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四)

民数记21:13
经文:从那里起行,安营在亚嫩河那边。这亚嫩河是在旷野,从亚摩利的境界流出来的。原来亚嫩河是摩押的边界,在摩押和亚摩利人搭界的地方。
标题:以色列人之路(四)

这是以色列人在旷野中所行之路的一部分,记载的内容在整体信息中是与主体信息一致,但这里的内容却包含了三方面,是从整体到分体的方式加以描述。也就是说,这三句话的信息,是以第一句作为主体,后两句话作为解释,介绍第一句话所带出的信息。

第一句话,是以色列人道路的继续起行和安营,表明以色列人并没有停止他们的行程,没有在撒烈谷停止他们的道路,而是以撒烈谷作为他们下一段路程的起点,继续启行,然后安营之处就是亚嫩河那边。

第二句话和第三句话,均是对于以色列人新的安营的地方——亚嫩河的介绍。

第二句话的信息,是描述这亚嫩河所处的位置,是在旷野;河的源头,是亚摩利的境界,表明亚嫩河并不属于亚摩利,但是与亚摩利息息相关。也就是说,他们此时安营之地,乃是亚摩利的境界流出的一条河流——亚嫩河那边。不过这条河的位置,并不在亚摩利境内,因为记载这条河的位置是在旷野,并且这条河是从亚摩利境内流出来的,是以这条河并不属于亚摩利,是在亚摩利境界之外。

第三句话的信息,是描述亚嫩河的具体归属,乃是摩押边界,在摩押与亚摩利人搭界的地方。这是非常怪异的一条河流。这条河流的源头是在亚摩利境内,但这条河流的具体归属,整体位置却是在摩押境内。也就是说,只要亚摩利人在亚嫩河的水里下毒,亚嫩河就将成为毒河,其中的水也将无法使用。更进一步说,如果亚嫩河是摩押人诸水之源,那摩押人的水源将整体为亚摩利人控制。这亚嫩河的位置,正是摩押和亚摩利人的搭界之地。这是表明亚嫩河是摩押人和亚摩利人的共属物。但是由于亚嫩河的源头在亚摩利境内,所以哪怕河流的主体是属于摩押边界,归属于摩押所有,但仍旧是摩押和亚摩利人搭界的地方,因为摩押人不敢宣称这条河流是属于他们的,毕竟水源控制在亚摩利人手中。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1:14—15
经文:所以耶和华的战记上说:“苏法的哇哈伯与亚嫩河的谷,并向亚珥城众谷的下坡,是靠近摩押的境界。”
标题:耶和华的战记

这里让我们看见一段耶和华的战记,是以以色列人的行程引发的结论带出的。这段圣经所引用的耶和华的战记并没有记录以色列人的争战,而是单单记录了几个地方。这几个地方分别是哇哈伯,位于苏法;亚嫩河的谷;亚珥城众谷的下坡,是靠近摩押的境界。

对于这些地方,圣经在这里并没有过多描述,所以我们也不需要过多关注。而圣经作了如此清晰的记录,所以我们所要知道的,就是对于以色列人所经过的道路,每一站都在耶和华的记录中。这是让我们知道以色列人的旷野道路上所经历的一切战争,在耶和华的记录簿上,都有了记载,表明他们的一切起码都蒙神的看顾保守。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1:16
经文:以色列人从那里起行,到了比珥(“比珥”就是“井”的意思)。从前耶和华吩咐摩西说:“招聚百姓,我好给他们水喝,”说的就是这井。
标题:以色列人之路(五)

