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天色常蓝》

十二月十五日  远方的人

  我们还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远和近的问题。

  我们的社会正处在叫人看到远处而忽略身边需要的时代。许多人对越战悲剧感叹不已------这是正常的反应------却对所居城市的贫民窟惨状视而不见。

  许多人对非洲罗德西亚黑人权益极为关切,却对本国人民的权益问题袖手旁观。

  再看更切身的例子:有些人参加了许多重要的委员会,却怠忽家庭的职责,许多男女信徒热心参与教会服事,却没有照管好自己的家。

  为人母者每晚应该亲自照顾儿女入睡,远比参与什么委员会重要。

    为人父者应多花时间与儿女相处,远比当青少年辅导重要。

  不过请别误会我的意思。

  这些公众的活动当然重要,总得有人去做,但不能以公众活动作借口逃避家庭的责任。

  基督徒肩负双重责任。

  他必须成为地球的公民,因为世界各地的人都是属基督的兄弟姐妹。

  但他也必须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小家园贡献心力,关心守护。

  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在远近亲疏之间,取得恰如其分的平衡。

  耶稣的表现就相当称职。

  他来向世人传道时,有三十年时间善尽家庭之责;即使为担负世人的罪被钉十字架上,受苦中他也没忘记把母亲托付给门徒照顾。(约19:26,27)。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二月十六日 总有人喜欢你

       凡事皆有人喜爱。即使是我们非常厌恶的东西,也有人会喜欢。

  我记得安琵立克斯的著作中,有一段记载某位怀疑论哲学家的惊人言论。怀疑论者认为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因为与之相对的事物很可能同样真实。他说,“好”和“舒服”两字并无标准定义,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他举了几个实例:“据说一位古希腊老妇喝了三十杯毒芹汁仍安然无恙、莱西斯喝了四杯罂栗汁,一点事也没有。亚历山大大帝的酒政狄莫芬常在大太阳下或洗热水浴时发抖,却在阴凉处感到温暖。希腊人雅典那格拉斯被蝎子或毒蜘蛛叮咬,仍能若无其事。”

  卡尔西斯的路菲纳斯喝用作泻剂的黑藜芦汁,好像一般人喝柠檬汁一样,一点事也没有。

  希腊人安尊从不口渴,即使横越沙漠也不需要喝水。

        提比留斯·凯撒在黑暗中也能视物。

  安琵立克斯提出一大串名单,都是偏好常人所不喜甚至有毒之物的人。

  我自己也认识一些爱喝带有苦味的柠檬纯汁,以及对蓖麻籽油情有独钟的人!

  这些事例都相当有趣,不过重点是,希奇古怪的人也有人爱。

  没有人是绝无人爱的。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二月十七日 “国王爱我!”

  在爱人的眼中,看不见对方有别人看得到的缺点、失败和丑陋。有句希腊谚语说得极贴切:“爱是盲目的”。

     人类处境中最温柔可爱的一件事,就是做父母的人往往最疼爱身有残疾的子女。

  <天路历程>作者本仁·约翰濒临死亡威胁时,最念念不忘的是他那位失明的小女儿。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国王和皇后(英王乔治五世和玛利皇后)至少曾在一个圣诞节前,寄卡片给所有服役军中的官兵。

  有个士兵既无亲人也无朋友,截然一身,孤独凄凉;圣诞节没有任何人寄卡片给他。这天突然收到皇家的圣诞卡。他感慨地说:“即使人人都忘了我,国王、皇后还记得。”

  诗篇作者说:“我父母离弃我,耶和华必收留我”(诗27:10)。

  每个人都有人爱,遭至亲朋好友离弃的人,也还有天父爱他。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二月十八日   缺乏见证的基督徒

       英国作家希尔和马大维合编的“论种族:圣诞评论集”中,有一辑特别值得教会重视。那一辑很短,记载一位印度移民,一位西印度的社工人员,和一位非洲学生对英国的一瞥。

  我现在只摘录他们每人所讲的一句话。

  那位印度移民说:“基督教在此(英国)似乎并非一种生活方式,至少不像印度的虔诚基督徒那么热切投入,引人注目。”

