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5-9-28 09:19 显示全部帖子
本文是王怡牧师在 2015年7月3日圣约归正学堂家长会的证道。全文共17000多字,分为三篇发布,此为下篇。
接下来,我想再稍稍展开分享这三点。
第一,自 由教育与真理有关。
什么是自由教育呢?自由教育在乎他跟真理,或者他跟整全的知识之间的关系。孔子讲过一句话,叫“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的目的不是最后被做成某个器皿。有些做成痰盂、尿壶,你说,这个我不要。那有些做成很珍贵的瓷器。那天我看到一个弟兄,他在博物馆参观一个明清青花瓷,价值几百万的。他一看那个青花瓷,就开玩笑说,这个适合做“钵钵鸡”。这就是“君子不器”的意思,君子不是拿来做钵钵鸡的。
蔡元培则说,“文理兼通”。因为到二十一世纪初,分科化已经很严重了,他就强调文理兼通,就是今天所说的“通识教育”。君子不器,更多是从一种修养和伦理的角度讲的。文理兼通呢,主要是从学问的角度讲的。但至少都表明,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首先指向一个人与整个世界的一种完整关系。这正是基督教的自 由教育所追求的,也只有基督教的自 由教育或通识教育,才能达到和保证这个目的,就是通过教育,帮助一个人认识和建立他与整个世界的一个完整关系,透过他所受过的教育和所学的知识去寻求和判断这个整体性的关系。
罗马的西塞罗,是一个雄辩家。他那个时代,哲学家的传统和政治家的传统之间,已经出现一种张力,或者说是逻辑与修辞之间的一种断裂。我们讲古典教育的三艺,即“文法、逻辑跟修辞”。他就特别提到逻辑跟修辞的断裂,他说,现在,“一部分老师教我们思考,一部分老师教我们说话”。他认为这两间之间分开了。但今天的中国社会,可不只是在这个层面上断裂,现在是一部分老师教我们赚钱,另一部分老师教我们做人,只不过后一种老师已经绝迹了,即或还有几个,不是被大学开除了,就是关在监狱里。今天,所有的教育都是在教我们赚钱,教我们将来如何装钵钵鸡。这就是世俗教育的目的,目的决定内容,目的影响过程。在公 立学校里,就算你把学过的知识全忘了,就算你的成绩是班上最差的,但你一定把这个目的学会了。只有韩寒这样的,早点退学,还好一点。但也好的有限,因为你可以退-学,退-*团、退D,但不可以退社会啊。整个时代的精神是世俗主义的,结果你看韩寒,最终还是与时代精神同构,他不能高出这个世代。只有基督徒才能高出这个世代,教育的目的就是高出这个世代。除非你认识福音,或者说,除非福音认识你,不然你始终无法跳出时代的五指山。
我们曾提到倡导古典教育的哈钦斯,他是芝加哥大学的校长,一位牧师的儿子。他引用纽曼主教的一句话,批评当代的大学教育。他说,一种完整的、指向人与世界的关系的这种知识已经消失了,他指的就是“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消失。所以他说,这导致了一个局面,就是当代的社会科学大部分都是“那种未经消化的、无关紧要的和毫无意义的数据资料的堆砌和简单分析的结论”,它们在本质上是幼稚的,根本称不上一种真正的知识。而自然科学家呢,当他们成名后,或者有闲暇的时候,才开始试着运用形而上学、甚至是神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去思考一些跟他们的研究领域和人类社会有重大关系的那些议题。但是,哈钦斯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在这些方面受过很好的教导。他讽刺说,这在我们国家(美国)几乎已是一种传统了。最后,哈钦斯说,“我们多么需要一种正统的神学或一种系统的形而上学的复兴,否则我们今天的大学教育就不再是一种自由教育”。
所以,我想特别对家长们重申,真正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成为自由的人。亚里斯多德讲一句话,“一个自由的言说者,也是真理的言说者”。要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就必须拥有真理,或者被真理拥有。真正的自由在于“神使基督成为他的智慧、公义、圣洁和救赎”。
有一位英国清教徒时代的教育家,他曾做过古典学校的校长三十多年,他说对当时的英国人来讲,自由教育必须包含宗教的教育。“除了让人自豪的科学、哲学和一些让人变得文雅、有修养的那些知识,或者其他构成自由教育的内容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事物比理性的宗教,或者纯正的基督教的高贵、庄严的学问,更能够让心灵得到真正的自由”。他说,与此相比,绘画、音乐、舞蹈、击剑,这些都是一些“装饰性的才艺”。对英国来讲,这曾是“廷臣”教育的主要内容,其实有点儿像“弄臣”,总之就是在皇帝面前,你总要有些玩意儿可以得到恩宠。莫扎特就是这样的廷臣,廷臣主要就是要接受这些教育。你有一技之长,才能在宫廷里混下去。中国的古话,叫“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这就是世俗教育的本质,即培养廷臣的教育,归根到底就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将来卖得好,他这辈子能卖个好价钱。可无论你卖得多好,你培养的都是奴隶,而不是自由人。那么古人说,君子的最高理想是成为帝王师,反过来给帝王当老师,但“帝王师”也不过是最高级的廷臣。
