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二)

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

17:约书亚——百姓——摩西

圣经在这里将约书亚和摩西列于百姓之外。约书亚听见百姓呼喊的声音,摩西听见了约书亚议论的声音。这一节经文所记载的就是这三者之间的两重声音关系。

约书亚一听见百姓呼喊的声音,就对摩西说……这里用了“一……就……”的关联词,表明这是承接关系的复句。先是听见声音,听见声音的是约书亚,而声音的发出者是以色列百姓。其实应该是先有以色列百姓的声音,才有约书亚的听见。这里是承接关系的复句,表明了约书亚的听见也是后来的,乃至他对摩西的说话,更是后来的。而先有的则是以色列百姓呼喊的声音,若没有这声音,约书亚就无从听见,更不会有对摩西说这样的情形出现。这承接关系的复句,是表明一个先后的次序问题,“一”后面的是先有的,再有“一”前面的,最后才是“就”后面的。这就表明了首先出现的是百姓的声音,才有约书亚的听见,乃至约书亚对摩西所说的话。

以色列百姓的声音,是他们敬拜金牛犊,坐下吃喝,起来玩耍的声音,由于人数众多,直接影响到了西乃山上——传上去的。声音的传播是非常厉害的,又由于人数众多,更是如强烈震荡一般的。在山脚下的约书亚听见了这声音,是自然听见的!如此强烈的声音,别说山脚下的约书亚,恐怕摩西在下山的过程中处于半山腰的位置上就已经听得一清二楚了!当然神是不用听见也已知道了,那是神的全知,不一定是听见的!但摩西的听见却有两个渠道,首先他是先从神那里得知以色列人拜偶像的事情,这是他从神那里听见的信息;其次是他在归途中听见以色列百姓营中的声音。而约书亚则是确确实实地听见了以色列百姓营中的声音了!笑话!六十多万人呼喊,声势如此浩大,约书亚本身所处的位置又不是太远,那要是还听不见才怪呢!除非他是聋子!

约书亚听见百姓的声音,并不知道他们在拜偶像,以为是有争战的事情发生了,便对摩西说:“在营里有争战的声音。”这里让我们看见约书亚所承受职分的来源。约书亚是一个争战者,他对争战的敏感超过当时代所有的人,所以当他听见以色列营里的极大喧哗声时,并没有想到以色列人在拜偶像,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有争战的事情发生了!从这里,我们明显看出约书亚的好战,那是他天性中的,也是他后来成为以色列人领军者的前提,或者说这是他已经隐约表现了他的领军风度。

这里让我们看见的主要人物不是摩西,自然更不会是以色列百姓了!这里让我们看见的,主要是约书亚的记载。他对声音的敏感,直接确定了他的战斗精神,引发了他要成为以色列人战斗的先锋人物这一历史事实!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

18:摩西论声音

由于约书亚对于所听见声音的好奇,将圣经的信息引到了以色列百姓的声音一事上面。摩西就这声音发表言论,表明这不是人打仗的声音,因为没有胜败的情绪波动,并且摩西表明他所听见的声音,乃是人格唱的声音。

摩西直接就约书亚所提出的声音发表言论,没有任何的多余话语。

他首先所说的是这声音所表达的意思,从反面来否决约书亚的论调。他否决了这是人打胜仗的声音,圣经没有说明摩西否决的原因,或许这里面没有那种打胜仗后的欢呼喜悦之情。就这声音而言,我们看见摩西的耳朵之灵敏非同寻常,他能够从声音中去否决约书亚所得出的结论,因为约书亚只是就声音发表言论。而没有从声波发表观点,或许约书亚就没有这个概念,但摩西似乎对此深有研究,他一听便知这声音中不包含胜仗后的喜悦。同时,摩西又做了另一个否决,就是这也不是人打败仗的声音,或许这是因为声音里不包含败仗后的屈辱与哀叹。这里让我们看出摩西和约书亚对声音的分辨是有何等的差距了!约书亚一听见闹哄的声音首先觉得这是打仗,因为他是战士!而摩西却能够从声音分辨这不是打仗,因为他是耶和华的仆人。

