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静修--张修齐

静修--张修齐

学静
静,在我们的社会已愈来愈罕有。
社会进步,到处都有车直达。高速公路,架空道路愈来愈多,车辆愈来愈多,就算到远离车辆的山顶,车声仍会侵聋耳朵,避无可避。
音乐的享受,可以随时伴着我们:公共场所播出的背景音乐,郊野公园的手提音响,自己插在耳中的Walkman、Diskman。
通讯科技一日千里,带来Call机的Be声,还有随时可通话的大哥大。
无线电视、卫视、卡拉OK、影碟、光盘带来更多的生活姿采,也带来更多的声音。那样不是
是的,如果真有宁静的一刻,我们可能感到很不自然,很不习惯,觉得死寂沉闷,下意识想马上逃脱,岂不知静才是叫我们逃脱噪音的捆锁。在声音充塞环境长大的人们不再知道静的重要,所以需要重新认识静是甚么,静有甚么作用。借着静的培养,可以消除紧张,回复身心灵的均衡,享受到生命的丰富,经历到静的安祥与滋润。
若我贪求世上任何一个地方,除了十字架底下的一片尘土,那我就还是丝毫不懂加略山的爱。

TOP

静的种种

提到静,有人说:「我很怕静!我不喜欢静!」
这是很真实的,过去对静的经历,叫现在对静却步。
但须知静的种类众多,此静不同被静,某种静不能代表所有的静。
静可以死气沉沉,阴森可怖。
静可以清幽、空灵。
静可以冷冰冰,叫人感到孤寂。
静可以充溢着爱意和温暖,尽在不言中,无声胜有声。
静可以很空洞、迷失。
静可以很充实、丰富。静可以是沉寂、萧杀。
静可以是安祥、平和、宁谧。
静可以是夜深人静,风平浪静、万籁俱寂。
静可以是渺无生机,一片萧条,寒气迫人。
了解静的种类可以叫我们明白,对静可怕的经验,不必叫我们对静遇之则吉,原来静可以很享受,很丰富,很有吸引力,乃是宝贝、是珍品。
若我贪求世上任何一个地方,除了十字架底下的一片尘土,那我就还是丝毫不懂加略山的爱。

TOP

静不是静


学习进入静,第一个发现就是,人一静下来,声音反而多起来。本来听不到的冷气声、风扇声、风声、车声,更清楚的进入我们的耳朵。

不但外在的声音多起来,同时会发现里面有许多声音、思潮、情绪不断的浮现。不要紧张,不要烦恼,发现不静,原来是静的开始。

静不是空

静可以说是腾空自己,放下忧虑,放下思绪,停止活动与努力。好像是空无一物,结果却是丰富的。原来在宁静中会看到本来看不到的,感受到本来感受不到的,听到平日听不到的内心声音和主在心中深处要对我们说的话,又想到平常想不到的角度与内容。

原来静的放下,乃是预备我们领受,领受本来无法领受的种种。
若我贪求世上任何一个地方,除了十字架底下的一片尘土,那我就还是丝毫不懂加略山的爱。

TOP

静下来

靜下来原來并非易事,愈想靜愈发觉內心充满烦煩思杂绪,但知道自己不靜是第一步,因此不必紧张,只要以详和,溫柔的心去面对。
如果用力去抗拒、排斥、赶走思绪,只会带來反弹力,反效果。若轻轻地承认,啊!我的的心是这般不宁靜!不惊不慌,处之泰然,让這些思绪继续来,不为所动。渐渐你发现,这些思绪便不再骚扰你了。
我再用一两个其他方法解释这过程。幻想你站在河边,河面上有各种物体:大船、小船、垃圾等。它们会在你眼前经过,让它们飘过,但不要上船,不要让自己的注意力被膠著。只是让大船、小船、各式各样的垃圾经过。慢慢這些便不再骚扰你的心情,你就渐渐平靜下来了。
又想像一个候诊室,有不同病人在轮候,且有些很急躁。于是护士对他们说,请等一会,医生现在有事。这些病人就像我们安靜时,心中浮现的许许多多事件,都是要呼唤我们去处理。我们一一回应,安抚,說:「我听到你的声音,知道你的需要。我现在沒有空,要安靜。等一会我一定会照顾你。安心吧!」溫柔地,一一安頓,慢慢這些声音就平息下來,我们們就渐渐进入安靜。
若我贪求世上任何一个地方,除了十字架底下的一片尘土,那我就还是丝毫不懂加略山的爱。

