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新(疆)西(藏)游记

【新疆游】的总结
我和亚迪经过三万里的长征(汗颜,我们可不像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靠的是十一路车),终于出疆回到上海了。这一程够远的,虽是坐车,坐火车也坐汽车,坐硬座也坐卧铺,但对我这个老人来讲,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若不是神的保守,我可能此刻正在伊犁的监狱里服刑;若不是神的带领,我根本完不成神的使命,包括为古丽们找到在新疆的神家。
就像我在前言里所讲的:这次我去新疆为的是把一些我想要知道的事情弄个明白。我想要弄明白的事都跟基督的救恩有关,都跟基督的爱相连。无论是地理概貌和风土人情还是各种名目繁多的宗教状况,都跟上帝在新疆的心意,他的救恩、他的爱如何在新疆这块广阔的土地上彰显有关。
也正像我所预料,我的新疆之行是一次非常艰辛和充满挑战的旅程。
我可以这样说,我已经达到了我的目的,我要弄明白的事已经基本明白,各位看客大概看到这儿也会同意我的说法了。
曾几何时,我对如何向穆斯林宣教充满了困扰。
然而我去新疆短宣前看到一篇文章,对如何向伊斯兰教徒传福音有很好的借鉴。
那篇文章告诉我现今全球有十二亿多伊斯兰教徒,占总人口的百份之二十二以上。向这些伊斯兰教徒传福音,乃是完成大使命的当务之急,也是主耶稣再来的必要条件 (马太廿四14)。伊斯兰教宣教至今仍未有突破,进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福音使者对伊斯兰教文化缺乏全面的认识,未能使福音本色化,往往使伊斯兰教徒把福音看为「洋教」。故此,福音未能在伊斯兰教文化当中生根,结果。
因此,认识伊斯兰教文化乃是每一个从事伊斯兰教福音事工者的必修课。刚到工场的宣教士必须花一两年的时间来学习当地语文,认识当地文化及风俗习惯。
伊斯兰教文化是多样化的。每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每一个伊斯兰教的福音工场都有其独特的难处。在一个福音工场成功的宣教方法,不一定能用在另一个福音的工场上。把福音本色化,往往是宣教士最难的功课。究竟,有甚么方法可以帮助宣教士认识伊斯兰教文化呢?
文章尝试用洋葱作伊斯兰教文化的写照,帮助福音使者认识伊斯兰教文化。

