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以利亚的祈祷-----求火、求雨、求死

以利亚的祈祷-----求火、求雨、求死

以利亚先知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先知,他是以色列先知的一个代表。当耶稣基督登山变像的时候,我们知道彼得看到了摩西和以利亚一同显现,与耶稣在一起说话。(参:太十七3)摩西是律法的代表,而以利亚是先知的代表。圣经里面告诉我们,作为一名伟大的先知,以利亚是一位祷告的勇士,他藉着自己的祷告来服侍他所处的世代,他藉着祷告使雨三年零六个月不降在地上,他又藉着祷告使雨降下来;他还藉着祷告使一个已经死去的孩子活过来。(参:王上十七、十八)今天所读的经文又告诉我们,他藉着祷告使火降下来,使众民知道惟有耶和华是神。我们今天要从以利亚求火的祷告中来体会来思想他祷告的秘诀,他祷告的方法,究竟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一、以利亚的祷告是充满信心的祷告

    我们首先体会到,以利亚的这个祷告是充满信心的祷告。我们可以思想一下以利亚当时所处的环境,在迦密山上,有很多的人,但是归于耶和华的只有一个人,就是以利亚,只有他站在耶和华这一边。亚哈君王是神所厌恶的,他也在随从巴力。站在面前的众同胞,圣经里说他们都是“心持两意”的,就是说他们一面不否定耶和华,一面还接受巴力,这是不讨神喜悦的。站在以利亚面前的还有四百五十个巴力的告知,这更是与他完全敌对的。所以对于以利亚来说,当时他所处的环境,对他没有任何有利的地方。我们想,如果他祷告后火没有降下来,那么死的就不是四百五十个巴力的先知,而是他自己。当时的情况应该是十分地凶险,但是以利亚在那一个时刻,依然愿意祷告,他能够在这种情况下祷告,就表明在他的里面充满了坚定的信心。他深信只有耶和华是真神,他深信上帝的能力一定能够成就他的祷告。

    我们再来看一下当他筑坛献祭的时候,圣经里面特别提醒我们一个细节,他让以色列民拿四只桶,盛满水,将水倒在祭坛上,如此倒三次,总共有十二桶水。生活常识告诉我们,水与火是相克的,但是以利亚在祈求火降下来烧灭燔祭的时候却倒了十二桶水。我们说,如果不是对耶和华有坚定的信心,如果不是对耶和华充满信心,以利亚不会有如此的作为。所以这一点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以利亚信心的坚定,信心的充满。还有一点,圣经里说:“到了献晚祭的时候,先知以利亚进前来,说:‘亚伯拉窂、以撒、以色列的神,耶和华啊,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

    弟兄姐妹,在我们今天的观点中,新的一天是从凌晨开始的,也就是过了十二点就是新的一天了,但是在以色列人的观点中并不是如此,在他们的观点中一天的结束是在黄昏的时候,所以他们要在黄昏的时候献晚祭,当献完晚祭之后,新的一天就开始了。圣经里面告诉我们,到了献晚祭的时候,先知以利亚进前来祷告,这时他祷告的一个内容就是,求你今日让人知道你是真神。那么这一个祷告显明的是什么呢?是在告诉我们,以利亚在他的祷告当中,就是求上帝立刻要降下火来,彰显自己的作为。他没有为耶和华留任何时间,在这一天将要结束的时候他来到神的面前,做了一个祈祷,他祈祷的内容是求神今日使人知道你就是以色列的神。所以从这个时间的紧迫性,我们也看到了以利亚的信心是何等坚定,他的信心非常地坚定在耶和华神的面前,他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面对摆在自己面前的祭坛,他透过自己祷告的言语,都向我们流露了此时此刻在迦密山上,他是信心充满地来到了耶和华的面前祷告。在他的生命里,他深深知道上帝的作为不会受到环境的拦阻,上帝的作为也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上帝的作为更不会受到时间的拦阻。

    所以弟兄姐妹,我们看到以利亚求火的祈祷,他的信心是何等地坚定。我们可以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是不是每一次在神面前祈祷的时候都是凭着信心求的?耶稣的兄弟雅各特别告诉我们,你们要凭着信心仰望神,心怀二意的人在自己所求的事上什么都得不着。(参:雅一6-8)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祈祷,应该凭着信心来到上帝的面前,耶稣基督特别喜悦凭着信心在他面前的人,我们的神喜悦这样的人。其实圣经里面曾经记载了一件事情,一个百夫长为他的仆人求医治疾病的事情。他首先请求几位犹太人的长老代他去请求,然后又叫几个朋友拦阻耶稣不要到他那里,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外邦人,不配耶稣到他家里,在他托朋友转告耶稣话语的时候,圣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他说:“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因为我在人的权下,也有兵在我以下。”(路七7-8)他通过自己生命的体验,深信耶稣基督的能力,不会因着空间的不同而受到限制。所以百夫长说:“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耶稣基督最终夸赞了他,耶稣基督说:“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路七9)我们知道耶稣基督成全了他的祷告,应允了他的祷告,因为他有信心在神的面前。所以我们每一个祷告应该是凭着信心来到上帝的面前,我们应该深信上帝的能力不会受到任何辖制,上帝的能力不会受到任何限制。

    在英国有一位信心的伟人,他的名字叫慕勒。有一次他要到一个地方去,那一天雾很大,船主就对他说,雾这么大,你肯定到不了那里。慕勒跟他说,我们一同来祷告神。他跪下做了一个祷告,然后对那个船主说,你是在用你的眼睛看雾,我却是在用我的眼睛看那位掌管环境的神。他说,五十七年了,上帝从来都没有使我失过约,我在星期六的下午在这一个城市和别人有一个约定,我相信上帝他一定会成就我的祷告。最终慕勒如期到达了那个地方。这一个经历使这个船主的生命非常得造就。

