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二)

出埃及记第十六章

34:亚伦遵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话行

圣经给我们看见耶和华怎么吩咐摩西,亚伦就怎么行,这里的记载越过了摩西与亚伦之间的沟通。亚伦所行的,就是把吗哪放在法柜前存留。

我们看见亚伦所行的,是照着耶和华对摩西的吩咐,这似乎表明摩西与亚伦之间没有交流,或者说得更细腻点,摩西与亚伦之间不需要交流,他们有着共同感应,或者这就是弟兄之间的同感。但我们却更加相信摩西与亚伦之间是有一种沟通,尽管这种沟通的方式,我们还不知道,但他们之间一定有着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使得耶和华对摩西所说的,亚伦都能够直接照办,而没有经过摩西的转述。这里两个“怎么”说明亚伦所行之事,完全照着耶和华对摩西的吩咐,虽然圣经没有记载到摩西是否有将神的吩咐转述给亚伦听,但亚伦确实照着神的吩咐行了。圣经越过摩西与亚伦之间的沟通,是要我们知道他们兄弟之间的感应,并不一定需要语言来表达。或许他们的沟通是用语言表达的,但圣经不将这段记载下来,不是要让我们以为这种沟通是不重要的,而是要让我们看见他们的沟通有他们的特殊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语言只是其中一种方式,而还有更多更复杂的方法,我们都应该有所体会。圣经没有记载摩西与亚伦的沟通,是要给我们充分的空间去想象他们之间的沟通方式,这并不是一种考验测试,而是让我们对人的沟通有更深的体会认识。

亚伦所行的,就是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把吗哪放在法柜前存留。这是存留的吗哪,是神所吩咐存留下来的。这个信息让我们看见神对一切事情的权柄,是超过我们所能想象理解的。神所吩咐的事情,是让以色列人存留一罐吗哪,是要留到世世代代的,这罐吗哪似乎完全违背了吗哪存在的实际方式,因为吗哪本来不能过夜,除了安息日前一日,能够过一夜不消化,其它的吗哪都是过夜即化的。但当亚伦将这一罐吗哪保存下来的时候,这里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似乎又一次违背了吗哪本来的实际形式。这一罐吗哪已经不再像安息日前一日的吗哪一样,只能存留一夜,而是要存留到永永远远,世世代代,这表明吗哪的存在时间,并不在人的时空概念中,不是根据人的概念运行的,而是根据神的命定持续的。这吗哪所存之地,是在法柜前,这法柜是神的所在,是神与以色列人同在的象征,这是表明吗哪的保质,不需要冰箱,不需要温度作用,所需要的,是神的同在,神的看顾。我们对待神的话语,需要在神面前领受,才能保全下来,否则若是根据人的命定,必然早已灭绝了!

圣经在这里所启示出来的,不仅是亚伦的领悟力与他的遵命,更是吗哪的主权。神对一切的事情都有他自己的意旨,只要遵他的旨意行,我们就不要担心会有过时的事情发生。他的旨意永不过时!

TOP

出埃及记第十六章

35:以色列人吃吗哪的时间

圣经特别在这里记载了以色列人食用吗哪的时间,总共是四十年,也就是整个旷野路程,直到他们进了迦南的境界,有人居住的地方。

圣经记载以色列人吃吗哪的时间,是要让我们知道吗哪是旷野里的食物,是神在旷野里给以色列人的供应。神并没有让以色列人一直保持吃吗哪的习惯,因为当他们进入了迦南地以后,他们就不再需要食用吗哪了。

整整四十年,以色列人行走旷野,吃的都是吗哪,都是他们所不知道的食物。我们对于神的话知道又有多少呢?不也常是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吗?这正是因为以色列人在那段时间一直都在飘流旷野中,没有一定的居所,我们也是一样啊!我们必须知道,我们今天在世的日子,都是寄居的。我们今天的生活都是寄居的生活——我们若有这个认定,就不会觉得旷野道路的枯燥了!虽然时间看来非常的长,虽然都是吃一样的吗哪,但由于前面的祝福,前面的美好,这一切就算不得什么了。虽然有四十年之久,但这是有时间限制的,必然有一天,我们一定会达到目的地。食用吗哪,虽然有些枯燥,因为时间太长了,吃的又都是一样的饮食,没有一点变化,但我们若去享受这饮食,就会感受到这饮食的美好,是我们所无法弄懂的。

他们在行走旷野路程的时候,圣经已经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直到进了有人居住之地”,这是让我们看见他们的旷野路程是有尽头的,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并且这个信息还让我们知道,他们的尽头,就是神为他们预备的美地。我们要知道,我们所要去的地方,并不是单单地享受,还要去争战,因为有拦阻我们进入那地的,是我们要去赶出的!我们进入神的国,邪恶的力量自然会千方百计的阻碍,因为我们的进去,正是对他们的攻击。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是对迦南各族人的驱逐;同样的,我们进入神的国,也是为了弥补三分之一坠落的星辰,那黑暗的势力又怎能轻易地放过我们?

迦南的境界,是以色列人的目的地,是神应许赐予他们列祖的产业,是他们所要去承受为业的,但他们必须去夺取。同样的,我们进入神的国,也要去夺取那地的产业,因为那是神赐予我们的,必须经历争战才能得到。那地此时还是“迦南的境界”,这正是说明他们要面对迦南地的居民,要与他们争战。这地是神赐予以色列百姓的,他们仍然需要争战;同样的,神的国是神赐予我们的,我们也必须要经历争战才能得到!