摩西从正面表达自己对这声音的看法,首先描述的乃是这是他所听见的,这也就是说,摩西所分辨的声音,乃是根据他所听见的,而不是根据声音的本身,因为对于声音的感官,人往往会有错觉,但摩西所听见的却不同,,因为摩西所听见的不单是以色列百姓那里的声音信息波动,他更是听见了耶和华的话,听见了神所告诉他的事情,就是关于这些百姓此时的作为,乃是在歌唱中,是在得罪神的事件中,是在敬拜金牛犊的情况中。当摩西面对约书亚的话,乃至以色列百姓所传递出来的声波,他没有受干扰,甚至没有自己的看法,只是说到他听见的乃是人歌唱的声音,因为这是神告诉他的。

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常常会欺骗我们,但我们的神却永远不会欺骗我们!不要受环境的影响与干扰,要接受神在我们内心深处对我们的引导!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

19:摩西实地所见及其反应(一)

这里开始记载摩西下山后的一系列举动。首先是“挨近营前”,接着是两个“看见”,分别是“看见牛犊”和“看见人跳舞”,摩西的反应是“发烈怒”,所发烈怒的实际行动便是“把两块版扔在山下摔碎了”……

摩西下山以后实地的第一举动,就是“挨近营前”。如果没有这一举动,后面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所以这一举动是起到一个引导指向的作用,将摩西的行动开端说了出来。如果没有挨近营前,就不会确实地知道以色列人的罪恶,如此就容易让摩西几人进入自欺状态,甚至不接受神的启示信息。而一旦有了挨近营前这一实际举动,摩西他们才能更实际地看见以色列人的光景,才能更好地发现以色列人的问题,并且加以纠正。我们常常会犯一个错误,尤其在这个时代中,教会喜欢将神的仆人与信徒隔开。包括吃饭、讲道之间的空余时间等等。圣经的记载却是让我们看见神要来就近每一个人,不仅是摩西,还是耶稣基督,都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生命现象,他们就近伤心的人,就近每一个听道的人,就近每一个需要医治的人,就近每一个心灵痛悔的人,就近每一个在撒但权下受压制的人……耶稣基督还更是与税吏与罪人一同吃饭,与法利赛人却分开……摩西挨近营前,也是说明他的就近人群,不以自己在山上有的荣耀而独特化,不以自己与神同在的经历而产生优越感,这是非常宝贵的!

因为他的就近坛前,所以他才能有了看见!他首先看见的是金牛犊。作为神的仆人,他既已听神说到以色列人的罪恶,就自然要从实际查证罪恶开始,所以他一挨近营前,首先就看见牛犊!这是这些以色列人得罪神的根本,就是牛犊,也就是代替神的偶像。这里看见牛犊的不再是那群无知的以色列百姓,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如果还是那群以色列百姓,他们又会集体下拜等等,然而这里不是以色列百姓看见牛犊,而是神的仆人兼朋友摩西看见了牛犊,然而这里不是以色列百姓看见牛犊,而是神的仆人兼朋友摩西看见了牛犊,这就不同于百姓看见牛犊的情况了!他们之间的不同,不仅在于摩西与神的关系是以色列其余百姓无法达到的,也在于他们对牛犊的反应绝对是会大大的不同!可不是吗?!……

摩西不仅看见了牛犊,就是以色列人所敬拜的偶像,惹神发怒的根源,又看见了人跳舞。这里的跳舞不再类似于以色列百姓过红海后米利暗带领一群妇女所跳的舞蹈——赞美欢呼的舞蹈,这里的舞蹈已经是以色列百姓自我情绪的喷发,无法制止的情绪波动导致的身体举动。在摩西的眼里,这样的舞蹈出现,而且是出现在以色列人中,又是出现在金牛犊之前,这简直是在刺激神的仆人摩西的信仰直觉,所以……

摩西发怒了!而且是发烈怒!圣经关于摩西的品格记载并不是很多,但却有说他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民数记12:3),所以让一个极其谦和,甚至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的摩西发烈怒,肯定是遇到了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了!如果不是太严重,为人极其谦和的摩西,是不会随便发怒的,更不用说发烈怒了!而这不仅从神那里听见的信息,又是从亲眼所见的以色列百姓的实际举动所说明的信息,都在让摩西这位为人极其谦和的人进入烈怒的情绪中,这一切若只是是一块块忿怒的小石子,一块两块那倒还可以压住;但这里让我们看见摩西只看见了两种情况,他就发了烈怒,可见这些惹动摩西发怒的并不是一般的小石子,而是极其大的大石子,或者说是大石块,叠在一起,一定会爆发!摩西爆发了!他发了烈怒!此时的表现不再是为人极其谦和了,而是对人极其忿怒,这种忿怒摩西本身都无法压抑,便一触即发!