    很多的时候我们是在看环境,而不是透过信心的眼睛仰望我们的神。我想慕勒的经历,他的见证也在提醒我们,应当像以利亚先知一样,凭着信心来到神的面前,凭着信心来仰望他,来向他祈祷。先知以利亚在迦密山上的事奉,是他一生侍奉的高潮。他那时候信心充满地在神的面前,他深信环境就在上帝的手中。所以盼望我们在今天,在我们的每一个时刻,当我们祈祷的时候,我们都能存着信心在神的面前。

    二、以利亚的祷告是将荣耀归与神的祷告

    以利亚的祷告也特别让我们体会到,他的祷告是将荣耀归与神的祷告。

    我们在圣经当中看到,以利亚祷告的言语并不是很多,只有寥寥数语;甚至让我们感到非常奇怪的一点是,在他祷告的言语中,没有一句是求火。他本来是让上帝降下火来悦纳他的燔祭,但是他祷告的言语中却没有这个具体内容。我们去仔细体会他的祷告言语时会发现,他的祷告是要将一切的荣耀都归给神。

    在他所祈求的话语当中,有一个词“知道”,总共出现了四次。他祷告了三件事,第一,是希望神让人知道唯有耶和华是以色列的神。第二,是让人知道以利亚是神的仆人,是奉神的命在行这一切的事情。第三,是让众民知道是神自己使他们的心回转。四个知道表明了三件事。在以利亚所祈求的这三件事情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个先知在祈祷的时候,他愿意将一切的荣耀都归给耶和华神。当他祈求说,求你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我们看到他开始呼求的时候,呼求的名称是什么呢?他说:“亚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耶和华啊”。我们知道这三个人是以色列民的先祖,耶和华拣选了他们,使他们的后裔成为大国。耶和华在亚伯拉罕、以撒和以色列的生命当中,一直是居首位掌王权的。但是今天在他的后裔当中,有那么多的人在心持两意。这种景况使神的名受到了羞辱,因为耶和华神曾经对他们说过:“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出二十3)但是他们今天却在承认巴力也是神。以利亚在他的祷告中说:“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先知以利亚希望他自己的同胞,亚伯拉罕的后裔能够深深知道惟有耶和华是真神,是活神。

    我们说当亚伯拉罕的子孙在他们的生命当中,都能够同心合意地承认惟有耶和华是神的时候,那一刻,上帝的名就因着他们的承认得到了那当得的荣耀。所以先知以利亚祈求的这第一个“知道”的内容,为的是将荣耀归给以色列的神。第二个“知道”的内容,是使人知道他是神的仆人,是奉神的命行这一切的事。今天我们读了圣经后,我们对这一点深信不疑,但是面临已经遭了三年多灾害的以色列民,他们不这样想,他们觉得以利亚这个人使他们尝尽了诸般的苦头,他们觉得以利亚这个人是他们的敌人。所以亚哈王一见到以利亚的时候就说:“使以色列遭灾的就是你吗?”他对以利亚有这样的责备。但是我们今天知道原因不在以利亚,而在于其他的人。那一个时刻,以利亚在祷告的时候,他求神使以色列人知道,以利亚只不过是一个仆人,是奉神的命行这一切的事,这一个祷告对以利亚有利,对以色列众人更是有利。因为当他们心里深深地晓得以利亚完全是按着神的旨意在行事,他只不过是神的一个仆人的时候,他们就会体会到神的公义,也能够感受到神的慈爱。这不是以利亚做的,而是神藉着这些事鞭打他们,让他们回转,让他们回头。那一刻,当他们认识到神的公义,更体会到神的慈爱的时候,他们就会愿意回转到神的里面。耶稣基督曾说一个罪人悔改,天上的天使都是欢喜快乐的。(参:路十五10)所以我们也深信当一个人能够认识到是神在管教他,他愿意回归到神里面的时候,神就会大得荣耀。

    以利亚祈求的第三个“知道”的内容,是使人知道是神自己使他们的心回转。那一个时刻以利亚即将大功告成,可能很多的人会觉得他很了不起,非常有能力,但是以利亚在这一个时刻求神让人知道是神自己使他们的心回转,他不希望别人觉得他多么伟大,多么属灵,让这些回转的人能够深深体会到是神的恩典使他们能够回来,是神自己的恩典使他们能够深信惟有耶和华是神。所以,这一种不求自己的荣耀而高举神的祷告,是将荣耀归给耶和华神自己,所以在以利亚的祈祷当中,我们看到他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是在将一切的荣耀归给我们的上帝。这一种祷告是最蒙神喜悦的祷告,他愿意将一切的荣耀都归给神。因为耶稣曾经告诉我们,一切的权柄、荣耀、能力都是我们的神的。

    在以利亚的祷告当中,显明了他有一个总的目的,就是要将一切的荣耀都归给神。我们看到当他的祷告结束后,圣经里说:“于是,耶和华降下火来”,显明上帝悦纳了他的祷告。在西奈山下,也曾经发生过这样一幕情景,百姓因为拜金牛犊,耶和华对摩西说,要将犯罪的百姓都灭绝,使他的后裔成为大国。那一个时刻,摩西做了一个什么样的祷告呢?摩西对神说,你不要如此,如果你这么做的话,别人会认为你是没有能力把他们带到迦南地,你把他们从埃及带出来是要将他们灭绝。并且他求耶和华记念对亚伯拉罕、以撒和以色列的应许。圣经里最终告诉我们,于是,耶和华就后悔,不降祸于他的百姓。(参:出三十二11-14)

    在当时的人而言,自己的后裔能够成为大国,那是梦寐以求的。但是摩西他确实是为耶和华的荣耀着想,不愿意别人将来毁谤耶和华,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得失,完全考虑的是上帝的得失,所以当他祈祷的时候,他的祷告就得到了神的应允。在他的祷告当中愿意将一切的荣耀都归给神。所以我们在祷告的时候,我们要把握一个目的,你祷告的目的是不是将一切的荣耀都归给神呢?

