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五)

申命记21:21
经文:“……本城的众人就要用石头将他打死。这样,就把那恶从你们中间除掉,以色列众人都要听见害怕。……”
标题:摩西召唤以色列人传讲律法(三百七十六)

对于被父母控告的顽梗悖逆,又不听话,且是贪食好酒的儿子,这里对此的宣判为用石头打死,是本城的众人共同参与的。这样的操作,就可以把这儿子所行的恶从以色列人中间除掉,要使以色列众人听见都害怕。

由于儿子的顽梗悖逆是在一城之中,所以除恶的举动,也要一城中的众人共同参与。

用石头打死的举动,是表明除恶的手段。除恶的手段有许多,但对于顽梗悖逆,又不听话,且贪食好酒的人,而且还是儿子对待父母如此,用石头打死这一死刑是表明众人参与的手段,且是用硬作物的操作导致。石头,在圣经中多有预表耶和华神、主耶稣基督、基督徒等等,是显明对此罪恶的举动,判处死刑是神的心意的实际体现。

这样就能把儿子的罪恶从以色列人中除掉,是表明神的心意,并不是要杀人,而是要除罪。神是圣洁的,所以不容罪恶;神是慈爱的,他赦免罪恶。但究其根本,神是真理,赦免罪恶,需要流血的代价。在那个时代,儿子如此的罪恶,没有经过流血,是以要除掉罪恶,只有将儿子用石头打死这一举措。

借着这样用石头打死的方式来对付以色列中儿子顽梗悖逆、不听从父母的话、贪食好酒的情况,是要让以色列众人听见而感到害怕。对付罪恶最好的办法,并不是解决罪恶本身,而是要从人的心里除去犯罪的念头。在旧约中,除去人里面犯罪的念头,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让人看见罪恶的后果,感到恐惧才会让人畏惧犯罪。是以这里所记载的,以色列众人听见,就是听见悖逆的儿子要被石头打死的情况;以色列人害怕,正是因为听见了悖逆的儿子要被石头打死这一结果。是以以“听见害怕”来表明审判与刑罚所产生的效果,让人畏惧罪恶,不敢犯罪得罪神。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申命记21:22
经文:“……人若犯该死的罪,被治死了,你将他挂在木头上,……”
标题:摩西召唤以色列人传讲律法(三百七十七)

这里提出另一层假设信息,是以人为本带出的。这里的“人”自然也是指着以色列人而言,因为外邦人基本没有机会接触到摩西所传讲的律法;明显的,以色列人在出埃及以后,进迦南地以前,蒙耶和华赐予摩西律法的信息,毫无疑问是要将耶和华的律法颁布在以色列人中间。是以这里的“人”,基本所指的都是以色列民族的人。

以人为本带出的假设,这里论及假设信息为犯了该死的罪,被治死了。也就是说,这里设定的假设内容,乃是犯了该死的罪而被治死。犯了该死的罪,自然要被治死!其实每一项罪都直指死亡,只是大多数罪带来的死亡都是间接的,没有立刻就被处死。而这里所涉及的“该死的罪”的信息,明显是立刻要被判处死刑的罪,是以这里信息说明的犯该死的罪,就立刻被治死了!

被治死的情况,是犯罪的必然结局。但被治死的罪,却有另一重含义,就是这类罪,并不单单是一般性的罪恶,而是会直接导致死亡的罪。

被治死的罪,对以色列人而言,不单单要承受活着时候的死亡结局,更要面临死亡以后还要被挂在木头上的死亡结局。挂在木头上,不一定是死了以后,还有可能是活着就被挂在木头上,直到死亡。这样的情况在以色列中,乃至于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常有发生,代表了极其严重的刑罚,是对罪恶的严刑惩治,以表明罪恶的严重性。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申命记21:23
经文:“……他的尸首不可留在木头上过夜,必要当日将他葬埋,免得玷污了耶和华你神所赐你为业之地。因为被挂的人是在神面前受咒诅的。……”
标题:摩西召唤以色列人传讲律法(三百七十八)

摩西论及犯了该死的罪被治死,从而挂在木头上的人,尸首不可留在木头上过夜,必须当日就要将他葬埋,不至于玷污了耶和华神所赐予以色列民族为业之地。这里特别强调其原因,乃是因为被挂的人是在神面前受咒诅的。

