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转帖)《马太福音》透视

(转帖)《马太福音》透视

忘记谁发我的,反正它现在我电脑里“闲”着

发出来大家一起学习好了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序──最后的诗章

有时,偶是晴天,经常是有黑云;
 我曾偶然午夜歌唱甘甜,经常不发音韵;
虽然偶晴,但是经常是阴,迫我学习忍耐,
 迫我不能不来寻求神心,神的喜爱。
有时四围干渴,清凉何其难得;
 你杖要打到多沉重、苛刻,方有可喝?
你火要烧到多高热、通红,方算试炼完全?
 你手需刺多深,需扎多痛,方能吸出甘甜?


有时需要荆刺,方能显你能力;
 我曾辗转接近死亡,丧失,无眠,无食,无寄。
有时我需丧失我的所有,方能完全自由;
 我曾莫名一文,未向人求,相信不忧。
有时也有争斗,弟兄反对弟兄,
 谁都想要打出最重拳头,谁都汹汹;
我曾闭户谢客向你唱诗,知道你心最痛,
 我知道我的,不比你的,损失,学习苦难交通。


现今已过一生,年日逐日飞滚,
 安坐你前,我听「时间」步声,使我感觉黄昏;
冷月在上正在逐渐亏减,此生也在折扣;
 前面黑云已经没有几片,大都落后;
我的将来正在将我已过割分;
 每个消逝年日,正渐解开此生纠纷;
一切「可见」正渐下沉失光,「不见」正在显露;
 我的盼望正向上面仰望,我心与它同路。


回顾一生境遇:日成月,月成年,
 年成一生,一生来而又去,不久将到终点;
回头来看起点,那个更甜?到底,乃是朝日?
 还是落日?落日更近你面!更近你室!
我等你的回来,我心已渐无能,
 我眼已渐昏花,我将离开此生帐棚,
环山笑容正在招我安歇,我渐脱离累赘,
 我的捆绑好像都在溶解,我归,我要即归。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第一章 主耶稣的家谱与降生