    在德国曾经有一个非常伟大的属灵的人,他在自己的祷告生活中也特别有恩赐,使很多有疾病的人都能够得蒙医治,但是他每一次祷告的时候总要说,倘若他在疾病患难当中能够荣耀你,就使他仍然在这疾病患难中;如果他的见证能够使你得荣耀,那么就使他健全起来,荣耀你自己的圣名。这一个属灵的伟人他深深地知道要藉着祷告使上帝的名得到荣耀,他把自己个人的得失和利益放在第二位,上帝的荣耀才是第一位。所以,在这里我们看到在以利亚的心中愿意把一切荣耀归给神的时候,虽然他没有一句话祈求火降下来,但圣经里面告诉我们,于是,耶和华降下火来,烧尽燔祭、木柴等等,应允了他的祷告。所以我们要学像以利亚,在我们的生命当中要将一切的荣耀归给神,在我们的祷告当中要将一切的荣耀归给神。正像《诗篇》二十九篇中诗人所说的,要将耶和华当得的荣耀归给他。因为荣耀本来就是他的。这是我们在祷告的时候要把握的一个重要目的。

TOP

三、以利亚的祷告是得胜有余的祷告

    以利亚祈祷的第三个方面,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得胜有余的祷告。

    当以利亚祷告之后,“耶和华降下火来,烧尽燔祭、木柴、石头、尘土,又烧干沟里的水。众民看见了,就俯伏在地,说:‘耶和华是神!耶和华是神!’以利亚对他们说:‘拿住巴力的先知,不容一人逃脱。’众人就拿住他们。以利亚带他们到基顺河边,在那里杀了他们。”(王上十八38-40)

    这一个结局非常美好。但是当我们仔细体会的时候,会发现以利亚的祷告不仅是得胜的,而且是一个得胜有余的祷告。他藉着祷告说那降火显应的神,就是真神。他与巴力的先知立下了这样一个约定。祷告之后,耶和华降下火来,烧尽了一切的燔祭和木柴等,以色列民也承认耶和华是神。这两个方面已经完成他的心愿,达到他的目的。但是圣经里面还告诉我们,“耶和华降下火来,烧尽燔祭、木柴、石头、尘土,又烧干沟里的水。”还告诉我们以色列民听从以利亚的话,拿住450个巴力的先知,按照以利亚的吩咐将他们杀在基顺河边。透过圣经里描述的这一个结局,显明以利亚的祈祷不仅是得胜的,而且是得胜有余的。上帝成就他的祷告超过他所求所想。以利亚充满信心地来到神的面前,他将一切的荣耀都归给全能的上帝,按照神的心意祈求,最终他的祷告得胜有余,超过他所求所想。

    弟兄姐妹,这一点我们应该学习。我们要学会使自己的祷告像以利亚那样充满信心,按照神的心意祈求,我们也会得到这样一个美好的结果。很多时候我们唱诗的时候说,盼望上帝成就我们的祷告超过我们所求所想,我们就要体会为什么以利亚的祈祷是一个得胜有余的祷告,因为他有信心,按照神的心意祈求而没有妄求。

    圣经里所罗门的一次祷告弟兄姐妹都很熟悉,当他到基遍献祭的时候,耶和华在他梦中显现,耶和华对他说你要向我求什么,你就可以向我祈求。所罗门在那个时刻求什么呢?他祈求了智慧。这个祈求耶和华神非常高兴,因为圣经里告诉我们,耶和华神对他说:“你既然求这事,不为自己求寿、求富,也不求灭绝你仇敌的性命,单求智慧可以听讼,我就应允你所求的,赐你聪明智慧,甚至在你以前没有像你的,在你以后也没有像你的。你所没有求的我也赐给你,就是富足、尊荣,使你在世的日子,列王中没有一个能比你的。你若效法你父亲大卫,遵行我的道,谨守我的律例、诫命,我必使你长寿。”(王上三11-14)所罗门的祷告像以利亚的祈祷一样得胜有余。他所发出的祈求,特别蒙神的悦纳,不像我们的祈求。

    在所罗门的祈求中他把上帝的事摆在前面。他作为一国之君,在以色列人的观念中,君王是代理耶和华管理百姓的角色。与外邦国家君王的概念是有差别的。所以他祈求智慧能管理神交付在他手上的百姓,这样的祷告特别蒙神的悦纳。所以上帝就使他的祷告得胜有余,上帝就应允他的祷告超过他的所求所想。在新约圣经里也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耶路撒冷教会在遭受逼迫的时候,雅各被杀,彼得被下在监里,教会就为彼得切切地祷告,最终神的使者将彼得从监牢里带出来。起初彼得以为见了异象,后来知道是神的使者将他带出来,于是就到教会里去。当时教会还在为彼得祷告。有一个姊妹,出来一开门见是彼得,过度兴奋都忘记了将大门打开,就去告诉其他的弟兄姐妹,其他人却说她疯了,不相信会有这样一个结果。(参:徒十二)这就显示教会没有为彼得能够出来祷告,他们一定是为彼得不要丧失信念而祷告,但是他们最终看到彼得活生生地站在他们中间。当教会还在为神的仆人祷告的时候,虽然他们可能没有为他能平安地、有神迹使他出来而祷告,但是为他的仆人能够平安这个祷告本身就大大蒙神的悦纳,上帝就使他们的祷告得胜而有余,使彼得因着天使的带领,从监牢里走出来。

