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反省
我猜想,大多数人可能都曾经遇到过有NPD倾向的人,也有些人领教过“地狱”的滋味。甚或,这位NPD的主角也可能就是我们自己,虽然在NPD患者的眼中,有问题的都是别人。我们或许会想,如果每个人在指责别人之前,都先自己照照镜子,那问题不就减少很多吗?问题是,有NPD倾向的人是很少能够自我反省的,镜子的功用不是用来作自我反省的,而是像孔雀开屏一样,是拿来顾影自雄的。
如果我们自认没有自恋型人格障碍,但这并不就表示我们没有自恋的倾向,也不表示我们让人感觉如浴春风。我看,还是扪心自问,照照镜子吧。
我们曾否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方便地产生记忆失误(扭曲事实),隐瞒不报,或是加油添醋?我们曾否嫉妒过他人的成就,认为那都是侥幸?或者,我们不肯称赞别人,归功给别人?我们曾否为了获取优势而背后贬抑或中伤他人?我们曾否为了要赢得一场比赛而不择手段?我们曾否因为比赛输了,迁怒于人,或是责怪队友?我们曾否因为朋友让我丢面子而怀恨于心?我们曾否为了个人的方便或表现而宁可让别人受累?我们曾否为了自私而塞住怜悯的心肠?、、、
观看镜子中的自己,并不一定就能获得自知之明,那耳喀索斯就是个最好的例子。所谓“油蒙了心”(或是“眼瞎”),那往往是心灵盲点的写照,惟有当我们的动机和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转到一位更崇高的对象,愿意接受这个对象的指导,我们才有希望眼睛得开,看见自己的真相。在基督教的信仰里,这就叫做悔改。我们只有不断靠近上帝,才能从上帝的眼中看到自己,也才能接受从上帝来的指正。这也是使徒保罗的教导。
“你该知道,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谤讟,违背父母,忘恩负义,心不圣洁,无亲情,不解怨,好说谗言,不能自约,性情凶暴,不爱良善,卖主卖友,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爱宴乐不爱神。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这等人你要躲开。”《新约提摩太后书3章1-5节》
“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他本有神的行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凡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新约腓利比书2:5-11》
如果我们觉得这一切警告都是无谓的,唯一重要的是为自己取得优势,那么,我们正是最需要反省的人。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强过本文所描写的自恋者,那么,容让我引用一段王尔德的名句,作为结尾。它刻在伦敦纪念王尔德的雕像上:
“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王尔德是被公认为有强烈自恋倾向的人。纵使我们或许没有自恋型人格障碍,但是从自恋而言,我们或多或少都在阴沟里,没有人例外。但愿你我都能仰望星空,从星空之上来看渺小的自己。这样,或许就不会那末嚣张。我们如果能够这样自知,这个世界也有可能会比较美好。
注:
1、Jean M. Twenge, “Generation Me: Why Today’s Young Americans Are More Confident, Assertive, Entitled –and More Miserable Than Ever Before?”Free Press, 2004.
2、Jean M. Twenge & W. Keith Campbell, “The Narcissism Epidemic: Living in the Age of Entitlement,” Free Press, 2009.
后记: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特征(如满足五项以上,表明有此障碍)
感觉自己伟大,很重要(特别是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干,甚至使用谎话来达到目的。就算没有足够的表现,还是坚持被肯定为比他人优越)。
迷恋于无止境的胜利、名声、权势、活在以为自己无比出色或是无所不能的幻想当中(这属于大脑型自恋);或是迷恋于自己身体的魅力和性能力(属于肉体型自恋);或是迷恋于完美的、无止境的、征服一切的热爱。
坚定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因此,自己只应当与其他特殊(高档次的)人物或机构打交道,也只有特殊天分的人才能了解他。
需要超额的褒奖、崇拜、关注和肯定。如果得不到,他就会做得让人畏惧,使人不敢惹他。
认为自己应当受到优惠待遇,要求对方自动满足他所有的需求。
利用他人,把他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
毫无怜悯心,无法,也不愿意对他人的需要、偏好和感觉表同情。
持续地嫉妒他人,有伤害使他沮丧者的欲望,并以为别人也同样嫉妒他。
行为上与态度上傲慢,认为自己全知全能,高过法律,所向无敌,面临挫败或对抗时会有暴怒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