那么,我会这样说,面对市场的需要和生存的压力所进行的教育,不过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廷臣教育”。技能的学习很需要,很重要,它们构成孩子们在成为一个真理的儿女、敬虔的仆人和正直的公民上的基本要素和材料。但是,如果我们把艺术的教育,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在教育的意义和诉求上拔高,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将它拔高,一是把它拔得越来越高,二是把它拔得越来越早。那么,这位清教徒教育家说,这样的教育必然会导致反道德和反宗教的危险。我多希望他这句话说错了啊,但这句话千真万确。因为这就是英美这两百年现代教育兴起,而基督教信仰衰微的现实。
所以今天也一样,你的孩子要学钢琴、学美术,暑期给他一大堆课程,都可以,我没有说不可以。但是,你要问问自己的动机,功利心强的,就直接奔着市场去了,为的是将来能卖一个好价钱。功利心淡些的家长呢,是为了将来一生中的“才艺表演”。就是说,我的孩子,人家都会弹一下,我们不会弹,搞得很没修养。咱们参加一个电视节目,或者什么时候选个秀,人一辈子总要有点儿才艺表演嘛。这个是功利心淡一点的。但是,你们必须要问一件事,就是所有的这些学习跟他与上帝、与整个世界、与真理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想明白了再去学,也不迟。
第二,自由教育跟城邦有关。
对古希腊而言,他们的古典教育或自由教育所说的那个“自由”,一定是跟城邦有关的。所以,自由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就是如何使这个受教育的人,成为一个城邦的成员,一个城邦的公-民,而不仅是个人主义的人。总之来讲,自由同时关乎一个人与整个城邦的关系。我们可以这样讲,古希腊的自由教育起源于共-和主义传统,古典教育其实就是古典共-和主义的一部分。我们都很反感公立学校的“政治教育”,因为“政治教育”这个词已经被败坏了。但正如我刚才说,美国的公立教育,同样带着很强烈的城邦特征,它都是为城邦而教育的,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这个城邦的公-民。城邦的共同意识形态就是城邦的公立教育的核心。在美国的高中,历史、政治、哲学和宪法课,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相当于我们最吃重的数学和英语加起来的比例。这就是他们的“政-治教育”,即公共精神和城邦价值的教育。而我们这些既没有人--权、也不需要投票的奴隶,学好数理化就可以了。
那么,对基督教教育来讲,城邦指什么呢?那个看不见的城邦就是教会。就是“为基督、为教会”。自由是跟在基督里的整个圣约群体,以及透过这个圣约群体所彰显出来的一个看不见的上帝国度有关的。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培养孩子们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他们成为这个国度里的成员,在基督里,作大国民。美国的教育是培养他们的后代成为能够分享这个国家的公共精神和民主价值观的公-民。而教会的教育,就是要使基督徒的后代成为一个能够分享在基督的圣约共同体、在基督里的看不见的国度的信仰、真理、团契这些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属灵的公-民。
所以,这也是我们常讲,为什么长老会或改革宗教会,她特别重视基督教教育,她也是基督教教育的一个主力的原因。因为长老会在本质上是共和主义的。长老会强调“城邦”,即圣约共同体。这就是学堂为什么将基督教教育的核心称之为“为基督、为教会”。正如这节经文所说,“在耶稣基督里”,解决了一个世俗教育永远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就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冲突。世界的文化,要么是个人主义的,成为一匹孤独的、从北方来的狼,在今天的欧美社会吞噬着一切人类共同体的遗产。要么我们又担心他变成集体主义,就是好像把个人和个体的尊严跟价值给抹杀了。
因此,“在基督里”,这个短语,同时具有个体和群体的双重维度。这是保罗最喜欢用的短语。他的书信,一般都是前面几章讲救恩,后面几章就讲成圣生活。而每到后半部分后,他就常常用这个短语,“在基督里”,来形容福音所带来的“与基督联合”的属灵事实。保罗强调,圣洁生活在本质上不是道德主义的,因为圣洁生活的本质是“在基督里”。换言之,道德只可能是恩典的结果。
