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四)

民数记23:19
经文:“……神非人,必不致说谎;也非人子,必不致后悔。他说话岂不照着行呢?他发言岂不要成就呢?……”
标题:毗斯迦山顶巴兰题诗(二)

巴兰的诗中提及神的属性,论到神非人,不说谎;非人子,不后悔。又通过两个反问表明他说话必然照着遵行,他发言也必会成就。

神的属性,在这里主要强调的就是他的信实与绝对。

神非人,表明神与人是不同的,乃是超越人的存在。

因为神非人,带出他不致说谎的信息,并且说明这一信息的必然性。这一点所启示的,乃是神的诚信真实,又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看见人的虚假。

神非人子,表明神的地位超越一切,在神的基本属性中,并不是“人子”所能解明的。耶稣道成肉身自称为“人子”,是表明他那时乃是以人的地位说话,并不是以神的地位说话。

因为神非人子,带出他不致后悔的信息,乃是让我们知道神是不会有任何后悔的带有应许的信息与事迹。

两个反问语气的语句,是要让我们知道神的话语的成就,是必然的,不是要人去如何遵行才会有这样的结果,而是神自己会照着行,从而不让事情不在神的话语中;同样,不是要我们去如何成就神的话语,才能让神的话语通行无阻,而是神既然发言,他自己就会成就他的发言。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3:20
经文:“……我奉命祝福,神也曾赐福,此事我不能翻转。……”
标题:毗斯迦山顶巴兰题诗(三)

这里让我们看见巴兰祝福以色列并不是自己的意思,而是奉神的命而行,也就是因着神的命令,巴兰才为以色列祝福。

由于神让巴兰祝福,所以导致祝福的主要因素,并不是巴兰自己的意思,而是有神的命在内,巴兰只能顺服。

巴兰也提及神曾经对以色列人的赐福,是要表明以色列人蒙神的赐福,这里并不是头一遭,不是巴兰的意思可以左右的,而是有神的权柄操纵掌管。非常明显,这里通过描述神曾经的赐福,巴兰要让巴勒知道自己祝福以色列,乃是因为神曾经赐福过以色列。也就是说,巴兰的祝福题诗,乃是由于神曾经对以色列人的赐福而引发的,巴兰不得不为之。

这里最后让我们看见巴兰表明此事巴兰不能翻转。巴兰虽然是先知,但是他能力有限,不能操控所有事件,所以神定规的事情,自己只能传说,不能翻转改变。也就是说,事情的掌控者,并不是巴兰,而是神!巴兰不能翻转神对以色列人的赐福,因为这些祝福已经临到了以色列人,而且是从古至今,从亚伯兰蒙召开始,以色列已经蒙神的赐福,所以这赐福无法翻转。尽管巴兰是先知,拥有一定的能力,拥有一定的权柄,拥有一定的智慧……但这一切都无法翻转神曾经的作为,无法翻转神对以色列人的赐福。也就是说,巴兰所受的命,或者说,神命令巴兰的,乃是要他宣布祝福,而不是让他颁布咒诅,所以巴兰必须祝福,这就是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哪怕是先知的力量,就算是他的话语,也不是凭着自己能够想怎样说就怎样说的。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3:21
经文:“……他未见雅各中有罪孽,也未见以色列中有奸恶。耶和华他的神和他同在。有欢呼王的声音在他们中间。……”
标题:毗斯迦山顶巴兰题诗(四)

这里让我们看见的信息有点让人困惑,就是巴兰在所题的诗中的用词,前面的“他”与后面“他”并“他们”的用词上,指示的对象并不相同。我们也可以通过这几个指示代词来领受巴兰题诗中的这里的内容含义。

首先所说的“他”,指的明显是耶和华以色列的神!以色列的神未见雅各中有罪孽,也未见以色列人中有奸恶,这是承接前文所述:“神非人……我奉命祝福,神也必赐福……”从而可以看出这里经文所记载的“他”是指着耶和华以色列人的神!也就是说,耶和华以色列人的神,未见雅各中有罪孽,也未见以色列中有奸恶。虽然按照平常的道理来说,这里所提出的两点并不正确,因为在出埃及进旷野行走的以色列人身上,神不仅看见了罪孽与奸恶,而且以色列人还常常惹动耶和华的怒气,是以这里所提及的“他未见雅各中有罪孽,也未见以色列中有奸恶”所指的一定不是一般情况下的以色列人在神面前的光景,那就表明了这里的信息蕴含了更深的含义,那就是在以色列人中神所拥有的赦罪之恩。因为神的赦罪之恩伴随着以色列人,所以才有这里的记载。他并不是没有看见雅各中有罪孽,也不是没有看见以色列中有奸恶,而是他在以色列人中设立了救赎,设立了各种祭物,设立了耶和华神的同在……

