“将来会是个好父亲。”

  有些人则永远长不大,因为我们会说很多已过生理成熟年纪的人相当幼稚。

  古人有句谚语:“上天所爱,死于青春。”这不是说,上天所爱的人会在年轻或幼年时被取走生命,而是说上天所爱的人不管多大,就算已过七十,都获赐青春活力。

  青春活力从那里得到呢?

  近年来出现许多针对退休问题的研究。发现在人口逐渐老化又有社会福利保障的国家中,愈来愈多的人是因届龄而退休,其实他们仍可活很长一段时间。研究显示,这样的退休案例中,有许多人过得郁郁不乐,主因是每天无所事事。

  使人常保年轻又过得朝气蓬勃的秘诀是,一定要保有兴趣。兴趣越来越好,尤其是培养工作以外的兴趣。

  另种长保青春的良药是好奇心。人只要对事物心存新鲜好奇,就不易变老。在天父所造的世界和各样人际关系中,新鲜事物随时都有。

  让我们对生活保持高昂兴致,使心境永远年轻!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二月三日  停在原处!

  天主教教皇若望·保禄二十三世曾在演说中提出一项极有智慧的见解。他说:“所谓遵循基督教的原则,并不表示固守陈腐立场不更改,也不意味放弃革新。”

  这些话说得好。基督教会有种心态,倾向于眷恋过去,维持原状。

  在信仰宣告中的陈词滥调

  真理不会改变;但每个时代表达真理的方式却要改变。真理必须用各时代惯用的语汇向当代人传讲。

  以“实体”的概念为例;古老的信条就说,耶稣具有与上主相同的“实体”。

  希腊思想的特征之一,就是绝对的唯物。它没有“灵体”的概念,认为所谓“灵体”只是非常微细的物质。因而它若说耶稣与上主有相同的“实体”,真正的意思就是耶稣与上主由同一物质形成。

  我们能了解信经所用“实体”一词所表达的意义;但今天我们已不能再用这种概念去传讲信息。

  每个时代都要找出表达耶稣与上主关系的独特方式,一旦新的方式与旧有的不同,我们不可以立刻把它扣上异端的帽子。

  那样做无异于赞同停在原处。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最近访问的版块

Processed in 0.012576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