摩西发烈怒的行动,是将两块版扔在山下摔碎了!这有点奇怪,摩西发怒的对象本来是以色列百姓,而他的怒气却发到了神给他的版上,这似乎有点不可理喻!但摩西如此行,似乎在表明他对以色列人的绝望。要知道神所给他的版上面可是神的律法记载,他居然将这版扔在山下摔碎了,那岂不是说他将神的律法给毁了?在以色列人中,律法的信息没了?摩西在山上的这段时间都白呆了?这一举动有两个动词表现,一是“扔”,一是“摔”。扔在山下只是一个普通的行动,而摔碎了则是这个行动具有破坏性的说明。两个动词同时出现,说明摩西的怒气已经爆发至需要毁灭东西的层面了!可见摩西当时的情绪是何等的激动!可见摩西当时的情绪是何等的强烈!可见摩西当时的怒气是何等的大!实在不愧用了“烈怒”这个词了!其实摩西将版摔碎,也是合理的,因为以色列人拜金牛犊的举动,已经说明他们否决了对神的信仰,所以神的律法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也是没有效应了!不属于一个国家的人,那个国家的律法对他当然是无效的了!所以摩西在以色列人面前将神的法版摔碎,以表明他们敬拜金牛犊的举动让他们失去了神子民的权利,不再拥有神百姓的职责,不再需要神的律法成为他们的约束……人若还没有走上主耶稣基督之十字架的道路,就不要与他们讨论信仰中的律法与真理,因为他们无法正常的接受!

摩西一系列的举动,虽说是极其负面的情绪引发,但他的负面情绪,是为了让以色列百姓的情绪正面化,所以他值得这样付出负面情绪,这就是神的仆人!“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哥林多前书11:29)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

20:摩西实地所见及其反应(二)

摩西看见牛犊,看见人跳舞这两件事情之后,他的反应不仅限于发烈怒和把两块版扔在山下摔碎了这两样,还有这里所记载的又将牛犊,就是以色列人让摩西的哥哥亚纶所铸的牛犊用火焚烧,磨得粉碎,将所磨成的碎屑撒在水面上,叫以色列人喝。

这里所记载摩西的一切举动,都是在他看见以色列人在牛犊周围跳舞后的反应。不过这里的反应是直接针对了牛犊,而不是如上面所说,去对法版进行毁灭。

摩西在牛犊身上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火焚烧。由于所制作的是金牛犊,是用金子所作,所以这里没有记载用其它方法将牛犊毁灭。这不但是因为其它方法无法将其毁灭,还因为只有这种方法能够将其彻底毁灭。这里让我们看见要焚烧的牛犊是“他们所铸的”,就是以色列人的工作结晶。这是让我们知道以色列人费了许久所制作的牛犊,根本经不起火烧!尽管是用金子所制作,但在火的焚烧中,仍然会被毁灭。这是让我们看见火的功用,要销毁一切偶像,要销毁一切人手所制作的神,这更是表明人手所制作的神,在火的焚烧中•根本无法持续它们的威严性,即便用金子所制作的也是如此,经不起火烧!

在经过火的焚烧后,摩西继续对金牛犊——此时不应该再称之为牛犊了,因为牛犊已经被焚毁了!摩西继续对被火熔去的金子加以破坏——磨得粉碎。将金牛犊的焚烧只是开始,这里让我们看见了继续,就是更彻底的破坏。金牛犊被焚烧后没有重新打造,因为已经作为偶像出现过,摩西不愿意让这些曾经成为偶像的金子在以色列人中间继续存在,更不愿意这些金子继续在以色列人中成为交易品,于是便对这些金子继续加以破坏,乃是强烈的破坏,就是磨得粉碎。磨得粉碎是要表明摩西对偶像的灭除决心,使之不能够再重新出现,并且使之被彻底粉碎。对待偶像,就应该彻底粉碎!不要定睛在其制作做工与制作花费上,否则就会产生不忍的情绪,甚至会陷入另一个偶像崇拜的光景中。摩西为免以色列人拜金主义的出现,就预先将这些看似尊贵的金子火焚后继续加以破坏,将这些被火焚烧后的金子彻底磨碎。我们对待偶像的态度,不仅应该是将其破坏,而且要将其毁灭,这就是火焚后的磨碎带给我们的信息。