“耶和华他的神与他同在”……非常明显,这里的“他”已经不是指着耶和华,而是转而指向了以色列。耶和华神的同在,乃是以马内利的象征,表明在以色列人中,神的同在一直伴随,没有离开。虽然以色列人在他们的旷野生活中一再背叛神,神也一再向他们发怒,但有一点,神从来没有说过,就是神没有说过不与他们同在!当然,以色列人并不一定愿意领受神的同在,但就是以色列人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神的同在也一直伴随着以色列人,并没有因为他们的没有意识而放弃他们,所以在巴兰的诗中强调了“耶和华他的神与他同在”,这不仅是对耶和华神与以色列人的关系的认定,也是表明了以色列人所承受的祝福,绝对是以色列人之外所有人都无法达到承受的。

这里也表明“有欢呼王的声音在他们中间”,而这里的“他们”自然是指着以色列人,这位被“欢呼”的“王”,自然就是神自己了!也就是说,耶和华以色列人的神在以色列人中间,此时所显明的乃是他的“王”的身份,也是以“王”的身份承受以色列人的“欢呼”。这“欢呼王的声音”在以色列人中间,显明这声音是出自以色列人,也表明这声音是伴随以色列人,更是要向周围的人说明以色列人所“欢呼”的“王”,是极其与众不同的!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3:22
经文:“……神领他们出埃及。他们似乎有野牛之力。……”
标题:毗斯迦山顶巴兰题诗(五)

这里让我们看见巴兰所题的诗中提及了以色列人蒙神的引导出了埃及,又描述了关于以色列人的力量之强大,似乎有野牛之力。

巴兰的诗中提及神对以色列人的带领,最主要的是将他们带领出了埃及地。非常明显,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事情,对于那个时代而言,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这不仅是让我们看见一种社会状态的破灭,同时也让我们看见另一种社会状态的兴起。而导致社会格局改变的,正是神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这样一件事情。或者也可以说,神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地这一件事情,是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从奴隶制度下出来的根本因素。巴兰的题诗中,他特别提及这是神的带领,也就是说,整个社会的格局,社会的更替,都在神的带领掌控中,是以以色列人的发展为基础引导的。

巴兰提及以色列人的力量之强大,有点不可思议,这里用“野牛之力”来比喻以色列人所拥有的力量。明显,这“野牛之力”并非人的力量所能达到,而且也不会有野牛给他们参照,作为他们的榜样,作为他们的助力来源,所以这里所记载的“他们似乎有野牛之力”并没有提及这种力量的来源,但明显是出于神的能力帮助了他们!

以色列人所拥有的力量,不是出于他们自己,,乃是神所赐予的。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3:23
经文:“……断没有法术可以害雅各,也没有占卜可以害以色列。现在必有人论及雅各,就是论及以色列说:神为他行了何等的大事!……”

标题:毗斯迦山顶巴兰题诗(六)

这里让我们看见巴兰在毗斯迦山顶因巴勒咒诅以色列人的要求而向以色列人发出祝福的预言,让我们看见以色列人蒙神的保守,不是法术、占卜等这类邪术可以加害到的。并且从那时候开始,有人论及雅各,论及以色列将会说到神为他行了何等的大事!

这是典型的化咒诅为祝福的事例,是耶和华能力的彰显,是神改变人的口,让人无法随自己的意思、无法随周围人的意思转动,只能顺服神的能力而开口的彰显。

巴兰在题诗中表明雅各的蒙保守,乃是用了两方面的信息。首先就是“断没有法术可以害雅各”,还有就是“也没有占卜可以害以色列”。也就是说,一切的邪术,不论是法术,还是占卜之术,对于雅各,对于以色列都是没有丝毫用处的!这就让我们知道神的百姓是蒙神保守,一切邪术都无法沾染。这也是让我们知道我们这些神的儿女对于一切的法术和占卜,都不必有人和担忧,因为这一切绝对不会沾染到我们身上。这里用了“断没有……也没有……”来表明这两者不沾染神的百姓的绝对性,也是体现出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丝毫差别,对于神的百姓,一点干扰因素也不会产生。

