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天色常蓝》

八月二十六日 不可忘记

  坎贝尔是苏格兰最大一个家族,他们的族长是住在印维利城堡的阿及尔公爵。他是世袭宫廷内官、苏格兰最高法院院长、苏格兰西部海岸和岛屿的海军大臣,此外还是不少皇家城堡的守护官。

  葛南家族起源于大吉斯和厄斯克黛尔两地,他们的先祖也在苏格兰历史中留下了不少英名,例如孟特罗斯公爵和曾领导雅各党复辟军,最后被杀于基勒克兰奇的约翰·葛南将军,都是著名人物。

  坎贝尔和葛南家族有相同的格言,只是前者为拉丁文Neobliviscaris,后者为法文N’oubliez,两者的意思都是“不可忘记”。

  这真是一句金玉良言,表达出人人应负的责任。

  有人有时会说自己是个“白手起家”的人。世上那有白手成功这回事。尤里西斯说得好,世上无一物不和人生有份。

  我们不可忘记前人的恩泽。 

  没有哪个时代是从一无所有开始;每个时代必然承继前人遗留的资产。

  科学家、医生和学者都不必从头开始,他们可以踏着前人研究的足迹前进。

  人人得以进入一套文明的传统,一套不受限制的传统,一套自由发挥的传统,都是前人付出努力、血汗和生命的代价换取来的。

  我们有责任去纪念那些为我们福祉贡献一生的先贤志士。

  我们有责任把前人的遗泽不削弱、不污损也不破坏地承传下去,更加发扬光大。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八月二十七日 永不忘记

  “不可忘记!”

  美国大布道家富司迪曾在某处讲过一个青年的故事。那是个研究生物学的学生,对生活一向草率马虎。

  有次他在显微镜下观察一群微生物,发现它们从出生、繁殖到死亡,只有短短几分钟的生命。

  他清楚看到这些微生物浮现显微镜下,一代一代地诞生又消逝,使他想到人生的意义,才觉悟说:“求上主帮助我,我决不愿作人生之链中脆弱的一环。”

  我们不可忘记前人的恩泽和对后代的责任。前人的恩泽包括我们的师长、父母、教会和所有曾帮助我们成长的伟大、善良、牺牲自己的男男女女。

  我们不可忘记耶稣基督和他一切的恩惠。

  耶稣知道人很善忘,因此他在设立圣餐礼时说:“你们要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路22:19)。对于圣餐的意义历来有许多不同看法,说得很玄奥难明白。我们对神学家讲的什么“真实的同在”等说法也许似懂非懂,但至少都知道圣餐礼是为纪念耶稣而设立。

  英国著名宣教士及赞美诗作者纽顿老年记忆大为衰退。有次他遇见杰威廉时说:“我已经记不得许多事了,不过我绝不会忘记耶稣基督是我的救主。”

  忘恩负义是最丑恶、最令人伤心的行为。

  正如莎士比亚剧中人李尔王所说的,“儿女不念亲恩的行径,经毒蛇的牙更残忍狠毒。”

  我们如能以“我不会忘记”作为个人的格言和决心,将受益匪浅。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八月二十八日 “我愿帮助勇者!”

  布查南家族的领地主要位于苏格兰中部的斯特林郡。他们家族的格言是Audaces iuvo,(我愿帮助勇者)。

  我认为我们可以用一句通俗点的话来说,那就是:“天助勇者。”

  世世代代无疑都需要勇者,上主更需要勇敢的子民,并赋他们特殊的任务和恩赐。在教会的事工中,有些特别需要勇敢的人。

  教会需要勇于行动的人。

  人生最难做到的事是不阿世媚俗。最容易的就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金银岛>的作者史蒂文生曾劝年轻人:“不要附和,让自己的心灵大胆说话。”

  教会和世界都需要勇敢卓绝的人,能在情势必要时独排众议,成为中流砥柱,不与世浮沉,敢本着良心、原则和上主的召唤,做个真正与众不同的人。

  教会需要勇于思考,勇于表达理念的人。

  追随真理需要极大的勇气。重复过时口号、背诵古老信条、使用传统虔诚语言,和在鲜活信仰中掺入迂腐不化的教义,都比跟随真理的方向走要容易得多。

  如果一个人不愿冒过激之险去追寻真理,他也很难寻获真理。这话看似矛盾却含有至理。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八月二十九日 “赢得尊敬”

  “帮助勇者!”

