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天色常蓝》

十一月四日        父亲的职责

前面引的两段邵特说的话,简单扼要道出为人父母的职责,几乎是一种难以负荷的重责大任。

小孩出生后都有一段时期必须完全倚赖父母。饮食生活都要人照顾,不然恐怕就活不下去,儿女进入青少年时期,又需要父母温和但坚定的督导。不过一切依赖与引导,只有一个目的:培养他自立的能力,并能独自面对人生的选择与挑战。

父母的责任极为艰辛,既要督导,又要儿女坚强独立。今天为人父母更加不易。

父母常犯的毛病是到了儿女可以自立的时候,仍不愿放手,有意无意地不愿承认孩子已有自做抉择、独立生活的能力。

许多年前我去听一位我教过的学生讲道。他教导信徒要放下各样的重担(来12:1),把应当放下和应学习放下的事都放下。

那是篇极好的讲章,见解相当成熟。

他告诉会众,必须放下物质的牵累;必须放下成见和老观念。

讲到这里,所讲的还是些老生常谈。但接着这位年轻人却提出一个惊人的见解:我们必须松手。儿女一旦长大成人,不可紧抓不放。

他们应该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勿横加拘限。

他们到了可以独立自主时,不可强要他们仍旧依靠父母。

申命记第32章11、12节说得好:“又如鹰搅动巢窝,在雏鹰以上两翅扇展,接取雏鹰,背在两翼之上。这样,耶和华独自引导他。”

母鹰教小鹰学飞,先把它们背在翅膀上,负载一段路程;然后渐渐缩起翅膀,让小鹰自己单独在空中飞行。母鹰负载它们只是为了让小鹰学飞。

我们这些长辈和为人父母者,必须牢记自己对自己儿女有双重责任:除了管教,还要帮助他们独立,好开创他们自己的人生。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一月五日     要就全胜,否则别打

古典文学是丰富异常的人生宝库,里面有数不尽的精彩故事,我们现在来看一些著名的希腊人和罗马人讲的故事。

希腊诸王中,最杰出的要算亚历山大大帝了。他年未满三十,就已因世上再无可征服的土地而悲泣。

在他的辉煌战迹中,以波斯战役最能发人深省。

他已把波斯国君大利乌置于必败之地。大利乌深知大势已去,就向他提出优厚的求和条件,愿为被俘士兵付出大笔赎金,两国结为盟邦,并把女儿嫁给他。

只要亚历山大停止进攻,就可以享有大利乌王提出的优厚条件。亚历山大把这些话告诉他的总参谋长帕美尼奥。

帕美尼奥说:“如果我是你,我会接受。”亚历山大回答说:“如果我只是你,我也会。”

亚历山大不愧是伟大的征服者,他要求的是全面的胜利。雄心小的人有点小成便会满意;但亚历山大却认为,要就全胜,否则别打。

伟人常有一种属于自己的伟大感。

法皇拿破仑常怀大志,因而与教皇不知。

他有位任红衣主教的叔父,这位叔父不满拿破仑的所为,警告他不要太好高骛远。他的叔父年已老迈,视力不佳,那时正是晚上。

拿破仑领他到窗边,指着窗外的夜色。

“你看见那颗星吗?”他问。

两眼昏花的主教回答:“看不见。”

拿破仑说:“可是我却看得见;您请回去吧。”

拿破仑看得见那颗星,红衣主教却不能。

这就是拿破仑何以能成就大事的秘诀。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一月六日        胸怀大志

想成为伟大,必须先有伟大感。这,前文已经提到。但伟大感绝非自大。

我们怎样才能有这种伟大感呢?

我们必须自尊自重。

尼希米身为波斯王的酒政,在生命遭到仇敌威胁时,有人劝他躲起来,他的回答是:

“像我这样的人。岂要逃跑呢?”(尼6:11)

像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伟人,因为他能自尊自重,所以不会自取其辱。

我们伟大,是因有人惦记我们,对我们殷切期望,信任我们,并为我们祷告。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曾说:“只要我知道有位忠心圣徒在为我祷告,我就不会绝望。”

我们有了爱我们之人的期望,祷告和梦想,才能奋勇前进。

上主是我们的后盾。

我们向人家说Good-bye(再见),我们用这个英文字时,我们听到的和向对方传达的其实是这句话原来的意思:“God be with   you ! ”(主与你同在!)

