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三)

利未记25:17
经文:“……你们彼此不可亏负,只要敬畏你们的神,因为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标题:耶和华借摩西对以色列人的晓谕(十六)

这里让我们看见以色列人建立彼此的关系,需要以神为中心才行。

首先说的是以色列人彼此不可亏负,这是对以上信息的总结,让我们知道以色列人在交易问题上,从反面信息中提出的警戒。由于是“彼此”的,所以这里的信息并不单针对买主,也不光针对卖主,而是包括买主和卖主两方面,在交易问题上要求绝对的公义,达至彼此之间不可亏负的局面。

而建立这种关系,是要存着敬畏神的心才行,所以随着这个教训,带出的一个准则性信息就是只要敬畏神。这个信息是这里提及的信息关键,也是以色列人能够建立彼此不可亏负的根本。因为有神在以色列人彼此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超然的监督。以色列人需要存着敬畏神的心去施行交易,才能做到彼此之间不会亏负。这不仅是定了以色列买卖人的心,也是保证了以色列人彼此交易的绝对公正。

在这个晓谕信息中,圣经带出的一个根本性教训,也是利未记中常常出现的一个基本准则,就是神对自己的介绍:“因为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在这一个教训中,不仅将以色列人彼此不可亏负和以色列人只要敬畏他们的神的原因表述出来,也是让我们知道神的名在以上信息中起到的绝对重要性。建立耶和华的名,是要与以色列人发生关系的,否则这个名的启示就没有意义。当然,并不是这个名没有意义,因为这个名本来就是超越一切的名,只是与以色列人没有直接关系,对他们而言,就没有意义了!但在这里,我们看见耶和华与以色列人发生了关系,成为了“你们的神”,是直接与“你们”——也即以色列人有了具体的实际关系,才将这个名在以色列人中显出其美妙之处!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利未记25:18
经文:“……我的律例,你们要遵行;我的典章,你们要谨守,就可以在那地上安然居住。……”
标题:耶和华借摩西对以色列人的晓谕(十七)

在禧年的信息中,我们看见这里提到的却是关乎神的律例与典章的问题,这是将禧年的信息属灵的含义升华到神的律例典章的范畴中,以显明禧年对于以色列百姓的重要性。而且这里同时也让我们看见这禧年的信息是带有应许的,就是遵行了神的律例,谨守了神的典章,神会赐予他们一切特殊的祝福,就是让他们在神的应许之地上安然居住。

禧年带来的祝福,不仅直接关切到以色列百姓的食物与交易问题,更是关系到神的律例与典章的问题。这里明显将这禧年的信息属灵的含义进行了升华,让我们看见禧年对于以色列百姓的重要性,乃是与神的律例典章同类,以色列百姓要以遵行与谨守的态度去对待。遵行律例般的对待禧年,谨守典章般的对待禧年,这就是神所要求的以色列百姓对待禧年的态度。

神的要求,是带有祝福信息的。尽管神的要求完全可以不带有祝福,以色列人也得遵行,但由于这是关乎禧年的问题,是耶和华祝福人的日子,所以这里的信息,是带有应许与祝福的后缀的,以显明禧年带给以色列百姓的好处,而非让以色列人认为禧年是一种负担。本来也就是如此,对于以色列百姓而言,禧年就是一种祝福,让以色列人享受神的恩典的祝福,让以色列人传递神的祝福,将神的禧年带给每一个以色列人周围的人。以色列人要想安然居住,就必须让周围的人都能够得到安息,所以他们必须传递、分享他们的禧年于周围的百姓,让周围的人也能够感受到禧年带给以色列人的好处,也能够得到神借着禧年让以色列百姓传递给他们的祝福,这样才能让以色列人周围的人建立与以色列民的美好关系,他们才能真正的得享安息,安然居住,得到禧年的祝福。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利未记25:19
经文:“……地必出土产,你们就要吃饱,在那地上安然居住。……”
标题:耶和华借摩西对以色列人的晓谕(十八)

