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倪柝声《歌中的歌》

倪柝声《歌中的歌》

雅歌導言



          {\Section:TopicID=154}一:一章一節可譯作「歌中的歌,是所羅門的歌」。這歌是說到所羅門。所以主在本書中的地位乃是王。主在這裏,是站在復活升天的地位。大?殺歌利亞,他得勝了仇敵,這是指十字架掌權的基督。所羅門是接受殺歌利亞的好處,而作一個平安的王,這是指復活掌權的基督。所以在本書中,主是站在所羅門王的地位。我們是和一位所羅門王來往。爭戰已經過去了,他是一位得了榮耀,大有權柄的基督。這是本書開始就給我們看見的。在本書,我們和主,不是像約拿單和大?的關係,乃是像書拉密女和所羅門王的關係。約拿單愛大?,是因大?得勝了仇敵;書拉密女愛所羅門,是因所羅門的自己。有的人愛主,不過是因主的十字架;有的人愛主,不只是因主的十字架,也是因主的復活。十字架是主得勝作王,復活是主的自己。示巴女王起首不過是聽見所羅門的作為,後來她看見了所羅門的自己。吸引她的是所羅門。所以我們不只像約拿單那樣愛大?,也要像書拉密女那樣愛所羅門。這本書是領我們認識祂是王。

          二:書拉密女的經歷是代表個人的,並非代表團體的。女人,在聖經中,是代表主觀方面的經歷的。所以這女子的尋求,是指單個信徒的尋求主,不是指團體教會的尋求主。是說到一個人從羨慕主起頭,到與主有滿足的交通為止。

          三:本書的中心,是講到屬靈的交通。所以不問這書是分幾段,它所記的歷史,卻是一條線下去的,是一直繼續下去的。它不是片段枝葉的歷史,不是東鱗西爪的軼事。它所看重的點,乃是進步追求跟隨主的人所有屬靈的情形──一生所經歷的階段,最後所達到的境地。像馬丹蓋恩所寫的「靈性水流」,賓路易師母所寫的「靈命四層」,也都是這一種的性質。

          四:本書是說到一個人已經得救了而有所追求。所以對於得救的事,就完全不提。本書所注意的,不是關於罪人的問題,乃是關於信徒的問題;不是講到非屬乎主的人,乃是講到屬乎主的人。所以,並不說人如何追求得救,乃是說人如何羨慕追求得?主。不講信,只講愛。本書的旗號是「愛」。「以愛為旗」,這是我們的口號。

          五:本書是一本詩,是用詩的辭藻、言語、字句來寫出屬靈的歷史。所以,許多地方只能以意會,不能以言傳。

          六:本書和馬太福音,是說到信徒與主的關係的兩方面。論職責,我們和主是君臣的關係,這是馬太福音所給我們看見的。論交通,我們和主是夫婦的關係,這是本書所給我們看見的。

          七:本書最多用的一個字,就是「愛」。這個字的用法有好幾種,有單數、多數、男性、女性和普指的不同。例如:「佳偶」原文是女性的愛。「良人」原文是男性的愛。一章二節、四節,四章十七節,七章十二節的「愛情」,是多數的「愛」。它們的單數,本書都指?「良人」。「良人」這「愛」,是單數的,亦可稱為「大?」,因為「大?」就是「愛」的意思。二章四節的「愛」,是普指的。二章七節,三章五節,八章四節的「親愛」,是女性的愛。五章一節、十六節的「朋友」,宜作「親愛」,是和佳偶相對的男性的愛。

          八:解釋本書的幾個原則:

            (一)每一段的解釋,必須與本書中心的思想──屬靈的經歷──那一條線聯得起來。

            (二)每一句話的意義,一面要在本處講得通,一面又要與那一條線聯得起來。

            (三)主在馬太福音十三章解釋比喻的時候,有的地方祂詳加解釋,有的地方祂不加解釋。解釋本書,也該如此。

            (四)研究名詞的意思,一面要從字的本身去尋解釋,一面要從聖經中歷史的用法去尋解釋。

            (五)本書講到新婦和新郎的時候,常常用許多別的東西來比喻。它的特點,都是寓意的;它的比喻,都是表號的。寓意的,是很容易明白的。但是,要明白表號,就得有成熟的考慮。所以,表號的話語,都得照聖經中的用法和神的教訓,才能明白。寓意和表號的性質,有時相同,有時完全不同,並且是常常不同的。我們不管它的相同不相同,我們乃是要問它是指?甚麼說的。表號常能把寓意所不能有的給它。例如:啟示錄一章十五節說「腳好像在爐中鍛鍊光明的銅」。腳是寓意,我們知道是指行動說的。好像在爐中鍛鍊光明的銅,這是表號,這不是一下就可明白的。



【{\Section:TopicID=155}題目】一章一節:「所羅門的歌,是歌中的歌」(原文無「雅」字)。所羅門曾作詩歌一千零五首(王上四32);在他這麼多的詩句中,最好最寶貝的,就是這歌,所以說這是歌中的歌。至聖所是聖中的聖;主耶穌是王中之王,主中之主;這歌是歌中的歌。傳道書是虛空的虛空,這歌是歌中的歌。

            這歌與傳道是相對的。傳道書是說流蕩的生活,這歌是從流蕩得了安息。傳道書是說人憑?知識得不?滿足,這歌是說人憑?愛才能得?滿足。傳道書是說追求在日光之下的,這歌是說追求在基督裏的。傳道書是說東西尋錯了,路也錯了,所以結局是虛空的虛空;這歌是說東西尋得對,路也對,所以結局也好。―― 倪柝聲《歌中的歌》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雅歌第一章

第一篇 第一次的追求和滿足(一2至二7)

        這一段是本書的樞紐。屬靈經歷的原則都在此。這一段是以後經歷的一個畫影。此後所學的,並非新的功課,不過一次過一次,學得更深而已。

            本書屬靈的經歷,好像最平穩,最順利的,都在這一段。頭一次的奉獻,頭一次的啟示,好像都是最平穩,最順利的。但是,這一次的奉獻,這一次的啟示,不一定是牢牢可靠的,必須經過火。這一段是屬靈的經歷的一個畫影,以後要一件一件的試驗,使它成為實在。第一次的經歷並不夠深;第二次的經歷才更進步,更牢靠。但是,當人有第二次的經歷時,好像並不及第一次那麼甜。弄來弄去,還是從前所經歷過的。旗號還是愛。

            這一段的經歷,等於靈性水流所說的亮光道路,也等於靈命四層所說復興層的那一層。這也是我們個人的經歷所能證實的。



【{\Section:TopicID=158}羡慕(一2~3)】二節:這裏所追求的「親嘴」,並不是父親在我們的頸項上親嘴。因為那個親嘴,乃是表示赦免,一切屬乎主的人,都已經得?了。這一本歌所注意的,乃是信徒與主中間愛的關係;所以赦免乃是不言而喻的事實,因此就不提起這個。這一本歌並不是告訴我們,一個人如何從罪人的地位變成一個信徒;乃是告訴我們,一個信徒如何從飢渴的地位到了滿足的地位。我們必須緊記這個,才能知道這一本歌為甚麼是這樣起頭的。

            這一個呼求,我們不知道是得了生命之後,過了多少時才有的。但是我們知道,這一個呼求,乃是一個得救的人,被聖靈所喚醒之後,對於主所發生追求的意念的情形。

            因為牠是滿了飢渴的心的緣故,她口裏就不知不覺的說「顯祂用口與我親嘴」。牠並沒有告訴人,這個「祂」是誰。但是,在牠的心目中,只有一個「祂」,就是牠所追求的「祂」。牠以往和主的關係,不過是普通的,她覺得非常的不滿足。她現在盼望和主中間有更個人的來往。所以她羡慕祂的「親嘴」,就是愛的個人的表示。沒有一個人同時能和兩個人親嘴的,叫以這是個人的表示。並且不是親祂的臉,像猶大所作的;不是親祂的腳,像馬利亞所作的;乃是「用口與我親嘴」,這是個人愛的表示。現在普通的不能滿足我的心了。我現在要得?個人的,要得?別人所未得?的。一切進步的起點,都是因為有了這一個要求在裏面。靈性的造就,和飢渴的追求,是永遠分不開的。一個信徒,如果在裏面還沒有被聖靈造出一個這樣的真實,這一種不滿意普通情形而追求個人的愛的心意,就永遠不要想與主有親密的經歷。這一個追求,就是後來所有經歷的根源。我們如果沒有這樣飢渴的心,就底下所有的記載,不過都是有詩意的歌,並非是所羅門的歌了。

            為甚麼我會有這一種的追求呢?乃是因為我得了異象。聖靈給我看見一個異象,乃是普通人所沒有看見的。我得了啟示,知道「你的愛情比酒更美」。就是因為這個,所以我羨慕她口的親嘴。

真的,你的愛比酒更美。聖靈叫我看見,一切能叫人快樂的,能叫人陶醉的,能叫人興奮的,都不如你的愛。在日下的東西,人叫以為可以為之傾倒的,都不如你的愛。我看見了,我知道了。日下有甚麼東西,能和你的愛相比呢?

            三節:「你的膏油馨香。」你自己就是受膏者。神藉?聖靈墮抹了你,你從聖靈接受了各種的膏油。所以不只神聞到你的馨香,我們也聞到你的馨香。這個並下是我們從那裏聽見的,也不是我們在那裏看見的,乃是我們在莫名其妙的當中,感覺到你馨香膏油的可愛。

            「你的名如同倒出來的膏油。」同時你有一個名字,那一個名字也吸引了我們。我們從你的名想到神已經出來了。真的,膏油已經倒出來了!我們想到你已經死了!真的,膏油已經倒出來了!耶穌這名真是寶貴!但是,耶穌的名,誰能測量其中的香味的呢?

            「所以眾童女都愛你。」因?你自己(膏油),因?你的名(倒出來的膏油),所以「眾童女都愛你」。愛你的原因,是因?你自己;愛你的原因,也是因?你的名。我們不能愛一個工作,我們也不能愛一種能力,我們只能愛一個有人格的人。我們愛你。但是,我們之所以被吸引,乃是因?你的自己和你的名。雖然在這裏的時候,我們還未盡聞你的香味;但是,我們所聞到的,已經夠我們愛你了。主身位的啟示,不只是會叫人讚美,也是會叫人愛的。每一個對主的愛的起點,都是從看見主的身位而來的。

            「眾童女」,就是「眾隱藏者」(詩八三3),就是「眾閨女」的意思。她們是這個女子的同伴。她們也是一樣貞潔的,也是一樣追求主的。在屬靈的道路上行走的,實在並不只她一人,她不過是眾童女中之一人而已。



【{\Section:TopicID=159}追求(一4)】四節:「願你吸引我,我們就快跑跟隨你。」「跟隨」,原文是「追隨」。我們雖然有了心願,我們雖然樂意追求,但是我們不能不覺得追求能力的缺乏。追求的能力,並不是聖靈賜我們一大股的能力,擺在我們裏面,叫我們去追求;乃是主在外面,用祂自己的美麗和榮耀來吸引我們。吸引的能力,就是追求的能力。如果主真的吸引我,就追求是何等的容易呢。

            你若吸引我,「我們就快跑追隨你,」(「追隨」是一直要的意思)。快跑追隨的能力,乃是主的吸引。我們必須學習知道,沒有一個人能憑?自己來到主面前的。當我們作罪人的時候,我們需要神的吸引,才會來就主。照樣,我們作了信徒之後,還是需要主的吸引,才會快跑來得?主。

            在這裏,我們也看見一個信徒和眾信徒的關係。所吸引的是我,但是「快跑跟隨你」的是「我們」。被帶領進入內室的是我,但是歡喜快樂的是「我們」。一個人若在主面前蒙恩,別人就不能不受他的影響。



【{\Section:TopicID=160}交通(一4)】四節:「王帶我進了內室。」她的禱告發出之後,我們看見她就得?答應──「王帶我進了內室」。「內室」是「隱密處」(詩九一1),就是臥房。你若非與一個人有相當的交情,你必定不帶他進入你的內室。所以王帶領她進入內室,就是交通的起點,也是啟示的起點。在內室那裏,她固然嘗到她從前所沒有嘗到的交通;並且,在那裏,她也看見她從前所沒有看見的事實。

            這裏的「王」字,就是給我們看見,當我們還沒有認識主作良人的時候,我們要先認識他作我們的王。奉獻的生活,永遠是在情愛的生活之前的。滿足的經歷,永遠是在奉獻的步驟之後的。在這裏,我們看見是「王帶我進入內室」,我們看見她已經認識了她的王。現在王要將內室的經歷給她。

            她們現在仰?頭,望?未來的前途。她們知道這一個前途,是無可限量的。內室的經歷一起頭,就是愛的生活有滿足的盼望了。因為她們知道神若動了工,神必定完工的。所以她們說:「我們必因你飲喜快樂;我們要稱讚你的愛情勝似稱讚美酒。」這都是將來要有的話語。她們因為有了目前的經歷,就充滿了將來的盼望(稱讚酒,可參閱箴廿三35)。

            「她們愛你是理所當然的」,宜作「她們在正直裏愛你」;意即她們這一種的愛,是從無虧的良心生出來的(提前一5)。



【{\Section:TopicID=161}內室的啟示(一5~7)】五節:「耶路撒冷的眾女兒阿(原文),我雖然黑,卻是秀美,如同基達的帳棚,好像所羅門的幔子。」

            「耶路撒冷的眾女兒」是指那一類的人呢?這是一本詩,所以這裏的耶路撒冷,並不是地上的耶路撒冷,乃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這眾女兒既是在天上的耶路撒冷範圍之內的,就必是已經得救的人了。說她們是眾女兒,可見牠們是神所生的。不過牠們是不大追求,是冷冷淡淡,糊糊塗塗,隨隨便便的一班人而已。戴德生先生說:「看她們是得救的,也不過是僅僅得救的人而已。」

            「我雖然黑,卻是秀美。」她在內室的結果,第一件就是看見自己是黑的。沒有追求,就沒有看見的可能。她現在看見自己是如何的人了。這一個黑,也許是她頭一次的看見:這黑,不是變黑的,乃是本來的黑,是一切在亞當裏的。但她同時也看見在愛子裏的蒙悅納。所以她說:「我雖然黑,卻是香美。」這「秀黑」,是指在愛子裏的蒙悅納。

            「如同基達的帳棚,好像所羅門的幔子。」「基達」就是「暗室」的意思;蚎同基達的帳棚,是說在外觀是黑暗,是不好看的。「所羅門的幔子,」,若是細麻布作的,就是指基督的義(啟十九8所說的義,是聖徒因聖靈而有的義。但這裏是舊約,所以不能是指聖徒的義)。這幔子應是在聖殿裏的。「好像所羅門的幔子」,是說判裏面的美,就是在神面前的美。

            六節:「不要看我,因為我是黑的,因為那日頭把我看黑了。我同母的弟兄向我發怒;他們曾使我看守葡萄園,我自己的葡萄園卻沒有看守。」(達祕譯本)

            「日頭」,原文是一專門指件詞。「看黑」的「黑」宇,原文沒有。她因神在內室的光照,已經看見自己是黑的了,所以她不要人看她。這是她此時的心境。聖靈對付人不夠深時,人還是喜歡在別人面前有所遮蓋。及至被聖靈對付到更深的地步時,就不再在人面前遮蓋甚麼了。那時,她顯在人面前和顯在神面前是一樣的了。所以她肯承認說:「因為我是黑的,因為那日頭把我看了」。

            「我同母的弟兄向我發怒。」所以不說「同父」而說「同母」,因這裏的「母」是指應許的原則,就是神恩典的原則說的。加拉太書四章二十六至二十八節說,在上的耶路撒冷是我們的母。我們是憑?應許作兒女,如同以撒一樣。「同母的弟兄」,就是一切憑神恩典的原則,作神兒女的人。

            「弟兄」是客觀方面的代表。這些同母的弟兄,是在道理方面很有力量的,是在客觀方面很剛強的,並且比較有點權柄的。她因愛神,因內室的管教,而有工作上的改變,就引起同母的弟兄不只輕看她,而且是向她炃怒了。

            「他們曾使我看守葡萄園,我自己的葡萄卻沒有看守。」頭一個葡萄園是多數的,是人手所組織的。後一個葡萄園是單數的,是神自己所定規的。「他們曾使我看守葡萄園」,是從前的工作。她有了神的光照,受了神的對付之後,就看見從前工作的虛了──作了人所委託她作的,沒有作神所定規要她作的。

            七節:「愛」是動詞。「牧羊」作「餵養羊」更好。「蒙?臉」也可譯作「流離失所」。

            她在內室已經看見外面工作的虛空了。她已經看見基督徒所需要的,並非工作,乃是個人的糧食和安息了。因餵養,是注重糧食;歇臥,是注重安息。她從今以後所追求的,不是別的,乃是糧食和安息。這「安息」乃是完全的安息。因晌午是完全的時候──義人的路越照越明,直到日午(箴四18)。到正午是到一完全的地位。太陽到了正午,就不會再大了(主的受苦是從正午到申初的。主的受苦乃是一起來的,是一起頭就有那麼多,不是逐漸加增的)。

            「我何必在你同伴的羊群旁邊,好像蒙?臉的人呢?」這「同伴」是主的「同伴」。但羊群不是主的羊群,乃是主同伴的羊群。「蒙?臉」是「蒙羞」。她還是在羊群之外。她不得下對主說,你何必不告訴我在那裏可尋得糧食,在那裏可尋得安息呢?我一直追求糧食和安息;東也未尋?,西也未尋?。我在你同伴的羊群旁邊,好像一個流離失所的人,被他們譏誚、批評!主阿,你何必不告訴我呢?



【{\Section:TopicID=162}王的說話(一8~11)】她在內室所看見的有三點:(一)在亞當裏的黑,在愛子裏的秀美;(二)因神的對付,看見外面工作的虛空;(三)感覺屬靈的需要。所以,此時主就因?她的追求而有所答應,而有所稱讚,而有所應許。



【{\Section:TopicID=163}王的答應(一8)】王稱她為「女子中極美麗的」。「你若不知道」,這句話的口氣,好像王有點責備她,意思是她應該知道。「你若不知道,只管跟隨羊群的腳蹤去。」「羊群的腳蹤」,一方面是指今天信徒的腳蹤,就是站在一群的地位,即站在教會的地位。(今天的羊雖多,但是不成群,沒有站在教會的地位上。)你在那裏可以得?糧食和安息。一方面指這多年來,已經去世的聖徒。他們是在那裏得?糧食和安息,你在那裏也可以得?糧食和安息。因「腳蹤」就是經歷。

            「牧放」和「牧」同字,仍是「餵養」之意。「羊羔」不是羊(因她自己是羊),不是羊群(因她在羊群之外),乃是比她更幼稚的羊。「將你的山羊羔,牧放在牧人帳棚的旁邊」,這是怕人在這追求糧食和安息的時候,而在日常生活中,忘了對於山羊羔的本分,把山羊羔的門關起來了。這裏是注意工作。追求糧食和安息的時候,還得對於幼稚的門徒盡本分。這不是閉戶自修。換一句話說,她的糧食和安息,還可以從餵養羊羔而得?!

            這裏的「牧人」是多數的,是小牧人,是主以下的牧人。「帳棚」是多數的。主的意思是要她在許多牧人的旁邊,也有一個位置,也得在他們中間餵養小羊。一方面她要跟?先聖的奉獻、相信、等候、倚靠、尋求神旨、專心禱告等。另一方面在她日常生活中,還得顧到比她更幼稚的信徒,而盡相當的本分。這是說,當你有所追求的時候,還不能放鬆日常的本分。



【{\Section:TopicID=164}王的稱讚和應許(一9~11)】「佳偶」可譯作「愛友」;「駿馬」原文乃好馬的意思。所羅門時候的馬,都是從埃及來的(王上十28~29)。九至十節,是她天然的美麗,是她本來有的。十一節,是神叫作的工,是出於神的美麗。

            這三節說到六樣:1馬,2腮,3髮,4頸項,5金辮,6銀釘。現在一件一件的來看:

            1.「馬」:聖經裏對於馬,唯一的取其快。詩篇一四七篇十節說:「馬的力大。」法老車上套的「駿馬」,意即許多馬之中頂好的馬。在屬靈的意思中,是取其快。馬,是指天然方面的快說的。牠所以快,是因牠的力大。這裏的「快」與一章四節的「快跑」正好相對。快則快矣,但這不過仍是世界中的最快而已。

            2.「腮」:人的美醜與否,看人的兩腮而定。可見腮是最美麗的意思。

            3.「髮」:所以顯出腮的美麗,是因髮辮。髮,是指天然的能力。可見她美麗是從天然的能力來的。意思就是她在天然方面還不錯。

            4.「頸項」:頸項的裝飾,是指她天然的溫柔。頸項本來是硬的,但她有裝飾,可見她有天然的溫柔(沒有珠串的頸項,都是剛硬的頸項)。

            九節將她比作馬,十節是說出所以將她比作馬的原因來。她所以快,是因她天然的能力和溫柔。這給我們看見,她雖因內室的啟示而有屬靈的追求,但她天然的快──天然的能力和溫柔,還在那裏活動。也許許多人不進步,正因他天然的快呢!九至十節,她美則美矣,但是,還是是天然的美,只有神作的,才能萛得真正的美。底下兩樣,是神應許要為她作的。「我們要」,是王的應許。聖靈在此想到三而一的神。

            5.「金辮」:金要打成辮,必須經過許多的時間。金辮是頂細的工作,就是神的生命頂細的那種的表顯。並且「辮」,在原文說,是像冕那樣的東西,是一個圈,是金辮冕。以金辮代替髮辮,意即以出乎神的義、生命、榮耀,來代替她天然的能力。

            6.「銀釘」:或譯作「銀托」。「銀」的意思是「救贖」。「鑲上銀托」,意即根據十字架的救贖的工作,以金辮代替髮辮──以出乎神的,來代替出乎人的。



【{\Section:TopicID=165}女的說話(一12~14)】



【{\Section:TopicID=166}常住在裏面的基督(12~13)】十二節:所羅門的席,是聖經特別提起的(王上四22~23,十5)。「王正坐席」可說是信徒享受主的豐富。這些豐富,可分作兩類:(一)麵,這是指主耶穌的生命,主的自己。(二)葷食,這是指主的工作,主的死。所以「王正坐席」,就是我們得?「餵養,」,就是我們有所享受的時候。每次我們來到王的桌前,都是糧食的問題。我們就是吃神叫悅納的祭,就是神所喜悅的那個工作(所以舊約的祭,有留下給人吃的部分)。

            我們怎樣吃神所悅納的祭呢?神看見主的死,就看見祭──贖罪。我們看見主的死,不只是代替,並且是聯合。我們一看見這個,就要發出香氣和讚美。所以我們若沒有看見神所悅納的祭就是我們所享受的,我們就不能有奉獻和讚美。我們看見我們所享受的,和神所得?的是一樣的,哪噠香膏自然流出來了(哪噠香膏的流出,可從馬利亞的故事看出來)。先是主給我們,後是我們給主。先有所享受,然後才能有所奉獻。

            十三節:「良人」(宜作「愛」「沒藥」即受苦,即十字架。主正要死時,人把醋給祂喝──是苦。主死後,尼哥底母帶?沒藥去包裹主的身體──是死。「常」,在原文有「過夜」的意思。「夜」這個字,在本書都是指所羅門不在的時候。所以在屬靈的意思方面,是指主不在這裏,不在這世界裏。「懷」,(宜作「兩胸」即「兩胸之間」。「兩胸」在聖經中,都是指「信和愛」說的(帖前五8)。

            十二至十三節,就是說住在裏面的基督。十二節的同坐席,當然是同吃。一同坐席的條件是開門──開裏面的門(啟三20~21)。不開裏面的門,就不能夠一同坐席。所以十二節是說「接受」,十三節是說「跟隨」;「沒藥」是指一位受死的基督。當基督不在此時,要用信和愛保守?──這是裏面交通的起頭。當我們真被入內室,真看見主的死,真有所奉獻之後,我們就起首和祂有裏面的交通。打開心門,就要享受祂,就要有真奉獻。如此,方能跟隨一位真受苦受死的基督。我們是用在我們裏面的信和愛,來跟隨一位釘十宇架的基督。



【{\Section:TopicID=167}披戴在外面的基督(一14)】十四節:「鳳仙花」乃染指甲之花,猶太女人是帶在身上的。「隱基底」是猶太地名,字義乃是「羊羔的泉源」,是大?逃難之地,是曠野的地方(書十五61~62)。「葡萄園」當譯作「葡萄處」。葡萄的花是看不見的,葡萄處是沒有花的地方。這葡萄處是在曠野之地,若其中有一朵花,就非常特出了。

            十四節的範圍比十三節來得大。一棵鳳仙花是在曠野的葡萄處中,就特別顯出、襯出基督的特殊了。沒藥在懷,人看不見,所以指裏面的基督。現在基督作她的裝飾,就是披戴基督了。這是表明在外面也承認基督,也講到基督。基督在人面前是鳳仙花了,她是顯出基督了。



【{\Section:TopicID=168}王的讚美(一15)】十五節:「佳偶」在此仍作「愛友」。「甚美麗」可譯作「是美麗」。這一節可譯作「看哪!你是美麗的,我的愛友!看哪!你是美麗的!你的眼好像鴿子眼!」這裏的讚美是為?鼓勵她。頭一句說她美麗是鼓勵。第二句讚美她,是因她的眼好像鴿子眼。「鴿子眼」,在事實方面是美麗的。按靈意說,是指屬靈的眼光。按功用說,是在一個時候只能看見一種東西,是純一的。她已得啟示──已經有屬靈的眼光了。她已把沒藥放在懷中──她已經有純一的心了。所以王就如此讚美她。



【{\Section:TopicID=169}女的回答(一16至二1)】十六節:「我的良人哪,你甚美麗可愛」,可譯作「看哪!你是美麗的,我的愛!不只可悅!」意即不只是美麗的,且是可喜悅的。這是她對王的答應。

            「我們以青草為床榻」,可作「我們的床榻是青的」。這裏是這女子已達到她在前面所尋求的安息。這裏又是安息,又是牧養。因青草是羊的床榻,躺臥是安息。這正與詩篇二十三篇二節「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相合。前面的筵席,雖然也有安息,但所注意的在吃。這裏的床榻雖然也有吃,但所注意的在安息。牧人若無本事,羊在青草地,就要一直的吃。牧人有本事,所以羊在青草地上,還能躺臥。就是有了滿足,有了安息。

            十七節:「松樹」是「扁柏」。香柏樹又高又大又堅固,在聖經裏,都是指極有榮耀的人性。聖殿裏許多的東西,都是用香柏樹作的。也有許多是用扁柏作的。扁柏產在一個名叫「死城」的地方,所以扁柏是指?主的死說的。猶太人的墓旁,都是植扁柏的。

            她是在這種情形之下,得?安息。青草,是一切活的,一切有生命的,能作糧食的。在這上面,方有安息。我們的蔭庇,是在乎主榮耀的人性和主的死。所羅門聖殿裏主要的兩種木頭,就是香柏木和扁柏。換言之,是這兩種樹木配作神的居所的。神是住在香帕木和扁柏的中間。我們視在能安息的地方,就是神所住的地方。―― 倪柝聲《歌中的歌》



【附】雅歌一章一節至八節查經



讀經:

雅歌一章一至八節:“所羅門的歌,是歌中的雅歌。願祂用口與我親嘴;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你的膏油馨香,你的名如同倒出來的香膏,所以眾童都愛你。願你吸引我,我們就快跑跟隨你,王帶我進了內室,我們必因你歡喜快樂,我們要稱贊你的愛情,勝似稱贊美酒,他們愛你是理所當然的。耶路撒冷的眾女子阿,我雖然黑,卻是秀美,如同基達的帳棚,好像所羅門的幔子。不要因日頭把我曬黑了,就輕看我。我同母的弟兄向我發怒,他們使我看守葡萄園,我自己的葡萄園,卻沒有看守。我心所愛的阿,求你告訴我你在何處牧羊,晌午在何處使羊歇臥,我何必在你同伴的羊群旁邊,好像蒙著臉的人呢。你這女子中極美麗的,你若不知道,只管跟隨羊群的腳蹤去,把你的山羊羔,牧放在牧人帳棚的旁邊。”(七節的“牧羊”或作“喂養”,“歇臥”或作“安息”)。

            司可福在他的聖經裏,講到雅歌的時候,所說的話,是我們該在沒有講之先,所當注意的。他說:讀雅歌,如果沒有屬靈的心思,就全部聖經,沒有一本書比這本更難看的;好像是不能看的。是看不懂的。另一面,如果用屬靈的眼光來看,如果是站在主的裏面來看,如果真是愛主,追求主,與主要有更親密的交通,就沒有一本書,能夠叫我們享受,比這一本書享受得更多。如果我們的心,真是愛主的,這一本雅歌,就要成為我們最歡喜,最快樂,最甜蜜的一本書了。所以這一本書,是為著與主有交通的人寫的,是為著追求與主親密的人而寫的。

            在這裏,我們還要注意二件事:第一,我們必須除去肉體,不能以肉體的眼光來看,因為這一本書,特別用了一件東西,就是用男女間的愛,來表明主與聖徒中間的愛。所以我說,我們必須拒絕肉體。(實在說來,我們的肉體,和肉體的邪情私欲,都已經釘在十字架上了,贊美主!)所以每一個弟兄姊妹,在這裏聽這些話的時候,就該站在復活的地位上,在新造的一方面來聽。這件事,是我們該先擺好的。第二件事,就是我們必須真有一個心來尋求與主有更深的交通,更親密的交通。有了這樣的一個心,你纔能夠看見這裏面的寶貝。所以弟兄姊妹們,這二件事,我要先好好的放在你的面前。讓我再說,先是拒絕自己的肉體,再是有一個心來與主交通,然後纔能夠好好的讀這一本書。願意主在這裏,賜恩給我們,叫我們看的時候,不會有肉體的活動,和撒但的攻擊,但願主祝福我們!

