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神州

神州

中国,这块称作神州的土地,离开神已经很久了。
中国最古老的文献《诗经》和《书经》记载着:中国来自上帝。(注释1)
新华社 1999 年四月二十八日电讯:中国科学家最新的基因研究表明,中国不是从北京原人和原始猿人进化来的:中国人同整个人类来自单一的起源。
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一本造化了万族,包括中国人。
上帝造化了自由的人。人用上帝所赐的自由,写下各自不同的历史,并在上帝面前,为自己的历史承担道德的,生命的责任。
中国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黄帝以先绝非空穴来风的神奇传说,这些传说与古老的希伯来《圣经》关于史前人类共同史的记述条缕相连,交相辉映。


安登(也翻译称为亚当)与女娲(ㄨㄚ)

上帝当初造一男人叫登,又称安登(也称亚当);取他肋骨造一女人叫娲(夏娃),又称女娲。(注释2)
安登,阿拉伯人传为阿丹,印度人传为阿冉,中国开封的一赐乐业(也就是以色列)碑文中写作阿耽,称之盘古,意思是始祖;现代因文翻译成 Adam,法文翻译成 Eden,中文翻译成亚当,希伯来原音是 Adam,更靠近,更靠近「安登」。(注释3)
女娲,阿拉伯人传为好娃,一赐乐业(以色列)亦写作女娲,说「阿无罗汉」(亚伯拉罕)是他的子孙,女娲的现代英文翻译是 Eve,法文翻译成 Eva,中文翻译成夏娃,希伯来原来的音是 Howwah。(注释4)
在希伯来原文里面,安登是土和人的意思,女娲是生命和女人的意思。他(她)们由上帝一手造化,是全人类的祖先。
《圣经》说,上帝命令安登掌管地上万物,又取他的肋骨造了女娲。(注释5)对于这一情节,中国古人似乎知而不详,屈原问道;是谁安排安登统领大地?女娲的身体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注释6)祖先之道安登与女娲是自己的始祖,他(她)们生了少典,少典生了炎帝和黄帝,(注释7)便将许多天地变故,人世乾坤,归在他(她)们身上。


伊甸园

《圣经》说,伊甸园中有水流出,分为四道,分别叫比逊河,基逊河,希底结河和伯拉河,有黄金,珍珠和红玛瑙。(注释8)中国古人依稀传说,天下曾有四水;河水,赤水,洋水,墨水,「凡此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注释9)
伊甸园里有各种树,包括生命树和智能树。(注释10)中国古人依稀传说,曾有众多宝树,其中有不死树和圣树;圣树又叫做睿木,「食之令人圣智也」。(注释11)
智能出,有大伪。(注释12)始祖吃了智能禁果,被上帝赶出伊甸园,天神把守,人与上帝分隔。(注释13)中国古人依稀传说,人犯了罪,天帝命令重黎堵绝天路上下不相来往。(注释14)汉代武梁祠里,也有带翅天神守护果树的石刻图画。(注释15)


大洪水

《圣经》说人在地上繁殖,逐渐兴旺,有了造屋和畜牧之人的祖师雅八,弹琴吹箫之人的祖师犹八,炼铜打铁之人的祖师土八该隐。(注释16)中国古人依稀传说,有巢氏是屋居之祖,燧人氏是火炼之祖,伏羲氏是艺文之祖,神农氏是农稼之祖。(注释17)
初兴的人类肆无忌惮,凶鸟猛兽也横行为害,一时间地上充满了罪恶残暴。上帝就叫包裹着地球的水罩骤然落下,滔滔天水漫过众山,一连四十昼夜清洗了大地,只留下义人挪亚一家八口和驯良的动物,又用彩虹与人类立约;从此天清气爽,四季分明,再也不会有天水除灭他(它)们了。(注释18)中国古人依稀传说:共工为始作乱,(注释19)滔滔洪水,以祸天下;天柱折,地为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注释20)待天情时分,破天荒头一次,天上出现了挥动的白云和绚丽的彩虹。多少年过去了,人们依然惊奇不已。黄帝以「云」命名百官,又称他的武士们为「云师」。(注释21)民间传说,是始母女娲练五色彩石,补上了列一条缝的天穹,并除灭了地上的凶鸟猛兽。(注释22)


地分九州

《圣经》说,那时候人类共享一个语言,一起东移到一个叫示拿(Shinar)的地方定居下来。日子久了,又渐渐失去了对上帝的敬畏,要齐心修造一座通天的塔城,好高扬人类的名。上帝立即将人类散开,变乱了他们的语言。(注释23)于是人们看到,大地裂荡飘移,被水隔成许多块。疑惑不解的中国古人曾发出天问:洪荒之后,大地何以分成了九州呢(九即是「多」的意思)?(注释24)中国人将自己居住的这一块土地称之为神州,(注释25)开始创造自己的语言文字。古埃及和闪族人的独特文字,也是这个时代诞生的。


仓颉造字

在《圣经》所记「各随各的方言,宗族立国」的年代,(注释26)中国文字出现了。这些公元 3000 年到公元 2000 年前之间出现的甲骨文,携带了丰富的远古记忆,传说和史实,比《圣经﹒创世纪》的成书,至少还早几百年。
黄帝的史官仓颉,(注释27)按照象形,指事,会意的方式造字,再用假借,谐音,转注的办法来扩充。他比照高耸的山峰造了山字,比照湾湾的月亮造了月字;在一横之上划一笔叫上,在一横之下划一笔叫做下;一人跟一人念从,三木在一起就是森,如此等等。


字中有信

神意冥冥,先祖们敬虔的生活,被永久的铸进了汉字中,好叫子孙们历历在目,无可推诿。
「示」即启示,显明,展现,这个字原来是一般祭坛的形状,又是从天上下来的异象。(注释28)先祖们凡事在祭坛前恭候上帝的旨意,所以祭坛就是「示」;「示」只有在祭坛上,不在人口中。
最大的祭台就是「帝」。帝就是神及其在人间的权能。
双手合揖在祭坛前(神),只所拜之「神」。
用手将牺牲(应该是供品才对)摆在祭坛上(祭),指的是所献之「祭」。
人跪在祭坛前(祀),是为祭「祀」。
在祭坛前的主祭祷告者为(祝)。
「祖」,显然是来自上帝。
「福」是上帝所赐。
「祸」是不敬神而致凶,孤独参悟寻求神,叫做「禅」。祭坛前的土地为「社」,是祖先拜神的场所。
「祈祷」,向上帝求福与寿。
「祇」为大,「祇」为敬,都归于上帝。
「祺,佑,祚」,这些表示吉祥的字,都离不开祭拜神。


字中有道

神意冥冥,先祖们的神圣记忆和奥秘传说,也铸进了汉字中,时候一到,后人便可以领受其中的妙道。
当初伊甸园有生命树(不死树)和知识树(睿木),夏娃在蛇的欺骗之下,禁不住知识树上的果子好看好吃又给人智能的诱惑,一时生了贪婪之心,摘下来吃了,却未吃生命树上的果子。(注释29)先祖们依稀记得这个故事,便用「二木之下一女择果」(婪)作为「婪」字。这个「婪」字,既是象形,又是指事和会意。
「禁」字也相仿,是指上帝向亚当示明;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知识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注释30)
「单」字,是两口人离开田(单)。亚当夏娃二人被上帝赶出伊甸园之后,天地不通,与神隔绝,孤独流落。(注释31)先祖们似乎记得这故事,会意造了「单」字。
先祖们当然也记得「天塌地倾」的大洪水。那时,挪亚一家八口住进方舟,存活下来。(注释32)这事件也被造进了一个字,就是「船」,即「舟」加「八口」(船)。船是大舟的意思,舟之大,自然莫过于上祖八口乘坐的那方舟了。
「义」字,我在下,羔羊在上我奉献羔羊,羔羊盖我,便称为义。大洪水后,挪亚和儿子们用牲畜祭神。精于祭祀之礼的先祖们,自然晓得个中奥妙。
上述各字,专门释字的《六书》难以归入象形,指事或是会意,(注释33)为靠上帝启示就融会贯通了。
这样的字还有不少。(注释34)
难怪后世流传说;仓颉造字泄漏宇宙奥秘,天上降栗,夜里哭泣。(注释35)
古老悠久,内涵深厚,意义隽永的汉字,有上帝精心缕刻的印迹,这印迹不可磨灭,诚心之人必能从不朽的汉字里,寻出那永恒的旨意来,冥冥之中,天意深哉,美哉!