    弟兄姐妹,我们祷告的时候,应该按照神的心意祷告,带着信心向神祈求,我们的祷告就会像以利亚一样得胜而有余,上帝应允我们的祷告就会超过我们所求所想。这是我们在以利亚的生命中特别感受到的。以利亚在迦密山上的祷告是他一生侍奉的高峰。他在那里充满信心地祈祷,他在那里将一切的荣耀都归给神,最终他的祷告得胜而有余。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这样的祷告离我们很遥远,但是耶稣的兄弟告诉我们,“以利亚与是我们一样性情的人”(雅五17),这就表明以利亚能有这样的祷告,我们今天也可以有这样伟大的祷告。

    所以盼望我们藉着今天的分享,能够思想以利亚祷告的所求,思想以利亚祷告的方法,使我们今天能在神的面前藉着祷告服侍我们今天的世代,服侍我们的教会,服侍我们的亲人,藉着我们的祷告使更多人的心意回转,承认耶和华是神。

TOP

以利亚的祈祷-----求雨

王上18:41-46

    当我们基督徒在基督耶稣里的时候,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祷告的勇士。旧约圣经告诉我们,以利亚恳切祷告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个月不下在地上;他又祷告,天就降下雨来。所以从圣经的记载中我们看到以利亚就是一个祷告的勇士。今天我们所读的《列王纪上》十八章41-46节的经文具体地记载了以利亚求雨的经过。这是一个伟大的祷告,这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祷告,这是一个使他的同胞得祝福的祷告,其中有很多的秘诀,有很多的方面值得我们效法。所以我要与弟兄姊妹藉着这宝贵的时间一同来分享:以利亚的祷告——求雨。我们分四个方面来分享。

    一、应许之后的祈求

    《列王纪上》十八章1节说:“过了许久,到第三年,耶和华的话临到以利亚说:‘你去,使亚哈得见你,我要降雨在地上。’”这是耶和华神非常清楚明白地给予以利亚的一个应许。当他见到亚哈之后,耶和华神要降雨在地上,使雨水滋润大地。以利亚见到亚哈之后,藉着降火使众民知道耶和华是神,接着他为降雨做了恳切的祷告。所以在这里以利亚的祷告不是随意的祷告,以利亚在这里的祷告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所做的祷告,他的祷告完全有着神确切的应许。所以我们就明白、就知道以利亚求雨的祷告是抓住神的应许所发出来的祷告,是在神应许之后所发出来的祈祷。

    我们在慕道班学习的时候,有一节课会讲到神的属性。神的一个很重要的属性是信实。我们的上帝是信实的,这就意味着神所说过的话不是徒然的,他会按着自己所说过的话成就。所以在我们祷告的时候要抓住神的应许,因为我们深信神是信实的,他不至于说谎,他会按照自己的话语来成就我们的祈求和盼望。神是信实的,你每一个抓住神应许的祷告,都会是最有能力的祷告,最有力量的祷告,因为我们的神所说过的话语都是阿们的。所以在我们的祷告生活当中,我们要懂得、要学会抓住神的应许去祷告。

    圣经当中有一位我们非常熟悉的人物——雅各,他留给我们的印象似乎都是反面的。雅各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抓住。在生活当中他也特别地会抓住。他用一碗红豆汤换取了哥哥长子的名分,他又用计策骗取了父亲本来要给哥哥的祝福。因着他所做的这一切,他不得不离开了自己的家,到了舅舅拉班那里。在舅舅的家中他又用计谋获得了很多的牛羊和产业。最终他又从舅舅那里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迦南地。

    当雅各将要见到自己的哥哥时,他听说哥哥带着四百个人正迎着他来,就非常地害怕,因为他骗过哥哥,怕哥哥现在来报复。那一个时刻,他首先将自己的人分成两队,说:“以扫若来击杀这一队,剩下的那一队还可以逃避。”

    在做了这个安排之后,雅各来到神的面前做了一个非常有名的祷告。他说:“耶和华我祖亚伯拉罕的神,我父亲以撒的神啊,你曾对我说:‘回你本地本族去,我要厚待你。’你向仆人所施的一切慈爱和诚实,我一点也不配得。我先前只拿着我的杖过这约旦河,如今我却成了两队了。求你救我脱离我哥哥以扫的手,因为我怕他来杀我,连妻子带儿女一同杀了。你曾说:‘我必定厚待你,使你的后裔如同海边的沙,多得不可胜数。’”(创三十二9-12)弟兄姐妹,我们从雅各的祷告当中也看到雅各特别地会抓住。在这个祷告中,开始和结束的时候,他两次抓住了神的应许。弟兄姐妹,在我们的祷告中,是不是能够常常抓住神的应许?我们知道雅各后来平平安安地见到他的哥哥以扫,两人不是怒目而视,而是抱头痛哭。

    我们相信,神在其中已经作了那奇妙的工作,化解了两个人之间的恩怨。神给了他美好的应许,他也牢牢地抓住了神给予他的应许。所以当我们每一次仰望神的时候,每一次向神祈祷的时候,我们应当效法以利亚,抓住神的应许去祷告。这样的祷告是最有力量的祷告,最有能力的祷告,是神不得不答应你的祷告,因为神都如此地应许我们了。

    二、悔改之后的祈求

    这一个祷告是为他的同胞以色列民所发出来的祈求。在他祷告之前,圣经里告诉我们,以利亚祈求耶和华降下火来,烧灭了燔祭、木柴、石头、尘土,也烧干了沟里的水。众民看到这个景象,就同声俯伏在地说:“耶和华是神!耶和华是神!”然后以利亚让他们拿住巴力的先知,在基顺河边杀了,他们也遵从了先知以利亚的命令(参:王上十八36-40)。经文的记载让我们看到这一群曾经悖逆的以色列民,此时此刻悔改了,他们不仅仅有悔改的言语,也有悔改的行动。