            這裏說:“所羅門的歌,是歌中的雅歌。”或可譯作“這是歌中的歌,是所羅門的。”我們看列王記上,四章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所羅門曾寫過箴言三千句,也曾寫過一千零五首歌。這雅歌就是一千零五首中的一首。這雅歌,不止是一千零五首歌中的一首,並且是特出的一首。是最好的,最美麗的,最寶貝的,是他的傑作。所以在英文的譯本裏,是說歌中的歌。意思是說;凡是歌,就沒有一首歌,能比得上它。在歌中,它是超頂的一首。我們知道,主耶穌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或說祂是王中之王,主中之主。這就是表明說,主的權柄,是超過一切的;主的能力,是強過一切的。雖然你也可以做王,但祂是王中之王。雖然你也可以做主,但祂是主中的主。誰都趕不上祂。所以雅歌告訴我們說:“這是歌中的歌”。就是說,如果把全世界的歌,放在一起,它是特別好的那首。它是歌中之歌,所以它是一首不能再歌的一首歌了。

            這一本雅歌,是誰寫的呢?我們知道,是所羅門寫的。當我們想到所羅門的時候,我們就頂自然的,想到神所給他的聰明和智慧。他是一位特別有聰明才智的人。他所寫的詩歌,必定是頂好的,他的描寫,他的表情,必定是最美麗,最文雅的。假若是一個愚笨沒有學問的人寫一首歌,就不免是鄙俗粗魯的,若是這是所羅門所寫的,所羅門是從古到今,沒有一人能像他那樣的聰明和才智的,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這樣一位聰明絕頂的所羅門,你想,只要是他寫的歌,已經是夠好夠歌的了,何況是歌中的歌呢!

            弟兄姊妹們,在這裏,讓我補上幾句話。請你們注意,這一本書,所說的愛,雖然是二個人中間的愛:一個是所羅門,一個是書拉密女。我們該記著,按靈意來講,這是表明基督,和教會間的愛。意思就是說:所羅門是代表基督,書拉密女,是代表教會。如果說得更準確,更個人的話。她(書拉密女)是代表一個,或一班極愛主的基督人。這樣的看法,就不會錯。

            在這一本書裏面,所特別注意的一件事,就是與主的聯合和交通。如果我們領會了這一個,就我們對於看雅歌,就不難了;也就知道雅歌是說到一個最愛主的人,怎樣在主的面前,追求與主聯合,與主交通;怎樣一步一步的被主帶領,受主的對付,享受主的同在。願意主今天帶領我們,追求一直與祂聯合,與祂交通,像馬丹蓋恩,勞倫斯,一類的人一樣,他們與主是特別有交通的人,在主面前,是特別美麗,也是主所特別愛的,那些人的生命,才像雅歌裏所說的交通,真是純潔,而且專一。

            第二節是說到女的那一種羡慕的光景。她說:“願祂用口與我親嘴,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在這裏,她有一個盼望,盼望說,主!願意你來親近我,用你的口,來親我。親嘴是最親密的交通。在這裏她的心好像只有一個祂,一直羡慕,要與祂親近。她不說是誰,沒有名字,只說一個“祂”好像抹大拉的馬利亞一樣,你把我的那一個祂挪到哪里去了?不說名字,她只記得一個祂,好像全世界只有一個祂,全世界除了祂之外,就沒有誰。若沒有這一個祂,世界好像是空白似的。她願意與祂有一個最親密的交通。交通親密到了二個人連在一起了。起先有一個裏面的羡慕,羡慕著有一個最親密的交通,就是親嘴的交通。究竟這是什麼種的親嘴呢?這一個親嘴,不是浪子回家時的親嘴,這是表明赦免,是父親愛兒子的表示。父親不顧兒子的汙穢,兒子的肮臟,卻用親嘴來蓋過他。(covered with kisses)這裏的親嘴,不是這一種。這也不是猶大假冒的親嘴,這是最詭詐最惡毒的。因為外面是親嘴,裏面是賣耶穌。這裏乃是像大衛與約拿單那樣的親嘴,是因二心相契,到白熱化時的一種表示。所以這是信主之後,愛主愛到一個地步,非個人與主有最親密的聯合與交通,是不能過去了,才有這一種的表示。哦!願意主親近我,與我親嘴,向我個人表示祂的愛。我渴慕這個,我要這個,——這親嘴的交通。——親嘴這一件事,是最個人的。有一位弟兄說,你不能在同時,親二個人的嘴,所以這是最親密的交通。

            為著什麼緣故她才如此呢?因為這一個書拉密女,懂得一件事:“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她懂得主的愛。哦!她懂得,她懂得主的愛,比酒更美。什麼是酒呢?弟兄姊妹們,也許都知道。酒是能使人快樂的,是能使人奮興的。酒就是世界所有能使你快樂的東西,能使你奮興的東西,就是世界所能夠給你享受的東西。也許你有一個人,能使你快樂,使你奮興,叫你去愛他;也許你有一件事情,能使你快樂,使你奮興,叫你得著享受;或者你有一件寶貝的東西,叫你得快樂,得奮興,吸引你去愛它。換一句話說:凡世界所能給你快樂與奮興的一切,都是酒。這裏她說:“你的愛情比酒更美”。世界所能給我們的東西,無論是人也好,是事情也好,是東西也好,所有的一切,如果拿來與你的愛比一比,就比不上;一比較的時候,就要看見你的愛,比酒更美,比酒更好。弟兄姊妹們,什麼時候是我們能將二件東西,放在一起比較的時候呢?不是二件東西差得太遠的時候,乃是二件東西差不多的時候,纔能比較。不然比例是不能開的。所以我覺得在這裏,書拉密女,用比較來說出主的愛,是不得已的說法,是沒有辦法的一種說法。(若不然,就書拉密女,對於主的愛的認識,還是幼稚的)。其實主的愛,與世界的東西,是不能比較的。相差太遠,不能開比例的。但是這是沒有辦法的說法,因為我們的習慣,如果沒有比較,就看不出二件東西的好歹。沒有黑,就顯不出白來。沒有遠,就顯不出近來。必須拿二件東西,比較一下,纔能分高低上下,才知道什麼是好是歹。所以這女子的辦法,也只好以酒來比主的愛。一比較的時候,就知道主的愛比酒更美,比酒更好。其實說起來,主的愛的長、闊、高、深,是遠超過一切,任何的東西,都沒有資格和它來比較。因為祂的愛,是永遠的愛,是愛仇敵的愛,是不死的愛,是比死更強的愛,寧可自己死,而要救別人的愛。哦!祂就是愛,這一個愛,是不能比較的。世界上沒有一件東西,能和祂比較的,也是沒法比較的,可是這裏沒法子,只得比較一下,“你的愛情比酒更美”。

            弟兄姊妹們,你們有沒有注意這裏的二個小字呢?第一句是說願意“祂”用口與我親嘴,第二句是說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起先是說“祂”,後來是說“你”,難道“祂”和“你”是指著二個人嗎?哦!這是經歷,是交通的經歷。在起初的時候,好像主離她遠得很,心裏盼望祂來親近她,所以她就禱告。但禱告一發出去的時候,她的禱告立刻得著答應。主的同在,立刻向她顯現。所以不再說“祂”乃是“你”了。哦!祂變作“你”了!起初好像主還在天上,現在覺得主在她裏面了。當說“祂”的時候,還不覺主的同在,但到說“你”的時候,就已經有同在了。所以起頭是說“祂”,後來就說“你”,感謝謝美神,主在我們裏面,再近也不可能了。

            下面說“你的膏油馨香,你的名如同倒出來的香膏,”什麼是膏油,什麼是香膏呢?也許你們都知道,聖靈就是膏油。膏油是預表聖靈的。在這裏,我們要注意一下,這膏油與香膏二個字。膏油在原文是多數(ointments),香膏是單數的(ointment),這裏有一點講究,我們知道主耶穌是受膏者,是被聖靈所膏的。所以祂是主,是基督。祂在母腹裏的時候,已被聖靈充滿,神榮耀的靈,是常在祂裏面的。祂是裏外都有聖靈的。按聖靈的功用來說多數是可以用的。請看以賽亞十一章二、三節“耶和華的靈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在這裏,一位聖靈,有各種的表現:有智慧的靈,聰明的靈,謀略的靈,能力的靈,知識的靈,和敬畏耶和華的靈,分開來是這麼多。總稱是一個——耶和華的靈。這就是諸膏油(ointments)。聖靈是一位,不錯,但是按著功用說,就不止一種,祂的諸膏油馨香,是因為祂充滿了各樣功用的聖靈。所以在主的身上,各樣功用都有。祂一生行事,都是隨著靈的引導。祂所有說話,行事,工作,都是聖靈的表顯。所以我們從福音書裏看見祂的言行真是滿了膏油,能治人的傷;祂心所存的,充滿了愛。所以祂不肯拿起石頭來,打死犯姦淫的婦人。祂口所說的,滿了恩典,所以一說出來,就是恩言。祂所行的,都是善事,所以祂能問說:你們是為哪一件善事拿石頭打我呢?主耶穌所有的存心,所說的話,所行的事,都是由於聖靈,所以祂的膏油馨香,凡出乎祂的,沒有一樣不是馨香的。

            底下說:“祂的名,如同倒出來的香膏。”名是什麼呢?名是代表一個人的自己。主因著聖靈,生活出來的生活,是馨香的。但是祂的自己更香,倒出來的香膏,比在瓶子裏的更香。你記得,在伯大尼有人請耶穌吃飯的時候,馬利亞把玉瓶打碎,香膏倒出來,抹在主的身上。那屋子就充滿了香氣。如果玉瓶不打碎,香氣就不出來。噯!我們聽見了那一個書拉密女的話,我們就知道主耶穌必須經過十字架,哦!怎樣能夠叫香膏倒出來呢?玉瓶必須打碎。玉瓶若不打碎,香膏永遠不出來。哦!什麼比十字架上的傾倒更香甜呢!祂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並且死在十字架上。祂獻上自己,將命傾倒出來。祂那一個瓶(身體),祂那一個寶貴的玉瓶,已經為著我們的緣故,打碎了。主耶穌死在十字架上,傾倒出祂的生命,真給我們看見,祂的名如同倒出來的香膏,何等的馨香!你聞到麼?但是弟兄姊妹們,今天我們是與主走一條道路的人,今天如果我們的生命,不被打碎,在我們裏面的香膏,也不能發出來,不能給人聞見的。一粒麥子,若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如果死了,纔能夠結出許多的子粒來。主耶穌已經被打碎,今天我們也必須有一個絕對的奉獻,好讓神來打碎。但願我們一點不保留的奉獻,好讓香膏倒出來。我們知道,凡是得救的人,沒有一個不聞過這一個香氣的。如果沒有聞,就你還沒有得救,還沒有信。你聞到了,所以你信了,所以你得救了。祂把玉瓶打碎,香膏倒出來,祂舍去了生命,叫我們得著生命,這在蒙恩人的身上,是何等的馨香呢?感謝神,祂是倒出來的香膏。

            因為這一個緣故,“所以眾童女都愛你。”你們知道誰是童女呢?林後十一章告訴我們說:我把你們像貞潔的童女,獻給基督,每一個信主的人,都是童女,都獻給基督。基督是我們的丈夫。怎樣才像童女呢?請你記得,童女是沒有沾染世界的汙穢的。是一心一意愛主的人。不能一面愛主,一面又愛世界,因為童女只有一位未婚夫,就是拿撒勒人耶穌。今天我們每一個的情形怎樣呢?按地位來說,我們個個都是童女。但是在經歷上說,是不是傾向世界,另有所愛慕呢?如果另有愛慕?就不配稱作童女,也不像童女。童女是在基督之外,沒有所愛慕的。除祂之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祂之外,在地上也沒有所愛慕的。弟兄姊妹們,我們本來是童女,但願主保守我們,不失去童女的性質。這裏是說,眾童女都愛你,所以翻過來說,惟獨像童女那樣的人,纔能夠愛主。噯!許多人,已經失去童女的性質了。她們的心,不知道已經放到哪里去了,一點也不愛主,一點也不盼望主來,一點也不親近主與主交通,也不羡慕主,今天在許多基督人的心裏,已經把主放在一邊了。已經不愛主,已經失去了童女的性質。但願主憐憫我們。

            我們往下看:“願你吸引我,我們就快跑跟隨你。王帶我進了內室,我們必因你歡喜快樂。我們要稱贊你的愛情,勝似稱贊美酒。他們愛你,是理所當然的。”她在這裏求主吸引她,她繼續說是“你”不是說“祂”,所以主是一直和她同在的。但是她還覺得不能快跑跟隨祂。所以要求主吸引。“跟隨你”,或作“追隨你”,意思就是緊緊的追隨主,一點不放鬆的追隨主。但是憑著自己不能追隨,所以需要主的吸引。你在這裏看見二件事:一面,你看見主是有吸引的能力的。另一面,你看見我們是軟弱的,並且軟弱到了一個地步,連親近主也不能。人若不看見自己的軟弱,也就不需要主的能力。如果你沒有認識你是軟弱到一個地步,就是要跟隨主都是無能的,你就不會作這一個禱告。感謝神,我們的主有吸力,像吸鐵石一樣。能夠把我們吸過去。我們都知道,為什麼吸鐵石能吸鐵呢?因為在它裏面有吸鐵的能力。今天有這麼多的弟兄姊妹聚集在這裏,是怎麼一回事呢?你們怎麼會跑來的呢?啊!是主的吸力。主說:“我若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今天是主吸引我們來,因祂是有能力的。感謝神,我們是軟弱如水的,但祂有能力,像地心的吸力一般,把一切的東西,都吸住了。贊美主!祂吸引我們,我們就能快跑跟隨祂。什麼叫做跟隨呢?祂往前走,你向後退嗎?不。祂往前,你也往前。祂到東,你也到東。祂到哪里,你也跟到那裏。這是跟隨。什麼叫做快跑跟隨呢?如果祂走得快,你走得慢,不久就看不見祂,也就不能跟隨祂。快跑,是緊緊的追上祂,差不多要踏著祂的腳跟。所以快跑就是竭力的追求跟著祂,一步都不離的跟隨祂。弟兄姊妹們,今天你跟隨主,是什麼種的光景呢?許多人,跟隨主,好像彼得一樣,遠遠的跟著祂。這不是書拉密女的跟隨,也不是眾童女的跟隨。聖經告訴我們說:“我們就快跑跟隨你。”感謝主,這快跑的力量,不是我們的,是出乎主的,但願我們學習認識我們的軟弱。

            弟兄姊妹們,在這裏又有二個小字,你們注意過沒有?這裏說:“願你吸引我。”被吸引的是“我”,快跑跟隨的是誰呢?是“我”嗎?不,是“我們”“我們就快跑跟隨你。”希奇不希奇,被吸引的是一人,而快跑跟隨的是多人。真的,這是事實。如果有一個人,特別蒙主的祝福,被主所吸引,就跟隨主的人,不止他一個,必定有一班。一班人,要因著這一人蒙祝福。哦!吸引的是一個,跟隨的有一班,吸引的是“我”,跟隨的是“我們”,但願主興起特別愛主的人來,好叫多人得著祝福。

            下面說什麼?“王帶我進了內室,我們必因你歡喜快樂。”王帶女到什麼地方呢?到內室去。或者說,隱密處,臥房,睡覺的地方,密室,是不公開之處,私下的地方。王帶她進入祂的內室。我問你:你會不會帶領一個面無相識的人,進你的臥房去呢?不會,是不是?如果你帶領一個人,進入你的內室,向他顯明你的秘密,必定對他有相當的交情,相當的認識,必定不能隨便。這裏並不是說帶領眾童女進祂的內室。乃是“我”一個人,換一句話說,是特別與主有交通的那一個。是特別愛主的人,王才把她帶進內室去。內室的經歷,是奧秘的經歷。在內室你要得著前所未有的經歷。這內室的經歷,不是任何人都能得著的,必須與王有深切的認識,主纔能帶領進去。所以這不是每一個基督人的經歷,乃是特別愛主一班人的經歷。

            這裏說:“王帶她進了內室。”許多的時候,我們想到天上去,到第三層天去,到樂園去,得著保羅所得的啟示。豈知道不是你自己能去的。因為這是王的內室,是最森嚴的地方。若不是祂帶你,你就不能進去。若是祂看你可以到那裏去的時候,祂就帶你進去。是祂看為可以將祂的奧秘啟示你的時候,是祂看為能將神的計劃告訴你的時候,是祂看為能把神的旨意顯明給你看的時候,才好把你帶進去。所以是“我帶你”不是“你”跑進去的。在這裏,並不是因為你的定意,你的奔跑,乃是因為祂的憐憫,祂的恩典。王帶誰進去,誰就能進去。不是每一個人,是一個人,不是眾童女,乃是書拉密女。

            這裏並沒有說所羅門把她帶進去,也沒有說是她的良人把她帶進去;在這裏,是說“王”把她帶進去。什麼是王呢?王是掌權的,有權柄的。女現在所看見的是王不是良人。這叫我們看見她是服權柄的。她有一個絕對順服的生活。她服在祂的權柄之下。如果我們還沒有完全奉獻,還沒有絕對順服,王內室的經歷,秘密的啟示,就不能得著。如果祂在你的身上是王,是有無上的權柄的,祂纔能夠將別人所不知道的奧秘啟示你。弟兄姊妹們,今天主耶穌在你的身上怎樣呢?是不是能絕對掌權管理你呢?還是你自己在那裏掌權呢?祂若不在你身上作主,你就不要盼望進祂的內室。若要得著內室的啟示,你自己就得下寶座。她稱祂作王,不稱良人,所以奉獻的生活,是在情愛生活之前的。必須先有完全奉獻的生活,然後才有甜蜜情愛的生活。進入內室,是情愛生活的起頭。

            “我們必因你歡喜快樂。”歡喜快樂在英文譯作(Glad and rejoice)就是快樂與喜樂的意思。有一位弟兄說,世界所能給我們的是快樂,世界不能給我們喜樂。意思就是世界所能給我們的,是一時的,不能長久的;是外面的,不是裏面的;無論你玩多好的山水,赴多鬧的宴會,有各樣的娛樂與享受。這些快樂,都好像早露曇花,一忽兒就過去了。惟獨出於神的喜樂,永遠不能過去。所以主耶穌說:“你們喝這裏的水,還要再渴。惟獨喝我所賜給你的水,就永遠不渴。因為要在你裏面成為泉源。”這裏眾童女和女不止有外面的快樂,也有裏面永遠的喜樂。這喜樂,和快樂是哪里來的呢?,“是因你”。所以基督人所有的享受,不能在基督之外。我們享受的來源,都是由於祂,都是在基督裏。在這裏我們又看見被帶進內室的只一人,享受快樂和喜樂的是一班人,感謝主,這是事實。

            “我們要稱贊你的愛情,勝似稱贊美酒。”起先是說到你的愛情,“比”酒更美;現在是“稱贊”你的愛情,勝似美酒。起先是述說愛情多美,現在是告訴我們愛情該得著怎樣的稱贊。先是說愛情的本己多美,現在是說它該得多少的贊美。世人所稱贊的是美酒。但基督人所稱贊的,是主的愛情。主的愛,是勝過一切的美酒的。世上所有一切的快樂,都不能和主的愛相比。所以主的愛,該受稱贊。——勝似美酒的稱贊。——女和眾童女,因為心裏知道了主愛的甜美,所以口裏就要發出贊美聲音來。心被主的愛所激勵,口就不得不發出贊美來。

            “她們愛你,是理所當然的。”或者說“她們在正直裏愛你。”“她們”大概是指眾童女,她們愛你的愛,是正直的,是對的,這樣的愛,是出乎一個清潔的心,無偽的信心,無虧的良心。換一句話說。眾童女向主所發的愛情,是正當的。

下面是說到她自己的光景,和工作的情形。第五節:“耶路撒冷的眾女子阿,我雖然黑,卻是秀美;如同基達的帳棚,好像所羅門的幔子。”這是女對眾童女所說的話。她說:“我雖然黑,卻是秀美。”她把她自己的光景說出來,她說出二種的光景出來;一面她說她是黑的,另一面她說她是秀美的。黑是一種不美麗的顏色。人都是喜歡白的,沒有人喜歡黑的。人只有用白的粉搽臉,沒有人用黑的粉搽臉的,所以黑是一種不美麗的顏色。她說我是黑的,是難看的,但是在另一面,我卻是秀美的,美麗的。如果你們在亞當裏看我,我是黑的像煤炭一樣。我是汙穢的,充滿了罪惡和不義。但是若在基督裏看我,是秀美的,我是全然美麗像基督一樣。因為基督是我的生命。所以請你們千萬不要在亞當裏看我,要在基督裏看我,基督的生命在我裏面顯出來的時候,就什麼都是美麗的。

            下面二句是形容她的黑,與她的秀美究竟到了如何程度。“如同基達的帳棚,好像所羅門的幔子。”什麼是基達的帳棚呢?基達人,是以實瑪利的子孫。他們是遊牧為業,過帳棚的生活的。他們的帳棚,是用黑羊皮制的。是黑的,一點也不好看,好像我們穿的黑羊皮袍子一樣,完全是黑的。這就是說,她在亞當裏一種汙穢犯罪的情形。但是在基督裏,她卻像所羅門的幔子。所羅門的幔子究竟怎樣呢?我們知道它是細麻布織成的,上面繡著藍色,紫色,朱紅色的線。什麼是細麻布?細麻布是聖徒因聖靈而有的義(啟19:8)。基督自己也成了我們的義(林前1:30)。我們是穿上基督的,是非常的美麗的,所繡上的,有藍色,屬天的;紫色,作王的;紅色,十字架流血的根基。哦!在我們身上,有十字架的工作,有各種屬天的情形,並有作王的生命。我們知道幔子是在聖殿裏的,所以這是在神面前的美麗,這就是在基督裏的光景。

            下面說:“不要因日頭把我曬黑了,就輕看我。”“曬”字是“看”字,“輕”字沒有,只有“看”。所以可譯作:“因為日頭把我看見了,因我是黑的,不要看我。”她怎樣知道自己是黑的呢?因為太陽光照了她。光一照,黑就顯出來。什麼時候我們看見自己的汙穢罪惡呢?是神用光來照我們的時候。在光之下,罪就要顯明出來。她是經歷過內室啟示的人,所以對於己的認識,是非常清楚的。她已經看見在她的裏面,沒有一點是好的,都是黑的。這裏的日光,不止是照,並且也是對付。受神的對付。許多出於神的光照或啟示,就是對付。當我們一天過一天,在神的光中,得神的光照越多,也就認識自己越清楚。受神的對付越多,你就要發現你從來沒有看見過的罪,從來所不知道的黑。如果這一間房子,沒有光,就桌子椅子都看不見。若有最強的光,就是頂小的針,也要看見。光的用處,是顯明。顯明的結果,是看見自己的黑。既然是黑的,就說是黑的,並不遮掩。但不願意別人注意她在亞當裏的東西,所以說不要看我。

            下面就說到關於工作的事了:“我同母的弟兄向我發怒,他們使我看守葡萄園,我自己的葡萄園,卻沒有看守。”她先得了主特別的啟示,就是內室裏面的啟示。後來她就認識自己是什麼種的光景。現在她才看見她工作的不對。她做工是因著人的吩咐。她做工沒有奉主的差遣。是她同母的弟兄向她發怒,使她作的。葡萄園是弟兄要她管的。不是神命她管的。誰是同母的弟兄呢?加拉太書說“我們的母親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意思就是說,我們是蒙恩作神的兒女的,如同以撒一樣,是因著應許作神的兒女的。神的兒女,當然是我的弟兄。向我發怒,對我不客氣,要我做我所不願意做的事。就是要我看守他們的葡萄園。這裏的葡萄園,是多數的。底下的葡萄園,是單數的。所以在這裏不得不稍為提一提教會的真理。什麼是多數的葡萄園呢?就是人意的組織,不是按著神的心意而設立的。那些組織,有的是屬保羅的,有的是屬彼得的,有的是屬亞波羅的,各色各樣的宗派,不下有一千三百多個。他們有特別的信條,(就是在全部聖經之外之信條,)有特別的交通,(就是不能包括中外古今所有一切得救的人,)還有特別的名稱,(就是主名之外之名)。有那麼多的葡萄園,書拉密女,是一個真心愛主的人,也曾看守過這些。她不是沒有自己的葡萄園。真正的教會,是單個的,雖然可以因著地方而分作千萬的聚會所,而交通卻只有一個。但是她沒有看守自己的“那一”個。她聽從了人的吩咐,過於神的差遣。她現在才知道她所站的教會的地位錯了。知道自己這樣做,是錯的,所以她的心發出底下的呼求:

            “我心所愛的阿,求你告訴我,你在何處牧羊,晌午在何處使羊歇臥,我何必在你同伴的羊群旁邊,好像蒙著臉的人呢?”她要找主在哪里,要知道主親手所牧放的羊在哪里,她知道她工作的虛空,曉得現在所站的地位不對。因此她,就有一個呼求,羡慕看見主自己工作的場所。願意看見主自己牧養的羊群。所以她說:“我心所愛的阿”。“愛”是動詞。你是我心所愛的,求你自己來指示我,告訴我一件事,就是你自己牧羊的地方在哪里。你所在的地方我要去,你所站的地位我要站。我現在不過在你同伴的旁邊。雖然是同伴,但不是你自己。雖然不敵擋你的就是你的朋友,但是站在你同伴的旁邊,總覺得害羞。所以我要知道你牧羊的地方。牧羊該譯作喂養。“晌午在何處,使羊歇臥?”“歇臥,”或作“安息”。這一個安息,是一個完全的安息。聖經說。“義人的道路,像黎明太陽,越照越亮,直到正午。”正午是最光明的,是光最完全的時候。所以晌午安息,是完完全全的安息。也惟獨主自己所帶領的羊群,纔能得著完全的安息。從前所注重的,是工作。現在所尋求的,是喂養和安息。先是工作的問題。現在是生命長進的問題。她已經看見從前工作的空虛,她知道生命的喂養,是比工作更緊要的。所以現在的追求是喂養和安息了。究竟我們得著了完全的安息嗎?一件事是事實。凡在基督之外,另有所追求的,就不能得完全的安息。完全的安息,是絕對在基督裏的。

            她說:“我何必在你同伴的羊群旁邊好像蒙著臉的人呢?”這女已經被主吸引到了一個地步,覺得在主同伴(不是仇敵)的羊群旁,也覺得羞恥,蒙臉是一種害羞的表示。你記得利百加遠遠看見以撒在路上來迎接她的時候,她就將帕子蒙著臉。“蒙臉”還可譯作“飄泊”,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她雖然站在主友人的羊群旁邊,但好像一個飄流無定,流離失所的人,她沒有安息,她必須找到主自己的所在。

下面是主的回答,告訴她如何纔能找到主的所在。“你這女子中極美麗的,你若不知道,只管跟隨羊群的腳蹤去,把你的山羊羔牧放在牧人帳棚的旁邊”“你這女子中極美麗的”。這是主回答的話。噯,弟兄姊妹們,我們真要感謝贊美主!書拉密女豈不是怕人看她嗎?怕人看見她的黑。但是這裏主怎麼說呢?是說你這女子中極醜陋的嗎?哦!你這女子中極美麗的!主沒有看見基達的帳棚,主只看見所羅門的幔子,是極美麗的。誰是女子中極美麗的呢?充滿基督生命的人,纔是主所看為極美麗的,贊美主!祂沒有在亞當裏看我們,祂在基督裏看我們。

            “你若不知道,”你是該知道的,你為什麼不知道呢?好像有點怪她。如果你真的不知道,現在有辦法,你只要跟隨羊群的腳蹤去好了。哦!羊群所走的道路,是有“腳蹤”的,是有影跡的。感謝主!因為主曾為我們留下祂的腳蹤。就是在彼得前書二章二十一節:“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祂的腳蹤行。”主是帶領羊的好牧人。祂在前頭走,羊在後面跟。主的腳蹤到哪里,羊的腳蹤也到那裏。彼得特別告訴我們,主是受過苦的。所以如果我們跟隨羊群的腳蹤去,那一條路就必定是十字架的道路,損失的道路,倒楣的道路,吃虧的道路。主走過這條路,跟著祂的羊群也走過。你若要跟祂,就必定是這一條路。但是這路是窄的,找到的人也少。雖然少,但有辦法找,只要跟著羊群的腳蹤去好了。那末誰是跟主的羊呢?彼得是跟過主的羊,保羅也跟過主,馬丁路德,戴德生,還有許許多多的人,你去看他們的生命,他們的生活,你就能認識他們的腳蹤,也就知道這就是主的腳蹤。弟兄姊妹們,你找到了沒有?感謝神,羊群是有腳蹤的。雖然這是一條流汗,流淚,流血的道路,可是結果就是榮耀和寶座,請你不要灰心!