轩辕之丘

古经记载,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姬水之畔,是少典的后代。少典是安登和女娲的后代,安登(亚当)和女娲是上帝所造的。
那时洪水乍过,神州积水茫茫。山高不养人,水漥不养人,唯有黄河中上游的黄土地,事宜居住和耕种。所以黄字是人在田中(黄),帝字(帝)不事天神偶像,也不是来自巴比伦,更不是仿真飞鸟形状,(注释36)而是大祭台的象形,原本表示上帝的统治,人间唯有万民代求和赎命的人,才可称为帝,他的子孙万世有福,如黄帝便是。(注释37)
黄帝中国头一位大祭司,从此代代相袭,不是帝王不能祭天。(注释38)


神农炎帝

黄帝也是少典的后代,生于姜水,住在烈山。烈山又名历山或厉山,(注释39)炎帝在山上放火烧林,开垦耕地建立城郭。(注释40)
炎帝早于黄帝。古人说,炎帝便是神农,塌统治不用刑法,称王不用军队,男耕而食,女织而衣。(注释41)到了黄帝长大时,炎帝的权威就衰弱了,天下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尤其是蚩尤一族,最为嚣张。


黎民百姓

蚩尤隶属于炎帝,住在九黎,他像鹞(ㄧㄠˋ)鹰一样凶残,肆意抢掠,有不服者,便杀掉食其肉。九黎人齐心祭祀祈祷,上帝怜悯,就指示黄帝:快去,从蚩尤手中解救我的黎民。黄帝就召集了各族的人,赶赴琢鹿,杀死了蚩尤,从此,九黎人就叫黎民,黄帝召来的人就叫百姓,统称黎民百姓。
河北琢鹿一带至今仍有「蚩尤吃人,被黄帝打死」的传说。(注释42)
灭了蚩尤以后黄帝取代炎帝成为天子了。
黄帝命令黎民百姓不得任意祭拜鬼神,为由天子祭拜上帝。(注释43)


炎黄之战

黄帝与炎帝相抵牾(ㄨˇ),大战于阪泉。阪泉即山坡之泉的意思,距琢鹿不远黄帝指挥着以目熊,虎命名的军旅,三度攻击炎帝,终于得胜。
黄帝继续挥师北上,驱逐了荤粥(古音「熏育」,即匈奴),在琢鹿境内建立都城,(注释44)至今仍有一积存留。(注释45)


黄帝敬畏上帝

黄帝一生,披荆斩棘,开山信道,没有过一天安舒的日子。他曾东登泰山,西登鸡头山,南登熊山,北登釜山。每到一山,黄帝便清除山顶,建筑祭坛,亲自敬拜上帝,叫作封禅。(注释46)
黄帝顺应天地纲纪,遵从上帝旨意,安于生死存亡之道,据说他写了《三坟》,专说上天大道,可惜后人失落了。(注释47)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十四个得了姓,黄帝妻子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儿。她为黄帝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青阳,一个是昌意,昌意生高阳,就是颛(ㄓㄨㄢ)顼(ㄒㄩˋ)帝。颛顼帝死后,青阳的孙子高辛继位,即帝喾。帝喾死后,儿子挚,放勋先后继位,放勋就是帝尧。(注释48)
黄帝死后葬于桥山,嫘祖葬于衡山。(注释49)
**
**
**
**~
**~
**~

注释
??1.如《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大雅﹒生民》:「克烟克祀….时维后稷《鲁颂。(门必)公》:「上帝是依…是生后稷」。参考侯外庐,周一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一卷 114 页:「最早文献说商和周是由上帝生下来的」。
??2.见《天问》,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帝王世纪》,《路史,炎帝纪注》,《御览一百三十五》,《通鉴》等。
??3.苏雪林着《天问正简》,台北广东出版社 1974
年阪 174–175 页。
??4.《天问正简》176-177 页。
??5.《圣经创世纪》二章,有现代科学家据「基因复制术」释之。
??6.《天问》:「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治匠之」?
??7.《史记,五帝本纪》,《国语﹒晋语四》等;参考《天问正简》175 页。
??8.《圣经创世纪》二章。
??9.《山海经﹒西山经》,《淮南子﹒地形训》。
??10.《圣经﹒创世纪》二章。
??11.《山海经﹒海内西经》及郭璞注。
??12.《老子》十八章。
??13.《圣经﹒创世纪》三章。
??14.《尚书﹒吕刑》:「乃命重黎绝地天通」;《国语﹒楚与》:「西周所谓重黎实使天地不通者,何也?」又见《古史逸周》。
??15.《天问正简》177 页。
??16.《圣经﹒创世纪》四章。
??17.《古三坟﹒山坟》等。
??18.《圣经﹒创世纪》六至九章。
??19.「共工」一词,在不同年代均有出现,故不像一人名,似有「万民共同作为」之意。
??20.《路史﹒后纪卷二》,《淮南子﹒天文训》;又见《国语﹒周语下》:「昔共工…以害天下,皇天天福……共工用灭」。
??21.《史记,五帝本纪》。
??22.《淮南子》。
??23.《圣经﹒创世纪》十一章。
??24.《天问》:「洪泉极深,何以填之?地方九则,何以填之?」
??25.指「大九州」之说,见《天问正简》118,137
页。
??26.《圣经﹒创世纪》十章。
??27.有说并非一人。
??28.《说文》。
??29.《圣经﹒创世纪》二章。
??30.《圣经﹒创世纪》二章。
??31.《圣经﹒创世纪》二章。
??32.《圣经﹒创世纪》七章。
??33.李孝定着《汉字得起源与演变论丛》,台北联经出版社 1986 年版 135
页。
??34.参考李立基博瑞着《孔子没有解开的谜》以及《上帝给中国人的应许》,活石出版社出版。
??35.《易之录》,《循蜚纪》。
??36.曲辰着《轩辕黄帝史迹之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年版,5
页。
??37.《史记,三代世表第一》。
??38.《礼记﹒大传》。
??39.《国语﹒晋语》称烈山。《礼记﹒祭法》称厉山,《史记﹒五帝本纪》称厉山。
??40.河北琢鹿《保安州志》记载:在龙门山上,有一「四顷梁」,四周岗阜围合,俨如城廓,中为平地,田可四顷,据传此乃烈山炎帝之邦。见《轩辕黄帝史迹之谜》150 页。
??41.《尚君书,画策篇》。
??42.《轩辕黄帝史迹之谜》177 页。
??43.《尚书﹒吕刑》,唐朝张守节注《史记》。
??44.《史记﹒五帝本纪》。
??45.《轩辕黄帝史迹之谜》150-157 页,1957
年《人民日报》文「黄帝城里的发现」。
??46.《史迹,五帝本纪第一封禅书第六。》。
??47.《尚书序》。
??48.《尚书﹒尧典》,《史记,五帝本纪》。
??49.关于桥山说法不一,有河南黄帝陵,陜西中部黄帝陵,陜西北部桥山,河北琢鹿桥山等。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尧之为君

司马迁说,尧帝有通神的智能,天一般的仁爱,凡事敬畏上帝。他测准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子,确定了一年三百六十六天,用闰月来调整误差。那时候九族融洽,百姓亲和,诸事通达,百工兴旺。
有一次,尧帝召集众人问:「谁能顺从天意,继承大业呢?」
放齐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聪明人。」
尧帝说:「他张狂好讼,怎么行呢!」
欢兜说:「共工办事得力。」
尧帝说:「他表面恭敬乖顺,心里欺瞒上帝。」
尧帝又问:「洪水滔滔不去,围困群山,淹没高地,万民忧心忡忡,谁能治理呢?」
众人曰:「鲧可以。」
尧帝说:「鲧曾违命杀害族人。」
众人说:「先试用一下再说吧。」
尧帝便对鲧说:「去干吧,要敬虔。」
鲧治水,九年没有成就。
尧帝虿为七十年时候,又召集众人说:「我在位七十年,你们一直跟着我,现在你们接替我吧。」
众人说:「我们德性鄙陋,会玷污帝位的。」
尧帝说:「你们可以推荐人,哪怕卑贱的人。」
众人说:「有一个鳏夫叫舜。」
尧帝说:「我也听说过,到底如何呢?」
众人说:「舜的父亲是瞎子,很胡涂,继母不义,弟弟无礼,舜能孝顺感化他们,和睦相处。」
尧帝就把两个女儿嫁给舜,说:「要敬虔啊!」
尧帝的两个女儿和舜一家住在荒僻的妫(ㄍㄨㄟ)水湾里,安心又喜乐,尧帝十分满意。让舜讲解五伦,人们很爱听。派舜担任公职,也很出色。叫舜迎送宾客,宾客都肃然起敬。把舜放进森林,暴风雨中也不迷失方向。
于是,正月上旬,尧帝在列祖面前,托嘱舜代行天子之职,以观察上帝的旨意。(注释1)
后世孔子说:「伟大崇高的帝尧啊!独尊上天为大,一心效法天道!宽广坦荡啊,人们无法形容!」(注释2)


