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在家教育(homeschooling)
即使在考察和研究基督教学校的同时,我们也接触了一些做homeschooling的家庭,但如前面所说,作为在大陆受过多年科班训练的第一代基督徒,我们对homeschooling只是听听而已,觉得特别不符合我们的国情。特别是有许多homeschooling的家庭常常有海外背景,或者是外籍,或者有丰富的海外经验和关系,而且在物质条件上也比较充足。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家庭教育实在不可行。
但一方面由于环境的限制,南城没有基督教的幼儿园或是学校,孩子无处可去,另一方面也由于更多的学习和接触,我们渐渐开始了在家教育孩子的道路。我的感受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还是朝着学校科班教育的体制去努力的,包括盼望在南城通过一些类似家庭的组合,形成基督教的幼儿园或是学校。直到最近一年,我们才渐渐意识到,在没有前面所说的两种模式的基督教学校的建立,光凭自己或一些家庭来自发建立学校,除非有上帝特别的呼召和供应,否则难度很大。
对于我们这个身在南城的家庭来说,在上述两种模式的学校建立并且我们也能够参与之前,我们只能在事实上采取真正的homeschooling的教育模式,主要在家自己教育孩子,并且与其他类似homeschooling家庭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
那么我们现在对在家教育的理解是什么?
1、在家教育是孩子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目前我们的孩子还处在幼儿园的年纪,所以我们只在这个阶段进行探索和实践。之后的小学、中学甚至大学阶段,应该怎么办?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都一无所知,只能凭信心,在现实环境中往前走。所以,在幼儿这个阶段的在家教育是我们这次的主要探讨的方向。
2、6岁以前的幼儿如何在家教育?在我们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我们了解到在北边有一些进行在家教育的家庭,于是多方打听,并且很想加入。但大多数此类家庭的回应都是,好好陪孩子成长,不着急教孩子知识方面的东西。这样的想法与社会上急于参加早教,急于报各种兴趣班的风气相比,实在是差别太大,也是我们很长时间都不能理解和接受的。但后来,我们确实认识到,幼儿阶段的在家教育,主要是让家长与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建立起亲密、信任的关系,在此爱的关系之上言传身教带领孩子认识神、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同时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并根据孩子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加以合宜的启蒙和引导,为以后的小学阶段做好预备。
所以,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渐渐形成了一些对幼儿在家教育的目标的认识:
1、最首要的是引导孩子回到神面前的过程,主要是操练其有神意识。父母是第一责任人,家庭是最好的环境,全职在家的妈妈或者爸爸付出最多最好的时间和精力,随时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提到上帝,让他认识到万有都是本于神,归于神。
2、在把孩子当作门徒培训的过程中,主要通过随时的教导、纠正、赦免、接纳的操练帮助他学会与罪争战的能力,其次才是知识技能,包括信仰知识方面的长进。这是一个完成神托付的使命的过程,也是同为蒙恩罪人的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是学习真实的对付罪,而不是学习外表的敬虔。也就是说,我们不会定睛在正在成长中的幼儿的行为表现,不以成熟信徒或是成人的标准要求他,而是更多注重于孩子的心对罪及争战的认识,让孩子真实地活在神面前,并且渐渐成长。
作为基督徒我们在这方面有一个特别强调的认识:如果你让孩子认识了宗教,以后他可能一辈子在教会中,但永远不会认识神;如果你让孩子认识了神,以后他即便做浪子,也可能会回头。
3、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意识到,在家教育,也是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关于家长的成长,比如我家太太的成长:在做计划和管理时间这两方面,她有很明显的进步。另外对于幼儿心理和智能发展的特点她也在学习和研究。对于我们双方这种多年做老师,做指导者的人来说,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解神的公义和神的恩典,并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我们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操练神给我们的各样功课,比如伏在神的主权之下、不以孩子为偶像、节制怒气、放弃掌控等。从孩子与自己的关系上体会上帝对我们的心态也是有很多体会。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一个人的真实信仰状况,可以瞒得了其他人,却瞒不了上帝和孩子,这是作家长的需要特别认真去对付和悔改的地方。
4、当孩子渐渐成长起来的时候,在家教育也会涉及到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但是一个家庭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育与幼儿园和学校相比,在操作上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在中国,在家教育并未形成气候,就我们所知尚未产生成熟的体系。所以,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我们意识到,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育的理念,注意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教育,生活本身就是课堂。家长需要用心观察孩子自己的兴趣所在和各方面的发展,及时调整,配合孩子的成长过程,予以引导。比如,我们的孩子,对于颜色、形状、数字和画画的认识和兴趣基本是他自己发展起来的,我们做的引导是很有限的。在家教育的家长需要有创意,给孩子创设发挥恩赐的鼓励性的环境,提供发展孩子兴趣的空间和各类资源,同时也需要来自家人、朋友、教会的各方面的支持,补足家长自身知识结构上的欠缺。比如,我们夫妇都不擅长音乐,我们就向教会里擅长音乐的弟兄姐妹请教如何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我们也打算与太太原来学校的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自然科学学科的老师们联系,向他们请教这些学科的学习在幼儿阶段应该如何启蒙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