            “把你的山羊羔,牧放在牧人帳棚的旁邊。”主是牧長,是大牧人,在主之下,受主的分派的,有許多的小牧者。每一個小牧人,也牧養著一班的山羊羔。這女子是小牧人中之一,也有一群山羊羔。現在可以將你的山羊羔放在牧人帳棚的旁邊。就是你在那麼多的牧人中間,也有你的一個位置。也可以一同喂養你的小羊,就是比她更幼稚的信徒。所以在這麼多的帳棚旁邊,也可以有你的帳棚。帳棚的生活,是帶著寄居的性質的。所以在這裏,我們不過是客旅。她一面追求走十字架的道路,一面過寄居的生活,同時還該看顧在她手下的山羊羔。願神祝福祂的話。―― 俞成華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雅歌第二章

二章一節:此節當緊接在一章十七節之下。這話不是王說的,乃是女說的。如果這話是王說的,就有點不容易解釋。因這一節如果是王說的,就下一節父說女子是百合花,是不通的。

            「沙崙」是平原。「玫瑰花」或作「野水仙」,或作「野薔薇」。這花在猶太地是很賤的。谷中的百合花,是平常的,是不顯露的。是谷中的百合花,不是盆中的百合花。不是人所看顧的,乃是神所看顧的。

            她所以自承為沙崙的玫瑰花和谷中的百合花,是因王在一章十五節稱讚她。所以她在一章十六至十七節,一面讚美王,一面說到安息。現在講到自己,不過是野地的玫瑰花,谷中的百合花而已。意即我這個人,算不得甚麼,是一個很平常被神所看顧的人而已。



【{\Section:TopicID=170}王的回答(二2)】二節:王的意思,她是百合花,不是谷中的比較,乃是在荊棘中的比較。王是說,這女子是百合花,其餘的不過是荊棘而已。

            「荊棘」,按聖經看:(一)是指在亞當墮落之後,人所有的天然生命。第一根據,就是創世記三章十八節,是自己生出來的,是沒有撒種就生長出來的。在荊棘篇(出三),火一直燒,但荊棘沒有燒掉。火、光,不是從荊棘的本身發出來的,乃是從神來的。神用荊棘,但是神沒有叫荊棘有所損失。這是說,神將來用摩西對付以色列人,對付外邦人,都是用神自己的一點,不是用人天然的生命。見證不是用人的資本,一切都是用神自己的。神不用摩西的,神用自己的。(二)是指從天然所生長出來的。這就是指?罪惡天然的結果,如馬太福音十三章七節之荊棘等。希伯來書六章八節的長荊棘,意即隨?自己的意思結出果子,所以結局是焚燒。

            「女子」是多數。這些女子,不是指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在這裏,主看尋求祂的人像百合花,不像那些出於罪惡的人。主是說她和生活在罪惡中那一班人不同。在四圍都是罪惡的主活,都是天然的生命;但是她與她們不同,她是有信心的(百合花)人。另外,在這裏也暗示一個追求主的人,在天然罪惡的環境中所吃的虧。



【{\Section:TopicID=171}女的讚美並享受(二3~6)】三節:「我的良人在男子中,如同佛手柑在樹林中。我歡歡喜喜坐在祂的蔭下,祂的果子,在我的口味中是甜的,」(原文)。

            現在她也拿王和罪人來比較。「眾男子」,是一切能奪人的心,是給人戀慕的(創三16),可以作人心的主的,能作信徒的心歸向的地方的。

            在這裏,注意在「樹林」。「蘋果樹」原文是「佛手柑」,是常青的,冬天不落葉的。外面的樣子,有點像石榴,味道像柑,又有點像檸檬。

            眾男子,不過像普通的樹而已。她的良人有三樣特點:(一)祂是能成林的。注重在木,所以高大。(二)祂的蔭庇永下衰落(常是青的,所以有蔭庇)。(三)祂結果子(有許多是青的,卻並不結果)。祂是高大而同時有蔭庇並結果子的。她在此已經看見主是一切的一切了。

            在前面她已經完全歸主。在此是她的見證──是口中對主說出來的話,是對眾人說出來的話。她不只說祂是美酒,她現在是稱讚美酒──說出來了。她此時看世界再沒有人,再沒有東西能奪她的心了。在教會中也沒有分門別類說,我是屬保羅的,或是屬亞波羅的(這是肉體)了。現在主是充滿她的眼睛了。

            「歡歡喜喜」亦可譯作「高興」。「坐在祂的蔭下」是被高舉,有被提意。坐在祂的蔭下,所以高興;意即覺得在主面前好像被提一樣。

            這樹蔭和一章六節的曬是相對的,是返照的。在此有安息了(詩九一1)。

            果子是甜的。這裏的吃,和一章十二節的吃有些不同。那裏是注重在主的自己。這裏的果子是指?主的工作和生命所為我們得?的東西。如稱義、成聖、和平、聖靈的降臨等。一面她覺得祂的同在而高興,一面她在祂面前享受祂為?她所得?的。我們每一次嘗這味道,都覺得是甘甜的。

            一章四節說「快跑」;一章八節說「跟隨」;一章十二至十四節也許她是坐下,但未提起;一章十六至十七節未提動詞;到了此時(二3)始正式說她「坐在……」享受祂的同在。好像到了此時才正式述說。一章十六至十七節,她已經得安息了;這裏不過是正式的述說而已──述說她在一章十六至十七節所得看的,所享受的。一章十六至十七節是歷史,這裏是述說。

            四節:「祂帶我入筵宴所,以愛為旗在我以上。」「筵宴所」可譯作「酒家」,是盡情歡暢之處。這裏的「帶」是第二次的帶。這裏的筵宴所和果子的享受,與王的桌子前有點不同,因筵宴所是宴客所在,是注重在喜樂。有了頭一次的奉獻,經過十字袈的道路,看見了主所為你成功的一切,你自然就被帶入酒家了。

            換一句話說,王帶入內室,是為?啟示。王帶入酒家,是為?暢快──覺得王同在的暢快。

            打起愛的旗號。所有的問題就是愛。旗號就是表明你所作的,就是一種標語。我們的旗號就是愛,表明我們所作的一切,沒有別的,就是愛。

            五節:「求你給我葡萄乾增補我力,給我佛手柑甦醒我心,因我有愛病。」(原文)

            「暢快」該譯作「甦醒」。「思愛成病」宜譯作「我有愛病」,意即「愛病了」,即快樂到沒有氣力了。這就像慕迪先生快樂到受不住了,只好求主停住。

            此節是注重在求和緩一點。在主面前固然是好,但是仆倒在地像死了一樣,卻是古聖在主面前的經歷。是說她所享受的,過於她所能享受的。享受主的度量,還需要主的加力,才能享受。不然,就要看見太多了,度量不夠享受了。這瓦器無此度量。還需要從主來的力量,來擴充她享受的度量。

            六節:「祂的左手在我頭下,祂的右手將我抱住。」左手在頭下,意即叫她仰起頭來看祂。右手的抱,是抱人頂自然的地位。這裏注重愛的保護,注重愛的扶持。這裏不是注重能力的扶持,是注重親密的扶持。換一句話說,享受主的愛,還需要主恩典的扶持。



【{\Section:TopicID=172}王的囑咐(二7)】七節:「羚羊」,按達祕譯本與美國標準本的腳註,都是用「羚羊」(多數的小羚羊);但在英國欽定本與美國標準本的正文上,都是用「母鹿」(多數的)。「母鹿」,英、美、達祕三種譯本,都是「紅母理」(多數的)。「他」,不應是男性;是女性的,抑或是中性的,也不敢說;但就上下文而言,應是女性的。

            「囑咐」是命令的,所以是王的口氣。

            從一章二節至二章六節,屬靈的經歷已告一段落了。主願祂的門徒在此歇一歇。到此時也許是安靜、普通、平穩的達到所該到的了。從內室出來,到了酒家,可說是信徒很平順的到了酒家,所以主要她停一下。

            耶路撒冷的眾女子是愛熱鬧的,愛管事的。所以主對她們說話,不要她們來激動她。

            鹿性是容易驚動的。王如此囑咐,是說她已經愛病了,不要再作了,可以等一等。她是在主手裏,不必你們再來驚動她。如果你們愛管她的閒事,不但無益,而且會叫她受驚。她該歇一歇,等這個時候過去,等她自己再有第二次的追求。不要驚動她,要等她自己來。不要以為地太屬魂而想幫助她。她的功課學到這裏,要停一停了。

            愛到極點了。王在此,所以要肅靜(哈二20)。祂(主)是默然的愛你(番三17),意即主在安息中愛你。



{\Section:TopicID=173}第一段的結言

          (一)她在頭一章所見的是十字架,但她沒有看見復活的活潑和復活的大能。

            (二)頭一段的第一個危險,是她太愛一種在裏面的友通。

            (三)十字袈的順服,和奉獻的究竟與輕重,她還不認識,因她還沒有經過試驗。她還沒有在實際上背負十字架,她還沒有在實際上走十字架的道路。

            (四)還有一個危險,是她雖已看見任意妄為的錯誤,她還沒有看見工作的主比工作還大(她雖然看見看守眾葡萄園的不該,但是她還以為看守自己的葡萄園是最要緊的)。

            (五)還有一個缺點,是她在以往這麼多的時候,只看見主之於她是多有價值,還未看見她之於主該站在同等地位。換一句話說,就是她已得?主勞苦的功效,但是她還未讓主得?祂勞苦的功效(就是她已經得?主,主還沒有得?她)。

            (六)第一段,不過是基督為我,我還沒有為基督。



第二篇 脫離自己的呼召(二8至三5)



【{\Section:TopicID=175}脫離自己的呼召(二8~15)】這裏沒有說到她的罪惡或者失敗。這裏是屬靈的路程所必須徑歷的階段。她有缺點,這是給我們看見她該到而未到的地方。



【{\Section:TopicID=176}復活的能力(二8~9)】八節:她歡喜聽見良人的聲音,她歡喜同在的喜樂;但是她沒有聽從良人的話語,她還沒有實在的順服。

            九節:「羚羊」,達祕本和美國本的腳註,都是「羚羊」(單數的小羚羊);但英國本和美國本的正文,都是「母鹿」(單數的)。「小鹿」,達祕、英、美三種本子,都作「小牡鹿」(單數的)。

            主比作鹿,唯一顯明的地方,就是詩篇二十二篇────早晨的鹿。聖經學者都共同承認,這是指?復活的基督在七日的第一日的早晨。早晨,是另外一天的起頭;復活,是新的一天的起頭,是屬靈生命的新的起點,是新的一天。

            八至九節,都是說到復活的活潑。山和嶺在聖經中,都是指艱難和攔阻說的。「祂躥山越嶺而來」,是說沒有一件東西夠高夠大可以攔阻祂的。

主,祂是復活的主。基督復活了,祂已經勝過一切的艱難和攔阻。艱難和攔阻是屬於前一天的東西,祂是活在另外一天的裏面。所以現在這些艱阻都不過是祂的足下物。只要祂一躥越,艱阻就都過去了。

            所以主在這一段,顯出祂復活的能力,活潑地來向她說話。這女子在前一章的經歷裏,並不知道這些東西。她自己也曾奔跑過,但是她還不知道甚麼叫「躥山越嶺」。主現在要她學這個功課,所以向她發聲呼召她。因她和主是很親密的緣故,所以她頂容易認識主的聲音。

            在這裏有一個頂明顯的缺點,就是在她和主中間有一道牆;牆把她圍在裏面,把主隔在外面。但是,她並不覺得這道穡的害處。所以她不說我的牆壁,而說我們的牆壁;意即我和我的主的牆壁。她本來是想,這個墻璧要把她和她的主圍在裏面,把世界和其他的一切圍在外面。在許多時候,她和主在裏面有交通,有安息,她在裏面過高興暘快的日子。她可以常常在自己的心裏面尋?她的主。她可以不顧環境,不顧人,不顧一切的弟兄姊妹,不顧一切日常的本分,不顧許多的試煉。她可以回頭到裏面去,與主在一起,而把世界忘記了。她只知道交通的甘甜,她並不知道工作的能力和爭戰的兇狠。山上有了三個棚子,山下忘了一堆的罪人。主在山上與她同在,鬼在山下與罪人同在。她固然有主同在,但是她「棚子」裏的生活,叫罪人不能脫離鬼的能力。換一句話說,就是一直回頭尋主同在的快樂。這就是她的牆壁,這是信徒明白基督住在心裏以後的一個危險。

            在屬靈方面,我們並非說主離開我的心。這裏主在牆壁後,意思就是:1主是站?,不是坐?(前面主是坐席),意即主是預備有舉動。「站」乃是舉動的前一步。坐是如何引到安息,照樣,站是如何引到工作。2主是在外面。主要引她到外面去。復活的能力是可以「躥山越嶺」的,所以不該把祂關在牆壁裏面。

            視在她該學習,不在裏面去抓主,而在外面讓主帶領她。不用自己的力量抓住主,乃是讓主帶領她。她應該學習相信主的話,學習用信心,學習跟隨主「躥山越嶺」,學習不靠?主同在的感覺而活?。感謝神,人雖然有了牆壁,但是神為?自己常常留?窗戶。如果沒有大窗戶,也有小窗櫺。在一個奉獻過的人的心裏,神總有方法光照他。

            牆壁,就是我的「往裏看」,會叫我看不見主的。但神為?祂自己留下窗戶和窗櫺,叫我們能看見。牆壁,意思就是說,你把主關在裏面,世人就被你關在外面了。主現在要拯救她,使她明白說,在任何的環境中,都可以有主的同在,不必單在她裏面去尋。在環境中認識基督,更過於在裏面的認識基督。主是無所不在的。這就是慕安得烈所說:「主的同在,不該只是在禱告裏,而該是在工廠裏。」

主在牆壁外的態度是怎樣?是站?,等候活動。但是,一個往裏面看的人,一直注意自己快樂感覺的人,雖然看見了主的態度,也是不明白的;雖然聽見了主的聲音,也是不領會的。必須有主明顯的說話,才能領悟。



【{\Section:TopicID=177}復活的豐富(二10~13)】十節:「與我同去」或作「與我同來」。主在這裏明顯的說了,主看重的是起來出去。這不是說在裏面的經歷是不好;不然,主就不給你。不過一直這樣,就使你不能與外面接觸,一接觸就好像失去了安息。從今以後,要得「躥山越嶺」的同在。馬丹蓋恩說:「從前的同在,是地方和時間的問題;現在的同在,不是地方和時間的問題。在任何的境地中,你都能信有主的同在,你就不致為裏面的感覺所困誘。」

            十一節:主既呼召她同去,所以就把以往的經歷和目前的事實,都擺在她面前。

            「冬天」,是枯乾、寒冷、不生長、受試煉的時候。換言之,在頭一段的經歷裏,主已經帶領她過來。就如各種的試煉、寒冷、枯乾,似乎是死亡的,主頂明顯的把她帶領過來了。主用那頂明顯的同在,叫她不覺得甚麼,冬天就過去了。

            這「雨水」並非春天的雨水,乃是冬天的雨水,是會叫你冷,是會變成雪的。冬天的雨水是把人關起來,叫人作不來事的。所以這裏的雨水,應是指?試煉(創六至七;太七25~27)。主是對我們說,那以往的許多試煉,你們因為那感覺上的同在,都已經過去了。冬天的雨水有兩方面:1目前的十字架已經過去了(指試煉已經過去說的)。2主的十字架已經過去了(指主十字架的工作已成功,不該一直注意死的方面)。

            十二至十三節:主這樣說,意即現在你該站在復活的地位上。「春天」,是死過又復活的。意思就是你現在要認識復活的境地。這兩節都是復活的光景,因為它是冬天以後的春天。如果未說冬天,就說春天,不過是「活」。因為先說冬天,後說春天,所以是「復活」。主是給地看見,在祂的復活裏,有這麼多的東西,叫她不再注意冬天是死的、冷的、枯的、吃的等等。

            「花」是美麗的妝飾,「鳥」是歌唱的聲音。花是在地上顯出,鳥是在天上歌唱。花是藝而,鳥是音樂。按馬太福音六章說到花與鳥,都是神所特別看顧的。就是神顧念牠們到一個地步,叫牠們能以歌唱,能以顯出美麗來。

            「班鳩」,好像讚美的聲音,是愛的表示的聲音。

            「無花果樹的果子」是冬果。就是說,經過死的那個果子,經過死還存留的那個果子,就是經過了十字架,徑過了試煉,那個果子還能存留的,就是這裏的果子。

            葡萄是剛剛發芽開花,是現在的。「開花放香」,意即滿了結果的應許,結果是非常有把握的。因葡萄花,誰都沒有看見過,花還沒有顯出,即已結果。別的樹開花。不一定就結果。葡萄樹開花,就必定結果。這就是復活的地位。一切死的,都已經過去了。前途有無限的把握。

            主就是藉?復活的豐富,來勸她出去。她不該只顧感覺上的快樂,她現在該經歷復活的能力。現在不是消極的時候,乃是該積極的時候,是該出來的時候,要在世界上顯出祂的生命來。



【{\Section:TopicID=178}十字架的呼召(二14)】十四節:從前只說她的眼好像鴿子眼,現在說她是鴿子了。主是憑?她將要到的地位,才加此稱呼地。她若在磐石穴中,在陡巖的隱密處,就真是顯出聖靈的生活了。所以主才加此稱呼她。

            「磐石穴中」,是裂開而成的穴。所以人都公認,這是十字架。

            這條線,是說她所明白的十字架不夠深,所以主在此時用詩的言辭來看她。意思是說,上面所說的復活的能力和豐富,現在要你活出那模範來。先要得祂復活的大能,然後效法祂的死。腓音比書三章十節,與雅歌二章八至十四節正相合。這個十字架完全是主觀的,是經歷的。

            就是在這裏,祂說:「求你容我得見你的面貌,得聽你的聲音。」我們的面貌、聲音,不能在別的地方顯出來,只能在這裏顯出。這是十字架的模型所成功的。

            主在第一段所滿意的,就是在此。在第一段有奉獻,有意跟隨主走十字架的道路;現在好像要把她用十字架印一印。面貌,是人所見的;聲音,是人所聽的。面貌、聲音都得在磐穴中,在陡巖的隱密處顯出。這裏注重的點,就是和十字袈的合一(聯合)。現在基督的十字架,變作她的十字袈了。

            在這裏顯出一個頂要緊的真理,就是我們在經歷上,活出十字架的生活來。經過十字架,叫主的十字架成功我們的十字架。要叫人在我們身上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都顯出基督的十字架,就除非你先曉得基督的復活。能經過十字架而不死的,就是復活的。

            主的意思是說,她甚麼都好了,但是仍不免都是輕浮的。十字架的分量有多重,奉獻的範圍有多大,應許有甚麼意思,她還不知道。所以她還得到磐石穴中,到陡嚴的隱密處去。

            「因為你的聲音柔和,你的容貌秀美。」聲音,一面是禱告,一面是讚美(瑪三16)。在第一段,差不多都是女子的傾向,追求,是她一直盼望得?王。所以在那裏王不過說她的眼好像鴿子眼而已。許多的讚美,都是讚美王的。所以第一段不過是「王之於女」而已。但是,王是中心,她是應該為王活?的。第一段怎樣是女作中心,照樣,現在是王作中心了。女不過是附屬於王的,女應當滿足王的心(她已經得?王了,已經得?滿足了)。現在不是女羨慕王、欣賞王的時候;現在是王來欣賞女,王來看她,戀慕她。從前是基督為我,現在我為基督。

            現在主起首要求得?祂勞苦的功效,來滿足祂自己的心。主現在暗示她該為祂活。呼召她到磐石穴中,到陡嚴的隱密處,給祂看一看。

            主叫她起來,脫離她的自己,脫離她的感覺,脫離她的往裏面看。主要她藉?復活的能力,顯出十字架所給她的那清潔的新造,來活出十字袈的生活。現在不是她在酒家的時候,現在是她該為主生活的時候。

            起來作甚麼?起來換一個中心。意思就是從今以後,所有進一步追求主的人,活在世上沒有別的,只是藉?復活的能力,活出十字袈的生活,給主來欣賞。換一句話說,基督教並不是我們個人的享受,基督教乃是基督欣賞一切屬乎祂自己的人。

            「因為你的聲音甘甜(柔和可譯甘甜),你的面貌秀美。」這並不是說,她的聲音、面貌,在天然方面的甘甜和秀美。這句話是說,她在磐石穴中,在陡巖的隱密處,而有的甘甜和香美;這就是她在十字袈的死裏,在高處所顯出來的。因「磐石穴中」,是裂開的;她躲在裏面,這是聯合。在「隱密處」,是完全在裏面,這是完全。所以合起來說,就是完全的聯合。

            陡嚴的隱密處,應是指升天,人所不能到的地方(西三3~4)。「陡巖」,有人譯作「升高」,有人譯作「不可到之地」。這些都可見是升天──是人所不能到之地。陡巖,乃高而且陡,是常人所不能到之地。陡巖是需要吧上去的,這和以弗所書二章的坐在天上不同。這裏是注意經歷。主總是用十字架的生活,和升天的生命來要求的。主在這裏,能說她的聲音甘甜,她的面貌秀美,是因她完全和十字架聯合。意思就是她這裏受十字架的對付,脫離了罪惡的、天然的。凡出乎亞當裏的罪惡、天然,都被對付了。只剩下復活的,都是在新造裏的。這就是在磐石穴中,在陡巖的隱密處的甘甜的聲音,和秀美的面貌。

            今天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天過一天受十字架的對付,失去在亞當裏的。我們今天不是去得復活的生命,我們今天是要失去在亞當裏的生命。一切出乎復活的生命,我們都有了;但同時,我們又帶?許多出乎亞當的。所以今天不是得?多少的問題,乃是失去多少的問題。

            主不能立即說她的聲音甘甜,面貌秀美。主乃是要等她到了磐石穴中,陡巖的隱密處才說:當她那些外面的失去了,主才如此說。「是」本來是,不過要等到十字架之後,才能如此說。所以十字架是我們失去的地方。惟獨經過復活的,才能失去。(對罪人傳復活,是因為他們需要生命;對信徒傳十字架,是因為他們需要失去。)



【{\Section:TopicID=179}除去攔阻(二15)】十五節:如果這些話是良人說的,就是繼續二章十三節的「葡萄樹開花放香」說的。這裏的「我們」,與二章十二節的「我們」語氣相同。「要給我們擒拿……」是命令的口氣。大狐狸是專門吃果子的;小狐狸,一有機會就折下葡萄枝來。大狐狸要吃果子,你還有結果的可能。小狐狸是使你連結果都不能。若不注意這個,就復活前的十字架的生命,和復活後的升天的經歷,都要被小狐狸弄壞了。

            「開花放香」,是正開花放香的時候。可見還未到完全的地步。復活的彰顯才起頭,升天的經歷才起頭,在不留意的時候,它們都可以來,把這些弄壞了。

甚麼是小狐狸呢?每一個舊生命的小的彰顯、習慣和回頭看自己,都是小狐狸。不一定是頂大的罪。一點愚昧能敗壞智慧和尊榮(傳十1)。小狐狸是躲在葡萄樹後的,一不經意,葡萄樹就被它毀壞了。

            攔阻在主觀方面第一步就跟隨的,以致使葡萄樹不能結果的,這就是小狐狸。復活的生命在他裏面還沒有站得穩的,要防備這小狐狸。

對付小問題(小狐狸),不是女子自己個人叫能作的,也不是王一人所能作的,乃是要女子與王合作的。



【{\Section:TopicID=180}失敗和恢復(二16至三5)】十六節:女既看見王的態度,聽見王的呼召,看見了完全聯合之後,她就如比回答。她又回頭去看頭一段已有的經歷。有一件事,已滿足了她的心,就是良人是她的。良人之於她,她已曉得清楚了。她也知道她是屬良人的,不過這並非是她所注重的。她回頭去看她以注的經歷(這裏是她作中心。六3是王作中心,但是她也說到自己;七10是王作中心,只有祂而忘記她自己了)。

            她說的話並不錯,但是她答非所問。這是叫人多失望的回答呢!不是問這句話好不好,是問良人所說的,她聽見了麼?一個才有奉獻的人,她並非不知道她對於主該如何;但她總不能忘記良人對於她如何。她總是中心,而不知道祂是中心。不過她在這裏,也有一個感覺說,她自己是屬乎良人的了。

            「祂在百合花中牧放群羊。」這裏雖是講到工作的問題,卻不是注重主怎樣對付群羊,而是注重主和百合花的關係。百合花,是有清潔良心的人,是主自己栽種的,是主自己的工作(詩四五是調用百合花)。主是在一班人中牧養祂的群羊。她這樣說,意即我是百合花,主也是牧養我,我有主夠了。她所注意的,還是祂之於我。她的話語,並沒有答應主所要求的,所以不能叫主滿意。

            十七節:「我的良人哪!等到天亮,黑影飛去的時候,你要轉回,好像羚羊,好像小牡鹿在比特山上。」(「羚羊」,達祕本與美國本的腳註,都是單數的「小羚羊」;但英、美本的正文,都作單數的「母鹿」。「小鹿」,英、美、達祕三本都作單數的「小牡鹿」。「比特山」,意即離別的山)。