尸首过夜,具有腐蚀与传染的作用。尸首,是属于死亡的;夜,则是属于黑暗的,是让人休息的。而有了死亡的存在,黑夜将无法进入休息状态,因为有死亡的侵蚀,使其无法在黑夜中承受黑夜的祝福——休息。是以犯了该死的罪被治死的以色列人的尸首,不可留在木头上过夜。

对于其尸首,以色列人要做的,就是当日将他葬埋,而且还是必须的。尸首,就应该归于尸首当处之地,避免尸首带来更多的尸首,死亡带来更多的死亡!当日而行,是表明死亡的现象必须在当日解决,不可留到第二天,以影响以色列民所在之地的属灵气氛。

这里表明,以色列人当日要将尸首埋葬,是免得玷污耶和华神所赐以色列民族为业之地。这一信息表明,若不在当日将尸首埋葬,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会让耶和华神所赐予以色列民族为业之地受到玷污。那地既然是耶和华神所赐予以色列人的,在一定意义上是表明那地要分别为圣,是在以色列人中分别为圣,归给耶和华。不仅是以色列人所要承受为业的土地要分别为圣归给耶和华,就是以色列民族本身,也要分别为圣归给耶和华。

而这里最后的信息更是直接表明一个非常重要的真理,那就是被挂在木头上的人,是在耶和华面前被咒诅的。这一信息直指耶稣基督的十字架,象征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乃是作为被咒诅而钉上十字架的。耶稣基督被咒诅,并非他有当受咒诅的因素,他乃是要担当全人类的咒诅,以解除亚当、夏娃犯罪所带来的结局之一——咒诅带给人类的危害。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申命记22:1
经文:“……你若看见弟兄的牛或羊失迷了路,不可佯为不见,总要把它牵回来交给你的弟兄。……”
标题:摩西召唤以色列人传讲律法(三百七十九)

以以色列人为信息的主角,带出假设,假设看见弟兄的牛或羊失迷了路,自己就不可佯为不见,却总要把所看见的迷了路的牛或羊牵回来交给自己的弟兄,就是那牛或羊的主人。

这里的“你”代表的是以色列中听摩西传达信息的每一个以色列人。以此为信息的执行者,是要带出假设,就是看见弟兄的牛或羊迷了路的假设。牛或羊迷了路,是因为它们没有时刻跟随主人,又或者因为它们只注意自己的需要,没有注意主人的引导,也有其它因素的可能性。

看见了弟兄的牛或羊迷了路的人,不可佯为不见。佯为不见,表明明明看见了,却假装没有看见。这不仅代表了对弟兄没有爱心,更是代表了自己的心已经冷漠了,是要不得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要不得的一种目光体现。

以色列人看见了迷了路的牛或羊,就 要将那牛或羊牵回,交给自己的弟兄。这是弟兄之间应有的关系网带来的彼此帮助的感情交流,也是对世界冷漠的一种正确影响方向。这个黑暗的世界中充满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是以以色列民作为神的选民,作为神的百姓,需要展现出不同于这个世界的生活风格,便以人与人的关系作为基点,来彰显神的百姓不同于世人的生命特征。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申命记22:2
经文:“……你弟兄若离你远,或是你不认识他,就要牵到你家去,留在你那里,等你弟兄来寻找就还给他。……”
标题:摩西召唤以色列人传讲律法(三百八十)

这里就着前文所述弟兄的牛或羊失迷了路的情况下,信息出现两个假设,是以弟兄为准,带出了两个可能性假设。

信息论及弟兄关系,特别强调了“你弟兄”,是以表明对方也是以色列人,有着与信息关切人同胞的关系。这等同胞关系,不一定是同父母,却必是同民族、同先祖的。

假设信息论及的可能性情况,首先为弟兄距离信息所指对象远,表明可能认识,却在距离上较远。这里的距离远,一般所指为路程,也可灵意解为关系。

假设信息论及的可能性情况,另一种为信息对象并不认识那位弟兄。也就是说,虽然同为以色列同胞,但因为以色列民数量众多,无法全部认识,是以有一些是自己所不认识的。这一现象,是对自身的肉体限度的承认,表明了解自己无法认识所有的以色列人,并对此也绝对承认,无需隐瞒。