以色列人继续他们的道路。这里描述了从那里起行,就是从亚嫩河边起行,到了比珥。

本节经文所记载的“那里”乃是亚嫩河那边,也就是以色列人安营的地方。

从亚嫩河那边起行,到了比珥。圣经没有记载以色列人在比珥安营,而是让我们看见比珥这个地名的意思,并且通过这个地名的意思,让我们知道在这个地方发生过的事情。

这里所记载的事件,就是神供应以色列人水资源的需要,暂时性解决了他们水资源缺乏的问题。非常明显,以色列人此时所处的位置有水可喝,但这水却是耶和华通过他的话语带下的,表明这水来历不简单。而这一事件,乃是显明神的大能。神对摩西所拥有的权柄,并且通过摩西拥有了对以色列人的权柄。而这里的记载,却是主要表明了神的大能作为,因为神对摩西的吩咐是神赐给他们水喝。也就是说,以色列人要得到这水,首先需要神的能力,又需要神对摩西所拥有的绝对权柄,然后就是摩西在以色列百姓中的威望,并且神对以色列百姓所发的吩咐带有的能力,还有这种能力的具体化,通过摩西招聚以色列百姓,显明摩西在以色列百姓中的凝聚力。而神所说好给以色列人水喝,是以彰显神的话语充满了完全的能力,彰显了神对以色列百姓那种超然的爱!

这里最后表明的乃是神吩咐摩西的话语所针对的,就是这口井。也就是让我们知道,这段历史被记录,是要让我们纪念并注意这口井。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1:17
经文:当时,以色列人唱歌说:“井啊!涌上水来!你们要向这井歌唱。”
标题:向井歌唱

当时,是指着耶和华吩咐摩西召集百姓要给他们水喝的时候。也就是那个时候,以色列人唱歌,对着井发出信心的歌声,吩咐井涌上水来,并且在歌中要求彼此都要向这经歌唱。

这是一首呼吁的歌,是向着井发出呼吁。也就是说,这里以色列人所唱的歌中带出他们对井的盼望。

以色列人对井的盼望,就是想要井涌上水来。虽然井本身就是带有水的,但问题是这井中似乎并没有水,所以以色列人所唱的歌,是带有盼望的歌声,并且在盼望中,是具有信心兼备。盼望,是因为他们没有水,但又需要水,所以他们存着盼望的心;而信心,则是促使他们发出歌声的动力源头。因为摩西领受了耶和华的吩咐,所以百姓便有信心的举动,就是吩咐井涌上水来。

以色列人的信心,不仅体现在向井中的水宣告,同时也体现在他们彼此之间的要求,就是“你们要向这井歌唱”。这里的“你们”自然是指着以色列人彼此之间。以色列人彼此之间都要向着井歌唱,以显示出以色列人此时对水的需要,并且在还未得到水之前,已经通过赞美的歌声表达了他们的信心,是对神的话语的信心。

信心带出歌声,是体现出信心的大能,带出赞美的自然流露。我们的生命傍信而立、傍信而活,以促使信心带出活泼的能力,并因此而流露于歌声,流露于赞美的大能。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1:18
经文:这井是首领和民中的尊贵人用圭用杖所挖所掘的。以色列人从旷野往玛他拿去,
标题:以色列人之路(六)

这里让我们看见两个信息,一个是关乎井的来历,另一个是以色列人继续他们的行程。

这井的来历,圣经记载了三个部分,分别是谁弄来的、用什么弄来的和如何弄来的。

谁弄来的,这里记载了两种人,一种是首领,另一种是民中的尊贵人。这两种人分别代表了有地位的人和有权势的人。

用什么弄来的,这里记载了两种工具,一种是圭,一种是杖。在圣经中,圭出现了三次,而且每次都是和杖一同出现,而杖出现的次数却是极多。圭的功用是管辖与统治之类的,而杖的功用则是彰显权柄,勇于管教。

如何弄来的,这里记载了两种方式,一种是挖,一种是掘。挖,一般是以点及面;掘,则正好与之相对,却是以面及点。

这里继续让我们看见以色列人的道路,他们没有因为井水而停留,因为那并不是神所赐予他们的产业,不是他们所要得为业的地。所以他们选择继续前行,从旷野往玛他拿去。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1:19
经文:从玛他拿到拿哈列,从拿哈列到巴末,
标题:以色列人之路(七)