            她如此說,是她承認有黑影的存在。她在隱約之中,也承認自己是不能滿足主的心的。她知道血與主完全的聯合是不夠深的。她知道十字架的呼召,升天的要求,復活的表示的緊要;但是她自己也知道她對於這些是來不及了。所以她在這裏對主說,等到黑影過去。她仰望天亮,她仰望有一天會亮,有一天黑影會過去。她要求良人的轉回。「轉回」這句話,一面表明出她的來不及,不能聽見良人的呼召就包來同去;另一方面,又表明說,她不是不要良人同在。所以把這兩點合起來看,她是要良人和她同任,但是,她是要良人和她同在在她的地方──同在在牆壁裏。她還是注意回頭往裏看的感覺。她只要她自己在感覺上所享受的同在。她沒有要和她良人「躥山越嶺」的同在。換一句話說,感覺上的快樂是她所追求的,復活的運動是她所不願意的。再換一句話說,用枯燥的信心跟隨主到任何地方,到任何的環境裏去的功課,是她所還未學會的,是她所作不到的。

            在這裏,她得一大啟示,就是她並不是和主在所有的地方一直同在的。她本來只能和主在她的裏面,在感覺上,活出同在。本來和主的同在,也只有這一個地方。她以為這個同在最高的,是唯一的,此外再無別的同在了。但是,事實上,在她的本分裏、家庭裏、世界裏,她還未學會在這些地方和主一同「躥山越嶺」。以前她不知道,乃是經過這一次的啟示,她才知道。她只有在她裏面的同在,其餘的同在還未得?。可是她並沒有能力去得這一種的無所不在的同在。她還未學會功課,來覺得這種無所不在的同在的寶貝。所以她不只沒有能力去得,她也沒有能力去要。她知道她不能去,但她也不求去。她也沒有看出「比特」的痛苦。叫以她能冷冷靜靜的說,請你快一點轉回。她知道主所能去的,是她所不能去的。但她不知道不與主同去是多可惜。她以為只要有在牆壁裏的那種同在,就心滿意足了。她還不知道不能與主同去那地方,是多可惜。所以她就求主要像「羚羊或小牡鹿在比特山上」那樣快的回轉。她並沒有求主給她能力,帶她出去,叫她免去比特山(分離的阻擋)。她以為說,比特山是可以讓它存留的。

            但是,事實完全出乎她意料之外。主一在外面退去的時候,就叫她裏面感覺上的同在也失去了。主並末離開她,但在她的感覺上,祂的確是離開她了。主教育的方法,就是她若不能帶祂的同在到世界的環境裏去,主就叫她裏面也失去她感覺上的祂的同在。二章七節的時間,我們也不知道有多久長。但是在那個時期之後,我們若不能在環境裏與基督同在,我們也就不能在感覺上與基督同在。我們若不能憑看信心與基督同在,我們也就不能憑看感覺與基督同在。這就是許多基督徒與主有頂親密的感覺同在之後,後來竟不知道為?甚麼緣故,不能再恢復那個經歷的原因。當主達不到祂的目的時,你也不能達到你的目的。你若不接受新的恩賜,你就要看見你舊的恩賜也失落了。你還以為說,你自己還是過?一章十三節的生活,豈知道你竟然有三章一節的經歷(一13和三1,都有「夜」字)。她以為說,她整夜還是像從前一樣,把主懷抱在她的胸間。豈知在夜裏,主已經不見了。她寶貝主的感覺上的同在。她寧可躲在牆壁裏,來保守這一種的感覺。她寧可不往世界的環境裏去,她寧可讓主有祂單獨的工作和興起,她寧可叫主和她的聯合不是完全的合一,她寧可讓主在她之外有了活動。所以主現在就除去她所寶貝的感覺,叫她在感覺上(雖然在實際上沒有)失去了主的同在,來吸引她往外面去尋求主。這是女的頭一次被吸引往外面去。―― 倪柝聲《歌中的歌》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雅歌第三章

三章一節:這裏的「夜」是多數的(一13的「夜」是單數的)。是一連幾夜,好像她的巨人躲起來了。這完全出乎她意料之外。主的目的,現在就是利用她愛感覺上的交通的心,來吸引她去得?祂所要她得?的。她因為失去了主感覺上的同在,她就以為她是失去了主。她沒有知識,她還沒有經歷。所以她是愚昧的,她還未知道主的用意。她去尋找她心所愛的(1~3節,三次說這話)。她以為她是尋找祂(「尋找我心所愛的」,可作「我尋找我心所愛的祂」)。她還不知道,她不過是尋找她感覺上的同在。她的尋找是真的,但是,她並不知道那不見是假的。

            二節:路加福音十五章二十節的「起來」是向父的,這裏的「起來」是向子的。本書三章一節的尋求,是在床上的尋求。意即她還沒有離開她那個地位。她那個地位還不對。

            我們認識主在十字架上是第一步。這是本書所未說的。既然認識了第一步,就得有心裏的基督,就是在感覺上的交通,就是內室和酒家的經歷。以後還當認識一位不受環境限制的基督。她第一、第二步都有了,但是她還沒有看見第三步。她的床出了事,她所以為有安息的地方出了事。主現在是來擾她這安息。凡未曾得?這個「以青草為床榻,以香柏樹為房屋的楝梁,以松樹為椽子」的人,主得引她去得這安息。但那已經得?這個的人,就得引她更進一步,和主一同躥山越殞。主現在就是叫她在以為可安息的床上,覺得她不在這裏了。

            她現在定規要起來。現在她看見信心的沒有進步和感覺上的失去了。起來的意思,即不再睡在床上,不再歇了。主現在要她學習,不是有地方的安息,也不是有時間的安息。從前以為有地方的安息,有時間的安息,是好得無比的。但被主帶領更進一步的時候,就知道地方和時間的安息,不是完全的。所以她要起來,脫離這個安息,就是起頭來學習那隨遇而安的安息。

            她說她起來之後,要「游行城中」(在當初,這城是指耶路撒冷。在今天,是指天上的耶路撒冷,是指一切屬天上的)。她要從一切屬天的事情裏,屬天的東西裏,和屬天的人中間,尋出基督來。也許她花過工夫去讀聖經裏的許多道理,或者把人家的書去看過,或者在屬靈的人的聚會中去過。她都作了,並且還只如此,她還到「街巿上,在寬闊處」去尋。「街市」就是街道,即普通的街道。「寬闊處,」即是寬闊的街道。這些地方都是城中居民來往的地方,是他們交通的地方。這些地方就是他們蒙恩的方法,因主是道路。換一句話說,就是神的子民平時所藉?來得?交通,來得?恩典的方法,她也都用過了。這些方法,也許包括認罪、悔改、禱告、禁食,以及聚會和聖徒來往等,也許相信、倚靠都在內。(尋罪人,是在大街小巷。但是新耶路撒冷只有街和大街。在神面前,沒有小路可走。世界的人常走小巷,但在屬靈的方面是不可能的。)在這些地方,她也尋不?主。

            主有意躲避的時候,叫人不覺得祂同在的時候,人就難用尋求的方法,把它恢復過來。到此,她學會一點功課,就是說,主定規是不在床榻的地方。如果往裏尋不?的話,就得往外面去尋。如果禱告不是為?禱告,乃是為?主的同在;如果讀經不是為?讀經,乃是為?主的同在;如果安靜不是為?安靜,乃是為?主的同住;她就要看見,這一種的禱告、讀經安靜,到了一個時候,這些都得離開,才能得?主的同在。

            她現在已經起首離開她的床榻,起首學習與神的兒女來往,起首抓住神的道路。她現在也沒有遮掩,她現在也顧不得面子,她也並不在外面作更多的工,來遮掩裏頭的虛空。她現住學習和神的兒女調和在一起,來解決她靈性的難處。從前她蒙恩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她的床榻。現在她能遍行城中,尋?許多的道路和街市了。她雖然還沒有遇見她的主,但是主並沒有在城外。她走的這些路,雖然不能叫她遇見主,但是這些路還是她所不免於走的。過一下,她要遇見她的主,現在一切的問題,是時間的問題。

            三節:「巡邏」宜作「遊行」。看守的這班人,是神託付來看守靈魂的人(來十17)。他們是一直在城中走,他們在屬靈的事情上,是很熟悉的人。也許在以往的時候,他們曾給這女子許多的幫助。這女子雖然沒有去尋他們,但是他們因?職守所在,竟然看見了這女子。在女子的心裏想,也許他們能告訴我,到底我心所愛的是在那裏。

            但看守的人所能作的,最多不過就是指示道路,或者道理。要遇見主,還得你自己到主那裏去。沒有一個看守的人能代替你作這個。尋?看守的人,並非尋到主。每一個尋求的心,都得直接的對付主和受主的對付。看守的人雖然有用處,但是有的時候也是無用。當你受主對付的時候,你若過於倚靠他們,你要看見你還是不得要領而去的。你要看見引導到你心所愛者的路,乃是需要離開他們的。也許你要像這女子一樣,在你剛離開他們的時候,就要遇見你心所愛的。

            遊行城中,雖然是需要的,但不能引她到主那裏。街巿,雖然是需要的,但也不能就引她遇見主。主要她走一條路,所以看守的人都不能幫助她。

            四節:「我剛離開他們,就遇見我心所愛的。」這一次良人被她遇見,有甚麼意思呢?這並非說,她遊行城中絕對是對的;也並非說,她走的街道街市都不錯;也不是說,她在看守的人面前承認自己的失敗就是完全的了。她還有許多功課要學。她不只是一個在主心上的人,並且也是一個在主手中的人。這裏並不是說她再一次得以遇見主,就是她達到完全的記號:乃是說主知道她只能受這麼多的試驗。雖然她離開完全還遠,但為?她尋求心切的緣故,主就樂意在這裏給她遇見。把這一次的試煉帶到一個段落,過了這日子再引她走前面的道路。在一個沒有與主完全合一的人身上,就是她的尋求,也難免有許多攙雜的,不完全的;但是,主今天沒有工夫來對付這個。在這初步的經歷中,主還肯讓尋找的必定尋見,雖然她的尋求還不一定都是屬靈的。這裏頂像以西結所說的,把水量?走過去。好像主把這一段量過了,讓她走過去。這一段路程,不過是照?主所量的而已。

            「我拉住祂,不容祂走。」現在她以為已經得?她所失去的了。她也許以為前一次的失去,是她拉得不夠緊;所以,這一次她緊緊的拉住祂。前一次在感覺上,她不夠儆醒,所以祂走了;現在她要頂儆醍的守?祂。她雖然知道了她該出來和主在一起;但是在感覺上要求和祂同在,還是她心中的羨慕。一部分出來的功課是學了,但是信心的功課並沒有學。是起來了,但是還沒有和祂同去。她還沒有學會讓祂自由來去,她還不知道在信心的生活裏,長久的感覺主的同在,是不可能的。她還抓住這一個。她並不知道在感覺上的同在,是該讓主自由來去的。當祂歡喜的時候,我們就可得?感覺上的同在;當祂不歡喜這樣的時候,我們就得讓祂自由,而只在信心裏持守?祂和祂的一切,但是,她還不知道這一個。她以為感覺上的同在,就是最好的了,她還不知道(也許她已經聽見)信心的道路和生活。所以她拉住祂,所以她不容祂走。豈知道出乎肉體的拉住,不過是叫自己還得失去。屬靈的尋求,就能讓主自由;屬魂的,就要為自己打萛;雖然她所尋求的乃是主的同在。

            但是,主是按?人的程度來對付人。所以她雖然有許多的功課還沒有學,有許多的事情還不知道,主卻肯被她遇見,被她拉住,被她帶走。因為在目前的對付中,她所經過的已經是夠好的了;她所受的試煉也已經是夠大的了;她的追求,也夠完全了。因為她並沒有學會分開靈和魂,所以主在這裏不怪她。

            「領祂入我母家,到懷我者的內室。」在裏面雖然有自己的攙雜,主還肯謙卑祂自己,讓她好好的再一次享受主的同在。主現在進入牠母家,到懷她者的內室。如果「母親的家」是恩典的原則,就「懷我者的內室」是指神的愛了。神用恩典的原則和愛的心來待她(我們作罪人的時候,是在情慾裏懷的胎,是在罪惡裏生的。這裏是在愛裏懷孕,是在恩典裏主的)。她是憑神的恩典和神的愛,來尋求主的同在。在詩的方面,就是帶主到一親密的地方。她是一個女子,所以母親的家,懷我者的內室,是她頂好的地方。

            到了這裏,父告一段落,她在此,又好好享受主的同在。但是,這並非就是完全。

            在這裏,主還是被動。這個女子還未學習如何讓主自由。但是,她已經學會相當的功課:在這裏,她又要過一陣時候(也許過了幾個月)。

            抓住的力量最強的時候,就是在第一次失去主而又得?主的時候。

            五節:主又吩咐了。這一次她受的試煉很大,所以主給她有這一段安靜的時候。主的意思是:這個人是我所對付的,用不?你們去幫助她,用不?你們去激動她。她在這裏學的功課,還是實實在在的,在以下她實在是一個大進步。在底下可以看見,二章所說的復活的能力,復活的豐富,十字架的生活,她必定已經相當的學會了(雖然不敢說是絕對的)。她前三樣的功課是相當的學會了,所以底下主才有那樣的讚美。



第三篇 升天的呼召(三6至五1)



【{\Section:TopicID=182}新造(三6至四6)】前一段是說:「領祂入我母家,到懷我者的內室。」主在那裏有很長的時候,表明這地方必是主能安息的。雖然她的拉住有不好的成分在內,但這個地方還是主所能去的。意思是一切都是出乎愛,一切都是出乎恩典。她在這裏一次看見自己的虛空,她也看見一切都是出乎神的愛,一切都是出乎神的恩典。誰能知道我們在神的愛和恩典裏所學的功課是多少呢?基督在神的愛和恩典中所教訓我們學的功課,是無可限量的。所以這女子,當她安靜一時,和主同住在她的母家,「到懷我者的內室」時,她必定是學會了,她必定看見了第二段叫要學的功課。神因?自己的愛要給她恩典,叫她有能力學會主在這裏對她所要求的。我們知道,一個尋求主的人,像第二段這種的經歷是不只一次的,也許是不只幾次的,乃是多次的。神的靈並不重複的一直記載這種的經歷。雖然重複的失敗是不可免的,重複的對付也是不可免的;但是,一切都是發自神的愛,一切都要藉?神的恩典──不管是失敗,或是受對付。在愛裏總有計劃,在恩典裏總有扶助。叫以我們的眼睛就不必看類似的經歷,只要看見她是住在神的愛中和住在神的恩典中,就夠了。因為神的愛並非是死的,神的恩典乃是常常積極作工的。所以在底下一段,我們就立刻看見,她有了空前的進步。她的生命和生活,比在第一段裏,是顯而易見的升高了一層。三章六節至十一節,我們並不知道開口說這些話的是誰。不是女子說的,也不是良人說的,乃是第三者說的。在這裏,聖靈是藉?一個旁觀者的口,來顯出祂自己對於這女子的觀察,來顯出這女子在經過前一段對付之後,並在她的母家從主所學習的,所多次學習的是甚麼(三4這一段的時候,包含了她一段的歷史,就是在母親的家叫安安靜靜學習的經歷)。



【{\Section:TopicID=183}完全的聯合(三6~11)】六節:「那」,是女性的。在此已經看見她漸漸的脫離曠野(流蕩)的生活,而進入完全的安息。曠野是流蕩的地方。她現在是從曠野上來,漸漸的上來,一步一步的脫離流蕩的生活,來進入主的安息。在聖經中,曠野都是在南方靠近埃及的;迦南是在北邊。所以這裏用「上來」的字眼(從南方上來,離開了埃及)。在這裏不是一下的事,是一步一步的進步,一步一步的脫離漂流的生活,和一切出乎世界的影響,而達到神所賜給信徒的產業。她在母親的家裏,已走了她曠野的路程(她在曠野的經歷,都是在神的愛和神的恩典中度過的)。現在她要顯出她屬天的生活來。

            她像甚麼呢?「形狀如煙柱。」「煙柱」,乃是火所發出的(珥二30)。「煙柱」,是指聖靈的能力說的(徒二3~5,聖靈降臨是如此表顯的)。堙,本來是易散的;但她在這裏如煙柱,可見是搖不動的。她從曠野上來,而煙竟如柱,這是說她滿了聖靈的能力。這是說在人雖是靠不住的,但是在此竟然成了柱子。「柱子」,是穩妥的,是安定的(啟三12:在神的殿中作柱子,就是表明不出去了)。

            「沒藥」,是指基督的受苦和基督的死說的。她如此薰自己,可見她在主觀方面已經有了十字架的經歷。這就是她有腓立比書三章十節的經驗。

            「薰」,先是吸收進來,然後把味道發出來。這是說,她先是在裏面經歷過,然後又發出來。一面是披戴?基督的香氣,另一面又是發出基督的香氣。

            「乳香」,是注重在香氣(沒藥指死,就乳香當然是指復活說的)。孔香,是指主的生活,更是特別指?主的那個禱告生活。就是基督的美德,就是神所看為馨香的。頂希奇的,主是先活而後死;我們是先有主的死,而後有主在地上那樣的生活(先沒藥,後孔香)。

            「商人各樣的香粉。」「商人」,在凡是單數。和馬太福音十三章四十四節連起來,是指耶穌說的。這是說她不只有沒藥,不只有孔香,並且有一切出乎主耶穌的,就是祂所能夠賣給你的。祂是商人,不能白送,所以她是出了代價得來的(太十三44是主買,這裏是主賣)。她出了相當的代價,從主身上得?一切。「香粉」,好像是補充沒藥和乳香的。

            七至八節:七節的「轎」,可譯作「臥搨」。八節的「驚慌」,當譯作「警告」。這個答案很希奇。六節的間,是問到女子如何;而這裏的答,是答到王如何。

這「臥榻」是指甚麼?是指所羅門的得勝說的。臥榻是夜間的東西,是黑暗掌權的時候。黑暗掌權時,是不能安息的;但所羅門還能有他的臥榻。夜間並非無警告,但是他還能有臥榻。所以這是說到他的得勝,說到他得勝黑暗的權勢。

            臥褟的同圍,有六十個勇土士個個都拿?刀(原文無「手」字)。刀是在他們的腰邊,他們都是會打仗的,他們都是以色列中的勇士。合起來說只有一個意思,就是所羅門的臥榻預備好對付夜間的警告;就是任何的事情發生,他都有法子對付,他都能控制。換一句話說,就是沒有仇敵能搖動所羅門。在他的得勝的安息裏,這些勇士就是代表所羅門的能力;意即所羅門有能力來對付所有的仇敵。他還能有臥榻,是顯明他的得勝有餘。問是問到女如何,答是答到所羅門如何,這就是表明女和所羅門的聯合。所羅門的,就是她的,這就是聯合。這就是說,這個女子如何與基督的得勝聯合在一起,就是說到我們如何享受基督對於撒但的得勝。並且今天還有許多天使,是預備好,在任何的時候,來為?基督的得勝爭戰(得勝是有了,他們是維持得勝。祂已經作王了,現在是維持祂的得勝)。

            九至十節:這是回答的第二部分(7節的「看哪」貫到9~10節)。臥榻,是祂夜間用的。華轎,是祂白天用的。如果臥榻是說到祂的安息,華轎就必定是說到祂的遊行。如果臥榻是說到祂的安居,華轎就必定是說到祂的交通。如果臥榻是對於仇敵的話,華轎就必定是對於朋友的。

            我們所看見的是一乘轎,並不是一輛車。如果是車,就要用自己的輪子的能力;轎是用人抬的。我們記得約櫃的歷史,約櫃是不能用牛車拉的,是要用哥轄的子孫抬的;意即基督在神的兒女中的行動,是屬乎祂的人把祂抬出去的。

            這個轎子是用利巴嫩木作的(當然是香柏木)。木是指人性。利巴嫩木是指有高貴品格的人性。

            「轎柱是用銀作的。」這又是說到祂的救贖。在客觀方面,就是說藉?基督的救贖,才能把祂帶到人面前去。在主觀方面,就是十字架的作工,作工在我們裏面到一個地位,叫肉體沒有存在的餘地,我們才能顯出基督來。

            「轎底是用金作的。」就是說,一切都得出乎神的才可以。神聖的生命,就是我們在重生時所得?的,就是我們與十字架完全聯合的時候才完全得?的,乃是顯出基督獨一無二的根據。在神的生命之外,我們沒有別的地位。

            「坐墊是紫色的。」因為祂是王,祂需掌權。一切的政治,必須在祂的肩頭上。祂必須得?王的地位,坐在那裏作王。

            「其中所鋪的,乃耶路撒冷眾女子的愛情。」是鋪在腳底下的,就是鋪在轎底上的。意思就是眾聖徒都是愛祂的。

            剛才的問題是問「那從曠野上來的是誰呢?」但是答案又是說到「所羅門的轎……」如何如何。這又是說到信徒與主的聯合。頭一答是說到所羅門在仇敵面前的問題,現在是說到所羅門在朋友面前的問題。剛才是說到所羅門的能力,現在是說到所羅門的榮耀。前一段是給我們看見說,所羅門的能力就是女子的能力;現在的一段給我們看見說,所羅門的榮耀就是女子的榮耀。

            華轎、柱子、轎底、墊子、愛情,都是所羅門的;但是也都是她的。不只如此,連其中的所羅門也是她的。這些不只就是她的,並且就是她。所以說,現在是個大聯合。所以這兩句話給我們看見說,這女子與所羅門是如何完全合而為一了。因此,問的時候是問到女如何,答的時候卻答到王如何。

            到三章十一節,才發生了正當的愛的關係。起先不過是朋友,現在是訂婚了。三章十一節的「婚筵」亦可以譯作「訂婚」。

            「錫安的女子」,也許就是代表得勝者。她們能在別人的經歷上表同情。這裏的「冠冕」,並不是榮耀的冠冕,也不是千年國度裏的冠冕。這冠冕並不是代表權柄(作王)。這冠冕是所羅門在許多冠冕之中,他的母親又加上去的一頂。這冠冕是為?他的婚姻而給他的,乃是能叫他心中喜樂的。新約裏的兩種冠冕:(一)是代表榮耀權柄的;(二)是代表喜樂的(帖前二19)。所羅門在這裏的冠冕,是第二種喜樂的冠冕。所以這裏的冠冕是代表他所要娶的人。王得?這個女子,好像多得?一頂冠冕,能叫他的心得?喜樂。意即從今以後,他看這女子像他頂寶貝的冠冕一樣,好像他藉?她有所誇耀,好像她能加給他榮光。

            這「母親」,有頂多不同的解釋,但是很難得?一個滿意的。理由都是有的,但與屬靈的路線連不起來。以個人的看法,比較起來,好像是指?人類說的。因主耶穌的父是神,祂的肉身的母是人。好像主耶穌從人中間能得?一個人滿足祂的心。

            乃是從這裏起頭,這女子和王有婚姻上的關係。所以,婚姻上的愛情和喜樂,是在有了完全聯合之後才有的。聖經上給我們看見,與主婚姻上的享受,是與主有了經歷上的聯合之後的一個結局。

            第三者所說的,是到此為止。―― 倪柝聲《歌中的歌》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雅歌第四章

【{\Section:TopicID=184}新造的美麗(四1~5)】因?以往有這麼多經歷的緣故,所以王重說以前所說過的一句話。「看哪,你是美麗的!我的愛友!看哪,你是美麗的!」現在王可以很放心的對她說這一句話,因為她有以前這一種的經歷。就是因為她有三章六節的經歷的緣故,她與王有完全聯合的緣故,她不會將讚美留下為自己用,所以祂現在可以很穩當的讚美她。

            王在這一段所有讚美的話,共有七樣。這些讚美的話,表明人與主有了完全聯合之後,明白了甚麼是十字架,甚麼是復活之後,她在外表上所要有的表顯。換一句話說,這些讚美的話,就是說一個在基督裏的新造,到底是如何的。

            1.鴿子眼──表明屬靈的眼光

            人第一件事,在屬靈的進步上所有的,就是屬靈的眼光,就是能看見屬靈的事。鴿子眼是專一的,同時也有屬靈的意見,因聖靈如鴿子一般。眼睛一純一,就有屬靈的眼光。但是,我們有一個頂大的危險,就是我們屬靈的眼光並沒有帕子。帕子是用以遮蔽的。「在帕子內」,意即你有屬靈的眼光,你能看見屬靈的事,但並不叫別人都看見你所有的。我也許有鴿子眼,但是缺乏帕子(頂容易把所見的都輕易說出來)。還有一件事要注意的,就是在帕子內的眼睛,不是普通的人所能看得出來的。意即你的眼睛向世界是遮蔽的,他們並不知道你有屬靈的眼光,他們看你也和普通的人一樣。信徒的愚昧和錯誤,就是將他藉?聖靈所看見的東西,隨便的告訴世人知道。我們若沒有屬靈的眼光,我們就該知道說,我們所認識聖靈的能力和工作,必定很少。如果我們所得的聖靈越多,我們所得的鴿子眼睛也必定多。斷然不能鴿子的本身和你一點關係都沒有,而你能有鴿子的眼睛的。所以真實的亮光,都是從跟從聖靈而來的。但是多少時候,這亮光該在世人的面前遮蔽起來。這就是主說到這個女子的美麗的第一點。我想我們很少注意,屬靈的眼光都是為?基督的喜樂的。連我們屬靈的眼光,都是祂所稱羨的。

            2.頭髮──表明奉獻與順服

            頭髮在聖經中所提起的,只有一點點。在參孫的身上,頭髮是他的奉獻,意即他把他所有的一切留?給神用。所以,他就有了能力。我們在神面前的奉獻,就是我們在人中間的能力。我們在神面前奉獻有多少,多完全,多清潔,就我們在人中間所顯的能力也要有多少。分別為聖的奉獻,就是一切能力的根源。頭髮,在聖經中,還有一面的意思,就是為?遮蔽自己。女人的頭髮,拿細耳人的頭髮,都有這個意思。意即站在一個順從的地位,學習如何把人的、天然的、肉體的隱藏了,而讓神彰顯出來。

            「如同山羊群,臥在基列山旁。」山羊是白色的居多。基列山旁,是山羊多的地方,是草頂多的地方(耶五十19;彌七14)。山羊,在聖經中,特別是用作贖罪祭的。她的頭髮像一群山羊那麼多,在基列山旁那裏。這是表號。意即她吃飽了,是預備獻祭的。你的奉獻和順從在甚麼地方顯出呢?就是你得?神的餵養,得?神的糧食,都是為?奉獻。這個就是我們的能力,這個就是我們的順從。

            3.牙齒──表明接受的能力

            牙齒,是用以咀嚼糧食的工具。這裏並不是糧食的問題,乃是接受糧食的問題。神在聖經中曾給我們看見,祂曾給我們預備了許多不同的糧食。在這裏,是給我們看見接受這些糧食的能力是如何。這裏所說接受的能力,並非指嬰孩說的,乃是指長大的人說的,因為惟有長大的人才有牙齒,這是寓意方面的。

            「你的牙齒,如剪過毛的一肆羊,洗淨上來,個個都有雙生,沒有一隻喪掉子的。」(原文)為甚麼說是羊群呢?必須是羊群才吃草。因為在你裏頭有了一個東西是屬乎基督的,有了這個東西,才能接受神的糧食。必須裏頭有了一個東西是與基督相同的,才能接受那些出乎基督的東西。

            「羊毛」,在聖經中,是指屬肉體的生命,或者屬肉體的熱心說的。所以祭司入至聖所不能穿羊毛衣服。所以聖經裏指?基督藉?聖靈所給我們的義,乃是用白細麻布作表號。因為聖徒已經被十字袈除去了他屬天然的生命,所以說她的牙齒如剪過毛的一個羊群。意即她接受的能力,不是受天然的能力的鼓勵。所以,我們在主面前的追求,接受主的恩典,查讀聖經,都不可憑?血氣的熱心。用自己的努力,隨?自己的時候,這個就不是主所稱讚的牙齒。