(一1-25)
王的家谱(一1-17)
马太福音一章一节是第一段的开始,记主耶稣的家谱。
一章一节──耶稣基督的家谱。耶稣是:大?的子孙,亚伯拉罕的子孙。
新约只有两个家谱。一在马太福音:从亚伯拉罕起,共有四十二代;看重亚伯拉罕和大?。为何?马太福音是说主作王,王是有家谱的。此外路加福音也有家谱,乃是从亚当起头。路加福音是说主作人,人有家谱,自是从亚当起头,不是从猴子起头。在马可福音无家谱,因为是记主作奴仆(卑微);卖力的奴仆无家谱。约翰福音说到主耶稣是神,故无家谱。
弥赛亚、天国的王
在旧约,预言主受辱受死是一条线,预言主得荣耀是另一条线;每线各有百余处经文。马太福音头一次把又受苦又得荣的那位标明是基督,一位角色不冲突的基督。主在旧约的确是以色列人的弥赛亚,但旧约圣经中又告诉我们,主是全世界的救主。主若作全世界的救主,就不能受以色列的限制,这两个角色是配不起来的,这两条不同的路线无法扯在一起。但马太福音给我们看见一位犹太人的弥赛亚,作了全世界的救主;他让我们看见主如何从作犹太人的弥赛亚变成全世界的救主,从以色列王变成天国的王。我们只能沿?这条线走,不能另造一条线。弥赛亚在马太福音中只是一个点,而不是贯串的一条线索。
再看一章一节。因为本章曾称大?为大?王,所以主的确是弥赛亚;但又加上亚伯拉罕,而亚伯拉罕是为万国的。若光说亚伯拉罕,则弥赛亚不能应验;若只说大?王,则万国都没分了。不能把犹太国抹煞,也不能把万国抹煞。大?王是说主来的工作是掌权,但又说主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亚伯拉罕有从信而来的义,是指因信称义说的。这耶稣是来为我们的罪受死,叫我们因信称义,并且要掌权。神要我们得?救赎,又带?大?的权柄。
整个家谱的意义,是以亚伯拉罕和大卫为代表的。主来是作全地的救主,又是作王。这王一面是犹太人的王,另一面又是天国的王。
三个十四代
这一家谱共四十二代,圣灵把它分为三段:第一段从亚伯拉罕到大卫;第二段从大卫到耶哥尼雅;第三段从耶哥尼雅到基督。你看见拣选、掌权、被掳三段。这里告诉我们三个十四代;但事实上,有的地方略掉三代,有的地方伯父慱给侄子。圣灵故意把主的家谱分为三个十四代,凑成这整数,可见圣灵用十四这个数目有特别的意思。
我不太注意数字,有的数字有意思,但有的没多大意思。「十四」不能说没有意思。十四可分2×7。二是见证,七是神的完全数目,二乘七是神的完全见证。十是试验,五左五右,分别左右手;五个聪明的童女、五个愚拙的童女。四是受造,从三出的第一个;四个活物,即受造之物。受造之物中最重要的是人,所以四是指人说的。十加四即受造之人受试验。我拣定十四等于十加四。十四在希腊文是十又四,我们中国的数法也是这样。
换言之,从亚伯拉罕到大?,人受试验,但没有女人的儿子。第二个十四代人又受试验,结果又没有女人的儿子。到第三个十四代又受试验,有一个女人,生了一个儿子;在十四代以外,是女人的儿子。对于创世记三章,这是头一个理由。为何在家谱中有女人的名字?因为神在寻找女人的后裔。一个过去不是,再一个过去又不是直到末了才是。受造之人经试验,不行,都是罪人,不是救主,没有一个可以做救主。到末了有一个女人的后裔,不是罪人,是救主;只有这一个是救主。
约兰以后的三代略去(亚哈谢、约阿施、亚玛谢),因为神要追讨人的罪直到三四代。但没有严格执行律法到十足的地步,只从约兰和乌西亚之间缺三代;因为约兰的妻子是耶冼别的女儿(代上三1-12;代下廿一6)。神说拜偶像的要被弃绝到三四代,但这里只到三代,神只要满足律法就成了,没有满足到十足的地步。撒拉铁和所罗巴伯是祭司职事的继承;这不是父生子的「生」,乃是继承的「生」。
几个女人
家谱中有几个女人,我们要读她们。除马利亚外,另有四个:他玛氏、喇合氏、路得氏、乌利亚的妻子。这四个女人代表受造的人、罪人。这四个女人的历史都不大好。读圣经时要懂得归类,现住我们就把这几个女人归类。
马利亚不能摆进去,否则不顺;读经必须根据顺。这四个女人在神面前受试验,她们和马利亚相反的地方太多了。这四个都是重婚的女人,马利亚却是童贞女;四个重婚的,除路得氏以外,都是不好的罪人。这重婚的意思,在圣经中都是归于耶稣基督(罗七4)。我们都是重婚的人。这四个女人重婚的结果,生出耶稣基督来;引到基督身上。这四个女人代表受试验而蒙恩的人;代表世人应如何才能到基督面前来。
他玛氏是四个女人中最坏的,她主动的犯罪。这人代表罪。(罪字,是四个作非法的。)一个人在神面前蒙恩,第一条件是有罪;因为没有病,用不?医生。她犯了罪,又说自己好,这代表世人的罪。(有罪,称罪为义,布置得何等巧妙,所以他玛氏代表罪。)喇合氏代表信(来十一31;雅二25)。路得氏代表蒙救赎,等别指产业,所以代表恩典(产物)和恩典的结果(产业)。乌利亚的妻子代表永远的稳妥。乌利亚的妻子原应还给乌利亚,但大?却没有送还给他。我可以起头作乌利亚的妻子,但不是一辈子作乌利亚的妻子,一到大?家就不出去了。神不打发一个蒙恩的罪人走,这是福音的四个基本点之一。神称我们为义,谁能控告我们呢?神赐给我们的是永生,我们自己却定我们的罪,但神说我的羊永不灭亡。拔示巴的故事最特别的是:犯了罪,懊悔了,但没有把她赶出去,反而在神的家里更安全。