  西印度的社工人员谈到他对英国教会领袖的看法:“教会所表达的意见往往陈腐老套。”

  非洲学生则说:“我们感受到的最大震撼来自基督徒。”他指的是那些英国的女房东:“她们对非洲学生的策略是:你敲门,门就砰的关上,而不是像圣经所说‘敲门就给你开门’。”

  这些控诉一点也不假。

  有人说,在英国的教会里,已没有人愿尽基督徒的责任了。名诗人艾略特写道:

  我们这时代道德宽松,

对罪恶也宽容,

  人们不会卸下十架,

  因为人从未背起。

  一个人连十字架都不愿拿起,自然谈不上把它放下。

  哈玛绍曾任联合国的秘书长,死后人们从他日记中发现他生前是个基督教神秘主义者,于是有位瑞典作家就作了以下评述:“在一个基督教逐渐式微的国家中,作为基督门徒的最基要的特征已经消失,甚至还会视为虚夸或亵渎。”

  难道无人称“耶稣基督是主”的日子已经临近?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二月十九日  检讨一下!

  跟着群众走,随波逐流,顺风而跑,一向都比较容易做。这是昨天所引<论种族>那本论文集中说的话的一个结论。

  独自挺身而出,为大众不愿听的真理或原则抗争,往往既危险又孤单。

  前一种方式易讨群众欢心,后一种方式的结局可能是痛苦的殉道者的牺牲;但若无人站在上主这一边力挽狂澜,世界就只有走向毁灭。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借法国女英雄圣贞德之口说:“有上主同在何惧孤单。靠着他加给我的力量,我就勇气十足,死也不足畏。”在教会中,难道已无人敢于疾呼:“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吗?(徒4:20)?”

  昨天所引那位非洲学生的控诉,说明我们国家仍存有种族隔离的观念。

  要找到带有种族隔离的成见与种族偏见的人并不难。

  在英国,有色人种要找个住处或租个房子,或在工作上得到小小的升迁,的确相当困难。难道我们忘了,在基督耶稣里我们都是天父的儿女,而且在主里是不分犹太人或希利尼人,为奴的或自主的,男的或女的?(加3:26-28节)

  外国人来到我们国家,他们对所见所闻不免感到失望。

  是我们该好好地、深切地、诚实地自我检讨一番的时候了。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二月二十日  诚心接纳的人

  想要主的门徒亚拿尼亚忘记扫罗在耶路撒冷攻击教会的恶行,必定很不容易。他知道扫罗去大马士革的目的是要把主的人捆绑带到耶路撒冷,他怎能相信扫罗真已改变?

  他要抑制心中的疑惑必定相当困难,但亚拿尼亚见到扫罗,第一句话却是新约中最叫人惊奇的一句话。他称呼:“弟兄扫罗”(徒9:17;22:13)

  没有一点怀疑,没有一丝犹豫,也没有一句责备,只是放开心胸,诚挚地伸手欢迎他。

  只因有此一举,我们对亚拿尼亚就有较深认识。

  我们先看一件值得向他效法的事。

  亚拿尼亚显然相信人可以真正悔悟。

  必有不少人会率真地说,他们不相信这个极力逼迫教会的扫罗会蒙主拣选,成为向外邦人传福音的保罗。但亚拿尼亚并不这样想。

  教牧、宣教士或传道人容易犯的最大的罪,就是认为有没有希望的人。

  亚拿尼亚足为我们榜样,他坚信上主的恩典宽广无垠。

  他是对的。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二月二十一日 传递恩典的人

  亚拿尼亚还有两件事值得我们学习。

  他是个甘愿忘记过去又能宽恕别人过去的人。他大可以说:“即使扫罗已经归信基督,我们也不想在大马士革跟他有什么牵连。若不见到具体事实,我们不会相信这个要杀害我们的人能有此大转变。”

