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灵修日记(二)

出埃及记第三十五章

12:摩西对以色列百姓所说耶和华的吩咐(九)

承接上文的描述,这里记载的是柜和柜的杠、施恩座和遮掩柜的幔子。

柜,毫无疑问所指的就是约柜了!这是神同在的象征,表明神在以色列中。

柜的杠,是穿柜让利未人抬的。这是神的同在与人的接触。我们从这里看出,在摩西的约之下,神只借着杠与人的身体有所接触,而且是只与利未人接触。

施恩座,是表明神在以色列百姓中所设立的宝座。这宝座被称为施恩座,是要让我们知道神在以色列中的权柄乃是为了向他们施恩,而不是降灾祸。

遮掩柜的幔子,不同于会幕的幔子,是极其特别的幔子。这幔子是为了显明柜的神圣,防止柜的神圣对人造成伤害影响,同时也防止世俗之物沾染到柜。神在以色列百姓中的同在,是不能受干扰的,因为这是一件极其神圣的事情。

……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五章

13:摩西对以色列百姓所说耶和华的吩咐(十)

在这里,圣经让我们看见所描述的是以摆设陈设饼的桌子为主线的记载。

首先是桌子,在这里是主题,但究其根本,却是因陈设饼存在而存在的。在这里被强调记载为本节的主题,则是因为它的制作是一次性完成的,这是陈设饼本身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因为陈设饼不能长久持续地放置,否则就会腐化。而桌子却不同,只要制作一次,若是在质量足够完美,保养又得当的情况下,那是可以一直持续保存下去的。所以在这里,桌子成了主题。

通过桌子,我们又看见桌子的杠。其实说起桌子的杠,倒不如说是穿桌子的杠,这是显明这桌子的杠的目的,是为了桌子而存在、而出现的。这杠既是被称为桌子的杠,那是为桌子而存在的;而且这杠也是桌子和人的连接品。若没有这杠,桌子移动起来就非常困难;而正是因为有了这杠,这桌子便可以与人有契机的联合,这便是杠的功用。

这里不仅让我们看见桌子和桌子的杠,同时也让我们看见桌子的一切器具。这桌子的一切器具是不同于桌子的杠的存在目的:因为杠是为了抬桌子而制作,如果有一天桌子不需要抬了,杠也就没用了;而桌子的一切器具却不是这样,因为器具是随时需要的,所以器具的保值性和持久性就显得重要无比了!这桌子的一切器具,并不是为桌子而存在;相反的,这桌子乃是为桌子的一切器具而存在,是因为器具需要一个安置的地方,所以才要制作桌子。

但桌子的一切器具,也并不是根本,其根本乃是陈设饼。陈设饼的信息,才是这节经文的根本所在,虽然落于末尾,但却是根本。若非陈设饼,就不需要器具,当然也更不需要摆设器具的桌子,就更别提抬桌子的杠了!而陈设饼的意义,是满足人的一种生理需要,就是饥饿感来到的时候,它可以垫饥。而陈设饼的实际意义,也是随着这种共用出现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生命的需要,这陈设饼是预表神的道,正如圣经所记:“主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必命饥荒降在地上。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阿摩司书8:11)

……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五章

14:摩西对以色列百姓所说耶和华的吩咐(十一)

摩西在这里提到的是关于灯台的耶和华的吩咐。

首先是灯台。灯台是预表教会,这是圣经多次显明的真理。

然后是灯台的器具。器具表明登台的附属品,不是重要的,却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就像教会中的每一个人,就这教会的整体而言,并不是至关重要的,但却是必不可少的。(教会中重要的,乃是教会的元首耶稣基督不是吗?)