这四个女人都是外邦人,这是一个很好的印证,可以封住那班一直说马太福音是专为犹太人而写的人的口。四个祖母都是外邦人,可见神在这里固然注重犹太人的一条线,但神的恩典也给外邦人,外邦人也有他特别的地位。
女人的后裔
我们看马利亚,她是一个童女。家谱里不说约瑟生耶稣,一代一代只记至约瑟为止,接下来文法就变了,却说耶稣是从马利亚生的;明显把男系中心拨开,来了一个新的女系中心。前面所说的几个重婚的女人,起头不好,重婚后才好,才进入家谱,所以代表罪人从此,有一女人未结婚,只有这一人出来的,才能应验创世记第三章所说女人的后裔(15节)。所有的记载都是父亲生儿子,不是母亲生儿子;但这里神使女人生儿子,否则全世界永远没有女人的后裔,只有男人的后裔;所以创世记三章所说的女人就是这一个。就?个人来说,虽然是女人犯罪,但男人是罪人的代表,女人却是人类的代表。主若是男人的后裔,则马上变作罪人;但主是女人的后裔,所以他是人,不是罪人。
神给耶哥尼雅(耶廿二18)的预言:他后裔没有一个能坐在王位上。但约瑟是耶哥尼雅的后裔,若耶稣是约瑟生的,则耶稣就更不能坐在宝座上作王;所以主耶稣决不能是从约瑟生的,只能从马利亚生的。只有这一个是救主,是神所生的;这一位就是我们所事奉、可称颂的主耶稣。
耶稣是王
马太福音一章一节至十七节这一段与主耶稣作王有甚么关系?这一段怎样和题目连接起来?读经要找出题目来,并把每一段内容和题目去连一连,看能不能连起来。这家谱和主耶稣是王到底发生甚么关系?(王的来历,犹太人的王,也是外邦人的王;这王不只管理,且有救赎。)其中特别指出「大?王」,或译作「那作王的大?」。(这话指出,大?的后裔是作王的;所以第二章内虽有希律作王,但博士问:「生下来作犹太人的王的在那里?」)这家谱起头就告诉我们:主是王的后裔,大?的子孙,是当得称颂的。
王的降生(一18-25)
马太福音一章十八节是第二段的开始,记主耶稣降生的事。先提零碎的几件事,然后再合起来看这段的意思。
耶稣基督与基督耶稣
「耶稣基督」是福音书里用的字,到书信里就常用「基督耶稣」,这是明显的分别。因为福音书是要给我们看这一位在肉身中的耶稣,就是神将来所要设立的基督。所以,我们想到主在地上的生活时,就用「耶稣基督」;想到祂在圣灵里已经复活了,则用「基督耶稣」。一个是往前看,一个是往后看。使徒行传二章记主升天后,圣灵降临,彼得对他们说,圣灵降临不只是为要叫我们充满圣灵,目的是为要证明耶稣是神所设立的基督。换言之,圣灵主要是为基督而倾倒下来的,不是为人而倾倒下来的。主升天乃是祂作基督的时候,从那时起,圣经就称「基督耶稣」,而以前则称「耶稣基督」。在复活升天之前,没有说基督耶稣;复活后,提到基督耶稣,也提到耶稣基督(指复活前的耶稣而说)。圣经中的「在基督耶稣里」,指每一基督徒主观的经历,是在复活里与主联合的。
约瑟的义
创世记二章只有婚姻,而马太福音一章的婚姻多了一层订婚。马太福音一章十九节说约瑟是个义人。马太特用且多用「王」、「国」、「义」等字。四福音中以马太用「义」字最多,像书信中的罗马书用「义」字特多一样。但罗马书是注重神的义,而马太福音则指?人的义说的。若约瑟是公义的,则要用石头打死马利亚;但约瑟并没有要打死她,乃是要暗暗的休她。这一种态度是义的态度──有爱心、有怜悯。神喜欢怜悯过于审判。约瑟有这一种怜悯,神就称他为义人──能宽容、能忍耐、能怜悯,不喜欢审判的人,是义人。但这种宽恕、怜悯,不是没有轨道的;有罪要对付,但只对付到适可而上。所以行为上的义,不是指审判说的。
马太福音一章二十节:「正思念。」我们不怕人思想,因错误总是从不思想而来的;能没有错误,是因在神面前思想。所以急切说话的人,是愚昧的人。一个人的学习越浅薄,他的断案越迅速。谦卑最大的表现是怕错,一个怕错的人,自然在神面前要多思念、多考虑。所以许多事要留一个时间在神面前思念,然后才定规。约瑟何等容易错,与错误只有一墙之隔;但有一点东西不让约瑟错的,就是在神面前的考虑。没有一个人的怒气能够成就神的义。一个人不只要有忍耐宽恕的胸怀,并且要是一个在神面前活?的人;这样的人会在神面前疑惑自己的断案,而且感觉非常细腻。你蒙拯救到甚么地步,就看你对自己疑惑到甚么地步。