这里让我们看见以色列人的行程中的另外两段,是以两段路程带出三个站点。

站点一:玛他拿。这是前面的终点站,让我们知道他们以此为起点进入了新的行程。

站点二:拿哈列。圣经仅在这节经文以中转站的模式提及两次,表明这个地方在本身意义不大,但也成为以色列人休息的地方。

站点三:巴末。这个地方在圣经中记载的也不是很多,同样是作为连接站点,让以色列人有休息之处。

这里所记载的三个地方,同样表明了其中有两段路,分别是从玛他拿到拿哈列之间并拿哈列到巴末之间。这两段路程并不是口头上说过去就过去的,而是要以色列人去行走的。要知道,那可是旷野路程,不是很好走的路程,但他们必须去行,因为他们还没有走到神的应许之地。只有到了神的应许之地,他们才能停止继续前进的步伐,享受神所赐的安息。

同样,我们今天的道路,必须不断地前进!当然,在行走的时候,神会为我们预备安息之处,让我们在疲乏的时候得享安息。但我们要进入神的国度,必须不断地往前进,直到进入神的应许之地。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1:20
经文:从巴末到摩押地的谷,又到那下望旷野之毗斯迦的山顶。
标题:以色列人之路(八)

这里记载以色列人所行之路,是从巴末到摩押地的谷,又到毗斯迦的山顶。

这里的记录方式与前面有所不同,并没有一直用“从……到……”的语法来表明路程的起点和终点,而是用了“从……到……,又到……”的语法来连续表达了两段路的一个起点和两个终点,从而省略了一次中转站的描述,只记载中转站为终点,去除了中转站为起点的记录。

其实这里的起点站和终点站,在本质意义上都是中转站,因为以色列人的道路并不是以这里所记载的为起始、为目标,这里所记载的每一段都是站点,并非起点与终点。起点是埃及地的歌珊地,终点是迦南美地,这两者早已确定,不必多述,故此这里所记载的每一站,都是从埃及到迦南之间的道路小站。

摩押地的谷,圣经并没有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谷,只是记载了那地是一个谷,就表明那谷是摩押地最为出名的,不用多说,一看便知的。

毗斯迦的山顶,表明这是一座山,与前面记载的谷是相对应的存在。这毗斯迦山顶的位置,是在那下望旷野之地,也就是处于旷野的位置。由于是山顶,所以旷野在这位置的下方,故此描述为“下望旷野之毗斯迦的山顶”。

这节经文所记载的“谷”和“山顶”,是以色列人道路中的两个站点,处于对立的站点。这是由低谷到高峰的说明,指示出以色列人的道路有低谷,也有高峰。这也是对我们生命的一个提醒,让我们知道我们在这条人生的旷野道路上有低谷也有高峰,不要为低谷而忧愁,也不要为高峰而自满自得,因为那只是人生道路中的几个站点,并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陷于其中,必将无法进入应许之地,只有经过这段道路,靠着神所赐的力量战胜低谷和高峰,才能进入神所赐予的迦南美地,享受神的应许中带来的一切祝福。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1:21
经文:以色列人差遣使者去见亚摩利人的王西宏,说:
标题:以色列使者与亚摩利王

这里让我们看见以色列人差遣使者去见亚摩利人的王,是要传达一些信息。

这里让我们看见几重关系,首先是以色列人与使者的关系,是差遣者与被差遣者的关系。也就是说,以色列人的使者,是在以色列人的差遣下行动的。这也表明了使者的身份对以色列人而言,乃是一个信息的传递者,同时兼具开路先锋的职责。非常明显,当以色列人差遣使者的时候,是表明了以色列人自身还未有行动,但以色列人的使者先走出了行动的步伐。当然,以色列人的使者,本身也是以色列人,这是自然的,但是这里所显明的,使者在某种情况下,乃是有着特殊使命的人,才能被称为使者。这里的使者的使命,明显是奉以色列人的差遣行动的。所以在一定意义上,使者是为人服务的。

被差遣的使者去见亚摩利人的王西宏,就是这里的另一重关系,即使者与他国之王的关系。这重关系的显明,主要表明的乃是联络者与被联络方的关系。也就是说,以色列人的使者,乃是联络员;而那位亚摩利人的王西宏,在这里则是被联络的人。虽然他是一国之君,但他面对的使者乃是一个国家的代表,也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这位使者在面见西宏的时候,所处的地位,乃是与西宏相当的,并没有大小之分,因为一个是代表王,另一个则就是王,所以两者关系在交往的时候,乃是平等的。