接着是灯盏。灯盏是灯的架子,为了摆设灯而存在的。灯盏所表明的,是教会的支柱,也就是真理的教训,维持教会在神面前的地位。

最后是点灯的油。这点灯的油毫无疑问所预表的便是圣灵在教会中的运行与恩膏。教会不可缺少圣灵的膏抹,不可缺少圣灵大能的运行,因为这是教会复兴的根本密钥。

……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五章

15:摩西对以色列百姓所说耶和华的吩咐(十二)

这里记载了香坛和坛的杠、膏油和馨香的香料并帐幕门口的帘子。

香坛,是为祈祷而设,其功用便是献祭处。

坛的杠,是为了坛的行动,说明祈祷是需要随时随地的,不受时空限制。

膏油,功用极其广泛,主要目的是为了膏立先知、祭司和君王,也兼引发圣灵的降临等功用。

馨香的香料,是为了散发馨香之气,保持气息而设,这馨香的香料所散发的香气较之香坛更加旺盛。

帐幕门口的帘子,自然是为了遮掩帐幕,将帐幕内隐藏,免得帐幕内的情形被帐幕外的人所知晓。这是让我们知道,教会的侍奉需要谨慎,不可随处宣扬,不可将之传于外人知晓。

……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五章

16:摩西对以色列百姓所说耶和华的吩咐(十三)

这里描述了燔祭坛和洗濯盆。

描述燔祭坛,是从坛的名称——燔祭坛开始。既然是燔祭坛,那便是表明这座坛是献燔祭之用。

描述燔祭坛,继续进入坛的所属。

在坛的所属中,圣经首先让我们看见的是坛的铜网。这铜网似乎是为了放什么东西而存在的,而质料是用铜制作,明显是要突出它的实际意义,乃是在于表明的权柄,具有掌管天下的能力。(但以理书2:39)

圣经在这里继续让我们看见的是坛的杠。毫无疑问,那是为了抬坛而作。这是表明这座坛是活动的,同样的,这也是告诉我们,献燔祭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而是处处可行。

坛的一切器具,那范围就广了!所包含的,是所有与燔祭坛有关的器具,所表明的,是一切与献燔祭有关的器具。这些所预表的,是一切在献燔祭的时候,所需要做的准备,包括心、时间、身体等等。

洗濯盆,自然是为了洗濯——洁净之用。将生命中的污垢洗涤,将生活中的污浊洗净,这是非常好的,是与生命有非常的益处。

盆座,既然是随着洗濯盆而记载,那自然是属于洗濯盆的盆座了!这盆座自然是为了安置洗濯盆而存在,也就是在不使用洗濯盆的时候,洗濯盆的安置之处。这盆座是工具的安置,是工具的附属工具。

……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五章

17:摩西对以色列百姓所说耶和华的吩咐(十四)

这里记载的是整体性的院子,从院子的帷子开始,经由帷子的柱子,进入到带卯的座,直至院子的门帘。

毫无疑问,这里的院子所指的是外院。

院子的帷子,是院子整体的描述,以帷子为主,因为帷子是遮盖,对整个院子的遮盖。

帷子的柱子,那是帷子的支撑,是整个院子的支柱。若没有这柱子,整个院子是无法呈现出来的,所能呈现的,也就是一幅倒塌的院子了!

带卯的座,是一种宝座的标本,让我们知道神的宝座在神的帐幕中。

院子的门帘,那是院子的门外的装饰,让这门显得更加特殊,更加美妙。

……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五章

18:摩西对以色列百姓所说耶和华的吩咐(十五)

这里让我们看见的分别是帐幕和院子的橛子和绳子。

首先是帐幕的橛子。橛子是固定之用,这帐幕的橛子,自然是用来固定帐幕的。帐幕需要固定,否则就无法坚固。如同教会需要坚固,否则就会随着异教之风摇动。

然后是院子的橛子。同样的,橛子是固定之用,不同的是这里橛子所要固定的,乃是院子。这院子的橛子所表明的,是固定院子的需要,这个信息是要让我们看见,不仅教会的内部侍奉需要固定,教会与外的接触也同样需要固定,需要在真理中坚固。

由于绳子是随着橛子而有的,这是让我们看见绳子的存在是相对于橛子的存在而存在的。也就是说,若没有坚固帐幕和院子的橛子,就没有这两处的绳子。绳子本来就是用来捆绑与缠绕的,在这坚固帐幕和院子的功用中,是辅助性的,是相随性的。

无论是帐幕还是院子,都需要橛子和绳子。就着整个会幕的建造,我们看见橛子和绳子都是非常重要。这是表明在教会的建造侍奉中,坚固教会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这坚固教会的,自然是真理了!这真理,就是神的名——耶稣基督、神的道——圣经的教训以及神的灵——圣灵大能的运行了!