以色列人的道路,直接引向了基督徒的脚踪。我们看见神对以色列人的带领,要知道,那也是我们所要经过的。十字架的道路,我们需要去面对,需要去一步一步地行走,因为摆在我们前面的,是美好的祝福!

TOP

出埃及记第十六章

36:计量单位介绍

圣经在这里对以色列人的计量单位有一个介绍,是关乎容量的计量单位。圣经说明俄梅珥与伊法的关系,乃是伊法十分之一。圣经通过介绍俄梅珥与伊法的关系,表明俄梅珥的容量,在以色列人的计量单位中是非常小的,而十分之一更是让我们看见这与奉献似乎有着相当的关联。

圣经直接的指向,让我们明确一件事情,就是以色列人所得到的吗哪,乃是来源于神自己,这里所记载的这段,是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既是源于神,也必归于神。

圣经的经文内容虽然非常的短,但这却让我们看见经文所记载的内容,是强调以色列人对计量单位的重视。圣经对以色列人的记载非常清楚,尤其在记载到容量的时候,这是直接牵涉到我们里面的容量,是关乎到我们的宽容心的。

TOP

出埃及记第十七章

1:以色列全会众继续前行

圣经给我们看见以色列全会众没有停留在汛的旷野,而是继续往前行,到了下一站,就是利非订,就在那里安营,这乃是遵照耶和华的吩咐而行的。可是他们又遇见问题了,就是在那里没有水喝!

圣经在这里主要描述的就是以色列全会众继续往前行,首先说明的是这样行乃是遵照耶和华的吩咐。以色列人在一般的事情上似乎都非常遵守耶和华的吩咐,尤其是在道路上。他们自从出埃及以来,直到此时,所行走的每一步都是照着耶和华所启示摩西的而行,没有丝毫的偏差。遵耶和华的吩咐,这是旷野道路的首要步骤。作为神的儿女,从埃及地分别出来,在行走天路的时候,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遵耶和华的吩咐。以色列人在道路上似乎完全遵耶和华的吩咐,这也就是他们能够被称为神的儿女的基本因素。我们也应该在凡事上都遵耶和华的吩咐,不仅因为那是神所喜悦的,也是因为那与我们本身也有益无损。神的眼光比我们长多了!我们所能看见的,往往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而神却是知道一切的,我们只要跟从他的引导,遵从他的启示,我们所行的道路,就必然畅通无阻。以色列全会众所行的道路,首先就是要遵耶和华的吩咐,这也是他们旷野道路的第一个学习。我们在走十字架的道路的时候,在今天的实际生命学习中,首要学习的,也是要在凡事上都遵耶和华的吩咐。圣经上也是这样教导的:"你们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稣,就当遵他而行。"(歌罗西书2:5)我们应当在凡事上都遵主基督耶稣而行,因为那是我们蒙福的根源。不要任意妄为,那是与我们有损无益的。

圣经在记载以色列全会众继续往前行的道路上,所要说明的第二方面是按着站口前行。这里有一个道路的标志,是神为以色列人行路而设置的,虽然没有标明道路的真实标志,但从圣经的启示中,我们却看见以色列人所行走的道路,乃是按着站口行动的。以色列人的行动,是根据神为他们所定规的站口,这是道路的基本准则。我们在走这条十字架的道路的时候,应当按着神所启示的站口而行,因为这十字架的道路,我们自己没有走过,但耶稣基督却是亲自为我们走上去了,所以我们只要跟从他的脚踪行,就必然能够行走得合适。以色列人行走旷野道路时的站口,乃是神所设立的。也就是说,以色列人必须照着神所设立的站口而行,才能到达神为他们所预备的流奶与蜜之地,也就是迦南美地了!在神所定规的站口中,我们看见这次他们是从汛的旷野起行,在利非订安营,也就是说,利非订是以色列人下一个站口。这一段路程,他们没有叫唤。我们看见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就是以色列人在行走道路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叫唤过,却是到了一些站口的时候,他们的心里就开始出故障了!这是非常奇怪的现象。在休息的时候,他们没有很好的休息状态,反而提出各种困扰的问题来让自己不得安息。安营,本来就是为了休息,走路走累了,应当好好地享受安营的生活,但以色列人似乎不懂得如何享受,却总是生出各种埋怨的情绪。可不是吗?问题又来了!

在以色列全会众继续往前行的道路上,他们到了一个站口,本该休息的,他们却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水喝。这个问题曾经在很多地方都出现过,他们本该信任神的大能,不应该让这个问题被提出来,但他们却盯上了这个曾经遇见过的问题,也是神轻易为他们解决过的问题,有因此而犯难了!好多时候,我们被问题困扰,并不是问题有多严重,也不是问题有多新鲜,反而这些问题我们都曾经遇见过,神也曾经以他超然的方式为我们解决过,但是在遇上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却将神的大能忘记了!实在可悲!百姓没有水喝,这不是在很多地方都碰到过的情况吗?但他们却又感到了这个问题的危害性,没有将这个问题看得很轻。其实这本来就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嘛!在耶和华岂有难成的事?他们也不是没有经历过神的大能,并且这个问题他们也曾经经历过,他们完全可以不必埋怨,只要他们向神祈求,神一定会为他们预备能喝的水的。但是他们似乎很看重这个问题,圣经又将这个问题提出来了,百姓没有水喝!很多时候,我们在所行走的道路上,常常会遇见一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看来似乎非常严重,但神的能力却是超越一切的。我们若依靠神,这些问题就不会存在了!如同没有水喝,这类的问题根本不能算是大问题了!因为我们的主是活水的源头,在他那里有活水的泉源,我们又何必担心没有水喝呢?