            新剪過毛而又是洗凈的羊,是非常之潔白整齊的。這裏的洗凈,意即他追求的目的是為?洗凈。

            「個個都有雙生,沒有一隻喪掉子的」,意即是整齊的。意即接受的能力是一律的;不是在有的事上能接受,在有的事上不能接受;不是在屬靈的事上有信心,在物質的事上沒有信心。如果在有的事上不能接受,在物質的事上不能相信,這就不是雙生的,是喪掉子的了。雙生,不喪掉子,就是完全的接受。天然的牙齒總是一對一對的。牠的牙齒個個都是雙生的,就是說她接受的能力沒有一點參差不齊的。

            4.唇──是發表的意思

            如果牙齒是為?接受的,就嘴唇必定是為?發表的。如果牙齒是為?糧食的,就嘴唇必定是發表已經消化的。在新造裏,主不只注意到我們的眼光、奉獻、接受,主也注意到我們的話語。

            「朱紅線」有兩個說法:1.指救贖說的(書二21);2.指權柄說的(太廿七28~29)。一面是嘴唇得了潔凈的記號(賽六6~7);另一面就是一切的發表都得在王的權柄底下,就是嘴唇受王權柄的管理,不像詩篇十二篇四節所說:「我們必能以千頭得勝,我們的嘴唇是我們自己的,誰能作我們的主呢?」要經過救贖的嘴唇,把自己服在主的權柄之下,不隨自己的意思說,才能有秀美的話語(四3第二句的「嘴」,原文是「話」)。(牙齒是擺在嘴唇之前,吃進去的如果不對,就說出來的也必定不對。)

            5.兩太陽──是外表的美麗

            「太陽」亦可譯作「兩腮」:兩腮是顯出人美的地方。所有我們向外的表現(即喜怒哀樂等),都是從腮表明出來的。

            「在帕子內如同一塊石榴。」這不是一個整的,是已經開的。石榴,在聖經中意即充滿生命的。因為它的子最多,每一粒子是充滿甜汁和紅色,是又甜又美的。意即信徒這些外表的美麗,是從他充滿了主的生命而來的。但一切都得從世界的眼睛遮蔽起來,這是在帕子內的意思。換一句話說,能知道我們的美麗的,惟獨是主。雖然在教外該有好名聲,光該照在人中間,但是,這不是為?彰顯。我們彰顯的地方,只有在主面前。在幔子裏,關上門,這永遠是信徒生活的原則。

            6.頸項──表明意志的降服

            頸項是代表人的意志。人太隨已意而行,太硬、太驕傲時,聖經就是說「強項」(賽三16)。所以這裏的頸項,就是人在神面前意志的降服。主看人意志的降服,是人身上頂美麗的地方。在比用兩句話來表明人降服的意志是如何。第一句話是說:「你的頸項好像……高臺。」高臺,第一個意思,就是不是駝背。頸項不直的人,就是駝背。在聖經中,駝背的人是受撒但壓制眼看地下的人(路十三16)。頸項像高臺,意即地已得了釋放,沒有撒阻的捆綁,沒有复世界的心。高臺,第二個意思、就是堅固的意思。意即她的意志已經被神帶了一個堅固的地步,而不愛世界,而不受撒但的影響了。第二句話是說:「好像大?……的高臺。」這高臺不是普通的高臺,乃像大?的高臺。意即這高臺是為?大?的。所以在這裏,除了堅固和釋放之外,還有這女子的意志被帶領到一個地步,就是完全順服大?。她的堅固,就是在乎她的順服基督;她的釋放,也是在乎她的順服基督。我們都知道意志被基督擄去的要累。

            這高臺是為?甚麼用處呢?是為?收藏軍器的。意即所有屬靈爭戰的地方,都是為?爭奪意志的。裏面所收藏的軍器,就是基督得勝的方面,為?保守信徒的意志,免得被仇敵奪去。但是,這裏的軍器,並非注意攻擊的,乃是為?防守的。所以你看見所提起的,乃是盾牌和籐牌。我們知道盾牌和籐牌,都是為?保護的。「一千」告訴我們說,最夠多的。「勇士」告訴我們說,是夠強的。所以總意乃是:為?大?的旨意,他是肯完全降服的。他對於遵行大?的旨意,是堅固像高臺一樣。她是嚴密的佈防,不讓仇敵奪去她這種降服的意志。

            7.兩乳──表明我們情感的地方

            「兩乳」亦可譯作「兩胸」。在我們聖潔的情感裏,最要緊的就是我們的信心和愛心。我們就是藉?這個來摟抱我們的主。我們也是在這裏覺得主的親近。我們也是在這裏讓祂親近我們。信和愛是我們與主聯合的、獨一的、二而一的方法(是信和愛合起來,所以兩胸長在一個人的身上)。

            「小鹿」,是畏怯的、怕羞的、容易受驚的、感覺敏捷的。這個就是我們為主所保守的聖潔情感。這不是公開的,乃是充滿感覺的,是我們要小心看守而不可隨便對付的。我們如果稍微大意,就很容易失去的。

            是甚麼樣的小鹿呢?是「一隻母鹿雙生的」(原文)。意即這一對小鹿,是一母所主,是同樣大小的。意即信和愛要同樣的生長。沒有一個人得主偁讚他是美麗的,而他是信大愛小,或者是愛大信小的。加果這樣,主就不說他是美麗的。所以在新約中,我們看見這兩樣是同時並重的(加五6;提前一5、14;門5)。在屬靈的實際方面,沒有愛大信小,或者信大愛小的可能。大就都大,小就都小,有就都有,無就都無,因為是兩胸,是一對小鹿,是一母雙生的。

            兩個小鹿是在「百合花中吃……」(原文只有「吃」宇,沒有草字),意即信和愛得?餵養,能夠長大,乃是在一個和她自己從神那裏所得的生命的性質相合的環境裏。「百合花」,意即神所給她的看顧、應許、清潔、意即信和愛要在這一種的環境裏,才能得?餵養。百合花在荊棘中是可以的,但是信和愛是不能在世界裏(在荊棘裏)發芽的。「百合花」,意即屬天的境界。信和愛是活在屬天的境界裏的。「百合花」,是神所給的清潔,意即一個無虧的良心。良心一有虧,信和愛就漏掉了。信和愛只能在清潔的良心裏生長。在「百合花中吃……」,意即在主所餵養的地方(歌二16)。信和愛要長大,就得在主所餵養的地方。



【{\Section:TopicID=185}女子更深的追求(四6)】三章六至十一節,給我們看見她和主的聯合。四章一至五節,給我們看見聯合所產生的──叫主得?滿意了,叫主能看她是美麗的。在第一大段裏(一2至二7),多是女讚美王;王對於女的讚美是非常簡單的。在第一大段裏,講到自己頂多的也是女。當一個人在主面前還沒有深的經歷以先,還沒有深受主的對付以先,她是常常喜歡談到自己的經歷──自己靈性上的情形、自己的進步,和自己的得?。同時,她也喜歡談到她和主中間的交通──主的愛、主的應許,和主怎樣聽她的禱告。她頂喜歡提到自己並她和主中間的事。她並不必有三層天的經歷,但是她總不能等到十四年後再說。她沒有經過主的對付,所以她的言語顯出她自己的淺薄來。乃是等她經過了曠野出來之後,我們就看見她不大說話了。所以三章六至十一節是第三者說,而四章一至五節是王說的。

            至於她的經歷和她與王中間的關係,她現在已經有夠大的度量,可以不提到這些。她不只不說,她並且也能聽。實在說來,也只有不說的人才能聽。她經過了十字架。現在她藉?聖靈知道如何管住自己和自己一切的感覺,所以她能不說。但是,也就是十字袈和聖靈裏的自約,能聽主的讚美而不受激動,能聽主的讚美而不驕傲,反而引起她自己軟弱的感覺,反而叫她覺得十字架更深的工作是不可少的。這一個與從前有同等的不同呢!所以我們看見在第三者述說她的經歷之後,她並沒有補說他們所未提起的經歷。在王的讚美之後,她也沒有故意的謙卑,用話語顯出她的真善來。她不過很安靜的說一句很短的話。

            「我要往沒藥山,和乳香岡去,直等到天亮,黑影飛去的時候。」(原文)從她簡短的話語裏,我們看見她感覺到目前的情形和將來的需要。她說:「等到天亮,黑影飛去的時候。」她感覺到她自己還沒有到完全的地位。她覺得她的天還未亮,她覺得她還是住在黑影裏面。她並沒有因為受了讚美,就忘記她自己的情形。難道她和主的合一,不是真實的麼?難道她的生活不是美麗的麼?聖靈的看法和基督的讚美,叫我們知道,她在神面前已經到了很高深的地位了。她和主並沒有間隔;主也沒有尋出她的不完全。但是,這是主的那一方面。所以有經歷的人都知道,一個長進完全的信徒,可以在主的面前,沒有一點的黑影,並且全身都沐浴在主的晨光中,但是在他自己裏面,卻不能不覺得黑影還在那裏,早晨還未來到。越光明的人,就越看見甚麼是黑暗。越完全的人,就越要覺得不完全。越行走在神光中的,越覺得需要祂兒子耶穌的血洗凈我們一切的罪。她雖然受了主的讚美,她卻不能不覺得她屬靈生活的天還沒有亮,她的黑影還沒有飛去,好像她今天和她從前在曠野漂流時,並沒有分別。

            現在怎麼辦呢?在天還沒有亮之前,在黑影還沒有飛去之前,我還要往沒藥山和乳香岡去,直等到天亮,黑影飛去的時候為止。不到天亮黑影飛去的時候,就不肯離開這地方。

            信徒在經歷上的天亮,和黑影完全飛去的時候,還得要等到主再來才有的。現在她唯一的救法,就是在沒藥山和乳香岡。她的意思就是主雖然讚美我,聖靈雖然承認我和主的完全合一,但是我還覺得自己的較弱、敗壞、詭詐和無用。在完全還沒有來臨之先,我是照舊的要走在十字架的路上,並支取主屬靈的生命。當我脫離曠野的時候,我是用沒藥薰我自己,現在我要往沒藥山去了。以前我是目乳香薰我自己的,現在我要往乳香岡去。如果沒藥和乳香薰了我,會叫我和主有更完全的聯合,會叫主看我為美麗的;就我從今以後,要往沒藥山去,要住到乳香岡去。如果十字架的受死和受苦,會叫我脫離曠野的生活;就從今以後,我與十字架要有更深的聯合。我願意受更大的苦,也肯經歷更深的死,一直等到我的晨光發現。如果我靠?主的生命活?,會叫我一步一步的上來;就從今以後,我願完全拒絕我自己的生命,完全靠主的生命,一直等到主在我身上看見沒有一點是出乎舊造的。

如果我將從前的經歷和我從今以後所要有的經歷來比較,就從前所有的沒藥和乳香還不過是點滴的薰人的香料。從今以後,沒藥和乳香要如山如岡一樣。從今以後,我的高超、我的能力和遠大的眼光,我和神的更親近,我的更遠離世界(山、岡,有高超之意),都得藉?主的死和主的復活。



【{\Section:TopicID=186}升天的呼召(四7~15)】四章一至五節,是女子外面的表顯。七至十五節,是女和王裏面的關係。



【{\Section:TopicID=187}呼召(四7~8)】這是王說的話;一切解經的人都共同承認,這裏是指?十天說的。

            七節:在女子已經更深一步更完全的看見十字架和復活之後,王就能對她說:「你全然美麗,毫無瑕疵。」從前王只說她美麗,現在王說她全然美麗了。因她所有的瑕疵,都被十字架挪開了。在她受對付的時候,一件一件的都失去了。她今天所剩下的,乃是主屬天聖潔的生命,是完全站在復活的新境地裏的。所以,你就只能看她是全然美麗的。

            八節當譯作:「我的新婦,來,與我同去,從利巴嫩,與我一同從利巴嫩,從亞瑪拿頂,從示尼珥與黑門頂,從有獅子的洞,從有豹子的山來觀看。」在第二大段裏的時候,王對她所要求的兩件事是:1.要她起來;2.來,與我同去。當她受對付的時候,她已經起來了。但是,在主的行動上和工作上她還沒有學習與主同去。主既然有了要求,祂從來不肯降低程度。我們有時可以遲延祂的時候,祂的時候也可以未到,但是祂並不更改祂自己的呼。當我們經過對付之後,當祂的時候成熟的時候,祂又要說:「來,與我同去。」現在主是召她升天。許多人以為說,這裏是離開利巴嫩;但我個人相信,這裏是「從利巴嫩」。「從」字雖然可以譯作「離」字,但是在這裏明明是詩的結構,並且在意義上,我們沒有看見有甚麼理由利巴嫩是該離開的。反而在下文,我們看見利巴嫩的香味和利巴嫩的溪水,乃是女子新的經歷的一部分。這裏的利巴嫩明明是指高山說的,就是普通出香柏木的地方。所以它就帶?香柏木高貴的意思。在聖經中,許多時候,高山是指?離開地而且屬天的地方。所以,這裏的呼,就是升天的呼召;更準確一點,這裏的呼召,乃是叫信徒從升天的地位往下觀看的呼召。所以,乃是升天的異象。

            信徒的地位,乃是該在山頂的。雖然許多人曾失敗了,但是主為?他們所定規的地方還是屬天的山頂。在那裏,天是這麼近的;不只,天是圍?他們。在那裏,地是那麼遠的;是的,地是離開了。這裏的三個山頂是給我們看見,就是在天上的地方,我們的經歷也是有不同的高?的。並且也告訴我們,高處不是只有一點,乃是有許多地方可以活動而並非受捆綁的。

            「亞瑪拿」,意即真理。許多時候,我們可以從這裏往下看,我們能住在一切在基督都是實在的高?上。

            「示尼珥」,是一件蝡甲。這自然是說到聖靈所給我們的軍裝;這個思想是完全為?爭戰的。許多時候,我們必須充滿了屬天爭戰的眼光,來看下面的事。

            「黑門」意即毀滅。這很自然的是指?基督十字架上的得勝。祂如何是神的兒子顯現出,毀滅魔鬼一切的作為。我們在許多的時候,可以不注意爭戰,而從這得勝的高?來對付一切屬世的事情。

            升天的高?是有許多的。升天的地位也是很寬闊的,就是在裏面也有活動長大的可能的。但是,以弗所書給我們看見,天上的地方(一至二章),就是仇敵所在的地方(六章)。在山頂上行走,並且在山頂上觀看,就不能不同時遇見獅子的洞,豹子的山。地上,是獅子遊行的地方;世上,是豹子昋噬的地方。但是獅子的洞是在天上,豹子的山也是在天上。當我們還沒有在經歷上知道甚麼是升天之前,我們所踫?的,不過是仇敵在地上的工作而已。我們知道了甚麼叫升天之後,我們就要住在仇敵一向所住的地方。我們不只要看仇敵的工作,我們也要面對面的對付這仇敵。對於鮞子,聖經所注重的是咆哮,所以牠的工作是恐嚇。對於豹子,聖經所注重的乃是刁狠,所以它的工作是吞噬。

            主呼召她到升天的地位來,主並沒有說,從今以後,甚麼都是良辰美景的。主乃是給她看見,這雖然是高?的生活,但是在這裏獅子和豹子是比從前更接近的。不知道以弗所書一至二章的人,就不知六章的屬靈的爭戰。知道甚麼是升天的人,就要看見仇敵的實在和仇敵的接近。雖然這樣,主是請求我們從這裏往下觀看。我們的山頂,何是真理;我們的山頂,仍是軍裝;我們的山頂,仍然是得勝毀滅。屬天的事,惟獨在屬天的境界裏,才能看得清楚。而屬地的事,也只有用屬天的眼光,才能看得清楚。天上,乃是唯一觀看的地方。許多時候,我們沒有從天上觀看,我們以為我們能夠用地上的眼光,來解釋許多的事情。豈知除了糊塗之外,沒有別的結局。就是地上最小的事,都得從天上的立場來看。不然,就連極小的事,我們都弄不清。但是,從天上的觀看,也就是從獅子洞、從豹子山的觀看。所以一切事情的觀察,是不能把仇敵忘記了的。你如果在天上觀看,你就不能不記得這件事情和獅子發生了甚麼關係。有山頂眼光的人,就是知道仇敵對這件事是如何看法的人。所以,從神的「賜地」上的高?觀看的人,同時必定兼有仇敵得失的看法。

            所以,屬靈的爭戰,第一,就是地位;第二,就是眼光。沒有那個地位,就看不見仇敵的本身;沒有屬天的眼光,就看不見仇敵的詭計。沒有這兩樣,就不能爭戰,也不會爭戰。

            這是一個空前的呼召!真是一個大而可畏的呼召!一個柔弱的女子,按?天然說,要到山地去,要登?造極,就已是為難的事,何況還要到獅子的洞邊,豹子的山上呢?

            女子聽了這個呼召之後,現在她如何答應呢?



【{\Section:TopicID=188}無聲的答應(四9)】九節:「我姊妹,新婦,你鼓勵了我,你用眼一看,用你項上的一條鍊,鼓勵了我。」(直譯)在此,王才是頭一次稱她為新婦。到這裏,她的心意,與王才完全一致。所以在這裏,王才看她是一個能把自己託給她的人。乃是到了這個時候,她與王才能在樣樣事上有分。她的愛才到一個地位,是超過普通的;並且純潔到一個地位,能夠有婚姻的關係。最緊要的,乃是她經過了無數的對付,到了今天在她身上所彰顯的,一切都是新造的,叫她能夠滿足王的心。新婦最主要的條件,就是說,王能愛她。王能愛她到一個沒有保留的餘地,因為她是被聖靈工作到一個完全可愛的地泣。

            王也是在這裏頭一次稱她作姊妹,因為她和祂乃是有同樣性質的;聖潔的和叫人聖潔的,乃是出於一(來二11)。亞伯拉罕的妻于,就是他自己的妹子;以撒所娶的,也是他本家的姊妹;後來雅各和以掃的不同,就是一個娶了外邦人,一個娶了母家的姊妹。所以基督寄愛的地方,乃是與祂有同樣的生命,從一位父出來的人。

            「你鼓勵了我」。你鼓勵我愛你,你鼓勵我親近你,你鼓勵我對你滿意,你也鼓勵我帶你前進。你也鼓勵了我,因為你答應了我的要求。你也鼓勵了我,因為你的眼睛所對我說的。你的眼睛向我一看,你已經表示你肯跟?我一同去。在愛的空氣中,眼睛所說的常常比口所說的更多。主自己豈不是也曾一次用眼睛對彼得說過話麼?外人是不會明白眼睛的說話的。愛是能領會眼睛的心意的。不只你的眼睛給我看見你的意思,並且你項上的一條鍊也給我看見你的答應。項上的鍊子,乃是順服神教訓的代表(箴一9)。所以憑?你對神聖靈教訓的順服,和聖靈在你身上所給你的道德的造就,你鼓勵了我。你叫我愛你,你叫我知道我可以帶領你前進。



【{\Section:TopicID=189}裏面的關係(四10~15)】十節:「我妹子,新婦,你的愛何等的美麗,你的愛比酒何等更美得多;你膏油的香氣勝過一切的香品。」(直譯「何等更美得多」,在中文不成文法,但是在原文,實在有這樣的意思。)

            好像在以往的時候,祂沒有讚美她的愛(愛,是發出來的,與兩胸不同)。神吸引人的,就是用祂的兒子耶穌基督。神就是把祂的兒子擺在地上,請人來愛祂的兒子。神藉?基督顯出祂的愛來。現在人被基督所吸引,好像是人答應神的那個請。人向基督顯出他們的愛來,就是人答應神的那個請。這裏的愛,就是人對於神藉?基督叫顯出的愛的回應。人對基督的愛,好比是向神的回禮。

            這一個愛,在信徒一次一次的奉獻,一次一次的受對付之後,是越過越顯得完全的。到了有一天,當主真看見祂的信徒在經歷上下思念地上的事,完全思念天上的事,祂就能夠說:「你的愛是美麗的,你的愛比酒更美得多。」一章二節讚美王的愛時,只說祂的愛比酒更美。這裏王讚美女時,是說她的愛比酒更美得多。從這裏就可知道,信徒對於主愛的欣賞,是遠不及主對於信徒的愛的欣賞。我們雖覺得主愛的寶貝,但是我們還不能領會主的愛是多寶貝。

            主因為深切愛我們的緣故,祂才能覺得我們的愛是如何滿足祂的心。我們知道大?和約拿單的故事,「彼此親嘴,彼此哭泣」(撒上二十41),等到大?優勝。所以,我們的主是在凡事上居首位的。連在愛我們的事上,都是居首位的。

            「你膏油的香氣,勝過一切香品。」王的膏油,現在這女子也有了。王受了聖靈的塗抹,這女子也受了聖靈的塗抹。亞倫頭上的油要流到衣襟上去的。但是,這裏所注重的,不是膏油,乃是膏油的香氣。意即得了聖靈塗抹的效力。香氣不是眼睛所能看見、耳朵叫能聽見的,乃是人所聞到的。世界上最難解釋的,就是香氣。我們不能用言語來解釋香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你豈不是在好些信徒的身上發現,他所能感動你的,並不是你在他身上所看見或者聽見的,乃是當你與他在一起的時候,他會給你一種特別屬靈的感覺。你也不會給這感覺起甚麼名字,這一個就是他的香氣,這一個就是一個順服聖靈的生命所發生的結果,這一個香氣是遠超過一切人世所有的美德。許多時候,我們能說一個非信徒竟然在某點上比信徒更好,或者一個信徒的天然有某種長處,但是這些永遠不能和受聖靈模型的生命所發生的香氣相比。

            十一節:(本節的「香氣」(且譯作「香味」,與上面的「香氣」不同。)一切人世的、天然的香品,沒有一樣是趕得上女子身上膏油的香氣的。這就自然能夠叫她嘴唇能以滴蜜。蜜,是甜美的,是叫衰頹的人能得?睡醒的。但是這一種甘甜,並非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產生的。乃是經過長時期的採集,經過裏面的運動,並且謹慎的收藏,才有的。這是一個常在神面前受教的人所獨有的。所以,從這女子口中所發出來的,並非閒話、笑話、冒失的話,乃是甘甜、使人甦醒的話。她的話語,並非像山洪暴發的往外傾瀉,乃是一滴一滴的像蜂房的滴蜜。這是一種最慢的滴。有的人,他們必須說話,他們說話像溪水奔流一樣。就是他們所說的是關係屬靈的事,但他們那一種說法就已經夠顯明他們是沒有經過恩典更深的工作的。這裏不只注意到她的嘴唇如何慢慢的滴出甘甜的蜜來,這裏也注意到她裏面所收藏的是甚麼。所以說:「你的舌下有蜜有奶。」舌上,是人咽食物的地方。舌下,是人藏食物的地方。意即她裏面收藏了這些東西,裏面是豐豐富富的有這些東西。這可見她自己的糧食是有餘的。蜜是為?復興軟弱的人,奶是為?餵養幼稚的人。她裏面所蘊藏的是這樣的豐富,好像食物在舌下可以隨時分給需要的人。但是,她並不傾吐她所有的一切,像有的人裏面有多少,外面也拿出多少一樣。蜜和奶還是在她的舌下,不都是在她的唇邊。

            「衣服」,是說到一切在外面的態度、行為、動作、交際、娛樂、禮貌,和其他一切屬乎外表的;因為衣服是在人身上外面的。因她的住處是在利巴嫩的緣故,她雖然行走在世界中,卻不能叫她身上的衣服不帶?利巴嗽的香味。因為她是和主一同在天上的緣故,就不能不叫她的外表,在無意中顯出一個比世界更高,離世界更遠的氣味來。

            十二節:「園」,當譯作「花園」(四12的「花園」,13節的「果園」、16節的兩個「園」,五1的「園」,都是單數的。四15的「園」、「水」,都是多數的)。花園的思想,在聖經中,乃是神最初的思想。所以我們看見神創造天地人類之後,神就立一個花園。花園,不像普通的地是為?普通的栽種,也不像田地特別為?耕種,乃是專一的為?美麗並為?享受而有的。它裏面可以有樹木,但是目的並不在乎木材;可以有果木,但是目的還不是為?果子。它叫注重的,乃是花卉。所取於花卉的,乃是美麗。所以栽種花卉,乃是為?怡悅。到了這裏,我們看見女子如何達到一個叫基督得?滿足的地位。現在她知道她的存在,並不是為?自己,乃是為?她的良人的。但是,這裏的意思還不只是一個花園,乃是一個關鎖的花園,連其中的井和泉源也都是禁閉封閉的。這意思就是說,她是專一為?她的良人喜悅的。她雖然是一個花園,但是她並不是一個公園,她是一個關鎖的花園,所以裏面一切的美麗,不是每一個的眼睛得以看見的。她所有的一切,只求良人的喜悅,不求人的喜悅。民數記十九章十五節說,帳棚裏有人死的時候,「凡敞口的器皿,就是沒有紮上蓋的」,它是不潔凈的。敞口的器皿,意即是公開的,甚麼影響都受的。沒有專一為?基督的,無論甚麼影響都可以跑進來的。如果今天的信徒,關鎖多一點,蓋紮得緊一點,我們作工就要容易得多。童貞的意思就在此,是一個關鎖的園。這就是聖潔。聖潔的意思,在聖經中,就是專一。並且無論是井水,無論是泉源,也都不是為?外人的,不是為?外面的各處的。

            十三至十四節:當譯作「你的芽(多數的)像一個石榴的果園,有寶貝的眾果子,鳳仙花與哪噠樹,哪噠與番紅花,菖蒲與桂樹,並一切的乳香木,沒藥與沉香,和一切主要的香品。」

            這個園,雖然是花園,但是並非缺少果子的。

            「你的芽」。主在聖經中有好幾次稱她為芽。意即充滿了生命的能力,是勝過死亡而有復活的能的(如亞倫的杖發芽)。她這一種生命的能力,是像石榴的果園一樣。石榴的意思,是果子眾多。意即這女子充滿了復活的能力,而且是充滿復活的果子的。並且在上文,我們剛看見用石榴來比她的兩腮。所以我們知道石榴的用處,不只是為?果子,也是為?美麗的,這裏是一個石榴的果園;就是說這花園不光是美麗,並且是美麗和結果。這園子不只是一樣的果子,並且是各樣寶貝的果子。

            底下這些花木,若不是注重它的顏色,就是注重它的香氣。並且到了末了,還說一切的乳香木和一切的香品,就是說到一個信徒能叫基督滿足的,是種種的,諸多的,不一的(林後九8;西一9~11)。

            (前一半的果子,是指聖靈的果子。後一半的香味、花草,是指聖靈的恩惠)。

十五節:「你是園中的泉,活水的井,從利巴嫩流下來的。」

            井水和泉源,都是為?灌溉花園,叫它能夠生長花草樹木的。井水是指?活水的積蓄,泉源是指?活水的流動。「井又深」(約四11),表明其能積蓄;泉源,是一直流的。井是靜的,泉源是流的。

            井水和泉源,都是在花園裏的。伊甸園有四道河,都是為?滋潤園子的。新耶路撒冷有一道生命水的河,新耶路撒冷是一個園的城,水都是為?灌溉花園的。這是聖靈的職事。這一種的職事,是為?叫花園顯出更好更美的來。這一種職事,並不是花園裏所固有的,乃是從利巴嫩山流下來的。所以,沒有基督的升天,就沒有聖靈的降臨。「我若不去,祂就不來。」(約十六6)今日所有屬靈的灌溉,都是因為祂為我們顯現在父的面前。



【{\Section:TopicID=190}愛的生活(四16至五1)】



【{\Section:TopicID=191}新婦的答應(四16)】前一段是講到新造的美區(1~5節),女子更深的定規(6節),女子在升天的地位上和基督的關係(7~15節),是王說祂對於女是如何的滿意,是王說祂對女和祂自己的關係是如何的滿意。

