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代课的班上有一个小男孩,眼神有点忧郁,一天到晚,总觉得他额头冒汗,表情有点悲切。
因为他成绩不好,排名末后。我向上帝祷告,主啊,我能帮他什么吗?
我喜欢写作,也带动全班同学写练笔,我发现这个小孩有一个优点,就是他写字很认真,一笔一划,很有个性,很飘逸。我就在批注中表扬了他,他很有热心写了。
我开始上课的时候,这个班已经上到十八课了,我要对他们进行单元测试,学校要摸底,这个孩子大概考了四十多分,我深知人性的罪恶之一——喜好攀比和争竞。
我当然没有本事改变人性,但是我可以禁止一些恶行出现,我要孩子们,不要互相问对方的成绩是多少,不关你的事,别人一百分对你有什么意义呢?别人零分,又能帮你什么忙呢?成绩是你们的隐私权利,不要告诉人。
孩子们很乖,我所知道的绝大多数孩子都隐藏了自己的成绩,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失去了炫耀的机会,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人格尊严得到了我的保护。
这样,这个小孩在上课的时候,也有些问题他能回答,乐意举手,我也乐意点他!
第二次单元测试的时候,虽然还是没有及格,但进步了十多分,我奖励他什么呢?我把新作业本盖一个“奖励”的印章,送给和他一样的孩子,他们不亦乐乎,虽然一本作业本只有五毛钱,但这是中国最美好的“五毛”!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我来后第三次单元测试,他开始及格了,我给他的作业批注是“你焕然一新了!”
……
但是这种改变只是外在的改变!
诸如我们其他朋友,从前吃快餐在五元到八元之间犹豫选择,现在开洋车住洋房了;或者如某些女孩子,从前是水桶腰,满脸的青春痘,经过减肥和美容,现在是小蛮腰,脸蛋丰腴光洁了;或者如唱歌选秀的青年,从前名不经传,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些都不是生命的改变,而是能力、长相、财富或者社会地位的改变。
二
小时候,我们学鲁迅的《三味书屋》的课文,知道鲁迅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因迟到被老师批评了,因此立志以后“早”来学校,这种改变是因为顾忌面子,希望被地位高的人认可。
我小时候有一同学,很聪明,但不好学,一天到晚东游西荡,马上要高考了,他像一个混世魔王不着急,自然高考落榜。他爸想了一个办法:儿子,我不能养你一辈子,既然你不愿意读书,那你就种地吧!
这个同学就下地干活,夏日双抢,我们湖南四季分明,气温三十七度,在热水田里反反复复地折腾,我的妈呀,这个同学累得腰酸背痛,泥水满身……于是下定决心,复读,后来考上天津的一所航空大学。
这也是生活态度的改变,出于对艰苦劳动的恐惧,而不是灵魂的更新。
我们当地有一个农民,现在已经是老年人了,我小时候听长辈说,这个人从前偷鸡摸狗,干了许多坏事,后来被弄到公社(现在的乡镇府)被吊起来打、羞辱……反正不把你当人看!回来以后,他开始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再也不偷窃了,因为那次打,把他给打怕了。
中国历代的知识分子、文武官员,喜好读历史书,学习历史的人物,正如当下畅销书、励志的电影音乐,鼓励人追求成功(流芳百世),告诫人防止失败,希望超越自己,改变生活习惯。
……
一切通过“外在诱惑或者威胁”让人产生“追求或者逃避”的行为,都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改变,即外在的更新,我们称呼为“司法性的改变(悔改)”。
毛泽东为何要发动文化的革命,为何强调阶级斗争,其中一个原因,他希望通过文化革命和人与人的斗争,改变人性——具备共产主义者的品德;伊斯兰教法是世界上最事无巨细、政教合一的独特法律体系,穆斯林是以绝对顺服者称名于世……都是一种人的司法性的改变(悔改)。
三
从常识出发,任何人都经不起我们挑剔,任何人都需要学习进步,我信耶稣越久,越不敢臧否古今人物,点评别人是非。
在耶稣生活的时代,强调行为改变,司法性改变的人物,被称为“文士(经文学家)和法利赛人(律法师)”,耶稣是这样批评:
“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你们这瞎眼的法利赛人,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你们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马太福音》23:24-28)
扪心自问,全人类不都是如此吗?我们今天的国家法律、公司法规、教会规定,学校制度,商业合同,团体公约不都是通过外部的诱惑或者惩罚,规范人的行为习惯,惩恶扬善吗?