我们当前所行走的道路,与以色列人当时的经历相似。他们所行走的,是旷野的道路,我们今天所行走的,又何尝不是旷野的道路?他们所经历所面对的各种问题,我们今天又何尝不是经历着相类似的问题?圣经给我们看见以色列人的经历,是要以此为我们的警戒,是我们可以依靠神战胜这一切困难问题。要记得:在耶和华岂有难成的事呢?不要遇见问题就看大了,要蔑视一切的问题,因为我们必须深信,我们的神所拥有的能力,是超越这一切的!

TOP

出埃及记第十七章

2:与摩西争闹

以色列百姓在没有水喝的情况下,又与摩西发生了争闹。他们向摩西要水喝,摩西便指责他们的争闹,认定他们是试探耶和华。

以色列百姓与摩西争闹,这并非头一遭!他们的争闹,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但他们仍然与摩西争闹,这是以色列百姓的无知之举。他们的争闹,目的是要水喝,其实他们完全可以将问题带到神的面前,求神帮助他们解决,也可以让摩西为他们代求,这样的争闹,无异于自找麻烦!本来可以有更好的方法解决的问题,他们非要将之无限量的扩大,这就是以色列人的悖逆。他们以争闹的方式向摩西要水喝,这是非常愚昧的做法!以色列人常常活在愚昧中,虽然他们是神的选民,他们应该是有相当的智慧,但他们仍然被愚昧冲蚀着,所以他们不断地闹事,似乎是要解决问题,却是不断地制造麻烦。以色列人已经多次看见神的大能,但在行走旷野道路的时候,他们仍然被各种问题困扰着,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忘记埃及地,他们的心没有离开埃及地,虽然他们人出来了,但他们的心,却一直留在那里。他们的争闹,不仅是要表明他们在旷野里的无奈,似乎还更是要表现出他们对归回埃及地的渴望。神并不会因为他们在旷野里的无奈而指责他们,但却绝不容忍他们有回归埃及的心,因为这是对神的工作的不满情绪。我们不可以走回头路,不可以把眼睛盯在离开之地,不可以时常要体现出回到世界的心态,这是大大地得罪神的。以色列百姓之所以与摩西争闹,不完全是因为没有水喝,而是因为旷野的道路太难走了!没有水喝,只是他们的一个借口罢了!

但没有水喝,也确实是一个摆在眼前的问题,他们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是合理的,但对他们而言,却是不合理的,因为他们已经看见过神为他们解决了众多的问题,所以他们根本不应该为这个问题感到为难。以色列人提出要水喝,本是合情合理的要求,但他们却选错了对象,所以圣经称他们是向摩西争闹。正是因为他们要水的对象是摩西,所以显明他们的情绪是争闹。以色列人大可以向神呼求,若是向神呼求,这便是他们的信心;但他们没有表现出信心,所表现出的,却是情绪上的波动,乃是对人发出的争闹。本来“给我们水喝吧”的话,若是对神说的,这是非常美好的一个祈祷,然而他们将当归给神的话归给了人,乃至摩西看他们为争闹。以色列人是无知的,对于属灵的事情极度的愚昧!他们不知道神的能力,总是将问题带到摩西的面前,致使摩西的情绪也因他们受了极大的影响,表现出极度的不满。他们所要求的虽是合情合理,但却因对象的错误,就显得这所谓的合情合理是何等的无知愚昧了!他们所要的只是有水喝,本来是很小的问题(当然,这是在神的眼中。);但他们却将问题闹大,弄得人心烦意乱,不得安宁,这正是因为他们将问题带到了人的面前,而没有带到神的面前。

摩西的情绪也因以色列人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乃至他与他们起了意见,将这种不满的情绪表现了出来。摩西以两个“为什么……”质问以色列人,要将他们从自己面前带回到神的面前。这两个反问性的问题问得实在太好了!“你们为什么与我争闹呢?”这是指责以色列人与自己的争闹是没有意义的;“为什么试探耶和华呢?”这是将他们的心理问题直接指出来,并且将他们带到耶和华面前,让他们知道,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只有耶和华。

摩西问以色列人为什么与他争闹,这是表明摩西自己的无能,因为摩西自己本身就是无能的。这句话是摩西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无能,已经明确地领悟到自己所能带给以色列人的,只是一场无理的争闹!这也是四十岁的摩西所带给以色列人的结果,当时他为一个弟兄将埃及人杀了,得到的结果却是无理的争闹。因为根本没有人领他的情,所以他的救赎行动算是白搭了!以色列人对摩西的所发的怨言,与摩西所起的争闹,无非是将自己摆到一个与神对抗的位置上,使自己处于极不利的地位。他们虽说是与摩西起了争闹,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正是对神的不满,摩西已经感受到了这点,所以将他们带到神的面前,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真实感受,是与神的对抗。