这里继续说到摩西对偶像的破坏,不仅将牛犊用火焚烧,不仅将被焚烧后的金块磨得粉碎,这里又让我们看见这被磨碎的金屑被摩西撒在水面上。这一举动说明摩西并不看重这些金子,甚至这里表明的是他对这些金子的厌恶情绪。曾经成为偶像的金子,在摩西看来就是邪恶的!因为这些曾经成为偶像的金子,乃是神的子民所制作,是神的百姓堕落的象征,摩西不允许这些存在以色列百姓中,甚至不惜如此大的代价,进行消毁,将这些被焚毁的牛犊所磨毁的金屑撒在水面上。金子撒在水面上,是会下沉的,但这里只记载了摩西将金子撒在水面上,没有说明金屑是否下沉,这是让我们看见摩西并没有看重金屑的结局,只是将金屑的情况描述一下,让我们注重摩西的举动,而轻视金屑的结局。

将金屑撒在水面上,是要让以色列百姓去喝,这一举动叫自食其果。以色列百姓本来的富有,因着金牛犊就毁了!让以色列人去喝,是要让以色列人难堪,让他们尝尝他们自己罪恶的结晶。罪恶的后果是可怕的,自食其果是真实的,摩西这一举动是要警戒以色列百姓,因为他们一直持续在犯罪中,一直没有完全摆脱罪恶的操控,这不仅是他们的不愿意,也是他们的敌对情绪。

又是一件惹神发怒的事情!以色列人不断地惹动神的愤怒。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无知,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神,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罪恶的结局,并不是因为他们对曾经经历过的神的否定,而是他们自我情绪的迸发,是他们受魔鬼在情绪中搅扰的结局,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抵挡魔鬼,不懂得拒绝魔鬼,不懂得进行属灵的争战。

神发怒了!摩西也发怒了!这事可闹大了……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

21:摩西对亚伦的指责

圣经在这里让我们看见摩西对亚伦的指责,这似乎是摩西与亚伦之间第一次的分歧。摩西为了神、为了真理,他抵挡自己的同工,因为亚伦将以色列人陷在嘴里。

摩西对亚伦所说的,首先是询问式的语气问道以色列百姓究竟向亚伦做了什么事情。摩西称以色列百姓为“这百姓”,表明在摩西和亚伦之间,以色列百姓都是属于本地本位的百姓,与自己有着非比寻常的本质关系。也就是说,“这百姓”三个字,是将以色列百姓与摩西、亚伦的关系拉得非常亲近,他们本来就是一家人,就是一起的。摩西对亚伦所说的,首先是询问这百姓对亚伦所做的。“这百姓向你做了什么?……”这句话不仅是对亚伦的指责,也是对亚伦的关心。这句话同时也在表明一个信息,就是以色列百姓有着将方向面向亚伦的属灵危机。神的百姓,本来应该面向神自己,而摩西却看出以色列百姓此时已经不再面向神,而是已经开始面相人了!这就是他们危机的开始,也是亚伦的属灵危机的开始。这百姓所做的,不再完全面向神,而是面向亚伦,这说明他们已经在考虑人的感受,而无法完全活在神的面前。以色列百姓,既是被称为神的子民,就应当知道自己是属于神的,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神的面前,自己所要面向的也是神自己,这样他们才配被称为以色列百姓,才配被称为神的选民。摩西对亚伦的询问信息中,提及以色列百姓向亚伦做了什么。这表明以色列百姓已经从神的百姓降格为亚伦的百姓了!由于以色列百姓面对的是亚伦,面向的也是亚伦,所以他们所注重的便成了“做了什么”,也就是行为上的事情。亚伯拉罕信神,神就以此为他的义,而在以色列百姓中间,所看见的不再是信心的存在,而是行为的“做了什么”,这就表明他们属灵生命的丢失,对属灵的生命已经完全丢弃,这是他们的悲哀象征

摩西再说到以色列百姓对亚伦做了什么的时候,是一种询问的口吻;而在说到亚伦对以色列百姓的所做时,却是一种气愤的口吻:“……你竟使他们陷在大罪里。”这是一种对罪恶的指责,是毫不留情地指责,即便所指责的对象是自己的哥哥,哪怕所指责的对象是神所配搭给自己的同工,就算所指责的对象与自己关系匪浅,但为了他们真正的好处,为了他们生命的好处,摩西仍然毫不留情!这就是神的仆人!这就是与神同在四十天的人,他所拥有的,不是面向人的情面观点,而是面向神的真理标准。摩西的话,不仅在指责亚伦把以色列人陷在罪里一事,同时也在把以色列人全体都圈在了罪里,而且指明他们所犯的是大罪。摩西以神的仆人的形象出现,以真理的代言人的形象出现,以先知的形象出现,对待罪恶毫不留情,因为他知道神恨恶罪恶,尤其是拜偶像一事,更是恶中之恶!摩西称此为大罪,是因为他感受到神的心!神差点为了这一点将整个以色列民族灭族,可想而知了!但以色列百姓却是没有一点自觉性,这让摩西不得不气愤,狠狠地向亚伦发出严厉地指责!