  教会需要勇于设定目标的人。

  基督徒绝不可忘记,我们必须为上主做大事,也期望见到上主行大事。今天许多信徒普遍有毛病,就是安于现状,不求长进,把许多教会事工变成阵前僵持,不肯向前推进。

  个人或机构都不能滞留不动,否则不进则退,毫无进步,就会走向衰败。

  我们需要有冒险精神的人,能勇于思考,勇于计划,勇于设定目标,更勇于行动。

  教会需要勇于为生命作见证的人。

  有位名布道家说过,日常生活中有无数丑陋,都发生在许多自称为基督徒的人身上。时至今日,不同生活层面都极需基督徒引进信仰,活出美好见证。

  无论是在商业界、在工会中、在体育界、在娱乐圈、在政治界和教育界都需要这样的人。

  这种基督徒的见证并不是去批评、找缺点或表现优越感,更不是标榜高尚道德的假虔诚,以致惹人生厌。我们见证的是基督徒的刚毅、纯洁、友爱、勇敢和舍己的爱。

  勇敢无惧的美德人人一见就知,也能赢得尊敬。

  天助勇者。

  上主需要勇者,也愿帮助勇者。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八月三十日  合一!

  布洛第原是来自苏格兰东北部拿伦附近一带的家族;他们的格言只有一个字:Unite(合一)!

  这是句宏大的格言,因为合一就是力量。

  家庭必须合一。

  以前我曾提过苏格兰人萧塔擅写机智短诗。他曾写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一个崩塌了的世界,能在家庭的温暖火炉石上重建。”

  他的意思是说,唯有家庭能巩固摇摇欲坠的文明。

  我们都为青少年犯罪问题忧心忡忡,解决之道不是透过法律来吓阻,或者革新教育制度,而是透过家庭。

  只要家庭温暖健全,青少年犯罪问题就不会发生。

  今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建立基督化的家庭,使家中老老少少,父母子女,这一代和上一代间,不致因误解而分裂,反而得以在真情的契合中团结;使年长和年幼的家人间关系拉近,融洽和谐地共处。

  教会必须合一。

  在教会合一的声浪高涨时,我们有时不禁要惭愧地自问:要是许多教会的内部都有分裂不合,信徒彼此分门别类,我们怎能期望各教派堂会间合一呢?

  有仇视、争闹、怨恨、嫉妒、不安存在的地方,基督的救赎工作就不能完成。

  上主给地上教会的最大赐予,就是那些使人和睦的人。

  制造纷争的人,则是魔鬼最欢迎的同路人。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八月三十一日 国家与世界的合一

  “合一!”

  国家必须团结。

  以往那种导致人与人之间分隔的制度已逐渐打破,现今主仆间尊卑有差的封建残余已不多见。

  我曾参加好几次的市政聚会,坐在荣誉席上的市长往往只是某行业的普通工人,而其中几位来宾却是同行的经理级主管。

  这才是正常合理的情况。但现在一个国家最严重的问题,是社区中某一群体、某个行业或具有某种技艺的人,只顾争取自己的权益,置全体于不顾。

  我们常见到社区中一个群体只顾提出要求,去漠视这些要求造成其他群体的损害和影响。

  世界必须团结。

  在我们这个世代中,头脑清醒的人不会再高淡战争,就像一个正常的人不会说要自杀一样,这点你当然已经知道。

  基督徒应该反对战争,这是他们在今天应该力持的立场。

  在任何情况下,我敢说耶稣基督都不会同意使用核武器。

  今天的地球正面临选择团结或毁灭的关头。

  只有在每个家庭都将那位看不见的主耶稣奉为上宾、尊他为大时,家庭才能团结。

  只有教会不再分门别类地说自己是苏格兰的教会、英格兰的教会或任何地方的教会,而基督的教会时,教会才能达到合一。

  只有在我们可负起基督徒的权利和义务,置政党利益于度外时,国家才能达到团结。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九月一日 一切都完了

  有时我们不得不问:“一切都完了,还能留下什么呢?”要是我们遭逢变故而感到人生意义尽失,或是觉得不能也不想再走下去了,这时还能留下什么呢?