这里让我们看见禧年中地出土产的应许,以色列人要从这地所出的土产吃饱,并且还要在那地上安然居住。

这里有三个应许,前一个是对地的应许,后两个则是对以色列百姓的直接应许。而由于前一个对地的应许是与对以色列民的第一个应许息息相关,所以前两个应许可以算是一个信息,而后面一个信息,却是另外的。

这里所提及的三个应许中,前两个对土产的应许,是对以色列人“吃”方面的应许;而后一个应许,也就是对地的应许,则是对以色列人“住”方面的应许。所以这里所提及的信息,是关乎以色列人未来的生活出路问题,尤其是在禧年中,以色列人的吃与住的问题。

以色列人的吃食问题,圣经告诉我们,他们所要吃的是地里的出产,也就是地对他们白白的供应。这一信息是祝福信息,因为这些土产明显不是他们劳动所得,而是耶和华特别的赐福。禧年中,以色列人是要守安息的,所以这些地所必出的土产,自然是耶和华白白的恩典了!而以色列人要从这些土产中“吃饱”,这就不只是有的吃的问题了,而是要让每一个以色列人都能够吃饱的问题,也就是说,这里所解决的,并不是以色列人的基本饮食问题,而是要彻底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

关于居住的问题,明显神要让他们去得那迦南美地为业,以那地为他们的安居之所。事情虽然还未成就,但神已经发布应许,而且这个应许是他们进入后的应许,因为禧年是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后才能够承受的,所以自然这里所提及的关于以色列人要在那地上安然居住的应许,是以色列人已经进入迦南地后才能享受的,所以这是带有预言性的,也是带有应许性的,更是带有祝福性的宣告!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利未记25:20
经文:“……你们若说,这第七年我们不耕种,也不收藏土产,吃什么呢?……”
标题:耶和华借摩西对以色列人的晓谕(十九)

这里让我们看见一个假设性问题,是关乎禧年的假设问题。所假设的,是提出的问题,整个问题。

作为信息的主体,我们看见这里的信息是以色列人的话,也就是耶和华所知道以色列人会有的疑惑问题。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第七年以色列人不耕种,也不收藏土产的事情,也即这第七年对以色列人的特殊性所引发。由于第七年对以色列人而言意义非凡,蕴含着安息年的信息,所以以色列人要在这一年享受安息,那一年自然就不会有收成了,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导致问题的是两个“不”:一为不耕种,二为不收藏土产。这耕种说的是新食品,而收藏土产说的是陈旧食品。也就是说,这两个“不”让以色列人面临几乎绝粮的危机,因为以色列人有这样一个安息年,又有这样一个禧年,所以对于以色列人而言,非常可能面对绝粮危机。

以色列人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吃什么呢?”这是今天许许多多的人会问的一个问题!身为传道人的人面对这种问题更是频繁,不仅要解决别人的“吃什么呢”的疑问,也要面对别人询问自己“吃什么呢”的疑惑。我们知道神是我们的生命,他能够满足我们一切的需要,但这样的回话会让很多人疑惑,但其实谁不是如此呢?如果不是神供应人的生活需要,满足人的“吃什么呢”的问题,那将会出现一个绝对可怕的现象,不仅基督徒无法得到生命的满足,恐怕全世界都会面临无粮的可怕局面!因为食物的生命来源于神,阳光雨露等促使种子成为成品食物的气候也是来源于神,土地来源于神,水来源于神……所有的一切都是来源于神,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所有关乎“吃什么呢”的解答,都必须归向神才能完满!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利未记25:21
经文:“……我必在第六年将我所命的福赐给你们,地便生三年的土产。……”
标题:耶和华借摩西对以色列人的晓谕(二十)

这里是就着上一节经文所提出的关于“吃什么呢”这个问题神所给予的答复,显明神的祝福是加倍的。

圣经的描述非常奇妙,我们可以在这里看出神对以色列人的看顾真是无微不至!这里以应许的语气提出神会在第六年将神自己所命的福赐给以色列人。这里提出神对以色列人的赏赐,并不是以土产为准,也并不是吃食或者其它什么的,而是直接提出了要将“福”赐给以色列人。这个“福”的包含面就广了!不仅包含了他们的食物需要,也包含了他们生命中各方面的需要,乃至是对以色列百姓的全面性祝福,甚至包含了政治、文化、战争、财富等等,所有的各方面,都会蒙“福”,就是他们的心灵,也在这种“福”的赐予下!尽管是“第六年”这仅仅一年,但通过这一年的信息,但要带给以色列人的祝福,却是超越前面五年所有的,这就是将要来的“第七年”所带给以色列人的极大好处!