TOP

静步

如何静步?
第一 不出声,默默地步行。
不要以为独自一入时才有机会静步。一群人也可以静步,只要大家如此协议,某段路程或时间大家不出声,就算郊游也可有这项节目,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哩!
第二 减慢速度,慢慢走,一步一步地有节奏地徐行。
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天不知走多少步路,但心态不同,都市生活,那样不是赶时间,就算不超时间,也是用习惯了的疾步行走,赶字已在我们的血液中,心中无形的录音机不断播:「快点!快点!」
静步就是不再快,慢慢地,不慌不忙一步步走。起初会好不习惯啊!
第三 集中注意一样事。
譬如:注意自己的一呼一吸,自己这样亲密的生命机能,却可能许久没专注留意它了。或可注意自己身体某部份的肌肉,如小腿,看一路走,一路有甚么感觉。也可留意空气怎样在步行时擦过你的双手。或留意脚底的泥、的石、的路。
选定一样轻轻地留意,断断续续地留意。留意够了,可以轻轻地转变注意焦点。
静步完毕,再静片刻,写下些感受,相信你会有所发现。
若我贪求世上任何一个地方,除了十字架底下的一片尘土,那我就还是丝毫不懂加略山的爱。

TOP

静三分钟

能去到幽静的环境,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地方学静当然是理想,事半功倍。但现实是我们生活繁忙,四周的环境也不易安宁。所以我们静修的方法也要配合生活的处境,用些可以实践的方法。而且学静可以由小开始,先浅尝其益,就会渴望更多更深的静,也愿意付出更多来得到静。
一个开始的方法,就是用短短的时刻来静。可以是三五分钟,可以是一两分钟。生活无论如何紧凑,这些片刻都是不难找到的。可以是排队的时候,坐巴士的时候,刚到办公室开始工作前,见完一个人等见另外一个人时…‥。

这个短短的片刻,就放下一切思虑,不想过去发生的事,也不想将来要发生的事,专注在当下,放松自己,轻轻注意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一呼一吸。好像不做甚么,却是叫自己定下来,归一。不要轻看这小小的休止,它有不同的好处。例如:

好几次,我想发怒,或很烦躁,或很失落,不知所措,或很紧张,我就暂时忘记那些,静几分钟,少少的静叫我定神、定位。这样安静,也帮助我们回归,来到神面前,让祂帮助、指引、施恩,介入。
若我贪求世上任何一个地方,除了十字架底下的一片尘土,那我就还是丝毫不懂加略山的爱。

TOP

静观自得

静观为何有所得?
原来人静下来,在澄静的心灵状态中,观察变得敏锐了,看到平时视而不暗的,在最平凡中有新鲜的发现,美的经历。
啊!路旁的小石,每块有不同的大小,颜色,形状。甚至会被吸引,停下来凝视,拾起来细看,久久不舍,心中感到惊讶,欢悦。很平凡的石头罢,但却看得很有味道。
从来没留意到,绿色有这么多种类。不同的树绿得不同。不但如此,同一棵的树,不同的叶也绿得很不同,如果要细心记录下来,相信是相当复杂的一回事。
一些树在风中摇荡,今天风不小,树摇得也厉害,但树的根够深,所以在风中站得很稳,无虞倒塌。这幅景象忽然像在说话,对我生命有所启发、提点。人生不怕烈风,风可以制造许多声音,压力,只要植根深处,有稳固的根基,各种冲击何惧之有。
新长的嫩竹,还没有枝叶,所以很直很高,老些的竹,有了枝叶,末端会弯下。自己初出道,会自视高,经验多了,反而知道事物的复杂性,有不同角度去看,反而变得谦和了。
若我贪求世上任何一个地方,除了十字架底下的一片尘土,那我就还是丝毫不懂加略山的爱。