            十六節:她的回答有兩方面。「北風」是寒冷的、尖利的、砭肌刺骨的。「南風」,是溫暖的、柔和的、使人暢快的。

            女知道王看她像一個花園,女也知道聖靈在她裏面所給許多的果子和許多的恩惠。她現在並不盼望環境的順利,反而她是預備好在任何的環境中都能發出基督的香氣。她已經達列一個地位,知道所有的問題都是在裏面的,並不是在外面的;裏面所有的如果是香氣,就外面的環境不管是南風或者是北風,都不過是叫香氣發出而已。她已經不活在環境裏,反而在任何的環境裏,她都能活?。她知道裏面如果充滿了聖靈的恩惠,外面就可以隨她的意思安排環境。她已經能和保羅同說:「我已經學會了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腓四12)「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腓一20)她這裏的呼召,就是她順服的表示,也就是她信心的表示。南風和北風,乃是聖靈訓練信徒所安排兩種不同的環境,她乃是將自己交給聖靈訓練。雖然南風是可愛的,北風是可怕的,但是在一個活在天上的人,並不覺得有何兩樣。她深深的知道,無論環境如何(環境乃是受聖靈支配的),只會叫她顯出聖靈的恩惠來。她在這裏是特別仰望聖靈在環境中成全工作。

            除了她對聖靈表示之外,她也並不像從前那樣的多說話。她的態度就是,既然在她裏面種植了許多的香花,聖靈就該用風吹出這些花香。我的主既然栽種我作祂的花園,並且施恩給我叫我能生長果子,就讓祂來到這園中,享受這園中所生產的果子。她頭一句說:「我的園」;但是她第二句立刻就說,祂「自己的園」。我的園,就是祂的園。一切都是為?祂,所以果子也是為?祂的。聖靈的果子,本來並不是聖徒的妝飾,更不是為?信徒的誇耀。雖然是生在信徒身上,但是為?主的享受和神的榮耀的。她在這裏,就是這樣無條件的將主在地上所作的一切,再奉獻給主。―― 倪柝聲《歌中的歌》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雅歌第五章

【{\Section:TopicID=192}主的答應(五1)】五章一節:「我進了我的園中,我姊妹,新婦!」這一個園子,雖然是主的,但是從這句話看來,主不是時常進入祂的園子,乃是在一個特別請求之後,祂才進去的。所以我們要記得,一次的奉獻雖然是叫我們變作屬乎主的,但是,乃是時常的奉獻才會叫我們的主進入祂的園中。所以我們不要自己滿足,以為我們是屬主的了。在許多時候,這個事實要重複的告訴自己,也要重複的向主表示。不然,在你不覺得的時候,你要看見你的主並沒有進入祂的園中。

            每一個奉獻,主都是接受的。女一請求,主就答應。我如果說得不錯,這一個恐怕是世上最容易得?答應的禱告。主就算所有的一切都是屬祂的。所以這裏最少有八次說到「我的」──「我的沒藥和香料……我的蜜房和蜂蜜……我的酒和奶……」等等。除了惡人的錢、妓女的工價外,祂都接受(申廿三18)。這裏的意思,沒有別的,就是享受。

            到了這裏,主才實在得?了祂的地位,就是在第一大段裏所得不?的。到了現在,祂才真的得?看見祂自己勞苦的功效。

            我們要注意到這裏的奉獻、這裏的接受,與普通的奉獻、普通的接受是不同的。從前的奉獻乃是為?把自己交在主的手裏,完全給了祂,好讓祂在我們身上有所作為。這裏的奉獻乃是在主有了作為之後,並不是為?要從主手裏有所得?,乃是說現在已經充滿了主的工作,因而這一個快樂,這一個效果,這一個榮耀該歸給主。所以,這裏乃是果子香氣的奉獻。照樣,這裏的接受也是如此。從前的接受,主乃是為?要有機會可以下一番功夫來種植;現在的接受,並不是為?種植,因為「一切」都在裏面了,乃是完全為?享受。從前的時候,我們好像一塊荒地,無法開墾,我們就把它奉獻在主的手裏,讓主工作,闢成一個完美的花園。現在的問題就是說,這個花園是為?誰的。有經歷的信徒常是看見,後來的奉獻比起初的更難,卻是更榮耀的。這一個奉獻,才叫主得?祂勞苦的功效。

            「朋友們,請吃,親愛的,請喝,且多多的喝。」(原文)這裏的朋友,親愛的,到底是指?誰說的呢?主現在是以救主和主的資格在這裏享受花園的一切,所以,朋友和親愛的必是指三而一的神,一同在此有所享受。(若是指罪人,就不能說是親愛的;如是信徒,就不是奉獻者的本人,而是奉獻者的同輩,但這裏是主完全的享受,信徒不能在內。)



第四篇    復活後的十字架的呼召(五2至六13)



【{\Section:TopicID=194}復活後的十字架和女子的失敗(五2至六3)】



【{\Section:TopicID=195}呼召(五2)】五章二節:「我身睡?,我心卻醒;這是我良人的聲音;祂敲?;我的姊妹,我的愛友,我的鴿子,我的無污者,向我開起來,因為我的頭滿了露水,我的髮綹有了夜間的點滴。」(原文)

            到了現在,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已經完全停止了。她好像睡臥一般,沒有活動,沒有作為,沒有打萛,沒有掙扎,沒有用力,沒有憂愁。她現在乃是完全的安息。十字袈不只對付了一切罪惡的,十字架也對付了一切血氣的。現在罪沒有動作了,己也沒有動作了,整個外面的人已經帶到一個寂靜的地位。就是有了舉動,她自己卻好像覺得不是她自己作的,她不過好像是一個旁觀者。真的,她已經睡了。但是,這並非說牠沒有動怍,沒有思想,沒有相信,沒有支取,沒有生活,沒有工阼:主復活的生命是在她裏面;復活的主藉?聖靈住在她裏面,並且活在她裏面。外面的人雖然是寂靜的,但是裏面的人卻是活潑的。我們在這裏看見裏面和外面的人絕對不同的地方。外面可以睡?,但是裏面是清醒的,沒有絲毫的睡意。這就正合保羅所說的:「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加二20)這是與基督有完全交通的表顯。這一個與主完全聯合的裏面的人,是非常敏捷的、清醒的、滿有感覺的;就是主極小的聲音或者動作,她都覺得到。這裏面的人,永遠沒有睡覺的時候;無論何時,主一有聲音,她就立刻聽見,她立刻知道這是我愛(我良人)的聲音。

            主現在來作甚麼呢?主「敲?,我的姊妹,向我開起來」。在這本歌裏,主最先顯出祂自己是一個王,因為祂追求心中的坐位。後來祂作一個呼召者,要帶領她脫離她裏面的牆壁而進入復活的生命。再後祂就顯出祂自己是個新郎,如何與女有完全的愛的關係。現在祂在這裏,乃是顯出一個與從前完全不同的啟示──「因為我的頭滿了露水,我的髮綹有了夜間的點滴」。這是一張甚麼圖畫呢?這裏明明是說到祂自己在客西馬尼園的經歷。在那裏,祂的頭真是滿了露水!同時,在那一夜,我們看見祂頭上真是有點滴(路廿二44)!所以,祂在這裏是顯出祂自己是一個常經憂患的人。

            在以往的時候,我們所看見的十字架是為?贖罪;我們也看見了十字架的聯合。我們看見過十字袈的受苦和受死:我們也看見過十字架如何叫我們脫離世界和自己。我們也看見過十字架的得勝,也看見過十字架的模型。一個信徒經過了這些之後,也許要以為說,這是最高的經歷了。從今以後,她所走的道路,乃是步步往復活和榮耀裏去了。豈知十字袈還有一方面,是這一個信徒所還沒有學習的。對這方面,她就是有一點的經歷,也不過是非常初步的。她雖然知道了十字袈的受苦,但她並不知道十字架的受苦所包括的有多大多深。雖然她已經知道十字架的模型,但是她並不知道這模型要把她印成甚麼樣子。主現在就是呼召祂的信徒,來經過她從前所沒有經過的十字架的經歷,或者是她從前所非常淺薄的經歷過的十字架的經歷。

            客西馬尼對我們所說的,乃是神的厭棄,和從這個厭棄所童主的一切(賽五三4末兩句)。我們已經明白祂贖罪那一方面,但是祂的十字架還有在外表上衼神厭棄的那一方面。因?這一個,就叫祂受了極大的羞辱。在祂以往所受的許多苦難中,你還能尋出榮耀來,因為神也在裏面。但是,到了今日,祂不只是人所厭棄的,並且好像也是神所厭棄的;好像祂所遭遇的一切,都是神的擊打苦待。在這裏,也能看見神的手,因?神的擊打,祂就被人厭棄,這就成了祂最大的言辱。

            在主贖罪的那一方面,主從來沒有叫我們和她聯合。但是,主卻要我們在祂十字架的別的方面裏有交通(意即有分)。在以往的年日中,我們所碰?的問題,不過就是罪惡和世界,撒但和天然。我們雖然也踫?十字架的受苦和模型,但是經歷深到成為作神的厭棄和人的羞辱的,我們乃是完全莫名其妙。主在這裏敲?;並說:「向我開起來。」意即呼召信徒再一次向?祂開起心門來,再一次接受這一個滿了夜間點滴的主。她還得學習甚麼叫作被神厭棄,還淂學習十字架更深的誤會和羞辱。祂稱呼她作姊妹,乃是請求在她裏面的神的生命。「我的愛友」,就是她對神旨意的記識。「我的鴿子」,乃是聖靈的性情。「我的無污者」,這是她的聖潔、貞潔和奉獻。但是,祂並下提起新婦,乃是為要看她如何的答應,才能顯出她作新婦完全聯合的性質來。

            主就是向她請求,要她這樣的向祂開起來。她從前已經把自己開啟,接受過主作王;現在主要她自己開起來,接受祂作常經憂患的人。現在主要帶領她判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最深的方面去。然而,主不能強逼一個人走她所不願之的路,所以祂只能叩門,只有請求,一直等到信徒自己心願。



【{\Section:TopicID=196}推諉(五3)】二節這一個呼召,乃是出乎許多信徒意料之外的。他們並不知道十字架美面還有一個羞辱方面的存在。他們對於十字架,並不是沒有經歷的人。他們對於十字架的經歷,也可以說是很深的了。雖然他們為?十字架也受過一點苦,也經過一點逼迫,也曾被人羞辱過;但是他們總是覺得十字架是他們的榮耀,是他們的生命,是他們的能力。他們從來沒有清楚的想到,十字架真的要變成他們的羞辱。不只叫他們失去世界的名聲,並且也叫他們失去屬靈的名譽;他們竟然被人看為連神都厭棄他們了。神要叫他們經過試煉,而得不?認識的人的安慰和同情,並且反要以為他們是被神擊打苦待了。屬世的羞辱,也許是他們從前所常受的;但是屬靈的羞辱,在他們身上,還是完全新的經歷。這一種的誤會所發生的羞辱,會叫他們深深的感覺,是因為涉到他們和神中間的關係。到了這裏,他們才會知道甚麼叫作「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西一24)。

            這一個呼召,是何等的新奇呢?又是何等的殘忍呢?怪不得聽見的人就要退縮。她也許要以為說,神的榮耀豈不是比甚麼都緊要麼?我在以往的日子中,總是打萛如何在我的生活、工作上榮耀神的名。現在神如果真的讓我被誤會,奪去我在人中間的美名,讓人羞辱我,以為我和神中間是出了事的,就神怎樣會得?榮耀呢?也許她為?自己?想的地方不多,為?神的榮耀所?想的地方更多。但是,她在這裏,沒有看見她所顧念的,乃是她自己要如何榮耀神。她必須受神的剝奪到一個地步,就是要憑?自己的好心來榮耀神的意念都得除去。十字架必須作工深到一個地步,就是你肯甘心樂意的接受神所分派給你的分,而讓神照顧祂自己的榮耀。

            聽見呼召的人,也許還有一個難處,她也許要顧到神的工作。在以往的時候,因?她所認識的十字架的緣故,她真是吸引了人來到她那裏學習主的道路。她以往十字架的經歷,叫她成為生命的運河,叫要跟隨主的人就得跟隨她。她如果接受了這個新的呼召,讓十字袈把她帶領到蒙羞受辱的地位,就她豈不是更要失去她工作的地位和工作的機會麼?以往十字袈的經歷,會把人吸引到她面前來。今後十字架的經歷,豈非更將人從她面前趕出去麼?今後難道有人親近她麼?還有人要從她學習主的道路麼?這一個思想,也會叫她躊躇不前。

            所以她就回答說:「我脫了衣裳,怎能再穿上呢?」在我一切的外面行為中,已經藉?十字袈脫去我舊人和舊人一切的行為,難道我現在要起來接受十字架孤單羞辱的方面,以致叫人誤會,好像我又是穿上了我從前所已經脫下的衣裳麼?經歷十字架已經到真的脫離了一切出乎舊人的,難道還不夠麼?許多信徒到了這一步的時候,多是沒有看見十字架有兩方面──消極的和積極的。復活是認識的,十字袈也是認識的,不過只在消極方面。她所注意的,就是十字袈如何對付舊造,她並沒有看見十字架如何對付新造。她只看見十字架叫人脫離的工作,她並沒有看見十宇袈如何叫人進入的工作。也許她誤會,以為這些積極的工作,是復活方面的事,豈知卻是十宇袈的事。十字架也是在積極方面將十字架的羞辱、受苦、誤會的模型,印在新造上面。主耶穌的生命,本來就是新造的生命,難道我們沒有在祂身上看見十字架所給祂的受苦模型麼?

            「我洗了腳,怎能再玷污呢?」我不只全身洗過澡,已經在主裏面成為清潔的人,並且就是當我行走過這世界,每天因?和世界接觸所得的灰塵和玷污,也是藉?時常的洗淨,已經洗得清潔了。我必須保守我的清潔,我不能再玷污自己,好像沒有進步反而退步一樣。她所看見的,就是她自己必須保守她的清潔;她卻沒有看見,為?開門接受主而得的玷污,並不是真的玷污(再穿上,再玷污,始能開門。但這不是指再穿上舊人,再受世界的玷污。這裏必是被人調會的穿上和被人誤會的玷污。這裏的推諉,乃是那個好的叫她不能得?最好的)。

            所以這裏的情形,就是她看她自己的經歷為已足,而不覺得完全經歷過腓立比書三章十節的緊要。在不知不覺中,「已」在這裏又跑進來了。她看見她自己,因?她以往的經歷,在神的工作和榮耀裏,好像是有了地位的。她的兩個問題,就是表示她不願意更改她目前屬靈的情形。但是,主的呼召是要打擾我們目前的情形的。叫有屬靈的進步,都是免不了要更改現在的秩序的。這個就是代價。貪圖靈性的安閒,常是拒絕更高呼召的動機。當我們在靈性上安居的時候,真心也不控告我們有甚麼錯誤,並且許多屬靈的經歷,也實在是出乎主的死和復活的,我們就不大願意費工夫去追求達到基督對我們的目的。一切照舊的主活,總是不大花氣力追求新的,總要叫我們不願失去目前的平安。



【{\Section:TopicID=197}開門(五4~5)】四節:「動了心」應譯作「動了心腸」;意即裏面最深的感覺。

她的那兩個問題,並非拒絕,不過是肉體軟弱的表示。她的意志已經是完全歸給主的。這一種遲延的表示,乃是她為人的天然。在裏面是一點問題都沒有,不過外面有一點乏力。因此,主就再用新的請求來鼓勵她。若她是真的硬心,主就不願意這樣作了。所以祂就「從門孔裏伸進手來」。這個是為?呼召,不是為?打擊。這手,就是從前懷抱她的手,或是在她頭下的手。這手,就是有釘痕的手。主就是藉?這樣的手,再一次向她有所請求。門孔裏的伸手,意即主盡祂所能的、局部的啟示自己。藉?手,叫她想到祂自己。祂的手不過是代表祂的心,祂的手不過是啟示祂的自己。

            所有屬靈的經過,都是被基督吸引的結果。人多少總得?見主的啟示,人才會脫離他目前安閒的情形,進一步來與基督一同前行。真正看見主的人,就不能不動了心腸。但是,今天受感動的人是同等少呢?有幾個人真能分別甚麼是道理感動人,甚麼是主感動人呢?

            她就起來開門。因為有主吸引她的緣故,就是蒙羞的十字架也得接受,像從前接受能力的十字架一樣。這一種開門的手──信心和順服,自然是要滴下沒藥來的。因為這裏不只有主死的能力,並且也有主死的香味。主那經過死的生命在她的手中,像潮水漲來一樣,叫她能夠開門,並且叫她意志的門閂,也不能不染?主死的香氣。



【{\Section:TopicID=198}隱藏(五6)】在一個受過主對付有了經歷的人身上,不順服的時候,反而沒有神的管教。神的管教,反而是在順服之後才有的。乃是當你順服的時候,主才要叫你覺得你的不順服是何等可惡(人在初步的經歷,乃是管教在順服之前,管教到順服。在一個有經歷的人,管教常是在順服之後,叫他嘗到那不順服的苦)。在感覺上,她現在覺得她的良人又去了。從前她是因?愚昧的緣故,她失去了祂的同在。現在這個痛苦,是靈裏的痛苦,她的靈現在好像被包圍在黑暗之中,沒有亮光。她回想到祂呼召說話的時候,她是如何的神不守舍(她的魂朝?祂去了)。當祂說話的時候,她的心是已經朝?祂去了。她恨她的自己,因為她不知道為?甚麼緣故,她的外面竟然無力和她裏面一致。為甚麼她的外面竟然有了一個虛假的推辭,以致祂向她躲去祂榮耀的臉光。她現在只得尋找,只得呼叫,但是卻尋不見,祂竟不答應。這裏的尋找,和從前的是不一樣的。這裏並非在街道、街市上,乃是在神面前的。但是,禱告在這裏竟然好像是無用的。



【{\Section:TopicID=199}受傷(五7)】這一次並非她去尋他們,也不是她去問她們,乃是他們遇見她,他們以為這一個這麼美麗,經過這麼大的改變的人,為甚麼今天竟然會失落她的良人呢?他們也許想幫助她,但是他們的話語叫她受打更重,受傷更痛。她羨慕得?安慰,但是她所得的乃是打傷。賓路易師母引的聖經節頂好──「因為你所擊打的,他們就逼迫;你所擊傷的,他們戲說他的愁苦。」(詩六九26)他們不會對付她的難處。他們以為說,主如果隱藏了,就必定是她的錯。他們不知道她裏頭所受的擊打已經夠重了,他們卻以為責備也許是更幫助她。他們是用話語更打擊了她。在這個時候,她真是要說:「辱?傷破了我的心;我又滿了憂愁;我指望有人體恤,卻沒有一個。我指望有人安慰,卻找不?一個。」(詩六九20)

            「披肩」該作「帕子」。她的痛苦還沒有止息。人不只不能夠幫助她,不能安慰她,人並且把她的事情當作笑談。在主裏負?守望責任的人,竟然不肯為她遮蔽,反而把她的事情公開告訴人,叫她失去帕子,無所遮蔽,要在人面前顯出她的羞恥。她的失敗,就變成信徒中一個公開的新聞。她真像約伯一樣,遇見了個個想要幫助忙的朋友,但是個個都是定他罪的朋友。

            這一班守望的人,乃是神家裏負責的人。按?靈性說,該是可以領導她的。但是,許多時候,就是一個屬靈的人,對於別人的斷案,也是會錯誤的。弟兄們對我們的態度,雖然在許多時候是錯誤的,但是,這是主的允許,為要叫我們覺得我們自己的失敗。我們和主中間如果都是照?主的意思而前進,主自然有方法對付我們的弟兄。我們如果失敗,雖然這失敗是極細微的,主卻要讓我們的弟兄對付我們,比主對付我們更嚴厲。



【{\Section:TopicID=200}求助於耶路撒冷的眾女子(五8)】八節:「思愛成病」當譯作「我有愛病」。當她在囑靈的人中間得不?幫助的時候,她現在來求助於比她自己更不如的人。當她這樣的覺得她得罪了主,並且覺得她失去了主的臉光,在她無倚無靠的時候,她就覺得連耶路撒冷的眾女子都是會幫助她的。她在這裏所說的話,就是等於對她們說,我現在失敗了,若是可能的話,請你們為我禱告。這是因為她自己對於失敗的感覺是這樣深的緣故,就叫她覺得,就是主裏的嬰孩也都是能幫助她的。她並不是不知道她們的幼稚,她也知道她們和主的交通不一定是完全的,所以她說:「你們若遇見」,她知道她們不一定會遇見。不過她在深深懊悔之中,無可奈何的時候,她是盼望在她們中間有一兩個人,或者能給她一點的幫助。自己的禱告好像是不通了,現在只好陭靠別人。

            她所要傳遞的信息,就是她說:「我有愛病。」這句話在上文已經說過一次,但是那美的情形和這裏的情形是完全下同的。在那裏,她是在交通極親愛的水流裏;現在乃是枯乾的時候。在充滿感覺的時候,能說這話,並不希奇。在四圍黑暗感覺反叛的時候,要說這話,實是不易。這就證明她在信心的生活上,實在比前大有進步。她是已經學會如何管理環境,並如何管理自己感覺的了。現在的愛病,並非因為愛情醉飽而生的,乃是因為愛情飢餓而有的。



【{\Section:TopicID=201}耶路撒冷眾女子的問題(五9)】這些都是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她們雖然自己在主裏沒有深的經歷,也不是滿了新造的生命;但是她們卻看得出這個女子是女子中極美麗的。新造的謙卑、聖潔和榮耀,就是自己沒有得?的人,也是不能不稱讚,不能不承認的。

            她雖然失去她良人的臉光,但是她仍然是女子中極美麗的。她並沒有失去她的美麗。

            用比較的方法來看基督,本來是看不完全的,因為祂是無可比擬的。但是,在一般人中,比較是不可免的。她們的眼睛還沒有看見祂是絕對的,所以只能相對的來認識祂。其實這一個良人和別人的良人,何只只有強處呢!

            這句話,也是顯出這些女子雖然也是耶路撒冷中的人,但是她們對於主還沒有得?個人的啟示。所以,她們只好從她去得?返照的亮光。



【{\Section:TopicID=202}女子對於她良人的印象(五10~16)】達祕先生說:「我想這裏的意思,是絲毫不苟的。所以,新婦從來提到新郎的完全時,好像他是可以嘉納她似的。她說到他的時候,都是為?對別人表示她自己的感覺,而總不是直接向?他說的。但他說到她時,卻很自然的,很完全的對她說到她是如何,這是因為他要向她表明他對於她的喜悅。當我們想到基督和我們的關係的時候,這裏的圖畫是何等的恰當並美麗呢!」

            神就是藉?她們的問題,來叫她發表她對於主的印象;就叫她從前所得?的啟示,再一次在她裏面放光。這樣,就自然的會把她恢復到當初的地位去。一件事是頂奇妙的,就是我們藉?聖靈從基督身上所得的啟示,有時雖可變作迷糊,但是總不能完全失去。這女子,無論如何,還是耶路撒冷眾女子的教師。她的失敗比她們的得勝還要強些。

            十節:頂起初的時候,她就普通的說到她的良人如何。「白」,原文意思是「光明照耀的那種日」。這是說到祂的清潔和祂是如何遠離罪人的。但是,祂的白,並非死白或者青白,乃是白而且紅的。這是說,祂是滿有生命,滿有能力的一像大?也是一個面紅的人)。在祂一生中,我們看出祂如何顯出祂是一個滿有能力和生命的人。自從十二歲在殿裏起,一直到今天坐在神的右邊,祂沒有一次顯出祂是乏力不振的。

            「超」字在原文意即「撐旗者」,或作「舉起的旗」。這裏的意思,就是基督乃是千萬人中高舉起來的旗,乃是眾望所歸者。基督就是我們的旗,我們所望的就是祂。而祂自己也是一個撐旗者,意即祂是一位釘死十字袈的主。「仇敵要來,像洪水一樣,耶和華的靈要舉起一個旗來反對他。」(賽五九19達祕本)那裏的旗,就是指十字架說的。所以說主耶穌基督是撐旗者,就是指?祂是一個被殺的羔羊。祂無論往那裏去,千萬的人都要跟隨祂,沒有一個人是能夠和祂比擬的。

            普通的說過之後,她現在要分析的來說主叫給她的啟示和印象。

            十一節:「至精的金子」,是指?祂的神性說的。祂是有神的生命和神的榮耀的。「因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裏面。」(西二9)這一位基督,就是神所設立作我們元首的。一切出乎神的,都在祂裏面。沒有一樣出乎神的,是不在祂裏面的。因此,我們如果「持定元首……就因神大得長進」(西二19)。

            「祂的頭髮厚密壘垂,黑如烏鴉。」黑如烏鴉,就是指?祂永久的能力說的。當祂顯出祂自己作亙古常在者的時候,祂就顯出祂的白髮來。但是,這裏是說到祂永久不衰敗的能力,所以我們看見祂門頭髮是黑的。不錯,當聖經說到人的衰敗改變時,就說到他的頭髮斑白(何七9);可是我們的主沒有一根斑白的頭髮。祂是「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十三8)。

            十二節:眼睛是人表情的地方,而這偅表情是親密的表情。人的話語和書信,雖然也可以表情,但是在遠方就可以得看,就可以聽見。眼睛的表情,若不是在近處,是看不見的。鴿子一身最美麗的地方,就是它的眼睛。「在溪水旁」,是說到它的滋潤;「用奶洗淨」,是說到它的白:「安得合式」,是說到它的方正。叫以,主的眼睛就是祂向我們所表的情。在信徒看來,是美麗像鴿子的眼睛。乃是滿有精神,毫不乾癟,如同在溪水旁邊;黑白分明,如同用奶洗過一樣;並且安得合式,有一個正當的視線,不會因為眼光不清就看錯了事物。

            十三節:祂的兩腮,曾受過人的羞辱(賽五十6);也曾受過人的戲弄(太廿30)。所以,怪不得信徒要看祂的兩腮如香花畦,如香草臺那樣的好看,那樣的馨香。

            「嘴唇」,就是從祂口中所出來的話語。這些話語是何等的清潔,同時是像沒藥汁那樣馨香。「在你唇裏滿有恩惠」(詩四五2),怪不得人要稱讚祂並希奇祂口中所出的恩言。而且,沒藥汁的意思,還不只是恩惠,也是和祂的死發生關係,意即藉?祂的死所顯出的恩惠。祂的嘴唇所滴出的,都是沒藥汁,所以祂所說的,沒有一句恩言不是憑?祂的死說的。不管祂所說的是「你的罪赦免了,可以平平安安回去」,或者是「信的人有永生」、「起來行走」等話語,都是憑?祂的死而說的。

            十四節:「管子」與列王紀上六章三十四節的「摺疊」同。「摺疊」的目的,乃是叫它不滑開,不失去。所以金管的意思,就是說主耶穌的作為是會成功神的旨意的,絕對不會半路遺失的。因為祂所有的作為都是出於神,所以這個管子是金的。「水蒼玉」,在舊約目過好幾次。以西結書一章十六節,但以理書十章六節就是兩個例。在那裏,我們所看見的,都是安定的意思。在前者,我們看見外邦人竟可以掌權,但是神政冶的輪子(水蒼玉作的)仍然是轉動的。在後者,我們看見神的基督(身體像水蒼玉)仍舊是支配?世界的前途。所以,金管和水蒼玉,都是說到主作事情的堅定。

            「身體」該譯作「心腸」,和五章四節的「心腸」是同樣的字。意即主也是有極深感覺的人。這個感覺是完全為?祂的子民的。「象牙」並不像寶石那樣沒有生命。要得?象牙,最少必須受苦,或者竟至於受死,才能得?。所以,這是說主對於祂子民這一種的感覺,乃是從祂曾受苦受死出過重大代價而來的。「雕刻」,乃是精細的工作。這是給我們看見,祂所有的感覺都不是淺薄隨便的。「藍寶石」,聖經說:「如同天色明淨。」(出廿10)這些藍寶石是鑲在周圍的,就是說祂的感覺和我們接觸的時候,是如何受天的支配的。

            十五節:腳,在聖經中是指?行動;「腿」,卻是指?站立。「白玉石」,在聖經中多次譯作「細麻」,所以在這裏是表明祂的義。「柱子」,乃是隱重的意思。這裏的意思就是說:我們的主,祂所有的一切,因為祂所設立的義的緣故,是不可搖動的。凡跟從過祂的人都能不住在祂身上得?這個印象。在女子對於她良人的講論之中,她三次提起金子。是說到祂頭裏的思想,手裏的作為,腿下的穩定都是出乎神的。神支配了祂的一切。祂是一個完全順服的人,也是個完全滿足神的心的人。這就是我們所認識的祂。

            「祂的形狀如利巴嫩。」祂是高過地的,祂是活在高處的人。祂的一切像一個屬天的人。

            「祂的卓越如香柏樹。」祂是人,但祂是一個得榮耀的人。你看香柏樹如何是高高的超越所有的樹,照樣祂是唯一得榮耀的人。

            十六節:最末了,說到祂的「口」。在原文是口味的口,不是普通的口:這裏的「口」與「二章三節的「口味」,是一樣的字。這一個和嘴唇是大有分別的。這口味,是指?主耶穌的中保的工作說的。意即一切出乎神的,鄑已經被祂嘗過了而後再轉達給我們。神的一切,都先蘊蓄在祂裏面,然後再從祂身上發出給我們。所以這是中保的工作,這是極其甘甜的。我們認識了祂,我們就不能下在頂末了的時候承認說:一切出乎神的,都是經過基督的。

            說到這裏,聽的人的心不能不熱,但是講的人的心更不能不熱。溫習?我們以往所走過的道和我們叫承認的主,我們就不能不呼喊說:「祂是全然可愛的。」隨便提起祂的那一點,都是全然可愛的。一切沒有完全跟隨主的人哪!這一個就是我的良人,這一個就是我的朋友;你們能怪我尋找祂麼?