这里所特别提及的“福”中,首先论及的自然是前面问题中所涉及的“吃什么呢”的解答。第六年以色列人要从神那里得到的祝福,就是“地便生三年的土产”。这种祝福显明出神赐福的加倍性,因为“第七年”仅空缺了一年,但得到的却是多出来的两年的土产。这里不仅蕴含着神祝福的加倍性,也同样让我们看见神为以色列人预备产业的先瞻特性。这里不仅蕴含了神的祝福,也让我们看见神对以色列人未来的预备是何等完满!这“三年的土产”中不仅包含了当年的食物,也不仅包含了第七年的食物,就连新一轮的第一年,神也已经有所预备,并不因为那一年有了耕种就停止神的祝福。虽然那产业似乎是多出来的,但神的祝福却本就是如此的重重足足!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利未记25:22
经文:“……第八年,你们要耕种,也要吃陈粮,等到第九年出产收来的时候,你们还吃陈粮。……”
标题:耶和华借摩西对以色列人的晓谕(二十一)

这里让我们看见以色列人在经历了安息年后的第八年和第九年的吃食问题。

由于间隔了一个安息年,临到以色列人的祝福成为了加倍的。这也就导致第八年以色列人不必为粮食问题发愁了!所以看似收成少了,但由于神在安息年的格外祝福,以色列人的收成明显多于平时。这又不同于以色列人在旷野中安息日的经历。第六天神只是赐下了双倍的吗哪,满足于安息日以色列人的食物,对于新的七日的第一日的供应,是在新的七日的第一日清晨。而在这安息年的祝福中,却明显超越了安息日的祝福,因为神在第七年的赐福是三倍的,并非双倍,所以已然超越了他们本身应有的粮食。第八年的出现,让以色列人有了新的劳作力量,他们当然需要耕种,然而他们吃的却是陈粮,这里明显有了特别的恩赐在内。似乎陈粮比起他们新种的粮食,对他们更有吸引力一些,或许神的意思就是要他们纪念安息年带给他们的祝福,让他们不忘记安息年在他们的生命中成就的一个时间段。

而在这里所提及的“‘等到第九年……的时候”,明显是表明以色列人要陷入一个“吃陈粮”的长期过程。也就是说,以色列人将要三年吃陈粮,而多出来的一年的粮食,准确地说,应该是属于十分之一之物,是归于神的。当然,圣经并没有在这里这样说明,但我们可以领受这样的亮光,因为以色列人需要有感恩的心,所以这十分之一对以色列人而言,是一种感恩的反馈,一种报恩的实际举动。(当然,这应该算是笔者的个人领受。)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利未记25:23
经文:“……地不可永卖,因为地是我的。你们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
标题:耶和华借摩西对以色列人的晓谕(二十二)

这里让我们看见两个信息:一个是关于土地的权柄问题,另一个是关于以色列人在耶和华面前的身份问题。

这里提及地的权柄问题,是通过一个定例引出的,这个定例就是“地不可永卖”。对于这个信息,是一个禁止性教训信息,教训是关乎地的,禁止的是地的永久买卖权。由于地的权柄不归属于人,所以神在这里禁止人对地的永久性卖出。这是要让以色列百姓知道,土地的权柄并不是他们,他们只是管理拥有者,并不是掌控权柄者。地的主人是神,所以神禁止以色列人用神的物去进行交易买卖,因为那并不属于以色列人!“地是我的”这个原因,不仅对以色列人进行了地土的永恒性卖出的权柄,也让我们看见地的真正掌权者,或者也可以说是地的永久性权柄拥有者,乃是耶和华以色列人的神,并非以色列百姓。