摩西问以色列人为什么试探耶和华,这是表明以色列人在走摩西的老路,他们的眼睛定睛在人的身上,所以他们与神没有切实的关系,只是凭借他们的祖先与神建立的关系出了埃及地,而他们本身并没有真实地脱离埃及人的辖制。他们试探耶和华,这是他们自己根本没有想到的问题,但也确是他们实实在在表现出来的问题。以色列人所表现出来的,虽说是对摩西的不满,但他们所直接针对的,乃是引领他们出埃及的耶和华,因为他们没有看见这是神的引导,却认为这是摩西的带领,让他们如此吃苦,如此难受。他们似乎是在埋怨摩西,但摩西却真实直接地指出了他们的光景,表明他们是在“试探耶和华”。所谓试探神,不单单是对神的不满情绪的抒发,也是对神没有信心,或者是小信的语言流露,甚至也是像这里的以色列百姓一样,有问题就向人起埋怨,引起人的情绪波动,而不向神呼求,似乎对神没有信心,没有把握。

以色列百姓的争闹,是他们对耶和华的试探,这是大大地得罪了神!然而他们自己却并不知情,他们只是要求水喝,这似乎是合情合理的,是将自己的问题说出来,但他们的错误仅仅是因为没有将问题带到神的面前,却是带到了人的面前,这就成了试探耶和华了!

TOP

出埃及记第十七章

3:向摩西发怨言

以色列百姓不仅在口渴没有水的情况下与摩西争闹,甚至又向摩西发怨言,直接指向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一事,表明摩西是恶意想让他们渴死在旷野里。

以色列百姓在那里甚渴,这儿所说的“那里”是他们安营的地方,就是利非订,他们感到了干渴,而且甚为厉害。以色列人的感觉性极强,这说明他们是活在肉体中,没有活在信心中。以色列人总是会在没事的情况下出一点状况,这似乎已成定律。我们也常常会犯相同的问题,喜欢没事找事,这是人的本性。但这绝非神所喜悦的,神喜悦我们凭信心而活着,却不是凭感觉活着。圣经明确教导我们:“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希伯来书11:6)又说:“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哥林多后书5:7)我们需要在信心中生活,而不是凭借感觉,凭借眼见。基督徒的人生,是信心的人生,活着就是凭借对神的信心。我们要学习过信心生活,在一切的环境中,操练过环境以上的生活,仰望掌管环境的主,他是超越一切的!以色列百姓感到“甚渴”,这分明是肉体的感觉,他们虽然过了红海,但他们并没有经历死亡,所以他们还有肉体的感觉。我们需要与基督同死,这样就不会再有活着的感觉了。基督在十字架上所传递的信息,是“我渴了”的信息,但人给他解渴的,并不是真正能让人解渴的,因为人给他喝的是醋,不是水。基督的死,是向“渴”的死,因为人的实际问题中,“渴”是比“饿”更让人难受的,基督以他的死,来宣告对“渴”的得胜,是表明他对一切人生问题的得胜。以色列人感到干渴,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死亡,这也就难怪他们会有“渴”的感觉了。但这里让我们看见一件可怕的事情,就是将人的负面感觉扩大化,圣经记载他们“甚渴”,这不就是将“渴”的感觉的扩大吗?人若将负面的感觉扩大化,就会形成与神对立的状态。我们需要将负面感觉治死,而不是扩大,只有这样,负面的感觉才会消失!

他们在甚渴的感觉性光景中,直接表明了他们的欲望:“要喝水。”以色列人要喝水,这本来是合情合理的,不是吗?人都有喝水的需要,一旦感到了干渴,谁能不想喝水呢?所以“要喝水”是合理的需要。耶稣也曾经宣告:“你若知道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翰福音4:10,13—14)圣经又有记载:“节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稣站着高声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约翰福音7:37—38)以色列人感到干渴,这是他们的正常感觉;渴了就要喝水,这也是他们的正常需要。人虽然不是为感觉而活,但将感觉的需要表明出来,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然而,以色列人表达需要的方式是大有问题的,这就是神的仆人摩西乃至耶和华对他们不满的因素。他们以“发怨言”的语气向摩西说话,似乎他们的感觉都是因摩西引起的!这虽说是他们对摩西的埋怨,其实却是他们不满意摩西将他们领出埃及地一事。说得更直接一点,他们所不满意的,是耶和华将他们领出埃及地,他们根本性不满意的,是耶和华的引领!

可不是吗?他们的怨言中直接表达出了这种感觉:“你为什么将我们从埃及领出来,使我们和我们的儿女并牲畜都渴死呢?”他所指责的虽是“你”,就是摩西,但所指责的内容却让我们看见,乃是针对神说的。非常明显,因为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一事,乃是受命于神的差遣,是神吩咐摩西如此行的,所以他们的指责,直接针对的并不是摩西,而是差遣摩西的神。一点点的问题,将他们初出埃及地时的那种欢喜快乐的心情完全冲没了,反而表现出对出埃及一事的不满。他们似乎以为在埃及地做人的奴隶于他们更有益处,真是荒唐!他们所直接指明的埋怨内容,正是说明神不该领他们出埃及地。这就表明他们对埃及的怀念,似乎埃及还没有在他们里面死去,尽管他们在埃及的时候想要出来,但出来后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把他们打垮了,是把他们的喜悦心情完全冲没了!他们所有的,就是无理的指责埋怨,因为一点小问题——没有水喝。

他们被死亡的恐惧笼罩着!好像摩西将他们带出埃及地,是要害死他们一般。他们觉得死亡的逼近,因为没有水喝,他们就发出死亡的讯息,感到自己会渴死,甚至连他们的儿女和牲畜也会一同渴死。世人常常喜欢发出死亡的讯息:饿的时候就会说“饿死了”,渴的时候就会说“渴死了”,累的时候就会说“累死了”等等,这些讯息决不该出自弟兄姊妹的口中,因为我们的主是复活的主,他战胜了死亡。我们既是他的儿女,自然也应当与他一同战胜死亡!以色列人在当时干渴的情绪下,也发出了死亡的讯息,这不是在自我咒诅吗?本来好好的,偏偏要说“死”,实在太可悲了!他们从埃及地分别出来,是神的意思,本是让他们活着,但他们却要表现出死亡的恐惧,实在可悲可怜!他们曾经看见过神为他们所行的大事奇事,却仍然不信神的能力,还说要回埃及地,甚至发出死亡的苦毒信息,并且要将死亡的信息带给他们的儿女和他们的牲畜,这是一种咒诅,实在可怕!