舜之为人

舜是黄帝的第八代子孙,家居冀州,曾在列山种田,在雷泽捕鱼,在黄河边做陶匠。
舜的母亲死了,父亲瞽叟的后妻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瞽叟喜欢象,恶待舜。象也总想加害于舜,只是找不到借口。舜凡事忍耐,顺从父亲,继母和弟弟。
舜的妻子,尧帝的两个女儿,也处处温顺,受人爱戴。一年,妫(ㄍㄨㄟ)水湾成了村落;二年,成了城邑;三年,成了都市。
一次,瞽叟叫舜修理仓房,等舜进去了,就放火焚烧仓房,舜却逃开了。后来,瞽叟要舜挖井,等舜进入井底,象和瞽叟就用土把井填了,舜却开了一条信道逃出来。
象和瞽叟以为舜已经死了,非常高兴。象对父亲说:「主谋是我,我愿意把舜的牛羊仓廪分给你,舜的妻子和琴归我享用。」象搬到舜的卧房居住,又弹他的琴。这时候舜进来了,象又惊慌又恼怒,说:「我正想你想的厉害啊!」舜说:「你若这样就太好了。」舜依然孝顺父母,友爱弟弟。(注释3)
尧帝将舜推荐给上天。
尧帝敬畏上天,不敢将帝位传给儿子丹朱,而传给贤能的舜,说:「好啊,你这个舜!上天的使命要放在你肩上了!」(注释4)尧帝也不敢冒然将帝位让给舜,先叫舜代行天政,自己告老还乡,等待上天悦纳舜。
舜也敬畏上天。他受命之后,立即用类祭祭告上帝,又用烟祭,望祭,祭祀天地神明。这年二月,舜到达泰山,后来又到了南岳,西岳,北岳,都以燔祭祭拜上天。(注释5)归来,又以公牛告为列祖。
尧帝再为七十年时候,得到了舜。二十年之后,将舜推荐给上天。又过了八年,尧帝寿终。舜一心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躲避到南方。可是人们不去朝见丹朱却来朝见舜,不找丹朱诉讼却来找舜诉讼,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说:「这是上天的作为啊!」便登了天子之位。(注释6)
后世万章问孟子:「尧将天下给舜,有这回事吗?」
孟子说:「没有。天子不能将天下给人。」
「然而舜得到天下,是谁给他的呢?」
「是上天给他的。」(注释7)


舜亮刑命官

舜帝下令将常用的刑法刻化在器物上,使人们常常看见,时时警戒。
舜说:「百姓们要敬虔啊!长刑的要怜恤啊!」
舜帝又召集十二君的州长们,说:「谁能奋发有为光大尧帝的事业呢?」
众人说:「禹可做司空。」
舜帝命禹做司空,又说「百姓常有饥荒,弃,你任后稷,教导人民种田。契,你任司徒,施行教化。皋陶,你任法官,明察不茍。垂,你任共工,掌管百匠。益,你来治理山林草木。伯夷,你做管理祭似的礼官吧。龙,你做纳言之官,上呈下达,诚实为本。岿,你来主持乐律,诗言志,律和声,神人永和。」
岿说:「我击打石头发出音律,百兽都会随之起舞。」
舜帝说:「你们二十二人啊,要敬虔,顺从天意,建功立业」(注释8)
舜帝将禹推荐给上天
舜帝的儿子商均不贤,舜帝早做打算,寻找贤能者推荐给上天。
有一次,舜帝与禹,伯夷,皋陶讨论治国策略,皋陶说:「为官之人,应以道德诚信修身待人,由近及远,不然,就是坏了上天的托付,上天必讨伐有罪之人。天聪自我民聪,天威自我民威,天意与民意是相通的。要敬虔啊,国土之君!」
舜帝说:「禹,你怎么看呢?」
禹说:「我有什么话好说呢?我只知道孜孜不倦的开山治水,泻洪辟田。」
皋陶说:「这正是你的美行啊!」
禹说:「我帝啊!你在位要谨慎啊!要懂得安息,知道停止,再辅助以德行,天下就会大顺了。要以清静的心,等待上帝的旨意向你昭明,这样,上天就会不断赐给你信服瑞祥。」
舜帝说:「好啊!我的大臣!我的四肢耳目!」
岿奏起了音乐,神州列祖的神就降临下来,歌咏之中,凤凰来仪,百兽起舞,百官一派信心,一片和谐。
舜帝有感而歌:「奉天之命,治理万民,唯有顺应,唯有敬虔!」
众人唱和:「元首圣明,臣属贤良,万事平安!」
舜帝随之敬拜上帝,说:「是啊,要敬虔啊,直到永远!」
舜帝将禹推荐给上天,做自己的继承人又过了十七年,舜帝离世,禹服丧三年,隐蔽于阳城,要让为给顺的儿子商均。可是,天下的人不去朝拜商均而来朝拜禹,禹就即位天子,国号称为夏。
**
**
**
**~
**~
**~

注释
??1.《尚书˙尧典》,《史记˙五帝本纪》。凡《史记》古文之今译,参考台湾六十教授合译本。凡《尚书》古文之今译分别参考周秉钧译本,江灏,钱宗武译本,晁福林译本等。
??2.《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微微乎,民无能名焉!。」
??3.《史记˙五帝本纪》。
??4.《论语˙尧曰》:「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
??5.周秉钧注《尚书》,岳麓书社 1999 年版 16
页,引马融注。
??6.《史记˙五帝本纪》。
??7.《孟子˙万章上》: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天与之。」
??8.《尚书˙尧典》,《史记˙五帝本纪》。
??9.《尚书˙皋陶谟》,《史记˙夏本纪》。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大禹治水

大禹是鲧的儿子,鲧是颛(ㄓㄨㄢ)顼(ㄒㄩˋ)的儿子,颛顼是昌意的儿子,昌意是黄帝的儿子。
那时候依然洪水茫茫,禹帝率众治水十三年。他娶涂山氏的女儿为妻,婚后四天便离家赴任,后来又三过家门而不入。(注释1)禹帝的衣食简陋,祭祀神明却非常丰厚。
禹帝先后治理了冀州,徐州,扬州,荆州等九州,治理了太岳山,砥柱山,太行山,大别山等九山,疏通了黄河,长江,渭水,淮水等九水,使四方土地,可以供人居住。所以周书说:中国人的祖先居住在大禹敷布的土地上。(注释2)


吾君之子

禹帝江皋陶推荐给上天,可惜皋陶尚未继位就死了。禹帝又举用伯夷主政,十年后,禹帝再巡视途中会稽。三年丧毕。伯夷有意让位给禹帝的儿子启,便避居到萁山之南。天下人不来朝拜伯夷,都去朝拜启,说:「吾君之子也!」不来讴歌伯夷都去讴歌启,说:「我们君王的儿子啊!」启就登了天子位,称夏后帝。(注释3)
从这个时候,中国人开始崇拜人,不再专心敬畏神。


窃取天荣

有扈氏不服启,认为启不应代替伯夷继承天子之位,启便出兵,一举剿灭了有扈氏。(注释4)
启帝开始骄奢淫逸,窥伺上天之荣耀。(注释5)据说,启帝在耳朵上挂两条青蛇,又驾两条大龙,三度登天,窃取了天乐「九辩」和「九歌」,在千仞高原上为自己演奏,称为「九招」。
启帝死后,传位给儿子太康。太康之荒淫,比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太康死,弟弟中康继位。中康以下六代,国运起伏巅荡,直到不降,都是父传子。不降死,传位给弟弟,弟弟死,传给儿子;儿子死,传给叔父,就是不降(注释7)的儿子孔甲。


孔甲与二龙

孔甲不敬上帝,却模仿鬼神,以淫乱为事,道德德衰败,众叛亲离。
这时天降一雄一雌二龙入世。孔甲喜欢,但是不知如何喂养。有一个叫做刘累的人(注释8),后来为孔甲驯龙,孔甲就赐给他一个「御龙氏」的姓。后来雌龙死了,刘累做成了肉酱献给孔甲,孔甲吃了还要吃,刘累害怕,便逃走了。那条雄龙,也不知落于何处。(注释9)


龙入神州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注释10)飞龙落地,则是不祥之兆。孔甲背弃正道,引二龙入世,食一只入体内,另一只怀怒隐匿,为神州埋下大患。
从此,恶势力不断卷土重来,一连串的「真龙天子」仿佛正是那一条雄龙的化身,在神州大发淫威,极尽迷惑,戏弄,践踏之能事。
从此,龙的权能渐渐侵入中国人的骨髓。从宰相到草民,都怀着恐惧,无奈的心情,像承受天灾一样无条件的承受着「真龙」的每一口吞噬和美一爪撕伤,又像期盼春雨一样期盼着每一滴「龙恩」降下和每一丝「龙颜」」悦色。这条唆使人潜越神的凶神恶煞恶龙,竟然完全迷惑了神州儿女们的心智,他们以龙的传人而自豪,甘愿用血泪与之共舞!