神让以色列人正视自己在神面前的位置,让他们知道自己在神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这里所提及的“客旅”和“寄居的”是有前提的,其前提就是“在我面前”,特指以色列百姓。这一信息是要让以色列人知道,他们在世的光阴有限,所以他们的土地并不真正属于他们自己,而是属于超越时间的神,所以他们不能以此为交易品进行永久性买卖。而“客旅”和“寄居的”则是要让以色列人知道自己的生命在神面前是有限的,他们不应该将神的物作为自己的产业进行利益交易,那是不合神的心意的,也是对于神在地土的权柄上进行了削弱,甚至是剥夺,而他们本身却仅仅是“客旅”和“寄居的”!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利未记25:24
经文:“……在你们所得为业的全地,也要准人将地赎回。……”
标题:耶和华借摩西对以色列人的晓谕(二十三)

这里让我们看见一个准则性信息的教导,或者说是以色列人要遵行的一个原则性信息。这个信息就是以色列人在所得为业的全地上,要准人将自己的地赎回。这一信息的教导,是表明神的怜悯,也是表明以色列人承认并接受神对全地的权柄。这一赎回信息的确定,是要让以色列人知道他们的生活、价值必须以公正对待别人,更要为神在全地的权柄作实际经历的见证。

这里所提及实际的范畴,是以色列人所得为业的全地,这就表明这里的信息首先是以色列的土地之上发生的事情,才有这样的要求。而在这一要求中,我们看见其关键正是在于“准”这个字眼。这是对以色列人的要求,要求以色列人有极大的容量,或者说是包容心,让以色列人对于人将地赎回这一件事情有接纳的心。而这种接纳的心,明显是要给予地土买卖者以生活、生命的供应,让他们也知道神对全地的掌管,并且对于在以色列中的地业买卖有一个真理的认识,免致以色列人随便将地土与外人进行交易。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利未记25:25
经文:“……你的弟兄(“弟兄”指“本国人说”,下同。)若渐渐穷乏,卖了几分地业,他至近的亲属就要来把弟兄所卖的赎回。……”
标题:耶和华借摩西对以色列人的晓谕(二十四)

这里所记载的信息,是引出赎回的真理。以色列人的地业若因渐渐穷乏而被卖了几分,至近的亲属就要来把弟兄所卖的赎回。

这一条例的确定,是为了以色列人的地业归属问题。这里的“你的弟兄”应该并不是指亲兄弟,而是指同为以色列民这一点。也就是说,这里所提及的事件,所要表达的,乃是以色列中若有人因为渐渐穷乏而卖了几分地业给“你”,那个“卖了地业的人”的“至近的亲属”就要从“你”这里把那个“卖了几分地业”的人所卖的地业赎回。

当然,这里假设的并不是这个“人”,而是“渐渐穷乏”这一种现象、光景。这一信息说明虽然以色列人有神的祝福,但他们也会有可能因为罪恶或者其它特殊原因经历“穷乏”。但就着属灵的原则来看,不拘是以色列人,还是当今教会的基督徒,也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穷乏”的“渐渐”产生。而这“渐渐穷乏”的光景,其实并不是既定的,既定的,乃是神对他百姓的施恩,要让他的百姓蒙他的祝福。但是,人会有软弱,所以会有“穷乏”。这种“穷乏”或许并不是真实的状态,但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让人落入“穷乏”的光景中,自感“渐渐穷乏”,结果就真的“穷乏”了!还有另外的可能性情况,例如人的属灵生命与神有了隔阂,就形成了这种“渐渐穷乏”的现象不断地产生、延伸。但若接受这种光景,那这种“穷乏”就会扎根,“渐渐”的越来越厉害,甚至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种“穷乏”完全是自找的,也可以通过在神面前自省、悔改来消除。但如果一直持续在这种光景中,或者说一直宣告这种穷乏的存在,那就会一直穷乏下去,没完没了了!

