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二)

出埃及记第二十九章

28:平安祭中的举祭

圣经在这里给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亚伦和他儿子们能够从以色列人中得他们所得的分,就连亚伦的子孙,也要如此承受举祭,因为这里提到的一个时间概念,准确地说是一个超时间的概念——“永远”。圣经再次在这里强调说明这是举祭。圣经又让我们看见举祭的出处,乃是从以色列人的平安祭中作为献给耶和华的举祭。

这一节经文提到了两种祭,一种为举祭,作为主线描述,另一种是平安祭,作为举祭的辅助形式记载。

圣经首先让我们看见的信息,其实是承接前面一节经文的最后一句描述的,也就是前面所说分别为圣的,承接到这节经文里来,做了亚伦和他子孙从以色列人中所得的分。这里所提及的不再是亚伦和他儿子,而是更加延及到亚伦的子孙中。这就是祭司职分的生命传承,乃是生命生生命的传承。这分是从以色列人中所得的,表明他们的产业其实是以色列中的一部分,不过并不是他们自己的,而是出自以色列各支派的百姓。这里提到了一个无限制的时限,是永远,表明这是要存留到永恒的,或者说这分是永恒的。

经文接着让我们看见,这祭归于亚伦和他子孙,因为这祭是举祭。这个原因是有所说明的,“举”这一动作是手上的劳力,表明他们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并不是白吃白拿,而是以手付出了劳动,所以他们应当得到食物。

这里后面给我们看见的信息却是转到了另一种祭上——平安祭。圣经给我们看见的是举祭是从平安祭中出来的,而且平安祭就是以色列人的祭。平安祭的信息,从利未记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那是酬恩祭,表明感恩的祭,而这里所说举祭是从平安祭中而出,明显是要告诉我们能力的来源是出于感恩,并且因感恩而得到的平安。但这里有另一个提示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必须是在以色列人中,那是生命的信息,如果不出于以色列,所表明的是非以色列的生命,那他们即便献了再多的祭,也是不会蒙悦纳的!

圣经最后提示到这是作为献给耶和华的举祭。这举祭是“作为”的献出,“作为”和“是”有很大的差别,其差别在于“作为”所表明的是替代品,而“是”所表明的是原装品。这就表明这献给耶和华的举祭,并非原来的,也就是神所要的,而是后来替代的,表明这是神给予的怜悯。如果按照神所要的,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满足神的心意,因为神本来的心意是要亚当夏娃不可以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但他们已经迟了,整体就败坏了,全人类都在罪中了,没有一人能够解脱!所以这里没有用“是”,因为用不起这个字,也就只能用“作为”了!

这平安祭中的举祭,是要让我们知道神对人力量的了解。这里将举祭安在平安祭中,是要表明所有的祭都有其共同点,虽然祭的种类不少,但共同点也是不少的!

TOP

出埃及记第二十九章

29:亚伦的圣衣的功用

这一节经文让我们看见了亚伦的圣衣的信息。从这圣衣的传承开始记载,记载到它的功用,乃至实际操作的经历。

这里首先记载的是亚伦的圣衣有一个传承的信息,是要留下来的,而不是亚伦穿了一阵子以后就可以销毁的,也不是只为亚伦一个人而预备的,乃是由亚伦开始,所有的大祭司都要穿的,因为这里记载到了这件圣衣要传给亚伦的子孙。这传承的信息,正是表明了这件圣衣是为所有的祭司而备,亚伦只是第一个穿戴者。这里用“留”这个字来表明这件圣衣的传承,是要让我们知道圣衣是要保留下来的,亚伦的后代穿上这件圣衣,乃是亚伦的遗留品,所以这是生命的传承,而不仅是衣服的传承。亚伦的圣衣所留给的,不单单是他的儿子这一个人,或者是他的儿子们这一代人,而是要留给他的子孙,是他所有的后代,承接者所包括的,是亚伦的所有直系后代,只要是出于亚伦的生命,没有死亡的,都要穿上它。