我们无论何往,都有上主的能力同在。

我们所生存的世界需要更多能胸怀大志去开创伟大事业的男男女女。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一月七日          麻 雀

英国曼彻斯特火车总站里有个卖茶的小店。站里经常人来人往,拥挤不堪,根本没有余地让人坐下来喝杯茶。那里只有个拼拼凑凑搭起来的柜台和一两条不舒服的长板凳。不过在那里喝杯茶却别有一番情趣。

为什么?

因为车站上的小麻雀会来分享一点空间!他们非常温驯,会在离你只有几英寸的柜台上跳动,跟你要点饼屑吃。

我常怀念那些友善的麻雀。

不久我回到格拉斯哥的住处,有位教牧朋友来看我。

他谈到他和妻子在巴黎度假的事。有次他走进巴黎市中心一座大公园,看到了 一个人在那里喂麻雀。

这人手里拿着一条法国面包。他把面包一块块撕下,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碎,麻雀就会飞到他手中啄食。希奇的是这些麻雀会排长一列,很有次序地一只只前去啄取面包屑。

有两只麻雀同时飞来抢一块面包屑。那人用责备的眼光看着其中一只,轻声跟它说话,不可思议的是那只麻雀竟乖乖地排到队伍后面去了!不久,这人向那只排在最后的麻雀吱吱示意,它才跳过来啄取自己的一份。

朋友问他如何训练麻雀,能如此温驯。他回答说,多年来他每天都在午餐时间到公园来喂麻雀,它们跟他已经很熟了,所以一点都不怕他。

朋友接着告诉我,那人到公园喂麻雀必定已有相当时日,因为他注意到他的手指有些不同,一般法国人的皮肤多略带黝黑,但他用来捏碎面包的大拇指和食指却白晰晰的,是给面包磨得多,给麻雀啄得多的结果。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一月八日      上主与麻雀

耶稣一定会喜欢听到昨天所讲的麻雀的故事。他自己也曾用麻雀做比喻。

马太和路加对这段话的记法有点不同。

<马太福音>说:“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若是你们的天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太10:29)(这里不是说麻雀掉在地上死了,而是指麻雀在地上跳跃;上主连这个都看到。)

<路加福音>的记述则是:“五个麻雀不是卖二分银子吗?但在上帝面前,一个也不忘记”(路12:6)是不是数字弄错了?两只麻雀卖一分银子,五只却只卖二分银子。有人算错了吗?没有!在巴勒斯坦,两只麻雀值一分银子,但你若打算花二分银子来买,就免费送一只。

麻雀一点都不值钱,但上主仍然看顾。

耶稣讲这些话有个目的。他说,天父如果连在交易时可以奉送的不值钱的麻雀都那么看顾,他岂会不加倍看顾你?

上主看顾麻雀。

你岂不比许多麻雀贵重得多?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一月九日  “刮出交情”

  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公共澡堂是一般人碰面的地方;贵族和平民同浴。澡堂不只是洗澡的地方,也是社会场合,有点像今天的俱乐部。

  人们在这里健身;柏拉图之流的哲学家在那里与朋友碰面闲谈,讨论深奥誓理。

  有句我们现在仍在常用的俗语,就是源于罗马澡堂发生的一件趣事。

有天罗马皇帝哈德良莅临澡堂。在那个时期,洗澡的人通常都用不同刮片把洗澡后涂在身上的油刮掉。

  哈德良注意到澡堂中一位年老的士兵。他因为太穷,买不起一般人惯用的骨制、象牙制或金属制刮片,就用一块破陶片刮身。

  哈德良当时不动声色,但当晚就派人送了笔钱给那位老兵,不但够他买把刮片,也可助他脱离贫困。

  皇帝慷慨助人的事自然到处流传。不久又传出哈德良要去沐浴的消息。他抵达澡堂时,只见到处挤满用破陶片刮身的人,大家都希望得到皇上的慷慨施予。哈德良看着他们,微微一笑说:“继续刮吧,男士们,跟我的交情是刮不出来的。”