难道基督徒当领导、当老板或者有点权力,就废掉律法吗?
耶稣又补充说:“文士和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马太福音》23:2-3)
主耶稣不是说人类不要好行为,而是要我们知行合一,从内在生命(灵魂)的更新到外部行为的更新,焕然一新!否则我们走入律法主义的极端(当下的制度主义、教法主义),又陷入无律法主义的极端(时代论,道德自由主义者)。
四
灵魂深处的重生,是一种生命的力量降临,才使灵魂不一样,这种力量是圣灵的力量,不是罪人天生就有的,耶稣对听了三年道的门徒说:
“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使徒行传》1:8)“他既来了,就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约翰福音》16:8),不是因为有压力才有动力,也不是因为有奖励才有动力。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主耶稣谈到天国子民的八个特征,完全是反这世上的人性:
比如,第一福: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这里所说的虚心,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认识到人自己的局限的人,看透人生的困苦、贫穷和无奈(诗69:29
70:5,74:21,86:1-6,赛61:1,番3:12),而人性喜欢争竞、攀比,无限地膨胀自己,追求自我实现,我们很喜欢听别人夸奖,就是这个道理。
其二,这里的虚心是看到谦卑服侍神的人,正直诚实的人在这个世界总是吃亏,被骄傲的罪人攻击(诗34:6,18:51,赛66:2)
其三,虚心的人总是为自己的罪忧伤,因为这首先是得罪神的事情。我们国人很喜欢那种忧国忧民的人,问题是这种“是为别人的罪恶担忧”,是清高和优越感的体现。
比如第四福: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必得饱足。
只有在基督里重生的人,才会渴慕天国的将来,永生!并盼望完全行义来事奉神,虽然现在不完全,但是激烈地追求,如同运动员消耗能量大,所以饭量足,行义的人也如此。一个说信耶稣的人,却不热爱学道,追求真知识,完全是谎言。
比如第五福: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必蒙怜恤。
人性的本质是追求安逸,逃避外在痛苦的人。但只有重生的人,愿意在别人痛苦的时候,和别人分担痛苦,挺身而出,和人并肩作战。怜恤人是蒙神怜恤的前提。
比如第六福: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必得见神。
这个世界的人性欲望不是极端膨胀就是恶性压缩的,上帝告诉我们要脱离贪欲,以及心怀二意(贪恋世界,又敬拜上帝),应该持有一颗仰望神的诚实之心。
许多人说神是看不见的,确实是无形无体的灵,但是灵也是道,我们在生活可以看见神的道是如何运行的(道就是神啊)。罪人或没有悔改重生的人,当然看不见,因为不清心啊!
比如第八福: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上帝的义就是上帝律法,典章和诫命,今天世界,即便所谓基督徒,有几个愿意为上帝的诫命受苦呢?因为人性是趋利避害的,以自己为中心的。
但是上帝借着保罗教导提摩太说:“凡立志在基督里敬虔度日的人,也都要受逼迫。”(《提摩太后书》3:12)
有人仔细考察摩西十诫和登山宝训感叹,我们都做不到!为何呢?因为我们都是罪人,我们的人性是败坏的。
但是在基督里重生的人,不是靠着自己什么本事做到,乃是圣灵的内住更新,我们用信心领取上帝的恩典来行上帝的义,登山宝训(八福)是要我们从内在更新,摩西十诫是我们的外在表现。
所以耶稣说,他来不是废除先知和律法,乃是要成全,并借着门徒约翰说:“我们遵守神的诫命,这就是爱他了,并且他的诫命不是难守的”(《约翰一书》5:3)
老约翰不糊涂,深知诫命为何容易遵守。
五
亲爱的朋友,多少年来,你有改变吗?是能力、地位和长相的改变,还是生活的司法性悔改?或者是灵魂的重生呢?
肖遥
2013-7-19