以色列人并不是没有看见过神的能力,也不是不知道神的作为,但是他们却没有信心,一遇见一点障碍,一点问题,就表现出极大的反应,这是因为他们的心没有从埃及地出来,还停留在埃及地。我们既是从世界中被分别,就当过分别为圣的生活,不要有事没事就想当初怎样怎样,要让我们的“当初”完全死去,不再出现,因为我们不再是当初的我们了,而是被基督更新过的。

TOP

出埃及记第十七章

4:摩西呼求耶和华

当以色列百姓群起与摩西争闹,又向摩西发怨言的时候,摩西在无奈中呼求耶和华,表现出他当时处在极度的危情时刻。从他的呼求中,我们看见两方面信息:首先是他的无奈,不知道当向这百姓怎样行;其次是他的恐惧,感受到死亡的危机,因为百姓几乎想要拿石头打死他。

摩西与以色列百姓不同之处,正是在于以色列百姓的眼目总是定睛在人的身上,而摩西的眼目却是定睛在神身上。以色列众人不拘遇到任何问题,所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找摩西,似乎摩西是他们问题的根源,又似乎摩西能够解决他们的难处。以色列百姓所遇到的危机,正是因为他们把眼睛盯在人身上,没有仰望领他们出埃及的神。他们与神的关系,似乎要借着摩西为中保,要经由摩西传话,他们自己却不懂得面对神。神喜悦他的儿女与他相交,是直接的相交,而以色列百姓却要经由别人来传话,这似乎是表明他们不愿意直接面对神。以色列百姓对于神的心意不能理解,他们所要的,只是自己的满足。而摩西则不然,他懂得凡事求告耶和华。凡他所遇见的问题,他都带到神面前,让神帮助他面对解决,让神的话引导他解除心中的困扰。他的“呼求”,是每一个神儿女的榜样,我们要效法他凡事求告耶和华,不将问题带到人的面前,免得自找麻烦。

在摩西的呼求中,他首先表现出的是他的无奈情绪。摩西不知道该向这百姓怎样行,这是摩西承认自己的无知。摩西在神面前承认自己的无知,这并不会让神轻视他,反而使神喜悦他。每一个人在神面前都是无知的,只不过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这却显明他们的更加无知。摩西不是这样的,他知道自己在神面前确实是无知的,他的无知在神面前不能隐藏,所以他在神面前毫不保留地承认了自己的无知。在神面前,我们有什么事可以隐瞒的呢?摩西不知道向以色列百姓怎样行,他承认了!他的承认让神能够更好地给他启示,教导他解决问题,这不是很好吗?我们就应该效法摩西肯在神面前承认自己的无知。作为神的仆人,摩西首先在神面前将自己毫无保留地展开,不论是自己的优点,还是自己的缺失,都向神敞开!我们也应当在神面前毫无保留地敞开,因为要知道,我们的一切在神面前本来就不能隐藏,都是赤露敞开的。摩西承认自己不知道向这百姓当怎样行,他的承认,是要求神教导他如何行。作为神的仆人,应当知道如何将一切的困扰带到神的面前,应当知道在神那里有一切问题的答案。不拘是摩西,是大卫,是使徒彼得,是保罗,乃至今天的基督徒们,我们都应当知道如何将问题带到神面前去解决。以色列百姓不知道,但摩西知道。以色列百姓没有这等智慧,但摩西有。只是我们在这里看见另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摩西知道将问题带到神的面前,他为什么不把以色列百姓带到神的面前?他为什么不教导以色列百姓直接寻求耶和华?好像以色列百姓与神有隔阂似的。或许以色列百姓本身就不敢面对神,神要向他们显现,却让他们感到害怕畏惧;神要向他们说话,还得借着摩西、亚伦。神难道不是以色列百姓的神吗?这或许就是以色列百姓与教会的根本差异,或者说是本质性区别。耶稣基督的中保性质,已经除去了人与神之间的隔阂,我们可以直接面对神,而以色列百姓却没有在耶稣基督里面,所以他们要借着神的仆人传达信息。但是今天很多基督徒都在走以色列人的道路,他们是在新约中过旧约的生活,这是非常可悲的现象!