TOP

像洋葱一样,每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都有多层次的文化内涵。当我们把洋葱一层一层打开的时侯,洋葱的气味会使我们流泪。同样我们愈深入认识一个文化的内层,也会经历使人流泪的遭遇。
1、文化最外层——外表与行为
一个文化的外层,往往是显而易见的,如当地人民的衣,食,住,行,节日,建筑,风俗及习惯等等。这些文化的外层也是游客所能观察到的。
伊斯兰教文化的外层,其中常见的包括妇女蒙头,男子留胡须,男女不杂,每天五次的祷告,一年一次的斋戒月,星期五的礼拜,清真寺,每天数次从清真寺扬声器传出召集人祷告的呼声等等。
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故此住在伊斯兰教地区的伊斯兰教徒通常都不愿意到一个非伊斯兰教徒的家里吃饭。宣教士要邀请伊斯兰教徒朋友到他家里,或中国餐馆吃饭,常被拒绝,就是这个原故。一个认识伊斯兰教文化的宣教士就会邀请伊斯兰教徒朋友到伊斯兰教徒经营的饭店吃饭。
在斋戒月,绝多数的伊斯兰教徒都从日出到日落之间禁吃禁喝。宣教士就不该在白天公开的吃喝,以防得罪伊斯兰教徒,被他们视为不敬虔的人。
故此,认识当地人的外表行为,风俗习惯,往往能帮助宣教士防止得罪伊斯兰教徒,带来传福音的绊脚石。
2、文化第二层——社会权威
比外表行为更深一层的文化成份是当地的社会权威或是被人尊重的,有影响社会能力的权威 。这些权威往往能控制当地人们的行为。在伊斯兰教文化当中,这些权威包括父母、长辈、以玛目 (Iman)、伊斯兰教政府、伊斯兰教法庭、宗教警察等等。古兰经、哈迪斯 (穆罕默德的言行录)、伊斯兰教法律也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权威。
社会权威在伊斯兰教国家是阻挡福音工作的主力。一般的伊斯兰教法庭都不容许伊斯兰教徒改变他们的信仰。在伊斯兰教国家中,一个伊斯兰教徒要脱离伊斯兰教去信奉另一个宗教是非法的。他可能被放进监狱,受刑,甚至被判死刑。哈迪斯(穆罕默德的言行录)九章二十五节这样说:「安拉的使者说:该处死那背叛伊斯兰教者。」
除了冒死罪的威胁外,一个离弃伊斯兰教接受福音的人常常会被亲人抛弃,被社会拒绝。他所面对的社会压力是基督徒难以想象的,这也造成伊斯兰教徒接受福音的极大障碍。一个伊斯兰教徒若在伊斯兰教国家公开承认自己是基督徒必遇到极大社会的压力,甚至生命的危险。
3、文化第三层——经验
文化的第三层是团体及个人的经验。团体的经验包括一个民族的历史及伊斯兰教的历史。在伊斯兰教徒的集体经验中,连绵二百年 (主后1096-1270) 的八次十字军东征,死伤数百万伊斯兰教徒之事,是一个难以忘记的历史经验,造成伊斯兰教徒憎恨基督徒,拒绝福音的原因之一。再者,今日大部份伊斯兰教国家都曾经被西方殖民帝国所统治过,亦造成伊斯兰教徒拒绝和不信任来自西方文化的宣教士其中一个原因。故此亚洲的宣教士在伊斯兰教国家从事福音工作会比西方宣教士来得容易。神是否要兴起更多的东方宣教士参加回宣的事工呢?
个人经验包括一个伊斯兰教徒的家庭背景,学历,和对非伊斯兰教文化的认识及经历。个人经验往往是一个伊斯兰教徒信主最重要的因素。当一个伊斯兰教徒亲身经历过主耶稣的爱,他的属灵眼睛被打开后,信主的日子就接近了。所以向伊斯兰教徒传福音的方法是要从他个人的经验入手,带领他经验主耶稣的爱,然后才把福音的真理与他分享。
4、文化最内层——世界观
一个文化的最内层或中心是它的世界观。所谓世界观是指活在这文化当中的人如何衡量甚么是真理。世界观包括价值观、宇宙观、人生观、生死观、道德观等等。它是解答人生最基本的问题如:人是从那里来的?人生的意义是甚么?人死后到那里去?甚么是道德或非道德?甚么东西是有价值的?
一个人的世界观通常是来自他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也是在他少年时代已经形成的。

