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三)

利未记22:4—6
经文:“……亚伦的后裔,凡长大麻风的,或是有漏症的,不可吃圣物,直等他洁净了。无论谁摸那因死尸不洁净的物(“物”或作“人”),或是遗精的人,或是摸什么使他不洁净的爬物,或是摸那使他不洁净的人(不拘那人有什么不洁净),摸了这些人、物的,必不洁净到晚上,若不用水洗身,就不可吃圣物。……”
标题:亚伦的后裔中不可吃圣物的几种情况

这里让我们看见亚伦的后裔中也并非所有人都能随时随地随事吃圣物的,也有一些情况下,或者某个时间段他们也不能吃圣物。

这里提出的亚伦的后裔中不可吃圣物的情况,首先是有两种疾病引发的,一种为长大麻风,另一种为身患漏症。起码当他们处于这两种现象的时间段中,他们是不可以吃圣物的,因为这里另外提出“直等他洁净了”,说明当他们过了长大麻风或者患漏症的时间段,他们便能重新洁净,然而这段时间圣经称之为“等”的时候。

圣经借着提出的是摸死尸,或是摸不洁净的人、物,或者遗精的人,或者摸什么使他不洁净的爬物,或是摸那使他不洁净的人,而那人不论有什么不洁净,凡摸着这些人或者物的亚伦后裔,圣经都将他们定为不洁净。非常明显,这里所描述的信息,是让我们看见亚伦的后裔成为不洁净的几率似乎是非常高的,因为那么多不同的情况都会带出这样的结局,而这些情况,却似乎对祭司而言,或者说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常常会触及的事情,是难免的,所以这就加增了祭司成为不洁净的几率。圣经这样记载,并不是要让祭司失去成圣的勇气,而是要让祭司认清楚世界带给人的结局就是成为不洁,从而知道世界的危害性。

这里的另一信息,显明的是触摸这些不洁之物的,不洁就是他们必然的结果,只不过有一个时间限制——到晚上。非常明显,这是让以色列人知道,或者是让亚伦的子孙知道,他们要从自己沾染的不洁中出来,最基本的办法就是等候“到晚上”,因为这是不洁净的时限。

然而,即便如此,圣经仍然显明,若不用水洗身,亚伦的后裔中那些沾染了不洁净的人仍然不可以吃圣物。这一信息是要突出“用水洗身”这件事情在以色列中的重要性,毕竟这一事迹相当于生命的洁净——洗礼的功用,然而这也更是让我们看见水的功用在以色列民中、在神的永恒计划中都有着如何重要的位置。反过来说,这里的信息所要表达的,其实乃是要不洁净到晚上,而经过了用水洗身这一步骤,那因不洁产生的不可吃圣物的结果对亚伦的后裔而言,已然失去了作用……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利未记22:7
经文:“……日落的时候,他就洁净了,然后可以吃圣物,因为这是他的食物。……”
标题:日落之时,洁净之时……

这里让我们看见日落的时候,原本因为各种因素而成为不洁净的人因着时间到了日落的光景,他就洁净了!本来因为各种原因成为不洁净的不可以吃圣物的亚伦后裔,到了日落的时候,他就可以吃圣物了,圣经说明其原因,是因为这是他的食物。

这里让我们看见一个信息,就是日落带来的信息。在以色列人的认识中,日落之时,便是新的一日来临之时,所以一般而言,以色列人是以晚上六点钟作为新的一天的开始,因为神的创造中便是先有晚上,再有早晨,进而进入了新的一天。日落的时候,因为各种问题成为不洁净的人到了此时便成为洁净了,但之前那些不洁净的人要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用水洗身,这应该是从不洁到洁净的必然过程,然后他所要做的,就仅是等候日落了!到了日落的时候,不洁之人自然成为洁净!这一信息让我们看见日落的时候带来的祝福。尽管时光看起来几近黄昏,但却是进入新的开始必然的步骤,这就是日落的信息……