    当他们在神面前回转之后,我们看到以利亚就上到迦密山顶,屈身在地,将脸伏在两膝之中,为他们祷告,求神降下雨来祝福他自己的同胞,恩待以色列民。所以从经文当中我们看到,这个祷告是在百姓悔改之后的一个祈求。当百姓悔改之后,以利亚向神恳切地祷告。以利亚祷告的时候,懂得让百姓把自己的罪孽都陈明在主的面前;百姓悔改之后,他愿意为他们祈求和仰望。

    我们的祷告通常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来到神的面前向神感谢,赞美;第二部分,我们要向神认罪,求神赦免我们隐而未现的过犯,赦免我们一切的罪孽;第三部分,向神祈求,你的生活当中有什么需要,你对教会有什么负担,你看到弟兄姊妹有什么需要,把这一切带到神的面前。

    从这一基本框架可以看到,祈求是在你认罪悔改之后。以利亚在这里的祈求,也是在百姓悔改之后。在《诗篇》六十六篇18节,诗人说:“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以赛亚也说:“但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神隔绝,你们的罪恶使他掩面不听你们。”(赛五十九2)罪,往往是我们与神之间的一个拦阻;悔改之后的祈求,会特别蒙神的悦纳,会直接到达神的面前。所以弟兄姊妹,我们的每一个祈求和仰望,应当像以利亚一样,在悔改之后去祈求,在认罪之后去祷告。

    在撒母耳时代,以色列民也曾经经历过一次耶和华的帮助,所以撒母耳给那地方起名叫以便以谢,并且说:“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撒上七12)那一次他们能够胜过非利士人,拯救以色列民脱离非利士人的辖制,是因为撒母耳为他们做了一个祷告。撒耳母在做这个祷告之前,以色列人也是摆脱了巴力和亚斯他录的偶像崇拜,并且打水浇在耶和华的面前,当日禁食,还说:“我们得罪了耶和华。”他们用很多的方式在耶和华面前承认自己的罪,他们用很多的方式在神的面前悔改,当他们悔改之后,撒母耳为他们祷告,于是耶和华帮助他们脱离了非利士人的辖制,他们大大地胜过了非利士人。所以我们应当学会在悔改之后去祈求、仰望,求神的祝福临到我们的生命当中。

    有一次,有个教会请了一位传道人为他们去分享神的话语。当这位传道人来到这个教会中时,他感到这个教会有一种死气沉沉的气氛,所以那次他对弟兄姊妹说:这次我们不讲道,我们来祷告,我们来做认罪的祷告。感谢神,那次聚会圣灵大大地充满,在那次聚会中,很多人将自己的罪孽倒空在神的面前,神大大地祝福。参加那次聚会的弟兄姊妹,很多人一生都热心地通过不同的方式侍奉神,服侍我们的主。所以我们真的看到,认罪悔改之后的祈求,上帝会特别垂听、悦纳、祝福。我们每一次的祈求仰望,应当像以利亚一样,在悔改、认罪之后去向我们的神祈求祷告。这是以利亚祈祷求雨带给我们的第二个方面的启示。

TOP

三、完全谦卑的祈求

    我们会发现,以利亚求雨的祷告,圣经里并没有记载他祷告的内容,没有记载他祷告时所说的话语,却是描述了他祷告时的动作。圣经中说:“以利亚上了迦密山顶,屈身在地,将脸伏在两膝之中。”(王上十八42)通过描述这个动作,我们就能够感受到以利亚在神的面前是何等地谦卑。我们今天读经时依然能够感受到他是怎样谦卑在神的面前祈祷。

    我们发现以利亚这个人,他在罪人的面前,站得笔直。当他见到君王亚哈的时候,他没有下跪,他对亚哈说,使以色列人遭灾的是你和你的父家。但是在神的面前他就像一个孩子,他匍匐在耶和华的面前,将脸伏在两膝之中。《诗篇》十篇17节诗人说:“耶和华啊,谦卑人的心愿,你早已知道;你必预备他们的心,也必侧耳听他们的祈求”。诗人在自己的生命当中也经验到了,我们的上帝喜悦人谦卑在他的面前祈求和仰望。

    以利亚作为以色列人中非常伟大的先知,他深深地明白这一点,所以当他来到耶和华面前的时候,他屈身在地,将脸伏在两膝之中,他怀着一颗谦卑的心,以至于有这样的动作。我们看到,在神的面前他的仰望、祈求是谦卑的。

    耶稣也曾经设过一个比喻,说:“有两个人上殿里去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路十八10-13)

    弟兄姊妹,对耶稣的话我们有什么感受呢?我们会感受到那个法利赛人是怀着一种骄傲的心态向神祈祷,但是那个税吏却不同,非常谦卑,因为他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在平常人的眼中,法利赛人似乎是好人,税吏似乎常常利用自己的职权去讹诈别人。但是,在这个祷告当中,最终耶稣的评价是:“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就是说,那个税吏回家,比法利赛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路十八14)

    透过耶稣的评价我们就明白了,耶稣憎恶法利赛人的高傲自大,耶稣已经看中了那个税吏的谦卑,耶稣也悦纳了税吏的祷告,因为他祷告时他的里面有一个谦卑的心灵。所以我们每一次祈求神的时候,都应当怀着一颗谦卑的心,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心态,是非常蒙神悦纳的心态。有一位名叫慕安得烈的属灵伟人说,谦卑是真实祈祷的灵魂。因为一个谦卑的人,他会使自己真实地去依靠神,他也深深地明白自己真的不能够做什么,他相信他也承认,惟有神能够成就万事,所以他愿意把自己不能够做的事情去告诉神,求神来帮助。

    所以弟兄姐妹,我们真的应当像以利亚一样,当面对降雨这样自己不能做成的事情的时候,愿意来到神的面前向神仰望,愿意怀着一颗谦卑的心依赖神,依靠神。所以我们从这一处经文当中学习到,在祷告的时候,你当完全谦卑在神的面前,这是第三个方面。