夏亡商兴

孔甲死后,四代传至夏桀。
夏桀荒淫暴虐,他发兵征伐有施氏,得了妹喜,日夜放在自己膝上,又征伐茫山氏,掠来蒙女,肆意取乐。(注释11)
上帝兴起成汤,除灭败坏的夏朝。成汤发兵的时候,对众人说:「来啊!大家都来,仔细听我说:不是我这小子敢举兵做乱,只因夏朝罪恶滔天,上天命令我去消灭他。你们担心,攻打夏桀会荒废了农事,可是我畏惧上帝的怒气,实在不敢违抗上帝的旨意啊!你们不是听见人民都在祈祷说:太阳啊,你什么时候灭亡呢?我们情愿与你一起灭亡!如今是时候了。你们要辅助我,一同完成上天的讨伐。」这就是有名的《汤誓》。(注释12)
罪虐虽然已经生根,阴霾却已腾起,上帝的公义依然昭彰。恶龙还没有化作一手遮天者,阻隔注万民仰望上帝的目光。
成汤在鸣条放逐了夏桀,建立了商朝。


成汤敬天道

成汤的祖先是契,住在商。气势黄帝的四代孙子。(注释13)有一次,成汤看见野外有人四面张网,说:「四方禽兽都入我网。」成汤听了说到:「噫,太过分了,这不是想一网打尽吗?」便叫他撤去三面,然后祷告说:「想左的就向左吧,想右的就向右吧,不听命令又没主张的,就到我网里来好了。」众人听了便赞叹不已。
成汤敬畏上帝,恪守先祖正道。他说:「万民啊,你们细听;唯有皇天上帝钟爱世人。过去蚩尤扰乱百姓,上帝就命令黄帝将他灭掉,夏桀肆虐,百姓痛苦,就切切祷告,天道明察善恶,天命昭明威严,叫你我同心,灭了夏桀。上天以信实来护佑万民,有赏有罚,你们要记住先祖正道,不可不敬虔啊!但愿你们万人之罪,都落在我一人身上;我一人的罪过,不会殃及你们万民。」(注释14)


盘庚迁都

成汤死后,子孙渐渐失了敬虔,常常背离天道。盘庚继位时,已迁都五次,盘庚执意回归先祖正道,要将国都迁回到成汤的故都亳,不料百姓们怨声四起。(注释15)于是盘庚说:「先祖恭敬的顺从天命,不敢随从己意,苟安于一偶。我们若不能像先祖一样顺从上天的意志,怎么能继承先祖的事业呢?现在我命令你们同心同德,不要用污言秽行来玷污自己,不要存有邪僻不正的心术。我不是要惩罚你们,乃是祈求上天延续你们的命运。你们会问我:为什么非要惊动万民,往祖居迁徙呢?我告诉你们,是上帝要振兴先祖的道德,叫我们重归安息。我心笃定虔诚,恭谨的成在万民之命。」(注释16)
盘庚率众归回旧都,奉行成汤敬天之道,百姓安宁,国势复兴。


武丁武乙

盘庚离世,后代不敬上帝而敬鬼魅,常用活人殉葬。
武丁继承帝位,三年沉默不语,敬思天道。(注释17)有一次,他见一只雉鸠站在祭潭的鼎耳上大叫,觉得怪异。身边的祖乙说:「不要担忧,先修政事,上帝考察监视天下,是以公平正义为尺度的。命运断绝者,是自己不道德,又不悔罪的结果。上帝以信实的命令矫正他们,他们却说:上帝又能把我怎么样?王啊,你要恭敬的对待上天赐给你的臣民,他们都是天的后嗣,你在祭祀的时候,不要只是丰厚的祭祀自己的先王啊!」(注释18)武丁治下,万民欢欣,至于神民。
武丁之后四代是武乙,武乙魔鬼缠身,以亵渎上天为乐。他做些泥人,木人,说是天神,与之下棋,「天神」如果输了,便大加侮辱,用皮带子装满血,挂起来,用箭射,名曰射天。有一次,武丁到黄河,渭水一带打猎,突然被雷震死。(注释19)


帝纣亡国

武乙三代是帝纣,智勇过人,见多识广。他不仅不敬上帝,也藐视鬼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凌驾于一切之上,他宠爱妲己,极尽享乐,在沙丘园中修造大酒池,叫男男女女脱光衣服在酒池中嬉戏作乐,通宵达旦。有人劝谏,纣杀了他,做成肉脯。
西伯一次暗中叹息,帝纣知道了,便囚禁起来。西伯家人四处寻找美女和珍奇献给帝纣,西伯才得释放。
帝纣身边的祖伊说:「上天要终止商朝的命运了。你太荒淫,以致于众民都说:上天为什么还不降罚给帝纣呢?」帝纣说:「我称帝不就是天命吗!」祖伊说:「呜呼!你的众多罪恶已经罗列在天上了,怎么能指望上天给你好命运呢?」(注释20)太师也说:「上天要重重降下灾祸来了!商民竟敢在上天睽睽监视之下偷拿祭天的纯洁牲畜,帝纣也不惩除他们。商朝要灭亡了!」(注释21)
不久,西伯的儿子周武王集合天下诸侯,打败了帝纣逃回城内鹿台,穿上华贵的衣裳自焚了。周武王分封了帝纣的儿子们,教导他们以盘庚为榜样,百姓喜欢周武王,拥戴他做天子,周武王敬畏神,不敢称帝只称王。(注释22)
正是: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又谓,自古及今,其名不去;能之古始,是谓道纪。(注释23)
**
**
**
**~
**~
**~

注释
??1.《孟子˙腾文公上》
??2.《诗经˙商颂˙长发》:「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
??3.《史记˙夏本纪》。
??4.《尚书˙甘誓》。
??5.《墨子˙非乐篇上》,《楚辞˙离骚》等。
??6.《山海经˙大荒西经˙海外西经》。
??7.不降者,不祥也!
??8.刘累者,刘泪也!
??9.《史记˙夏本纪》。
??10.《易经˙干挂》。
??11.《国语˙晋语一》,《烈女传˙夏桀妹喜传》,《韩非子˙难四》。
??12.《尚书˙汤誓》。
??13.契是帝喾与妃子简狄所生之子,帝喾是皇帝的曾孙。
??14.史记˙夏本纪》,《尚书˙汤诰》。
??15.《竹书纪年》:「盘庚自奄(ㄧㄢ)迁于北蒙约殷虚」,即河南安阳殷虚。参见孙渺着《夏商史话》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7 年版 363 页。
??16.《尚书˙盘庚》。
??17.《尚书˙天逸》,《国语˙楚辞˙楚语上》。
??18.《尚书˙高宗彤(ㄊㄨㄥˊ)日》,《史记˙夏本纪》。
??19.《史记˙夏本纪˙封禅书˙三代是表》。
??20.《尚书˙西伯戳黎》。
??21.《尚书˙微子》。
??22.《史记˙夏本纪》。
??23.《老子》73,79,21,14 章。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西周篇

古公坛父

西周的先祖弃,即擅长农稼的后稷。(注释1)
后稷的第十二代子孙是古公坛父。古公心存大道,情系上天。那时,匈奴戎狄攻来,索取财物,古公就给了他们。不久,戎狄又来攻击,这次是为了土地和人民。人民愤怒了,要求抗敌。古公说:「人民拥立君王是为了替他们谋幸福。现在戎狄攻击我,要获得我的土地和人民。人民属于我和戎狄,有什么差别呢?如果人民为了我的缘故去战斗,那等于是让我牺牲人民的生命以做人民的君王,我不忍心这么做。」说完,就带着家眷和贴身的部属,离开豳(ㄅㄧㄣ)地,度过漆、沮二水,越过梁山,定居于歧山脚下,天下各族风闻古公的仁爱,也多来归顺。(注释2)