日落之时,那不洁净的人因为已然洁净,便可以吃圣物,但这里特别提示了一个时间概念,就是吃圣物必须在得洁净之后。这是必然的。带有不洁吃圣物,那可是对圣物的不敬,乃至对神的敬畏之心不够,进而甚至可能会被从祭司中除名,乃至有生命之危。因为那是神赐予的食物,所以吃的时候必须洁净。因为那是圣物,所以必须分别为圣。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利未记22:8
标题:“……自死的或是被野兽撕裂的,他不可吃,因此污秽自己。我是耶和华。……”
标题:亚伦子孙禁止食用之物

这里让我们看见作为亚纶的子孙,有两类食物是他们要禁止食用的,分别是自死的和被野兽撕裂的,吃的结果是污秽自己,而在耶和华的名称中,这是绝不能容忍的,所所以这里以此为禁。

自死的,是自动死亡的;被野兽撕裂的,是被动死亡的。而这两者相同之处,便是在于它们都并非流血而亡,而是突然死亡,所以血未放净,就此成为亚伦和他的子孙不可吃的食物。这并非因为不洁而成为污秽自己的存在,而是因为血里的生命产生的影响,与亚伦的子孙有直接的关联,还并非一般关联,只关系到生命问题,而是关系到他们以色列百姓这神的选民的身份问题,所以这对亚伦子孙而言,乃至对整个以色列民族而言,都是有着直接的关系。

圣经告诉我们,亚伦的子孙不可以吃自死的和被野兽撕裂的这两种,因为其结果会导致自身的污秽。而要知道亚伦的子孙是作为祭司一族的存在,在神面前的圣洁极为重要,所以神在此针对“污秽自己”一事显得极为关注重视。尽管在这里来看,似乎是以结果的形式出现,但我们也可以知道,这结果同时也是可以作为原因说明的。而这一信息的出现,目的是要显明“我是耶和华”这个极其宝贵尊荣的信息!这个关乎神的名字的信息,是在摩西之前未曾有人知晓的,然而神将这关乎神自己的名的信息启示给了摩西,所以摩西对此名极为关注,在整个利未记中,这“我是耶和华”的名字宣告,总是表明了神与人同在的结晶,因为若非神与人同在,人将无法听见神关乎自己的名字的宣告。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利未记22:9
经文:“……所以他们要守我所吩咐的,免得轻忽了,因此担罪而死。我是叫他们成圣的耶和华。……”
标题:守神的吩咐

耶和华对摩西所说要晓谕亚伦和他子孙的信息中,关于他们吃食的问题的教训,这里让我们看见了一个结论,就是描述他们饮食问题的结论。这里特别说到亚伦和他的子孙要守神的吩咐,免得轻忽导致担罪而死。神是以自己的名发出这样的信息,而这个名中所提,更是强调神所要做的,就是叫祭司成圣。

这里所提及守神所吩咐的,并没有特指,所以乃是指着一切关于祭司问题的教训而言,或者可以说是这一段经文所有的教训,都包含在内。既然是吩咐,那就带有绝对的权威性,说明这个“吩咐”之内的教训是有权柄的,必须遵行。而这里提出亚伦和他的子孙要守神的吩咐,正是要显明亚伦和他子孙对神的吩咐需要有的一定纪律,就是“守”的需要。

而要守神的吩咐,其根本原因是免得轻忽了,从而担罪而死。也就是说,若轻忽神的吩咐,亚伦和他的子孙将因此而有丧命之忧,并且导致这丧命之忧的另一问题,也是同样严重,就是要承担罪恶,也就是因为担罪而死。非常明显,这里隐约提示了轻忽神的吩咐而不遵守完全可能会导致的两个后果,分别是担罪与死。这里的信息是告诉我们一个致死的罪,说明这种罪的危害性之强,是与生命息息相关。这不仅是让我们看见神的吩咐的重要性,也是让我们看见祭司这一职分所要承担的负担之沉重,更是让我们看见罪的可怕与生命的可贵。