对于这两种可能性出现的假设现象,这里的教导是当事人要将自己眼前的牛或羊牵到自己家里去。这一情况,是要当事人有所承担,对于自己所看见的情况有所承当。不需要因为害怕别人误会而不敢将牛或羊带回家,因为自己问心无愧,就不必考虑旁人的目光与话语。

将那牛或羊牵回家,这里还特别强调了要留在自己家里。这是要保证牛或羊的生命安全,也是对当事人的考验,是否能够为弟兄的牛或羊尽力而为,体现出弟兄之间的关系来。

将牛或羊带回家,留在自己家里,是要等弟兄来寻找,然后可以归还。既然不是自己的牛或羊,就要有所认知。虽然是自己照顾了许久,但不是自己的就不是自己的,要有等待的心,要有盼望的心,要有付出的心,要有归还的心!这需要极大的肚量,因为那牛或羊在自己家里许久,被自己照顾了许久,但还是不是自己的,就不能掠夺为己有。不仅因为那牛或羊有主人,更因为那牛或羊的主人,乃是自己的弟兄,是自己的民族同胞以色列人!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申命记22:3
经文:“……你的弟兄无论失落什么,或是驴,或是衣服,你若遇见,都要这样行,不可佯为不见。……”
标题:摩西召唤以色列人传讲律法(三百八十一)

这里以可能性出现的事件为主题,带出涉及对象的假设性信息,得出结论。

可能性出现的事件,是以条件复句的语法描述,表明信息的本质,是有条件的。条件信息涉及的,乃是“你的弟兄”,也就是以色列民族的人,与信息对象有着弟兄关系的存在。条件信息的事件,则是弟兄有所失落,也就是丢失了东西。这些所丢失的东西,这里提及两类可能,分别代表了活物与死物。活物的代表,是驴,一般情况下表明服务于以色列民的旅程道路;死物的代表,则是衣服,一般情况下表明服务于以色列民的穿着打扮。

假设性信息,乃是以色列人遇见了自己的弟兄有所失落。在这样的假设情况下,带出的结果,是以色列人要有所行动,不可佯为不见的行动。佯为不见,表明故意看不见,带有自欺欺人的虚假在内。以色列人不可对弟兄有任何虚假,因为当对待自己的弟兄有虚假,在一定意义上也将自己落于弟兄的虚假中,绝不可取!是以遇见了弟兄有所失落,不可佯为不见,却要有所行动。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申命记22:4
经文:“……你若看见弟兄的牛或驴跌倒在路上,不可佯为不见,总要帮助他拉起来。……”
标题:摩西召唤以色列人传讲律法(三百八十二)

这里论及以色列人中有人若看见弟兄的牛或驴跌倒在路上的假设情况下,不可佯为不见,却是总要帮助他拉起来。

这里以“你”带出假设信息,表明信息是指定了对象后的假设。

假设性信息涉及的是看见弟兄的牛或驴跌倒在路上的情况,是表明弟兄的牛或驴跌倒在路上,被看见了。以“看见”的信息为主体,带出了弟兄的牛或驴跌倒在路上的现象。弟兄的牛或驴跌倒在路上,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情况,牛或驴的主人就在身边,这牛或驴却会跌倒,实在是奇怪的现象!这似乎在说明牛或驴的主人不懂得牛或驴的行路之道,或者是牛或驴的载重量过甚,才会发生牛或驴跌倒在路上的怪异现象。

遇见自己的弟兄出现了牛或驴跌倒在路上的情况,自己就不可佯为不见。这佯为不见的信息,是看见了,却故意装作没看见的意思,表明人与人之间有隔阂。而以色列弟兄中间,却不可有这样的隔阂。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有看见自己弟兄的牛或驴跌倒在路上的光景,就要注意了!