摩西对亚伦的指责信息,表明摩西先知的职分。神所赋予的职分,是要他活在神的面前,为神而兴起,做真理的代言人,对罪恶坚决抵触。这与亚伦有着鲜明的对比,虽然是两兄弟,虽然是同工,但一个活在神面前,充满了真理的荣光;另一个活在人面前,迷失了自己,成为人的情绪引导者,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

22:亚伦的推托(一)

当摩西奉神的旨意对亚伦的作为进行强烈指责的时候,亚伦以他卓越的口才开始为自己辩解,将这件事情的责任推到他人身上。在推托的信息中,他首先建立自己与摩西的关系,想将关系拉近,以称呼摩西为“我主”来表明自己与摩西的关系,随后跟着的便是对百姓的控告,说明这些百姓专于作恶的本性,又以摩西知道这一情况既表明了这种情况是百姓的作为,又恭维了摩西对一切事情的统知现象……

亚伦的推托词中,首先是一个祈求,以仆人的姿态求摩西这位主人不要动怒。亚伦称呼摩西为我主,本是合情合理的,因为神曾经对摩西说过,亚伦要做摩西的口,摩西要做亚伦的神,就这层关系而言,亚伦称呼摩西为我主,是相当正常的现象。他不仅称呼摩西为我主,还以仆人的姿态向摩西提出祈求,以祈求的语气说话,这更是表现出他的谦卑状态。他向摩西所求的,是求摩西不要动怒,似乎他已经感觉到摩西的怒气了!摩西发了烈怒,这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他来求摩西不要发烈怒,似乎是要表明自己的属灵,表明自己不怎么会发怒,但摩西却发了烈怒,他还来求摩西不要发怒似的。这样既可以把目标转移,又可以表现出自己的忍耐力比摩西要好,如此一举两得的话,亚伦真是能够说得出口!

亚伦接下来说到的是这百姓专于作恶的特性,以此来转移摩西发怒的目标,让摩西把这一举动的注意力统统转移到以色列百姓身上去,以撇清自己的罪恶。但是在这里,他所表明的信息,不仅显明了他的推托罪恶这一明显问题,也显明了他对以色列百姓根本没有爱,他根本不配作以色列人的引领者!这是与摩西之间强烈的对比,摩西是为以色列百姓的代求者,而亚伦却是以色列百姓的控告者,所幸以色列百姓没有交给亚伦,而是交给了摩西,否则这群百姓早已在罪中灭亡了!亚伦不仅经不起耸动而为以色列百姓制造偶像(这可是祭司的杰作,而非外邦人的杰作!),还在神的仆人的指责中将责任推掉,所推的对象正是以色列百姓,这明显不是爱以色列百姓的举动,而是爱自己的举动。这种强烈的控告词,亏他说得出口!

亚伦继续发挥他的推托口才,论及摩西的知情。这是以恭维摩西对一切事情的知情性为方式,来表达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被动。但亚伦却不知道,神的仆人并不需要人的恭维,因为神的仆人是活在神的面前,不是活在人的面前。他既然能够了解摩西知道以色列百姓的性情,他也应该了解摩西对这里所发生一切事情的知情,所以他此时的举动真是有点像亚当夏娃躲在伊甸园里的情形,躲避耶和华神的面,并且彼此推托自己的罪恶,将更大的罪显明出来。但爱却是将一切的罪遮盖的,而不是将罪恶显明出来,亚伦却是为了自己,而失去了对以色列百姓的爱!

亚伦的推托词中,我们首先看见的,是他的祈求与推卸。这里不仅显明了他的恐惧感——“求我主不要发怒”;也显明了他的责任感——“这百姓专于作恶”;更是显明了他的心虚感——“是你所知道的”……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

23:亚伦的推托(二)

亚伦继续发表他的推托演义。

我们在这里看见亚伦所说的,是转述百姓对他所说的话,以“他们”为主。亚伦本身虽然并不是想表达自己是以以色列百姓为主这个信息,但所传递的信息却在说明了这一现象。可不是吗?接着前面提到的信息,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感受,接下来就直接说到“他们对我说……”,这不就是在表明他们所说的话对自己的影响过于神的律法了吗?