接下来巴兰的题诗中论及雅各、论及以色列有另外的话,不仅不是咒诅的信息,反而还是祝福的信息。祝福的时间是“现在”,祝福的人是必然存在的,祝福的方式是“论及”。也就是说,一切的“论及”的内容,都将会成为时代信息的主流,而且也必然成为信息的传递管道。这是让我们看见议论的信息的重要性与严肃性,表明不可轻易发议论,议论的结果将会成为一定意义上的界定。

“论及”雅各和以色列的信息中强调提及了神为他行了何等的大事!非常明显,这里让我们看见在神的眼中,雅各和以色列就是一,所以这里并不是说神为他们行了何等的大事,而是说“神为他行了何等的大事”。神在神的百姓中所行的事是“大事”,而且是“何等的大事”,意即这事之大超乎平常,不是一般的“大事”,而是“何等的大事”。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3:24
经文:“……这民起来,仿佛母狮;挺身,好像公狮。未曾吃野食,未曾喝被伤者之血,决不躺卧。”
标题:毗斯迦山顶巴兰题诗(七)

这里让我们看见这段毗斯迦山顶上巴兰所题的诗的最后部分,是论及以色列百姓的一举一动,都与众不同。

这里通过以色列民的“起来”,用母狮来作为比喻,以强调以色列百姓行动带有生命力,就好像母狮一样。

这里又通过公狮来比喻以色列民的“挺身”,是让我们知道以色列人身体的力量,像公狮,有君王的模样,如同狮子乃是兽中之王。

这里用关乎以色列人的吃、喝、睡的问题。

巴兰题诗表明以色列人“未曾吃野食”,乃是说他们要吃的,不是野生的食物,乃是神所供应的食物。

巴兰题诗又表明以色列人“未曾喝被伤者之血”,是表明以色列人的生命是洁净的,没有受任何世俗的影响、玷污与沾染。

巴兰题诗最后表明的是以色列人的睡眠,表明他们决不躺卧。这并不是表明以色列人不用休息,而是以色列人不止步于此处。

这段在毗斯迦山顶巴兰的题诗中,主要是对于神与以色列人的关系进行了诗歌体裁的预言与描述,是让我们知道以色列人的一举一动,都有神支配掌管,所以他们的一切,都有神在看顾保守。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3:25
经文:巴勒对巴兰说:“你一点不要咒诅他们,也不要为他们祝福。”
标题:巴勒对巴兰的言语的恐惧

由于巴兰一开口就是对以色列人的祝福,巴勒无奈之下,只能采取了拦阻巴兰指着以色列人说话,不拘是咒诅的话,还是祝福的话。

巴勒极其无奈,因为巴兰所说的话,没有一句是按着他的要求来的。

巴勒对巴兰表明两禁,就是一点不要咒诅他们,同时也不要为他们祝福。这是因为巴勒看出了巴兰不可能咒诅以色列人。虽然巴勒不知道原因,但明显巴兰每一次所说的话,都是祝福以色列人。居于此种情况,无奈的巴勒只能让巴兰停止对以色列人的咒诅,因为咒诅不成,反倒成了祝福!

人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操控别人的话语,但如果有神的干预,将没有任何人可以影响某个人的话语;就是说话的人自己要操控自己的言语,也无法成就,因为神的能力超越一切!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3:26
经文:巴兰回答巴勒说:“我岂不是告诉你说,凡耶和华所说的,我必须遵行吗?”
标题:巴兰回问巴勒的话

这里虽然是巴兰回答巴勒的话,但信息却是对巴勒提出的一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是一个反问,也就是不需要回答,问题本身就将答案表明了的问题,所以这里用的话乃是巴兰对巴勒的“回答”的信息,也即通过反问让巴勒得到答案。

巴兰回答巴勒的话,是通过“我岂不是……吗?”来表明反问的语句。这“我岂不是……吗?”所表明的意义,正是要表达出“我已经……”的意思。也就是说,“岂不是”在一定意义上乃是反问了否定的信息,也就是蕴含了双重的否定,从而加强肯定的信息。