  答案倒很简单----- 一切都完了,责任感还在。

  人能在绝境中站住,往往只因为仍保有一份责任感。

  英国作家缪尔在自传中,记有他停留捷克首都布拉格期间的一段往事。有次他病得很厉害,于是请住在附近的奥国医生看病。

  “他的心情极为安静,迷惘而不失愉悦。世界大战(1914-1918)虽已磨蚀掉了他的雄心壮志,认为人生战役已不值得再打下去;但他还在做个好医生。”

  一切都完了,他还保有做个好医生的责任感。

  爱尔兰诗人叶慈在自传中提到英国画家贝尔兹利,说贝尔有次告诉他一件叫人惊奇的事。恐怕没有谁会说贝尔兹利是个信仰虔诚的人,但有次他却告诉叶慈:“我一生羡慕超凡的信仰生活。小时我在壁炉上见过基督流血的异象。不过一个人想做的事虽然很多,只要能尽力将眼前的事做好,也是一种宗教理念。”

  像责任感的催促一样,鞭策自己做好手头工作,也是生活一大动力。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九月二日 要多鼓励!

  天主教教士狄南在他的自传<前尘往事>中,回忆他求学时的一位英文老师巴克华兹先生的行谊,说他在改正学生的错误时,“不只是划划红线指出错在哪里,还改写给学生看,并且加上鼓励的批语。”

  “我永不忘记其中一次,他在某页批了这样几个字:‘要大写!尽量多读优秀英文著作。要下苦功,现在就开始。’”

  你可以想象,对一个渴望成为作家的十二、三岁男孩来说,这种鼓励的话意义何等大。任何到我这样年纪的人,一生中都得到过类似的忠告,使他回顾过去时仍能心存感激。不过我们最应感激的,应是那些劝诫不多,却肯给我们真正鼓励的人。

  我曾听别人说过,伟大教师奥儿琼在非责备谁不可时,她会将臂抱着你来说。责备成了一种诚挚的鼓励。

  熄掉他人眼中的希望之光,是很不应该的事。

  要多鼓励!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九月三日  受欢迎的批评者

  不论怎么说,英国学者丁达尔称得上是圣经翻译的一代巨擘。

  他在一五三四年译好的英文圣经序文中说:

  关于此书的翻译和撰写的内容,恳请所有读者留意:我译写此书的目的,只是使大家得到圣经的知识……。有谁发现错误,若是住在附近,就当面赐教;若是住得较远,可以写信告诉我,也可以公开指正。如果我认为所提的批评正确,我会公开承认自己的疏失。

  这位杰出的学者和翻译家欢迎大家提出批评,并且答应从善如流。 

  大约一年之后,又有一个人出版了一本英译圣经,他就是英国奥斯丁会的修士可弗达尔。他在给读者的信上说:

  我谦恭且忠实地照我的传译者口述的内容翻译,并略加修正。如果有疏忽不周之处(没有人能做到尽善尽美),敬祈本爱心从好处解析,勿事苛责。如你(读者)已确知我在哪里犯错,盼赐指正。总之,不论是我自己发现或者别人将错译处(必然会有)告诉我,我都会在主的帮助下细加审阅订正。

  这是第二位翻译能手欢迎大家指正的例子。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九月四日 易怒

  诺克斯是近代最优秀的一位翻译家,他的作法与昨天提到的丁达尔和可弗达尔刚好相反,他以戏谑的语气,在他所作的<论圣经英译>的序文中说:

  许久以来,每次有好辩之徒错引我的话,或报纸专栏作家误把不是我写的打油诗归到我头上,我都未予辩正。但如你质疑我在新的圣经中的任何一句译文,可就会触动我亲子之爱的天性,使我比母熊保护小熊还易动怒。不过,我会一笑置之,说说就算了,你可也矢不中的。

  他接着讲到多数人“不理智的易怒天性”。

  诺克斯显然是个有智慧的人,他欢迎别人提出批评,只是要求批评得要有学问又有爱心。

  没有人喜欢无知或蓄意中伤的批评;但有智慧的善意批评却珍贵无比。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Processed in 0.012586 second(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