摩西的呼求中所表达的第二层信息,是他对以色列人的恐惧感,表现出对死亡恐惧的情绪。以色列人几乎要拿石头打死他!摩西在这里所体现出来的,似乎不像是神的仆人当有的情绪!他的呼求几乎成了控告。也难怪他会这样,在以色列百姓的群其围攻下,他有这样的感受自然是合情合理的。也许当时的以色列百姓确实有点受情绪的支配,没准他们真的会发疯似的攻击摩西,甚至要杀了摩西。在饥饿难忍的情形下,他们已经表现出相当的压抑。此时的以色列百姓已经完全受到了情绪的支配,已经没有一点自己的感觉了,完全是受着肉体欲望的控制。摩西在这种压力下,感到了死亡的威胁,没有了对神保守能力的信心,因为他所看见的,所听见的,都是来自于以色列百姓的反应,却没有与神有美好的沟通,没有得到神那里的信息,自然是遭到了极大的威吓。摩西的恐惧感,是因为环境的因素,他没有越过环境看见神,所以他被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我们应当在基督里过得胜的生活,只有在基督里,我们才能战胜对死亡的恐惧感,才能越过死亡带给我们的威吓。基督的复活是对死亡的夸胜,我们在基督里,既然已经得到了基督的生命,当然就是得到了复活的生命,所以我们没有对死亡的一点恐惧。如果对死亡有所畏惧,那只能表明我们还没有在基督里,或许我们的信仰就出了问题,需要彻底地反省了!摩西对死亡的恐惧,正是因为他还处在旧约的时代中,没有领受复活的信息,对复活的能力没有认识,所以他惧怕死亡,也是理所当然的。

摩西的呼求,是他的智慧。但摩西的呼求所带出的信息,让我们看见他的无奈与恐惧,这却是他的愚昧。神是我们的帮助,他有何必要感到无奈呢?神是我们的力量,他又有何必要感到恐惧呢?摩西忘了神是他的依靠,他只知道神是他的神,却不知道神如何是他的神。他不知道神是解决问题的神,所以他呼求的时候显出了无奈,显出了恐惧。这是我们警戒,要知道,我们在基督里,他是一切问题的答案,所以我们不必无奈,更无须恐惧。

TOP

出埃及记第十七章

5:耶和华的启示(一)——拿杖行走

在摩西的呼求中,耶和华启示他,要他手里拿着先前击打河水的杖,带领以色列的几个长老在以色列百姓面前走过去。这里所直接启示摩西的,就是要摩西拿杖行走。

耶和华与摩西说话,这不是头一遭。圣经将耶和华与摩西的关系比作朋友,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他们之间的对话、交谈都显明他们关系的亲密。神一说话,摩西马上就能听见;摩西一有动静,神也立刻就能知晓。这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关系。有时候摩西甚至没有说话,神都已经知道他所想的了,似乎神与摩西同在,已经达到了合一的境界。当然,摩西在神面前的地位,使得他需要神如此亲密地与他沟通,因为他肩负着相当重要神圣的使命。但这只是神与摩西沟通密切关系的原因之一,摩西本身在神面前的谦卑,也是神愿意与他说话的重要原因。神愿意与我们说话,但我们要学习谦卑,一个狂傲的人不能得到神的声音,不能领会神的心意,因为一旦他听见了,所带给他的便是对神话语的亵渎。

耶和华让摩西要做的,首先是拿着杖带领以色列长老在以色列百姓面前走过去。

在这段记载中,我们看见耶和华让摩西拿着杖,这是这个信息的第一个方面。摩西必须随时带着他的杖,因为这根杖是他权柄能力的象征。圣经在这里对这根杖的描述,乃是以“先前击打河水”为事例。这根杖曾经所彰显过的神迹有许多,但在这里所记载的,却只有“击打河水”一件神迹,这似乎是要提醒以色列人神对水的权柄,因为以色列人当时的光景是口渴。神要借此提醒摩西,也要让摩西显明一个重要的信息给以色列百姓,就是一切的水资源,都在神的掌控中。以色列百姓不是口渴吗?他们如此争闹,不就是这么一点点小问题吗?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样的争闹,实在是没有意思!神让摩西手里拿着先前击打河水的杖,要让以色列百姓想到神对水源的权柄,不论是海水、河水,还是井水,都在神的掌控中!神要向以色列百姓证明他的全能作为,更是要让摩西知道神对水源的权柄,不仅是在河水中,就是在任何的地方,神都能够随时带下水来,供应人的实际需要。神在这里特别提出“先前击打河水”一事,是要让摩西乃至以色列百姓对神掌管水源充满信心,让他们的信心发出功效,就能产生神迹。

神让摩西领受的这个信息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要他“带领以色列的几个长老”。这些长老是神所选召的,不是人所选立的。神让摩西直接“带领以色列的几个长老”,这说明这些长老的地位高过了以色列百姓。可不是吗?他们与神的关系也比以色列百姓更近一点啊!摩西没有带领所有的以色列百姓,而是只带领了以色列的几个长老,这并不是说摩西偏心待人,而是摩西知人善用。摩西的带领,让我们看见他对以色列人的认识,更是让我们看见他对神的选召的认识。他知道神拣选这些长老是有神特别的目的,虽然他还不知道这目的,但他却遵照神的拣选来选召,这就是他对神的信心。这里让我们看见的,并不是说在神的眼中,有阶级地位的差异,而是要表明神所拣选的,是有神自己的目的,要显明神对一切事情的主权。这里所要表明的,并不是神的眼光,而是神的权柄。神没有偏见,但神有对一切事情管理的权力。他所定的旨意,没有人能够更改,也没有人能够加以质问,因为他的权柄超越一切!神让摩西只带领以色列的几个长老,这并不表明神只带领摩西和以色列的几个长老,因为神所做的,已经非常明显地表明他的带领是针对以色列全会众的。可不是吗?他将他们全体统统带领出了埃及地,这不就是说明神对以色列人的带领,乃是全体性的吗?但在这里所记载的带领,却是特殊性的,是只临到以色列的长老。因为这里的带领是带有启示性的,而所启示的信息,是以色列百姓并不一定都能够接受得了的,所以神借摩西的带领只临到以色列的几个长老。