神以自己的名发出这样的信息,宣告为“叫他们成圣的耶和华”。这里特别提及的是神叫他们成圣这一项,这是要显明圣洁的重要性,也是让我们看见成圣的可贵性,更是让我们知道耶和华的名的能力,对于成圣的直接力量。神叫他们成圣,这是神的权柄,是神的能力,但同样也是神的职责,需要神的舍弃才能完成的使命。其实这个“叫”绝对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有赎罪之物的性命,以及神对人的爱带动。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利未记22:10
经文:“……凡外人不可吃圣物,寄居在祭司家的,或是雇工人,都不可吃圣物。……”
标题:不可吃圣物的人

这里记载了几种不可吃圣物的人。主要提及的是外人,就是除了祭司以外的人,就连寄居在祭司家的和雇工人也不例外,都不可吃圣物。

既然是圣物,就当分别为圣。所以能吃的人自然也要分别为圣作为前提,才能显出其“圣”。这里所提及的外人,圣经没有注明其种类,但特别表明这里的外人包含了所有的在内,以“凡”来说明。这并不是显明圣物的神圣性,也不是显明外人的不堪性,而是要显明神的拣选的独特性。

这里所提及的“外人”并不单指着与以色列人无关的或者与祭司无关的人,更是让我们看见其包含了“寄居在祭司家的,或是雇工人”在内。这里所记载的这两种人,虽然与祭司有着一定的关联,但这种关联并非生命的连接,并非全然的从属关系,这就决定他们与祭司的生命无关。也正因为此,这里的信息显明了他们都不可吃圣物。这不单是显明寄居在祭司家的或是雇工人与祭司家的无关无份,更是将他们列于外人之列,表明他们不属于祭司一族,与祭司没有任何关系。寄居者,表明他们在祭司家里没有安全感;雇工人,更是为了工价而停留在祭司家。这两种情况,就将他们打入了外人之列,使他们处于“凡外人”之中,在亚伦和他的后裔之中无份无关。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利未记22:11
经文:“……倘若祭司买人,是他的钱买的,那人就可以吃圣物,生在他家的人也可以吃。……”
标题:祭司买人的假设和生在祭司家中的人的情况

这里让我们看见两个信息:一个是假设信息,假设的是祭司买人,所要说明的是被祭司所买的人可以吃圣物;另一个是叙述信息,叙述的是生在祭司家里的人也可以吃圣物。

假设性的信息中提及的祭司买人,是以一种叙述手法描述,通过祭司买人这一现象事迹,要说明那被买者可以吃圣物,其原因是那人是祭司的钱买的,属于祭司的个人产业。他们虽然没有祭司的位分,但他们确实属于祭司的,算是祭司的连带。圣经告诉我们,那人可以吃圣物,说明那人也因此承受了祭司所得到的祝福,仅仅因为他们属于祭司,是祭司的产业,是祭司所买的人。

另外提及的,是生在祭司家里的人也可以吃圣物,所要表明的是生在祭司家里的人,是与祭司家族有着生命关系的。或许他们本身并不是祭司所生,并非祭司生命的传承,但由于他们生在祭司家中,表明他们与祭司有家族关系。而我们知道祭司身份的确据,就在于他们生命的传承与承受的产业,也就是所谓的土地与后裔。非常明显,这里将生命的信息表露出来,要显明圣物的归属也有他们的份,这足以表明生在祭司家里的人借着生命,得以承受神的恩赐,享受祭司的享受。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利未记22:12
经文:“……祭司的女儿若嫁外人,就不可吃举祭的圣物。……”
标题:嫁给外人的祭司女儿不可吃圣物