TOP

世界观的形成通常是潜移默化,经父母的教导,文化的熏陶和宗教的影响。在文化的层次当中世界观是最不容易改变的。人们的衣着、俚语、流行音乐会因时尚改变。社会的权威结构可能因政治的变迁而改变。但是一个文化的世界观的改变是极其缓慢的,往往需要数十年或更长的时间。
一个伊斯兰教徒的世界观往往包括两方面:伊斯兰教的世界观和其民族的价值观。再者,伊斯兰教的世界观又分两类:正统伊斯兰教 (formal Islam) 的世界观和民间伊斯兰教 (folk Islam) 的世界观。比如说,一个居住在东马来西亚砂劳越的马来伊斯兰教徒,其伊斯兰教的世界观可能会受民间伊斯兰教影响较多。他虽然每周五到清真寺做礼拜,每天祈祷数次,但当他遭遇生活困难的时候,他往往会找巫师医病、求福、解灾、占卜等等。这些都是民间伊斯兰教常有的习惯,他们相信某些所谓“圣人”如巫师、“圣物”如护身符、和“圣地”如庙宇,能影响自然界背后的灵界,从而得益。
除了伊斯兰教的世界观,马来人有其民族的价值观。他们重视家庭生活,重视亲人朋友之间的和谐,爱面子,喜欢悠闲的生活。他们跟华人刻苦耐劳,重视教育,重视竞争的精神截然不同。
宣教士要影响伊斯兰教徒信主,需要专心了解他们的世界观。文化的学习,与当地人的交往,阅读他们文学作品、报章、历史、观察和参与他们的节日、仪式、典礼等都能帮助了解他们的世界观。
一个伊斯兰教徒要离开伊斯兰教信仰而相信主必须要经过世界观的改变,这是非常困难的。以前很多西方的宣教士想藉辩论的方法,向伊斯兰教徒证明圣经的可信和伊斯兰教的不足。这种传福音的方法是想藉辩证来改变对方的世界观。这种做法往往是带来相反的作用,造成伊斯兰教徒对宣教士的反感。一个人世界观的改变通常是需要很长的时间,除非他在个人经验中有所突破。
向伊斯兰教徒传福音有两个必须。第一个必须是带领他经验主耶稣。要达到这点,宣教士首先需要与伊斯兰教徒交朋友,建立友谊,从而获得他们的信任。其次,宣教士应该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用爱心帮助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从宣教士身上看到主耶稣的爱。宣教士该为伊斯兰教徒祷告,求主在他们生活当中向他们显示祂的大能。
在伊斯兰教徒信主的个案中,我们看到很多例子是主耶稣奇妙的医治、保护、带领,甚至神迹奇事屡屡发生。当一位伊斯兰教徒亲身经历主耶稣的爱,他属灵的眼睛就被打开了 (使廿六18)。
从那时起,第二个必须就是他的世界观要受到福音真理的冲击。当一个伊斯兰教徒未经历主耶稣之前,向他传福音往往是见不到功效的。但他一旦经历主的大能,属灵的视觉被打开后,福音的真理就能在他的心田中生根结果。
由此可以说认识伊斯兰教文化是向伊斯兰教徒传福音的必要条件。以洋葱作文化的写照。洋葱有数层,文化也是多层次的。
文化的外层是显而易见的外面行为。我们需了解它,以避免文化上的冒犯和冲突。
文化的第二层是可影响人民生活的社会权威。在伊斯兰教国家中,它是阻碍福音事工的主力。
文化的第三层是民族及个人的经验。
文化的最内层是它的世界观。
向伊斯兰教徒传福音,我们先要从经验层面入手,帮助伊斯兰教徒亲身经历主耶稣的爱和祂的大能。当他的属灵眼睛被主如此打开后,我们需要把福音的真理与他分享,凭圣灵的大能,改变他的世界观。

TOP

我和儿子在新疆的经历使我们认识到确实要从经验的层面入手。他们需要的不是一套教义,如果我们把基督教的教义搬出来,马上会激起反感,引起冲突。我们在与政府部门的人(穿铁锈红西装的维族男子),与公安机关的人(马连良和买买提局长)打交道时,也发现最能打动他们的是我们亲身经历主耶稣的大爱和他的大能的见证,如果这些见证能够成为他们自己的经历经验,那么要赢得这些人的心也就不是一件最困难的事了。
那本书里的观点可以成为去伊斯兰教的国家传福音的使者们很好的教科书。不过话又要说回来,带领穆斯林亲身经历主耶稣的大爱和大能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自己有这经历的人才能够帮助别人去经历。所以蒙神拣选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凭自己的意愿是不能做一个异文化宣教的使者的。
新疆穆斯林的情况与那些伊斯兰文化背景下的穆斯林的情况有所不同。毕竟在无神论掌权近六十年的中国国情下,新疆的伊斯兰文化有了很大的变异。先不说再也见不到新疆各少数民族的青年人穿民族服装,就是他们的言谈举止也不太有宗教的影响。我在博乐车站与他们的交谈,在火车上与买哈勃等维族大学生的交谈,都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这些年轻人与汉族青年没什么两样,要赢得他们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一句话,他们的世界观与现代中国汉族青年的世界观没什么分别。
然而,他们却可以成为进入伊斯兰世界宣教的最合适人选。
最近在昆明的一次会议中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看见,傈僳族的基督徒是神为赢得藏民灵魂所预备的最合适人选。傈僳族人习惯高原生活,他们同属羌族语系人。神在若干年前就预备了西方的福音使者把福音传到了这个蒙福的民族,虽然他们至今还过着在人看起来不开化的原始生活,但是他们的心是干净的,并且他们很多人都不愿进到都市去生活,不愿被现代都市生活的污垢所沾染。
傈僳族的人信主的比例非常之高,他们是神预备的藏民归主的一支生力军。
福音西传至耶路撒冷,新疆是一块不能逾越之地。汉族的基督徒肩负着福音的使命,怎样将福音的接力棒交到新疆维族和其他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手中,将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已有许多先驱(遍传福音团和西北灵工团的先驱们也在其中)在这些地方流泪撒种,今天该去欢呼收割了。
无论撒种的也好,收割的也好,庄稼的主会打发他的工人前往一片片已经预备好了沃土地的。新疆在我看来也是神已经预备好的一块福音好土壤,只等那些愿意对主的呼召有所回应的工人说:主啊,我在这里,请差遣我。(【赛6:8】 我又听见主的声音,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我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TOP