这里所要加强信息表明的,乃是巴兰已经对巴勒说过的话。也就是说,巴兰要强调的是自己已经和巴勒说过云云。

而巴兰已经和巴勒说过的话,就是一个“凡”字诀的信息,以加强说明信息的独特性、唯一性。

“凡耶和华所说的,我必须遵行”这就是通过反问的否定信息,加强正面信息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就是巴兰已经告诉过巴勒的信息的内容。这句话在一定意义上,是巴兰在表明自己的属灵,但这句话出自巴兰的口,实在有点恶心人。因为巴兰虽然是在一定意义上遵行了耶和华所说的,但这种遵行的背后,却是有自己的主张与意见为影响的主导。也就是说,巴兰对于遵行耶和华所说的话,并不是完全的,因为他在遵行耶和华的话语的同时,乃是带有自己的意思的,是受到了金钱的诱惑,以人的看法为先,将自己的看法摆在了神的定意之上。所以虽然是耶和华对巴兰所说的话,巴兰都遵行了,但在整体上来看,巴兰遵行耶和华所说的,其实是耶和华所说的合乎了他的心意。而耶和华所说的话中间不合乎他的心意的地方,他一再地规避,直到无法规避。耶和华吩咐他不可跟着巴兰,他规避了这个吩咐,转而遵从了耶和华的许可,让他跟着巴兰;耶和华吩咐他不可咒诅以色列人,他规避这个吩咐,一再转移寻求耶和华的位置,因为他以为耶和华不容许咒诅以色列人是在某一个地方,换一个地方,或许就可以咒诅以色列人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动作,在一定意义上确实都遵行了耶和华所说的,但在本质上,却完全违背了耶和华最初的、最根本的吩咐,直至无奈之下,不得不遵行耶和华所说的,所以这里用了“必须”来强调那并不是自己的意愿,而是耶和华所说的。

在巴兰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见他虽然以耶和华为神,但他并没有以耶和华为王,他还是以巴勒为他的王。所以他虽然顺服了耶和华所说的话,但还要去向巴勒作出解释,是在一定程度上向巴勒显示出自己对于巴勒的忠诚,过于对于耶和华的忠诚。只不过咒诅以色列人的举动,他自己掌控不了罢了!并非不愿,实乃无奈!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3:27
经文:巴勒对巴兰说:“来吧!我领你往别处去;或者神喜欢你在那里为我咒诅他们。”
标题:巴勒的奢望

巴勒有一个奢望,就是以色列人蒙祝福,是受到空间限制的。所以他对巴兰提出领巴兰往别处去的要求,妄想因为换一个地方,神就会喜欢巴兰在那里咒诅以色列人。

巴勒因为在巴力的高处和琐腓田的毗斯迦山顶巴兰都没有成功咒诅以色列人,就认为还是没有选好地方。于是他提出要往别处去,也就是换一个地方,或许耶和华喜欢巴兰咒诅以色列人。非常明显,巴勒的要求,是让巴兰“来”到他的身边,跟着他的“领”而行动,“往”他所指定的地方“去”。这“来……领……往……去……”表明了巴勒完全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甚至他还要把巴兰也带到以他为中心的地步,让巴兰围着他而转,甚至让神的启示也要围着他而转,因为明显,巴兰是先知,尽管是外邦先知,但仍然是奉耶和华的名说话的。巴勒不能控制巴兰所说的话,便在道路上控制巴兰,这就是外邦人的道路,外邦人的引导,外邦人的准则。

而巴勒要引导巴兰的道路,是妄想着神喜欢巴兰在别处为他咒诅以色列人。非常明显,在巴勒的观念里,神的作为,是“为我”服务的,所以他空想了神的喜欢,表达出自己的喜欢,以自己的喜欢来想象神的喜欢。而这一切的主导,都是“为我”引发的。巴勒要求的一切,都是“为我”,甚至神的喜欢在他看来也可以成为他的“为我”。这就是外邦君王的思想,一切都要“为我”,一切都是围着“为我”而转动,就连神的作为、神的旨意、神的祝福与咒诅等等都要“为我”而改变。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3:28
经文:巴勒就领巴兰到那下望旷野的毗珥山顶上。
标题:毗珥山顶上

这里让我们看见巴勒把巴兰领到了下望旷野的毗珥山顶上。

巴兰每一步的道路,都被巴勒牵着鼻子走,这就是作为外邦先知的悲哀!他既然选择了跟从巴勒的道路,就成为巴勒的随从一般的存在,完全没有自己的意识了,更不用说要如何顺从神的引导了!

非常明显,这里的记载也是让我们看见巴勒的引领成了巴兰行走道路的指挥者。虽然巴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耶和华的启示,而且在跟从巴勒走之后,耶和华的启示也没有离开过巴兰,但由于基本道路的选择错误,让巴兰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权柄,也没有让神来掌管自己的权柄,而是将自己的权柄莫名其妙地交给了巴勒。或许此时的巴兰还没有这个意识,但在这一步一步的渗透中,我们却清清楚楚地看见了巴兰完全受了巴勒的指挥,虽然是传达神的话语,但却是与巴勒同心同行了!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Processed in 0.013071 second(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