武王灭纣

曾经被商纣囚禁的西伯,就是古公的孙子,又称文王。他在监牢里将《易经》的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
文王西伯之子,即灭商的武王。当时周公,召公和毕公辅佐他发兵去孟津,渡黄河时,有一条白鱼跳上船,武王俯身取之献了祭,又有一团火飞上飞下,掠过屋顶变成一只红色的鸟,叫声犀利,直冲云霄,聚集在孟津的诸侯约有八百,都说该讨伐商纣了。武王说;「你们不知道上天的旨意,眼下还不可以呢。」就班师回营了。
两年后,武王率领兵车三百,精兵三千,武是四万五千,再抵孟津会合诸侯。武王说:「商纣背弃了先组的敬虔之道,荒淫成性,暴虐无度,已经自绝于天。如今我们只是执行上天的惩罚。今日之事并不难,只要向前六步、七步,就可以了;只要击杀四五下、六七下,就可以了。」
商纣派兵七十万迎战,刚一交手,商兵就倒戈反向,引武王杀入商都。周武王进都时,众百姓夹道欢迎。武王传话说:「上天赐福给你们。」
翌日,武王来到大社祭祀上天,祷告说:「商的末代子孙季纣,弃绝了先王廪受于天的善德,辱慢天神,败坏祭祀,施暴于商邑的百姓,他的罪恶昭彰,已被天皇上帝知道。」武王稽首再拜:「我承受天下大运,取代殷商,接受上天昭明的命令。」(注释3)


夜不能寐

武王以上帝为皇极,以敬天为喜乐。灭商之后,他常常夜不能寐。周公问到:「为什么不睡觉?」武王说:「商朝败坏,上天不接受他们的祭祀,才有我们今日的成就。我对上天的眷望和托付还没有达成呢,哪能入睡呢!」武王又说:「我一定要达成上天的眷望与托付,仅仅靠近上帝的居所,贬责一切不顺从上天旨意的恶人,慰劳安抚人民。」于是建都于洛邑,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解甲归田,以昭示天下,从此不再用兵了。(注释4)


箕子之道

有一次,武王向商纣遗臣箕子询问天道,箕子系统的讲了「五行,五事,八政,五纪,皇极,三德,稽疑,庶征,五福」共九项,都是人道。
箕子说:「至高无上的原则,是由天子来建立的。天子建立的至高法则,就是皇极,就是神意,臣民必须遵守。如果有人表现出他所爱好的,正是你所建立的,你就奖励他。如果有人不喜欢你所建立的原则,你不应当偏私袒护这他。只要天子普遍公正地实行这些原则,人们就会认同这些原则的至高无上性。」
箕子说:「天子要像父母一样来管理人民。唯有天子才有赐福之权,唯有天子才有刑罚之权,唯有天子才有享有美食。」
箕子又说:「解决疑难的方法就是占卜,要建立负责占卜的官,又要观察各种天然的征兆,如阴,晴,冷,暖,风,依此决定天子的行为。」(注释5)


天道与人道

武王问天道,箕子不知道天道,只有知道人道,这正是商朝败落的原因。如箕子所言,帝王不信天而自信,臣民不敬天而敬人,则必定产生任意妄为的「人上人」。
如箕子所言,将上天皇极归于帝王,将上天意志贬为天象,就为人本主义大开方便之门。天道远了,人道近了,谁还将公义的活水浩浩荡荡注入神州的心田呢?
天之道,利而无害,为而不争。(注释6)人之道,有为而相争,争利而相害。
看吧,敬畏昊天上帝的那国有福了。那不信天而自信的帝王有祸了,那不敬天只有敬人的臣民有祸了。不是天道降罚,背离天道不就是落入罪人手中了吗?难这世界上有全能无限的人吗?神州大地啊,你既然委身于人,怎能脱离人的罪恶呢?神州儿女啊,你既沉溺于有罪有限的自己,怎能不为自己哭泣呢?


周公辅政

武王病逝,儿子涌继位,就是成王。
成王年少,周公代政七年,等成王长大了,将政权交还成王,自己会到群臣之中。
周公一再告诫臣民:要敬虔啊!文王敬天爱民,被上帝知道了,上帝喜悦他,赐大使命给他。武王承继上帝所赐,才有今日光景。呜呼!敬哉!上天可畏不可欺!从成汤到帝乙,数百年间!力行德政,慎行祭祀,没有人敢违反上帝旨意,背逆上天恩德。到了季纣,不敬畏上天,不明察神意,没有明德芳香的祭祀闻于上天,只有怨恨之声,酒腥之气达于上天,上帝就不保佑了,终于降下丧亡之祸。不论四方大小国家的灭亡,无一不是怠慢上帝而被惩罚的。上帝并不暴虐,是人自己犯罪招致惩罚啊!(注释7)同理,唯有上天之威,才能使君臣不敢放肆。从此以后,除了祭祀,不可用酒。(注释8)


夏商之鉴

周公对多方诸侯说:我的话,你们不充耳不闻。上帝曾经降临夏朝,后来夏人鄙弃上帝的旨意,不再虔诚祭祀,不再以上帝的启示教悔人民-这些事情你们都听说过-上帝就大大降下惩罚。不是上天要舍弃夏朝,也不是上天要舍弃商朝,是夏商的帝王大肆淫佚,鄙弃天命,还振振有词为自己的罪孽辩护。上帝曾经以五年的时间等待商人悔改,商人没有顺从天意,我不再多絮叨了,我已经将上天的旨意郑重告诉你们了。
周公对少年成王说:我不敢说知道,夏人的命运已经足够长久:我也不敢说知道,夏人的命运不会再延长:我只知道,夏人不能持守敬虔之道,就断了命运。我不敢说知道,商人的命运已经足够长久了;我也不敢说知道,商人的命运不会再延长;我只知道,商人不能持守敬虔之道,就断了命运,愿王与万民一起承受上帝永恒旨意,愿王孜孜祈求上帝恩赐永久之命!(注释10)
周公也劝戒成王说:呜呼!在福祥的日子就知道忧患的人,很少啊!古时候,夏朝的大夫们很和睦,很得力,夏王仍不断呼吁他们持守对上帝的敬畏,诚实遵行九德。夏王常常喊道:跪拜磕头了,大夫们!(注释11)


祭祀之礼

文王,武王,周公时代,敬虔继承夏商的诸般之礼仪,(注释12)主要是祭祀之礼。《礼记》说:祭祀不是本于外物形式,发自内心的敬虔,所以唯有贤明的人才能达至祭祀的真义,这样的祭祀必然蒙福;不是世俗之福,乃是内尽于己,外顺于道的安然之福。(注释13)这福分包括使人的罪咎得到赦免:「自从后稷开始祭祀上帝,百姓可以卸去罪咎重担,代代绵延,直到今天。」(注释14)
褅祭,是由天子主持的祭祀,(注释15)古人知道,先祖之根,根于上帝。祭先祖不能不祭上帝,祭上帝配以祭先祖。如今国人祭祀黄帝,却不敬祭黄帝敬祭之祖上帝,差矣!
交祭,在疆界或京郊建筑祭坛,天子亲自将上好的牺牲献给上帝,务必见血。有曰: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注释16)周公辅助成王时,郊祭上帝,以后稷为配;在殿堂祭拜上帝,以文王为配。(注释17)
烟祭则是烧柴升烟,再加牲畜,味达上天,上帝悦纳。(注释18)
类祭是因特别事故而祭神,舜帝继承尧帝时,即以类祭报告上帝。(注释19)
后世孔子说:「礼,是先王用来承受上天之道,治理世人性情的,失掉会死,得着便活。」(注释20)