举一个例子,罗马书第12章。第1节是全卷书的大转折:
“所以,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前面讲了因信称义的救恩,接下来说,嘿,你要将你的“身体”献上当作活祭,这个“身体”指谁的身体呢?是指每个个人的身体,对不对?张弟兄,你要把身体献上当作活祭啊;李姐妹,你也要把身体献上当作活祭啊。接下来他又说,可是(中文译本没有把这个关系翻译出来),你们每个“把自己的身体献上当作活祭”的人又不要自高自大,不要看自己比别人强,你们看自己要看得合乎中道,因为你们在耶稣基督里“成为一个身体”。这里的“身体”又指什么呢?是指“在耶稣基督里”的教会,即基督在地上可见的身体。
“在基督里”的成圣生活,一开始就是个体和教会的双重视角。保罗在这里将话题从福音转入成圣生活,不是讲张弟兄、李姐妹你怎么独善其身,怎么自我修行。他说,在个体意义上你要“把身体献上当作活祭”,但仅仅这样做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骄傲,你就容易看自己比别人强,看自己不能合乎中道了。怎么办呢,你怎么处理你的“身体献上”与其他弟兄姊妹的关系呢,除非你“在基督的身体里”,看见大家都在基督里成为了一个身体,看见神量给大家不同的恩赐。接下来,保罗列出了使徒书信里第一份关于恩赐的清单。你看见这些恩赐,都是出于神的,成圣的动机和动力仍然是福音本身,即基督成为你们的智慧(教导就当专一)、圣洁(爱人不可虚假、怜悯就当甘心)、公义(治理就当殷勤)和救赎(心里火热、常服侍主)。
让我这样讲,“基督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和救赎”,同时包含了个体跟集体两个维度,“在耶稣基督里”,表明我们的自由教育,是跟城邦共同体有关系的。而只有“在基督里”,才能够解决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之间的断裂。因为“在基督里”同时是个体的,你必须要与耶稣基督有个人生命的关系;同时“在基督里”一定是群体的,一定是指到我们成为“同一个身体”,成长和受教一定是在这个身体当中,作正直的公-民。
最后一点,自由教育与敬虔有关。
自由的教育,一定是在基督里面被宝血所遮盖,成为圣洁的教育。我想分享这跟敬虔的仆人的关系。自由教育是一种保守主义的教育。在今天,你要么就不做基督徒,要么就做一个保守的基督徒。不做保守的基督徒,干脆就别做基督徒。
我看到一个调查数据,在美国各大宗派里面,包括非福音派的教会,还有天主教会,其中支持同性婚姻的信徒比例已达到50%以上。所以,最可怕的从来不是这个世界怎么说,而是教会里也如此说。
教会面对的最严重的争战,甚至不是怎么跟不信耶稣的人去解释这些事,而是怎么去跟已沦落了半壁江山的教会传福音。福音派信徒,相对来讲仍是中流砥柱,但最近15年,支持同性婚姻的福音派信徒的比例,也从10%左右上升到了2014年的20%。
所以,我常常说,我并不担心我们的后代,将来会不会声称自己是基督徒,总体上我并不怎么担心。但我担心的是,他们会成为哪一种品牌、哪一家潮流的基督徒。他们是否是:持守在基督里的一个敬虔的传统,单单以基督为生命和知识的核心,以古旧的福音和圣经世界观为最高价值去认识世界的、保守的基督徒。
这是教育中的“古今之争”,在世界上越演越烈。甚至在教会的神学教育上,都是如此。这些年来有很多海外的牧者和教师,来到家庭教会中从事神学教育。一个方面呢,我们很高兴,因为中国教会很缺乏,来得再多都不够用,开再多的培训班,还是杯水车薪。这是教会需求和神学教育之间的落差。可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另一个落差,就是家庭教会对保守的福音派神学的需求很大,而海外的保守的福音派教师却没有那么多,因为海外华人教会受各种自由派影响的人士越来越多。譬如国内现在可能有数千间的改革宗教会和十万、百万计愿意学习改革宗神学的信徒,但海外的、成熟的改革宗牧师和教师却屈指可数。
曾有一次,一个海外的牧者,到国内做神学教育。他跟我说,你们坚持某些传统的圣经立场和信条立场,无条件相信圣经的绝对无谬误,主要是因为你们书读得太少了。我说,你说的是,我们的确书读得太少了,我承认自己书读得不够,我的英文也不好,你看过的很多东西,我的确都没有看过。但是,我又说,其实我读书的总量或许并不比你少,但我们之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我想了想,忽然发现,哦,是这样,这么多年来,我读的书基本上都以死人的书为主,而你读的书基本上都以活人的书为主。而我认为,还没有死的人通常都是靠不住的,只有死了才靠得住。因为他因信,就仍旧说话。他就在教会历史上被留下来。如果不信呢,就灰飞烟灭了。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当代人,如果他的知识和观念的形成,主要来自还活着的人,那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一定是靠不住的,一定是时代的产物,而不是永恒的产物。这就是知识上的保守主义传统。譬如,你的思想主要是由最近10年来网络上所流行的思潮影响的,那靠得住吗。不要说靠一辈子,再靠10年也靠不住。有些东西我承认,可以靠得住一辈子,但它还是靠不住永生。