穿上这件圣衣,其功用之一在于穿着受膏。这件圣衣是亚伦的子孙用来受膏穿的,这表明这件圣衣的神圣性。受膏在神的子民中绝对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基督这个词的定义就是受膏者,这是直接关乎耶稣基督的词组,是祭司身份的特殊象征。圣经上记载有三种人需要受膏,这是我们都知道的,分别就是先知、祭司、君王,而耶稣基督就是最大的先知、最大的祭司、最大的君王。亚伦的圣衣是只留给亚伦的子孙的,因为祭司的职分在以色列中是生命的传承,但耶稣基督并不单是以色列人的祭司,他是普天下所有人的祭司,所以他所负担的祭司职分,并不是一件圣衣就可以了结的,也不是亚伦的子孙所能承受的。耶稣基督的祭司职分,是为普天下而设,因为他是全人类的救赎主,他的受膏也是为了全人类。

亚伦的子孙穿上这件圣衣,其另一功用在于穿着承接圣职。承接圣职是以色列人中祭司的直接侍奉之一,是在特定的日子(如节期、月朔、安息日等)所要参与的侍奉。这不是一年一次的,也不是一月一次的,乃是超过一周一次的常常的侍奉。这是亚伦的子孙的职分,说明这是与他们生命的职业有关,对他们而言,这是他们的职业,是他们要做的工作,是他们生活的保障。神要借着他们的这一职业,让他们在以色列人中有吃食,因为不做工就不可以吃饭。对亚伦的子孙而言,这所承接的圣职就是他们的职业,不过是超乎常人的职业,是神圣的职业,因为这是神所赋予的,这是在神面前成圣的。

亚伦的圣衣,只能留给他的子孙,只有他的子孙才可以穿,这表明圣衣的传承乃在于生命。对于这件圣衣的功用,是可以穿着受膏的,这是他们祭司职分的确定时需要穿的;又要穿着承接圣职,这是表明这件圣衣与承接圣职的直接关系。对亚伦的圣衣而言,似乎本来是一件极为普通的衣服,但由于这是为祭司所特备,这件衣服将不再普通,而成为神圣的。

TOP

出埃及记第二十九章

30:接续祭司职任的规矩

圣经在这里让我们看见祭司的职任,必须由祭司的子孙接续,也就是亚伦一族的人。亚伦的子孙是祭司职分的唯一一脉继承者。他们每逢进会幕在会所供职的时候,要穿着亚伦的圣衣七天之久。

我们首先看见的是承接祭司职任的是亚伦的子孙,这是以生命传递出来的职分,表明祭司职分的独特性,是独属于亚伦子孙一脉的。这里用“接续”来表明祭司之分的传递,是要让我们知道祭司的职分是通过连接和延续持久下来的。在以色列百姓中,他们对于连接和延续是非常看重的,因为这是他们在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受的祝福中得到的特殊恩惠,是其它国家的百姓无法承受到的。祭司的职分比以色列百姓的身份更加重要,所以在以色列百姓中,他们对祭司的看待也是特别的关注。在神的嘱咐中,祭司是承接生命延续的,只有亚伦的子孙,也就是亚伦生命的延续,才能被选为祭司,拥有祭司的职分与权柄。

这些亚伦的子孙中作祭司的,有一个惯例,这个惯例是关乎一个特别的时候,这个时候有两个方面:第一、进会幕;第二、在会所供职。其实这两个方面所说的应该是同一件事,只不过这里以两种方式详加描述,以显明这个位置的重要性。进会幕,所强调的是行动状态;在会所供职,所强调的却是操作状态。若没有进会幕的行动状态,就不会有在会所供职的操作状态,所以这两者的关系,后面是前面的补充说明,是前面的强调重点,为前面作了补充说明。这里特别强调的重点其实还不是这两方面,而是一个时间概念,乃是“每逢……的时候,要穿七天”。这“每逢”所强调的,是普遍性的信息,是一个一般现在时的语态,表明所“每逢……的时候”的事情,是常常要进行的,而且是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可循,以使得这件事情成为定律。而“要穿七天”的时间说明,则是强调了延续性的时间,说明这“要穿”的时间的延续性,达到七天之久。也就是“每逢……的时候”,亚伦的子孙作祭司的,都要穿……七天。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信息,对于亚伦子孙的生命延续,乃至他们祭司职分的延续,都是具有强烈的影响作用。这样记载所要表明的,乃是祭司职分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以色列百姓中的影响力,乃至这一职分对亚伦和他的子孙而言,是需要何等严谨地去面对的!