  不管保罗过去如何敌挡教会,亚拿尼亚都愿相信主的恩典可以彻底更新一个人。

  因为亚拿尼亚有如此胸襟与信心,所以能以喜乐的态度,把这个比他更能成大事的人介绍给教会。

  主常使用一些心思单纯、无大学问的人为桥梁,把一些日后将为主做大事的人带进教会。

  没有比把人带到耶稣基督面前的成就更伟大。

  他做的时候一点也不知道,他已替多少伟大的事工打开了那门。

  保罗能顺利加入教会,是因亚拿尼亚一臂之力,他做出了超乎想像的贡献。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二月二十二日  传达信息者

  推基古这个人名在保罗书信中一共出现四次(弗6:21;西4:7;提后4:12;多3:12),每次提到他,都是说保罗托他带信或传口信到某处。

  推基古显然是保罗最信任的中间人。我们在圣经中看不到推基古用自己的名义讲过或写过什么话;他总是以保罗的名义传话或带信。

  他是保罗的信息传递者。

  我们的世界需要居中协调、联络的人。

  我们需要使人和睦的中间人

  在新约圣经中,“和平”这个字的一个基本含意,是指两人彼此和好。要两个人之间,尤其是彼此敌对之人间产生和好关系,是犹太教师认为人能做到的最伟大的事。

  做这事的人必得到今生的喜乐和来世的荣耀。

  所以耶稣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太5:9)

  使人和睦的中间人确实有福了。

  许多人所做、所说、所重复的事常常是制造人与人之间的分裂。这些人是在做魔鬼的工作。也有些人贡献一生将人团结在一起、和睦共处。他们是做主的工,也能得到主所赐的福。

  使人和睦的中间人有福了。

  我们需要知识阶层和平民百姓间的中间人

  其实这正是传道人应担当的责任。

  世上需要在上主与人类之间中间人。由于人与上主间有道罪与惧怕造成的鸿沟,需要上有人做桥梁。耶稣做的就是这工作。

  新约中不只一次称耶稣为Mesites中保。希腊字Mesos的意思就是“在中间”;因而Mesites就是站在中间的人,他把两个分隔的人拉紧在一起。

  这正是耶稣在上主与我们之间所做的事。

  他是世人与上主间的中保。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二月二十三日 “尽她所能”

  我们不论送人什么礼物,有两件事要注意。

  送礼的时机

  我们生活富裕、一帆风顺时,别人送点礼,只是锦上添花,不大当一回事;不过当我们灰心丧志、困难重重时,一份适时的礼物可就珍贵无比。

  如果我们知道有人正处困境,及时给他一份礼物,是善举也十分有价值,即令只是一句鼓励的话。

  送礼的心意

  礼物的贵重与否并非由礼物的价格决定。礼物的价值完全系于送礼者的爱心。

  不只一位母亲可佩戴一粒小小的人造珠宝,比戴着成串钻石还觉光彩,因为那是她的子女用省下来的零用钱,怀着无比爱意送她的礼物。

    要是赠予不带爱心,即使价值连城也毫无价值。

  但如深寄爱意,最便宜的馈赠也成无价之宝。

  耶稣将要离世前,有个女人给了他一件礼物,就是把一瓶最名贵的真哪哒香膏浇在他头上。有些人却认为这种发乎爱的行为是浪费。

  但耶稣却给她最好的赞许:“她所作的,是尽她所能的”(可14:8)。

  耶稣说得很认真。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十二月二十四日 圣诞夜

  有位英格兰人阿诺德讲过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有一年他得独个儿在苏格兰首府过圣诞夜。

  他形单影只地在太子街漫步,感到很孤单,最后走进一家灯火通明的餐厅进餐。他选了张桌子,一个人静静地吃着。

  饭后他招呼侍者结帐。

  侍者告诉他:“先生,坐在附近那桌的一位先生请我告诉你,他猜你是个外地人,在此举目无亲,因此他未征得你同意,在这个圣诞夜作东请你吃饭,希望你见谅,赏脸接受他及这个城市的好意。”

  一份慷慨之情,在圣诞夜温暖了一颗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之心。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Processed in 0.011429 second(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