在亚伦推托的词句中,亚伦提到百姓们的话,是他们要求“你为我们作神像……”,这是说明百姓们要求亚伦为他们作偶像,也就是在隐约表明百姓们要求亚伦为他们工作,一切都要为他们,以他们为主就在这样的继续中!百姓要求亚伦为他们作神像,这首先表明百姓们要求亚伦所作的事情要为他们而作,也就是要亚伦以他们为主。这是一种信仰的剥夺,将亚伦的信仰从神那里迁移到人的身上,这是极其得罪神的!而更加可怕的是,以色列百姓所要求亚伦为他们作的,并不是讨神喜悦的某件事情,而是要亚伦为他们作神像!这可是偶像的一种哦!摩西才向以色列百姓颁布神的律例诫命不久,才提到不可作神像、不可拜偶像等等一系列的律法教训,他们也曾经表达自己的心愿,说明自己愿意遵行,没想到过不久他们就立刻背弃违约。但更可恶的是他们要求神的祭司为他们制作神像,这不仅是他们自己违背神的约,也直接将罪恶引向神的祭司。但可怕的是身为神的祭司的亚伦,并没有拦阻以色列百姓的恶行,又不仅促动这件罪恶的运行,更是在事后遭责备的时候将罪责推给以色列百姓,还说到以色列百姓要求自己为他们作神像,好像自己作神像这件事情并不是自己的错,而是被逼无奈。而我们也可以在此看见身为神的大祭司的亚伦一旦堕落到成为人的祭司的时候,他的生命降格到了何等的地步!

亚伦转述以色列百姓所说的,要求亚伦为他们作神像的目的,是“可以在我们前面引路”。这是道路问题的表明。这里让我们看见金牛犊的罪恶是道路方面的,其错误程度超越了真理的错谬。以色列百姓以要求亚伦制作的神像来作为他们面前的引路者,当他们说这话的时候,神像还未出现,这就表明了在此之前,他们没有引路者!这一句话就等于否决了出埃及一直到进入旷野这段时间、这段路程上神对他们的引导。虽然他们此时所说的,要求制作的神像为他们指引的道路,是“我们前面”的,并不包括他们曾经走过的路,但这也在等于他们否决自己曾经走过的路上有神的带领,等于否决了神曾经的引导。在当今的教会中,也不乏有这类以色列百姓出现,要求祭司为他们做事,成就偶像的工程,使人的工程成为信仰的引路者,这是极其可怕的属灵现象!关乎道路的问题,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因为道路问题是超越真理问题存在的,出不得半点偏差,否则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直接将人印象灭亡!“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马太福音7:13—14)

亚伦在摩西面前提及以色列人对亚伦所说的,关于以色列人的引路者的问题,让我们看见不拘是以色列百姓,还是亚伦本身,都有一个根本性错误,就是认为带领以色列百姓出埃及地的是摩西,可不就是如此吗?以色列百姓的话让我们看得非常清楚了!“……因为领我们出埃及地的那个摩西……”这样明目张胆地坚持人的引导,这样明目张胆地否决神的带领,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这群以色列百姓!正是因为他们认定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是摩西,才使得他们对自己的道路没有信心,没有保障,那当然是合情合理的!但他们认为领他们出埃及地的是摩西这件事情本身却是非常不合理的!或者说得更准确一点,他们声称领他们出埃及地的是摩西这句话本身是非常不合理的!不管他们所声称的、所说的,是否是他们真实的想法,但可以肯定的就是那都是错误的!摩西本身在道路的引导中确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引导者的职分,只能说是开路性的职分。

而正是由于以色列百姓认为是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所以他们看不见摩西下山才会慌了手脚,不知道摩西遭遇了什么事情。这虽然是在体现他们对摩西的关注关爱的关切之情,但不可否认他们并不确信神对摩西的看顾保守,甚至他们可能会认为摩西是因为与神同在才可能导致“我们不知道他遭了什么事”中的“什么事”的发生。这不仅是对神带领以色列百姓一事没有认识、没有信心,甚至还带着咒诅性的表明摩西不知道怎么了。所以在这里显明的,是以色列人的无知过于他们对摩西的关爱。因为爱,应该将神摆在首位,他们并没有爱神,所以他们对摩西的爱也是有问题的,甚至是错误的!若爱神,就应该信神为先,没有信心的爱不是爱,因为爱是“凡事相信”。