TOP

出埃及记第二十九章

31:公羊肉

圣经在这里给我们看见所献公羊的肉的去处。这里强调介绍了这只公羊,是承接圣职所献的公羊、又说到操作这个公羊的肉的去处的人是摩西。这肉要被煮,是煮在圣处。

在这一句话里,我们看见了那么多信息,根据圣经经文的次序,我们一点一点来看。

首先是操作者的介绍,是摩西要进行这项事工,这不是祭司的职任,而是受吩咐者的职分。

这只公羊是承接圣职所要献上的,这里让我们看见承接圣职不是白白地赐予,而是要有所献。而就承接圣职本身而言,这乃是一个特殊的恩典,是工作的祝福,被授予权柄的人,是神所特选的,有神所赋予的特殊恩膏。

承接圣职所要献上的是一只公羊,这个我们前面已经多次说明,这是因为是神的特定,人不能更改。

而这里所记载的,正是这只公羊的肉,也就是说,这只公羊的肉是这节经文的中心内容。

这只公羊的肉将会在摩西的手里被煮,这一信息是表明了这只公羊的肉的用处。被煮的肉,表明要经历水与火的洗礼,这对这只已死的公羊而言,只是加深了一道死亡后所要经历的程序,而这道程序对已死的公羊而言,是没有任何实际感受的。也就是说,这不过是让已死的没有感觉的公羊多受了一道无意义的摧残。而在这里,这一过程对祭司的职任而言,却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要为这些祭司而预备的,是要成为他们食物的。(这是后话。)

在这一节经文里,我们看见最后的一点是这公羊的肉经历水与火的洗礼的地域,是要在圣处。这表明这件事情的神圣性,就连这件事情的操作地方,都要被定在圣处。这一信息是要让我们看见,神在世界上有选择,他选了一些地方分别为圣,而这些地方就被称圣了!这并不是那个地方本来的圣洁,而是神所定的圣洁影响了那个地方,直接通过神自己在那里的事工促使那地方成圣。

公羊肉要被煮,这是神所定的,是不能更改的。他对我们有很多的要求,也是不能更改的,但愿我们能够不断地改变自己,以使我们更能够进入神的心意中!

TOP

出埃及记第二十九章

32:祭司的吃食

圣经在这里给我们看见亚伦和他儿子要在会幕门口吃这羊的肉和筐内的饼。

亚伦和他儿子,是当时祭司的所有人。当时以色列人中所有的祭司,只有亚伦和他四个儿子,所以这里以亚伦和他儿子来浓缩担任祭司职分的所有人。

祭司要在会幕门口吃他们的吃食。这是让我们看见祭司吃祭司的吃食的位置。会幕,是神与人同在之处,在会幕门口,表明这是进入会幕的地方。这里所记载的会幕的门口,就是表明进入神与人同在的开端之处。

祭司的吃食,是这羊的肉和框内的饼。

这羊,是从本章十五节开始所记载的那一只羊。这羊的肉,都要作为亚伦和他儿子的食物,这表明这羊的肉是神所赐予亚伦和他儿子的,换句话说,这羊的肉是神所赐予祭司的,要作为他们的食物中的一部分。

筐内的饼,共有三个,是从本章第二十三节开始所记载的。这三个饼的特征,在这里详加说明的,是在筐内,也就是说这三个饼都是以色列百姓所献的祭,是神将这些赐给亚伦和他儿子的,赐予祭司的。

祭司的吃食,表明神对祭司的生活的照顾,这是神的赏赐,虽然是以色列百姓的献上,但由于他们献给的对象是神,这一切都已经成为神的拥有了,祭司们所吃的,便是从神所领受的,这是要表明万有都是本于神,倚靠神,也要归于神。

TOP

出埃及记第二十九章

33:圣

圣经在这里让我们看见了几种“圣”:首先是吃赎罪之物的祭司好承接圣职;然后是这祭司要使以色列百姓成圣;最后因为这是圣物导致外人不可食用,也就是除祭司之外的所有人都不可食用。