祈祷之声

敬虔的人多祈祷,敬虔的时代多歌声。文、武、周公的时候,充满了祈祷、赞美之歌,面向上帝,纯朴自然。后世则尽是属人的自持,狡猾之论,唇枪舌剑。
先祖们相信上帝听人的祷告:「人民所称道的,早晚祷告,达于天上,上帝喜而祝福,人民所怨恨的,早晚祷告,达于天上,上帝恼而惩罚。」(注释21)
赞美:「灿烂夺目的上天,光辉普照大地。伟大荣耀的上帝,赫赫明威降临。永恒无限的上帝,天下万民之君。」(注释22)
感恩:「上天啊!生养了众民,创造了万物,定下了律法」;「多好啊!大麦小麦都快成熟了,昭明的上帝,赐下了丰年。」(注释23)
祈求:「明亮的天河,运转于苍穹,君王仰天长叹;是人犯了什么罪过,上天竟降了如此大祸?祭祀的玉器已经用尽,难道上帝还不垂听?」「我将牛羊献上,祈求上天保佑;我会昼夜不懈,敬畏上天威严。」(注释24)
畏惧:「伟大上天,突发盛怒,降下丧乱,遍地荒凉」;「上天降下了惩罚的罗网,国中盗贼们发生内讧。」(注释25)
哭诉:「我心恍惚苦凄凄,我心慌乱如醉酒,我心沉闷如梗塞,知我者说我忧伤,不知我者问我何求?悠悠上天啊,这是谁的罪咎?」「悠悠上天啊!我们的父母,为何遭受痛苦?」(注释26)
感叹:「贫困交加,走投无路,这是上天的作为啊,我又奈何!」「上天是高明的,知道我没有快乐,那么,高明的上天啊,谁怜悯我?」(注释27)
记述:「后稷有德,效法上天,留下农稼,大麦小麦,上帝降命,养育万民」;「上帝启示文王,不要左顾右盼,不要攀比羡慕,径直登临我岸」;「上帝启示文王,不要自作聪明,顺从上帝律法。」(注释28)
劝戒:「敬畏上天的震怒,不要淫逸享乐;敬畏上天的神明,不要肆意妄为。上天有眼,明察你的出入;上天有心,知道你的罪衍」:「神的降临,不可测度,岂敢懈怠?」(注释29)
警告:「上天为什么责罚你?神为什么不祝福你?你舍弃了夷狄的大惠,妒忌我这正直的人」;「恭敬吧,恭敬吧!天道显赫不可昧,持守天命不容易。莫说天高不可及,人之所行,日监夜察,上下往来行赏罚。」(注释30)
后世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注释31)人的心思极容易偏邪,唯有敬畏上帝的人,才有可能「思无邪」。


穆王善武

成王之后是康王,成王与康王都在上帝面前戒惧戒恐,谨言慎行,天下安宁,刑法放在一边,有四十多年派不上用场。
康王死,经昭王,到了穆王。穆王失了敬虔,常以征战为事。犬戎人不来朝贡,穆王发兵征讨,祭公谋父劝道:「听说犬戎遵循先人古道,民心纯朴强固,必有力量抵御侵略。」穆王不听,发了重兵,结果只掳回四头白狼和四头白鹿,从此外族再也不来朝拜了。(注释32)


厉王独裁

穆王死,经四代,传至厉王。厉王不敬畏上帝。专擅获利。大夫芮梁劝道:「货利这个东西,是天地育成,供养万民的,若有人专擅他们,害处就多了。大王贪图货利,周朝一定要衰败了。」厉王不听,愈加独断,无法无天。
厉王叫巫师算卦,看谁怨谤,格杀勿论。这样一来,怨谤就少了。熟人擦肩而过都不敢开口,只以眼目问候。厉王高兴地说:「看啊!我能消弥怨谤了。」召公说:「这不过是堵塞罢了!堵塞人言的后果,比堵塞河水更严重。善于治水的人总是疏浚宣导河水,善于治民的人总是开放言论。如果堵塞人言,真心归向大王的人能有几个呢?」厉王仍是不听。三年以后,众卿反叛,袭击厉王,厉王就逃走了。


幽王亡国

厉王之后,经过宣王,就是幽王了。幽王继位的第二年,三条河脉,泾、渭、洛,都震动了,歧山野崩塌了。
幽王宠爱妃子褒姒,就废了皇后,立褒姒为皇后;废了原太子,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
褒姒不爱笑,幽王用了许多法子逗她,她仍是不笑。后来幽王点燃了长城峰台上的烽火,诸侯纷纷率大军赶来,却不见敌寇,褒姒果然大笑起来。幽王便屡次点燃烽火,数次之后,便失了烽火的信用。当申侯发兵攻打幽王时,幽王点燃烽火召集救兵,诸侯却不来了。幽王死在骊山脚下,褒姒也被俘虏了。


龙涎遗祸

早在幽王亡国之前,周太史伯阳就读到了历史的记载,那纪录上说:
从前夏朝衰微的时候;有两条天龙降在朝廷前,说道:「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王。」夏帝占卜,结果是杀掉、赶走或是留下他们都不吉利,唯有请得龙的龙涎沫储藏起来,才是吉利的。于是陈列了玉帛,告请天龙,天龙便留下了涎沫,夏帝用木柜子收藏起来。
夏朝灭,这目柜子传到商朝。商朝灭,这木柜子又传到了周朝。到了厉王末年,打开来看,那龙涎,无法除去,厉王命令宫女赤裸身子对着龙涎大声鼓噪,那龙涎变成黑色的蜥蜴,窜道后宫。后宫有一个七、八岁的女孩碰到他了,到十五岁时怀了孕。这侍女生下孩子就丢弃了。
宣王的时候,民间流传着一首女孩子唱的歌:「桑木的大弓啊,萁草的箭袋,说得是周朝啊,即将灭亡了。」有一次,宣王听说一对夫妇卖桑木弓和萁草的箭袋,就下令逮捕他们。夫妇便在逃亡中,深夜听到路边有一个女婴的啼哭,怜悯之下捡养了她,逃亡褒国。这个女应正是当初那个碰了龙涎的侍女所遗弃的。女婴长大后,被褒国进献给周朝,名字就是褒姒。
幽王继位三年时,入后宫,一见褒姒,便宠爱不已。
读到了这个纪录,周太史伯阳感叹说:祸成矣,无可奈何!(注释34)
**
**
**
**~
**~
**~

注释
??1.弃是帝喾与正妃姜原所生之子,与商朝的先祖契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同为黄帝的第四代子孙。
??2.《史记˙周本纪》。
??3.《尚书˙牧誓》,《史记˙周本纪》。
??4.《诗经˙周颂˙执竞》,《周书˙洛诰》。
??5.《尚书˙洪范》,《史记˙周本纪》。
??6.《老子》八十一章。
??7.《尚书˙康诰˙多士˙酒诰》:「呜呼!封,敬哉!……敬哉!天畏棐(ㄈㄟˇ)忱……自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恤祀,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泽。在今后嗣王……弗吊旻天,罔顾于天,弗惟德馨香神登于天,诞惟民怨,庶群自酒,腥问于天……惟时上天不保,降若兹大丧。我周王丕灵承帝事,有命回:割股,告敕于帝……天非虐,惟民自速辜………。」
??8.《尚书˙多士˙酒诰》。
??9.《尚书˙多方》:「洪惟图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惟帝降格于夏。有夏诞厥逸………不克终日劝于帝之迪,乃而攸闻……等。」
??10.《尚书˙召诰》:「欲王与小民受天永命;用供王能祈天永命。」
??11.《尚书˙立政》:「呜呼!休兹知恤,鲜哉!古之人迪惟有夏,乃有室大竞,吁俊遵上帝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乃敢告教厥后曰拜手稽首后矣……等等。」
??12.《论语˙八佾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13.《礼记˙祭统》:「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等。」
??14.《诗经˙大雅˙生民》:「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15.《礼记˙大传》:「不王不褅。王者褅其祖之所自出。」
??16.《礼记˙郊特性》:「郊特性……郊血。」又见《中庸》,《礼记˙礼器》。
??17.《史记˙封禅书》。
??18.《周礼˙春官˙大宗伯》。又见《国语˙周语上》。
??19.《尚书˙舜典》:「肆类于上帝。」
??20.《礼记˙礼运》:「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知者生。」
??21.《礼记˙盛德》:「夫民思其德,心称其人,朝夕祝之,升闻于皇天,上帝歆焉,故永其世而丰其年。夫民恶之,必朝夕祝之,升闻于皇天,上帝不歆焉,故水旱并兴,灾害生焉。」
??22.见《诗经˙小雅˙大雅》:「明明上天,照临下地。」「皇哉上帝,临下有赫。」「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23.《诗经˙大雅˙周颂》:「天生氶民,有物有则。」「于皇来牟,将受厥明,昭明上帝,迄用康年。」
??24.《诗经˙小雅˙大雅˙周颂》:「卓彼云汉,昭回于天,王曰:于乎,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圭璧既卒,宁莫我听」?「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
??25.《诗经˙大雅》:「昊天疾威,天笃降丧。」「天降罪罟,蟊贼内讧(ㄏㄨㄥˊ)。」
??26.《诗经˙王风˙小雅》:「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巾无」。
??27.《诗经˙邶风˙大雅》:「昊天孔昭,我生靡乐……卓彼昊天,宁不我衿」?「莫知我艰,以焉哉!天实为之,谓知何哉!」
??28.《诗经˙大雅˙周颂》:「思文后稷,克配彼天………贻我来牟,帝命率育」。「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慕,诞先登于岸」。「帝谓文王……不识不知,顺天之则」。
??29.《诗经˙大雅》:「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驱驰。昊天之明,及尔出王,昊天约旦,及尔游衍。」「神之格思,不可度思,引可射思。」
??30.《诗经˙大雅˙周颂》:「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舍尔介狄,维予胥忘」。「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至陟(ㄓˋ)厥土,日监在兹」。
??31.《论语˙为政》。
??32.《史记˙周本纪》。
??33.《史记˙周本纪》。
??34.《史记˙周本纪》。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列国篇