亚伦对百姓的话似乎记得非常清楚,但可惜的是他不该在这种时候这种情况下说出来!这不仅显明他的不负责任,也显明他的居心叵测!可怜的以色列民!可怕的大祭司亚伦!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

24:亚伦的推托(三)

圣经继续记载亚伦推托的言论。

这里承接上一节经文所述,记载到亚伦自己对以色列百姓的回答话语,以“我对他们说”开始,与前一节经文彼此相呼应。在亚伦所提出的话语中,他并没有多说自己的言论,只是简单的说了自己的一句话:“凡有金环的可以摘下来。”然后就提及以色列百姓的行动,说到他们对自己的服从,以及谎称自己的所做,乃至偶像的出现。

亚伦的这一番话语,这里所记载的,首先是将自己罪责缩小化的言论——我对他们说:“凡有金环的可以摘下来。”这里的“我对他们说”表明了他自己确实说了话,他没有撒谎;而所说的话,也基本不差,但却不像原话那样暧昧,似乎要表达什么。这句话本身和原话意思完全一样,但表达风格却将自己的罪责降低了,用“凡有金环的可以摘下来”代替了“你们去摘下你们妻子、儿女耳上的金环”,将“拿来给我”彻底隐藏了!这“你们去摘下你们妻子、儿女耳上的金环”所显明的是霸道精神,不用管妻子、儿女的感受;而“凡有金环的可以摘下来”确实在表明让以色列百姓自己选择,表明给了他们主动的权柄,似乎是每一个人自愿的。

可不就是这个意思?!亚伦接下来所说的话,正是表明以色列百姓如此的拿出金环来是出于自愿:“他们就给了我……”这似乎在表明以色列人对亚伦的慷慨,稍稍满足了一点亚伦的虚荣心,说明他是何等的有人缘,一句话就可以让大家有如此积极的奉献!他似乎忘记了此时是在接受摩西对他乃至以色列百姓罪恶的指责,这样的举动言论不仅与他无益,反而是在表明他的罪责,增添他的罪责。

关于自己的行动,亚伦只说到一点,就是“我把金环扔在火中”,失去了“铸”的过程与“雕刻”的制作,这明显与事实不符。或许他认为神都已经知道了,他不必要再说;或许他认为自己可以将那件事缩小点来说,也未可知;或许他想借此来隐藏自己的大罪,只承认自己的小罪,免得将更大的罪恶后果负担上(这种情况笔者也曾有过,而且有过两次,看《我的蒙恩见证》即知,对此深有体会。)等等。

亚伦只说到自己将金环扔在火中,牛犊就自行出来了!这是表明自己并没有要铸成牛犊,只是将金环往火里扔,由金环自行发展,然后就发展成“这牛犊便出来了”。这不仅是对自己罪责的隐匿,同时也是在将罪责推给自然现象,甚至可以说,他是在将罪责推给掌管自然现象的神,是神没有出来干涉,是神设立了这种情况,事情就如此发生了,亚伦自己无法也无力改变什么!

好一番推脱的言辞!虽然没有否定自己的罪责,但却又同时将罪责平摊了!平摊给以色列百姓、平坦给神,说明自己的罪责只占了一小部分而已。这就是人性——责任感与罪恶感的融合结晶!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

25:摩西的所见

圣经这里让我们看见摩西的所见,就是见百姓放肆。圣经对此有一个说明,是关乎亚伦的——亚伦纵容他们,使他们在仇敌中间被讥刺。

摩西见百姓放肆,这是说明摩西的属灵性格,使他能够看透万事。他所看见的,并不是一种物质,而是一种光景,也就是某些事情带出来的一种光景。他所看见的,已经不属于表面现象的层面,而是看见人性格中的弱点,那就是以色列百姓放肆的性格。虽然有明显的根据让摩西参考,但能够一眼看出,却不是很容易,摩西看到了!他所见的,是百姓普遍的性格说明,其间当然并不包括诸如约书亚之类的敬畏神的人,他们是不会陷入其中的。