我们首先看见,亚伦和他儿子,就是这里所说的“他们”,也即当时所有的祭司,他们要吃那些赎罪之物,好承接圣职。这里的“好”所表明的是可以,是自然的结果。吃那赎罪之物,是神所赋予他们的特权,是祭司所拥有的特殊恩典。吃赎罪之物,这里还有另一个含义,就是承担以色列人的罪恶,要成为亚伦一族的生命,食物,是身体的需要,所以对亚伦的家而言,他们要以赎罪祭为食物,这便表明他们要承担以色列全会众的罪恶。这将成为他们承接圣职的依据,这句话所表明的,是这不仅将成为他们的生活,也将成为他们的事业。

我们在这里看见的另一个信息,是亚伦和他儿子承接圣职的结果,是要使他们成圣。这里让我们看见祭司成圣的方式,是不同于以色列其他百姓的,他们的成圣,只需要承接圣职,就自然成圣了,这是祭司不同于以色列其他人的地方,是神所赋予他们特别的恩典。

圣经给我们看见这些赎罪之物与外人的关系,是他们不可以吃,因为这是圣物。这里让我们看见吃这些赎罪之物的,只有亚伦和他的儿子们,也就是只有亚伦一族的人,只不过当时代亚伦的一族只有亚伦和他四个儿子承接了圣职罢了!这里所记载的,是保存祭司一族的纯正,以圣洁为标准,以食物为恩赐,只有亚伦一家才能享用以色列人的赎罪之物,这是酬他们承担祭司职责的劳,是他们所当得的,也是以色列百姓应该供给他们的。这是圣物,表明只有圣洁的人才配拥有,而以色列百姓中,除了祭司一族,没有人能够如此的圣洁到可以见神面的地步,所以只有祭司一族的人,才能够享用圣洁的物,才能够享受外人无法享用的。这里的外人,不仅包括了外邦人,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外人范围,是除了以色列祭司以外的所有人,也就是说,在神面前,当时普天下人中被定规为圣的,只有亚伦一族的人,也就是祭司一族的人。

神的圣洁标准是非常独特的,是根据神自己的命定,更是居于神恩典的选择。我们今天在基督里可以享受到圣洁的生命,享受到祭司的职分,实在是一种特殊的恩典。但很多时候,对我们而言,特殊的经历已经变成普遍的了,我们就会忘记它的特殊性,这是很不好的。但愿神怜悯我们,让我们永远记得祭司职分的特殊性与神圣性,时刻活在神的圣洁中,享受神的圣洁带给我们的各种恩典,这将是我们一生的祝福!哈利路亚!

TOP

出埃及记第二十九章

34:火烧的圣物

圣经在这里给我们看见另一类现象出现了!那承接圣职所献的肉或饼,如果有留到早晨的就要用火烧了,不可以食用,因为这是圣物。

这是非常奇妙的一件事情!圣物经过一夜,留到早晨的,就要用火焚烧,不能再被食用。

我们首先看见的是圣物为何,这里说明这圣物是“那承接圣职所献的肉或饼”。肉属于燔祭一类,饼属于素祭一类。在这里,肉或饼都是要用来为承接圣职而献,这是表明在这承接圣职的过程中,燔祭与素祭一同存在,没有分开。

而圣经接着记载的,是关于这些承接圣职所用的肉或饼的保留期问题,若有一点留到早晨,这是说明早晨是一个分界点,是承接圣职所用的肉或饼使用保留期的一个时间分界点。也就是说,在这一刻之前,也就是在早晨之前,这是肉与饼的存留期,是没有障碍的信息。但从这一刻开始,这些肉与饼将有一种变化了……

就要用火烧了!这是一种对物质的彻底性毁灭,或许就分子或原子而言,这并不是毁灭,但就这肉和饼这两种物质而言,无疑已经毁灭了,不再存在了!用火烧,是对祭物的彻底性毁灭,这里还有一种隐藏的含义:火是具有洗礼性功用的,所以这里提到用火烧,是要表明对这些祭物的洁净,是它们不能再污秽以色列百姓,免得以色列百姓因这些死兽而被污秽。