    四、注重察验的祈求

    以利亚的祷告让我们体会到这是一个注重察验的祷告。经文当中告诉我们,以利亚“屈身在地,将脸伏在两膝之中。对仆人说:‘你上去,向海观看。’仆人就上去观看,说:‘没有什么。’他说:‘你再去观看。’如此七次。第七次仆人说:‘我看见有一小片云从海里上来,不过如人手那样大。’以利亚说:‘你上去告诉亚哈,当套车下去,免得被雨阻挡。’”(王上十八42-44)

    我们发现经文用很多的笔墨描述了以利亚怎样察验神对他祷告的回应。这些经文告诉我们:以利亚在祷告之后非常注重察验自己所祷告的,所以一次又一次地让仆人去观看,如此七次。当他得知仆人看到了一小片云之后,他就让仆人告诉亚哈:赶快套车下去。

    经文如此的描述让我们体会到以利亚非常注重察验自己的祷告。他藉着仆人察验自己所祷告的是成就了还是应该等待。所以我们也应当像以利亚一样,注重察验自己的祷告,一个注重察验的祷告显明我们对神存有坚定的信心,显明我们在祷告的时候期望神来回应我们,也显明我们对祷告不是抱无所谓的态度,而是非常地看重。

    注重察验会使我们的祷告成为一个活的祷告。当你的祷告没有被应允的时候,你会继续去祈求、祷告、仰望,当你的祷告得蒙应允之后你会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做,如何行,你也可以向上帝献上感谢和赞美。以利亚从他的仆人得知有一小片云之后,我们看到他就对仆人说,你赶快告诉亚哈,当套车下去。他知道下面该如何去做,如何去行。所以我们也应当注重察验自己的祷告。

    亚伯拉罕有一个老仆人,他曾经让这位仆人回到哈兰的老家为自己的儿子娶一个妻子来。他的仆人到了哈兰之后就做了一个祷告:“耶和华我主人亚伯拉罕的神啊,求你施恩给我主人亚伯拉罕,使我今日遇见好机会。我现今站在井旁,城内居民的女子们正出来打水。我向哪一个女子说:‘请你拿下水瓶来,给我水喝。’她若说:‘请喝,我也给你的骆驼喝。’愿那女子就作你所预定给你仆人以撒的妻。”(创二十四12-14)在他做了祷告之后,话还没有说完,利百加就扛着水瓶出来,然后老仆人向她要水喝,利百加不但给他水喝,也给他的骆驼喝,他就知道这是神为他预备的。然后他就问利百加的父家有没有住处,利百加说有住处,他得知以后就低头向神下拜,做了一个感恩的祷告。他说:“耶和华我主人亚伯拉罕的神是应当称颂的,因他不断地以诚实慈爱待我主人。至于我,耶和华在路上引领我,直走到我主人的兄弟家里。”(创二十四27)这个老仆人通过察验,知道神已经应允了他的祷告;通过察验,他最终能够向神献上感谢,献上赞美。

    所以弟兄姐妹,我们在祷告之后,应当向以利亚一样注重察验,因为我们的祷告是需要回应的,藉着察验你可以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去行。神没有成就祷告的时候,可以继续祈求;成就了你的祷告,可以向神感恩,向神赞美。注重察验,并不是小信的体现,乃是有信心的体现,也是我们当尽的一个本分。

    以利亚牢牢地抓住神的应许去祈求;他也在百姓悔改之后谦卑地来到神的面前祈求;当他祈求之后他也在环境中时时察验自己的祷告,看是否得蒙了上帝的应允。以利亚藉着这个祷告,使很多的同胞得到了祝福,因为雨水从天而降,浇灌已经干涸了三年半的土地。

    弟兄姐妹,我们也期望藉着祷告使自己能够蒙神的祝福,使别人,使我们的教会、我们的国家蒙受祝福。我想在这里以利亚已经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美好的榜样,虽然以利亚是一位伟大的先知,但是耶稣的兄弟雅各却告诉我们“以利亚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雅五17)。我们也可以像他一样藉着我们的祷告,使更多的人蒙受从天父上帝而来的祝福。只要我们愿意效法以利亚的祷告,我们都会成为祷告的勇士。

    愿我们的上帝祝福面前的每一位弟兄姐妹,藉着我们的祷告来祝福我们,也祝福别人。阿们!

TOP

以利亚的祈祷-----求死

王上19:1-10

    对于以利亚,相信很多弟兄姊妹都已经非常熟悉了,我们已经先后分享过以利亚的求旱、求雨、求火和求生命。从圣经的描述中,我们感受到以利亚是一个祷告的勇士。藉着他的祷告,雨三年六个月就没有下在以色列的土地上;也是藉着他的祷告,雨又从天而降;以利亚藉着祷告,让一个死去的孩子活过来;他也藉着祷告,使神降下火来悦纳他所献的燔祭。在我们的眼中,以利亚是一个伟大的人(参:王上十七,十八36-45)。

    但是在今天我们所读的经文中,我们却发现,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竟然会在耶和华面前求死。当然,我们能感觉到以利亚并不是真的想死,只是在那一个时刻他非常软弱,以至于他祈求耶和华取走他的性命。透过经文我们能体会到以利亚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祈求?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发出求死的祷告?我想有四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看环境后绝望

    在以往的分享中,我们心中的以利亚面对任何环境都没有绝望过。当耶和华神带领他到基立溪旁的时候,那时溪水一天比一天少,面对这种情形,人往往会产生一种焦虑,甚至绝望的心态。但是我们发现以利亚那个时候非常有信心。即使后来他到了一个寡妇家里,虽然那里只有一把面,一点油,以利亚也没有任何绝望的情绪。再到后来,当他一个人面对四百五十个巴力的先知的时候,他仍然没有任何的恐惧,更没有丝毫的绝望。因为对神的仰望,以利亚大有信心,大有能力。