圣经对摩西见百姓放肆有一个补充性说明,是关乎亚伦的。亚伦纵容他们,就是纵容以色列人,所纵容的对象,不用多说了!所纵容的事件,就是这桩金牛犊的恶行,身为神的祭司,不仅不对这种大恶进行拦阻,反而参与其中,真是不知道怎么说他了!由于亚伦的纵容,导致以色列百姓恶事得以进行;而这恶事的结果,就是使这些以色列百姓在仇敌中被讥刺。以色列百姓被讥刺,是因为他们本身的罪恶,而所讥刺他们的,是仇敌,不仅是以色列百姓的仇敌,也是神的仇敌!所以这尽管是这些糊涂的以色列百姓似乎不愿意管的事情,但却是神所极其厌恶的事情!即便以色列百姓没有这个觉悟,神就亲自前来干预,借着摩西,他要施行杀戮大计……

摩西的所见,虽然在人的眼中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在神的眼中却是大恶!是非常邪恶的罪恶!这不仅是关乎神的事情,也牵涉了以色列百姓的仇敌的事情,所以这是大恶,只不过那群以色列百姓无知,不知道而已!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

26:摩西的呼吁

圣经在这里记载到当摩西看见以色列百姓放肆的反应,他就站在营门中,呼吁属耶和华的人到他那里,结果利未的子孙都到他那里聚集。

摩西站在营门中,这是让我们看见摩西的位置,表明了他所拥有的属灵权柄。这是承接上面一节经文所述,是摩西在看见以色列百姓的放肆后的举动。摩西站在营门中,这“站”是地位问题的说明,也是立场问题的说明。摩西站在营门中,表明他是一个阵营,这个阵营是要成为耶和华的阵营,因为他是神的仆人,是神的朋友,是神所设立的。圣经让我们看见摩西所站的是营门中的位置,表明他此时要为耶和华的阵营守门,凡要进入这个阵营的人,都要从摩西眼前经过,经过摩西的视觉观察。这一“站”是具有属灵权柄的举动,是表明摩西本身在耶和华神的这一方的说明。

摩西站在营门中有一个宣告:“凡属耶和华的,都要到我这里来。”这个宣告首先表明摩西自己本身就是属于耶和华这一方,只有自己本身属于耶和华,才能代表耶和华呼吁属于耶和华得人到他那里。这个信息又表明他以自己的位置为中心,强烈表明他是属神这一边的中心。以“我”为标准的“这里”,要属于耶和华的以色列百姓靠近“来”,是表明他为主体,他为主要核心。这并不是他自高自大地自认为是神百姓的核心,而是因为他是神的仆人,因为他确实肩负着神仆人的使命与托付,要领以色列百姓出埃及进迦南地的引领者。凡属耶和华的要到他那里去,这是一个强调,对阵营的强调。他没有勉强所有人靠近他,只是宣告属耶和华的人到他那里。这里是表明一个真理,对于神的百姓,要按照神的要求来分别为圣,不能与其他人融合,必须分别为圣,因为他们是属于圣洁的神!

摩西的一个呼吁,引出了以色列的一族后裔——利未的子孙。雅各有十二个儿子,在雅各的这十二个儿子之中,利未的后裔人数是最少的,从民数记中所记载的两次数点百姓的事件中可以看出。也就是说,以色列民中,在此时摩西的呼吁中,愿意表明自己是属于耶和华的人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利未的子孙,人数最少,这时却是最有勇气的。不知道亚伦此时是否也在其中,圣经没有说明。如果在其中,那是非常可笑的情况,是亚伦制作的金牛犊,亚伦本身却是站在耶和华这一边的,对亚伦本身而言,他的尴尬性就非常明显了!圣经在这里所说,是利未的子孙都到摩西那里聚集,这里似乎表明此时利未的后裔中的所有人,都出来了,都到了营门中,都到了摩西那里。既然是“都”,那就是所有人,亚伦既然也是利未人,那他此时也应在其中。这里又让我们看见亚伦的一个生命特性,是不怕尴尬。尽管他制作了金牛犊,导致以色列人罪恶的持续进行,但他立场还是非常的坚定,自己还是认定自己是属于耶和华的,还是神的仆人。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制作了金牛犊导致以色列百姓犯罪而将自己的属灵地位丢失,仍然持守自己属灵的权柄与地位不肯放弃,这是亚伦的智慧。

利未人在摩西的呼吁中鹤立鸡群,成为神荣耀的见证。虽然以色列百姓都沉迷在偶像的崇拜与罪恶的刑罚中没有反应,但利未人却反应神速,这或许只能说明他们一直都是这样的立场,一直都在准备着表明自己与神的关系吧!

TOP

Processed in 0.015047 second(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