马太福音一章二十节:新约刚起头,离开旧约不远,所以这里连天使的显现都不能自由显现,只在梦中显现。天使对马利亚的显现是直接的(路加福音),而这里是在梦中的。这记载的特点是说:新约的起头离旧约不远,所以神与人交通透过天使,且是在梦中,隔得很远很远的。但到了新约,经历爬升到最高时,有人说这件事没有主的命令,是我自己说的,是我把我自己的意思告诉你们;但末了却说,我相信不是我自己说的,乃是被神的灵感动了。所以在新约有两个极端的情形,绝对不一样。这是一种进步。进到甚么地步?作梦是好事情,但乃是在起头时候,很靠近旧约的。新约到了最高点,神雕刻人到一个地步,不只圣灵住在人里,人也容易受圣灵感动。
神如何对付约瑟这个义人?为何向他的启示隔得这么远,只叫天使在梦中说话?这是因为启示是一层一层进步的,从最外面一直进到里面来。神要藉此给我们一个最大的启示:「以马内利」──神和我们同在。这是本段最重要的一点。
「神和我们」的启示从何而来?乃是由天使在梦中给的。「神和我们」乃是救恩的最高点,神在远离之中示以亲密。
基督教的深浅两个头,都在这第一章中。在神和人交通的事上,一边是天使在梦中对人说话,另一边是「神和我们」。这两端都在马太福音一章。天使在梦中是约瑟的情形;新约启示的起点是天使在梦中说话,结果是每一个人都能摸?。起头很浅,结果能摸?最高深的:「神和我们」。这是基督教。
起名叫耶稣
马太福音一章二十一节:这里不是说你要生一个儿子,乃是说「她」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祂起名叫耶稣。耶稣是希腊文,希伯来文是乔舒亚,意思是「耶和华是救主」,或「耶和华施行拯救」。在此给我们看见,这耶稣是女人的后裔,就是四千年前所应许的那女人的后裔。创世记第三章女人后裔的应许,并没有指定是怎样身分的人,乃是到马太福音一章才告诉我们这人是甚么人。所以要注意旧约中的预言。
创世记三章「女人后裔」;以赛亚书七章十四节「童女所生」;以赛亚书五十三章「耶和华要来作救主」。这三线的预言都集中在马太福音一章里,马太为他们作了一个总结。
以马内利──神和我们
「女人的后裔」如果光是一个人,就将来还有失败的可能;到以赛亚书七章十四节,才有人看见女人的后裔不光是人,乃是以马内利(神和我们),意即在祂里头,人和神碰了头了。主耶稣是神和人的人,又是神和人的神;祂的本质是以马内利。只要你我在这神和人里,我们的得救就永远稳妥。我们都是以马内利,因为个个都在主里头。以马内利乃永远得救的根源;既是以马内利,就永远不可能灭亡。
马太福音一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就解释了二十一节。祂如何能作救主?因为祂是「以马内利」。以马内利不是一个团体,乃是一个人;只有耶稣那个人才是以马内利。只有在主耶稣身上,才能以马内利;只有在祂身上,才能神和人同在;所以我们必须在祂里头,才能神和人同在。神和我们在基督里里相遇,所以得救的人,在基督里也是以马内利;因此我们得救是永远稳安。
救恩是神和人。蒙恩的人要达到一个地步,神如何,我们也如何。这叫以马内利。这是救恩。从今以后,神的荣耀是我们的荣耀,神的前途是我们的前途,神的安全是我们的安全。主耶稣来到地上,祂的本质若不是以马内利,祂就不能作耶稣。哈利路亚!女人的后裔──以马内利──耶稣。
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
这一个王,和所有其它的王不一样,是要把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所以这王先不叫基督,而叫做耶稣。这一段告诉我们,这一位王来的时候,是何种性质的王。不是为开拓领土,乃是拯救百姓脱离他们的罪。
在头一段有一个特别的字:「王」,在这一段也有一个特别指出耶稣是王的字,就是:「百姓」。在这里,百姓的难处不是罗马的压迫,乃是没有救主为王。所以这一段和马太福音的主题,也能连得起来。
耶稣之所以能为救主,因为是以马内利,就是神和人都在这一人身上。必须有以马内利,才有救恩;否则人永远不能摸?神。(至少人和神在主耶稣里,已合而为一了。)救恩的目的,并不是拯救人,使他能做一个完全的人;乃是要人得救。完全人不过是个天然的人,那是不能和神发生生命关系的。神和人之间的接触点就是耶稣,这叫以马内利──神在基督里与人和好。神在基督外,不是以马4内利;神在基督里才是以马内。利人在基督外是神的仇敌,人在基督里是以马内利。人和神都在基督里,就都是以马内利,才能彼此接触。比这个多,比这个少,都不是救恩。
二十四节:一个人有了神的启示之后,应不再疑惑,不再思念。如果再有思念、考虑,就要引进黑暗去;这是疑惑神的话。
二十五节:基督教绝不是禁欲的宗教,这节圣经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圣经里没有以为性欲是不清洁的思想。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感谢主,我又有经文看了