神让摩西带领以色列长老,所要他们做的,是“从百姓面前走过去”。这并不是让他们以此为炫耀,而是要将他们摆在以色列众百姓眼前。作为长老,他们必须是在“百姓面前”的,因为他们是以色列人的榜样,必须凡事都做在众人面前,让大家看见,以此为榜样。这不仅是对他们的抬举,也是对他们的约束。对他们的抬举,是让众人都看见他们;对他们的约束,是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所做的乃是在众人面前,不能隐藏,所以他们要谨慎自己在神面前。神让摩西带领以色列的长老在以色列众百姓面前走过去,这是要让我们看见一个阶层性的信息,这个信息并不是阶级性的,而是阶层性的。这里的阶层性,所要表明的,是神在以色列人中所设立的关系网,并不是以级别区分,而是以责任区分。摩西带领的以色列长老,是以摩西的带领为主,但摩西却是最忙碌的;以色列众长老在以色列众百姓面前走过去,是以以色列众长老为主,但以色列众长老却是比以色列众百姓更需要谨慎的,他们所要做的事情,也比以色列众百姓更多更大。在以色列人的成长中,我们不断地看见一个信息,就是耶稣基督给门徒洗脚的信息,也就是为首的,要服侍众人。这是神在以色列人中所设立的特别关系网,是当时的各国中没有过的!直到今天,我们才知道有“人民公仆”这么个名词,不也是从圣经中出来的吗?

在神所启示给摩西的第一方面信息中,他直接显明的就是让摩西知道神在以色列人中间所设立的权柄关系、地位关系。从他们之间互相的带领与引导,我们可以看出神在以色列人中设立的权柄,不是当时代的奴隶制社会所能接受的,但这个权柄却是最好的,因为神知道人的一切需要,他所设立的,也正是按着人的需要而设立的。

TOP

出埃及记第十七章

6:耶和华的启示(二)——击打磐石

神对摩西的启示中,教导了摩西解决以色列人无水喝的状况。神必亲自在何烈磐石那里站摩西面前,而摩西只要击打磐石,从磐石里就必有水流出来,供应以色列百姓的需要。摩西便照着神所吩咐的在以色列众长老眼前这样行了。

神以应许的语气启示摩西,“我必亲自在何烈的磐石那里,站在你面前”。这是神亲自的降临,亲自的显现,亲自的指示,亲自的见证。在何烈的磐石那里,这何烈,正是神初次向摩西显现的山的所在地域。神应许会在何烈的磐石那里,所要说明的是神的应许是要把摩西直接领到摩西的“起初”里面。“起初”在神的计划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神创造的开始,是神为人设立的时间的开端,也是让人有一个回归的回归点。我们需要时常回归到那个“起初”的时间状态中,因为那是我们蒙福的开端,也是我们最有兴奋的准确时期。摩西的起初,正是在何烈山,虽说他在此之前曾经与埃及人有过一场争斗,但那并不是他的“起初”;他的“起初”,正是在何烈山上受神的呼召之际,正是在这何烈之地。在这里,神又一次以“何烈的磐石”向摩西证明他的大能,因为神应许必亲自在何烈磐石那里站在摩西面前。神的应许是“站在摩西面前”,这似乎是神对摩西的服侍,可不是吗?哪有主人站在仆人面前的?岂不都是仆人站在主人面前吗?但神在这里应许摩西,他要站在摩西面前,这是要将摩西证明在以色列众人中间,让以色列百姓都知道摩西是神所特选的。

这里有神的应许,但同时也有摩西所要尽的责任:摩西也必须自己有所为。神让摩西所做的,是要他击打磐石,仅仅是这一个举动,神就会让神迹产生。神迹的产生,并不在于接受神迹者的信心,乃在于神的大能和施行神迹者的信心,这是圣经启示非常重要的一个信息。摩西的信心是神迹产生的帮助,并不是以色列百姓的信心,若不然,恐怕以色列众根本是不会有神迹的!神让摩西所要做的,就是“击打磐石”,这是预表耶稣基督的死亡。我们都知道磐石所预表的是耶稣基督,圣经也是这样记载的:“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晓得,我们的祖宗从前都在云下、都从海中经过,都在云里、海里受洗归了摩西,并且都吃了一样的灵食,也都喝了一样的灵水。所喝的是出于随着他们的灵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哥林多前书10:1—4)击打磐石,在这里是神的吩咐,是神的旨意,所以这里所要表明的,是耶稣基督的被钉十字架,是神的命定,是神的旨意,是神的计划,是神的吩咐。磐石必须被击打一次,因为人的问题太多太大了,神要亲自来击打磐石,以满足人的一切需求。耶稣基督钉十字架,这是必须的,因为人有很多问题,必须经有耶稣基督钉十字架,才能解决。

当磐石被击打,从磐石里就必有水流出来。这里给我们看见的,是耶稣基督钉十字架所带来的祝福,就是活水的涌流。当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为我们受死,就必带来诸多的恩典。这许多的恩典,是神所要赐福我们的明证。我们看见水是从磐石里涌出来的,这便说明一切的恩典祝福,都是经由耶稣基督带下来的。而磐石若不被击打,水就不会涌出来,这点所要表明的,就是我们得到恩典,是因为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也就是说,因着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我们才能得到神所赋予我们的一切恩惠慈爱。