  由这个典故才有了今天常用的Scraping an acquaintance, 意思是“刮出交情,”也就是硬要跟人拉关系。

  我们施予时应记取这个教训。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一月十日 语言学家

  曾有个威尔斯女孩到英格兰某城镇工作。

  城中有座威尔斯人聚会的教堂,虽离女孩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很远,但每逢主日她仍不辞辛苦长途跋涉去那里,和她的同乡用母语一起礼拜。

  女孩的主人一家都和和善,他们劝她不如去他们的教会,免得她主日舟车劳顿。她很客气地婉拒了,说她宁可走远路,用她熟悉又亲切的语言去敬拜主。

  屋主人既不批评也不挑错,只温和地说:“别忘了,主耶稣并不是威尔斯人。”

  女孩回答:“我知道,先生,不过他用威尔斯语跟我说话。”

  新约记载五旬节时门徒都被门徒都被圣灵充满,众人很希奇地听到门徒用他们各人的乡谈讲述福音信息(徒2:8)

  耶稣用每个人可以听懂的语言向我们说话。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一月十一日 他向众人说话

耶稣向万国说话

  基督信仰不受地域疆界的限制。教会不是专属一地、一国、一洲或一族的人为组织。

  万国、万民同属一个普世教会。

  基督用各人能了解的语言向他们说话。

  耶稣向各式各样的人说话。

  无论是睿智的哲学家或不识字的贩夫走卒,无论是身负重责、日理万机的伟人或卑微的平民百姓,无论是虔敬的圣徒或满身罪污的犯人,耶稣基督都以他们能了解的语言向他们说话。

  耶稣向人生经验不同的人说话

  无论是成功或失败的人,是梦想实现或抑郁不得志的人,是儿童、年轻人、中年人或步人生命谷底的老人,是得意欢笑或忧伤愁苦的人,耶稣基督都以他们能了解的语言向他们说话。

  原因何在?因为耶稣基督所讲的是爱的语言。

  有首古老但常为人引用的小诗,一共只有五行:

  智者问众人:“基督说的是哪国话?”

  众人七嘴八舌,争辩不休,搜索枯肠,毫无所获。

  哲人们啊,他说的不是叙利亚语,也不是希腊话,

  答案其实在你们每个人心里,

  基督说的是全球通用的语言------ 一个“爱”字。

  耶稣基督用每个人的母语跟人交谈,多奇妙。

  他是属灵的语言学家。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一月十二日 崎路与坦途

  每个人一生中,每周、每天都会遇到几许艰困或几许欢欣,见到阳光也见到阴霾,受到称誉也听到诋毁。

  人生是个万花筒。

  千万应记得这点,并且接受这现实。

  我们有所长也有所短。

  世上无人能事事做到尽善尽美。每个人都有他的优劣长短。

  面对人生倒有一个秘决,就是要明白自己的长处,尽力发挥,同时承认自己的短处,量力而为。

  最可悲的情况,是有人拼命追逐既不适合也无能力去担当的工作、职务或地位。

  最可喜的则是看到人能明白自身的长处与短处,又能努力发挥所长。

  人生有些欢乐我们能享受,有些却不能。

  这不是我们经济能否负担的问题,而是人生有种诡谲的现象,就是每种享乐中都暗藏危险。

  享乐极易变成沉溺,习惯极易成为我们的主人,甚至变成暴君。

  聪明人才能看清真相,知所取舍。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一月十三日  细数恩典

  我们的人生有所得也有所失。

  世人可分成两种:有些人觉得命运善待他们,经常心存感恩-----他们无疑是生活最富足的人。有些人则经常心存怨忿、恼怒,照他们看来命运总是亏待他们。

  许多福禄与我们无缘,所以最好能懂得数算我们已有的恩典。

  数一数我们必会喜出望外。

  人生是个万花筒,不会一成不变。

  正如一首诗说的:“人生像五彩玻璃的圆顶,为穿透而下的永恒之光添加缤纷的色彩。”我们也可以用家用器物为喻,人生就像一条七彩的百衲被。

  妙的是镶嵌玻璃窗和百衲被的色彩虽然多样,却能呈视一种和谐之美。所有愿接受生命并尽其在我的人,都能创造和谐美妙的人生。

  人生有毁有誉。能力才干有所长也有所短,欢乐享受有所宜也有所不宜,事事物物有所得也有所失。

        但爱上主之人必享和谐美好的人生,因为他能使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他的人得益处(罗8:28)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最近访问的版块

Processed in 0.013596 second(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