    但是,此时此刻的以利亚却非常绝望。耶洗别要取他的性命,面对茫茫旷野,他感到非常绝望,以至于他最终在耶和华神面前做出了这样的祈祷,他求耶和华取走他的性命。这个祈祷是他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感到十分绝望之后发出来的。

    弟兄姊妹,我们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我们因为环境感到非常绝望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也会像以利亚一样软弱,甚至比以利亚还要软弱。圣经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亚伯拉罕的妾夏甲带着她和亚伯拉罕的儿子从家里出来以后,他们走迷了路,并且皮袋里的水也用尽了。夏甲在离她的孩子约有一箭之远的地方与孩子相对而坐,放声痛哭。夏甲说:“我不忍见孩子死!”她觉得自己与儿子即将丧失性命,什么指望都没有了。那一刻的夏甲,她忘记了耶和华神曾经给予她的应许——她的后裔要极其繁多,甚至不可胜数。她完全忘记了。所以当她面临自己看似没有出路,也没有水喝的环境时,她就绝望地大哭,她在那个时刻十分软弱(参:创十六10,二十一14-16)。

    使徒彼得的生命当中也曾有过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当耶稣在海面上行走的时候,彼得对耶稣说:“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耶稣说:“你来吧!”彼得就在海面上行走,行走得非常安稳。但这时彼得看到周围的风浪非常大。弟兄姊妹,他若是在注意周围的风浪,就表明那一刻他没有注目耶稣基督了。就是在那一时刻,他险些要沉下去。他赶快呼求主来救他,耶稣伸手拉住了彼得(参:太十四25-31)。

    通过这幅画面我们看到:当一个人的眼睛注视在耶稣基督身上的时候,即使周围风浪很大,他依然能够得到平安,依然能够刚强;但是当他注视环境,不去注视耶稣基督的时候,他的生命就会遇到危机,他的生命就会出现软弱。

    所以,当以利亚只看环境的时候,他真的感到很绝望,他觉得活着还不如死了好。

    我刚参加教会的服侍工作时,感到压力非常大,因为我没有任何在教会服侍的经历。在海淀堂,当时每一周需要讲一篇道,我的心里就感到非常忧虑。那时我就在想:神啊!你为什么让我来做这样的服侍呢?有一天,神把一句话摆在我的面前,是《彼得前书》里的一句话:“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彼前五7)那一句话当时真的非常扎我的心。我的里面有声音说:“是的,你是顾念我们的神,应当将一切的忧虑卸给你。”于是,从此之后我不再忧虑,将自己所要担负的侍奉都交在神的手中,之后我发现一天一天我都非常平安地度过了,我从内心里感受到这一位上帝真的是顾念人的上帝。

    当我们只关注环境时,我们就会陷在软弱之中,有忧虑,有愁苦,觉得连活着都非常地辛苦。弟兄姊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环境:工作、学习、感情……。但是圣经告诉我们:“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诗二十九10)。耶和华上帝是掌管环境的,所以,在我们生命的经历当中,我们应该时时以以利亚的经历作为我们的警戒,不要让任何的环境因素影响我们与上帝的关系,而要使我们的生命能够刚强在神的面前。

    二、身体极度疲乏

    当以利亚求耶和华取走他的性命时,我们先来看一下他的经历:他从耶斯列到了犹大的别是巴,到了别是巴之后,又在旷野中独自走了一日的路程。耶斯列是以色列北部的一个重要城市,而别是巴是以色列最南部的一个城市。为了逃命,以利亚行走了多日的路程,他的身体已经极度疲乏,于是他在罗腾树下做了一个祷告就睡着了。这让我们看到,以利亚在祷告求死的时候,他的身体已经疲乏到了极点。

    弟兄姊妹,当我们的身体状况非常差,有疾病或者非常劳累的时候,我们可能不愿意去祷告,或者不愿意去读经,甚至不愿意去聚会。当我们极度疲惫的时候,即使我们来到教堂里,神的话语也进入不到我们的里面,因为我们在打瞌睡。以利亚在极度疲惫的时候,他属灵的生命也软弱到了极点。所以,我们的身体状况常常会影响到我们的属灵生命。

    英国有一位非常伟大的传道人,叫司布真,他被誉为“讲道王子”。他在伦敦传道四十年,家喻户晓,非常有影响力。但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传道人,却因为遗传得了一种痛风病,他在世的每一天这种疾病都在折磨着他。于是有人就说,司布真一生常常陷在软弱的挣扎里,显然造成他软弱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健康问题。同样,在我们的教会当中,一些弟兄姊妹因疾病的原因常常会感觉到自己很软弱。所以以利亚的经历提醒我们,要在主里面做一个刚强的人,要为主作那美好的见证,我们就应当关心、注重自己的身体状况,因为身体状况会影响到我们灵命的长进。

    现今的生活,我们都感到压力很大,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常常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再过几天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开幕了。我想奥运会不仅仅要传达一个和平、友谊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它在提醒每一个人,应当注重体育运动,加强身体锻炼。作为一个基督徒,我们也应当注重身体的锻炼。只有身体的状况非常好,才能够保证我们在主的里面成为一个刚强的人。所以,以利亚求死的经历在提醒我们不仅不要去看环境,同时也应当保守好自己的身体。