周幽王和褒姒,人的罪恶和龙的权势,终于联手送走了中国的敬虔时代。
失了敬虔的人心,立即像了脱缰的野马,狂奔、猛突、践踏。
诸侯们纷纷拥兵自立,掠土掳民,争为人主。一时间,神州大地冒出了一百多个国家,个个有名有姓:姓姬的有晋,卫,腾,虞等国,姓姜的有齐,许,申,纪等国,姓营的有秦,姜,黄,徐等国,还有姓姒的,姓任的,姓曼的,姓风的,等等。(注释1)
列国列家彼此吞吃,十年九战,神州遍地血泪。
刀枪背后,诡诈如云,人的智能在权谋策术中勃然而兴,所剩无几的德性赤裸裸成为功利的奴仆。
人心深掩的原罪喷涌而出,恰似决了堤的洪水,乘着智能的劲风,尽情肆虐在神州大地上。
田间的农夫对孔子的门徒说:罪恶滔滔,满天下都是,谁能改变呢?(注释2)
孔子说:大道隐没了,天下成了家私,个人只顾个人。(注释3)
偶尔传来上天,古道,祭祀和笃敬的字眼,若不是无奈的追思和无效的劝戒,一定是邪恶者掌股间的玩偶了。
看吧,与字里行间流溢着巍巍天道,荡荡公义的《尚书》截然不同,一部《左传》充满的是累累罪恶和斑斑血污。
看吧,与《诗经》三百首纯洁无邪的馨香之气恰恰相反,一部《战国策》充满的是智能的诡诈和人心的险恶。
经过三百多年互相杀戮和谋算,一百多个国家只剩下战国七雄。
经过二百多年更大规模的死亡和更高的智能角力,七雄只剩下一暴:秦始皇。
腥风血雨的五百个春秋,留下一片片怵目惊心的落叶,至今双脚依然踏在这些落叶上的中国啊,你当细看,你当羞耻,你当痛悔。


掠妻弒君

宋殇公的时候,十年打了十一次战争。
有一次,太宰看见司马的妻子骄艳美丽,就毁了司马,强占其妻。
宋殇公知道了这件事情很气愤,太宰就杀了宋殇公。


杀兄杀夫

陈国的公子佗,为了争当太子,就杀了哥哥免。
郑国的雍纠,准备在郊外宴请专权的岳父,乘机杀了他。雍纠的妻子雍姬知道了,问母亲:「父亲和丈夫,谁更亲近?」母亲说:「人人都可以做丈夫,父亲却只有一个,怎么可以相比呢?」雍姬就告诉父亲,将丈夫杀了。(注释5)


弒父王

吴国的公子命令鯆(ㄈㄨˇ)设诸去杀死父王。鯆设诸说:「我可以去杀死你父亲,只是我的老母和幼儿怎么办啊!」
公子说:「我会像你一样照顾他们。」
公子招待父王。吴王的警卫布满了大门、台阶、里门、坐席上。端菜的人要在外边脱光旧衣,换上新衣,两膝跪行,两旁有刀剑挟持,鯆设诸把一把短剑藏在肚子里,靠近吴王时抽出剑来,刺死了吴王,自己也立即被刺死了。
公子继位之后,让鯆设诸的儿子作了相卿。(注释6)
鯆设诸位主子舍身之后,是义还是罪呢?公子信守诺言,善待其子,是善还是恶呢?
天下无道,义就是罪的帮凶,善就是恶的装饰,一切都是功利的附庸。这样的义和善,国人啊,你为什么还要讴歌它呢?


齐桓公之死

齐桓公有一次说:「易牙做的饭太好吃了,只是还没有吃过易牙做的蒸婴儿肉。」第二天,易牙就把自己的儿子蒸了端来给齐桓公吃。
有一个叫竖刁的大臣,知道齐桓公对后宫不放心,就割了自己的生殖器,专为桓公管理后宫之事。也许这位勇敢的竖刁正是后世成千上万太监们的始祖吧。
后来齐桓公病倒了,易牙,竖刁帮公子争夺王位包围了王宫。齐桓公要饭吃,宫女说没有,要水喝,宫女说没有,便问:「这是怎么回事?」宫女说:「易牙,竖刁作乱,封锁了一切通路,甚么也运不进来了。」
齐桓公死在宫中六十七天无人理会。一天,有人从桓公门前经过,见地上蠕蠕爬着许多白色的蛆虫,才察觉国君已经死了。(注释7)


南氏生男

季桓公立遗嘱说:「王后若生一男孩,便是我的继承人。」
季桓公死后,康子继位。王后生了一个男孩,有人抱到朝廷上,辅佐康子的哀公说,还是派人去核实一下吧。一看,婴儿已被人杀死了。(注释8)


解张驾车

晋国与齐国打仗时候,晋王中了箭,喊叫「我受伤了!」为他驾车的解张说:「一开战,箭射穿了我的手和肘,我折断了箭继续驾车,左边的车轮已经染成了黑红色,我哪里敢说受伤?你忍着点吧国王!身披盔甲,手持武器,就是来死的,只是还没痛死,你就得忍着!」一边说着,一边用右手拼命击鼓,齐军大败。(注释9)
后人终于分不清,这是暴戾呢,还是勇敢;是壮烈呢还是凶残。


夫差复仇

越王句践杀死了夫差的父亲。
夫差派人站在院子里,他出去,他进来,都对他说:「夫差!你忘记越王杀了你的父亲吗?」他就回答:「不敢忘记!」
第三年,夫差就向越王报了仇。(注释10)
我们当为夫差骄傲,还是当为他和他的时代而悲哀呢?神州儿女啊,你们仇恨的毒钩来自哪里?伸向何方?黄帝子孙们,你们彼此仇恨还能多刻骨?还要到几时?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晋献公死后,大将里克接连杀了两个继位的公子。第三个公子继位后,对里克说:「如果没有你,我就做不了君王;可是你刚刚杀掉两个君王,要我做你的君王,不是太难了吗?」
里克回答说:「先前二君不被废掉,君王你怎能兴起?只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已经听到你的命令了。」说完就自杀了。(注释11)
为甚么一个罪恶昭昭的人却发出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一流传千古之声?哀哉!君臣皆以利为利,以害为害,却不以恶为恶。罪名不过是权力的工具罢了。人们不认识甚么是白,也就任不出甚么是黑了;上天的公义和神圣一旦消失,人间便不分善恶美丑,只论利害得失了。


一战而霸

晋文公训练了百姓两年,想用他们攻敌。狐偃(ㄧㄢˇ)说:「不行,百姓还不懂道义,不能安分」晋文公就广行道义,造福百姓,尔后起用。狐偃又说:「不行,百姓还不懂信用。」晋文公就履行承诺,上下诚实,不求谋利,交易公平,晋文公说:「现在行了吧?」狐偃说:「不行,百姓还不知礼仪,缺少恭敬。」晋文公就举行盛大阅兵,严定秩序,明辨是非。
这样,晋文公动员百姓,一次战争而称霸诸侯。这是施行道德教化的结果。(注释12)
道德是甚么?道德若不是来自上帝的公义,一定是来自人间的私欲。曾几何时,国人啊,你们竟然认为道德的阶级姓、相对性、功利性和工具性是不言而喻的真理!你们在彼时仇杀的同时,也杀死了道德的神圣,崇高和超越本质,你们用功利取代了公义,你们用道德服务于不道德,你们用良善去酿造罪恶。


一切为了称王称霸

仲孙对齐王说:「亲近有礼仪的国家,依靠稳定强固的国家,离间内部不团结的国家,灭亡昏暗动乱的国家,这就是称王称霸的策略。(注释13)


一切为了巩固政权

郑国两位公子,弟弟公孙楚语哥哥公孙黑,喜欢同一个女人。女人选择了公孙楚。公孙黑发怒,寻机杀死弟弟,反被弟弟所伤。
大夫们商量这件事,子太叔说:「为郑国打算,怎么有利就怎么办,有什么疑惑呢?一切都要为了巩固王室!」于是判年幼地位低的公孙楚有罪,放逐到远方。(注释14)


一切为了统治人民

子太叔执政,不忍严厉,实行宽大,结果盗贼滋生,聚集在芦苇塘里。子太叔后悔,就发兵攻打芦苇塘,将他们全杀了。
孔子说:「好啊!一宽大百姓就怠慢,一怠慢就严厉,一严厉百姓就残痛,一残痛就实施宽大。用宽大调济严厉,用严厉调济宽大,就好统治了。」(注释15)