            這樣的述說她對於主的印象,換一句話說,就是述說她叫認識的主,就是述說她在主裏所得?的是甚麼,也就是述說她與主的聯合,到底是有甚麼交通的。真的,她既敞?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是從鏡子裏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了。

            當她說到頂末了的時候,日光已經照在她的魂間。所以她的語氣顯出她是何等的充滿了感覺。好像她是在那裏歌唱呼喊?說:祂是全然可愛的,這是我的良人,這是我的朋友。―― 倪柝聲《歌中的歌》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雅歌第六章

【{\Section:TopicID=203}耶路撒冷眾女子的問題(六1)】聽見了這見證以後,就同去尋找,乃是自然的結果。在這裏,她們看見一個在新造裏的人,充滿了新造的新鮮。在這裏,她傳揚她所認識的基督,和一般人用理想來傳說基督,乃是大不相同的。所以,怪不得在這裏有能力,有吸引的能力。怪不得她們乃舊偁讚她作女子中極美麗的,同時父表示要和她同去尋找。她們的問題,意即你既然說祂是這樣可愛的,祂到底往何處去了呢?她們底下重複的問題,所說轉向何處去了,意即暗指女子和她良人中間有了隔膜,所以她就轉了向。她們的意思就是,你既然在以往的時候,知道祂是這樣可愛的,我們現在有意尋找祂,你也該知道祂現在在那裏。她們實在覺得這一個人提起她的良人和別人的良人大不相同。



【{\Section:TopicID=204}女子的回答(六2~3)】二節:本來女子要求助於這些幼稚的女子,盼望能夠因?她們的呼求,得以知道她的良人現在何處。但是經過她的見證之後,並當她要幫助別人之時,她就忽然的得?亮光,明白過來,知道她的良人到底何在。她竟然能對她們說:「我的良人下入自己的園中,到香花畦,在園內牧養群羊,採百合花。」這一個自己的園中,就是她自己(四16至五1)。她忽然清楚了,知道祂並沒有往別處去。她並不必升到天上去,也不必下到陰間去。主是離她不遠,就在她口裏,也正在她心裏。祂雖然在她遲延順服的時候,好像已經轉身去了;但是,這不過是祂要叫祂從她的感覺裏退了出去,要叫她在感覺上稍微得當祂掩面的時候的痛苦:其實,在實際上祂還在她自己的心中。其實她並不必那樣慌張,她只要一面向?她的良人開起來,另一面承認自己的失敗而求饒恕。至於她覺得祂同在的感覺好像遠離了她,她該用安靜的心來抓住神的話語,相信祂還是在祂自己的園中,在合式的時候,祂就要重新再顯現。她雖然有背叛的感覺和好像的遠離,但是她該安息在神的話語上面,好像沉沒在那裏似的。她該知道神的信實過於她自己的信實。出乎血氣熱切的追求,並不會叫她得?恢復;並且在許多的時候,要越來越亂。信徒的不追求,常是叫信徒的生命受大傷。但是,信徒出於血氣的追求,也並不只只給信徒一個小創。所以恢復的方法,並不在此。

            我們在這裏看見女子得?恢復的途徑,第一就是她的見證。她並不以為說她自己是不忠心的,她就不能為?她忠誠的主作見證。她在不知不覺之中,已經被神吸引脫離了她的自己。所以,她才能那樣的說到她自己的主。這一個就是她的「望斷以至於耶穌」。想到祂的身位,想到祂的恩典,想到祂的工作,想到祂的誠實,也想到祂的愛,就在不知不覺之中,要恢復你所失去的亮光。

            她在自己幾乎絕望的時候,她竟然盡力幫助別人。雖然她自己好像已經失去了交通,但是她卻盼望別人能知道祂的寶貝而與祂有交通。她所述說的,雖然是她以往的啟示,但是信徒彼此談論到主的時候,主豈非就在旁邊靜聽麼?很自然的,主就要在這一個時候啟示祂的自己。她雖然飢餓,但是別人比她更飢餓。當她叫人得飽足的時候,不知不覺的她自己也得了飽足。在這裏,你又看見她是如何脫離了自己。

            她的病狀,就是靈裏黑暗和下沉。當她被吸引脫離她自己的時候,她一切的病狀就都要過去。

            當她明白過來的時候,雖然她是對耶路撒冷眾女子說話,實在她就是對自己說話。她雖然看見在感覺上的遠離,她卻發現在這麼長久遠離的時候,祂還是在祂的園子裏。這一個園子是單數的,叫以是指?她自己;底下的園子是多數的,所以是指眾聖徒。她的意思是,祂是在我心裏,也是在眾聖徒的心裏。「畦」也是多數的,所以也有同樣的意思。「香花畦,」,上文用過一次,是指?兩腮說的。所以意即主在祂的園子裏,吃祂佳美的果子;同時也是在那裏,賞玩祂信徒的美麗。祂也是在祂的信徒心中牧養他們。祂也在那裏採美百合花,就是一切清潔,出乎祂自己的,為?祂自己的快樂。

            三節:當她看見這一個的時候,她就下能不覺得雖然甚麼都改變了,但是她和主中間的約並沒有改變。現在她能說:「我屬我的良人,我的良人也屬我。」在她的經歷比這個更淺薄時,因為她充滿了交通的感覺的緣故,她就說:「良人屬我,我也屬祂。」這是因為心裏充滿了甜蜜的感覺,她就不能不說她是主的。但是,這裏與前面所說的,完全不同。感覺是沒有從前那麼多,不只,反而是反叛的,但是她深深的相信主還是在祂自己的園中。所以,她要說,我屬我的良人,因此她也能說,我的良人也屬我。從前的根據,乃是在乎感覺;現在的根據,乃是在乎信心。她的心中自然的就從自己挪到主的身上去。

            祂還是照舊一樣的「在百合花中牧放。」祂從前如何,祂現在還是如何餵責祂的羊群。祂從前是在那裏餵養祂的羊群,祂現在也是在那裏餵養她的羊群。她現在學習了如何仰望那一位永遠堅定的主,而不隨從自己起落的感覺。不只平時不隨從,就是在失敗的時候也不隨從。



【{\Section:TopicID=205}幔子裏的生活(六4~13)】



【{\Section:TopicID=206}良人的讚美(六4~9)】當她達到這一個地步的時候,頂自然的,我們就要看見主又要向她表示主在她身上的滿足。我們要知道這歌所說的,是步步向前的聯合。聯合的目的,就是交通;交通的意思,就是相同。所以女子在王的身上所看見的一切,就是女子在王的身上所經歷的。王在女子的身上所看見的,就是王的生命如何顯現在女子的身上而已。所以,王的讚美,不過就是說,信徒從主身上已經因?聯合而得了這麼多。

            四節:主現在乃是從天上以聖所的眼光來看祂的信徒。所以,這是幔子裏的事。主曾說過她的美麗和秀美,但是這裏所提起的美麗和秀美比從前是更有限制的,所以祂說:「你美麗如得撒,秀美如耶路撒冷。」

            「得撒」乃是王宮的所在(王上十四17)。「耶路撒冷」乃是大君的京城。得撒代表天上的聖所,神的住處。耶路撒冷乃是代表屬天的耶路撒冷。所以,我們看見,主現在乃是在這裏察看我們屬天的性質和我們聖所裏的生活。在那一個耶路撒冷裏,沒有一樣不是香美的;在那一個得撒裏,沒有一樣不是美麗的,因為此二者,都是神的新造。這一個信徒在今天的時候,她就已經顯出將來聖所的美麗和秀美。

            「威武」也可譯作「可怕」。軍隊中在爭戰的時候,最緊要的乃是兵器;在得勝的時候,最緊要的乃是旌旗。戰爭如果失利,就只有垂頭喪氣的將旌旗倦起來。所以展開的旌旗,意即得勝的榮耀。這裏的意思,就是她在主面前乃是美麗並秀美的,像天城那樣堅固,像聖所那樣的安靜;而在仇敵和世人的面前,她又是顯出她得勝的榮耀來。幔子裏的生活,不只是在主面前的生活,也是在仇敵面前的生活。因為聖徒所住的天上,也正是仇敵所來攻擊的天上。神從來沒有意思要祂的信徒只有屬天的美麗而無爭戰的性質。屬天的爭戰,從來沒有在主面前被忘記的。

            信徒應該是可愛的,但是,也該是可怕的。今天的信徒,在主的面前失去了他的可愛,在仇敵和世人面前也失去了他的可怕。人真是怕我們麼?聖經裏常說到主的可怕,這乃是因為主的聖潔。如果我們保守自己聖潔而且得勝,許多時候,你要看見仇敵退後而世人不敢進前。但是,今天的信徒卻犧牲了他們的可怕,以致不大看見被人怕,被鬼怕了。

            五節的頭一句話,是一種詩意的表示。在這裏,我們看見愛的堅強,就是眼睛發表的情意。「使我驚亂」宜譯作「勝過了我」。這裏主並非拒絕信徒的愛,反而是有鼓勵和讚美在裏面。祂如何拒絕了腓尼基的女子,如何遲延了兩天才上猶太地去,如何對摩西說:「你且由?我」,如同讓雅各不讓自己去,祂也照樣在這裏用好像是棄絕的話語來鼓勵愛的表示。這裏的「看」字,乃是不轉目的注視。所以,不只說到愛的表示,也是說到愛的堅強。祂好像在這裏顯出祂的軟弱來,這軟弱是祂多次在愛的面前顯出的。祂在這裏的暗示給我們看見,祂在愛的面前是何等無倚無靠的好像是失敗了,是不能抵抭了。凡認識主好像的拒絕,好像的遲延,好像的推辭,和這裏的好像力不能勝,就是認識了主道路的人。

            五至七節:「頭髮」,仍舊是說到奉獻的能力。「牙齒」,也扔舊是說到接受的能力。「帕子裏的兩腮」,也照舊的是說到隱藏的美麗。這裏的稱讚是和四章一至三節一樣的。但是,卻給我們看見兩個緊要的事實。

            (一)主的愛是不改變的。女子雖然可以有遲延的失敗,雖然覺得她的罪乃是黑暗的罪,主還是照舊的對待她。主因為要除去她的疑惑,以為說主對她也許已經改變了,所以主就用同樣的話向她再表示一次。每一次失敗之後,信徒最容易失去的,就是把握的信心,和對於自己和主中間的關係有一個錯誤的估量。多少時候,我們還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多疑的。主的同樣的話,就是為?對付這個。

            (二)許多屬靈的經歷,到了更高一層的時候,那些經歷還是需要保留的。分別的奉獻,接受的能力,隱藏的生活,在幼稚的時候是如何需要的,在長進的時候也是一樣需要的。有的屬靈的經歷,因?進步的緣故,就可以有了改變。但是,有的屬靈的經歷,像這裏的,並不因?長進的緣故,而有絲毫的改變。這些經歷,在更高一層的時候,是要有更深一層的經歷的。我們豈不是學過許多重複的功課,在我們自己的靈性程途中麼?但是,後來所學的,比起初所學的那同樣的功課,豈非更完美得多麼?經歷固然是一樣的,但是一層有一層的學法。

            八節:這些人都是和所羅門有關係的。在屬世上,這些也許是一個邪惡。但是,在屬靈的思想並明白屬靈預表的人中,就要在這裏看見一幅美麗的圖畫。我們的主所得?的,是全教會的信徒。以團體來說,羔羊的妻子只有一個。但是以個人來說,祂卻有許多的愛;有的像祂的王后,有的像祂的妃嬪,有的像祂的童女。亞當,以撒、摩西,都是預表基督是如何娶團體的妻子;所羅門卻是預表基督對於個人的信徒是如何的。聖潔、屬靈的行為,在這裏似乎不夠代表;不義的反而預表神。但是它所預表的,卻不是祂的不義。偷物的賊,可以預表主;但是它所預表的,不過是偷物而已。凡有智慧的,在這裏都該明白。

            個別的信徒和主愛的關係,在經歷上的來往,不一定都是一樣的。所以有的像了王后,有的像了妃嬪,有的又像了童女。無論如何,她們都是與王有愛的關標的人。但是,她們卻趕不上一個追求主像這女子一樣的。

            九節:「我的鴿子,我的無污者,只有這一個,是她母親的獨生者,是生養她的最優者。」(原文)在這裏,主是給我們看見,在這麼多的人中,誰是真的能夠滿足祂的心的。主看她是唯一的。這並不是說,像她這樣的人只有一個:乃是說,在主的眼光中,她能夠作那只有的一個。她是完全的住在聖靈裏,所以她真的是鴿子。她也是完全的與世界分別了,所以她真的是祂的「無污者」。她好像乃是恩典所產生的唯一完全的人。她好像是恩典的獨生者。仔像在恩典作工的結局中,她就是一個最優者。恩典的女兒的意思,並非單指一個蒙神寬大赦免的人。所有神在一個人心裏的工作,都是恩典的工作。恩典意即神作的,不是人作的。所以蒙恩多的人,就是讓神為他作工多的人;蒙恩少的人,就是讓神為他作工少的人。神有恩典,但是人不一定都讓神作完全的工。一切出乎自己的,都是律法;一切出乎神的,都是恩典。恩典的女兒遍滿了教會,但是讓恩典作工到完全的地位的,好像只有一個那樣的稀少。恩典的獨生者,並非說只有她一個,不過說她是最優的而已。(和主完全聯合的,都是主的,這就是獨生者的意思,因為完全到一了。)

            「眾女兒見了就稱她有福。」(「眾女子」該譯作「眾女兒」。)許多信徒,他自己雖然不是完全為?主的,卻知道誰是完全為?主的。在他們裏面,已經有了夠多的生命,來羨慕一個完全歸主的人;雖然他們自己沒有得?夠多的生命來完全歸主。也許有許多人,他們已經有了夠多的順服的經歷,來叫他們讚美一個完全順服主的人;雖然他們自己還沒有完全順服。眾女兒、王后和妃嬪,在這個女子的肉體方面,也許要覺得她的不可欽佩;但是,在這個女子所蒙恩典的方面,卻不能不看見她是如何的有福。所以,在幔子裏的生活,一切在人裏面顯明出於神的,都要以為是可寶貝的。



【{\Section:TopicID=207}女子的榮耀(六10)】「向外」宜譯作「向前」。「發現」,原文沒有。

            這裏聖靈又藉?第三者的口,仔像又用頂驚奇的問題來顯出這女子的榮耀。

            這四個問題都是指?這女子說的。聖靈喜歡用問題來豉勵信徒的思想,並且提醒他們的注意,叫他們揣摩神的工作,認識甚麼是神所喜悅的。我們看見每一次聖靈有問題的時候,都是在女子得?新的造就之後。在第三章是如此,後來在第八章裏又是如此,在這裏也是如此。仔像聖靈在信徒的經歷更高一層的時候,就用問題來叫我們知道其中的經過或者原因。

            「向前觀看如晨光。」(原文)現在她已經達到她的天亮了。這裏「晨光」二字,與上面兩次的「天亮」同意(二17,四6)。現在她的黑影已經飛去了,她和主中間已經沒有間隔了。她現在起首過她那沒有間隔的生活。現在雖然還不是日中,卻已經是早晨。她的前途,就像晨光的前途一樣;她的盼望,也就像晨光的盼望一樣。她的一切都能向前觀看,如晨光那樣的向前一樣。昊光的盼望和前途,就是正午。正午,在應許上,已經是她的了(箴四18)。一個在主手裏的義人的道路,只到正午為止,並沒有午後的生活。

            「美麗如月亮。」這裏所往意的,並不是月亮的盈虧,乃是月亮的美麗。這就是說她那個溫柔的光亮。她是屬天的,但是她卻照耀在地上,叫在黑夜裏的人得以看見她的見證(詩八37)。

            「姣潔如日出。」(原文)就是說裏面沒有一點的陰翳,乃是充滿了亮光的。月亮和日頭都是說到她是如何屬天的,不過月亮指?她在自己裏是如何蒙恩的,日頭乃是給我們看見她在主裏是如何。以她自己而論,她不過是一個死了的人,沒有生命,沒有動息,像月亮一樣,乃是從太陽身上得?它的生命和亮光。當它面朝太陽的時候,就有亮光;當它面背太陽的時候,就是黑暗。但按?她在主裏而論,她乃是一個皎潔的日頭,她是一個完全的新造;只有亮光,沒有黑暗。主如何是一個日頭,她也照樣是一個日頭。

            「威武如展開旌旗的軍隊。」她不只有一個充滿盼望的前途,也下只有了完全屬天的生活,並且還是時常歌唱得勝的覬歌者。她乃是可畏如「展開旌旗的軍隊」,是從得勝一直到得勝的。你認識她是誰麼?你見過她麼?



【{\Section:TopicID=208}此段可說是懸案,難下斷話(六11~12)】十一節:「核挑園」宜譯作「硬果園」。此節可譯作:「我下入硬果園,要看谷中的果子,要看葡萄茂盛沒有,石榴發芽沒有。」

            十二節:或譯「不知不覺,我的心將我安置在甘心的民(參看詩一一○3)的車中。」「尊長」只有兩種譯法:或作「王權的民」,或作「甘心的民」。

            「這兩節如果是說女的,就除了「甘心的民」這一句難處外,好像是一個答應,去看神的工作有無起點,有無進步,就不知不覺的我的心將我安置在王者的車中(但是,難處在「甘心的民的車中」只有王能坐)。



【{\Section:TopicID=209}女子的進步和得勝(六13)】「書拉密女」,即「平安之女」,乃是「所羅門」女性的寫法。「女」字可以不譯出。

            聖靈現在藉?第三者旁觀的口吻,好像頂熱切的要她回來,好叫她們得以觀看她。她現在已經坐?戰車去了,她一直進步,一直得勝,沒有攔阻,無可限量。現在她們要看她一下,要知道她所以能這樣的進步得勝到底是有甚麼預備。這一個請求,一面是代表有同樣追求的人的心意,因為她們樂意知道她現在之所以一往直前的原因。另一面,乃是聖靈要藉?第三者的請求和第三者的回答,來叫跟隨在她後面的人,知道工作的預備到底是怎樣。

            這裏聖靈藉?兩班第三者的口氣來顯出自己的意思。祂藉?一班人發出請求,又藉?另一班人來給她們一個回答,叫人有機會認識書拉密女對於工作所經過的預備是怎樣。

            她現在真是書拉密,因為她和所羅門的聯合是無可再分的了,並且現在她已經把所羅門的工作當作她的工作了。

            「瑪哈念」,乃是雅各看見神的天使的地方,意即「二營軍兵」(創卅二2)。所以瑪哈念的跳舞,必是非常熱鬧,能夠吸引人的。跳舞乃是得勝的表示(出十五20;撒上十八6)。所以瑪哈念的跳舞,也就有得勝的意思在裏面。這一個問題,意即你們為甚麼要看一個書拉密女,好像要看天上的兩營軍兵那樣記念得勝的跳舞呢?書拉密女有何長處,叫你們竟然看她像兩營軍兵呢?―― 倪柝聲《歌中的歌》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雅歌第七章

第五篇 神的工作(七1~13)



【{\Section:TopicID=211}工人的裝備(七1~9頭一句)】



【{\Section:TopicID=212}追述(七1~51)】一節:現在聖靈又藉?第三者的口氣來回答上面的問題。所以活像是第三者說的,其實卻是表明聖靈的意思。祂所最先說到的,乃是她的腳步。

            「王的女兒阿」。這一個是說到她的出身尊貴,她也是王家許多人中間的一個。「鞋子」,在聖經中的意思,明顯的是「平安的福音」(弗六15)。現在所注重的,乃是工作的預備,所以先說到她的鞋子。傳福音的工作,乃是不可少的。「美玉」可譯作「珍寶」。「大腿」,是指站?的能力說的。所以在這裏,意即她那站住的能力,完全是神給她的。如果我們的大腿要像珍寶一樣,就我們的腿要像雅各一樣扭了大腿窩的筋(創卅二25)。工作的能力,永遠是出乎神的(即「巧匠的手作成的」)。

            二節:「肚臍」和「腹」(「腰」原文是「肚腹」),乃是指?她的裏面說的。如果「酒」是指主耶穌的血,那麼「一堆麥子」必定是指主耶穌的肉。我們真是吃了主的肉,喝了主的血的人。「調和的酒」,意即聖靈藉?主耶穌的血所給我們的生命。麥子的「周圍有百合花」,意即我們是用信心接受這麥子的。

            三節:「兩乳」,在這裏沒有提起是在百合花中吃草的,所以它的意思就不是指?她自己如何在神面前長進說的,乃是指?她怎樣有能力來餵養別人說的。這裏的信心和愛心,就是我們鯈養別人的度量和能力。

            四節:「頸項如象牙臺」,和從前不一樣。從前是大?的臺。現在的意思乃是受過神的對付的,所以就像象牙一樣。但是,這並非說凡事都是被動的,乃是她在為?神的時候堅固像一個臺一樣。不過這一個臺乃是象牙,寧可自己受苦受死,叫神的旨意得?成功。

            「眼目像……水池」,和從前的鴿子眼有了分別。水池的水,不像井水那樣沒有光,也不像泉水那樣的一直流動。水池是向?光的,同時又是安靜的水,就是止水。眼睛像水池,意即在神的面前已經達到了心清的地步,不只沒有攙雜,並且也是完全的安靜,所以能夠知道神的旨意。「希實本」的字義,是指?「聰明」說的:「巴特拉併門」的字義,是「眾人之女」的意思。

            「鼻子」,在上面從來沒有提起過,因為聞味的感覺,是要等到成熟的時候才有的。在屬靈的事情上,耳聰眼明的人還不萛少,但是有鼻會聞的人並不很多。這一種的感覺,並不是憑?所聽的話語或者所看見的事情,乃是在裏面有一種功能。在話語和知覺之外,能夠知覺到香和臭。這就是一種屬靈的直覺,能夠知道甚麼是出於神的。不是憑?理由,不是憑?演繹,乃是頂自然的在裏面有一種頂準確的感覺,使你知道屬靈的事。同時,鼻嗅也能知道甚麼是臭的。許許多多道理,你說不上它的錯誤;許多人,你尋不到他的短處;但是,你似乎覺得他們在那裏是不對了。這就是這裏的鼻子。「朝大馬色的利巴嫩塔」,這就是說到它的高而且尖。今天塌鼻子的基督徒太多了。

            五節:「你的頭在你身上好像迦密山,你頭上的髮是紫色(原文無「黑」字),王被這下垂的髮綹監禁了。」(原文)「迦密山」,是以利亞在神曲前頭出能力的地方。他在那裏是為神爭戰的,同時也得了神聽他的禱告。頭在身上像迦密山,意即叫有的心懷意念都是為?神的。「頭上的髮」意思依舊是指奉獻的能力。但是,這一個能力是會把王監祟在裏面的。意即信徒在主面前得了能力,能夠叫主受她的支配,叫主不能不聽她的禱告。在她有初步的經歷的時候,她不能有這些經歷,因為神還不能將這樣的能力託付給她。乃是等到她真是被拯救脫離了她自己的時候,她奉獻和順服的能力已經達到一個完全都是為?主的時候,並且這樣的充滿了主榮耀的思想,以致連她的頭髮都變作紫色的時候,神才敢將監禁王的能力交給她。其實王並非受她的監禁,因為她雖然監禁王,不過是要成功祂自己的旨意,不過是要成功祂自己的應許。她乃是時常向王說:求你成功你的計劃,求你按?你的話語而行。她現在學會了如同在寶座上管理一切的人。



【{\Section:TopicID=213}主加入講話(七6~9頭一句)】六節:(「我所愛的」與前面的「佳偶」同字。」現在主也加入講話。因為聖靈叫說的,完全和祂的意思相合,主所以能接?往下說,好像上文就是祂自己說的一樣。當祂聽見聖靈的話語到第五節時,祂就不禁的也加入說話,並且直接向?她們所講論的女子開口。這是一個加入的歡呼的讚美。

            七節:在以往的時候,甚麼都沒有長進;在以往的時候,甚麼都沒有完全;在以往的時候,甚麼都沒有成熟;所以就談不到身量。現在是成人的時候,所以就提到身量。「棕樹」,是又高又直的。在聖經裏,本來是主的代表。所以說她像棕樹,意思就是她滿有基督的身量(弗四13)。棕樹的根是和活水的泉源接觸的,雖然枝葉是被熱帶的太陽所曬,可是它仍然生長無礙。所以,信徒即使是在沙漠裏受大試煉,卻因?和基督聯合的緣故,能夠不受影響,反而長大。

            「你的兩乳如同葡萄罍纍下垂。」這裏又是說到她的度量為?別人而擴大。「乳」,本來也是為?乳養的,不只是為?愛的表示的。在幼稚的時候,就愛的表示是過於餵養別人的。但是,到了成熟的時候,就餵養別人的方面,不能不顯現出來。現在這裏是注意到餵養的方面,所以是像櫐纍下垂的葡萄,是可以供給人吃的了,是可以給人飽吃的了。

            八節至九節頭一句:「我要上這棕樹,抓住樹枝。」這意思好像是主要藉?信徒的的身量,來抱住祂的自己。祂要與信徒交通。好像現在不是信徒追求主的時候,乃是祂要來追求信徒似的。有了這樣身體的生活,有了這樣肢體的生活(即枝子的生活),就叫主好像不能不羨慕信徒,不能不和信徒來往。這個和起初「我在祂蔭下」,是何等的不同呢!主在這裏特特提起三件特別滿足祂的心的:1她餵養別人的度量。祂的話語乃是一個祝福,盼望這個度量還能擴充。2就是她的直覺。但是,這裏所注意的,還不是在直覺的作用,乃是說到這個直覺因?以往的接觸而在她身上所留?的香氣是如何。鼻子的氣味,要香如佛手柑的話,就非吃過佛手柑不可。我們知道佛手柑是指甚麼。吃過基督的人,就在她的身上不能不顯出基督的味道。3「口加上好的酒」,意即她預先嘗到了來世的權能(來六5)。因上好的酒,應是指千年國度裏的酒說的(約二10;太廿六29)。意思就是她能給主這一種喜樂的口味。



【{\Section:TopicID=214}與主同工(七9第二句~13)】從九節第二句起,當主講到這裏的時候,女子因為和主是這樣的聯合的緣故,她就替主接下去說。這個酒是如何的順流到她良人的裏面,意即她和良人預先享受這個福氣。但是,吃的人還不只他們兩個,還有許多睡覺的人也吃的。這裏和五章二節的「睡」,都不是壞的意思。這裏這個睡覺,看語氣一點沒有不好的意思。並且這一班睡覺的人與良人是站在同等地位。所以,這個睡覺,是指向自己已經睡了的人,就是已經失去自己的感覺,只向神活?的人。

            十節:現在她所注意的,乃是良人所有的是甚麼的問題。現在她已經去掉了她為?自己的把持,她好像就是失去了良人,如果是合乎良人的心,也是願意的。她今天所注意的,乃是良人有沒有得?她。她自己是屬良人的,這一個已經夠滿足她的心了。從前屬血氣的抓住,到這裏完全過去了。頂起初的時候,她屬祂的良人,不過是次要的思想。再後雖然變作主要的思想,卻不能忘記她的良人如何是屬她的。到了現在,因為她所經歷的夠深的緣故,我們就再不聽見良人是屬她的話了。真的,在屬靈的追求上,在許多的時候,「己」也是一樣的在那裏作工。誰知道我們在愛主的事情上,竟然也有為?「己」留下地步的可能呢!