TOP

渴慕神话语的蒙恩,蒙了大恩的蒙恩,耶稣爱你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第二章 世人对主降生的反应与主的逃亡

(二1-23)
人的反应(二1-12)
主一出生,马上和人发生关系。人对这一位王,发生怎样的反应?
这一段指明耶稣是来作犹太人的王,但又不能像犹太人的王,否则犹太人就不会这样待祂。所以本段目的只是指祂作王,而非单作犹太人的王。
第一节还有一个王──希律。他是以东人,是背叛的人服在罗马帝国底下来作王的人。在耶路撒冷已有了一个王,现在主来作王,所以这里就有一个反对主作王的人。
几个博士和希律的举动
在这里说有几个博士来。博士的意思照旧约的话来说,是除了先知以外有智能的人。那时,一些不是犹太人,也不是以色列人的,神也设立他们为先知,像巴兰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些人还是敬畏神的,也有一部分是认识神的。我们不知道这些博士如何晓得耶稣降生,但知道他们看见星。(旧约中也只有巴兰提到星。)他们是认识神的人,不过认识得很差;但他们看见星,神定规藉此启示他们,他们才知道生了犹太人的王。
那时没有一个犹太人说祂是犹太人的王,反而外邦人──从东方来的智者,说有犹太人的王降生。所以,马太是步步给我们看见外邦人也有分于祂。博士们在得到启示后,却自己揣想:犹太人的王应生在哪里?于是思想跑进来,他们想:到首都去找总是不错的。但星的方向不在首都,结果他们偏离启示,反而又跟?理想来走。他们一到耶路撒冷,看见那儿太平得很,希律安坐在王位上;他们发现走错了路,只好乱问。后来出耶路撒冷又看见那星在前头行,可见有一段时候,他们看不见那星。凭理性头脑时,引导就没有了。人只有在神引导的路上,才有亮光;一离神指定的路,就在黑暗里。神的引导用不?我们思想、挂虑、讨论,神的引导能自然而然引我们到那个地方。他们能从耶路撒冷出来,再往伯利恒,完全是神的怜悯。
他们的引导也是非常外面的,还没有摸?圣经的引导,更没有摸?圣灵的引导。所以你在此看见有二种不同的引导:外面的引导和话语的引导。若只有外面的引导,就很容易错误。所以我们要学习环境的引导,也要学习话语的引导,光一个不可靠,二者合在一起,可靠得多;再加上圣灵的引导,三者合在一起,更可靠。
二节:看见星,又来问别人,这是失败的人。「在哪里?」这句话决不是遇见星的人该说的。但耶路撒冷合城的人更错,他们竟一点没有动静。希律王听见了,就心里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耶路撒冷和希律都不愿意接受主耶稣(3节)。
五节:「他们」,不是一个人,乃是一个团体。这些人圣经读得熟,一问就能答;而且圣经节也很熟。可是读圣经是一件事,心里爱主又是一件事;这些犹太人圣经读得非常熟,他们背说:「在伯利恒」,但结果一动也不动。所以,讲预言和等候主来的人完全不一样。熟悉预言的人,不过是文士,没有多大用处。若我们能作博士又作文士那顶好;否则宁可作博士,而不作文士。只有东方博士去拜,这些人连看都不去看,根本没有对主的爱。我们要在主面前培养对主的爱。
七节:希律很小心,不敢明明去问,怕惹起别人的信心和爱心。很希奇!只有东方博士去,没有别人去。
八节:希律大说谎,不希奇;大政治家都会大说谎。
九节:他们已失去的星又找到了,大大欢喜。
十一节:「进了房子。」这和路加福音的「马槽」、「客房」不同,因主是王。这里是东方博士拜祂,若放在路加福音,就不恰当。「小孩子」,已不是路加所载的婴孩。拜那孩子,但不拜母亲。天主教徒要小心!这些博士虽然没有读圣经,但比天主教徒清楚得多了。
「黄金」,是指?神的荣耀;「乳香」,是指?馨香的生活说的;「没药」,是为尸首用的,是指?祂的死。这王有三个特点:有作神的荣耀;有在地上完全的生活;有得胜的死。但博士们献的时候,可能没有这个意思。
别的路
十二节:博士们所受的引导,因遇见主的缘故,比刚刚离开家的时候,有了进步。若一个人一直靠一个引导而没有进步,就证明他在主面前的学习,一直没有进步。人学习得越多,引导的进步也越多。「别的路」,就是不经过耶路撒冷。经过耶路撒冷是错的,不能再错了。遇见主之后,有了敬拜之后,有奉献之后,得主引导之后,就得走别的路,不再走原来的路。我们要求神救我们脱离第二次的错路。
第三段的范围明显的限制在以色列里,但马太福音一直要从这里冲出去。所以不是犹太人来拜祂,乃是外邦人来拜祂;这是要冲出犹太人的范围。这就给我们看见;主是犹太人的王,又是天国的王。
下埃及(二13-23)
十三节:还是藉?使者在梦中向约瑟显现。整条新约的路,是从远离到亲近。这一个遭遇是主活在地上的第一个遭遇。从圣经的记载来看,神藉?使者通知说要把小孩子带到埃及去的这件事是特别的。神的通知是特别的,但神的保护是不特别的。因为希律要除灭两岁以内的孩子,主的地位与两岁以内的孩子一样;神不派天使来保护,而要祂逃命,这就不特别。神不把主放在地上的一个特别的地位上,这一个以马内利和普通人一样一式。主来到世上是卑微的、低下的。这是我们常要敬拜的。
住在那里,等我吩咐你
前一段属灵思想最丰富的一句话是:「别的路。」
这一段属灵思想最丰富的一句话是:「住在那里,等我吩咐你。」每次有主的指示之后,要等在那里,等主再指示我。第一次是等主吩咐而走的,等二次也要等。约瑟「就」起来,可能是当天晚上。顺命是非常宝贝的。