TOP

静食

一群人一同进食,甚至是围台而生,却默默不语,是不是出了甚么事?不?这是一种静的操练。
在一个静修营,如果想有个长些的安静时间,不必因为要大伙儿进膳,就划破宁静,须知划破了一段长时问的安静,又要一段时间才能回复已达到的宁静深度。但也不必个别分隔进食,才能避免谈话,大家可以一同进食,而协议不出声。这样是否很怪、很不友善呢?
很怪的感觉是会有的,因为这是一个很陌生的措施。不友善呢就不必,原来不出声仍然可有交流、有关怀。透过微笑、眼神、动作,大家可以有所表达与传达,正是因为不用有声的语言,就更体会无声语言的众多可能性。
不出声,对有些人来是个释放,可以不必应酬勺交际、思想如何应对,而很自然是会集中精神,专心进吃。原来我们许多时候是很机械化咽入食物,没有细嚼,没有细尝。在安静中,忽然醒觉自己天天吃的米饭是这样形状,一条条菜布满油的反光,一片片肉有如此条纹。平淡的食物滋味顿然增添,感恩、欢悦的心油然而生。是,宁静增添了我们的敏锐、增添了我们的体会。
食不言或有所损失,但食不言也带来事先意料不到的收获,叫人享受和回味。
若我贪求世上任何一个地方,除了十字架底下的一片尘土,那我就还是丝毫不懂加略山的爱。

TOP

静听主话

静修绝非基督教所专有的,相反,其它宗教的静修、静坐、人静等操练有悠久、深入的研究、体会,而方法上是有不少共通和可借镜的。但基督教的静有其独特的对象与目的。基督徒学静是要亲近神、聆听神。
平时生活忙碌紧张,我们心中充塞了许多事务情绪,加上人际问的矛盾与挑战,于是防卫森严,这样我们的心有如硬主,不是好的接收状态。安静帮助我们准备心田,去迎接主,聆听祂的话。因此在静中特别听得清楚神的话,听得入耳人心。

要实践静听主话,最简单是有一个同伴就可以了。时间可长可短,以下建议一个约四十分钟的过程。

步骤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分 钟 5 2 5 5 5 2 5 5 5
甲 静 听 静 写 准备 读 静 写 读分享
乙 准备 读 静 写 静 听 静 写 读分享

看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就是选好几节经文,彼此读给对方听,而每次听经文前后都有五分钟的安静时间,跟着有五分钟的书写时间,最后彼此读出全部或一部份所写下的心得与感受。听完经文之后的安静,我们很容易想去努力回忆、思想经文。不!我们乃是放松,经文有多少留在我们心中就多少,不必紧张,没有留下吗,就由它没有。所谓准备,就是默默看清楚要读的经文,投入经文的处境。

如果觉得四十分钟太长,可以省去第二回合,即由第四步跳到第九步。如果超过两个人,通常也是这样做,就是有一位做读的,他没机会听。

记得分享时不是讲,是读出所写下的。许多人都非常不习惯这点指示,而失却部份操练的效果。
若我贪求世上任何一个地方,除了十字架底下的一片尘土,那我就还是丝毫不懂加略山的爱。

TOP

静一天

静长静短是分别的。有了些短静的学习,就可以逐渐尝试些长的静,知几小时、半天、一天。所谓一天可以朝九晚五,更好是由起床到安睡。如果前后两晚都是睡觉在静修的地方,那么就真正有一整天分别出来的时间,全然不受打扰。
这一天目的是与自己相处、与神相处。内容是默想、反省、祷告。要携带的就是圣经、笔和纸。你留意我没提到书,书不是绝对禁止,不过书很容易叫我们不静,就如在安静的环境中,扭开收音机或电视机,那么何静之有!书是可以引起我们心灵中的声音、波动、防碍安静。不知者还会以为安静读书是静哩!
其实读圣经也可以用很努力的心态、去尽量吸收内容,这样也是与静背道而驰。默想圣经是不重量,乃是反复思想、吟味、咀嚼、让神的话深入心中。
那么,长长的一天,要做些甚么呢?当然我可以列出些程序和建议,不过精义就是,自己与自己,与神相处,有静默,有交谈的时间。可以由感受神的同在开始,内容会一步步发展。不要恐惧下一步做甚么,给自己一点时候,做甚么的答案会渐渐出现。当一样做闷、做够了,就换另外一样活动,其中包括散步,清洁周遭…‥。总之一切以安静的心态进行,而记得写笔记,把感受、思想尽量记下,一天完了,你会发现一个没事先定下程序、内容的安静天可以很丰富和有意义。
若我贪求世上任何一个地方,除了十字架底下的一片尘土,那我就还是丝毫不懂加略山的爱。

TOP

最近访问的版块

Processed in 0.013095 second(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