            現在的問題,不是我的喜歡,乃是祂的戀慕。我知道我活在這裏,乃是給祂戀慕的。我活在這裏的目的,就是作一個可戀慕的人,而且被戀慕的人戀慕而已。現在的問題,並不是我感覺如何,也並不是我的得失,也並不是我的工作。現在的問題,就是我是祂的,我是祂所戀慕的。這個已經夠了。

            當一個信徒達到這樣地步時,當「己」無限的經過對付之後,她現在就能和主同工。她現在可以發起一個工作,因為她是這樣的充滿了主的緣故。雖然外表看見她發起,其實乃是住在她美面的主發起的。聯合既然這樣完全,就她的動作變作常常可靠的。現在她可以說底下的話了。

            十一節:「你我可以往田間去。」現在不是她單獨的行動,現在也不是主孤獨的行動,現在乃是「你我」聯合的工作。所以,從這裏起,一直下去,你所看見的,乃是工作上的交通。現在她既然從自己裏被釋放出來,就叫她同時也從一切狹小裏被釋放出來。她現在所注意的,並不是我的聚會,我的工作,我的教會,我的團體。她所注意的,乃是田間,就是世界。她現在有了世界的眼光,不只超世界的眼光。現在一切在世界裏發生的事,她都感興趣。她沒有所謂「自己」的工作,她也沒有所謂工作的「區域」。所有主的工作,就是她工作的「範圍」。現在一切問題,都是田間的問題。

            「你我可以在村莊住宿。」(「村莊」是多數的。)她現在和主是一樣充滿了客旅的性質。她所追求的,並不是一個家,乃是一種寄居。這種寄居,又不是一定的,乃是逐村逐莊的。跟隨主在這些地方尋找迷路的羊並受傷的人。一個與主同工的人,不只該有世界的眼光,並且應當時常保守寄居的性質和事實。

            十二節:現在她所注意的,並不是自己的葡萄園,乃是眾葡萄園(這裏的葡萄園是多數的)。現在她也能注意到眾葡萄園了。在信徒工作起頭的時候,她必須學習如何脫離眾葡萄園的試探,而專去看守她自己的葡萄園。但是,當一個信徒從自己裏釋放出來的時候,雖然她有神所特別託付的一點,是她該對神特別負責的,但她的心還是被釋放出來,來注意到眾葡萄園。現在主的工作,就是她的工作;不像從前她的工作,就是主的工作。所以,凡一切為?主的,都是與她有分。我不說她失去個人的,但是我說她也得堅固眾人的。這句話是對會看守自己的葡萄園的人說的。

            「清晨」,就是給我們看見她的殷勤。在主的工作中,清早的工作是不可少的。懶惰,永遠不是屬主生活的性質。反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殷勤。有一種動作的活動,乃是出乎血氣的,但是也有一種的被動,乃是出乎舊造的。肉體的活潑,乃是一個極端,是我們所該拒絕的;但是有一種被動,是懶惰的別名,實在是出乎舊迼的,也是一個極端,也是我們所該拒絕的。懶和殷勤的分別,都是以時間為標準的。所以贖回光陰乃是使徒的命今。

            她和主下到葡萄園裏,是要看「葡萄發芽開花沒有?石榴放蕊沒有?」她就是要和主一同注意到生命的現象,一同注意那裏是有果子的盼望的。現在她已經被懌放出來,所以每一個信徒的事情,都是她的興趣。就是頂幼稚的信徒,如果稍做顯出一點生命的證據,或者有了結果的盼望,她都是關心的。現在的問題,並不是這些人是誰領的,也不是他們是不是在我們聚會中的,乃是他們到底會不會以甚麼給主。這一種與主在工作上的交通,乃是在生命上與主有完全聯合之後的。

            「我在那裏要將我的愛情給你。」「在那裏」是甚麼意思呢?就是在田裏,在村莊裏,在葡萄裏──在主的工作裏。在主的工作裏,「我要將我的愛情給你」。就是在你的工作裏,我要向你顯出愛情來,這是何等的奇妙呢?以往的時候,工作是常叫她分心的。因為伺候的事多的緣故,就失去在主腳前愛的交通。在幼稚信徒的身上,工作不只不能發表她對主的愛情,反而叫她覺得與主生了隔膜,這都是不完全聯合的現象。但是,到了這裏,她的經歷已經進入完全的地步,就叫她能夠把主和主的工作聯合起來,把世人和主聯合起來,把弟兄和主聯合起來。乃是到了這裏,她才能在主所工作的地方,向?主顯出她的愛情。現在她才能把她的工作,當作她向主愛情的表示。現在她才會在工作之後,沒有甚麼自責,以為自己在甚麼工作裏失去了主的甚麼似的。

            十三節:「風茄放香。」風茄乃是愛的植物(創三十14),表明夫婦中間的聯合。站在這一種的情形中,聯合達到這樣的地步,我們能不能說,風茄還沒有放香呢?

            「在我們的門口」(原文),這是一個很便利的地方。雖然她是逐村逐莊的遊行,但這並不是說果子是必須往遠方去尋找的。「門口」,神所分派給我們的地方,都是有果子的。

            現在她所注意的,也不只是一樣的果子,乃是各種的果子。在她還沒有脫離自己的時候,當她所承認的某種視狀還沒有在一個人身上發現的時候,她也許總不承認這個人是結了果的。現在她知道,佳美的果子是不只一樣的,乃是各樣的。新的有,陳的也有。她現在能看出,各樣的人所結出的果子也是各樣的。她現在知道,各種的人所能接受的主耶穌雖然只有一位,所得?的新造雖然是一個,但是他們卻不一定會結出同樣的果子。真的,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真善、公義、誠實。而這一切的收成,都是為?主的榮耀的。工作的果效,本來就不是為?自己的誇耀的。在工作裏,我們是與主同工的,榮耀卻當是主的。―― 倪柝聲《歌中的歌》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雅歌第八章

第六篇 肉體的歎息(八1~14)



【{\Section:TopicID=216}盼望脫離肉體的歎息(八1~4)】當信徒裏面與主聯合越深,達到一個地步像這女子所達到的一樣,他就越覺得他的外面的人,這個肉體的軀殼還是存在。內門心雖然一天新似一天,但是外體卻是一天毀壞過一天。聖靈雖然叫這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但是這一個身體還是必死的。神的能力雖然在軟弱裏更顯為完全,但是身體還照舊是一根刺。所以信徒愈進步,愈屬靈,愈屬天時,他就不能不覺得今天的完全伯然不能不受肉體的限制。就叫他覺得他雖然有了聖靈初結的果子,但是他也是免不了心裏歎息,和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等候身體的得贖。當我們憑?肉體活?的時候,我們不覺得身體得贖的需要。乃是當我們與主的聯合在實際上完全的時候,我們才覺得身體和裏面是何等的不同。身體如何,雖然不是個攔阻,但是最少卻是一個弱點。到此,才覺得身體的得贖,乃是一個不可少的恩典。

            一節:「巴不得你像我兄弟,像吃我母親奶的兄弟。」意即巴不得你和我站在比今天更親密的地位,也就是巴下得你在身體上是像我的兄弟一樣。巴不得你和我住神裏面的關係,現在就能顯現出來。這樣,當我在人面前承認你的時候,在人面前表示愛你的時候,「誰也不輕看我。」因為今天還活在世界的緣故,我覺得軟弱還與我同在,我覺得我還不能對待你,照?我心裏叫對待你的一樣。在當初的時候,我所追求的,乃是你和我親嘴,乃是要得?你,乃是要你向我表示愛。現在,我卻羨慕和你親嘴,盼望向你表示愛,叫你心裏得?滿足。但是,在這裏,有一個肉體的間隔。你還沒有顯出你的自己像我的兄弟一樣,就叫我在這世上的時候,不能不覺得我沒有按?我所該事奉的事奉你。

            二節:如果真的那一天來到,好像我反而要引導你到天上的耶路撒冷去。我可以永遠的在那裏受?恩典的教訓。我今天所結的一切果子,在那一天裏釀成香酒,成為你永遠的快樂。你所給我一切屬靈的果子,沒有一樣是為?我自己的。到了那一天,所有今天的石榴,都要變成香酒,來滿足你的心。在那裏,我甚麼都可以給你,我的甚麼都是為?你的歡樂的。

            三節:到了那一天,祂的左手必定在我頭下,托起我的頭,叫我看祂。祂的右手必將我抱住,叫我面對面在祂的懷裏。這一天是我所羡慕的。我巴不得這一天趕快的來到。

            四節:耶路撒冷眾女兒阿!她現在是活在被提的盼望中,她是我手中的人。她目前的感覺,乃是正當的。你們不要驚動,不要伸出肉體的手來干涉,一直等判她醒在我的面前的時候。



【{\Section:TopicID=217}被提之前(八5~14)】五節:本書兩次說到女子從曠野上來。頭一次的從曠野上來(三6),乃是指?她如何脫離漂流的生活說的。在那裏,我們看見她已經起首與主有完全的聯合,在主的死裏,也在主的生命裏,也在主所給她的一切恩惠裏。從那個時候起,她是一直的前進,完全的離開了曠野的生活。雖然在後來的經歷裏,也有一二次停頓的地方;但是那些的停頓,我們雖不敢說是應該的,卻敢說是可赦免的。漂流的主活,一次的過去就是永遠的過去,那麼主為甚麼在這裏又提起她從曠野上來呢?好像她還是在曠野裏到現在才上文一樣。

            所以,我們就得注意到這裏曠野所指的是甚麼。我們知道我們的曠野,不只是漂流的生活,並且也是世界的地方。我們不只在靈性上有一個曠野,我們在肉身中還有一個曠野。我們不只靈性上可以脫離了漂流的曠野,我們也要在肉身上脫離這世界的曠野。當主藉?聖靈在我們裏面掌權的時候,我們就起首脫離了高高低低的生活。當我們聽見被提呼召的時候,我們就要脫離世界的環境,乃是基督的十字架,叫我們脫離屬靈的曠野;乃是基督的再臨,叫我們脫離世界的曠野。所以,在這裏,我們看見還有第二次的從曠野上來,因為這是脫離世界的地方的。

            聖靈在這裏又藉?第三者的口吻來查問說:「那靠?良人從曠野上來的,她是誰呢?」他好像在這裏,看見一個女人靠?她的良人從曠野漸漸的上來,越來越近,越看越明顯──這一個女子到底是誰呢?

            在這裏,我們看見脫離曠野的被提,並不是忽然發生的一件事,乃是一步步與主同行的結局。被提就是與主同行的最末了的一步。人所看見的,也許不過是從地上到天上那一段的忽然改變。但是,這一個不過是被提最末了的一步。被提的起點,並不是這一個。乃是因為信徒那樣的受了天的吸引,以致她能一步一步的脫去了世界,一步一步的離開世界越遠,一步一步的與世界的分別越清楚,到了這一個工作完全的時候,她就要看見她自己已經在主面前醒過來了。我們看見以諾的被提,就是這樣的。我們千萬不要誤會被提乃是忽然間發主的一件事,忽然把我們的靈性改變了。

            被提的預備,就是在今天的時候,靠?良人一直的脫離世界,一直的上來,一直的上來,一直到主來接我們的時候。

            「靠?良人」,好像自己無力,不能行走一樣。「靠?良人」,就是將自己當作一個擔子讓良人來背負。「靠?良人」,好像腿筋被神摸扭了的人一樣。「靠?良人」,好像力不能勝,一直到曠野的路程過去。惟有主能預備我們,叫我們可以被提。倚靠的生活,是不可少的。我們要無倚無靠的直靠?祂到一個地步,叫聖靈好像都要希奇說:這樣「靠?良人的她」到底是誰呢?

            主就回答說:她不是別人,就是從前一個污穢的罪人,被恩典所看見,被恩典所呼召,也是被恩典所拯救的人。我們記?,她的母親就是神的恩典。這神的恩典,並不只是指?神的寬大說的。反之,神的寬大,不過是神恩典中極小的一部分。神的恩典,包括神在永世前的計劃和揀選,神在時間裏藉?祂的兒子的救贖和聖靈的工作,這一切才是聖經所說的神的恩典。當神的恩典尋到一個被揀選的罪人的時候,祂要把她擺在基督的蔭庇下。在那裏給她生命,為她劬勞。當她醒過來的時候,她是醒在基督的愛裏。

            這裏的蘋果樹,又是二章三節的佛手柑,是指?滿有情愛的基督說的。這個女子是誰呢?她不過是一個蒙恩得救的罪人。感謝神,當她第一天睜開她的眼睛在這世界裏的時候,她所看見的第一件東西,就是滿有情愛的基督。她所尋到的第一件事實,乃是她在滿有情愛的基督的蔭庇之下。這一個就是她的本來。在她靈性高深的時候,記得這一個是何等的與她自己有益處呢?

            六節:當她看見她自己的本來的時候,她就不能不充滿了謙卑的感覺,她就下能不看見她自己的虛空,經歷的無用,心意的靠不住,追求的不會給她甚麼。她惟有的仰望,就是在乎主。她知道她能否「到底」,並非藉?自己的「堅持」,乃是藉?主的保守。一切屬靈的造就,並不足以幫助一個人繼續到主耶穌再來。一切都靠?神和祂保守的能力。知道了這一個,她就不能不求說:「求你將我放在心上如印記,帶在你臂上如戳記。」「心上」,是情愛的地方。「臂上」,是能力的地方。我求你將我放在心上像印記那樣的永久,帶在臂上如一個戳記那樣的不可磨滅。從前的祭司,如何在他的胸前,在他的肩上,掛?背?以色列人;求你今天也照樣的在心裏一直的記念我。在臂上一直的扶持我。我知道我自己的軟弱,我也知道我自己的虛空,我感豐到我自己的一無所能。主阿,我是一個無倚無靠的人。要我自己保守自己,一直等到見你的面,我就只會羞辱你的名,並叫我自己吃虧。我今天叫有的盼望,就是在乎你的愛和你的能力。我從前也曾愛過你,但是我知道那一個是何等的靠不住。現在我所仰望你的,乃是你對於我的愛。我從前也曾用手拉住你(三)好像我是很有力量的,但是我知道我極剛強的「拉住」,仍然不過是極軟的。我今天的倚靠,並不是我拉住的能力,乃是你拉住的能力。所以,我不敢說到我對於你的愛,我也不敢提到我對你的拉住;從今以後,一切都在乎你的能力和你的愛。

            因為你的愛像死的堅強。誰能夠搖動死亡呢?父母的歎息,妻子的眼淚,朋友的難過,都不能從死亡裏討回一個人來:死亡要守?它所得?的人,堅固的保守?,不被搖動,不肯放鬆。你如果愛我,我就永不搖動,因為你的愛決不會比死更軟弱的。

            你若愛我,你的嫉妒就也必跟?而來。你的嫉妒,就要像陰間的殘忍,你就必定責備,你也必定求全。你就不能讓甚麼來分我的心;就是你所得?的是更多,你也必定不願意。你的眼睛不能看屬乎你的愛被世人所玷污,被情人叫侵佔。你要嫉妒,因為從古以來,你就是嫉妒的神(出二十)。並且你的使徒豈不是曾對我們說到神的嫉妒麼(後悛十一2)?你若肯嫉妒,有誰能在我裏面站在你的嫉妒的面前呢?有甚麼能在我裏面抵擋你的嫉妒呢?你要毀壞你一切的仇敵,你要挪移你一切的攔阻,一直等到你作獨一的主,作萬有的神,作無人與競的王。我就蒙?保守,我就不會失去我的貞潔,直到我見你的面。

            因為我知道你的嫉妒像陰間的殘忍。有甚麼比陰間更殘忍呢?雖然最捨不得的、最可愛的、最寶貝的,一到它來收罪人的時候,它並不管你的捨不得,你的可愛,你的寶貝。眼淚不能動它的心,傷痛不能軟它的心,苦求不能改它的心,它不知道甚麼叫作憐憫,它不知道甚麼叫作體恤。它沒有同情,沒有感覺。它是殘忍的。我如果把我自己獻給你,像個貞潔的童女,你如果在我身上看見甚麼可以使你起嫉妒的心,就你必定不顧一切的來對付這一個,一直等到你完全得勝了。雖然有可留戀的朋友,可親的親人,可愛的愛人在那裏勸告、哀求、流淚;但是你必定不顧一切,只顧你自己的感覺。這樣,我就蒙?保守。

            「所發的電光,是火焰電光,是耶和華的烈焰。」耶和華本來是像烈火一樣的。祂的愛和嫉妒,也要像烈火一樣,燒盡一切祂叫能燒的東西。一切不永遠的,能過去的,屬世界的,出乎人的,都要被燒燬。

            七節:「眾水」,就是信徒所經過的試煉。「大水」,就是仇敵的逼迫。你的愛,你的愛的火焰,並不會因?試煉的緣故而熄滅。你的愛,你愛的火埳,也不能被逼迫所淹沒。如果你愛我,就試煉和逼迫都不能作甚麼。

            你這個愛是買不到的。換一句話說,是無可代替的。我不能以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來代替你的愛。我就是用先知講道、明白奧祕並各樣的知識,和全備的信心,來換你的愛,也是作不到的。我就是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被火焚燒,我仍是要被藐視的。這些東西,不過是人家中所有的財寶的一部分,要用這一個來掉換你的愛,卻是被藐視的。所以,我不敢用更多的工作,更忙的時候,更勞苦的事奉,來得你的愛。我只有將我自己奉獻給你,願作一個被你愛的人。

            八節:這一個活在主愛裏的人,她不能不記得還有別人該得?主的愛。在她沒有往見主面之先,她卻記念到那些比她更幼稚的人。她現在就向主提起她的小妹雖是有生命的,但是信心和愛心還沒有長成到一個與主發生情感的地位。她現在與主的聯合是極完全的,所以她能在主的面前自由的傾吐她裏面所有的感覺。

            「當我們的妹子,被提親的日子,我們當為她怎樣辨理?」(原文)她現在還不知道甚麼是愛的生活,但是總有一天,那永遠的情人藉?聖靈的工作要帶領她進入愛的交通裏的時候,我們當怎樣為她辦理呢?論起生命來,她是一個小妹;論起愛的生活來,她的兩乳尚未長成。這一班人,是可掛心的,也是該照顧的。因為主總不以她這一種情形而滿足。提親,是信徒生活中免不了的過程。雖然她拒絕與否是在乎她個人的自由;但是主對於情愛上的要求,沒有一個信徒是例外的。所以,我們對於我們的妹子,該如同幫助她呢?

            她現在就將她心裏所常顧念比她更幼稚的人,來和主商量。她因為是這樣的活在主的旨意中,所以她現在能說「我們」。她知道她所關心的,也是主所關心,所以她說「我們」。她知道主所要作的,也是她所要作的,所以她說「我們」。現在的聯合已經完全,沒有分開,所以禱告就變作不是祈求,而是述說神的旨意。

            九節:「她若是牆。」如果在她裏面有了甚麼是出乎神的,以致叫她和甚麼不是出乎神的有了分別,有了隔離,像一面牆一樣,我們就要「在其上建造銀塔」,把一切從救贖所得?的、高的、貴的,都建造在她上面。她如果靠聖靈已經有了分別和隔離的生活,我們就得將救贖的果子加造在她上面。如果她是一道「門」,人能夠從她進入神的知識中,「我們要用香柏木板圍?她」,我們就要將基督屬天為人的生命加給她(木是人性,香柏木是高得頂天的,所以是基督屬天的人性、榮耀的人性,是基督屬天為人的生命)。她所要作的這一切,並不是她自己所要作的,乃是她和主所一同要作的。話語雖然是出自她的口中,卻能代表主的心意。

            十節:「我是牆。」我已經是一個有分別的人了。主已經叫我和一切不潔凈的、屬俗的、平常的,有了分別:「我的兩乳像其上的樓。」我的信心和愛心,乃是根據於我與世界的分別。主已經建造了我,叫我的兩乳,不是尚未長成,乃是如樓一樣。我乃是到了這一個地步,叫我在祂的眼中像一個得了平安的人,意即到了這樣的地步,我才起首像可以安息的人。所以平安的生命是根據於分別的生活,也是根據於信心愛心的長成。但是,在這裏,她乃是作一個簡短的見證,並沒有自滿自足的心。祂可以說她是牆,她也可以說她的兩乳如樓,但是她不過說她在主的眼中只像一個得平安的人而已。

            十一節:信徒在被提之先,還有一件事是聖靈要我們注意到的,就是工作的賞賜。所羅門有他的葡萄園,就是他的工場,出租給他看守的人。主的工作,本來就不是我們的,我們所站的地位,永遠是家宰的地位。我們不過是為?主看守祂在這裏的事業。等到祂來的時候,祂所託付給我們的一切,仍舊是祂的。

            「巴力哈們」意即「眾人的主」。這是給我們看見,我們的主像所羅門一樣,是一切的主,也是我們的主。所羅門的定例是看守的人得?果子,但是為?他所得的果子,要給所羅門一千銀子。我們今天為?主所看守的、所修理的、叫培養的,主要叫我們得?其中的果子,作我們的賞賜。一切為?主所作的,沒有一樣是徒然的,就是杯水,也是要得?報答的。

            「每一個為其中的果子,必交一千舍客勒銀子。」(直譯)所羅門也有他的分。一千的銀子,就是我們在主面前叫該交的帳。這一個和路加福音十九章,馬太福音二十五章是大不相同的。在那裏是憑?我們的恩賜而有多少的分別,在這裏的一千銀子,乃是每一個看守的人在主面前所該交的帳。我們知道當我們站在審判臺前的時候,有一個最低限度的要求,是主對每一個信徒所要求的。這一個要求,就是這裏的一千銀子。

            十二節:女子現在在這裏,是將自己從許多看守的人裏面分別出來。她不是一個普通替所羅門看守葡萄園的人。所羅門曾給她一個葡萄園,所以她就有了自己的葡萄園。這一個葡萄園現在在她面前,意即這個葡萄園是她的(創十三9),並且是她所隨意支配的。憑?公義,看守的人都向所羅門交了一千銀子;憑?愛,她所作的,難道要比憑?津法叫作的更少麼?不,她也給所羅門一千銀子。在這裏,我們看見有兩種事奉;有的是因?律法,有的是因?愛,有的是因?懼怕,有的是因?感激,有的是為?本分,有的為?喜愛。她雖然是站在一個更高的地位,和祂有情愛上的關係,和一班只知道照?本分事奉主的人不同;但是她並沒有作得比主對於她本分所要求的更少。

            不只所羅門有所得?,替她看守果子的人也有所得?。一切幫助她作工的人,她都將他們該得的榮耀和稱讚歸給他們。她沒有奪去他們所該得的分。但願神的兒女不侵佔他同工們的榮耀。

            但是,在那一天,當主賞賜祂的工人時,她自己就要包括在看守果子的人裏面,她要得?這二百銀子。憑?公義,她只會得?果子,並沒有銀子(11節)。但是一切用愛心事奉主的人,都要看見她不以主的工作為營業,主就也不以她的賞賜為營業。在她該得的果子之外,主另外也給她榮耀。審判臺前的問題,本來是和馬太福音那一條線是相合的。但在這裏所注意的,是愛,並不是責任。工作和賞賜的問題本不能在此提起,但聖靈卻提起這些;然而這並不是從責任的眼光來看,乃是從愛的眼光來看。所以,與本書是完全相合的。

            十三節:「你這住在園中的,同伴們都聽你的聲音,求你使我聽見。」「你」,是指?主說的。「園」,是多數的:祂不只住在女子的園中(六62),並且也住在許多的園裏。祂乃是住在人心裏的主──不只是住在這一個完全跟隨祂者的心裏,祂也住在一切祂心所喜悅者的心裏。現在女子就是藉?這一個來稱呼祂,對祂說:「同伴們都聽你的聲音。」這「聽」字的意思,就是都在那裏聽?。和她一個尋求主的人,現在都取了這個態度。她們已經經過了對付,知道「說」是同等的無益,「聽」是同等的有目。她們已經知道若要快快的聽,就要慢慢的說。她們和她,現在都不像從前的那樣多話,好像只要稍有經歷,就要滔滔不絕的述說她們和主的情形,現在這個已經沒有了。現在她們也不像一般的人那樣的必須講話,為?愛講話而講話。凡對瑣細的事情,一直詖論不休的,都是因為屬地的生命在那裏掌權。現在她們都聽?,都取聽的態度。因為她們知道她們的生命,乃是在乎主的教訓,她們的工作,乃是在乎主的命今。所以,她們聽,自己是不可動的了,自己是不能動的了。沒有主的聲音,就沒有啟示;沒有亮光,就沒有知識。信徒的一生,都繫於主的聲音上。

            所以,主阿,正在我們等候聽?的時候,求主使我能夠聽見。如果祈求就得?,尋找就尋見,叩門就開門,就求你叫我聽,也能聽見。耶和華如果不對我們說話,我們就像死了的人。聽有甚麼用處呢?如果不是為?聽見。所以,求你讓我聽見你的聲音,因為惟獨這一個會引導我,一直到你再來。她現在已經學會了功課,所以她在這頂末了的時候,她就有了這一個頂深的禱告。

            十四節:這裏的話語和二章十七節是一樣的,在那一邊也有這樣的禱告。但是,這兩邊所指?的事,並不是一樣的。我們已經看見過這本書如何兩次說到曠野,照樣這本書也如何兩次說到主的來如何是像「母鹿或小牡鹿在山上」一樣的。祂頭一次那樣的在山上,乃是指?祂和信徒的交通說的,祂如何要和信徒有完全的交通。但是,那一個是在黑影還未飛去,天還未亮的時候,就是在今天主還未降臨的時候。那裏注重的乃是交通,所以我們看見祂在比特山上,因為祂要叫一切的「分離」都要完全過去。但是,在這裏,卻是指?主的再來說的。因為這一個「來」,是在乎將來,也許是很近的,但誰也不能知道那個時候,所以不像二章那裏的有時間的限制。在這裏,也不是交通的問題,所以就看見山並不是比特山,乃是香草的山。因為在這裏所注意的,乃是主的再臨和祂國度的情形。在那一個時候,又要有錦繡的世界,好像香草的山一樣。

            到了這裏,我們看見女子的經歷,好像一滴的水,已經流到海裏,已經無可再進步,雖然還可越流越深。現在她所有的一切,留在世界裏的,只有一個身體,其餘的已經都到另外一個世界裏去了。所以她就不能不發出呼求的聲音說:「我的良人哪!求你快來!」求你來的時,如同母鹿或小牡鹿那樣的快來。母鹿或小牡鹿如何在香草的山上,當你來的時候,你也要如何降臨在你的國度中。今天的愛雖然是完全的,但是未免還有缺欠。當你來的時候,真的,「信則變見,讚代祈」,愛就要達到毫無陰翳、完全的地位,能夠絲毫無罪的在主面前事奉祂。這是甚麼日子呢?所以主耶穌阿,求你快來!―― 倪柝聲《歌中的歌》
I am the rose of Sharon,and the lily of the valleys.

TOP

谢谢你,玫瑰! 这么快将这篇文章贴出来。

本来今天来想给拉撒路弟兄留言。因为我今天见到了赵弟兄和罗姐妹夫妇俩。拉撒路弟兄的见证中提到过他们。他们二人就是那妻子是美国人,领养三个中国孩子,后来又成立孤儿院的那位。

TOP

Processed in 0.015159 second(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