十五节:这「住在那里」是约瑟的顺服。上面的「住在那里」是主的命令。
希律的怒气
十六节:希律大大发怒。人发怒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义的,另一种是因自己的目的达不到。一万人中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人是因自己的目的达不到而动怒。我们动怒时要问,是否为要救自己?希律发脾气,完全是因自己的计划不成功,因此索性多杀几个人,把所有两岁以内的孩子都杀死了。
十七节:「这」应是「这样」。另一方面,拉结应当受安慰,因为主还没有被杀。
回到以色列地
十九节:还是使者在梦中显现。
二十节:「起来带?小孩子和祂母亲往以色列地去。」在十五节:「这是要应验」,「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何十一1)。这一段重要的点就在何西阿书所说的这一点。何西阿告诉我们那一段话是指?以色列说的,但马太说这一段圣经是指主耶稣说的。何西阿是指以色列国说的,马太是指主耶稣个人说的。为甚么呢?照何西阿书的话看,神爱以色列人,将他们从埃及召出来,但以色列人不忠心,背叛神。在历史上,以色列人是失败、背叛,一直想回埃及。所以整个以色列国的历史中,从埃及出来的那一「点」历史是基督的;是基督的免死,不是整个以色列的历史。只有这样解释才是恰当的。所以我们不能说马太错了。
我们这样解释有没有可靠的根据?看使徒行传二章二十四至二十八节引大?的话说:「我看见主常在我眼前」,这「我」是指?大?说的。但彼得却说,大?死了,没有复活。那么这段话究竟是指?谁说的?我们看下文就知道了。三十一节说:「大?预先看明……」。大?一生一世的经历都是他自己的,只有这一经历是指明基督的经历。那么大?为何说「我」而不说「祂」?因为基督自己藉?灵在旧约时多次在人身上显现,所以你才看见大?说话时不是「祂」而说「我」;因为主的灵那时在大?身上。圣经里虽有许多预表,但有些地方若你先把它当作预表看,就错了;有许多根本不是预表,乃是主自己的灵的彰显。以色列人出埃及不是预表,乃是基督在他们中间离开埃及。大?有许多诗歌是大?自己的话,但最少这里有一段,那个我不是大?自己的,乃是基督的。更言之,主的历史在旧约中已经多次零碎的显现,在末世这一次是整个的显现。
再看以赛亚书四十九章。本章题目是「神的仆人」。其中有两个仆人:第三节,那仆人是以色列;第五节,那仆人是使雅各布归向神者。既说要把以色列带到神那里去聚集,这就必不是以色列自己,而是基督了。(看第二节、第四节的话,可知只能是指基督说的。)一个仆人,变作二个仆人;二个又变一。当以色列作神的仆人时,其中有一段是基督作神的仆人。圣经说救恩是从犹太出来的,其实乃是从主出来的。所以经上的许多历史,有的不是预表基督,乃是基督显现。
再看彼得前书一章十一、十二节:在他们心里基督的「灵」。基督的灵在旧约时就摸触过先知,所以先知说「我」,其实乃是基督的灵说的。这个「我」在福音书里,你看见基督一次完整的、且继续的显现;在旧约,基督多次零碎的显现。以色列出埃及是基督的灵作的事,所以神说:我召我的儿子(基督)出埃及。
创世记一章二十六节说「我们的形像」,廿七节说「祂的形像」;若照文法,应该说「他们的形像」才对。上文是多数,下文却是单数的,真是奇怪。这是因为在创造前,神、圣子、圣灵先作商量的,所以说「我们」;但三而一的神进行创造时,惟子有像,就按?子的像创造,所以说「祂」。因此亚当是按?基督的像被造的。所以亚当的像是肖基督的;不是基督降生照?亚当的形,乃是亚当照?基督的形像。
大?说:「我的神,我的神,为基么离弃我?」乃是基督在他身上说出自己的话,不是大?自己说的。这情形并不只在圣经里有,今天在我们中间也有;在今天的教会时代,仍常常有基督自己的彰显。
二十节:神召祂儿子出埃及,因为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经死了。人在极短的时间里可能顶凶,但时间站在神一边,敌挡神的人,生命总归太短;教会的历史总是胜过那些要害教会之人的生命。
二十一节:「以色列」一辞,在第六及二十节各用过一次。
二十二节:又第二次目犹太王(第一次在第二节)。基督已回到以色列地,但犹太王又是别人作的。主又给约瑟一个梦,他使往加利利去。福音书在加利利的前面常加有一个辞就是「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太四15)。这样的写法一面摸?犹太,一面也把外邦人又塞进来。谁说这本书是为外邦人的?不对!谁说这本书是为犹太人的?也不对!
称为拿撒勒人
二十三节:在全部旧约圣经中,找不到一个地方预言主耶稣是拿撒勒人;但马太说这是先知说的。拿撒勒意思是芽,非常小。看约翰福音一章四十六节可知,主非常被轻视。当时的人对拿撒勒的看法是:「不出甚么好人。」拿撒勒是一个被轻视、被诬蔑的地方。旧约中先知预言主受尽羞辱、受轻视的地方很多;而在新约时,人轻视主耶稣,就叫祂是拿撒勒人。所以先知说祂将被称为拿撒勒人,意即主要被轻视。马太好像是用二十二节的背景来作此说明。有许多话要站在当时的情形,了解当时的情境,才能明白它的意思。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handshake