这磐石里涌出水来,直接受益的,就是以色列百姓了——他们因此都能够有水喝。这便表明耶稣基督的被钉死,所带来的祝福,直接因此而蒙福的,便是神的儿女,就是他的教会。以色列百姓得到了他们所需要的,也就是说,他们的问题得到解决了。我们的生命中有许多的问题,而当我们的问题得到解决,我们就需要知道,解决我们问题的,正是我们的神。他解决我们的问题,是以磐石被击打的方式,也就是说,神要解决我们的问题,就必须有所牺牲,所牺牲的,就是耶稣基督,这磐石所预表的神的独生爱子!水是从磐石里流出来的,以色列的百姓才能够有水可喝;同样的,一切的恩典,若不是经由耶稣基督发出,人就无法得到满足。

摩西领受了神的启示,便照着神的启示行,是在以色列的长老眼前行的。摩西的行动,是完完全全遵着神的旨意,一点都没有违背。神让他带领的是以色列的众长老,他就没有带领以色列的百姓,这便是他顺服神旨意的实际行动。我们遵行神的旨意,一定要注意每一个环节,注意神的每一个启示,因为神的启示,都是有他自己的独特方式,也有他自己的独特目的。摩西的遵命,是完全的,他没有问神有何理由,只是完完全全地遵命而行,这是我们的榜样。每一个神的儿女,都应当像摩西一样,领受神的吩咐,不问理由的照着遵行即可。在摩西的遵命中,他没有为了炫耀自己的能力而违背神的命令,将神的作为行在以色列众人面前,而是遵照神的命令,只行在以色列众长老眼前。我们遵行神的命令,要一丝不苟的,因为我们应当知道,神对我们的一切命令,都有他特定的含义,我们务必非常严谨地去谨守遵行,否则恐怕会产生反面效果。

在耶和华的启示中,他是要摩西有所为,但这并不是神的工作非摩西不可,神的工作从来没有缺少水就不能行的,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我们必须牢记在心。他要摩西有所为,是要将摩西证明在以色列人眼前,而不是他的工作需要摩西的辅助,乃是摩西的事奉需要他的证明。以色列人是悖逆的,他们要看见神迹,才会有一点点的信心;甚至有大部份人看见了神迹,根本没有认为那就是神迹,而只是让他们自己的需要得到了解决,他们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仅此而已,其它什么感觉也没有。以色列人是悖逆的,因为他们不知道神的恩典!他们也没有领受到神的恩典与他们的关系,只是懂得享受神的恩典,似乎这是他们理当承受的,一点感恩的心都没有。摩西在以色列人眼前如此行,是因为这是神的吩咐,他并没有想到这是神对他的证明。摩西是顺服的,这是他信心的表彰。我们需要学习摩西的顺服,不论神有何等命令,我们不需要询问原因,我们所要的,就是完全地顺服,完全地遵命即可。

TOP

出埃及记第十七章

7:那地方的两个名字

圣经记载摩西给那地方起了一个名字,就是玛撒,所说的意思是以色列人在那里试探耶和华说:“耶和华是在我们中间不是?”那地方又叫米利巴,所指的是以色列人在那里争闹。

圣经详细记载了这个地方的两个名字,因为那地方是以色列人要多多思想的地方,这里有他们的本相,他们要时常反省这里的遭遇。

圣经记载这两个名字似乎都是摩西起的,起码“玛撒”这个名字,一定是摩西起的,但另一个名字“米利巴”,圣经并没有明说一定是摩西起的,所以“米利巴”这个名称究竟是怎么来的,我们并不敢肯定。

这地方起的两个名字,是因为以色列人在那地的两种表现。首先是摩西起的玛撒,这是试探的意思,因为以色列人在那里试探耶和华说:“耶和华是在我们中间不是?”以色列人对神的试探,表明他们对神的不信。以色列人从始至此,似乎还没有相信过神的能力。他们看见过神的大能已经不止一次,但他们却没有接受、相信过。他们所接受过的,只不过是神的恩典,但对神的能力,直到此时,他们都仍尚未相信过。他们试探耶和华,表明他们并不相信耶和华。他们试探耶和华所说的话,表明他们对耶和华与他们同在这个事实都不太能够完全深信。以色列人对神一点信心都没有,所以他们试探神。我们若对神充满了信心,就不应该在任何环境下对神的作为有所怀疑,有所顾忌,只要深信神是看顾我们的,我们就不会为神是否在我们中间而有所顾虑了,因为我们的神必时刻与我们同在。第二个名字米利巴,圣经没有特别说明是谁起的,但只随着摩西给那地起名玛撒而提到,“又叫米利巴”。这两个名字是同时出现的,而圣经记载这两个名字与两个名字所代表的意义却是反而言之的。圣经记载米利巴,所要表明的意思是以色列人在那地向耶和华争闹,而不是他们彼此之间的争闹。以色列人彼此之间似乎非常同心合意,在抵挡神与他仆人摩西的时候,以色列人表现出来的同心,是格外的引人注目。我们需要同心合意,但不是在犯罪的事上,不是在得罪神的事上。

由于以色列人的两种表现,那地方得了这两个名字。圣经记载这地名如此清楚,是要让我们知道圣经上的名字,不拘是人名还是地名,都有它特定的含义,有它特殊的意义。

TOP

Processed in 0.014290 second(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