总而言之,一个人的知识和信念,如果主要来自于当代社会,来自当代的学问和还活着的知识分子们,这就意味着他的世界观跟价值观是随波逐流的。而基督教信仰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性的信仰,你想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基督教信仰主要是“死人”的信仰,也就是说,信基督教的人大部分都死了,现在活着的信徒,跟已死的信徒相比,我估计,是1:100吧,不,应该不到这个比例。所以,你要知道你的信仰跟那些已死的人构成了一个共同体,而我们是其中的极少数,等我们死后,还有一部分要灰飞烟灭。所以以色列人常讲,我所信的神是谁呢?岂不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和雅各的神吗。但耶稣引用了这句话,却说,你们以为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已经死了吗?不,他们一直活着。因为神不是死人的神,而是活人的神。这涉及到原文的语态,“祂现在被称为是、或祂一直被称为是,或者祂仍然被称为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和雅各的神”。这就表明在神那里,他们是活着的。所以,我们宁愿多多听从那些已经死了、但在神那里还活着的人,那我们的信仰就比较可靠。
最后引用陈佐人牧师的一句话,什么叫基督教古典教育呢,或什么是一种保守主义的自由教育呢?基督教古典教育就是“死人的活传统”,而现代教育是“活人的死传统”。当然,有句话我们更熟悉,“有些人活着,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还活着。”
所以,那位复活的基督,祂必须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和救赎。在那位复活的基督里,仍旧活着的历代圣徒和教会,必须成为我们的教育和整个世界观的、一个古旧而可靠的源泉。当然,我的意思绝不是老古董,凡是古旧的就一定好,而现代的就一定错。不是。我是说,我们必须颠覆这个进步主义的观念,我们需要颠覆一个已经被进步主义颠覆了的思维方式。除非这个世界没有真理,如果有的话,我问大家,“真理一定是旧的”,你同意吗?真理又不是今天蹦出来的。如果基督是真实的,新约的福音就有2000年历史,祂一定不是新的,而是旧的。穿新衣服的是暴发户,传新真理的就是假教师。这是我们在整体上反对现代教育的根本原因。
自由如果存在,自由一定自古以来就存在。所以,倾听古老的声音是自由教育的基本路径,而现代教育主要倾听当代的声音。因为他们认为自由是现代的,而不是古代的。但是,不要说基督徒的传承,即使在保守主义者跟共-和主义者中,譬如法国的贡斯当、英国的柏克、现代的汉娜﹒阿伦特等,他们都有一句著名的评语,叫“自-由是古代的,极-权才是现代的。”极-权主义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让我这样讲,极-权主义其实就是现代教育的产物,“同性婚姻”也是现代教育的产物。为什么今天的美国认同“同性婚姻”,并在全社会形成一个相当主流的意识形态呢?因为“同性婚姻合法”,根本就是美国现代教育的必然结果。如果你接受这样的现代教育,30年后,最多70年后,社会就必然是这样的结果。
所以,求主让我们再次回到这一节经文,一起再读上帝宝贵的话语,
“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
我们一起低头祷告:
主,我们感谢赞美你,愿我们的孩子们聪明,愿孩子们的智慧跟身量逐渐增长,愿孩子们能通晓这个世界的智慧,通晓语言,通晓一切的学问,但我们深深的愿他们,去学习这一切的时候,就如经上所记,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愿他们在基督里看自己、看得合乎中道。因为他们看这一切知识,包括老师跟家长把这一切知识带到他们面前去的时候,同时是带到那一位主耶稣基督的面前去。求主能够让我们知道,你的愚拙比人有智慧,你的软弱比人强壮。所以,求主不断坚立我们,也带领我们不断思考基督教教育,让我们看见那个核心,基督总是神的能力,祂总是神的智慧。所以,我们愿意这样宣告,基督总是这间学堂的能力,基督总是这间学堂的智慧。愿我们这样宣告,学堂的每一位学生,基督总是他们的能力,总是他们的智慧。也愿我们宣告,基督总是我们每一位家长和学堂的每一位老师的能力,基督总是他们的智慧。感谢赞美神,听我们如此祷告、祈求,奉靠耶稣基督宝贵圣名。
阿们!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