TOP

第三章 王的先驱

(三1-12)
前面第一个大段,说到「王的降生」的诸事。从二章到三章,时间隔了三十年,故应各成段落,所以第三章是第二大段的开始。三章一至十二节,记施洗约翰出来所传的道。这是第二大段的第一段。
施洗约翰其人
先说约翰这人。头三本福音书都称他为「施洗」约翰,只有第四本不用「施洗」。因为头三本写的人不叫约翰,他们眼中有两个约翰,所以要分别。施洗约翰的父亲是作祭司的,但儿子不作祭司。父亲在耶路撒冷,但儿子不在耶路撒冷。按规矩祭司是在圣殿中,但他却在旷野。他是按?旧约先知的路来传道,而非按?祭司的路。当以色列国正常时,祭司就在圣殿里。当以色列国不正常、不蒙悦纳时,就只有先知在旷野里;伊莱贾就是如此。从主看,先知都是如此;并且主说这个先知是最大的先知。他本来可作祭司,但他不作祭司,而作先知,且是在旷野里。这就是何西阿所说的罗阿米,即你们不再是我的百姓;因为以色列国被弃绝了。440天国近了
一至二节:约翰传道,头四个字就说「天国近了」。这「天」字在希腊文是多数的(The kingdom of the Heavens),是诸天的国。这一个是完全出于神的东西,诸天都有分于这个国。「天国」二字,马太福音共享了三十三次,在旧约则未曾用过,新约别的地方也未提过(虽然有类似的);所以「天国」二字在此有特别的地位。
天国到底是甚么意思?创世记一章一节:「神创造了诸天和地。」圣经里一直注意这事:诸天和地是属于神的;多数的天、单数的地,都是神的,是属于神的。创世记十四章十九至二十二节说,神是「诸天和地的主」;一直到亚伯拉罕、摩西、大?、所罗门,都给我们看见神是「诸天和地的主」。神的名号在旧约里,从创世记到历代志止,都说是天地的主或天地的神。何故?因为一直到历代志下止,神在地上还有一个国(虽不完全),有祂自己的选民;所以神不只是诸天的神,且是地的神、地的主。以斯拉记一章二节,因以色列国亡国了,神在地上没有驻脚的地方;没有国了,没有子民了,所以改称「诸天的神」了;这是一个特意的改变。由此一直继续下去,在被掳的先知书中,又说神是天上的神;这是圣经的事实(尼二4、20;拉五11)。
「天地的神」,是人对于神的发表,并非神自己的名称。到新约时,忽然出来一句话说:「诸天的国」。这是继承旧约的诸天的权柄来的,但又是旧约没有的;它比以色列国在性质范围上,是更属于天,更属于神的。旧约只提过一次诸天之神所设立的国,但以理书二章四十四节是预言这天国。在主祷文中,把地和天连起来,说是「你的」,意即神要再回头来掌握这个地;诸天的国要到地上来。神的旨意在诸天都能通行,只有这块地没有通行。所以「天国」只有一意,即诸天的权柄在地上彰显。
我们不要把天国过分当作是历史。神的基本目的,乃是要得?这块地像得?诸天一样;因此,不顺服就变作最大的罪。旧约圣经中最美的美德,也是顺服;连献祭都赶不上顺服(撒上十五22)。顺服能把神的国带下来,所以不管你多劳苦,你多作工,如你不能从心里顺服,你还是一个最失败的人。诸天的掌权是凭?你我的顺服,而不是凭?你我的工作、你我的吃苦或你我的牺牲。人的背逆可以在犯罪上彰显,也可在服事主的事上彰显。何地无神的权柄,何地就无神的国。
应当悔改
施洗约翰来了,说「天国近了」,所以神在旧约时还没有诸天的国(虽然已有一个影子)。施冼约翰来宣告说,天国近了,同时底下说王都派好了。施洗约翰所传的是甚么呢?人应怎样预备天国呢?他所传的并不是甚么特别高深的道,乃是「悔改」。悔改意即改变思想,就是思想上的改变,或心思的改变。这一个字在希腊文绝对不含行动的意思,它只有一个意思:就是在「看法上大下一样」。
这一悔改,和施洗约翰的洗发生关系。(悔改的洗和归入基督的洗不一样。)悔改的洗是甚么意思?约翰在约但河施洗,约但河是死的意思。受洗是要以色列人受死在约但河里。悔改不是与基督发生关系。悔改的洗不是归入基督,乃是我们对自己看法的改变;是受洗归入死,是宣布人对于死的需要。人来受洗为要承认自己的罪,而罪的工价乃是死,所以人来到约翰跟前说:我只配死。人若对自己的思想、看法没有改变过,就从来没有悔改过。你自居埋葬的地位,你才是悔改过的。
天国的起头是从约翰开始的,但不是约翰创始的。因为我们头一课没有上好,所以需要更深十字架的工作。主要我们温习悔改的功课,对于自己要有新的估价,看透了自己是死人。
三节:这个乃是一种最好的预备──替主铺路。(人对自己不认识。)人若不接受约翰悔改的洗,就不能接受基督,就与基督无关。
四节:约翰这样的表现,完全不是祭司,乃是先知。
五节:他们对自己看法改变,都去受悔改的洗。
认罪、受洗
六节:认罪,受洗。在神面前站该站的地位,脱离好人的地位,不配称自己为亚伯拉罕的子孙,认为自己不配见神的面,不该留在地上给神看见,应永远挪开埋在水里,叫神不再看见;这是受约翰的洗的人的心情──无地自容。你是否恨恶自己到一个地步,盼望你这个人永远不再被看见?如此,你就悔改了;你若有丝毫「把好的留?,坏的扔掉」的意思,就没有悔改。悔改不是洗手洗足,乃是全身埋在水里。如果你开始摸?了悔改的灵,天国就近了。
马太福音三章三节说到悔改乃是一种预备,修直不是天国,乃是修直一条路,叫人能摸?天国。悔改乃是作基督徒的根基。不是第一章,而是序。这一课,不读不行。旧约里有一句话和天国最近以的,那是但以理说的:尼布甲尼撒王变牛吃草,直到他知道诸天在那里掌权。这一个掌权是要显明的。它显明在我的言语上、思想上、性情上、审判上、倾向上、行动上。其意思乃是诸天之国来到地上,并且彰显。所以,每一弟兄姊妹都需清楚甚么叫做悔改;必须彻底、绝对的对自己有一个新的断案,否则诸天在教会、在地上,就不易掌权。神有四百年没有差先知,没有话语,直到今天神再一次正式宣布,头一个题目就说:「天国近了」。诸天要掌权了,这是何等大的声音!每一个爱主的人,听见了这句话,要跳起来欢喜。但马上有一主观的要求:你们都要悔改!悔改何意?决不是行为的改变,乃是思想上的改变。这思想在哪改变?乃是对自己的看法彻底改变。