(续)
讲到何种人是蒙主选召去收割庄稼的人,我想起自己曾经看过的一本书,台湾王一平博士写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本书。
这本书以中国人开门的七件大事来讲述一个神国工人的生命要素。
作神的工人,第一要有柴。也就是说内心要有火,有传福音的热情,心里火热侍奉神,一个神的工人内心没有对灵魂的火热爱心,不配做神的工人。
光有柴还是不够的,第二还要有米。什么是米?对基督徒而言,米就是神的话。圣经告诉我们,主的话是我们属灵生命的粮食。一个人没有粮食的供应,就会饿死。同样基督徒,尤其是有主的呼召的基督徒,一定要常常在主的话光照、引导下行事。
第三要有油。油在圣经里预表的是圣灵。如果基督徒的生命里面没有圣灵的膏抹,那会是非常苦涩的一种感觉。圣经告诫我们:【弗5:18】 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世上没有神的人常常借酒来获得兴奋和刺激的感觉,但基督徒愿意在圣灵充满中找到自己内心的满足。
第四需要盐。主耶稣说:【太5:13】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盐能抗腐,能调味。基督徒的生活不该是淡而无味的,不仅如此,还能使别人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虽然这世界如此败坏,但基督徒却能够出污泥而不染,有抗腐败的能力。
第五是要有酱。酱是一种比盐更高级的调料,盐是必须的,没有盐不行。但酱的作用会是更美好。如何使一件事和一个人变得更美好,就看有没有酱了,就看酱放的合适不合适了。一个基督徒生命中有酱的成分,也是造福于自己和他人的。
第六是醋。主耶稣当年在十字架上连一个起码的犯人待遇都没有,兵丁没有给他喝上几口酒,只是蘸了点醋给他喝,耶稣尝了尝,没有喝。基督徒要学习奉献与神,自我牺牲,为主摆上,吃苦耐劳,甘饮苦杯。
第七是茶。懂得茶道的人都是会交朋友的人,会与人沟通的人。基督徒虽然性格有别,但要从茶道里学习一个功课。神把我们放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救我们脱离这个世界。我们就要学习在什麽人当中做什么人,为的是得着这个人。
教会要复兴,基督徒个人的生命要复兴,顺从主的大使命是一个很重要的要点。殊不知教会里为教义争来吵去的都是因为没有将目光和精力投注在那些仍在魔鬼权势下痛苦的灵魂。我们若多一些对他们的关注,我们自己也就能够被复兴。
走出去,向南向北;
走出去,向东向西;
张开你居所的幔子,
扩大你帐幕之地。
走出去,向南向北;
走出去,向东向西;
张开你居所的幔子,
扩大你帐幕之地。
你要舍己,主要用你,
你要舍己,走出去;
肥沃的土地在你面前
脚踏之地属于你。
主说你们要走出去,
不要停留在那里,
当信你神所立的应许,
他要将那地赐给你。
(全文完)

TOP

刚刚看完,最令人难望的有果子沟被拘;喀什找到聚会点与大小古丽相会,在客栈与老板和王小军的谈话、还有吐鲁番的新古丽,感觉新疆比西藏属灵争战的更厉害、也许是福音传回圣地的必经之路吧,这也成了兵家的必争之地了,撒旦在那儿布下了马其诺防线了。
其实最好的最有效的办法是移民宣教,比较可行的是通过在那儿经营一些生意带动宣传主的爱,这个启发是从一家我们当地的拉面馆而来的,那家西北拉面的老板显然是穆斯林,在每一张餐桌的玻璃板下面至少放上三张他们教义宣传单张,虽说拉面馆在我们青岛也早已多如牛毛但他家的生意还是不错的,原因是同样的价格他家的碗大一点点面也多一点点汤也多一点点,虽然食客不是冲着单张去的,但为了一点点实恵他们去的肯定也要多一点点,看的单张多了难免也不会心动,此外有一家火烧店的的玻璃台面上也贴着什么什么是真主的话,难道穆斯林教义中也有外传教义的命令?

TOP

Processed in 0.011402 second(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