这里让我们看见祭司的女儿嫁给外人的情况下,她不可以吃举祭的圣物。

这一信息是要告诉我们,祭司的女儿在嫁于外人的情况下,她的身份便从祭司的女儿变成了外人的妻子,属于外人的家族,不再属于祭司的家族,所以她便失去了祭司家族的特权。这是要表明作为女子的人,出嫁这一现象对她们的实际影响,直接导致她们在身份地位上的改变。而这里描述的祭司的女儿,这是作为典型的模板形式出现,让她们成为榜样信息与见证信息。

祭司的女儿嫁给外人的假设下,她们不可吃举祭的圣物,这表明她们无法继续承受祭司家族的特权,因为她们嫁给了祭司以外的人。这并不表明她们不可以嫁给祭司以外的人,而是要显明她们在嫁出去后,地位上不再承受祭司家族的祝福。当然,她们仍然是神的选民,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后代,拥有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承受的祝福,只是她们不再拥有亚伦后代的赏赐,因为她们嫁给了祭司以外的人,她们便归属了祭司以外的身份地位,所以她们不可以再吃举祭的圣物,因为那是圣的,是归耶和华的,是经过分别的!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利未记22:13
经文:“……但祭司的女儿若是寡妇,或是被休的,没有孩子,又归回父家,与她青年一样,就可以吃她父亲的食物,只是外人不可吃。……”
标题:家人可吃,外人不可吃

这里让我们看见举祭的圣物,祭司的家人可吃,但外人不可吃。而在这里所描述的外人与家人的区别,就着祭司被嫁的女儿而言,圣经定规为寡妇或是被休的没有孩子回归父家,与童年一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吃她父亲的食物,也就是不作为外人,仍然作为祭司家族的成员。

这里的信息中,所要描述的情况,是祭司的女儿在出嫁后便归与夫家。她要重新成为祭司家族的一员的条件,就是丈夫离世或者被丈夫休了,同时没有孩子的情况下,而且最重要的是回归父家,与童年一样。这并不是对祭司女儿的婚姻生活的咒诅,而是让我们看见婚姻生活所要付出的代价。既然有了婚姻,有得必有失,祭司的女儿得到了婚姻,也就失去了祭司女儿的地位,成为别人妻子的地位,身份上便有了改变,所以她处于这种状况下的时候是不能吃祭司所吃的耶和华的圣物的。而一旦她失去了丈夫,同时没有孩子,那就等同于她没有了别人妻子的身份,同时也还没有别人母亲的身份,便只能重新回归祭司女儿的身份,无奈之下,自是可以与童年一样吃她父亲的圣物了!这里特别强调“与她童年一样”,是要表明她此时的状态是无夫无子的,在这种意义上,她没有别的依靠这一点“与她童年一样”,所以她此时是可以吃她父亲的圣物,这是神对祭司女儿的特别怜悯,因为她没有依靠了,耶和华便重新成为了她的依靠!

这里所强调的外人不可吃圣物,是要显明一个特别重要的真理,就是祭司家族之外的人,在这里被统称为“外人”。也就是说,这里的信息中所提及的“外人”,乃是有所指的,而且还是特指的。这外人的指向,并不是外邦人,而是祭司以外的人,圣经通过不可吃圣物来表明他们与祭司家族的无份无关。这里并没有说他们与神的国无份无关,也没有说他们与神的祝福无份无关,只是在耶和华所赐予祭司的食物中,也就是圣物的饮食中,他们无份无关。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利未记22:14
经文:“……若有人误吃了圣物,要照圣物的原数加上五分之一交给祭司。……”
标题:误吃圣物

这里让我们看见一个假设性信息,假设的是有人误吃了圣物,其结果是那误吃圣物的人要照着圣物的原数外加五分之一交给祭司。

这里所提及的“若有人误吃了圣物”这一信息,表明有误吃圣物这一现象出现的可能性,而这里所说的,正是处理这一可能性的方式。

非常明显,这里突出的并不是误吃圣物这一件事情,而是误吃圣物的那一个“人”,是这“人”成为假设信息的主题。这个信息所强调的是有“人”,才会有“误吃了圣物”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虽然这里的信息所描述的中心是误吃生物这一情况,但在这里,圣经却突出地描述了一个误吃圣物的“人”。