而至于关注的方式,就是直接参与帮助弟兄拉起他的牛或驴。帮助弟兄,表明弟兄之间的关系之亲密。而拉起他的牛或驴,却是需要付出力气的。这是显明帮助弟兄,不是光在言语上的,而是要有所付出,操作在实际行动上的。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申命记22:5
经文:“……妇女不可穿戴男子所穿戴的,男子也不可穿妇女的衣服,因为这样行都是耶和华你神所憎恶的。……”
标题:摩西召唤以色列人传讲律法(三百八十三)

在以色列人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真理信息,是表明男女之别的基础,就是以衣着、妆饰来区分。

妇女不可穿戴男子所穿戴的,这不仅关乎男子的外在形象特征,也更是要表明男子对于女子的权柄。

反之,男子也不可穿妇女的衣服,这不仅显明妇女对男子而言,其主要特征显露于衣服穿着,却不显露于佩带妆饰。妇女的妆饰,其实对男子的诱惑并不很大,但妇女的衣服,却会让某些男子关注,甚至学习之。

区别男子与妇女的穿戴或者衣服,是要表明混淆的情况为耶和华神所憎恶的。以色列人中不可行耶和华神所憎恶的,是因为耶和华乃是以色列民族的神,又是以色列每一个人的神!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申命记22:6
经文:“……你若路上遇见鸟窝,或在树上,或在地上;里头有雏,或有蛋;母鸟伏在雏上,或在蛋上,你不可连母带雏一并取去。……”
标题:摩西召唤以色列人传讲律法(三百八十四)

这里提出另一个假设性信息,是以听信息的人为基础带出的假设。

假设性信息论及路途上的事情,表明这种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在以色列人所走的道路上,是以生活中行走道路为基础带出的。

假设性信息论及遇见鸟窝,是表明信息关涉的对象,乃是鸟,不过是在窝里的鸟。

这鸟窝的出现,以地理位置为基础,圣经提出两种可能性所在之地,分别是树上和地上。鸟窝在树上,是正常情况出现的现象;鸟窝在地上,一般是从树上掉下来的,是以经过外力的晃动带来的现象。

鸟窝的信息,并非关键;鸟窝里面会出现的,才是信息的根本。这里提出鸟窝里面出现的,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雏,表明是已生出的鸟,不过还小;另一种是蛋,表明鸟还未孵出,还是蛋的状态。

信息直指母鸟,母鸟所在地为关键。这里表明母鸟所在,或是伏在雏上,或是在蛋上,这两种情况都必须是有母鸟所在。而母鸟既然在雏上,或蛋上,则是表明母鸟对自己的孩子的看重。不管孩子是否出生,对母鸟而言,都比自身更为重要,是以对此极其看重并加以保护。

这里带出信息所要表达的,就是以色列人在遇见这种情况的假设下,所当鉴戒的,乃是连母带雏一并取去,一无所留。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申命记22:7
经文:“……总要放母,只可取雏,这样你就可以享福,日子得以长久。……”
标题:摩西召唤以色列人传讲律法(三百八十五)

承接前文所述,这里的信息是遇见鸟窝的以色列人当行之事,就是要放过母鸟,只可以取雏鸟,这能导致行这事的以色列人可以享福,就是日子可以长久的福。

要放过母鸟,只可以取雏鸟,是因为没有母鸟的雏鸟自己将无法生活成长。但母鸟被放过,却可以再找一处新的地方搭窝生蛋孵雏鸟。是以这里的信息教导的是要放母鸟,只可以取雏鸟,以成就母鸟的生命。

这里教训这样行的以色列人,就可以享福。享福,是一个美妙的信息!对以色列人而言,享福却是一个普通至极的信息,因为以色列人做很多事情都可以得到这样的祝福,不做很多事情,也可以得到这样的祝福。而外邦人却难得承受享福的信息,盖因外邦人无法进入神的应许之中,无法得到以色列人所拥有的来自于耶和华神的祝福!

这里临到以色列人的祝福,给予以色列人所要享受的祝福,就是日子得以长久。以色列人作很多事情可以得到这一祝福,例如孝敬父母,例如遵耶和华的吩咐而行等等。这里的信息也是启示出以色列人要承受日子得以长久的祝福,是表明人生在世,岁月短暂,唯有联于永恒生命的主,才能得到永远的祝福,也能够享受到日子长久的祝福。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Processed in 0.016182 second(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