这里记载到这些留到第二天早晨的“一点”祭物,都不可以被食用。“不可吃这物”,这是表明这些物已经不能入人的口了。而“不可吃这物”的原因则是……

“因为是圣物”:这个信息是前面已经说明的,但在这里强调出来,是要表明这圣物的绝对性。正因为是圣物,这成了一个原因,圣洁是很多信息的原因,也是成就很多信息的基础。因为是圣物所表明的,不仅是这圣职的神圣,不仅是这祭物的圣洁,不仅是这献祭者的圣洁,不仅是火烧这一举动的圣洁……更是神的圣洁!也就是圣物所献的那位的圣洁了!

这里让我们看见以色列人中的圣洁观念是取决于神的圣洁,以神的圣洁为标准,以神的圣洁为基础,以神的圣洁为要求……神是至圣的!

TOP

出埃及记第二十九章

35:承接圣职的礼

圣经在这里让我们看见行承接圣职的礼需要的时间,根据神所吩咐的行,且要行七天之久。

这里通过三方面来继续描述了承接圣职这一件圣工。首先是标准,要这样照神一切所吩咐的;然后是人员,亚伦和他的儿子;最后是时间,要行礼七天。

从标准来说,圣经在这里用了两个带有标准性意义的词语:“这样”与“照”。两个词同时出现,并不是重复性的表明信息,而是强调性的说明信息的重要性。所用的标准,是神一切所吩咐的,这是圣经上所记载到的很多事情的标准,以神的吩咐为准。这希伯来语里面并没有“道”与“话”的差别,所以所吩咐的信息,是强调“吩咐”的力度,而不是强调时间。吩咐,是上级阶层对下级阶层的要求语气,这是表明神的权柄比一切都高。其实也只有神的权柄才比一切都高,其他的都没得可比!

从人员的记载中,让我们看见承接圣职的是亚伦和他的儿子。这是以色列人中的生命概念,尤其对人而言更为重要。第一个领受圣职的,是亚伦,而承接圣职的,就是亚伦的儿子,这在以色列人的家中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以色列人知道生命的重要性,知道谱系的重要性,知道后裔的重要性。亚伯拉罕所承受的应许有两方面的祝福,一是后裔,一是地土。所以在以色列人中,对后裔的看重是出于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神圣的,因为这直接牵涉到了生命的问题。

就着时间来看,行承接圣职的礼需要七天,这是普天下人的周期概念,乃是神所定的!神定七日为一周,是为普天下人,并不单为以色列人,而以色列人当然更要对神的七天概念有认识了!神让他们中在祭司承接圣职的时候要行礼七天,是要让他们知道祭司的职分是要是人进入安息,并不是让人总是惦记着自己的罪而不得安息。祭司的职分,是要替以色列百姓赎罪,而不是要定以色列百姓的罪。这行承接圣职的礼需要七天,是表明要让以色列人(尤其是祭司)能够进入到安息中,在安息中得以承接圣职,并且要使这一行动的时间成为一个“礼”,就是要流传后世,直到末世。

承接圣职的礼,在出埃及记的记载中,是出现很多次的。这是要表明祭司职分的神圣性,是直接将信息指向以色列百姓的整个旧约之史。在这整个信息中,神要让我们看见对一件枯燥的事情,由于事情本身的重要性,使得其枯燥性被湮没。

TOP

出埃及记第二十九章

36:坛的洁净与成圣

这里给我们看见坛的洁净与成圣。以赎罪祭开始,表明洁净和成圣的第一步就是要将自己的罪交出去。这里让我们看见,这赎罪祭是七天承接圣职的礼的过程中每天都需要的,赎罪祭的祭物,是一只公牛。随着记载的,便是对坛的洁净,洁净坛,坛就洁净了,这表明坛的洁净只在洁净坛一件事上,是非常简单的;而随之描述的,是使坛成圣的信息,这不同于洁净坛那么简单,而是要用膏抹坛,才能使坛成圣。