因着穷乏的假设性信息,就带出了一个现象性信息,即卖了几分地业。根据圣经的基本准则,祖先遗留的地业,一般而言是不可以卖出的,所以拿伯甚至为了持守祖宗的地业殉道,赔上了自己的性命。但这里提及有这样的现象,就是在渐渐穷乏的情况下,陷入软弱中,结果卖了几分地业。当然,这里所提及的信息,是只“卖了几分地业”,而非全部卖出,那说明他只是为了生活的需要而暂时出卖地业,并不是要移动自己的产业,所以他并没有全然卖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见这个卖地业的人,他有一个办法将地业拿回来,就是由他至近的亲属去赎回。当然,这里赎回的地业,圣经并没有说是归他那位赎地业的亲属还是归于他的名下,只是说到那地业被赎回了!所以这里所记载的信息,重视的并不是地业最后的归属权,而是赎地业的人,必须是“他至近的亲属”。居于这一点,波阿斯没有直接从拿俄米手上买产业,而是先让另一个比他更近的人选择,在那人放弃后,他才买了以利米勒的产业。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利未记25:26—27
经文:“……若没有能给他赎回的,他自己渐渐富足,能够赎回,就要算出卖地的年数,把余剩年数的价值还那买主,自己便归回自己的地业。……”
标题:耶和华借摩西对以色列人的晓谕(二十五)

这里让我们看见另一个假设性信息随之出现,就是随着弟兄因穷乏而卖了几分地业的假设出现。可以说,这里的信息是假设中的假设。而在这一假设中的假设信息中,我们看见其中又蕴含了两重假设性信息:假设性信息一、没有能给他赎回的;假设性信息二、他自己渐渐富足,能够赎回。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性信息就是要算出卖地的年数,从而把余剩年数的价值还那买主,他自己便归回自己的地业。

在这里所提的两个假设信息中,后一个是补充前一个信息的。也正是因为有前一个假设性信息“没有能给他赎回的”作说明,才会有接下来的“他自己渐渐富足,能够赎回”的补充信息出现。这假设性信息在这里,是以事论事的意思。也就是说,提出了这种事件的可能性,针对这一可能性事件,就有了下面的教训随之而来。正是有了“没有能给他赎回的”这一现象,补充了“他自己渐渐富足,能够赎回”的信息,然后才有接下来的交易……

这接下来的交易,就是“他自己”——即因穷乏而卖地业的人与买主之间的交易。这里的交易方式,让我们看见有一个“卖地的年数”问题,这个“年数”是要被计算出来的。换言之,以色列人彼此之间买卖地业,决不可成为永久性交易,因为他们的土地并不是他们自己的,而是神所赐予他们的,神为他们量好了界限,他们的地业不可永久变更。而由于受了这个准则性限制,以色列人的所谓地业买卖,其实都是暂时性的,有时间限制的。这就是这里所说“算出卖地的年数”以及后面随之所提“余剩年数”的问题。非常明显,所谓“卖地的年数”加上“余剩年数”就是地业交易的限制性时间,也即双方交易的确定地业买卖时间。

而圣经在这里所要表达的,整体而言,这信息是那地业原本的主人要将剩余年数的价值还那买主,自己便可以归回自己的地业。也就是说,这里的信息是一种回归性信息,包括地业的回归与地业主人的回归这两方面。地业的回归,明显是地业归回到原主人的名下,这是神的心意;而地业的主人的回归,则是地业的原主人重新得回自己的地业,表明物归原主之意,这同样也是神的心意。综合来看,“自己便归回自己的地业”这一信息,对以色列人而言,是一种学习,让以色列人看重神所赐予他们的赏赐,不轻忽神的祝福,因为这是来自于神!

而这里的信息,对我们今天的教训,更是让我们有一个回归,因着耶稣基督的救赎而回归。同样,也是让我们传递这种回归的信息,直到回归神的怀抱的人数满足,属于神的地业的人都回归,那时我们便能看见神要在地上如何建立他的国度!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Processed in 0.012836 second(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