诗书礼乐

戎夷派由余出使秦国,缪公向他展示华美的宫殿和珠宝。由余说:「这些成果,如果是叫鬼神完成的,则太劳动鬼神了;如果是叫人民完成的,也太劳苦人民了啊!」
缪公很惊讶,问道:「中国一向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尚且时有变乱,你们戎夷没有诗书礼乐法度,如何治理人民?」
由余笑着回答:「这正是中国变乱的原因啊!上古黄帝以身作则,仅能小治天下。后世君王,日渐骄淫,篡夺弒杀,却以苛刻的法度对付下民,下民怎能不怨恨上官?戎夷却不然,在上者淳朴,在下者忠信,整个国家就向一个身体,大治而不知所以治,这才是圣人之治啊!」
缪公找来内史说:「戎夷有圣人之治,是我国的祸害,怎么办呢?」
内史说:「戎王不曾听过中国的女乐,你不妨送给他一些女乐,败坏他的心志。」
戎王果然喜欢中国的女乐,渐渐沉溺在里面,缪公攻打戎夷,兼并了十二国,称霸西戎。(注释16)
卑劣啊,诗书礼乐之邦!卑劣啊,文明多么卑劣!


苏秦的智能

苏秦来到秦国,先后十次上呈一统天下的计策,秦惠王终不采纳。
苏秦憔悴归家,家人都看不起他,他连夜打开藏书,找出了一本姜太公讲谋略的《阴符》,日夜背咏揣摩,每次累了打瞌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直流到脚上。
一年后,苏秦来到赵国,说服了赵王解散与秦国的「连横」,与其它五国建立「合纵」,共同对付秦国。
苏秦当上了宰相,有兵车百辆,锦缎千匹,玉璧百双,黄金万镒。有一次路过家乡,家人请了乐师到三十里外迎接。苏秦说:「人生在世,对权位、功名、财富,怎么可以乎视呢!」(注释17)
智能是甚么?智能说服不了秦国灭六国,便说服六国抗秦国。真是有奶便是娘!只要表现自己是智能,只要为了功利贪婪心!
大道既隐,智能和诡诈的区别在哪里呢?


苏子的智能

东周要种水稻,西周不肯放水,苏子对东周君说:「请派我去西周请水。」
苏子到了西周,对西周君说:「您不放水,东周才高兴呢!他们现在都种麦子,不种别的庄稼了,你若想害他们,不如突然放水,淹了他们的麦子,等他们改种水稻时,您再断水。这样,东周就不能不听从您的命令了。」
西周君听了,就放了水。苏子同时得到了两国的酬金。若不敬天道上帝,人的智能要多卑鄙就可以多卑鄙。


夫人的智能

楚王得一美女,非常喜爱,夫人对美女说:「大王虽然爱您漂亮,却不怎么喜欢你的鼻子,再见大王的时候,最好用手掩住鼻子。」
后来楚王问夫人:「美女一见我就用手掩住鼻子,这是为甚么呢?」夫人说:「我知道,只是不便开口。」楚王说:「不管话多难听,你也要说出来。」夫人说:「女人不喜欢一个男人身上的气味时,就会这样。」
楚王下令割掉了美女的鼻子。(注释18)


吕不韦的智能

吕不韦原是赵国的一个商人,他看见秦王的一个儿子异人在赵国做人质,回家对父亲说:「种田能赚几倍的利益?」父亲说:「十倍吧」「做珠宝生意呢?」「百倍吧。」「拥立一个国家的君王,能赚多少倍?」「数不清。」吕不韦就说:「让我做这件事吧!」
吕不韦找到异人说:「你听从我的计策,就能回到秦国。」
吕不韦来到秦国,千方百计说通了膝下无子的正宫娘娘,接回异人,立为嫡子。
异人登上王位,吕不韦成了宰相。


非谋也

孟获逃亡到了卫国,宋国人要求交还,卫国不肯。石祁(ㄑㄧˊ)子说:「不行,保护孟获,对我国有甚么好处?得到一个人而失交一个国家,这不是一个好谋略(非谋也)。」
孟获被遣送回国,剁成肉酱,煮熟,腌了起来。(注释19)
不是「非道也」,乃是「非谋也」,好一句春秋说法!一句「非谋也」,将春秋的灵魂展露无遗了。


鸲蚌相争

赵国要进攻燕国,苏代对赵王说:「我看见一只河蚌正在晒太阳,鸲来啄它的肉来吃,河蚌就夹住了鸲的嘴。鸲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了!河蚌回答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有死鸲了。正当他们互相较劲的时候,一个渔夫过来,把它们双双捉了。」苏代接着说:「如果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精疲力尽,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不劳而获的渔翁了。请大王三思而行。」听了这番话赵王就不攻燕国了。(注释20)
当天道全然被智能取代,人间就不再有是非曲直,只有利害得失;人心就不向往公义,指向网功利。于是圣者为王败者为寇,只以成败论英雄。于是一统天下不择手段,总是政权贵,生命贱。于是一切的一切,都是功名利录的「敲门砖」,于是尔虞我诈,老谋深算成了中国人早熟的智能。


人鬼纠缠,病入膏肓

晋景公梦见一个大鬼,披散的长发拖到地上,垂胸跳跃着说:「你这不易的家伙,杀了我的子孙我的请求得到上帝的允许!」晋景公害怕,躲进内宫。大鬼毁了内室的门冲进来。
晋景公醒来,召见巫人。巫人说:「君王恐怕吃不到新收的麦子了。」
后来晋景公得了重病。医生说:「病不能治了,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砭石不能用,针刺够不着,药物的力量也达不到,不能治了。」
六月,新麦下来了,晋景公让人煮熟了,召来那巫人,杀了。晋景公正要进食,忽然肚子发胀,上厕所的时候,就跌死了。(注释21)
读到这里,不知怎么,就联想起了神州。


严斶独贵士

有一个敬畏天道的人叫严斶。春秋无道,他能做些甚么呢?
齐宣王接见严斶:「严斶过来!」
严斶说:「大王过来。」
左右百官气愤。严斶说:「严斶上前,是仰慕权势;大王下来,是亲近贤士。与其叫我仰慕权势,到不如大王亲近贤士为好。」
齐宣王气愤,说:「国君高贵还是士人高贵?」
严斶说:「士人高贵,君王不高贵。」
众臣说:「严斶无理!大王主宰千乘之国,万物齐备,天下折服。小小士人,一无所有,只能看守里巷。」
严斶说:「错了。等到亡国灭种的时候,在里巷看门,也轮不到你们了。大禹之时,诸侯万国和谐,为甚么?有到有德的缘故啊。谦卑虚己,礼贤下士,高扬道德,唯有尧、舜、禹、汤、周文王。无形无象者,是有形有象者的主宰;无端无绪者,是有端有绪者的根本。老子说;贵必已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
齐宣王说:「好啊!请收我为学生吧,与我同游共处,让你全家都来皇宫。」
严斶说:「生长在山里的玉石,经过雕琢,并非不宝贵,却失去了本来面目。是人生于鄙野,得了官禄,不是不宝贵,却是形神不全了。我情愿归家,迟些用餐,就像吃肉一样香甜;安然踱步,就像乘车一样舒服;远离罪恶,就比甚么都高贵;清静纯正,就比甚么都喜乐。听忠告的是您君王,发直言的是我严斶。话已说完,就让我慢慢踱步回老家吧。」拜谢而辞。(注释22)
**
**
**
**~
**~
**~

注释
??1.根据《左传》;参考《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春秋战国》。
??2.《论语˙微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3.《礼记˙礼运》:「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私其私,各子其子。」
??4.《左传˙桓公二年》。译文参考赖长扬,栾林译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5.《左传˙桓公五年,十五年/庄公二十五年》。
??6.《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7.译文参见郭良玉着《先秦宫廷秘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106–109 页。
??8.《左传˙哀公三年》。
??9.《左传˙成公二年》。
??10.《左传˙定公十四年》。
??11.《左传˙僖公九年/十年》。
??12.《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13.《左传˙闵公元年》。
??14.《左传˙昭公元年》。
??15.《左传˙昭公二十年》。
??16.《史记˙秦本纪第五》。
??17.《战国策˙秦策一》。
??18.《战国策˙楚策四》。
??19.《左传˙庄公十二年》。
??20.《战国策˙燕策二》。
??21.《左传˙成公十年》。
??22.《战国策˙齐策四》。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Processed in 0.017290 second(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