由于承接圣职的礼是整个信息的中心,所以在这里让我们看见这承接圣职的礼的七天之内,每天都要献公牛一只为赎罪祭。每天,首先是在这承接圣职的礼的七天之内,表明是这七天之内的每天,所以这个信息是七天之中的常例。献公牛一只为赎罪祭,是表明祭司首先需要的是赎罪,才能参与到服侍中。

圣经接着让我们看见的就是对于坛的处理方式,要使坛得到洁净和成圣,是需要两个不同的步骤,在两个概念里进行。

使坛洁净,需要的是洁净坛。当摩西洁净坛的时候,坛就洁净了。这个信息让我们看见摩西的权柄,是神所赋予他的特权,是比亚伦更超越的权柄,因为摩西是神所特选的。对坛的洁净,圣经没有在这里记载方式,所以圣经并没有要我们知道这坛是如何洁净的,只要我们知道洁净坛是非常简单的事情。这是表明我们的罪得赦免在我们的位置上看来,是非常简单的,只要我们向神承认自己的罪,神就赦免。但就着神的信息而言,这洁净的过程其实是很复杂的,正如耶稣基督对我们的洁净,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这对我们而言,却是非常简单,只要信,只要求他赦免,我们就立即得到赦免,我们就立即成为洁净。

但是使坛成圣,却有一个特殊的步骤,就是要用膏抹坛,坛才能成圣。这个信息是让我们知道,洁净与成圣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得洁净对求洁净者而言,是很简单的;但成圣却对求成圣者并不简单,需要被膏抹。我们的生命要想成圣,必须经历圣灵的膏抹,得到圣灵的能力,在圣灵大能的运行下,我们才能成为完全圣洁,并不是我们自己的能力使然,而是圣灵在我们生命中的膏抹,使得我们得到了神自己的能力,就是借着圣灵所赋予我们的大能大力,让我们得以被更新,不断地在圣灵的恩膏中成为圣洁,这就是我们成圣的步骤。当然,这里所记载的,是使坛成圣的方式,其实也是一样的,我们在神的面前就像被造的坛,因为我们的生命就是祷告的生命,就是坛的生命,就是被焚烧的生命。

在这一节经文里,我们看见坛的洁净与成圣的不同,不仅在次序上有先后,还在实际的运作中有不同的信息,不同的要求。这不仅是对坛的信息的交代,也是对我们每一个祷告的人的生命成长的信息的交代。我们要得洁净,只需要耶稣的血洒在我们身上;然而我们要得成圣,就必须被膏抹,得到圣灵的能力,才能在圣灵的运行中成为圣洁。

TOP

出埃及记第二十九章

37:与坛一同成圣

圣经在这里让我们看见要洁净坛七天,使坛成圣,结果坛就会成为至圣,并且凡挨着坛的都成为圣。

这里通过洁净坛开始记载,有七天的时间对坛进行洁净工作。这是时间的记载,要透过一个安息日。所以洁净坛中,必有安息。

当七天的洁净坛后,就使坛成圣了!这是一个结论性信息的描述,对坛的成圣下了一个结论,表明这是已成的后果。

这两部分信息让我们看见坛都是被动的出现,而对这坛的使动者,是神所吩咐的对象摩西。

这里接着让我们看见的信息,是以坛为主来描述的,也就是记载的中心是在坛这个属灵物质中。

当坛在摩西的洁净下成圣后,坛就成为了至圣,这是表明坛的成圣的力度,不是一般的圣洁,而是圣洁中的圣洁。

这圣洁中的圣洁导致的结果,就是“凡挨着坛的都成为圣”。这是至圣带来的信息,使挨边的都能成圣,这是非常奇妙的力量,是非常强烈的成圣力度,显明至圣的特殊影响的超然能力。

耶稣基督的圣洁就如此,他是至圣的,他的至圣直接导致了在他里面的,也就是说凡与他有关系的,都要成为圣。我们就是在耶稣基督里成为圣的,他是至圣的主,我们伴随着他的至圣,因着他所流的血对我们的洁净,我们也得以成圣。这是非常奇妙的信息!借着耶稣基督,我们本来是满身罪污的人,所有的罪都得到了洗涤,都被洁除净尽了!

TOP

Processed in 0.014564 second(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