……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五章

19:摩西对以色列百姓所说耶和华的吩咐(十六)

这是摩西对以色列百姓所说耶和华的吩咐的最后一条信息,所提及的是礼服与祭司的圣衣的制作。

我们看见这里所提及的礼服和圣衣的制作,首先所说的是制作工程的整体要求,就是要“精工”。只有“精工作的”,才能被称为“礼服”和祭司的“圣衣”。

这里所提及的礼服,并没有关于礼服的其它详细要求,就是要精工的制作,所以这精工的制作,对礼服而言,是非常的重要。

而这里所提及的圣衣的制作,却不仅有前面所描述到的需要精工的制作,也让我们看见穿戴圣衣的人,是“亚伦并他儿子”,也就是当时的所有祭司;另外还有关于圣衣穿着的地点,是“在圣所”,说明这圣衣是圣洁的,只有在圣所里才能够穿,在其它地方是不能够穿的;这里也提及了圣衣穿着的时间,或者说是圣衣穿着的条件需求,是在“供祭司职分”的时候才能穿的,因为其制作目的就是“用以供祭司职分”,故此圣衣被称之为“用以供祭司职分的圣衣”。

圣经如此详细记载摩西对以色列百姓所说耶和华的吩咐,是要让我们看见耶和华的吩咐是非常的重要,并且也让我们看见摩西对耶和华的吩咐的忠心传达,是要让以色列百姓知道耶和华的吩咐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这段吩咐。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五章

20:以色列会众从摩西面前退去

以以色列会众为主,以摩西为辅,主要所表达的是退去,是以色列会众的退去,是从摩西面前退去。

由于摩西对以色列百姓所说耶和华的吩咐已经完毕,以色列百姓需要一段时间的消化,所以他们从摩西面前褪去了!

这时的摩西是独自一人,但他却不孤单,因为神与他同在。

别说摩西了,就是以色列百姓退去后,也不是集中在一起的,也是大家各自退去的,所以这时大家都一样了!

聚集是必要的,分散也是必要的。若没有退去,就不会有下一次的聚集,这是律——规律。

所以该“退去”的时候就“退去”吧!

TOP

出埃及记第三十五章

21:“凡”字诀之一

圣经从这里开始让我们看见以色列百姓的奉献,用了好几节经文来描述,以“凡”来强调包含面,故称为为“凡”字诀。

“凡”字诀之一:

心态:心里受感和甘心乐意的。

知识:知道这是耶和华的礼物——本于神。

方向:来——就近奉献的对象,也就是到神面前来。

目的:一、作会幕;二、作会幕中一切的使用;三、作圣衣。

“凡”所包括的是所有的。也就是说,“心里受感和甘心乐意的”所有的人,都包括在内了。这“心里受感”,是指被动的,是出于神的感动,或者说是借着事情得到的感动,并非出自本来意图,本来根本没有想到过,但突然从里面冒出来了一种感动,是称之为“心里受感”。这“甘心乐意”,是指主动的,是自发的情绪,表明自己的愿意,是出自自己的意思,是自愿的行动,并非对外加之力的顺从。这里提到这两种情况,是要让我们知道,在奉献者的心态要求上,这“心里受感”和“甘心乐意”两点,缺一不可。

这礼物被称为“耶和华的礼物”,是让每一个奉献者都知道,他们所奉献的,本来就是神的,是神给他们的礼物,他们再拿出来,这只是一种报偿,对恩典的报偿,因为这些礼物是神所赋予的,他们是报答神的恩典,才来偿还神的礼物。

他们需要来到神的会幕前,因为他们的献上之地就在那里。他们必须以耶和华那里为标准,以摩西的所在为标准,以会幕之所为标准,这是奉献经历中的归属感。他们不是拿“去”,而是拿“来”,是要他们以此为准,而非以此为辅。

拿礼物来的三个目的之一:作会幕。奉献的目的是为了建造教会,让教会更加丰富,更加彰显神的荣耀。

拿礼物来的三个目的之二:作会幕中一切的使用。奉献的目的是为了教会中的一切圣工,使教会的圣工有更美好的开展,不至于卡死在某一个环节。

拿礼物来的三个目的之三:作圣衣。奉献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得到救恩的披戴,从此成为圣洁,成为神国度的子民,成为神家中的儿女。

……

TOP

Processed in 0.016597 second(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