正因为有了误吃圣物的人出现,才有了对于误吃圣物这一信息的判断。圣经表明那误吃圣物的人要照着圣物的原数加上五分之一交给祭司。非常明显,这里所记载的审判,是刑罚性的——刑罚误吃圣物的人。这里所提及的刑罚,是一个赔偿条例,除了圣物原数要归还,另外还要加上五分之一的赔偿,才完全这里误吃圣物的赔偿律。圣经提出五分之一的赔偿,是要让人引以为鉴,知道误吃圣物的可怕,不敢再随便对圣物不恭。而而这里所提及的五分之六的圣物,是要交给祭司的,所以这里的信息并不包括祭司本身。也就是说,这一信息是针对以色列人中除了祭司之外的所有人而言。而例外的祭司,本身就是圣物的领受者,这圣物本就是给他们吃的,所以他们自然没有“误吃了圣物”的可能。这是亚伦子孙承受的祝福,是他们服侍会幕得到的酬劳,是他们在以色列中被分别为圣、被膏的特殊恩典。

……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利未记22:15—16
经文:“……祭司不可亵渎以色列人所献给耶和华的圣物,免得他们在吃圣物上自取罪孽,因为我是叫他们成圣的耶和华。”
标题:祭司对圣物不当存的态度

这里让我们看见祭司不可亵渎圣物,这圣物所指,乃是以色列人献给耶和华的。其原因,乃是亵渎圣物将会使他们在吃圣物上自取罪孽,因为这是叫祭司成圣的耶和华所说。

由于是圣物,即分别为圣之物。这分别为圣,是因为此物乃是以色列人献给耶和华的,也就是归神的。神是圣洁的,归神之物自然也是圣洁的。祭司不可亵渎此圣物,这一教训表明祭司有可能会亵渎圣物,才会产生这样的警告信息。而这里并没有说明祭司如何才算亵渎以色列人所献给耶和华的圣物,但根据前文所述,几乎都是在描述着可能出现的亵渎圣物的现象,所以这里明显是一个总结,是这一段有关耶和华要通过摩西吩咐亚伦和他子孙的信息的总结。这里的总结,特别强调的就是祭司不可亵渎圣物,不仅表明祭司与圣物有着直接的关联,更是隐约说明祭司会有亵渎圣物的可能,要以此警戒亚伦和他的子孙。

圣经也特别说明这一现象,会导致他们在吃圣物上自取罪孽,这就表明神对吃圣物一事的要求非常重视,因为这会带来祭司自取罪孽的结局,是肢解倒置神的国中与神交流的人在神面前失职。带有罪孽,是不能进到耶和华的会幕中,也不可与神建立直接的关系,或者说无法与神建立直接的关系,因为罪孽是阻隔神与人关系的绝对拦阻,在吃圣物上自取罪孽,更是祭司生命中极大的危害,直接影响的不单是祭司本人,也包括整个以色列所有的百姓,就连献圣物一事,也因此败坏,这是何等罪孽!

神在这里特别强调宣告神的名,是叫祭司成圣的耶和华,而非其他,是要强调这里的信息,乃是以成圣为主带出的。只有至圣的神,才能使有罪的人成圣,这就是至圣的能力,是一般的圣洁无法拥有的能力、无法达到的高度!
如果你要成为教会领袖,神学一定会给你帮助;但如果你要成为基督的仆人,神学绝对会成为你极大的拦阻!你只需要好好在环境中学功课——以耶稣基督为最好的榜样,以圣灵为最好的老师,以圣经为最好的教科书,以神所赐的环境为最好的课堂,以周围的弟兄姊妹为最好的同学——有此足矣。

TOP

Processed in 0.074187 second(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