也就是说,以色列人差遣使者去见亚摩利人的王西宏,乃是决定了以色列人所差遣的使者,在一定意义上与西宏处于了同等的地位。所以这位使者在要表达自己的意愿的时候,没有任何自我的预言,而是直接用了“说”来表达语气的平常,没有任何特殊的情感蕴含在内。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1:22
经文:“求你容我们从你的地经过。我们不偏入田间和葡萄园,也不喝井里的水,只走大道(原文作“王道”),直到过了你的境界。”
标题:以色列使者所求

以色列的使者在面见亚摩利王西宏的时候,向他提出自己的请求,或者说是以色列众人的请求,以示友好。

使者提及所求,只是要路过西宏的地,不仅以“求”的语气降卑自己,还以“你的地”表明对于这块土地的权柄,以色列人并没有剥夺之意,而且还承认西宏对这块地的权柄。以色列人所希望的,只是路过。也就是说,对于这块土地,以色列人根本看不上眼。

以色列人的所求,提及他们不会偏入田间和葡萄园,也不会喝井里的水。这是表明以色列人对亚摩利人的财富并没有掠夺之意。不仅对于他们的食物,就是水,以色列人也不会想要占其便宜。

以色列人表明自己所要行走的道路,乃是王道,就是在王的眼皮子底下行走,以显明他们的行程不会对亚摩利境界的所有人事物产生任何不轨之心和不良的企图。

以色列人所选择的道路,是“直到过了你的境界”,乃是表明以色列人的产业,不在亚摩利人的土地之上。亚摩利王的境界,是以色列人所要掠过的。

亚摩利王西宏,有自己的地,有自己的田园和葡萄园,有自己的井和井里的水,还有自己的王道,更有自己的境界。以色列人的使者表明这一切都不在以色列人的眼中,但他似乎没有意识到,他对亚摩利王所拥有的一切,了解得太过头的;如此大张旗鼓地对亚摩利王西宏宣布他的一切,是在无形中造成亚摩利王的恐慌,使得亚摩利王的一切在以色列人面前没有任何隐藏,是以有可能会让西宏感到了极度的不安。然而,这一切,以色列人的这位使者似乎都没有意识到,他只是表明自己不会与亚摩利王为敌,也没有想过对方是否会信任他。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民数记21:23
经文:西宏不容以色列人从他的境界经过,就招聚他的众民出到旷野,要攻击以色列人,到了雅杂与以色列人争战。
标题:西宏的态度

这里让我们看见西宏的选择,就是面对以色列人要求路过他的地的抉择。他选择了不容以色列人经过他的境界,并且还招聚亚摩利的众民到旷野要与以色列人争战,攻击以色列人。

西宏的态度非常强硬,以强势手段告诉了以色列人,要从他的境界经过,就必须付出血的代价。这里用“不容”来表明西宏的否决决定,这是态度的拒绝。

另外,西宏还招聚他的众民出到旷野,这是环境的拒绝,宁可自己外出到旷野,也不容以色列人进入他的国土。

接着,西宏显示出亚摩利人的武力,要攻击以色列人,这是行动的拒绝,以自己的力量要压迫以色列人,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不安的情绪,从而失去路过亚摩利境界的机会。

最后,西宏带着他所招聚的亚摩利众民到了雅杂,要与以色列人争战。这是整体的拒绝,以王的身份号令整个亚摩利所属众民一同到了雅杂,在那里以争战的方式告诉以色列人,他们拒绝以色列人的要求,并且还要以武力和整体战力与以色列人拼命。

人的力量显示出来,往往就是要与神为敌的。所以真正的顺服,是从自己的权柄中下来,让耶稣基督在凡事上居首位,让神在一切事上引导我们的一生,成就神要在我们身上所成就的他的美意。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Processed in 0.013316 second(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