TOP

三、看列祖时自卑

    以利亚在耶和华面前祷告说:“耶和华啊,罢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为我不胜于我的列祖。”(王上十九4)他在求死的时候非常明确地摆出了自己的理由——不胜于自己的列祖,不胜于亚伯拉罕,不胜于以撒,不胜于雅各。我们可以体会到以利亚当时的心情。当他在迦密山上战胜了巴力的四百五十个先知之后,他的祷告得到了上帝的应允,大雨也从天而降,那时,他以为巴力的势力已被完全瓦解了,工作已经成功了,今后以色列就会有虔诚的信仰了。他的心里充满了各种各样成功的意念,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耶洗别说第二天就要取他的性命,这不仅使以利亚感到自己性命的危险,更使他感到灰心丧气。几年来他为耶和华争战的结果化为了泡影,没有发挥什么功效,这使以利亚的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觉得自己不胜于列祖。所以他求耶和华取他的性命。

    弟兄姊妹,我们有时也把自己与别人相比较。如果这种比较在我们的生命里面运用得不好的话,面对强者——我们会感到自卑;面对弱者——我们又会产生自傲。这两种结果都会使我们陷入到软弱中。此时此刻的以利亚想到他的列祖时,他极度自卑,他求耶和华取他的性命,他的自卑最终使他软弱在耶和华的面前。

    在教会中常常也有弟兄姊妹会自卑,以至于影响了他们的属灵生命。有的时候传道人也是如此,讲道感觉没讲好,没有别人讲得好,竟然会有一种想放弃事奉的心态。做普通义工的弟兄姊妹,觉得自己唱诗没有别人唱得好,就不想事奉了。甚至觉得自己的接待工作没有别人做得好,也不想参与事奉了。我们往往在比较当中感到自卑,以至于想放弃一切,那个时刻,我们的生命真的是很软弱。

    面对这样的弟兄姊妹,我常常告诉他们七个字:尽力就是最好的!因为耶稣告诉我们:“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太二十二37)我们的主没有让我们做成什么样子,事奉的时候非要比谁强,我们的神乃是让我们尽心、尽性、尽意地去爱他、事奉他。

    所以弟兄姊妹,我们在神的家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无论做什么,完全没有理由去责备自己,我们尽心就必会蒙神的喜悦。旧约圣经记载,当摩西在何烈山见到异象的时候,耶和华神对他说:“我要打发你去见法老,使你可以将我的百姓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摩西对神说:“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参:出三2-11)那个时刻,摩西非常自卑,以至于他不愿意承担耶和华的使命。因为他甚至调解不了两个人的争斗,他感觉自己是个失败者,很无能,所以在他的里面有一种自卑的情结,以至于他不敢去承担耶和华的使命。那个时刻,他在神的面前是一个弱者,是一个没有见证的人。

    所以弟兄姊妹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在上帝面前都是独特的,并没有自卑的理由。只要我们尽心尽力地去爱主我们的神,不要自卑,却要谦卑,相信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会蒙神的喜悦。

    四、看同胞时自傲

    当以利亚到了何烈山进入洞中以后,耶和华的话临到他说:“以利亚啊,你在这里作什么?”他说:“我为耶和华万军之神大发热心;因为以色列人背弃了你的约,毁坏了你的坛,用刀杀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命。”(王上十九9-10)从以利亚的话中,我们感到他非常委屈,他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在事奉神,在为耶和华上帝大发热心,但是却落到了如此的光景。

    这一句话,虽然是在他求死之时说的,却也是一直埋在他心里,导致他软弱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觉得自己比所有的同胞都强,却落到了如此的光景,所以他不满,他求耶和华取他的性命。但接下来耶和华神告诉他说:“我在以色列人中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与巴力亲嘴的。”(王上十九18)所以,以利亚的道路并不孤单,其实神保守了七千人未曾与巴力亲嘴,在事奉神的道路上,有七千个人与他同在。所以以利亚完全没有自傲的理由。

    刚才我们已经说到了,人在自卑或者自傲的时候,都会使自己陷在软弱的景况当中,以利亚的软弱正是因为如此。使徒彼得的经历我们都非常熟悉。耶稣设立圣餐的时候说:“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因为经上记着说:‘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但我复活以后,要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耶稣说了这话后,彼得带头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耶稣又特别仔细地告诉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彼得还嘴硬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太二十六31-35)这是那个总觉得自己刚强的彼得,他觉得自己比别人都强,有一种自傲的心态在他的生命里面。

    但是我们知道彼得跌倒得比谁都惨。当耶稣受审的时候,彼得在外面的院子里坐着,有一个使女前来对他说:“你素来也是同那加利利人耶稣一伙的。”彼得在众人面前却不承认,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后来他出了门口,又碰到一个使女说:“这个人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稣一伙的。”彼得在那个时刻起誓说:“我不认得那个人。”又过了不多久,旁边的人到他面前来对他说:“你真是他们一党的,你的口音把你露出来了。”彼得最后发咒起誓地说:“我不认得那个人。”圣经告诉我们,立时,鸡就叫了。彼得想起耶稣所说的话:“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他就出去痛哭(参:太二十六69-75)。曾经自以为最刚强的彼得,其实非常地软弱。

    我们看到,使徒彼得和以利亚的经历是多么相似。所以,使徒保罗特别告诉我们:“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十12)

    曾经听到有的肢体说,我在主里面永远不会跌倒,我会永远刚强。当我们有一种自傲的情怀时,往往这就是我们软弱的前奏,会使我们软弱在神的面前。所以以利亚的经历提醒我们,我们既不要做一个自卑者,我们更不能做一个自傲的人。

    以利亚虽然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先知,但是从今天的经文当中我们看到他也有软弱的时候,他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所以盼望弟兄姊妹能够以以利亚的经历作为我们的借鉴,在我们的生命当中,不要自卑,更不要自傲,不要让环境的因素影响我们与上帝的关系,更要在我们以后的日子里学会保守好自己的身体,使我们都能够刚强在神的面前,为神作美好的见证。阿们!

TOP

Processed in 0.011262 second(s),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