三章六节那些悔改的人的反应包括两件事:「承认自己的罪」和「受洗」。每一个悔改的人,都知道自己是有罪的人,是必须去受洗的人。我们说约翰的洗,就是指悔改的洗。圣经把受洗和悔改,并成一件事。我们所认识的基督徒的洗,是归入基督;但这里是约翰的洗,是悔改的洗。我们说过,受洗的意思是:站在死的地位上;在神面前是「没有」的地位。
「我告诉你们」,每一次圣灵用这句话时,是先知用权柄的时候。「神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在河边有许多石头。)这叫我们看见:神一面把施洗约翰带进来,但又要防备人以为天国近了就是犹太人快要复国了。所以,第一章提起亚伯拉罕,这里又提起亚伯拉罕。但这里不是讲犹太人和亚伯拉罕,乃是讲石头和亚伯拉罕。约翰给我们看见,这里的天国不是复兴犹太国;这个血肉之体和亚伯拉罕根本不发生关系。所以亚伯拉罕所生的,没有作亚伯拉罕的子孙;不是亚伯拉罕生的,却作了亚伯拉罕的子孙。这里,约翰已把信心放在里头;因为信心在里面作的才是。比较第八和第九节就知。
七节:毒蛇的种类。亚伯拉罕的子孙变作毒蛇的种类。人在大光中,就要看见自己是毒蛇的种类。这几个字并不太凶。先知对自己的看法是何等的不同!你若缺少这一种看法,作基督徒终归作得不象样子。杯子要装水、必须放在水壶下方;赐恩者要坐在宝座上,受恩者要俯伏在灰尘中,神的恩典才能落在他身上。外面跟别人去受洗,而你个人心里说的是另一回事,这就毫无意义。所以你不要心里说反面的话。不是外面来不来的问题,也不是作的问题,乃是你心里想甚么;不要想自己比别人高尚!
十节:这乃是非常严重,非常清楚的生活。
十一节:约翰的洗。用水,乃是为?悔改;我不过「叫你们悔改」而已。人对自己的估价,即使估得对,还不能得救。水决不是甚么奥秘的事,悔改的意义止于矫正对自己的看法而已。但悔改却为我预备好一个条件,叫我能得?基督的救恩。人必须悔改,才能接受怜悯。所以信心是积极的,悔改是消极的;信心叫我得?基督,悔改叫我失去自己。前一世纪有位弟兄说:「信心是表,悔改是里。」所以我用信心朝?基督时,我的悔改就朝?我自己。约翰说:另一位要来的,能力比我大,祂能叫石头变作亚伯拉罕的子孙。光是悔改没有用,那不过叫我们一直注意自己的失败,像以前注意自己的好一样。悔改不是最终的目的,不过是一条路;必须引到基督才是。把悔改当作走到主前去的路,才是对的;把悔改当作目的,就错了。约翰对于此点相当认识。虽约翰有群众跟从,但他很清楚,他的工作,不过是用水施洗而已。他对自己有正当的估价。照犹太的风俗,是奴隶替主人解鞋带、脱鞋、提鞋;约翰并不是故意谦卑,乃是对自己有正当的估价。一般人谦卑是靠记忆来维持的,但瘸子估量自己是不需凭记忆的。
圣灵与火的洗
「祂要用圣灵和火给你们施冼。」主的工作和约翰的不一样;我们要看见甚么叫做圣灵的洗?甚么叫作火的洗?
主来时,不只要赐人新的生命,且要用圣灵给人施洗(In Spirit),像约翰用水给人施冼(In Water)一样。可见主的能力比约翰的大得多。解经有基本的原则,就是要找圣经的事实,找圣经的解释。必须先找事实,然后找解释;把几个解释沟通起来,连成一个解释,然后用来解释事实,这是解释圣经的原则。圣经中讲到圣灵的洗只有一个解释,所以就不需沟通。那一个解释就在哥林多前书十二章十三节。那里说:圣灵的洗,是把我们洗成功一个身体,消灭了我本来所是的,把我们联合为一个身体。全部新约解释灵洗的,只有这一个地方,我们必须以此为根据,不能随便说话。单个的基督徒是圣灵生的,所有的基督徒是圣灵浸成一个基督的身体。人一看见这一个,圣灵就在他身上彰显。
火的洗是甚么意思?在别处只讲圣灵的洗,只有在这里说圣灵和火的洗。可见圣灵的洗是一件东西,火的洗是另外一件东西。「与」字是介词,是平衡的介词。所以灵是实在的灵,火也必须是实在的火,不能解释作「舌头的火」。对于这「火」的解释,要不是按字面说,就需按灵解。那么这个火是甚么?读圣经要读上下文。这一段经文共享了三次「火」:第一次与第三次都是指实在的火说的,那么我们就不能说这第二个火是指「热心」。这个火还是指实在的火说的,就是地狱的火。在约翰面前有很多的人:一班是真心悔改的人,一班是毒蛇的种类;有的人要受灵的洗,有的人要受火的洗。那位在约翰后面来的,祂有权柄建立教会,也有权柄审判罪人。
三章十二节解释十一节。十一节如何说用圣灵与火替人施洗,十二节就进一步说明:有两种人,一种是麦,一种是糠;麦收入仓里,糠用不灭的火烧尽。可见十二节前面的火,也定规是指?烧糠说的。主的工作乃是要把麦子和糠分开,要扬净祂的场。神不愿信祂的人一辈子都在原来的世界里,总有一天信与不信的要永远分开。主对麦子要用圣灵把他们洗一洗,洗成一个身体,且印上圣灵的印记;另一边,糠用不灭的火把它烧尽了。
十二节的火是对付糠的,所以十一节的火也是对付糠的。糠在麦子上,有些像麦子,它有麦子的外表。在外表上,像一个悔改的人,但是他对自己没有审判,对自己没有懊悔(A Change of mind, A Change of judgement)。悔改的组成中,最近的一项是懊悔。但到底是指为甚么事而懊悔?有人说也许是指罪、世界说的,或者可能这些都包括在内;不只认罪,且把你这个「人」浸在水里;所以圣经称为悔改的洗。可见悔改的对象不只是罪和往事,且是你这个「人」、我这个人。最要不得的,就是这个「人」。所以,悔改是有范围的,不是个别的事情、个别的罪,乃是我这个人。这是天国的序。你不能说我是教会的人,而我对于自己的看法都没有改变。所以悔改的人必具有基本的、本质的、里面的、绝对不同的看法、想法。你要有神对你的眼光,不要继续有你自己对你自己的眼光。
以上是天国的宣告。只有一种人是可以摸?天国的,那就是悔改的人。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最近访问的版块

Processed in 0.011218 second(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